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85519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8
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特别是重度污染天气,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为有效应对重度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降低重度污染天气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影响。
2. 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
3. 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重度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度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四、预警及响应1. 预警(1)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重度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2)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
(3)相关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护措施。
2. 响应(1)Ⅰ级响应:当空气质量指数达到重度污染时,启动Ⅰ级响应。
a. 应急指挥部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组织协调。
b. 各相关部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c. 严格执行各项交通管制措施,减少机动车出行。
d. 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线,减少污染物排放。
e. 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2)Ⅱ级响应:当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中度污染时,启动Ⅱ级响应。
a.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监测和预警。
b. 鼓励市民减少外出,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督促其采取减排措施。
(3)Ⅲ级响应:当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轻度污染时,启动Ⅲ级响应。
a. 各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b. 鼓励市民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应急措施1. 健康防护:提醒市民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
2. 交通管制: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减少机动车出行,保障公共交通优先。
3. 企业减排:督促污染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城市清洁:加强城市环境清洁,减少扬尘污染。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因气象条件、污染源排放等因素导致空气质量恶化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3.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快速响应,协同作战;- 科学决策,确保安全;- 公开透明,广泛参与。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工作。
- 指挥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成员:由环保、气象、公安、交通、卫生、教育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相关部门职责:- 环保部门:负责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 气象部门:负责重污染天气的气象预报和预警;- 公安部门:负责交通管制和应急车辆调度;- 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停课、学生疏散等工作;- 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三、预警和响应1. 预警发布:- 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气象预报,由环保部门提出预警建议;- 经应急指挥部批准,由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2. 响应级别:- 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污染程度,将预警分为四个级别: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3. 应急响应措施:- 蓝色预警:启动应急监测,加强空气质量预报;- 黄色预警:增加监测频次,加强污染源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橙色预警:实施应急减排措施,限制部分车辆行驶,暂停户外活动;- 红色预警:实施最严格的应急减排措施,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应急措施。
四、应急保障1.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口罩、防护服、应急车辆等。
3.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通用6篇)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通用6篇)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1.总则1.1目的为更好落实市、区关于重度污染天应急管理工作有关精神,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重污染天气时我局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新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城市大气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及陕西省、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结合我局承担职责,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重度污染天气时,各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措施落实及组织落实焚烧冒黑烟、明火烧烤、油烟净化设施使用监管措施等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
(二)预防为主。
通过采取得力的防范措施,提前预防,尽可能避免造成恶劣后果。
(三)按级负责。
按照区政府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总体预案要求,按照职能分工实行按级负责制。
(四)协调联动。
加强同区治污减霾办、环保等职能部门协作和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12342城管客服热线及公共网站、微信平台等渠道发挥市民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公众防护、参与意识,共同推进工作。
2.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新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指挥工作由新城区执法局治污减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
主要职责是:协调制定本局重度污染天应急预案;指挥和协调全局重度污染天应急事件的处置;协调调查和处理较大和重大重度污染天气职责落实不力事件。
2.2组织体系(一)各街办城管执法中队、火车站广场管委会城管执法中队负责属地区域内重度污染天气应急工作;直属一中队、直属二中队分别按照城内、城外区域划分做好重度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精选4篇)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篇1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统筹各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预防、预警、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三)适用范围辖区范围内出现重污染天气,并达到预案启动条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准备在先;分级预警,及时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一)组织机构设立质监站大气污染应急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主要工作是负责辖区内施工区域内大气污染应急响应的指挥、布置、协调、实施和监督。
组长:质监站站长副组长:质监站站长成员:质监站其他全体工作人员(二)主要职责1.组织机构设置主要负责本辖区内施工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领导工作,制定和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负责预警的发布与解除,应急处置重大事件的决策,将各项污染减排措施实施和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根据空气污染情况,适时调整预警等级。
对本施工区域重污染应急工作进行督导,对超出本站应对能力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向上级部门报告。
2.指挥部主要职责①负责牵头协调新闻宣传、舆情处置工作,会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适时召开信息发布,正面引导舆论。
②参与落实和督促应采取停产限产的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监督检查施工企业露天堆场扬尘污染防治情况。
③指导和督促各级各教育机构做好健康防护工作。
④监督检查建筑工地等易起尘作业施工情况,查处各方主体不规范操作行为。
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编制目的为提高对重污染天气的预防、预警和应急能力,控制、减少和消除重污染天气,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此预案。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新政(2015)2号)其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3.适用范围适用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通知时的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重度(含)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
4.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4.1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指挥部职责:负责组织指挥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协调解决本预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指导环保参数的调整、机组燃煤掺配、采购等相关应急管理工作;接受**市政府和上级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发布应急预案启动命令,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工作;统一协调和调度企业内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根据大气污染事态发展情况,决定启动、终止应急响应;统一指挥大气重污染处置工作,研究确定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向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协调解决处置中所需的人员、物资、器材装备。
4.2各部门职责4.2.1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环保管理和环保设施运维的监督指导;具体负责生产系统重污染天气下应急措施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工作;负责接收**市环境保护局的工作要求并按照要求组织公司内部实施;负责有关环保信息的收集和上报;负责本预案的修编、培训和组织演练工作。
负责本预案强制性应急措施的监督、检查、考核和指导工作。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成立重度天气污染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重度天气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
组长:(职务)副组长:(职务)成员:(职务)2. 应急指挥部在预案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重度天气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
指挥长:(职务)副指挥长:(职务)成员:环境保护、气象、卫生、公安、交通、教育、宣传等部门负责人。
3. 应急工作小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以下工作小组:(1)监测预警组:负责监测空气质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应急响应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3)医疗救治组:负责救治因重度天气污染导致身体不适的患者。
(4)交通管制组:负责交通管制,确保应急救援车辆优先通行。
(5)宣传教育组:负责宣传应急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三、预警及响应(1)监测预警组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可能出现重度天气污染事件进行预警。
(2)当预测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200及以上时,启动预警响应。
2. 响应(1)应急响应组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应急指挥部组织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1)对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施限产、停产措施。
(2)加强工业废气、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的监管。
2. 提高空气质量(1)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增加空气净化。
(2)加强城市道路保洁,减少扬尘污染。
3. 医疗救治(1)加强医疗资源调配,确保救治能力。
(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4. 交通管制(1)实施交通管制,限制机动车通行。
(2)保障应急救援车辆优先通行。
5. 保障民生(1)确保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污染天气日益频繁地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出现重污染天气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部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由_____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环保、气象、交通、工信、住建、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二)各部门职责1、环保部门:负责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监督企业落实减排措施;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气象部门:负责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报,为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和应对提供气象依据。
3、交通部门:负责实施交通管制措施,优化公共交通运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4、工信部门:负责督促工业企业落实减排措施,协调保障应急物资的生产和供应。
5、住建部门:负责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尘措施。
6、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开展重污染天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和评估。
四、监测与预警(一)监测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体系,加强对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等的监测和分析。
(二)预警分级根据污染程度,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三个级别。
(三)预警发布当预测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由环保部门会同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
五、应急响应(一)黄色预警响应措施1、建议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尽量留在室内。
2、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污染物达标排放,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限产减排措施。
3、加强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增加洒水降尘频次。
4、限制城市建成区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作业。
(二)橙色预警响应措施1、在黄色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在如今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重污染天气频繁出现。
重污染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制定一套完备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刻不容缓。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减少污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原则:科学、高效、精细、有序。
三、重污染预警和预测体系建立健全预警和预测体系,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测,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提高预警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四、应急措施等级划分依据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将应急措施划分为四个等级: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五、应急响应措施1.轻度污染: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提醒居民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户外活动。
宣传气象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天气预报信息,以帮助居民做出合理的安排。
2.中度污染:除了轻度污染的措施外,进一步限制工地施工,停止燃放烟花爆竹,采取水喷洒、路面湿扫等措施减少扬尘。
社会各主体应减少或停止高污染排放工艺和设备的使用。
公众在户外活动时应佩戴口罩,注意防护。
3.重度污染:除了中度污染的措施外,进一步限制道路交通,限行车辆,减少排放。
提高城市道路清洁工作强度,尽量降低尘埃污染。
一些高度敏感人群和老年人应避免户外活动。
4.严重污染:除了重度污染的措施外,停止工地施工,封闭露天工地。
对于高污染排放工艺和设备,采取停产或减产措施。
居民应尽量在家中停留,不进行户外活动。
六、实施细则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成立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跨部门合作,及时协调应对措施。
2.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重污染天气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发布预警信息和应急措施,提醒公众做好防护工作。
3.加强动员和组织能力,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实施。
政府应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如口罩、空气净化器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4.加强应急监测和评估,对应急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和优化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度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
三、应急响应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4. 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四、应急响应分级根据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五、应急响应启动1. 污染监测部门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预测可能出现重度污染时,及时报告政府相关部门。
2. 政府根据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升级或降级应急响应。
六、应急响应措施Ⅰ级应急响应措施:1. 全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
2. 停止所有户外建筑施工、拆除、喷涂等作业。
3. 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举办焰火晚会。
4. 严格限制机动车辆上路,禁止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车辆行驶。
5. 加强对工业企业、移动源、扬尘源等污染源的管控。
6. 停止举办大型群众性户外活动。
7. 学校采取停课、错峰上下班等措施。
8. 加强医疗救治,保障市民健康。
Ⅱ级应急响应措施:1. 全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2. 限制部分户外建筑施工、拆除、喷涂等作业。
3.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举办焰火晚会。
4. 限制机动车辆上路,禁止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车辆行驶。
5. 加强对工业企业、移动源、扬尘源等污染源的管控。
6. 停止举办大型群众性户外活动。
7. 学校采取停课、错峰上下班等措施。
8. 加强医疗救治,保障市民健康。
Ⅲ级应急响应措施:1. 全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
2. 限制部分户外建筑施工、拆除、喷涂等作业。
3.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举办焰火晚会。
4. 限制机动车辆上路,禁止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车辆行驶。
5. 加强对工业企业、移动源、扬尘源等污染源的管控。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因大气污染引发的各类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2. 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领域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四、预警分级根据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五、应急响应1. 蓝色预警: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时,启动蓝色预警,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做好应急准备。
2. 黄色预警: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时,启动黄色预警,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学校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措施;(3)医疗机构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4)企业减少生产,降低排放;(5)加强交通疏导,减少车辆排放。
3. 橙色预警: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时,启动橙色预警,采取以下措施:(1)执行黄色预警措施;(2)暂停户外活动,减少人群聚集;(3)限制机动车行驶;(4)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4. 红色预警: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时,启动红色预警,采取以下措施:(1)执行橙色预警措施;(2)关闭学校、幼儿园、托儿所;(3)限制公共交通工具运行;(4)实行企业限产、限排;(5)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
六、信息发布1. 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由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发布。
2.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要及时传播预警信息。
七、应急保障1.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设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资金,确保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保障。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重污染天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重污染天气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与发布1. 预警分级:根据污染物的浓度、持续时间等因素,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为四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预警。
2. 预警发布: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将发生或持续时,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联合气象、卫生、公安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发布预警信息。
3. 预警信息内容:预警信息应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应对措施等。
四、应急响应1. 启动应急响应: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2. 应急响应措施:- 停产限产:对污染源实施停产、限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 加强监测:加密监测频次,实时掌握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
-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引导公众做好防护。
- 健康防护:加强医疗资源调配,保障市民健康。
- 交通管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减少机动车排放。
- 工地停工:暂停建筑工地施工,减少扬尘污染。
3. 应急响应终止:当污染物浓度达到预警解除标准,经相关部门确认后,终止应急响应。
五、后期处置1. 原因调查:对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查明污染源和责任单位。
2. 整改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整改,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3. 总结评估: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统筹协调。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技术保障: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技术研发,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宣传培训: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重污染天气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重大变化,将及时修订。
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是在冬季,由于气象条件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重度污染天气。
为有效应对重度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下设监测预警组、应急响应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等专项工作组。
3. 各专项工作组职责如下:(1)监测预警组:负责监测空气质量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2)应急响应组: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响应迅速、有序。
(3)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及时发布应急信息。
(4)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需求。
(5)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护力量,确保应急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三、预警与响应1. 预警分级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划分预警级别,具体如下:(1)蓝色预警:AQI达到200-300,预计将持续24小时以上。
(2)黄色预警:AQI达到150-200,预计将持续24小时以上。
(3)橙色预警:AQI达到100-150,预计将持续24小时以上。
(4)红色预警:AQI达到150以上,预计将持续24小时以上。
2. 响应措施(1)蓝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采取临时减排措施。
(2)黄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加强环境信息公开,采取临时减排措施。
(3)橙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环境信息公开,采取临时减排措施。
(4)红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减排措施,采取更加严格的减排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改善。
四、应急措施1. 停产限产:对重度污染企业实施停产限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2. 限行限号:对机动车实施限行限号,减少尾气排放。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精选3篇)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目的:为了加强我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保护公众健康,减少重污染天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制定本应急预案。
2.预警机制: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包括监测、预报、发布预警等环节,确保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3.应急响应级别:根据污染程度和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划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级别为一级至四级。
4.应急措施:(1)一级应急响应:关闭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暂停露天作业和工地施工等。
(2)二级应急响应:限制交通流量,提高公共交通运力,限制工业企业排放和建筑施工扬尘等。
(3)三级应急响应:停工限产,停驶重污染车辆,关闭市区主要道路,实施尾号限行等。
(4)四级应急响应:停工停产,全面禁止重污染车辆上路,关闭城区所有道路,限制人员外出等。
5.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负责制定、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6.责任分工: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应急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7.社会参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应急预警机制:建立监测体系,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指标、天气条件等,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并加强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公众接受能力。
2.应急响应级别:根据大气污染指数划定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至四级,决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控制措施。
3.应急措施:(1)一级应急响应:停工、停产污染源,限制交通流量,提高公共交通运力,推动居民采取防护措施等。
(2)二级应急响应:减少工地扬尘污染,停驶尾号限行车辆,停工限产高污染企业,加强气象监测预报等。
(3)三级应急响应:全面停工停产,全面限行停驶车辆,关闭污染物排放严重的企业等。
(4)四级应急响应:全面停工停产,全面禁止机动车上路,关闭所有污染源等。
4.应急指挥体系:明确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
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污染天气事件,包括空气污染指数(AQI)达到重度污染及以上级别的情况。
1.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科学决策,确保安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组织机构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2.2 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调度应急资源,组织开展应急响应。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收集、分析、上报重污染天气相关信息,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
(3)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包括监测预警、应急减排、信息公开、群众疏散、医疗救护等。
三、监测预警3.1 监测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网络,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状况。
根据监测数据,当空气质量指数达到预警条件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由应急指挥部发布预警信息。
四、应急响应4.1 响应级别根据污染程度,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轻度)。
4.2 响应措施(1)Ⅰ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全面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监测预警,组织群众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Ⅱ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群众防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Ⅲ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群众防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Ⅳ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群众防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信息公开5.1 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的发布,包括预警级别、预警区域、预警时间、应对措施等。
一、总则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重污染天气事件。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组成:由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办公室(1)组成:由环保部门负责人担任主任,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
(2)职责: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监测预警组(1)组成:由气象、环保等部门人员组成。
(2)职责:负责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
4. 应急响应组(1)组成:由环保、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人员组成。
(2)职责:负责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包括污染源控制、交通管制、医疗救治等。
5. 宣传报道组(1)组成:由宣传、新闻等部门人员组成。
(2)职责: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预警分级及响应措施1. 预警分级根据污染程度,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2. 响应措施(1)蓝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宣传引导。
(2)黄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减排措施,加强交通管制,做好医疗救治准备。
(3)橙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更加严格的减排措施,实施区域交通管制,加强医疗救治。
(4)红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最严格的减排措施,实施全面交通管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应急处置措施1. 污染源控制(1)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查,确保达标排放。
(2)对未达标排放的污染源,责令停产整治。
(3)对燃煤锅炉、工业窑炉等排放源,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
2. 交通管制(1)实施区域交通管制,限制重型货车、柴油车等高排放车辆上路。
(2)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重度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出现重度污染天气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
三、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3.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地区重度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工作。
四、预警分级根据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将预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红色)、二级(橙色)、三级(黄色)和四级(蓝色)。
五、应急响应措施1. 一级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2)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3)暂停户外活动,停止所有建筑工地施工,严禁机动车上路行驶。
(4)加强交通疏导,确保道路畅通。
(5)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停产、限产。
2. 二级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3)暂停户外活动,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
(4)加强交通疏导,确保道路畅通。
(5)对污染企业进行限产、限排。
3. 三级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3)减少户外活动,鼓励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加强交通疏导,确保道路畅通。
(5)对污染企业进行限产、限排。
4. 四级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3)倡导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
(4)加强交通疏导,确保道路畅通。
(5)对污染企业进行限产、限排。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确保应急响应工作顺利开展。
一、总则1.1 目的为有效应对我市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度污染天气时的应急响应工作。
二、预警分级2.1 预警分级标准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污染程度,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为四个等级:(1)黄色预警(AQI 200-299):预警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中度污染。
(2)橙色预警(AQI 150-199):预警24小时内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3)红色预警(AQI 100-149):预警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严重污染。
(4)紫色预警(AQI 50-99):预警24小时内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2.2 预警响应根据预警级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1)黄色预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健康防护。
(2)橙色预警:增加空气质量监测频次,扩大应急响应范围,采取限行、停工、停业等措施。
(3)红色预警: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全面限行、停工、停业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紫色预警: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全面限行、停工、停业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应急响应措施3.1 信息公开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向公众通报空气质量状况和应急响应措施。
3.2 健康防护(1)建议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
(2)建议公众减少开窗通风,采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3.3 限行、停工、停业(1)机动车限行:根据预警级别,采取分时段、分区域限行措施。
(2)施工工地停工:暂停土石方作业、拆除工程等,减少扬尘污染。
(3)企业限产、停产:对排放污染物较多的企业采取限产、停产措施。
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
为提高对重污染天气的预防、预警和应急能力,控制、减少和消除重污染天气,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此预案。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新政(2015)2号)
其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通知时的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重度(含)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
4.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4.1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协调解决本预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指导环保参数的调整、机组燃煤掺配、采购等相关应急管理工作;
接受**市政府和上级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发布应急预案启动命令,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工作;
统一协调和调度企业内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根据大气污染事态发展情况,决定启动、终止应急响应;
统一指挥大气重污染处置工作,研究确定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向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
协调解决处置中所需的人员、物资、器材装备。
4.2各部门职责
4.2.1生产技术部
负责公司环保管理和环保设施运维的监督指导;
具体负责生产系统重污染天气下应急措施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工作;
负责接收**市环境保护局的工作要求并按照要求组织公司内部实施;
负责有关环保信息的收集和上报;
负责本预案的修编、培训和组织演练工作。
负责本预案强制性应急措施的监督、检查、考核和指导工作。
负责环保部门现场执法检查和监测的迎检配合工作。
4.2.2安全监察部
负责应急工作中的安全监督。
4.2.3运行管理部
负责应急措施执行过程中生产设备(含环保设施)的运行操作;
负责按照应急措施的要求执行限产操作并和河南省电力调度中心进行汇报、沟通;
负责低硫煤、应急脱硫剂的操作调度工作。
4.2.4 维护分场
按照设备分工职责负责环保设施的检修维护和日常消缺,确保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
4.2.5物资分公司
负责应急所需物资供应。
4.2.6煤检中心
负责煤场低硫煤合理存放和入炉煤掺配,按照指挥部调度命令正确上煤;
负责煤场抑尘设施的运行和检修维护,煤场喷淋、覆盖及煤场周边煤尘清扫、洒水工作;
负责汽车煤接卸和汽车煤运输扬尘防治工作。
4.2.7燃料分公司
负责低硫煤采购并确保低硫煤储备充足。
4.2.8政工部
负责有关宣传报道和职工思想维稳工作。
4.2.9各部门共同职责
负责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等信息在本部门的传递,负责应急措施在本部门的执行和监督指导工作。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市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划分,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4个等级,预警颜色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1)Ⅳ级预警(蓝色):当预测未来将出现持续3天以内重度污染,AQⅠ日均值大于200的天气时。
(2)Ⅲ级预警(黄色):当预测未来将出现持续3天及以上重度污染,AQⅠ日均值大于200的天气时。
(3)Ⅱ级预警(橙色):当预测未来将出现持续3天及以上严重污染,AQⅠ日均值大于300的天气时。
(4)Ⅰ级预警(红色):当预测未来将出现持续1天及以上极重污染,AQⅠ日均值达到或大于500的天气时。
各级响应的启动条件为:
Ⅳ级响应:**市启动Ⅳ级预警时,启动Ⅳ级响应;
Ⅲ级响应:**市启动Ⅲ级预警时,启动Ⅲ级响应;
Ⅱ级响应:**市启动Ⅱ级预警时,启动Ⅱ级响应;
I级响应:**市启动I级预警时,启动I级响应。
5.2 响应程序
预警信息发布后,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
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响应情况、措施的执行效果及重污染天气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会商,形成应急响应建议上报指挥部,指挥部根据建议下达应急响应等级调整或终
止指令,并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发布。
公司接环保部门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后,通过OA或蓝信发至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应急预案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5.3 响应措施
5.3.1Ⅳ级响应措施
①除正常接卸煤及上煤时,汽车卸煤沟区域堆煤加盖篷布;
②每天运煤道路清扫保洁二次,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减少交通扬尘污染;
③调整环保设施运行方式,保证烟囱入口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按照排放标准值下降10%控制,即二氧化硫≤180mg/m3、氮氧化物≤90mg/m3、烟尘≤20mg/m3。
5.3.2 Ⅲ级响应措施
①除正常接卸煤及上煤时,汽车卸煤沟区域堆煤加盖篷布;
②每天运煤道路清扫保洁二次,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减少交通扬尘污染;
③在满足河南省电力正常需求前提下,将负荷降低到80%以下;
④调整环保设施运行方式,保证烟囱入口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按照排放标准值下降20%控制,即二氧化硫≤160mg/m3、氮氧化物≤80mg/m3、烟尘≤20mg/m3。
5.3.3 Ⅱ级响应措施
①除正常接卸煤及上煤时,汽车卸煤沟区域堆煤加盖篷布,煤场周边卫生及时清扫,洒水保持煤场周边湿润;
②每天运煤道路清扫保洁二次,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减少交通扬尘污染;
③在满足河南省电力正常需求前提下,将负荷降低到70%以下;
④调整环保设施运行方式,保证烟囱入口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按照排放标准值下降30%控制,即二氧化硫≤140mg/m3、氮氧化物≤70mg/m3、烟尘≤20mg/m3。
5.3.4 Ⅰ级响应措施
①除正常接卸煤及上煤时,煤场及汽车卸煤沟区域堆煤加盖篷布,煤场周边卫生及时清扫,洒水保持煤场周边湿润;
②每天运煤道路清扫保洁四次,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减少交通扬尘污染;
③在满足河南省电力正常需求前提下,将负荷降低到60%以下;
④确保火车来煤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暂停汽车煤运输;
⑤调整环保设施运行方式,保证烟囱入口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按照排放标准值下降40%控制,即二氧化硫≤50mg/m3、氮氧化物≤60mg/m3、烟尘≤18mg/m3。
5.4 应急终止
5.4.1终止条件
当前AQI指数值小于200,且预测未来24小时后全市平均AQI 指数值小于200时,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5.4.2终止程序
根据未来72小时空气质量、气象条件预报,指挥部根据重污染天气等级宣布调整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级或终止应急响应。
6 预案培训
指挥部办公室按计划聘请有关管理人员对应急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救援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业务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与时间,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规范有序进行。
6.1 预案演练
指挥部办公室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对预案进行综合演练,应急演练重点考察和培养各应急组织机构信息报送与发布、应急联动的能力。
6.2 预案修订
预案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进行修订:
(1)相关单位发生变化或者应急组织机构或职责调整的;
(2)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变化的;
(3) 指挥部认为应当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形。
7 附则
7.1 名词术语
空气质量指数(AQI):指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是报告每日空气质量的参数。
描述了空气清洁或者污染的程度,以及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质量指数的重点是评估呼吸几小时或者几天污染空气对健康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重污染天气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或等于201。
环境应急:指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应急监测:指在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练:指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
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进行的联合演练。
7.2 预案的发布与实施
本预案由****发电有限公司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