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5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常用的剂型之一,熬制和服用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一、熬制方法:1.选择合适的锅炉:中药煎煮需要使用炖锅或药锅,锅的选用应根据药材量来选择,要保证药材可以完全浸泡在水中。
避免使用铝制或镀锌锅炉,以免对中药产生不利影响。
2.药材准备:将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按照处方和剂量准备好,注意对于散剂和草药,应先将其装入药袋或药盒中。
如果配方中有硬质物质,如矿石药石等,应将其研磨成粉末。
3.洗净煮器:在开始煎药前,应将煮器洗净,清除附着在锅底或壁上的杂质。
4.煎药水浸泡:将药材按照处方放入煮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药材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有些药材需要提前浸泡2-3小时。
5.煎药水煮沸:煮器用中大火煎煮至水面冒泡,然后转小火继续煮沸20-30分钟,直到汤剂浓缩到一定程度。
6.沉淀与取汤:煮熟后的药汁需要沉淀一段时间,通常是30分钟。
然后将汤剂小心地从上面盛出,避免搅动沉淀。
7.药渣处理:将沉淀下来的渣滓和煎过的药材一同处理掉,避免误服。
8.饮用药剂:将取出的药汤等冷却后稍微加热至温热的状态,方便饮用。
一般建议饭前30分钟或者饭后1小时内服用。
二、服用方法:1.遵循医嘱:在使用中药汤剂时,最重要的是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剂量进行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和用药时间。
2.喝药的时间:中药汤剂一般在早、中、晚各服1次,或根据医嘱的要求进行饮用药剂的次数和时间。
3.饮药温度:中药汤剂不宜过热或者过凉。
一般中药药温以38-42度为宜,避免热度过高刺激口腔和消化道,也不宜过凉以避免中药成分不能完全被吸收。
4.忌用冷热食物:饮用中药汤剂时,忌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避免影响药效。
6.禁忌人群慎用: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中药汤剂。
总之,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可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时,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煎煮方法1.材料准备:先将所需中药将齐备,按照方剂要求的比例准备好。
若有使用砂锅煮药的要求,煮药锅盖、漏网等煎药辅助工具也需备齐。
2.准备水:选择适量的清水,一般按照药材的重量比例确定,药材和水的比例通常为药材重的10倍。
3.清洗药材:将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放入盆中,用清水反复冲洗,去掉杂质和灰尘,特别是有泥土残留的药材需要特别留意。
4.煎药技巧:将清洗好的中药放入煮药锅内,加入适量清水,高压锅一般加水到药材淹没即可。
一般草药加水开煮,再转小火煎煮15分钟左右,木质药材则需先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再用武火煮沸,转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
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煮沸过度。
5.筛滤药液:将煎好的药液稍微放凉后,用细眼滤网将渣滓滤去,保留药液。
滤药液时,可使用滤袋或纱布袋加强过滤效果,避免杂质进入汤剂。
6.分装保存:将滤好的药液分装到瓶子或容器中,尽量一次性饮用完毕,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减损。
二、药剂服用方法1.剂量使用:中药汤剂一般分为多个剂量,按照医师的建议和药方的指示使用,遵守药方的计量,不可自行增减。
2.温度调控:饮用汤剂时要控制好温度,不宜过热或过凉。
一般建议汤剂温度保持在40-50摄氏度,避免烫伤口腔。
3.分次饮用:一般服用中药汤剂时,建议分次饮用,每次的服用量可以适量减少,增加饮用次数,这样有助于提高药效。
4.配合饮食:药剂饮用前后一般不宜食用过多的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同时,避免饮用刺激性和影响药效的饮料,如酒、浓茶等。
总结: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方进行操作,以上介绍的是一般的煎汤和服用方法。
在煎煮时注意火候的控制和药液的过滤,确保药液的质量。
在服用中药汤剂时遵循医师或药师的建议,注意剂量的使用和药物的合理配合,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保证身体的健康。
中草药的煎药与服用方法(含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一、煎药的容器: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或用不锈钢锅,禁用铁器。
二、一般药物的煎熬方法:(1)浸泡时间:入煎前除粉剂外,应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
(2)煎药用水:以一般常用的饮用水即可,用水量一般以头煎浸过药面2-3厘米,二煎浸过药面1-2厘米,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熬时间较长者酌量加减水量。
(3)煎药时间:①.解表药、清热解毒药、芳香药类药物不宜久煎。
头煎沸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15分钟。
②.一般药(普通药)头煎沸后20-25分钟,二煎沸后15-20分钟。
③.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火煎,头煎沸后40-60分钟,二煎沸后30-40分钟。
(4)煎药量:儿童服用每次一般煎至50-100毫升,成人服用每次一般煎至150—250毫升。
注意: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
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次煎药汁混合后再分开两次服用。
三、煎药质量、技术基本要求:1、药渣煎透度:做到三无(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2、药汁浓度:做到汁浓味厚。
四、注意事项:1、煎药时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
2、注意另包药的投下时间和煎煮方法。
五、用法用量:内服中草药、水煎服。
每日1剂,每剂煎煮两次。
将2次的煎液合并,再分开2次服,或遵医嘱。
六、温馨提示:请拆开小包装后再煎药,如遇拆零药品,请别扔掉,仔细从药袋中倒出与药同煎!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应煮沸20-30分钟后,再入其他药同煎。
2.后下:宜在一般药(普通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在其他药煎至预定量时,将烊化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慢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即可。
4.焗服:用开水半杯或将煎好的药汁趁热浸泡并加盖10—15分钟,待降到适当温度时滤出药汁。
5.包煎:凡有绒毛、细小籽粒等或遵医嘱需要包煎药物应装入布袋扎紧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6.冲服:将冲服药调入煎好的药汁中或加入开水中冲服。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剂型之一,通常制剂为煎剂,包括水煮剂和蒸煮剂。
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对于发挥中药的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材料和器具1.中药材:按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可根据需要事先将中药材洗净备好。
2.水:选择纯净水或矿泉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和污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
3.家用煎药器:煎药器分为陶瓷煎药壶和电子煎药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4.家用火炉或电磁炉:确保煎药过程中有恒定的温度和时间。
二、煎煮中药1.根据处方将中药材按照比例放入煎药壶中。
2.加入足够的水,一般是中药材的5-10倍,视中药材的性质、用途和处方具体情况而定。
3.将煎药壶放在家用火炉或电磁炉上,调节温度,一般控制在中火加热。
4.等水开始沸腾后,改为小火煎煮。
注意不要让水溢出,可适当调节火候。
5.根据处方所示的煎药时间,进行持续煎煮。
一般来说,水煎剂的时间为30分钟,蒸煮剂的时间为1小时。
6.煎煮结束后,用漏网过滤中药渣,将药液倒入容器中备用。
注意保存容器要干净无菌。
三、服用中药1.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处方,决定一次服用的剂量。
一般成年人一次剂量为100-200毫升。
2.中药汤剂一般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3.中药汤剂可以冷热服用,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4.中药汤剂一般口感苦涩,如果不能忍受,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5.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一般为每日2-3次,根据具体情况和处方来决定。
6.注意饮用中药汤剂时的温度,尽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四、注意事项1.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应保持煎药器和煎药环境的卫生。
2.煎煮中药时,注意煎药壶不要用铁制或铝制的,以免产生与中药材发生反应或杂质物质释放。
3.在煎煮期间,不要离开煎药现场,以免引发意外事件。
4.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尽量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避免寒冷、潮湿和刺激性气味。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中药的治疗效果与服用时间息息相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用法和最佳服用时间:1.煎服:将中药材放入水中煎煮成药汤,最佳服用时间一般是空腹服用早餐前或睡前。
在空腹时服用,可以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和发挥作用。
2.蒸服:将中药材放入碗或布袋中,加水蒸煮,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
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促进药物的吸收。
3.冲服:将中药材用开水冲泡成药汤,最佳服用时间是餐后30分钟至1小时。
在饭后服用,可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
4.煮汤:将中药材与食材一同煮汤,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1小时。
这种方法可以兼顾中药的疗效和饮食的搭配。
熬制中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熬制方法:1.煎煮法:将中药材放入坛炉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煮至汤色浓缩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煎煮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常用于煎煮茶剂或浓缩剂。
2.蒸煮法: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蒸煮一定时间,蒸煮的时间根据不同的中药材而定,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些中药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释放有效成分的情况。
3.冲泡法:将中药材放入茶杯或容器中,用开水冲泡,略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即可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溶性较高的中药材,如花草茶等。
4.煮汤法:将中药材与食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煮汤,煮至中药材和食材熟烂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与食物搭配使用的中药材,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增加口感。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熬制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新鲜、干燥、质量好的中药材;2.根据不同的中药材选择不同的熬制方法;3.注意火候和熬制时间,不可过度煮沸或过长时间煎煮,以免影响药性;4.应使用不锈钢、玻璃等无毒材质的容器熬制中药;5.熬制完成后,应及时将中药材滤去,保留药液。
中草药的煎服方法
中草药基本分为一般中草药和特俗中草药。
一般中草药的煎煮方法如下:
1、冷水浸泡:冷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用水量以浸过药面2-3厘米为宜。
2、煎煮:第一次煎煮时间,从药水沸腾起计时:
一般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15-20分钟。
滋补药物:40-60分钟。
其他普通药物:30分钟左右。
第二次煎煮加水量、煎煮时间,比第一次略少。
将两次煎药汁混合,分两次服用。
3、药汁量:儿童服用一般煎50-150毫升,成人服用一般煎取200-300毫升。
特殊中药煎服方法如下:
先煎:先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他药同煎。
后下:在其他药即将煎好前,投入后下药同煎5分钟即可。
烊化:一般药煎好后,滤取药汁,再将烊化药加入药汁中,微火加热并搅拌,融化即可。
泡服:将泡服药加入半杯开水或刚煎好的其他热药汁中,加盖10-15分钟即可。
冲服:将冲服药调入开水或其他药汁中,即可服用。
包煎:将包煎药装入纱布袋扎紧后投入其他草药中同煎。
中药的煎煮法1、煎药前的准备:(1)煎药容器:古人认为“银者为上,瓷者次之”,“切忌油秽腥气、铜、锡、铁锅”。
目前通用有盖的搪瓷砂锅,不但价廉,而且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预浸及加水量:煎药前先将药物倒入煎药容器内,用冷水或温水浸泡半小时,使水充分浸透药物,使得有效成分煎出。
煎药前再加水至高出药面3~5cm,第2次煎煮用水相应减少,加水至药物表面即可。
(3)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水为原则,如自来水、井水、纯净水均可。
2、煎药火候:一般应掌握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
先武火是指在药物没有煮沸之前用较大的火力,使水很快蒸沸。
后文火是指沸腾后改用较小的火力,使之保持微沸状态,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散失,避免药液外溢及因锅底受热过猛致药物焦糊。
根据各类药剂不同特点,煎药火候的选择也有区别:解表药宜用武火速煎;滋补药剂应选用文武火交叉煎煮。
3、煎煮时间:主要视药物性质而定。
一般而言,解表药头煎是沸后15~20分钟,二煎是沸后20~30分钟;滋补药头煎是沸后30~35分钟,二煎是沸后15~20分钟;一般药剂头煎是沸后20~25分钟,二煎是沸后15~20分钟。
或遵医嘱灵活掌握。
4、煎药次数:一般2次为宜。
头煎倒出汁后,再加适量水,煎煮所需时间。
将头煎与二煎药汁混合。
总药量为200~300ml,小儿酌减。
5、特殊煎法:(1)先煎:先单独煎某药,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改变药物的性质(如降低毒副作用)。
除特殊规定外,一般先煎20~30分钟,再下它药共煎。
先煎药物包括矿石、甲壳类、兽角类药材,某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材及需先煎去沫的药材,如石决明、石膏、牡蛎、龙骨、龟板、鳖甲、水牛角、川乌、附子、天南星、生半夏等。
(2)后下:目的是缩短受热时间,以减少有效成分挥发或分解破坏。
需后下的药物主要有: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细辛等,宜在药煎好前5~10分钟放入;久煎有效成分易分解破坏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宜在煎好前10~15分钟放入。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水煎,分温三服"者,先用水煎煮一遍,把药汁取出,再加水煎煮二遍,与第一遍药汁混在一起。
每一次服药时,取三分之一的药量,温服。
"水煎,分温两服"者,则将两次煎好的药液分为两次温服。
除非医生特别注明,服中药多取温服。
2、医生未嘱付于食前、食后服者,则食前后服皆可,与饮食时间隔半小时左右为宜。
但补阳药要求在饭后服药。
不要在非常饥饿时空腹服中药。
3、药方中注明"泡水代茶饮"者,用中药直接泡开水服用。
泡中药的开水,当为初煮开的沸水,泡后加盖闷闭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才可服用。
一次要服光,再加第二次水。
第一泡时水多放一些,因药吸水。
再加水时,也要用开水。
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
也就是说,一付药在早上开始第一泡,喝完,再加水,再喝完。
将药渣弃去不要。
4、药方中注明"煮水代茶饮"者,泡药后先在火上煎药至沸腾,再文火煎煮五分钟,而后把药汁连同药渣倒入保温杯中,闷半小后服用。
可带药出差。
再加水时,用开水即可。
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
这种方法比常规的煎药法要省事许多,特别是对需要外出的病人。
5、有大量制附片的方子,在服药时先小口尝一下,以不麻为度。
如果麻嘴,要再煎一会儿。
服药时要小口慢慢地喝,不要一口喝光。
也可以在煎药时加一两勺蜂蜜,一起煎两个小时。
如果制附片的用量在15克以下,一般不需先煎,也不需久煎,合计煮药半小时即可。
6、如服中药恶心、呕吐的病人,宜小量频服。
用小勺慢慢地喝中药,并且,隔一会儿就喝一小口,以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7、服中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舌麻,或者手麻、头晕、腹部剧烈疼痛,或是排便次数过多,患者自觉难以忍受时,可以热水调蜂蜜服下即可。
一般如果服药中病,则可能会出现不少反应,甚至症状会短时加重或全身无力等,最好咨询医生,不可随意停服或者另服西药,否则疗效难以为继。
切切不可因病情变化,私找民间土医滥服激素,以致于病情反复。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煎药方法1.准备药材: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处方,准确准备所需的药材,注意药材的保存,应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霉变。
2.洗净药材:将药材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注意不要用肥皂水或洗涤剂清洗,以免对药材产生污染。
3.切割药材:将药材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或薄片状,切削时应注意刀口的清洁与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4.加水煎煮:用陶瓷、砂锅或炖盅等容器,加入适量的清水,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将火调至大火加热,待水开后改成小火焖煮,时间一般不低于半小时。
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调整火候和水量,保持药材的完整性和药性不被破坏。
5.过滤药液:将煮好的药液通过棉纱袋或细糙布过滤,以去除杂质和药渣。
6.药液冷却:将煮好的药液放置在通风处,待其自然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即可服用。
二、注意事项1.服用前的准备:服用中药前,应先洗净双手,不要碰触其他物品,以避免交叉感染。
2.药材的选择与保存:药材的选择应注意完整度和质量,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购买。
已过期的中药应立即丢弃,避免食用。
3.药材的切割:切割药材应尽量避免手指与药材直接接触,以防止污染。
切削时要注意刀具的锋利和稳定性,以确保安全。
4.煎药时的火候:煎药时,应注意人工调节火力,控制火候,避免煮沸过久或过短。
应根据药材的性状和药性,合理控制煎煮时间。
5.药液的过滤:药液过滤时,应使用干净的、无棉屑的棉纱袋或细糙布,以确保药液的净化。
6.药液服用温度:服用药液时,应注意药液的温度,不要太烫,以免烫伤口腔黏膜。
7.准确服用用量:服用中药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8.调整饮食:在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9.调整生活方式:对于服用中药的病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以提高康复速度。
中药煎煮及使用方法中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药物资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而中药煎煮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煎煮及使用方法。
一、煎药器具准备1.煎药炉:通常都是瓷质的瓶子,底部平坦,可以承受火灶烘烤。
2.煎药钵:是用来盛装煎药煮汁的容器。
3.木杵:是用来将煎好的药材捣烂成泥状。
4.滤纸:是用来过滤煎好的中药渣。
二、煎药的步骤1.药材处理:新鲜药材需要清洗干净,晒干或切成小块。
药材干燥需要晒或烘干。
2.浸泡:将药材浸泡于水中,冷水浸泡2小时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左右。
3.加水煎煮:将药材加水煎煮,一般情况下,药材与水比例为1:10,即1克药材加10毫升水。
4.煎煮时间:将药材和水放入煎药炉中,用大火煎煮20分钟左右,再用小火煮30分钟左右。
这个时间是根据药物的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5.倒出渣滓:在煎煮结束后,将药渣用滤纸过滤掉,剩下的液体才是我们需要的。
6.取药液:将滤掉渣滓的药液装入容器中,凉透后可以食用或外用。
三、中药煎煮的注意事项1.煎药时火力不能太大,以免药汁煮干。
火力太小,则煎出的药汁不够。
2.药材的量要严格按照药方的剂量使用。
过少无效,过多则容易导致药性上升,对身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和伤害。
3.过滤药渣时,千万不可使渣滓混杂在药液中,否则会影响疗效或产生副作用。
4.中药的药性不同,煎制时间也不同,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煎制。
总之,中药煎煮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掌握正确的煎药步骤与方法,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煎制,才能发挥中药的最大功效,保护我们的健康。
新中药饮片的煎煮和服用方法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医治疗的一种形式,是将中草药研磨成颗粒状、片剂或胶囊状便于煎煮和服用的药物形式。
煎煮和服用方法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对于中药饮片疗效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中药饮片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好煎药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中药饮片、药锅、清水、火源等。
对于中药饮片煎煮方法有两种:传统煎煮法和电子煎煮法。
传统煎煮法是将中药饮片加入药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中小火慢慢煎煮,直到水量减少至原来的一半左右。
中途需要注意观察,及时补充煎药所需的水量,避免煎煮过程煮干。
煎煮完成后,将药渣倒入漏网,将药液倒入另外一个容器内。
电子煎煮法则是将中药饮片加入电子煎煮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一般来说,电子煎煮锅具有自动控制温度和计时器的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地掌握煎煮的时间和温度。
当煎煮完成后,同样需要将药渣和药液分开。
在服用中药饮片之前,需要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确定剂量。
一般来说,成人剂量为每次10克至30克,一天分2至3次服用。
根据需要,可以将中药饮片直接咀嚼服用,也可以将中药饮片放入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稍加搅拌后饮用。
如果口感较为苦涩,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枸杞等调味品以增加口感的可接受性。
在服用中药饮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避免与辛辣食物同时食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其次,在服用中药饮片期间需要避免食用油炸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最后,对于一些需要连续服用的中药饮片,应按时按量坚持服用,不可随意停药或减少剂量。
总之,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法是中药饮片发挥疗效的基础。
通过掌握中药饮片的煎煮技巧和规范的服用方法,可以提高药效的发挥,进一步促进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中药饮片的使用应该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按照剂量使用,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疗效。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
一、煎药器具:使用砂锅、搪瓷锅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
二、煎煮方法
1、浸泡: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30-60分钟为宜。
2、煎煮:每剂药煮两次。
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换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25分钟,倒出药液;
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为宜),大火煮沸,换中、小火煮25分钟,倒出药液。
两次药液煎取量合约200-300ml,儿童适量浓缩减少。
煎时量好加盖,不宜频频打开锅盖。
三、服法:每日一剂,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兑在一起,早晚或上午、下午分两次温服,以餐后30-60分钟为宜。
四、特殊煎法: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
1、先煎:将药物先放入器皿中,加水单独煎煮半小时左右,然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
2、后下:在其他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将要后下药物投放一起煎煮;
3、包煎:煎煮前须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4、烊化: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拦使之溶解;
5、冲服:一些药物,如三七粉等,直接用药汤冲服下;
6、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代表,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药效和适应症,还需要掌握一些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1.煎煮法:煎煮是最常用的中药服用方法。
将中药材加水煮沸,然后慢慢熬煮,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
一般情况下,煎煮的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直到煎煮的水量减少到原来的1/3至1/2左右。
煎煮后的中药药液可以直接服用。
2.冲服法:适用于一些粉末或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将中药加入适量温水中,搅拌均匀后直接喝下。
冲服时应注意搅拌均匀,以免导致不均匀剂量或有些中药未被充分溶解。
3.研末服法:适用于一些干燥的中药材制剂。
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然后用温水调成糊状或浆状,再服用。
4.包煎法:适用于一些含有粘性成分的中药材,如鱼腥草、罗汉果等。
将中药材用棉布或纱布包裹起来,然后放入水中煎煮。
包煎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中药材碎片进入药物。
5.醋制服法:适用于一些药性寒凉的中药材,如黄芪、白术等。
将中药材用醋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煎煮。
醋制可以减轻药物的寒凉性质,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
6.酒制服法:适用于一些药性寒凉或不易水解的中药材,如砂仁、没药等。
将中药材用白酒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煎煮。
酒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并改善药物的口感。
7.制丸服法:适用于一些干燥的中药材。
将中药材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蜜糖或红糖,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
丸剂可以方便携带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服用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中药材的性质、药效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用药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中药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嘱托。
因为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性,不同的中药材在剂量和服用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
2.注意质量: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
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或药店购买,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3.遵循适应症: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适应症。
在使用中药之前,要慎重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中药煎服法一、普通中药煎服法①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②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③(头煎)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倒出。
④(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
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倒出。
⑤两次煎出液分别服用或者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⑥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
⑦饭后30分钟服药。
⑧晚上可以一次性煎两次,留一碗第二天早上加温后服用。
上班族早上也可以把药液装矿泉水瓶中带去公司,早餐半小时后加温服用。
附:先煎:先煎沸后30分钟加入其它药同煎;后下:煮沸后15分钟一次放入;包煎:用布袋装好与药同煎;烊化: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兑煎好之药汁服;冲服:把药末分二次放在碗内,将煎好的药汁滤入碗内同服。
二、煎法中药在煎煮时,首先应注意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的火候及煎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
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
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
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
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
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
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
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
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是确保中药疗效的关键。
下面将为你介绍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和服用方法。
一、中药煎煮方法:1.煎药量和时间:(1)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合理调配药材的比例,按照药方中各药的煎煮时间确定煎药的时间。
(2)对于煎煮时间较长的药物,应先将其放入煎锅,加入适量清水,加热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再加入后期需要的药材。
煎煮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2.煎煮火候:(1)不同的中药材对火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根茎类、硬质草本和矿物质药材需高温煎煮,而叶、花、薄皮等柔软药材则需用中小火。
(2)煎药时要掌握好火候的控制,避免中药煎煮时过热或过焦,以免影响中药的药效。
3.煎煮前处理:(1)所有的中药材在煎煮前都需要用冷水浸泡,浸泡的时间因药材而异。
(2)对于粗纤维的中药材,需用刀片切割,以便更好地释放药效。
4.煎煮水量和次数:(1)煎煮水量要与药材的性质相适应,药材比较多、性质较粘稠的,水量适当增加。
(2)对于煎煮时间较长的中药,可以分多次煎煮,将每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饮用。
5.煎煮器具和注意事项:(1)煎煮时应选用耐火瓦罐或不锈钢锅,尽量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易氧化和溶解的容器。
(2)在煎煮过程中,应常用勺子搅拌,以免中药粘锅底。
同时,还要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造成药液溢出。
二、中药汤剂服用方法:1.温热饮用:(1)中药汤剂服用时应保持温热,用热水冲服,不要用冷开水。
(2)饮用中药汤剂的时候,应该小口慢慢喝,以增加中药的吸收率。
2.慢慢服用:(1)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慢慢喝,不要一口气灌下,以免引起呼吸困难。
(2)服用中药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宜同时进行其他活动,以免烫伤或噎到。
3.饮食禁忌:(1)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和冷热不均的食物。
(2)服药期间忌烟酒,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4.就寝禁忌:(1)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当天晚上不宜马上就寝,以免影响药效的吸收。
中药内服的煎服方法中药内服是指将草药通过煎煮的方式制成液体药剂,然后口服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煎服方法可分为简易煎剂法、煎汤法和煎煮浸泡法。
简易煎剂法是用于煎服一些需要煮沸后立即服用的草药。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草药:按照方剂的配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
2.处理草药:一般情况下,将草药清洗干净后,较长的材料可以切成小段,较细的材料可以打散或剪碎,以便更好地释放活性成分。
3.加水煮沸:将草药放入纱布袋中,并将其浸泡在足够的水中。
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用中小火煮沸10到30分钟。
4.过滤药液:用过滤器或纱布过滤药液,以去除残留的草药渣滓。
可根据需要重复过滤,以确保药液的清澈。
5.煎剂保存:将药液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6.煎剂服用:在药剂冷却后的一小时内饭前或饭后服用。
煎汤法是用于有较长煎煮时间的中药材的煎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草药:按照方剂的配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
2.处理草药:清洗干净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或打散。
3.加水煮沸:将草药放入足够的水中,将水加热至煮沸,然后改用中小火煮沸30到60分钟。
4.过滤药液:用过滤器或纱布过滤药液,以去除残留的草药渣滓。
可根据需要重复过滤,以确保药液的清澈。
5.煎汤保存:将药液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6.煎汤服用:将煎好的药液分成几次服用。
时间间隔一般为饭前或饭后,每次服用为一碗药汤,温热饮用。
煎煮浸泡法是用于提取高沸点药材有效成分的一种煎服方法。
1.准备草药:按照方剂的配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
2.处理草药:清洗干净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或打散。
3.加水浸泡:将草药放入足够的水中,浸泡1到12小时。
4.加热煎煮:将浸泡好的草药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将水加热至煮沸,并改用中小火煮沸30到60分钟。
5.过滤药液:用过滤器或纱布过滤药液,以去除残留的草药渣滓。
可根据需要重复过滤,以确保药液的清澈。
6.煎煮浸泡保存:将药液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一、煎煮方法中药的疗效与剂型类别的选择及制剂工艺的操作当否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最为常用的剂型,且大多由病家自制,因此,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也是保证临床用药疗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尤其是用水与火候的掌握,更是煎药的关键。
故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
”(一)煎药器皿最好先用陶瓷器皿,如沙锅、砂罐。
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煎药器皿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因这些金属元素易与药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疗效降低,甚至还可产生毒副作用。
(二)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无污染的井水、长流水为好,现在城市里,则多以自来水为主。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但必须是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加水多少也是煎好药的重要一环。
加水量的掌握,原则上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来确定。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若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少。
为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煎煮之前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三)煎煮火候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的长短。
一般药物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