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最新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瀑布》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瀑布《瀑布》教案(4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整编的《瀑布》教案【较新4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觉瀑布雄伟壮丽的画而,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
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叠喻屏;要求会写的字有:瀑叠涌滩喻衬屏;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瀑布,叠叠的,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教学策略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含义。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
(板书课题:瀑布)二,初步感知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②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3,检查读书情况。
①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读。
②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课下收集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造就了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水平如镜的西湖,还让我们拥有了如诗如画的瀑布。
2,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瀑布瀑布》三下语文s教案《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
这首诗分三小节。
第一小节写瀑布的声音,后两节写瀑布的形态。
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瀑布瀑布》三下语文s教案,供大家参考。
《瀑布瀑布》三下语文s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从与第一课的比较中领会本文对比联想,托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1.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2.拟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范读课文,理清结构,讲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指导。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联系第一课引入课文,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导入我们通过第一课的《短文两篇》的学习,认识了生命的美好本质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今天学习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仍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的,但文章的特点与第一课有所不同。
2.作者和背景简介宗璞,当代女作家。
宗璞一家,在“_”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作者的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二、范读课文。
三、正音释词。
(让学生课内作在作业簿上,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以便评讲。
)解释词语并为加点字注音:迸溅:繁密:稀落: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酒酿:四、理清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按写作内容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第二部分:(7—9段)忆花(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劫难3颂花的生机)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瀑布一、教师基本信息•学校:XXX小学•班级:三年级一班•教师:XXX•课程:语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瀑布的起源和形态,提高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小学三年级课程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形容词、句子成分、文章结构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供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瀑布的起源和形态,形容词的使用,文章结构的体验和理解2.教学难点:句子成分的掌握和分析,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伸手指向教室窗外,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瀑布是指水流自然落差,形成下落、喷发、冲击、沉淀的自然景观。
”2.学习(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程中的材料,听取瀑布的音乐和声音,感受瀑布的美丽和磅礴。
运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区、不同形态、不同季节的瀑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容词的使用,运用形容词表述瀑布的特点和风貌,如“澎湃的流水、壮阔的气势、水花飞溅的声响等。
”让学生领悟形容词对语言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篇生动描写瀑布的短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同时,教师解释文章结构、句子成分等困难点的概念和语法知识,让学生了解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或群体探究一个瀑布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其亲身感受和实践的重要性。
3.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目,如形容词或句子成分的填空、文章结构的分析、短文的写作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辅导个别或小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解答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瀑布的特点及课文描绘的瀑布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描绘的瀑布之美,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瀑布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瀑布的成因及分布。
2.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瀑布之美。
3.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出课文描绘的瀑布特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美。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描绘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如何感受到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瀑布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瀑布这一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能力,同时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今后需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瀑布的欣赏能力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3.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瀑布的图片。
2.课文原文及生字词卡片。
三年级语文《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3)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赞美瀑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了解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描绘事物,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瀑布图片、生字词动画等。
2. 教学道具:瀑布模型、相关科普资料。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瀑布的了解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瀑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景象。
(2)讨论交流:邀请学生分享对瀑布的认识和印象。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瀑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生字词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2)学生模仿课文,进行描绘瀑布的练习。
5. 拓展延伸(1)学生展示自己的描绘作品,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描绘一幅画。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瀑布的科普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瀑布”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三下语文《瀑布瀑布》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瀑布瀑布》,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瀑布的景象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瀑布的景象。
(2)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进行运用。
2. 教学难点:(1)描述瀑布景象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瀑布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瀑布瀑布》。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生字词,教师解答疑惑。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运用:(1)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描述其他自然景观。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创作一篇以瀑布为主题的短文。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瀑布的特点和描绘方法。
(2)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其他自然景观,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 观察一种自然景观,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描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瀑布的景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瀑布的理解和描绘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学习课文《瀑布瀑布》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
瀑布苏增莹七十二小学瀑布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懂得本课观察、描绘瀑布的顺序。
3、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认、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弄懂作者观察的顺序。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3.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声音和看到瀑布的景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
)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
)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
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着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三、自学提示<一>: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2、同桌合作学习3、汇报学习成果。
教案:三下语文《瀑布瀑布》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瀑布瀑布》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瀑布的形态特征和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想象和描绘瀑布的景象。
教学难点:1. 理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形态特征。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瀑布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美。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瀑布瀑布》,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瀑布的形态特征和形成原因。
三、想象与描绘(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瀑布的景象。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描绘。
3. 教师选取优秀的描绘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小练笔(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关于瀑布的短文。
2. 教师选取优秀的短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瀑布的形态特征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六、深入探讨瀑布的生态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瀑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瀑布可以提供水源、增加空气湿度、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瀑布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3.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欣赏瀑布诗歌(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瀑布的诗歌,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三下语文《瀑布瀑布》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瀑布瀑布》。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描述瀑布的景象。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想象和感受瀑布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瀑布瀑布》的内容简介:课文以作者对瀑布的观察和感受为主线,描述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和动态美。
通过描绘瀑布的声音、形状和气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瀑布的怀抱之中。
2.2 生字词的学习:瀑布、悬挂、倾斜、涌动、翻滚、轰鸣、雾气、轻烟、飘落、湿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瀑布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瀑布有什么了解?你们想象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4 描述瀑布的景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语言描述瀑布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想象和创造。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思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考虑学生对瀑布的理解和描述能力,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瀑布知识小科普:教师向学生介绍瀑布的形成原理,地质构造以及不同种类的瀑布。
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地区的著名瀑布,让学生了解瀑布的多样性。
6.2 创作自己的瀑布诗: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关于瀑布的小诗。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论。
第七章:课堂互动游戏7.1 瀑布名称猜猜乐:教师展示不同瀑布的图片,学生猜测瀑布的名称。
语文S版小学三下《瀑布》教案1教学目标:1、联系整首诗展开想象,了解之中内容,理解诗句意思。
2、揣摩这首诗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学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
2、想象这样一幅景象:自然之水从山顶凌空飞泻,好像飞挂山前的一幅巨大天幕。
再读一遍课题。
3、虽然我们无缘亲见瀑布,但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去想象它们的壮美。
二、通读全文,揣摩诗的写作顺序。
1、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让我们边聆听边想象瀑布的样子。
2、讨论写作顺序:师:曾经与一位同学交流,她说这首诗三个小节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瀑布的。
(板书:由远及近)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细细地读这首诗,揣摩诗句间的联系,讨论它的写作顺序。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体会,然后讨论,结合诗句谈自己对写作顺的理解。
估计:学生能提到瀑布的声音、样子。
板书:声音、样子过渡:看来,同学们真的是用心去体会诗句了。
让我们就像这样潜心研读,体会它描绘的壮美画面。
三、理解诗歌,有感情朗读理解第一小节:1、同学们,作者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什么,又像什么?2、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指名读,边读边想象。
出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暗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3、把这声音给你的感受用一个词表达出来(有节奏、大、悦耳、连绵不断都可以。
)4、激励:同学们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棒。
我们的感受是不是通过想象得来的?想象是理解诗句的好办法。
过渡:能够发出这么巨大声音的瀑布该多么宏伟呀。
从远处望瀑布,这景象好像——理解第二、三小节:1、读第二、三小节,在不懂得意思的句子后面表上符号。
2 瀑布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瀑、叠、涌”等7个生字,认“喻、屏”等3个生字,正确理解“叠叠、伟大”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引导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素材】
1.瀑布图片
2.黄果树瀑布的视频
3.课文朗读mp3
4.电子课文
5.中国最美瀑布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抽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
(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扫除障碍。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自学提纲,并在小组内交流。
(出示课件“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检查预习,交流总结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情况,并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词语”)
2.检查读书情况(出示“课文全文”)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主要写了瀑布。
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 (板书: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质疑: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4.本课总结
(四)课堂检测,布置作业。
(出示“检测题”)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说瀑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交流讨论听瀑布。
(出示“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瀑布的声音)
2.自由读这小节,说出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
(2)“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
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
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板书:叠叠)
(3)“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
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
(板书:阵
3.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
(三)自学探究看瀑布。
1.让学生按上述学法自学二、三小节,为学困生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2、3小节,想想:这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
(2)默读两小节,思考: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3)怎么读才能表现出瀑布的特点?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讨论。
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1)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
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出示“第二节”)
(2)学生概括出感觉瀑布很雄伟之后,引导学生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出示课件)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板书:一道白银)
师提问或生质疑:为什么作者先说没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银呢?
②“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
(出示“第三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
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
(板书:珍珠的屏) (出示课件)
③“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出示课件)师重点指导: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这两小节。
(4)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写得非常好。
在学习第一节的基础上,学生回答出这样写更加形象,具体,使瀑布的样子更雄伟,美丽。
(5)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
)
(四)配乐朗读赏瀑布。
(出示“中华名瀑欣赏”)
(五)课堂检测看效果。
(出示“检测题”)
出示检测题。
并集体订正。
(六)总结激趣留余音。
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
伟、美丽的瀑布景象。
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现实。
板书设计:
瀑布
叠叠
声音阵阵
一道白银雄伟壮丽
样子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教学反思】
瀑布是大自然的伟大奇观,但很多学生还是没有亲眼目睹过,所以,多媒体就成了最有利的工具,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要集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让学生从视觉上有直观的认识,从听觉上有真切的感受。
结合诗歌,以朗诵为主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通过集体学习第一节,总结方法,自学第二和第三小节,学以致用,取得了非常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