淮安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 格式:pdf
- 大小:481.67 KB
- 文档页数:18
南京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第一节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第二节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三、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四、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南京市绿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一、南京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南京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南京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南京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南京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表2: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南京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南京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11)表21:南京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南京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南京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第一节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淮安的调研报告淮安调研报告调研地点:淮安市调研时间:2021年9月调研目的:了解淮安市的现状和问题,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经济发展淮安市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下游,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逐年增加。
该市以制造业为主,拥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
调研数据显示,淮安市的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经济实力在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然而,调研发现,淮安市的经济结构仍然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传统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淮安市需要更加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城市建设淮安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市区的道路交通便利,公共交通系统健全,人民群众出行方便快捷。
然而,调研发现,淮安市的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市区的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日益加重,已经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
其次,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些建筑物和道路的规划不合理,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因此,淮安市应该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三、社会福利淮安市注重社会福利的建设,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福利政策得到了积极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调研发现,淮安市的社会福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疗资源不均衡。
一线城市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较差,人民群众很难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办学质量高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市区,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有限,学生们的教育资源不够充分。
因此,淮安市应该加大对偏远地区的医疗和教育投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综上所述,淮安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福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5•【字号】淮政规[2012]3号•【施行日期】2013.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的通知(淮政规〔2012〕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25日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市、县、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本规定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本市城乡规划应当立足苏北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工业新城”为城市特色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人口、产业、资源、功能的集聚发展和能源的节约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并符合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需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城乡规划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根据城乡规划工作的需要,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简要说明一、前言2011年7月江苏省政府批准的《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指导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和省域层面一系列重大战略、上位规划的颁布出台,使得淮安城市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多重重大战略聚焦淮安及周边区域。
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等,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对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江苏省特色增长极的战略要求以及全省“1+3”功能区战略布局,明显提升了淮安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确定了淮安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的战略路径。
二是城市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地位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高铁方面结合国家铁路网规划,未来可北达京津、南抵沪宁,实现宁淮1小时同城生活圈,融入上海2小时经济活动圈。
三是随着“两区一县”行政区划调整获批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淮安“纳湖入城,淮洪一体”战略构想急需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面临重大调整。
四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大试点获批,将有力的促进淮安城市发展和治理方式转型。
以上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使得淮安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同时,也使得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更好地指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亟需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因此,本次总体规划修编以全面落实淮安三项改革试点要求(多规合一、土地使用制度、新型城镇化)以及中央和江苏两个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前提,确定规划理念和方法,体现中央关于生态、集约、宜居等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意图;立足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淮安、区域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战略要求,结合淮安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问题,为淮安进入新常态阶段以后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为淮安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繁荣之城、安康之城、宜居之城、文明之城”建设提供具体抓手。
淮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指标核定规则(试行)1总则1.1 为规范规划管理行为,统一执行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和国家、省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淮安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1.2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涉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和建(构)筑物退界、建筑间距计算的,应遵守本规则。
2 建筑面积2.1 核定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应按江苏省《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DGJ32/TJ131-2011)(以下简称《规程》)执行,与本规则不一致的,按本规则执行。
2.2 建筑面积指标应分为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以下简称计容面积)和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3 容积率3.1 容积率指标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3.2 在核定计容面积指标时,按以下规则计算:3.2.1 除低层住宅外,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架空层(包括骑楼、过街楼和雨篷等)可不计入容积率:(1)位于建筑底层(含综合楼裙房以上部分建筑首层),或与城市公共天桥、连廊、道路连通的楼层;(2)至少有两个边长与城市或社区公共空间(不含天井等空间)紧密连通、方便到达(附图3.2.1—1、3.2.1—2),其中一个边长不得小于同一单元同侧边长1/2;(3)用于公共活动、绿化、停车(含非机动车),且对公众无条件开放;(4)除剪力墙或结构柱外无其他围护。
(5)门厅、楼梯间等为楼层服务的围合空间应计入容积率。
3.2.2 位于公共空间、开敞且对公众无条件开放的单层廊、亭等景观建筑可不计入容积率。
3.2.3 通向符合不计容条件的地下、半地下车库且至少有一个边长对外开敞不封闭的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出入口等附属建筑,可不计入容积率。
3.2.4 非住宅建筑中,在两个自然层(含两层)或9米高度范围内没有永久性顶盖或梁的平台(包括阳台等)可不计入,否则按阳台规则计算容积率。
住宅建筑中,平台(包括阳台等)至平台上盖(包括构架)的垂直空间范围内,按阳台规则逐层计算容积率。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第一章总则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近期:2009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区淮安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面积为3171平方公里,以及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3186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指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面积为10072平方公里。
2、规划区,指市辖区、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为31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市域总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53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60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585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近期2015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3%,城镇人口为28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335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410万人。
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市,通过聚合区域高端职能,辐射带动市域发展。
2、四副:即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四个市域次中心城市。
3、多点:即其他城镇。
4、网络化: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市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形成四级等级规模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即淮安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22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包括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等4座,规划城市人口20—30万人。
2024年淮安房地产市场规模分析简介淮安作为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其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淮安房地产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市场概况淮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稳定,这些因素都为淮安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淮安房地产市场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市场规模住宅市场规模淮安的住宅市场一直是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部分。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淮安住宅市场的总规模已达到XX亿元。
从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占比来看,住宅市场一直占据较大比重,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商业地产市场规模随着淮安经济的发展,商业地产市场也逐渐兴起。
近年来,淮安的商业地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目前已经达到XX亿元。
商业地产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对淮安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办公楼市场规模淮安的办公楼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淮安,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淮安的办公楼市场规模已经达到XX亿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趋势住宅市场趋势淮安住宅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随着淮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住宅需求仍然较大。
同时,政府逐渐放宽对住房购买的限制,进一步刺激了住宅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商业地产市场趋势淮安商业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经济中心,淮安吸引了众多企业的进驻,商业地产对淮安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可预见的未来,商业地产市场将不断扩大。
办公楼市场趋势淮安办公楼市场将持续增长。
随着淮安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淮安设立办公地点。
这将进一步推动办公楼市场的需求和发展,预计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总结通过对淮安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分析,可以看出淮安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不论是住宅市场、商业地产市场还是办公楼市场,都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淮安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前景十分广阔。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时期,淮安市经济总量迈上4千亿元台阶,在全国百强市排名逐年攀升。
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达到11500美元。
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
85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着力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
2:42。
9:45。
9转变为2020年的10。
2:40。
5:49。
3。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
82%。
获批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实现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翻番、达到560户,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7。
4%。
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2。
68万人次,是2015年的2。
6倍。
全市铁路总里程达263。
9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63。
4公里。
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4313亿元、实施3487个城建重点项目。
“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313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提前两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3。
53万人、15。
51万人、122万人、62。
11万人和54万人。
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0多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淮安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方位巩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创新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建设由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打造展现蓬勃生机,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淮安市自然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位于淮河中下游,洪泽湖南岸,江苏省西部,淮安市南端,地处北纬32°43′-33°13′,东经118°11′-118°54′。
*****东和金湖县、安徽天长市相邻,南、西与安徽来安县、明光市交界,北与洪泽、泗洪县接壤。
总面积2482.7平方公里,境内有低山、丘岗、平原、河湖圩区等多种地貌,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典型丘陵山区。
*****设立于2015年5月。
地处江苏省盱眙县西南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毗邻国家级森林公园——铁山寺,境内有紫金山天文台观测站、古代跑马场、*****度假村和杜梁山农业科技示范园。
248省道从境内穿过,一小时即可到达南京。
行政区域面积174.42平方公里,人口3.94万人,辖2个居委会,分别是王店居委会和古城居委会,辖14个村委会,分别是杜山村、杜山村、杨山村、北山村、陡山村,化农村、凡岗村、民建村、梁郢村、安乐村、西湖村、*****社区。
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9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5580人,教师320人,初中升学率95%。
新建校舍2200平方米,改造薄弱学校5所,新建一栋1200平方米的中心小学教学楼,完善中学教学配套设施,*****中学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初中。
全镇卫生院2所,医务人员47人,有X光机2台,心电图机2台,胎心临护仪2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完成436户草危房和救灾房建设,13万人参加农村大病合作医疗保险,相继建成农民健身广场、农民科技文化培训中心,有2000人先后参加了科技文化培训,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项目位于淮安市**********梁郢村狮子山,地理位置图详见图4.1-1。
4.1.2地形地貌*****处在扬子淮地台——下扬子台坳——洪泽建湖隆起——盱眙穷断褶——纬桥上河郢隐伏断褶隆起带之上,基底之上堆积有下第三系渐新统三垛组的暗红色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厚度约165m 左右。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简要说明一、前言2011年7月江苏省政府批准的《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指导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和省域层面一系列重大战略、上位规划的颁布出台,使得淮安城市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多重重大战略聚焦淮安及周边区域。
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等,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对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江苏省特色增长极的战略要求以及全省“1+3”功能区战略布局,明显提升了淮安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确定了淮安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的战略路径。
二是城市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地位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高铁方面结合国家铁路网规划,未来可北达京津、南抵沪宁,实现宁淮1小时同城生活圈,融入上海2小时经济活动圈。
三是随着“两区一县”行政区划调整获批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淮安“纳湖入城,淮洪一体”战略构想急需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面临重大调整。
四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大试点获批,将有力的促进淮安城市发展和治理方式转型。
以上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使得淮安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同时,也使得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更好地指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亟需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因此,本次总体规划修编以全面落实淮安三项改革试点要求(多规合一、土地使用制度、新型城镇化)以及中央和江苏两个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前提,确定规划理念和方法,体现中央关于生态、集约、宜居等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意图;立足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淮安、区域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战略要求,结合淮安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问题,为淮安进入新常态阶段以后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为淮安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繁荣之城、安康之城、宜居之城、文明之城”建设提供具体抓手。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淮安市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
本报告对2024年淮安市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重点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交易状况、价格走势等方面。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2024年淮安市房地产市场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房价逐渐上涨,购房者主要以刚需族为主,商业地产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引言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与分析2024年淮安市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2.市场概况2024年淮安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市场成交量逐渐上升,新建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增加。
同时,商业地产也迎来发展机遇,各类商业写字楼、购物中心纷纷涌现。
3.市场需求淮安市房地产市场需求主要以刚需购房族群为主。
受限购政策的影响,购房需求相对较稳定,连续几年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购房者主要以年轻家庭为主,他们对房子的位置、配套设施以及居住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4.房地产价格2024年淮安市房地产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
受供应紧张的影响,房价逐年上涨。
同时,楼市炒作也部分推高了价格。
尽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难以完全控制房价的上涨。
5.市场竞争淮安市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房地产开发商众多,市场份额分散。
住宅开发商主要通过推出优惠政策、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来吸引购房者。
商业地产市场则主要通过地理位置、商业氛围等因素来吸引租户。
6.市场挑战淮安市房地产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使得房地产开发的空间受限。
其次,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险不能忽视。
此外,政府政策的变化也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
7.市场前景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淮安市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依然积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房地产市场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支持开展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0.06.16•【文号】建科函〔2020〕92号•【施行日期】2020.06.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支持开展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的函建科函〔2020〕92号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厦门、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合肥、福州、郑州、长沙、南宁、海口、昆明、贵阳、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洛阳、衢州、赣州、景德镇、黄石、遂宁市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促进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由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等单位组成的第三方城市体检工作团队制定了《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部分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你市被选定为2020年城市体检样本城市,请予支持做好有关工作。
一、请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对接,加强数据衔接,及时协调解决体检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各样本城市可按照《工作方案》,结合前期防疫情补短板扩内需调研工作,组织开展城市自体检,增加符合本市自身特色的指标,有针对性地查找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体检工作技术支撑,建立城市体检信息平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体检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对城市自体检和信息平台建设进行指导,并适时组织开展业务交流。
三、请结合城市自体检和第三方城市体检结果,系统梳理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纳入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请你市于2020年6月30日前,将负责对接城市体检工作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反馈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淮安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淮安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城市,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淮安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分析,了解目前市场情况,并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
2. 市场概况淮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这些因素使其成为投资房地产的热门城市。
目前淮安房地产市场主要以住宅为主,商业地产和办公楼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3. 人口结构分析淮安市人口结构特点对房地产市场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淮安市人口大部分集中在青壮年和中年人群,特别是80后和90后,这些人群是购房需求的主要群体。
因此,开发商在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上应该更加关注这一群体。
4. 就业状况分析淮安市拥有发达的工业和服务行业,就业情况较好,这也促使了淮安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淮安市工作和生活,因此他们需要购置适合自己的居住空间。
另外,淮安市也吸引了一些外来人口,这些人口对房地产市场也产生一定的需求。
5. 政策因素分析政府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淮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提供贷款补贴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长。
6. 教育资源分析淮安市拥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大学和学院,以及各级优秀中小学。
这些教育资源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和家长到淮安市居住和学习,从而带动了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尤其是那些追求教育资源优越的家庭,更加愿意在附近购买房产。
7. 市场前景预测从以上分析可知,淮安房地产市场需求在未来有望继续增长。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壮大。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开发商应密切关注用户需求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需求。
8. 结论通过对淮安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淮安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但开发商应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淮安的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淮安市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以及市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推动淮安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
我们先后走访了淮安市的多个社区,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当地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3. 淮安市的基本情况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东邻连云港市,南接宿迁市,西接淮阴区和洪泽区,北隔淮河与淮北相望。
全市总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下辖11个县市区,总人口约660万人。
4. 淮安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淮安市是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产值占据全省前列。
该市主要发展的产业包括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安市的房地产业也迅速崛起。
淮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业非常发达。
该市还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交通便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由于淮安市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投资的政策措施,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5. 淮安市的市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淮安市的市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安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
但是,淮安市仍面临着一些社会发展问题。
例如,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也亟待解决。
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6. 淮安市的发展前景和建议淮安市拥有较多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在工业制造方面,应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力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业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旅游业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淮安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淮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指标核定规则(试行)1总则1.1 为规范规划管理行为,统一执行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和国家、省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淮安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1.2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涉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和建(构)筑物退界、建筑间距计算的,应遵守本规则。
2 建筑面积2.1 核定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应按江苏省《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DGJ32/TJ131-2011)(以下简称《规程》)执行,与本规则不一致的,按本规则执行。
2.2 建筑面积指标应分为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以下简称计容面积)和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3 容积率3.1 容积率指标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3.2 在核定计容面积指标时,按以下规则计算:3.2.1 除低层住宅外,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架空层(包括骑楼、过街楼和雨篷等)可不计入容积率:(1)位于建筑底层(含综合楼裙房以上部分建筑首层),或与城市公共天桥、连廊、道路连通的楼层;(2)至少有两个边长与城市或社区公共空间(不含天井等空间)紧密连通、方便到达(附图3.2.1—1、3.2.1—2),其中一个边长不得小于同一单元同侧边长1/2;(3)用于公共活动、绿化、停车(含非机动车),且对公众无条件开放;(4)除剪力墙或结构柱外无其他围护。
(5)门厅、楼梯间等为楼层服务的围合空间应计入容积率。
3.2.2 位于公共空间、开敞且对公众无条件开放的单层廊、亭等景观建筑可不计入容积率。
3.2.3 通向符合不计容条件的地下、半地下车库且至少有一个边长对外开敞不封闭的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出入口等附属建筑,可不计入容积率。
3.2.4 非住宅建筑中,在两个自然层(含两层)或9米高度范围内没有永久性顶盖或梁的平台(包括阳台等)可不计入,否则按阳台规则计算容积率。
住宅建筑中,平台(包括阳台等)至平台上盖(包括构架)的垂直空间范围内,按阳台规则逐层计算容积率。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概况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二节城镇体系布局规划第三节重点市镇规划设想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二节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用地发展方向第二节总体布局原则第三节布局结构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第二节居住用地第三节工业用地第四节仓储用地第五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第六节对外交通用地第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附表附表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附表2: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第一章总则一、区位分析淮安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与淮海经济带的交汇处,连接了长三角与华北、华中三大经济区域;在江苏省中部,处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是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苏北腹地,其范围为东经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纬32度43分~34度06分。
淮安市域的南面是江苏省经济较发达的沿江地区,有苏锡常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有近水楼台得到苏南、上海、浙江辐射发展势头良好的扬州、南通、泰州等苏中城市;北面是正在加快发展的东陇海发展轴,有徐州都市圈、海港城市连云港以及新沂、邳州等新兴城市;东面沿海地区虽然是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低谷,但建设海上苏东、发展海港经济和海洋产业将大有收获,南通、连云港分别兼有长江和陇海线之利,盐城已有森达、悦达、江动等知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景看好。
而淮安则恰恰处在这三条发展轴带的边缘,虽然在省城镇体系中的“三圈五轴”有一条新宜城镇聚合轴穿越淮安市,毕竟这条轴线经过的地域基础较为薄弱,是一条待发展的产业-城镇轴线。
二、规划说明淮安市的现状表明淮安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
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
因此,淮安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淮安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淮安市产业概况
淮安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
心城市和江苏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淮安市辖9个市辖区县,是一个
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开放型城市。
经济总体情况
淮安市是江苏省的传统工业基地,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2019年,淮安市
地区生产总值为1249.8亿元,同比增长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89.7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45.1亿元,同比增长6.2%。
其中,服
务业和工业是淮安市的两大支柱产业。
服务业
淮安市的服务业发展比工业更快,已成为支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截
至2019年,淮安市服务业产值达到430.2亿元,同比增长8.9%。
其中,金融、
房地产、商贸等行业均有较好表现。
淮安市也积极推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产业、数字经济等。
工业
淮安市具备着发展制造业的有利条件,发展空间较大。
淮安市工业布局以先进
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高技术产业为主,以汽车、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为龙头。
2019年,淮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5.1亿元,同比增长
6.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农业
淮安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盛产稻、小麦、玉米、油菜、桑蚕等农作物。
全
市耕地总面积385.6万亩,年产粮食210亿斤左右,占全省总粮食产量的1/9。
淮安市还处于。
淮安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第四节淮安市绿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
一、淮安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11)
二、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淮安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淮安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淮安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淮安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
图表目录
表1: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
表2: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
表4: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3)
表5: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
表6: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淮安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
表12: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7)
表13: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淮安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
上年增长%) (10)
表18:淮安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淮安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11)
表21:淮安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淮安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淮安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