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宜居城市典范
- 格式:doc
- 大小:21.66 KB
- 文档页数:13
世界宜居城市标准
世界宜居城市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和谐稳定:城市治安良好,各阶层融洽,社区亲和,城市城乡协调发展。
只有在这样的城市中,居民才能安居乐业,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
文化丰富厚重: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频繁,城市文化氛围浓郁。
只有具有文化丰厚度的城市,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环境育人造人的职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生活舒适便捷:城市的生活舒适便捷,公共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便利。
景观优美怡人:城市的自然环境优美,公园绿地众多,空气质量良好,适合居住和旅游。
公共安全度高:城市的社会治安良好,居民有安全感,交通事故少,疾病发病率低。
此外,宜居城市还应该有先进的医疗设施、优秀的教育资源、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以及良好的职业机会和生活方式。
最近有一项调查公布了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城市是一座叫做“梦幻城”的地方。
据说这座城市的规划者竟然是一位地理老师,他把城市设计得天衣无缝,连鸟都会为了在这座城市停留而迷路。
梦幻城的规划可谓是天衣无缝,首先,城市的交通系统十分便利,所有的道路都是笔直的,就连蜗牛也不需要导航就可以游览全城。
而且,这座城市几乎没有拥堵现象,因为规划者在设计交通信号灯时考虑到了每位司机的心情,红灯会根据司机的心情自动变绿,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了通畅的出行体验。
其次,梦幻城的自然环境也是一绝。
据说规划者在选择城市的位置时采用了“风水宝地”理论,让城市四季如春,阳光普照,雨水适宜。
即便是下雨,雨滴也都会按照音乐节奏落下,让人仿佛置身于音乐会现场。
另外,梦幻城的住房条件也是一流的。
规划者在设计住宅时充分考虑了每个居民的喜好,所以每栋建筑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色彩,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里。
而且,据说每间屋子里都有一扇能通往梦想世界的门,让人们在瞬间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让人羡慕的是,梦幻城的食物种类丰富多样,每个角落都有着不同国家的美食,仿佛一趟世界之旅只需在城市中转一圈就能完成。
当然,这些只是关于梦幻城的流言,但无可否认,这座城市的规划确实令人神往。
或许在未来,我们的城市规划也能像梦幻城一样,让我们过上更加便利、舒适、快乐的生活。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绿色环保建筑在当今世界,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领域也不例外。
绿色环保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绿色环保建筑的独特魅力。
1、布利特中心(Bullitt Center)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布利特中心,被誉为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商业建筑之一。
它拥有高效的能源系统,通过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自给自足。
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大量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减少了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2、西门子总部大楼(Siemens Headquarters)在德国慕尼黑,西门子总部大楼展现了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
其独特的双层外墙结构,不仅能够有效隔热保温,还能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和光线。
大楼内还配备了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3、墨尔本像素大楼(Pixel Building)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像素大楼是一座令人瞩目的绿色建筑。
它的外观由彩色的太阳能板组成,不仅能够发电,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楼内部采用了绿色植物墙和雨水回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4、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绿色环保方面也表现出色。
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设计,中间的空气层能够起到隔热和隔音的作用。
同时,大厦还配备了风力发电设备和雨水收集系统,为大楼的运营提供了部分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
5、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这座独特的建筑位于新加坡,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
建筑的屋顶采用了独特的弧线设计,能够引导自然风进入室内,减少了对空调的需求。
此外,滨海艺术中心还通过绿色植被的覆盖,降低了建筑表面的温度,减少了城市热岛效应。
6、英国伦敦的“零碳馆”(Zero Carbon House)“零碳馆”是英国绿色建筑的典范。
它通过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零碳排放。
美国宜居城市揭秘原来这10个州最适合有钱人居住对于之前的观念“人怕出名猪怕壮”,有了财富绝对是不愿意被别人知道,但是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他有所改变,显示自己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财富是一种社会积极现象,甚至被当做成功的典范。
很多富人都会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留学,进而引发中国今年来的留学热!因为留学热带来另外一个风尚或者热潮——移民热潮!除了要考虑到自己子女就读院校所在地进行购买房屋之外,更多的是根据各个州的宜居程度进行购房等等事宜的考虑!今天点课台君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全美最适合有有钱人居住的TOP州!要知道为有钱人选择合适的居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容哟!以下的TOP10最适宜州是由美国的理财网站GoBankingRate进行调查评估而得出来的!该排名综合考虑5大类12项因素:工作及收入:家庭收入中位数、州失业率住房:房屋售价中值、有效州财产税生活方式:法定税率、年度育儿费、杂物费、学区级别医疗健康:平均家庭健康保险费、雇主对雇员健康保险的贡献比例安全性:暴力犯罪发生率、财产犯罪率PS:每一类因素都按照标准化形式从0到100打分,0分为最差,100分为最好。
每类因素的美国全国平均分数分别为:(1)工作及收入,46;(2)住房,68;(3)生活方式,57;(4)医疗健康,55;(5)安全性,60以下便是评分最高的TOP10州:10. 科罗拉多州工作及收入指数:66住房指数:66生活方式指数:60医疗健康指数:54安全指数:61排在美国最宜富人居住的第十位城市是科罗拉多。
科罗拉多州是美国西部的一州,首府兼最大城为丹佛。
之所以能够上榜,归功于它较高的家中收入中位数,相对较低的消费税和失业率。
科罗拉多州的失业率为3.7%,是全国失业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此外,科罗拉多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也高于很多州。
9. 爱达荷工作及收入指数:49住房指数:78生活方式指数:53医疗健康指数:56安全指数:70与科罗拉多州一样,爱达荷州也有着3.7%的失业率,但它的房价低于科罗拉多州,因此在住房指数上得分更高。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典范城市优秀案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方式,一直是各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典范城市。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方面为您呈现几个优秀的案例,并就这个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的城市国家。
在面对自然资源匮乏的挑战时,新加坡政府通过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成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
在新加坡,您会看到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和蜿蜒曲折的绿化带共存融合。
这个城市不仅在城市绿化方面下了巨大功夫,还通过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全面保护。
2. 班加罗尔,印度班加罗尔作为印度的一个重要城市,一直以其独特的城市生态和绿色发展而著称。
在这个城市里,您会看到大片的绿色植被和湿地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高科技和现代化的融合。
班加罗尔的绿色城市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内涵,城市成为了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典范。
3. 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是一个以其山水之间的宜居环境而闻名于世的城市。
在这里,您会看到美丽的海湾和壮丽的山脉环绕着整个城市,山、水、城市和自然的融合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温哥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努力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这种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质量,也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典范。
总结回顾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城市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成为了各国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探讨新加坡、班加罗尔和温哥华这几个优秀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可以相辅相成。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都——德国弗莱堡笔者日前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联合案例馆获悉,在国际上享有“绿色之都”美誉的德国弗莱堡市,近年来诞生了两例可持续城区发展的成功典范。
一个是新城区的丽瑟菲尔德(Rieselfeld)和另一个由旧军营改造而成的沃邦小区(Vauban)。
这两例城区案例,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人们对住房大量需求中应运而生的。
丽瑟菲尔德新区坐落于弗莱堡市的西郊,所建造的住房可供约12000人居住。
丽瑟菲尔德新区所蕴含的城市规划理念,最初来源于“城市发展及环境规划创意大赛”。
这个占地面积约70 公顷的新区,建在了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一个污水处理场的东部,是在经过了详细而广泛的地质勘测和去污处理后,才进行住宅开发建设的。
这个新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容积率大于1)的城市社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私人绿地以及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土地规划,避免了不必要的空间分隔和浪费。
其规划理念的基础有三:一是灵活性,既考虑到开发,也顾及到未来。
二是自适性,90%以上的建筑物最高为六层住宅公寓,既充分考虑到女性、家庭、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利益,又以商住相融,解决了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开的问题。
以小体量的用地建造了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和结构,满足了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独特需求。
三是环保型,以生态目标为导向,推广了低能耗的建筑、使用了电热联产电站供暖和综合利用太阳能、雨水回收再利用以及环保型有轨电车作为区内交通方式,将公共交通、步行道、自行车道和30公里限速区以及自然小径进行有效的融合,使之成为许多欧洲动物、植物、鸟类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
沃邦小区,原是法国占领军的一个兵营,面积有38公顷,居民人口有5000人左右,地理位置与市中心相距不远。
这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适宜小家庭居住的社区,小区居民具备着生态意识的城市发展主动性强的特点,以“环保意识浓厚”社区而著称。
区内的房屋多为居民集体建造的环保型、低耗节能的自给住宅,充分利用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全球七大典型城市更新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城市更新是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全球七大典型的城市更新案例。
1.纽约,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级城市,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更新。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布鲁克林再生计划,旨在将这个传统的工业区变成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该计划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和绿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经济发展。
2.倫敦,英国伦敦的伊丽莎白线计划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更新项目,旨在改善交通系统并促进城市发展。
该计划将在伦敦市中心建设一条新的地铁线路,连接传统的商业区和新兴的居住区,为市民提供更方便、高效的出行方式。
3.悉尼,澳大利亚悉尼正在进行一个名为巴拉马塔河口更新计划的大型城市更新项目。
该计划旨在改善河口地区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修复湿地、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改善道路交通,该计划将使这个地区成为悉尼的新兴中心。
4.东京,日本东京市正在进行名为王子社区再生计划的城市更新项目,旨在改善这个老旧的住宅区的居住环境和社会基础设施。
通过改建老旧的房屋、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该计划正在促进社区的发展并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5.伊斯坦布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正在进行一个名为金角湾再生计划的城市更新项目,旨在改善这个历史悠久的海滨地区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修复历史建筑、开发新的旅游设施和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该计划将提升这个地区的吸引力,并促进经济发展。
6.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城市,正在进行一个名为谢勒岛再生计划的城市更新项目。
该计划旨在将这个废弃的工业岛屿改造成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社区。
通过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改善公共交通和提供更多的绿地,该计划将提高岛上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经济发展。
7.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城市,早已成为全球城市更新的典范。
解析温哥华成世界宜居城市的原因温哥华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统一、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的宜居乐园。
在多家国际知名机构的多次评价中,温哥华都位列世界宜居城市前列。
温哥华宜居城市的阅历主要包括:一是重视以重大专项规划来爱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和持续改善;二是将社区建设置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环节,以社区为载体整合各种资源参加到宜居城市建设中;三是注意人居环境的系统改善,以自然环境宜人、经济环境富强、交通网络高效、公共设施网络完善为目标,推动整体提升;四是将文化多元、开放包涵作为宜居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吸引世界各地人才集聚。
以人为本的主旨是首要前提。
宜居城市的关键核心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要体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动身点。
“城市让生活更美妙”的缘由是聚集到城市,期望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因此,无法使人们安居于此的城市,其进展必将是不行持续的。
抱负的宜居城市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在这样的城市人们能享受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业有所爱、住有所适、食有所安、行有其畅不再是虚幻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城市生活。
居民将所生活的城市作为可以最大化确保自身个体制造和共享幸福和进展成果的动身地和落脚地,整体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生产有序,多数人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都可以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和为所居城市的由衷骄傲。
总而言之,抱负的宜居城市,应当具有舒相宜人的自然环境、便利可用的基础设施、高效主动的政府服务、包涵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深厚多元的人文感受;居民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供应和管理科学有序;居民因便捷、舒适的享用城市进展的成果而深感自身城市生活的健康、欢乐和幸福。
社区进展是基础环节温哥华市认为,社区是城市建设与进展的基本单元,真正的宜居城市应当是在社区层面上实现宜居的全掩盖。
因此,温哥华将社区设施的不断完善与“精明增长”作为重塑城市宜居竞争力的基础环节,并以社区为载体整合各种资源参加到宜居城市建设中。
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生态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面将介绍几个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世界上发展最为成功的生态城市之一。
由于土地有限,新加坡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方案。
该市的政策措施包括建设立体绿化、推广可再生能源、提倡低碳交通等。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区园艺项目,提高环保意识。
这些举措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生态绿色城市,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奥斯陆:奥斯陆是挪威的首都,也是一个环保型城市的典范。
奥斯陆采用了多项创新的生态建设措施,包括建设自行车道、修复湖泊和河流,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奥斯陆成功地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一般环境质量。
3. 库伯蒂诺:库伯蒂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城市,以其生态城市建设而闻名。
库伯蒂诺采用了可持续建筑技术、节能环保的交通系统以及智能化的资源管理系统。
此外,库伯蒂诺还注重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库伯蒂诺成为一个环境友好、资源利用高效的城市。
4. 广州南沙生态城:广州南沙生态城是中国广州市的一项重要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
该项目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生态农业。
项目中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和鼓励有机农业。
南沙生态城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居住条件。
5. 马德里: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也是一个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马德里通过鼓励城市绿化、采用低碳能源和可持续交通工具,以及提倡垃圾分类等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此外,马德里还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在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公园、绿地和自行车道,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和运动场所。
以上是几个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这些城市通过创新的理念和措施,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联合国宜居城市标准联合国宜居城市标准是一系列旨在评估城市宜居性的指标和准则。
这些标准包括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经济机会、环境保护和政府治理等多个方面。
联合国宜居城市标准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评估城市宜居性的范本,帮助政府和城市规划者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居住环境是评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宜居城市应该有舒适的住房条件,包括充足的住房供应和质量。
此外,城市还应该有良好的社区设施,如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是衡量城市宜居性的关键因素。
这包括交通运输系统、供水供电、通信网络和垃圾处理等基本设施。
一个宜居城市应该有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以及可靠的供水供电和通信网络,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也是评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宜居城市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
此外,城市还应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和文化体验。
第四,经济机会是评估城市宜居性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宜居城市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以满足居民的就业需求。
此外,城市还应该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创业机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第五,环境保护是评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考虑因素。
宜居城市应该有有效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包括空气质量改善、水资源管理和垃圾和废物处理等。
此外,城市还应该鼓励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政府治理是评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宜居城市应该有良好的政府管理和治理机制,以确保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众参与。
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规划和政策,以促进城市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联合国宜居城市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旨在评估城市宜居性的多个方面。
它提供了一个评估城市宜居性的参考框架,帮助城市规划者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城市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创造一个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而闻名于世。
作为北欧最大的城市之一,斯德哥尔摩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也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宜居之地。
斯德哥尔摩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成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城市官员和规划师们就开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保护和改善斯德哥尔摩的环境质量。
他们注重保护城市周围的自然资源,为城市居民创造了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
斯德哥尔摩的城市规划中,重点关注了城市交通和能源的可持续性。
城市里存在着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巴士和轻轨等,这些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并且以高效和环保的方式运行。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和步行,提供了许多优质的自行车道和行人街区,以便人们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在能源领域,斯德哥尔摩采用了许多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城市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来源,特别是利用众多水体和太阳能发电。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在家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除了交通和能源,斯德哥尔摩还注重建筑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师们制定了严格的建筑标准,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求使用可再生材料,并提供高效的能源系统。
此外,他们计划了大片的绿地和公园空间,以增加斯德哥尔摩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瑞典斯德哥尔摩还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由于城市四周环绕着湖泊和海洋,水资源的管理对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官员和规划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净化城市污水、保护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从环境保护到资源管理,瑞典斯德哥尔摩以其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仅如此,斯德哥尔摩还通过城市规划和发展,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和优质的生活体验。
然而,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撤销农田和被砍伐的森林,这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日内瓦(Geneve)国家:瑞士(Switzland)日内瓦,有着世界上众多城市所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
这里四周被高大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所环抱,山顶白雪皑皑,气象万千,风情万种。
山坡森林茂密,绿草如茵,山脚下有着西欧最大的湖泊——日内瓦湖。
湖水静得如镜面一样,颜色蔚蓝得如天空一般,湖光山色浑然一体,交相辉映,如仙境一般!城市布局合理,设计精妙,大批融合了意、法两国建筑精华的古代建筑,散布在宁静的湖畔,显得格外优雅,华美。
市区繁华却不喧闹;宁静却不冷清;细腻却不庸俗;大气却不粗犷,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典范。
山、水、城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如诗如画,让你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更有那明媚的阳光、宜人的气候、加上远方雄伟的山峦、迷人的'湖泊、精美的喷泉和无处不在的钟表建筑,让你如痴如醉。
难怪联合国第二分支机构总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机构,都要将总部设在这里,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2、卢塞恩(luzern)国家:瑞士(Switzland)卢塞恩是瑞士公认的最佳旅游城市和最美的城市之一,和日内瓦一样美,山、水、城交融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别样的阿尔卑斯风情。
可惜它缺少日内瓦的高贵和气质,同时没有日内瓦的知名度。
3、巴黎(Paris)国家:法国(France)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
巴黎是艺术之都,也是鲜花之都。
无论是在房间里、阳台上、院子中,还是在商店里、橱窗前和路边上,到处都有盛开的鲜花,到处都有迷人的芳香。
它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乔治·蓬皮杜全国文化艺术中心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美丽的塞纳河两岸,公园、绿地星罗棋布,32座大桥横跨河上,使河上风光更加妩媚多姿。
还有那无数独特、风格各异的现代化建筑,将巴黎装扮的格外多姿多彩!4、巴塞罗那(Barcelona)国家:西班牙(Spain)巴塞罗那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10个欧洲康养小镇1、波恩小镇(德国)弥漫优雅浪漫的文艺气息拥有2000年历史的波恩曾是联邦德国的首都,静谧祥和的波恩小镇极具田园风情,至今仍保持着自然的乡村风貌。
这里有和其他欧洲小镇一样美丽的教堂、博物馆、民居,可是却绝对找不到一盏红绿灯。
著名的樱花大道Heerstraße两旁种植着数不清的樱花,每年3、4月间绚丽绽放,走在花下小街,让人流连忘返。
波恩充满了浓郁的文艺气息,贝多芬的故居、音乐家舒曼的故居、August Macke的故居就位于此!2、拉姆绍小镇(德国)画家眼中的完美小镇慕尼黑与国王湖之间的小镇拉姆绍可谓是德国的世外桃源,夹在山峰中间迷你的它,蓝天、雪山、小桥、流水、淳朴的乡间教堂,完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一年四季,这里都有着令人窒息的美景。
阳光下,小教堂镶铜尖顶在闪闪发光,澈蓝溪水,那种的溪水穿透中含着浅浅的蓝,在木桥下哗哗流淌,刚开始发黄的白杨树叶在温和的秋风中微微摇曳,远处的山峰露出赭色的岩石纹理,好一派绚丽的阿尔卑斯山风光。
3、羊角村(荷兰)诗意栖居地,绿色威尼斯羊角村位于荷兰的De Wieden自然保护区内,水上田园般优美的风景到处可见,当地人除了骑车便是乘坐撑篙的平底船在小镇里四处游荡,而汽车则停泊在小镇的外围,不许扰乱这里的祥和氛围。
青草绿树,鲜花盛开,静谧的小房子倒映在水中……这就是梦想中的“诗意栖居地”,也被美誉为“绿色威尼斯”。
1958年,荷兰电影导演Bert Haanstra在羊角村取景拍摄了电影《吹牛》,它便开始闻名世界。
4、安纳西小镇(法国)卢梭在此度过“最美好的12年”安纳西是法国最接近瑞士边陲小镇,既有法式的浪漫,又有瑞士的恬静。
它背倚壮丽的阿尔卑斯山,头枕被称作欧洲最清澈的安纳西湖,优美的湖光山色让人一瞥心醉!法国人称它为“阿尔卑斯山的阳台”,当地人称它是“萨瓦省的威尼斯”。
无论你选择泛舟湖上,或者绕湖环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座城的美丽。
海上城市:全球最宜居的海洋观景城市推荐海洋观景城市是指那些位于海洋之滨,拥有壮丽海景,以及丰富海洋资源的城市。
这些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居民。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城市被公认为是最宜居的海洋观景城市。
以下是我为您推荐的全球最宜居的海洋观景城市。
悉尼,澳大利亚悉尼是全球最著名的海洋观景城市之一。
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悉尼,拥有世界著名的地标——悉尼歌剧院和悉尼大桥。
从这些地标处可以饱览到无敌海景,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此外,悉尼还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如邦迪海滩和曼利海滩,供居民和游客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浪的乐趣。
悉尼的海洋生态系统也非常丰富,您可以选择潜水或乘船游览,亲身体验大堡礁的壮丽景观。
巴塞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地中海沿岸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美味的美食而著名。
在巴塞罗那,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洋景色,并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相融合。
头顶着蔚蓝的天空,您可以漫步在拉布拉斯大道上,欣赏到宽广无垠的地中海。
在巴塞罗那海滩上,您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海浪和海滩沙滩排球的乐趣。
而在巴塞罗那湾沿岸的小渔村之一的佛罗斯小镇,您还可以品尝到地中海最美味的海鲜。
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是加拿大西海岸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它位于太平洋沿岸,背靠群山,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温哥华周围的水域非常活跃,您可以在这里看到各种海洋生物,如鲸鱼和海豹。
温哥华的海滩广受居民和游客欢迎,其中英吉利湾海滩和考基特拉码头海滩是最受欢迎的海滩之一。
除了壮丽的海洋景色,温哥华还以其文化多样性、艺术氛围和丰富的户外活动而闻名,如探索史丹利公园和参观温哥华艺术馆等。
新加坡新加坡是东南亚最繁忙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兼具城市化与海洋景观的独特城市。
尽管新加坡的土地有限,但它拥有完善的海滨发展,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海上城市的宜居环境。
滨海湾金沙度假村是新加坡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以其奢华的建筑和壮丽的海景而著名。
市政道路项目质量管理成功案例创造宜居城市环境的典范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畅通和市民的出行安全。
为了确保市政道路的质量达到高标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各地不断探索和实践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以创造宜居城市环境的典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市政道路项目质量管理的成功案例,并展示它们如何对城市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案例一:A市快速路建设工程在A市,一个新的快速路建设工程为改善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管理团队采用了以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1. 规范化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工程前期,项目团队与专业设计机构充分沟通,共同制定了规范化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明确工程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2. 资源合理配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进度安排,项目团队合理配置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强化监督与检查:项目团队设立了专门的监督和检查机构,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和抽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要求得到落实。
通过上述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A市的快速路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并且在质量上得到了认可。
该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条件,还为城市的交通体系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二:B市人行天桥改造项目B市的人行天桥改造项目旨在改善城市步行系统,提升行人的出行安全性。
为了保证改造工程的质量,项目管理团队采取了以下措施:1. 严格的材料采购和审查制度:项目团队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严格的材料采购和审查制度,确保所采购的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2. 精细施工方案的制定:项目团队对每个环节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包括桥梁结构、铺装材料等,以确保改造工程符合规范和标准。
3. 完善的监测和维护体系:改造工程完工后,项目团队建立了监测和维护体系,定期对天桥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保持天桥的良好状态。
通过上述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B市的人行天桥改造项目成功完成,并且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世界十大宜居城市篇一:2021年世界十大宜居城市——墨尔本领衔2021年世界十大宜居城市——墨尔本领衔日前,经济学人集团下的经济分析智囊机构“Eist Intelligence Unit”公布了2021年度全球宜居指数。
在一百个一百多个受调查取证的城市中,雪梨又一次力压其他城市,成为了世界宜居城市之八首。
宜居城市的评议指标评比包括医疗卫生、文化、环境、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等,可以说可以客观地分析出一个城市在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强弱。
城市一起来想想这些城市包括哪些吧。
1、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南澳大利亚的首府,城市的绿化占地高达40%。
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墨尔本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此次已经是它连续前十名第四次获得最宜居城市的榜首了。
今天的大的墨尔本有“墨西哥文化之都”的美誉,是全澳的文化、工业中心。
大墨尔本也是一个时尚之都,在服饰、艺术、音乐、电视制作、电影、领航者舞蹈等潮流文化领域引领全澳,甚至在全球某些专业领域大中华区具备影响力。
2、维也纳奥地利维也纳,世界音乐之都,也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
2021年,维也纳曾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
今天的维也纳,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目前仍然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慕尼黑永远充满着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的人文节目。
无论是古典音乐或现代戏剧、电影、舞蹈演出或歌剧、音乐剧、艺术展览艺术创作或音乐会及演唱会,无论您何时驾临、您都会有无限的发现及深刻的印象。
您也可以悠闲地小憩坐在闻名世界、气氛浓厚的维也纳咖啡厅喝杯咖啡,或拜访世界级的传统葡萄酒场(Heurige)。
在维也纳您还可品尝到欧洲各国高级的烹饪又技术。
3、温哥华亚特兰大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都会,也是南美继洛杉矶、前三天纽约过后的第三大点制片中心,素有中原地区好莱坞之称。
温哥华曾于2021年与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联手举办冬季残奥会和残奥会。
全球宜居城市典范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关注全球城市的发展。
居住了半数以上地球人的大小城市,到底怎么样才算合格,乃至于符合理想?要如何让城市的运转回复到一种平衡的、适于人居住的状态,真正成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家园?世界各国的城市在交通、建筑、环境卫生、能源使用等等领域,都在做出自己堪称杰出的尝试。
但这还只是开始。
城市还将有漫长的未来。
世间并没有一种永恒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经验可供全体借鉴,唯一正确的是,我们寻求的永远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城市的发展之道。
01阿联酋阿布扎比玛斯达尔城(Masdar)全球首个无碳、无废物、无汽车城市阿联酋阿布扎比玛斯达尔城(Masdar)2008年2月,玛斯达尔零碳城项目就已开始施工。
作为世界上最具永续发展性的新兴城镇之一,它不仅体现着阿联酋对未来发展所承担的义务,也是对人类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和发展所开展的最先锋以及最佳实践之一。
既然阿布扎比要让世人抛却依赖石油的黑金经济印象,那么他们就必须期待玛斯达尔能彻底利用可再生能源。
到2015年城市第一阶段工程将竣工时,国际可再生能源总署(IRENA)也将入驻玛斯达尔总部大楼。
75岁的英国人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爵士规划设计的玛斯达尔按照30%住宅用地、24%办公用地、13%商业用地、6%学校用地、19%交通用地和8%的文化与娱乐用地划分。
全城以东北朝西南走向兴建,以获得最佳采光及遮阴效果。
它可于未来25年节省超过20亿美元的石油(以现今的能源价格计算),制造70000个就业职位并使阿布扎比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提升超过2%。
这个正在建设中的拥有最高生活质素、最低环境影响的城市将成为全球未来能源枢纽。
02丹麦哥本哈根最好自行车道丹麦哥本哈根哥本哈根人爱骑自行车到了一种境界:36%的居民以自行车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到2015年,自行车出行率还将达到50%。
这种环保而自主的出行方式背后,则有哥城充满智慧和体贴的交通系统作为保障。
哥城的宜居程度在全球名列前茅,与此大有关系。
哥本哈根目前的自行车道长度总计超过390公里。
市政府2006年至2010年总共斥资2.5亿丹麦克朗(约合4464万美元)建设自行车基础设施,2011年还要额外拨款7500万克朗(1339万美元)。
在高峰时段,自行车主要干道的交通灯系统会调至绿色,骑自行车者因此可以优先通过。
如果骑车者保持均匀的骑行速度,比如大概每小时行驶19公里,就可以借助这个系统一路骑过城区而不用等红灯。
但因使用者过多,自行车道也出现拥堵。
因此哥本哈根已经预备建造世界上第一批的自行车高速公路。
根据计划,2011年底,两条从市中心通往郊区的15公里长的自行车高速路将建成。
建设者将在街两旁各修一条4米宽自行车专用道(哥本哈根街道相对狭窄);沿途设立多处休息站,提供充气服务,并备有简单的修车工具和饮用水;采用自行车优先交通信号系统,将引进“智能交通系统”,比如利用FRID或GPS导航技术,在自行车车把上安装一种装置,可以让骑车人组成“车群”,有效控制骑车节奏,实现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到2012年,另一条20公里长的自行车高速路也将建成通车。
03韩国首尔保护传统韩屋韩国首尔保护传统韩屋如何在经济利益先行、发展过快的时代中,将传统和历史遗留物保存妥当,是所有国家面临的难题。
首尔自有一套。
北村是绝佳一例。
2009年它成为韩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的项目。
北村地区拥有600年历史,聚集了900多座韩屋,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没落。
1980年代韩国新富,开始反思。
1983年,首尔实行韩屋保全政策,规定不准消除任何旧建筑物,并严格限定建筑风格和房屋高度。
1991年把原限制为1层的建筑高度放宽到10m(或3层以下),大量多户型的住宅在这时兴起,北村景观也在进一步遭受重创。
1998年,首尔重新提出更为有策略的政策:土地所有人可以向首尔市出售韩屋;对于改修补修的家庭,市政府提供资助;对保护传统韩屋有贡献的居民,提供较低的银行贷款利率。
2001年,北村的韩屋复原建设工作开始,重新装修300多座韩屋,修建了4.1公里的道路,建成北村散步路。
在保存传统房屋的同时,还积极利用传统地带,把北村完善成韩国传统文化的体验空间。
首尔类似这样的地区尚存四五片。
为了将韩屋培育成首尔未来资产,首尔还将进一步扩大韩屋密集地区的范围。
04韩国首尔超繁复垃圾分类首尔的垃圾分类法即使不是最为繁复的,也足以让人惊叹。
请看:塑料(分五六种)、纸张、烹饪用过的油、厨余(政府向每个家庭发放一个2层的专用桶盛装)、衣服、鞋子、电灯泡/电池、瓶子、罐头、泡沫、橡胶、电器(丢弃后要通知街道办事处回收) 这套方法从1995年起开始实行,那时,首尔还被西方人嫌弃为“垃圾工厂”。
现在,首尔人会严重鄙夷那些视垃圾分类为无物的人。
而在严谨的制度背后,有其人性化的一面。
比如,韩国人喜欢油炸食物,用过的油可以倒在小区里专设的桶里,年终时将收到物业公司赠送的一块用废弃油制作的肥皂。
政府还有规定,市民只需为垃圾袋买单,并不需要交垃圾处理费。
每月每个家庭用于购置垃圾袋的上限为2300韩元,超过的部分由政府来买单。
但如果不守规矩,政府也有强势的惩罚措施:违反垃圾分类规定者会在KBS的九点新闻上曝光,并且罚款相当于人民币3000元的金额。
05 哥伦比亚波哥大最成功的BRT哥伦比亚波哥大最成功的BRT 波哥大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世界少有。
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发源地在巴西的库里奇巴。
但做得最成功的BRT在波哥大,且被波哥大发扬光大。
中国一些城市的BRT模式就是借用自波哥大。
波哥大有一半的道路处在陡坡上,建轻轨和地铁都不太合适。
为缓解城市道路拥挤的状况,他们把诞生在巴西的交通方式BRT借鉴过来,独创了现在波哥大的快速道路。
在波哥大,BRT系统被称为“千年公交系统(TransMilenio)”。
TransMilenio是在原波哥大市长潘纳罗萨大力推动下,历时两年多建成的,于2000年12月投入使用。
据说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都来过这里参观学习他们的经验。
快速道路属于双车道,边上有阻隔线与普通道路分开,任何其他车辆都不得进入,违规者立即吊销司机驾照,并判以高额罚款。
乘客上下车都通过钢架天桥进入或出去,也没有地下道路,在快速道路上行驶的全是红色两联体奔驰大巴,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增加车次,人少时段减少车次,这样可以节省人力和油耗,灵活方便。
06 美国波特兰拥有第二多LEED建筑美国波特兰拥有第二多LEED建筑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常识: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中超过40%是来源于建筑。
波特兰显然对此很有心得。
基于有过半的建筑据估计将使用至2050年,波特兰在2009气候行动计划中提出一项任务:将2010前建造的房屋的效能提高25%,这些房屋包括整个市内居住了50多万人口的所有建筑。
但这绝不是光说不练,波特兰为绿色建设提供激励措施甚至资金。
比如,LEED认证的建筑可以减免税金。
因此,波特兰有105座建筑获得了LEED认证可以说顺理成章(这在美国所有城市中列居第二,第一名是芝加哥,那里有128座LEED 认证建筑)。
2008年,波特兰超过50%的新建商业建筑获得了LEED Gold认证,甚至达到了更高的标准,而这些,恰恰发生在全球经济整体衰退的时期。
还要感谢的是被培育良好的市场期望。
就像该市官员所说:“如果你想在波特兰盖一座楼,无论多大规模,市场都希望它会是绿色建筑。
”07 瑞典马尔默地标的建筑解毒计划瑞典马尔默地标的建筑解毒计划马尔默的HSB旋转大厦(HSB Turning Torso),被视作当地地标,首先当然和它奇异的外形有关。
这座“旋转体”大厦高达54层,190米,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建筑。
此外,大厦的每区层都旋转少许,最后使整栋大厦共旋转90度。
在当地最猛烈的强风中,顶部的背离是0.3米,因此感觉不出晃动。
该大厦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洛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他也是雅典奥林匹克运动场和纽约世贸中心新地铁站的设计师。
更独特的在于它的环保计划。
在建造的初期,一个“为建筑解毒”的计划就持之以恒地开展起来。
每位工程承包人的契约中,都罗列出了所有有害建筑材料的名单。
因此,建筑用不锈钢和塑料代替铜做自来水管。
另外,HSB住宅合作社还规定每位建筑承包人,要根据自己所使用的不同材料,大体按照金属、塑料、木头、易燃材料和有害废物来分类处理所产生的建筑垃圾。
费用因此也不可避免地上涨。
开工前预计花费95000万,最后花费了160000万瑞士克朗。
08 英国伦敦自行车高速公路新尝试英国伦敦自行车高速公路新尝试在“自行车友好”这一议题上,伦敦做得虽然不如两个近邻:哥本哈根和阿姆斯特丹,但已经勇敢地跨出了新一步。
它开通了两条“自行车高速公路”。
现在,这两条路,每天都各有约5000名自行车“骑士”通过。
伦敦交通委员会的目标是到2013年,增加到每天27000辆自行车出行;到2025年,与2000年相比增加4倍的骑车人次。
两条道路采用亮蓝色,容易识别,每条道路至少有1.5米宽,除道路本身外,还有一系列配套设置,包括:在路口处设置37面自行车安全镜,当大型车辆司机准备左转弯时,有更好的视野看到骑自行车的人;沿两条路在路口处各引进84条新的高级停车线,停车线进深至少为5米,以便为骑自行车的人在等候红灯时提供空间;重新调整交通和大巴车道,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为自行车出行者创造更多的空间。
还制作了新的标示、路标和关于行程时间和连接其他道路的相关信息。
此后还有12条类似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将建成使用,目的是使自行车行驶更快、更安全,让伦敦市民骑自行车上班更加方便,并且鼓励那些不热衷于骑自行车的人们开始新的交通方式,顺便保持体型;帮助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碳排。
09 加拿大蒙特利尔Bixi自行车出租系统加拿大蒙特利尔Bixi自行车出租系统2009年在蒙特利尔正式启用的BIXI系统,一问世就招来褒奖。
它先被《时代》周刊列入最佳发明榜,后又得到爱迪生新产品奖“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类别的金奖。
所谓BIXI,是bike和taxi两个词的组合,指的是一套大规模的自行车租赁系统。
这套系统的创新,体现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无线通讯等方面。
它有4项自行车创新专利,在模块化系统、太阳能操作系统、锁闭机制上也各有1项专利。
除硬件之外,BIXI还有一张王牌,即它的运营软件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准确收集各个站点的使用信息,这也为随时调整站点规模提供了依据。
一个可以安装4个停车泊位的BIXI 平台大约只需占用一个汽车停车位的面积,它可在数分钟内铺设完毕;一个任意规模的完整BIXI站点,从组装到运转启用,也仅需几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