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格式:pptx
- 大小:445.32 KB
- 文档页数:8
主题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最可靠的资料来自( A )A.考古发掘B.史书记载C.神话传说D.学术论著2.(2022·滁州二模)“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由此可知,北京人( D )A.种植水稻和粟B.具有爱美意识C.已经饲养家畜D.已经会使用火3.[史料实证]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 A )A.原始农业发展B.进入铁器时代C.使用磨制工具D.掌握制陶技术4.(2022·江西)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B )A.会制作玉器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C.主要种植粟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5.[历史解释](2022·河南)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
这表明( B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6.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尧、舜、禹三位部族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族联盟首领的。
他们成为首领的主要条件是( C )A.赫赫战功B.部族势力C.德才兼备D.经济地位7.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北京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改正:“北京人”改为“山顶洞人”【× 】(2)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改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改为“干栏式建筑”【× 】(3)黄帝在涿鹿与炎帝展开大战,最后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2024·吉林·中考真题)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A.进化过程B.农耕生活C.王朝更迭D.政权并立2.(2024·天津·中考真题)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A.文字记载B.考古发现C.专家推测D.民间传说3.(2024·青海·中考真题)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
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A.口述史料B.实物史料C.文献史料D.二手史料4.(2024·云南·中考真题)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
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5.(2024·新疆·中考真题)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
由此可知北京人()A.以采集狩猎为生B.已经会人工取火C.开始种植农作物D.会使用磨制石器6.(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在该遗址可发现()A.用火遗迹B.骨针化石C.炭化稻粒D.陶器葬品7.(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在遗址中可以看到()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8.(2024·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
初三历史复习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班级:小组:姓名: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中国古代史主题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课标要求: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教学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3、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教学活动建议)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5、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自主学习:考点一:北京人1、北京人:距今时间:距今约年;发现地点:在;外形特征:保留了;使用工具:会使用石器;生产生活:使用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用火情况:使用火,保存;社会组织:采集狩猎,生活;意义:人与动物的区别是。
考点二:原始农耕生活2、完成下面表格考点三:炎帝、黄帝的传说3、炎黄联盟:(1)概况:①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与炎帝展开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②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激战,最终打败蚩尤。
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2)影响: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族,因此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1)炎帝: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和历法知识。
(2)黄帝:①建造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②相传在黄帝时期,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隶首发明算盘;③黄帝的妻子会缫丝,擅长纺织。
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之人。
知识探究:1.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有哪些?2.传说时代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训练突破:1.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 约三四百万年B. 约170万年C. 约70万年~20万年D. 约7 000年2.距今约六七千前,以农耕为特征的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紧扣新课标轻松赢中考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中物理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01专题视角05专题整合08中考预测09典例引领10中考实战04专题梳理03专题时空06核心素养07专题总结目录/CONTENTS02专题目标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掌握方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距今约170万年前到距今约6000年前,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的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主要的早期人类由远到近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后世的人们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了解到这些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突出特点以及重要的技能。
原始农耕生活:1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先祖开始了定居生活,于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其中,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遗址,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远古的传说: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人类进入到部落进而到部族社会,这一时期存在许多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其后有许多部族,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族首领,他们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利害关系、共同信仰,是早期国家的的雏形。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专题视角中考实战专题目标典例引领专题总结专题整合专题时空专题梳理核心素养中考预测◎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约170万年前~约前2070年)【主题线索】三大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两大原始农耕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人文始(初)祖炎帝、黄帝一种制度禅让制【2022课标】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约170万年前~约前2070年)核心考点1、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要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时间地点生产生活地位(意义)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群居生活;使用火,会保存火种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时空览史】【阶段特征】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了北京人等早期人类。
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
五六千年前,部落联盟出现,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考点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关键点】①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和距今年代②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发现的意义③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4)地位: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5)意义: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
有爱美意识。
【易错易混】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
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不能客观、完整反映历史真实。
化石属于第一手史料。
【考点2】原始农耕生活【关键点】①原始农业兴起发展的标志及影响②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③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原始农业的发展(1)时间:距今10 000年左右。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七上)主题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时间区间: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本节需要同学们掌握三个考点:考点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考点二、原始农耕生活(北方的和南方的)。
考点三、远古的传说考点梳理1.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
知道使用火,能制作工具。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能直立行走,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学会使用火,保存火种。
3.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的北京。
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学会交易;具有审美能力。
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2.原始农业(1)兴起:距今约9000-7000年,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开始种植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发展: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
同时,家畜饲养也开始出现。
一、炎黄联盟四五千年前,黄帝、炎帝两大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之后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族,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二、传说中炎帝的黄帝的发明1.炎帝:教民开垦耕地,制做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教人交换商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三、尧舜禹的禅让:①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实行禅让制选举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制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选举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②大禹治水:用十年时间,用疏导方法引洪入海,最终解除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