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防范 生活常识:雷电的危害与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雷电是大自然中一种强大而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现象。
当雷电横扫天空时,它所产生的电极化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来减少雷击的危害。
雷击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威胁: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电能,它可以直接伤害、甚至杀死人体。
当雷击发生在人体附近时,人体会成为电流的最短路径,导致电击伤害或者灼伤。
此外,雷击还会引发爆炸、火灾和倒塌等危险情况,致使人们受伤甚至死亡。
2. 建筑物破坏:雷击会对建筑物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电流会通过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向地下接地,这会引发严重的电弧和火灾。
同时,雷击还会损坏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如空调、电梯、电脑等,给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
3. 电子设备损坏:雷击对电子设备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雷击会导致这些电子设备瞬间过载或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后果。
针对雷击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1. 了解雷击的规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雷电一般发生在严重的雷暴天气中,尤其是在夏季的午后和晚间。
了解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 避免暴露在雷电环境下:在雷暴天气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暴露在室外环境中。
特别是在开放的地区,如高山、平原、水边等。
这些地方容易成为雷电的发生地点。
3. 寻找安全避雷点:寻找安全的避雷点是降低雷击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室内建筑物一般都有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引至地下。
所以,在雷暴天气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待在室内建筑物中,尤其是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中。
4. 安装避雷装置:在一些高风险的地区,如高楼、山顶、电力站等,我们要安装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击的危害。
安装避雷装置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确保其安装质量和有效性。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在雷⾬季节⾥,常会出现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们常见的雷电。
雷电是⼀种⼤⽓中放电的现象,虽然放电作⽤时间短,但放电时产⽣数万伏⾄数⼗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到⼏⼗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千度以上,对建筑群中⾼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属设备等有很⼤威胁,可能引起倒塌。
起⽕等事故。
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年雷暴⽇常会达到80天甚⾄更多,频繁的雷击会造成⽣命和财产的巨⼤损失。
雷电的危害⼀般分为两类:⼀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热效应作⽤和电动⼒作⽤;⼆是雷电的⼆次作⽤,即雷电流产⽣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因此我们要作好防雷措施。
⼀、⽕灾危险性 1.雷电流⾼压效应会产⽣⾼达数万伏甚⾄数⼗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的电压瞬间冲击电⽓设备,⾜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热效应会放出⼏⼗⾄上千安的强⼤电流,并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可导致⾦属熔化,引发⽕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员伤亡。
4。
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很⾼电压发⽣放电现象从⽽导致⽕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强⼤的交变电磁场,其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导致⽕灾。
6.雷电波的侵⼊和防雷装置上的⾼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线路断路⽽燃烧导致⽕灾。
⼆、预防措施 1.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其作⽤是防⽌直接雷击或将雷电流引⼊⼤地,以保证⼈⾝及建(构)筑物安全。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避雷带、避雷器等,是直接接受雷击的⾦属部分。
避雷针⼀般设在⾼层建筑物的顶端和烟囱上,保护建筑物兔受直接雷击;避雷线常⽤来架设在⾼压架空输电线路上,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直接雷击,也可⽤来保护较长的单层建(构)筑物。
雷电的危害与预防雷电是自然界的放电现象。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
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能把附近空气加热至2000℃以上。
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0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最后衰减为音波。
在雷电放电地点要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雷电所产生的声和光对人与建筑物并无破坏作用,而伴随其同时出现的强大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
这种雷电流的破坏效应有两种,即热的破坏与机械的破坏。
在热的破坏方面,由于雷电流产生大量热的过程时间很短,热量不易散失,因此,如遭雷击,附近有易着火的物件时,就往往造成火灾,危害极大。
在机械的破坏方面,受雷击物件的导电能力愈小,所受的机械破坏作用愈大;当雷电击中树木、木电杆时,其机械的破坏作用尤为显著。
这是由于雷电通路的高温引起木材纤维内湿气的爆发性蒸发而造成劈裂。
比较而言,热的破坏比机械的破坏危害结果更为严重。
雷击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1.直接雷击。
是雷电直接击中人、畜或建筑物产生热的或机械的破坏,造成人身伤亡,建筑物劈裂和引起火灾等的危害事故。
直接雷击还会在无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装置不完善时,发生危险的高电压、跨步电压(当雷电流经过接地装置向地面流散时,接地装置附近引起的电位分布不均匀,如有人、畜在这里走动,前后脚所受的电压相差很大,两脚之间的电压差就叫做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人接触到雷电流经过的地方,或接触到因雷电流引起电感应的金属物所受到的电压)而可能引起人身伤亡。
2.感应雷击。
当附近地区发生雷击时,由电磁场作用而引起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这两种感应雷的破坏作用虽次于直接雷击,但仍会造成火灾和伤亡事故。
3.由架空线传来的危险电压。
各种电力、照明、电讯等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高压引入室内,这些高电压或由于感应而产生或由于附近有落雷而引起。
有关于雷电的安全防护
一、雷电及危害
雷电是大自然的放电现象,雷电在瞬时可产生很高的电压。
雷电的分布规律一般山区多于平原。
雷电能烧毁电器等设备,或造成人员伤亡。
二、雷电时的人身防护
当雷电来临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⒈不要站在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独立树下避雨,不要在空旷地停留或奔跑,不要在户外游泳。
要远离电话线、广播线、输电线等导电管线,以防触电导致人员伤亡;
⒉要关好门窗、车窗,避免湿空气放电;
⒊遇有强雷电的天气时,最好关闭电器开关,拔掉电插头,以防烧坏电器。
最好不要开水龙头放水或淋浴,因为这也可能会引起电效应,危及人员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雷电天气安全教育预防雷击事故守护生命安全雷电天气是一种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闪电和巨大的雷声。
雷击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雷电天气安全意识,预防雷击事故并守护生命安全,本文将从雷电天气的危害、预防雷击事故的方法和重要的安全教育方面进行探讨。
一、雷电天气的危害雷电天气是一种危险的自然天气现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1.1 人身伤害雷电天气中的闪电具有强大的电能,如若被人体接触到,会导致灼伤、电击甚至死亡。
当人们在地面上工作、玩耍或者进行户外活动时,雷电会通过人体成为电流的路径,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1.2 财产损失雷电天气中的闪电可以引发火灾,对建筑物、森林和农田等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雷电频繁的地区,雷击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不容忽视。
1.3 交通事故雷电天气会干扰雷达和导航设备的正常工作,影响空中、水上和陆地交通的安全。
飞机、船舶和汽车在雷电天气中的操作和行驶将面临严重威胁。
二、预防雷击事故的方法为了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概率,人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2.1 室内避雷雷电天气来临时,最安全的地方是在坚固的建筑物内,特别是有完善的避雷系统的建筑物内。
人们应及时关闭窗户、门窗,避免室内和室外的电通路相连,以减少雷电对室内人体的威胁。
2.2 远离高大建筑物和金属设施在雷电天气中,高大的建筑物和金属设施可能成为闪电击中的目标。
人们应尽量避免待在高大建筑物附近,不接触金属设施,以减少雷击事故的潜在风险。
2.3 户外避雷若在雷电天气中必须待在户外,人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
例如,远离水源、树木和高亮物体,蹲下身体,放松双肩,闭合双脚,双手抱头。
这样可以减少雷击的危险。
2.4 安全教育开展针对雷电天气的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教育人们在雷电天气来临时,如何正确行动,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帮助他们了解雷击事故的危害,并普及防护知识与技巧。
三、重要的安全教育为了有效预防雷击事故,并守护生命安全,进行雷电天气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1.3.1雷电效应雷电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够摧毁房屋,劈裂树木伤害人畜,损坏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
雷击放电所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危害有:(1)电效应在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或将输电线路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热效应当几十至几千安的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为500~2000J,这一能量可熔化50~200mm3的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效应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还将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结构中间的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它物质分解为气体。
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4)静电感应当金属物处于雷云和大地电场中时,金属物上会生出大量的电荷。
雷云放电后,云和大地间的电场虽然消失,但金属物上所感应积聚的电荷却来不及逸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压)。
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几万伏,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因此,对于存放可燃性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是很危险的。
(5)电磁感应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
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将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中感应电流,这时如果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是非常危险的。
(6)雷电侵入波雷电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
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7)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当防雷装置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
2024年夏季雷雨季节人身和设施雷击伤害预防进入雷雨季节, 雷击频频发生, 会造成人身和设施的巨大伤害和损失。
请大家学习以下防范措施, 进行自检自查, 减少和控制雷击伤害。
一、人身防雷措施雷暴时, 由于雷云直接对人体放电、雷电流入地下产生的对地电压以及二次放电都可能对人造成电击。
大家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 不要认为只是偶然, 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更不要麻痹大意。
另外, 也不要惊慌失措, 胆战心惊, 而要沉着冷静, 保持平常心态, 积极应对。
预防雷击的措施如下:1. 室内预防雷击(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 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 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 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
也就是说, 尽量暂时不用电器, 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
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
广播线, 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 不要穿潮湿的衣服, 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 室外如何避免雷击(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 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
烟囱、旗杆, 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 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 应尽快离开。
(3)驾车遭遇打雷时, 不要将头伸向车外, 上下车时不宜一脚在地一脚在车, 双脚应同时离地或离车。
(4)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
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5)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 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 步子小点;不要骑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 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人在遭受雷击前, 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 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 或选择低洼处蹲下, 双脚并拢, 双臂抱膝, 头部下俯, 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自然灾害知识:雷电天气危害大?如何自救和预防随着气候变化,雷电天气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常见。
雷电天气不仅在自然界中猛烈地展示着它的力量,它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危险。
今天,我们将讨论雷电天气的危害和如何自救和预防。
雷电天气的危害雷电天气有很多危害,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
电流可以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死。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雷击。
而且,当闪电击中其他物体时,它可以引发火灾,烧毁建筑物和森林。
闪电可以破坏电子和通信设备,造成经济损失。
自救当你面对雷电天气的时候,第一步是保持镇静。
充足的心理准备可以帮助你在灾难面前做出正确的决定。
接下来,你应该远离任何金属和水源,因为它们是电流较易通过的物质。
在尽可能快地找到安全的避雷地点之前,最好呆在车里或是室内,关闭窗户,不使用任何电器设备。
如果你在户外,不要寻找树林和山丘,因为它们更容易成为雷击点。
如果没有室内或车辆可以躲避,你可以躺在地上,用手掌遮住头部,以减少受伤的概率。
预防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就采取行动。
去除家庭中的所有杂物和垃圾,防止它们在雷电天气时启动火灾。
不要在门口或在露天场所停留,也不要傍着树或电杆,以免被闪电击中。
如果你喜欢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雷暴天气时,记得多渠道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准备好应对措施,如备用电源,防水设备和应急准备包。
总而言之,雷电天气是一个非常危险和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在面对这种灾害时,了解如何自救和预防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镇静,寻找安全的避雷地点,并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雷击事件的发生并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防雷避险科普
防雷避险科普包括以下要点:
1. 雷电的产生:雷电是由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电场,使得空气发生电离,产生放电现象。
雷电通常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
2. 防雷避险知识:遇到雷电天气时,要关好门窗,避免使用电器,尤其是金属电器。
不要靠近门窗、暖气、炉灶等有潜在危险的物体。
切勿接触天线、铁丝网、架线路等室外设备。
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尽量避免在旷野行走。
如果此时正在游泳或在水边,要赶快上岸离开水面。
3. 雷击的危害:雷击对人体和设备都有危害,可以导致人体触电、烧伤、致盲等严重后果,也可能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和火灾。
4. 预防措施:在雷电天气下,应尽量减少外出,不要使用室外天线和接打手机。
关好门窗,拔掉电源插头,不接触煤气管道、水管等金属管道。
避免使用淋浴、热水器等有潜在危险的设备。
如果遇到雷击,应保持冷静,迅速找到安全地点躲避,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再次受到雷击。
5. 求助和救助:如果遇到雷电天气或雷击事故,应迅速报警求助,同时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通过以上科普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强公众对雷电的认识和防雷避险的能力,减少因雷电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雷电的危害与预防
雷电是自然界的放电现象。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
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能把附近空气加热至2000℃以上。
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0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最后衰减为音波。
在雷电放电地点要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雷电所产生的声和光对人与建筑物并无破坏作用,而伴随其同时出现的强大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
这种雷电流的破坏效应有两种,即热的破坏与机械的破坏。
在热的破坏方面,由于雷电流产生大量热的过程时间很短,热量不易散失,因此,如遭雷击,附近有易着火的物件时,就往往造成火灾,危害极大。
在机械的破坏方面,受雷击物件的导电能力愈小,所受的机械破坏作用愈大;当雷电击中树木、木电杆时,其机械的破坏作用尤为显著。
这是由于雷电通路的高温引起木材纤维内湿气的爆发性蒸发而造成劈裂。
比较而言,热的破坏比机械的破坏危害结果更为严重。
雷击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
1.直接雷击。
是雷电直接击中人、畜或建筑物产生热的或机械的破坏,造成人身伤亡,建筑物劈裂和引起火灾等的危害事故。
直接雷击还会在无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装置不完善时,发生危险的高电压、跨步电压(当雷电流经过接地装置向地面流散时,接地装置附近引起的电位分布不均匀,如有人、畜在这里走动,前后脚所受的电压相差很大,两脚之间的电压差就叫做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人接触到雷电流经过的地方,或接
触到因雷电流引起电感应的金属物所受到的电压)而可能引起人身伤亡。
2.感应雷击。
当附近地区发生雷击时,由电磁场作用而引起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这两种感应雷的破坏作用虽次于直接雷击,但仍会造成火灾和伤亡事故。
3.由架空线传来的危险电压。
各种电力、照明、电讯等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高压引入室内,这些高电压或由于感应而产生或由于附近有落雷而引起。
上海受到这种破坏的为数较多,如电车遭受雷击,许多室内电表被击毁,都是由于架空线引入的高电压所引起的。
因此,如何防止从架空线上引入危险电压和防止雷击以避免雷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可见,雷电引发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当严重的,要采取预防措施,首先应了解易遭雷击的建筑物和部位:
高耸或孤立的建筑物,或虽有避雷设备但装备不善的房屋;
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潮湿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
由于烟气的导电性,使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建筑物上有无线电天线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内部潮湿的建筑物;
没有装设避雷设备或接地不良的易挥发性的地上贮油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