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值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5
能值分析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摘要:能值分析方法以定量的方式考察生态经济系统中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真实价值,因此对适当考量经济区域发展水平、制定正确的社会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用能值分析方法计算出河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绿色GDP,说明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耗费成本和环境下降成本,并通过提出法律建议来促进河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纳入法律领域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能值分析;生态经济系统;法律上的研究生态能量系统在运动过程中都会出现能量流动,利用能值分析研究生态对流系统可以准确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正确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且能值分析可以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可以进行很多领域的研究,现阶段有很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利用能值分析来对河北省的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考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定量能值分析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不同能量间能否转化的问题,不仅对生态经济系统,对农业系统等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能值分析方法是从自然科学方面入手来对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考察,而相关的法律研究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入手,所以涉及到如何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进行社会科学的法律研究,两者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因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有利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对于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的GDP不仅体现了人民总收入还考虑到了环境、生态等相关方面。
不仅在我国在其他国家也是很受重视,因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良性发展,在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起到了保护作用,使整个生态系统都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中。
其中又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
只有在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相协调的情况下,才符合当前国家所提倡的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GDP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正值,反映了在国民经济中正值和占传统GDP比重多少。
摘要随着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能源短缺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因化石燃料的消耗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节能减排在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非常大。
世界范围内存在大量的低品位能源,例如工业废热、地热、太阳能等。
将这些低品位能源转化为电能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作为一种有效地利用低品位能源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开展了ORC 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建立了ORC系统的㶲环境模型。
全生命周期分析边界包含了系统部件、工质制造和工质泄漏。
定义了工质环境影响分配规则:按照系统各部件的㶲损占比大小将工质的环境影响分配到系统各部件。
部件制造材料为钢材或者铜材。
根据热源匹配原则,选取了R134a, R227ea, R152a 和R245fa四种临界温度与热源温度接近的工质,分析了4种工质和系统各部件的环境影响,并对部件的㶲环境因子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工质的环境影响不能忽略。
对于R134a, R227ea, R152a 和R245fa 4种工质,其工质的环境影响分别占各自系统总环境影响的13.76%, 26.04%, 2.62% 和14.77%,工质泄漏造成的环境影响占对应工质总环境影响的67.52%, 75.62%, 35.71% 和68.34%。
较其他三种工质,以R245fa为工质的ORC系统的㶲环境影响最小。
部件因㶲损引起的环境影响值占其㶲环境影响值的大部分,而制造材料种类的不同对其㶲环境负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
通过对系统部件进行㶲环境参数分析,得出较系统其他部件,减少冷凝器的环境影响潜力最大,在减少其不可逆损失同时,要选用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
最后,结合能值理论和全生命周期分析思想,对ORC系统进行了能值分析(Emergy Analysis, EmA)。
在现实社会生产和消费中,人们只注意一个系统中的货币流,即系统中的货币流出大于其流入,则该系统(或生产过程)就是有活力的,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其物质流或能量流。
在一个生产或生态系统中,人们追求的是其最大的货币流,实际上,这种最大货币流是建立在最大的自然资源的流入基础之上的,因为,要追求最大的货币流出和最小的货币流入,就必需以最大的自然资源流入为代价,这种出发点常常又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资源的可持续性下降。
而能值分析则是对货币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综合衡量,从而通最有效的设计,使得系统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能量系统理论观,生态系统及其他别的系统,均可视为能量系统。
能量可用于表达和了解生命与环境、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关系。
然而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能量具有不同的质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和数量加减;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关系,用一般能量单位更无从表达和衡量,能量分析碰到难题,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壁垒,即不同来源和形式的能量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具有很大的等级差异,例如1 焦耳电能、1 焦耳太阳能和1 焦耳热能是不一样的,在对系统进行能量分析中不能直接将它们相加减。
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方法和理论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总是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而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创立至今的短短20余年间,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已在从全球地化循环到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的各种空间尺度,农业到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工业的各种生态或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重视。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问世时间不长,因其有助于正确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价值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备受国际生态学界、经济学界、系统学界及政府决策者的关注。
近10 多年来,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活跃,尤其对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工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
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的能值分析摘要:以湖北省天门市杨林办集中供气示范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每年投入总能值为1.04×104seJ,其中可再生能值投入比例为7.31%,能值转换率为3.97×104seJ/J,电力与劳务消耗是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能值投入的主要部分,占总能在投入的85.79%。
引言生物质可替代化石能源,缓解气候变化。
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高度重视生物质多元化利用技术,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
生物质固定床干馏釜热解多联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能热转化技术,可通过热解将生物质转化为气、炭、油3种产物,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作为一个能量转换过程,系统必然会消耗生态资源,造成一定的生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研究。
能值分析方法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将投入系统的不同单位、不同形态的资源转化为统一形式,对系统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对生物质能利用系统能值分析方面,胡艳霞等运用能值理论对生物质气化站与沼气站进行评价,为工程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杨睛等圳对燃料乙醇生产系统进行能值分析,建立了基于植物生物质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罗玉和等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生物质气化、直燃发电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建立生物质气化、直燃发电能值指标体系。
为科学评估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的综合生态经济效益,本文以湖北天门市集中供气示范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能值分析理论评价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
1研究系统概况及研究方法1.1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概况本文所研究示范站位于湖北省天门市,总占地面积1.8万m。
年产棉花秸秆5000t,稻壳2000t,林业废材1000t,实际可利用的原料量达8000t。
集中示范工程年处理生物质原料2555t,原料供应充足,其中约500t用于燃烧以提供干馏釜热解所需热量,约2055t用于热解。
青海生态能值分析一、研究区概况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介于31°39′~39°19′N, 89°35′一103°04′E 之间。
它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区域差异显著,东部的河煌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海拔在2 500 m以下,年均温在3℃一9℃之间,年降水量300- 600mm;柴达木盆地属于西北干旱区,平均海拔3000m左右,年均温2℃一50℃,年降水量25~50mm;海拔4700m以上的青南高原属于青藏高寒区,年均温- 40℃-一6℃下,年降水量300- 700mm。
该省原以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现在6个自治州中的大部分地区畜牧业仍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现代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快,现己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占80%左右。
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力发电业、有色金属业、盐化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和冶金业、医药制造业、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工业格局,并初具规模,同时,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
但是青海省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
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二、能值分析理论的提出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是由著名生态学家、克莱福奖得主、“系统生态学之父”H. T. odum 创立的,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研究;70年代发展出独创性系统生态学理论方法;80-90年代发展出能值分析理论方法。
能值分析的学术思想重视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能量、体现能发展到能值,从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到能量系统理论,从能量分析发展到能值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一个重大飞跃。
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是一种新的环境一经济价值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涉及的学科面广,不仅涉及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能量学、资源学、环境学、系统学、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同时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等人文学科。
在现实社会生产和消费中,人们只注意一个系统中的货币流,即系统中的货币流出大于其流入,则该系统(或生产过程)就是有活力的,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其物质流或能量流。
在一个生产或生态系统中,人们追求的是其最大的货币流,实际上,这种最大货币流是建立在最大的自然资源的流入基础之上的,因为,要追求最大的货币流出和最小的货币流入,就必需以最大的自然资源流入为代价,这种出发点常常又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资源的可持续性下降。
而能值分析则是对货币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综合衡量,从而通最有效的设计,使得系统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能量系统理论观,生态系统及其他别的系统,均可视为能量系统。
能量可用于表达和了解生命与环境、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关系。
然而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能量具有不同的质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和数量加减;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关系,用一般能量单位更无从表达和衡量,能量分析碰到难题,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壁垒,即不同来源和形式的能量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具有很大的等级差异,例如1 焦耳电能、1 焦耳太阳能和1 焦耳热能是不一样的,在对系统进行能量分析中不能直接将它们相加减。
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方法和理论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总是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而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创立至今的短短20余年间,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已在从全球地化循环到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的各种空间尺度,农业到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工业的各种生态或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重视。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问世时间不长,因其有助于正确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价值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备受国际生态学界、经济学界、系统学界及政府决策者的关注。
近10 多年来,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活跃,尤其对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工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
在国际上,美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率先开展能值研究,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国于90 年代迅速开展。
我国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留美学者蓝盛芳引入能值理论,先后得到国家基金3 个能值分析项目资源,开展了国家与地区、农业、自然保护区和城市方面的能值分析和理论方法研究。
1 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产生无论是自然环境系统, 还是人类经济系统, 其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均依赖于能量流动, 因而研究能流的规律和特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可是随着能量研究的不断深入, 许多研究者发现一般的能量单位难以解决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能量相互加减和比较的问题。
美国著名系统生态学家H. T. Odum 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学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和开拓性的重要理论观点, 创立了能值分析理论, 引起国际系统生态学界和生态经济学界的强烈反响。
能值理论以太阳能值作为统一度量标准, 客观地评价和比较多种类型的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经济系统的贡献, 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生产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提供新思路。
其中包括70-80 年代初提出的能量系统(energy system)、能质(energy quality)、能质链、包被能(embodied emergy,或译体现能)、能量转换率及信息量等观点。
这是第一次将能流、信息流与经济流的内在关系联系在一起,能流的特质基础是物质,这样,生态系统中的这几个功能过程不再是孤立的了。
80 年代后期和90 年代创立了“能值”(Emergy)概念理论,以及太阳能值转换率(Solar Transformity)等一系列概念。
从能量、“包被能”发展到“能值”,从能量分析研究发展到能值分析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一个重大飞跃。
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反映在H. T.Odum 不同时期的论著中,尤其在《人与自然的能量基础》、《系统生态学》、能值专著等著作。
H.T.Odum 经过长期研究,综合系统生态、能量生态和生态经济原理,于80 年代后期发展出新的科学概念和度量标准――能值,创立了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
1987 年H. T. Odum 接受瑞典皇家科学院克莱福奖(Crafoord prize)发表的演讲论著和在Science 刊物的论文中,首次阐述了能值概念理论,论述了能值与能质、能量等级、信息、资源财富等的关系。
经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国际能值分析研究的成果,于1996 年出版了世界第一部能值专著。
2 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2.1 能值能值(Energy )与能量(energy)不同。
能值是指流动或贮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类别能量的数量。
因各种资源、产品或劳务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的起源于太阳能,故多以太阳能值(Solar Energy)来衡量某一能量的能值大小,其单位为太阳能焦耳(Solar emjoules,即sej)。
任何流动或贮存状态的能量所包含的太阳能的量,即为该能量的太阳能值。
换言之,某种资源、产品或劳务的能值,就是其形成过程直接或间接应用的太阳能焦耳总量。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使得原本难以统一度量的各种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物流和其它生态流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不论是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还是商品、劳务,甚至信息和教育,都可以用能值来评价其价值。
例如,1 g 雨水的太阳能值为7.5×104 sej;1 g 氮肥的太阳能值为3.8×106 sej;而1 g 铁矿石的太阳能值为8.6×108 sej;1 个高中生1 年所受教育的能值为24.6×106 sej;1 个研究生1 年所受的教育的能值为343.0×106 sej[7]。
这样,能值分析以能值为基准,把不同种类、不同能质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同一标准的能值来衡量和进行比较研究。
自然资源、商品、劳务等都可用能值来衡量其真实价值。
能值分析以太阳能焦耳为基准,可对系统的各种生态流和经济流进行能值分析、整合和定量评价,并建立一系列反映系统动态、效率和生态经济特征的能值综合指标体系。
2.2 能值转换率能值转换率(Energy Transformity)即形成每单位物质或能量所含有的另一种能量之量;而能值分析中常用太阳能值转换率,即形成每单位物质或能量所含有的太阳能之量,单位为sej/J 或sej/g。
用公式可以表达为:A 种能量(或物质)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应用的太阳能焦耳÷1 焦耳(或1 克)A 种能量(或物质)。
能值转换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衡量能量的能质等级的指标。
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从量多而质低的等级(如太阳能)向量少而质高的等级(如电能)流动和转化,能值转换率随着能量等级的提高而增加。
大量低能质的能量,如太阳能、风能、雨能,经传递、转化而成为少量高能质、高等级的能量。
系统中较高等级者具有较大的能值转换率,需要较大量低能质能量来维持,具有较高能质和较大控制力,在系统中扮演中心功能作用。
复杂的生命、人类劳动、高科技等均属高能质、高转换率的能量。
某种能量的能值转换率愈高,表明该种能量的能质和能级愈高;能值转换率是衡量能质和能级的尺度。
通过太阳能值转换率可以计算得出某种物质、能量或劳务的太阳能值。
H. T. Odum 和合作者从地球系统和生态经济角度换算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要能量类型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可用于大系统如国家、区域、城市系统的能值分析。
根据各种资源(物质、能量)相应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可将不同类别能量(J)或物质(g)转换为统一度量的能值单位(sej)。
2.3 能值/货币比率对于经济子系统各生态流及自然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界面不宜用能值转换率进行转换度量的生态流,能值分析方法采用能值/ 货币比率(Energy/$Ratio)推算出其能值后进行统一分析。
能值/货币比率为当年该国家(或地区)全年总应用能值与该国(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
能值/货币比率反映了总应用能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其比值大小,反映了货币购买力的高低。
能值/货币比率高,代表单位货币所换取的能值财富多,显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所占的比重大;反之,能值/货币比率小的国家(或地区),其自然资源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较小,科技发达,说明该地区的开发程度较大。
能值/货币比率可视为衡量货币真正流通购买力和劳动力实际能力的标准. 已知货币量,可以用能值/货币比率换算出其相当的能值;反之,已知能值量亦可通过能值/货币比率反算其所相当的能值货币价值,从而解决了在分析评价和应用中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对接难题。
2.4 能值货币价值能值货币价值(Energy Dollars,缩写为En$)是指将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能值折算成货币,相当于多少币值,也称为宏观经济价值,其折算方法是能值除以当年能值/货币比率。
为了增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可比性,一般以美元为单位。
能值货币价值反映某一产品的实际价值,包括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和环境资源的价值,而市场价格只能反映产品的稀缺性。
人口流与能值的关系可用系统的人均能值占有量(sej/人)表示。
这样能值可把各种形式的能物流、经济流转换为同一标准的能值加以比较研究、综合分析,得出一系列反映生态、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状况的能值综合评价指标,定量分析评价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各能物流在整个系统中的相对贡献,可将它们的能值再换算成相当的经济价值。
人类与自然界创造的所有财富都具有价值,其中均包含着能值。
所以,能值是财富实质性的反映和客观价值的表达;能值理论是从系统生态学观点提出的能量价值论。
应用能值可衡量、分析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以及它们的本质关系,它是连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意义。
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为复合生态系统开拓了一条定量研究途径,在国际学术界反响强烈。
3 能值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能值分析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因研究对象和研究者而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方法与步骤分为以下5步,以常用的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为例。
(1)在掌握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按如下方法和步骤进行能量系统图的绘制:u 确定系统范围的边界,把系统由各组分及其作用过程与系统外的有关成分及其作用,以四方框边界分开。
u 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这些能源一般来自系统外,即绘在边界的外面、确定需列举的能源的原则,基本根据该能源占整个系统能源总量的5%以上,低于此者可忽略。
u 确定系统内的主要成分,以各种能量符号图例绘之。
u 列出系统内的各主要组分的过程和关系(流动、贮存、互相作用、生产、消费,等等)。
u 绘出系统图解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