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拓展项目:平衡木
- 格式:docx
- 大小:80.74 KB
- 文档页数:5
平衡木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平衡感觉和协调能力;2. 提高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运动灵活性;3. 培养幼儿的勇敢、自信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平衡木游戏的基本技能和动作。
三、教学准备1. 平衡木:可以使用实际的平衡木器材或者相似的代替物,如长条木板;2. 安全保护:合适的垫子或软塑胶地板,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热身运动,例如小跑步,原地踏步等,让幼儿的身体热身,准备好进行平衡木游戏。
2. 介绍平衡木:让幼儿们观察平衡木,了解其形状和用途。
解释平衡木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提醒幼儿们要保持平衡,小心行走。
3. 示范动作:教师示范平衡木上的基本动作,例如直走、跳跃、侧走等。
同时,解释每个动作的要领和重点。
4. 练习基本动作:让幼儿们一个个上前尝试基本动作,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和辅助。
对于比较困难的动作,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措施,例如提供扶手或让幼儿手牵手。
5. 游戏增加难度:逐渐增加平衡木上的难度,例如增加障碍物,增加平衡木的高度等,挑战幼儿的平衡和控制能力。
6. 分组比赛:将幼儿们分为小组,进行平衡木赛跑比赛。
每个小组的队员依次上台,按要求进行特定的动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赛。
比赛结束后,给予幼儿们适当的鼓励和奖励。
7. 游戏总结:让幼儿们回顾整个平衡木游戏的过程,总结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五、教学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保证游戏场地平整、无障碍物,并在平衡木两侧加上垫子或软胶地板,防止幼儿在游戏中跌倒受伤;2. 照顾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游戏的难度和要求;3. 组织有序:在进行分组比赛时,确保每个队员都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和机会,避免幼儿间的不公平感和竞争过度。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表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平衡能力、动作技巧和团队合作等方面;2. 反馈和鼓励:根据幼儿的表现,教师给予个别反馈和积极的鼓励,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衡木游戏的技巧和要领。
小班平衡木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衡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幼儿对平衡木游戏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3.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克服困难的品质。
4. 增强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衡木基本动作:走、跳、跨、爬等。
2. 平衡木游戏:障碍物穿越、接力比赛、团队协作等。
3. 安全教育: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平衡木、障碍物、接力棒、安全垫等。
2. 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或室内活动室。
3. 音乐:轻快的背景音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引导幼儿感受身体各部位的运动,为平衡木游戏做好准备。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平衡木的基本动作,如走、跳、跨、爬等。
b.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并在平衡木上进行实践。
c. 教师纠正幼儿的动作,确保安全正确。
3. 游戏环节(10分钟):a. 教师设置障碍物,组织幼儿进行障碍物穿越游戏。
b. 开展接力比赛,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c. 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4. 放松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轻轻摇摆、深呼吸等。
b. 引导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平衡木上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评价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搜集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平衡木游戏,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展现了勇敢、自信、克服困难的品质。
通过团队合作,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六、教学策略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平衡木的基本动作。
幼儿园中班教案《平衡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材,主要围绕平衡木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走、跑、跳、爬”中的第二节“平衡木”,详细内容为:认识平衡木,学习在平衡木上稳步前行,通过平衡木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勇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木的基本知识,掌握在平衡木上稳步前行的技巧。
2. 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3.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稳步前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教学图片、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小垫子、娃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平衡木,让幼儿描述平衡木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邀请几名幼儿示范在平衡木上行走,其他幼儿观看并讨论行走时的注意事项。
2. 讲解与示范(5分钟)(1)教师讲解平衡木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事项。
(2)示范在平衡木上稳步前行的动作要领,分解动作,让幼儿模仿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练习,在平衡木上行走,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2)设置障碍物,增加练习难度,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4. 游戏环节(10分钟)(1)“送娃娃回家”游戏:幼儿分成两队,将娃娃放在小垫子上,通过平衡木将娃娃送回家。
(2)比一比,哪队送娃娃回家的速度最快,同时保持平衡。
(1)让幼儿分享在平衡木上行走的心得体会。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优点,指出不足。
六、板书设计1. 平衡木的基本知识2. 平衡木行走技巧3. 安全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户外寻找平衡木,尝试在平衡木上行走,拍照留念。
答案:完成作业后,让幼儿将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示范、随堂练习、游戏环节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平衡木的基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平衡能力和勇气。
游戏《平衡木》教案教案标题:游戏《平衡木》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平衡木》培养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游戏中展示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挑战自我的乐趣,并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准备:1. 游戏《平衡木》所需的道具:平衡木、绳子、标志物等。
2.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游戏中的安全。
3. 教师准备好游戏规则和指导。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游戏《平衡木》,并简要解释游戏的目标和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平衡木对我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有帮助。
主体: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站在平衡木的一端,目标是将整个小组移动到平衡木的另一端,而不掉下来。
3. 学生可以利用绳子或标志物等辅助工具,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4.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5.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游戏中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学生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克服这些困难。
总结:1. 教师总结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并强调学生通过游戏培养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活动,以继续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教师鼓励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挑战自我,并享受游戏中的乐趣。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在平衡木上进行更复杂的动作,如跳跃、转身等。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平衡木游戏,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3.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或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平衡木和身体协调性的知识。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问答或小组讨论,以评估学生对游戏目标和规则的理解。
注意事项:1. 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游戏中的安全,提前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
2. 游戏中的道具需要经过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尝试新的挑战,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平衡木》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平衡木的基本知识,知道平衡木的锻炼价值。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平衡木的动作,提高平衡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平衡木的基本动作,提高平衡能力。
难点:幼儿在平衡木上能够灵活运用身体,保持平衡。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同伴示范平衡木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2.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平衡木。
3. 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平衡木动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平衡木、音乐、奖励贴纸等。
2. 场地:宽敞的草地或运动场地。
五、教学内容:1. 导入:以故事《小猴子的平衡木》引起幼儿兴趣,引出平衡木主题。
2. 基本动作学习:(1)教师示范平衡木的基本动作,如走、跳、转圈等。
(2)幼儿模仿,教师个别指导。
3. 游戏环节:(1)设置障碍course,让幼儿通过平衡木完成挑战。
(2)开展“平衡木接力赛”,增强团队协作。
4. 情境教学:(1)创设“小小邮递员”情境,让幼儿在送信的过程中运用平衡木。
(2)幼儿扮演角色,进行实际操作。
5. 总结与奖励:(1)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平衡木的重要性。
(2)给予幼儿奖励贴纸,鼓励他们勇敢、自信地参与体育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平衡木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平衡能力和动作技巧。
2. 通过团队游戏,观察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平衡木表演,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技能,增强自信心。
2. 开展平衡木比赛,提高幼儿的竞技水平。
3. 邀请家长参与平衡木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平衡木稳固,避免因松动造成意外。
2. 检查场地,避免尖锐物体,确保地面平整。
3. 教师需全程关注幼儿,防止摔倒、碰撞等意外。
平衡木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平衡木运动,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2.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独立的品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平衡木基本动作:站立、行走、跳跃、翻滚等。
2. 平衡木游戏:障碍接力、速度竞赛、团队协作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平衡木上完成复杂动作,如跳跃、翻滚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平衡木、障碍物、接力棒、计时器等。
2. 场地:宽敞的操场或体育场地。
3. 音乐:欢快的背景音乐。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腰部、腿部等。
1.2 学生自由活动,尝试在平衡木上行走、跳跃等。
2.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2.1 教师示范平衡木的基本动作,如站立、行走、跳跃、翻滚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教师及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游戏环节(10分钟):3.1 障碍接力:学生分成两队,依次完成平衡木、障碍物、接力棒等任务,用时最短的一队获胜。
3.2 速度竞赛:学生分别在平衡木上行走、跳跃等,看谁用时最短。
3.3 团队协作游戏: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平衡木上的任务,如翻滚、行走等。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平衡感、团队合作等。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4.3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锻炼。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平衡木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2. 通过团队游戏,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平衡木运动的喜爱程度及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体操比赛或平衡木表演,激发学生对平衡木运动的兴趣。
《平衡木》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平衡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2. 培养幼儿的胆量、自信心及团队协作精神。
3. 教育幼儿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在平衡木上行走,体验平衡的感觉。
难点:让幼儿在平衡木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转圈、跳跃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平衡木、音乐、绳子、圈等。
2. 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
b. 引导幼儿跑动,活动身体,为平衡木活动做好准备。
2. 平衡木行走(5分钟):a. 教师向幼儿介绍平衡木,讲解注意事项,如保持平衡、不要跌倒等。
b. 幼儿分组进行平衡木行走,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 平衡木动作练习(5分钟):a. 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平衡木动作,如转圈、跳跃等。
b.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逐渐增加难度,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团队协作游戏(5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平衡木接力赛”、“拯救平衡木”等。
b. 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加活动趣味性。
5. 放松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b. 引导幼儿分享活动心得,总结经验。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幼儿表现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平衡木上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七、安全措施:1. 确保平衡木稳固可靠,无损坏,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 教师在活动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安全,及时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自己。
3. 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不互相推搡、挤压,确保彼此安全。
八、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体育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平衡木》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平衡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2. 培养幼儿的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完成各种动作。
难点:幼儿在平衡木上能完成复杂的动作,如转身、跳跃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平衡木、辅助器材(如小球、圈等)、音乐、口哨。
2. 场地:宽敞的户外场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
b. 引导幼儿跑动,活动全身关节,为平衡木活动做好准备。
2. 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a. 教师示范平衡木的基本动作,如前进、后退、转身等。
b. 幼儿在平衡木上尝试完成基本动作,教师个别指导。
c. 设置障碍,让幼儿在平衡木上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动作。
3. 游戏环节(10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平衡木游戏,如“平衡木上的小猴”、“平衡木接力”等。
b. 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展示自己的平衡能力和勇气。
4. 放松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b.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平衡木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平衡木上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3. 观察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内容:1. 复习平衡木的基本动作,如前进、后退、转身等。
2. 学习平衡木上的高级动作,如跳跃、翻滚等。
3.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基本动作(5分钟):教师示范平衡木的基本动作,幼儿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 学习高级动作(5分钟):教师逐一教授跳跃、翻滚等高级动作,幼儿在平衡木上尝试完成。
3.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团队合作游戏,如“平衡木接力赛”、“团队跳跃挑战”等,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一、教案基本信息1. 适用年级:幼儿园小班2. 课程时长:25分钟3.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培养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
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平衡木、音乐播放设备、彩虹伞、小动物玩偶2. 场地:户外操场或室内体育馆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目的是让幼儿的身体逐渐适应运动,提高注意力。
2. 平衡木介绍(3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平衡木的种类和特点,如圆形、方形、高低不等的长木板等。
解释平衡木对幼儿身体发展的好处。
3. 平衡木体验(5分钟)幼儿分组,轮流在平衡木上行走,尝试不同的动作,如走、跳、转圈等。
教师在一旁指导,鼓励幼儿保持平衡,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4. 游戏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平衡木游戏,如“小动物过河”、“彩虹伞接龙”等。
通过游戏,让幼儿在快乐中进一步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5. 总结与奖励(2分钟)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发放小动物玩偶作为奖励,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平衡木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五、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体育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兴趣。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增加更多平衡木设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平衡能力。
3. 课程拓展:邀请体育专业人士,为幼儿进行平衡木技能培训,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主题:探索平衡木的乐趣2. 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平衡木游戏,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亲自演示平衡木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游戏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互动法: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精神。
幼儿园运动会——平衡木教案幼儿园运动会——平衡木教案教案时间:30分钟适龄对象:3-5岁幼儿教学目标:1. 能正确站立在平衡木上,注意平衡,保持身体稳定;2. 能缓慢、稳定地在平衡木上行走,不倒不摔;3. 懂得平衡木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4. 学习团队协作精神,互帮互助。
教学材料:1. 平衡木;2. 类似平衡木的木制板子或者木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感受平衡木1. 引导幼儿一起拍手、跳跃等简单动作,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感觉。
2. 引导幼儿观察平衡木,了解平衡木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3. 引导幼儿用手去接触平衡木,让幼儿感受平衡木的形状、硬度等特征。
第二步:正确站立在平衡木上1. 教师示范并让幼儿模仿。
首先,教师做出正确的站立姿势,即背挺直,手自然下垂,眼睛正视前方,脚尖贴着平衡木。
2. 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姿势,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3. 让幼儿两人一组练习相互辅助,站立在一边平衡木上,互相看护。
4. 通过边缘站立、单脚站立等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幼儿巩固正确站立的姿势。
第三步:缓慢、稳定地在平衡木上行走1. 教师示范并让幼儿模仿。
首先,教师做出缓慢、稳定的行走动作,即脚步轻柔,身体平稳,眼睛前视。
2. 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缓慢地向前走。
3. 让幼儿逐渐加大步伐,练习经过平衡木的中心。
4. 通过双方互助或者利用稳定的辅助物,在平衡木上完成通行任务。
第四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1. 团队合作。
让幼儿站立在平衡木上,再用长木棍传递球等物品,强化身体控制能力。
2. 阶梯式练习。
让幼儿从低到高,逐渐增加高度,并且尝试多种站姿,进行更高难度的训练。
3. 引导幼儿平衡击打游戏,增强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第五步:游戏体验,感受运动的快乐1. 教师引导幼儿推出平衡木,让幼儿们感受到平衡和稳定。
2. 分组进行比赛,比试谁能用最快速度通过平衡木。
3. 组织活动,例如走跳龙、踩高跷等,帮助幼儿体验运动的乐趣。
( 拓展项目)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1717
团队拓展项目:平衡木Team development project: balance beam
团队拓展项目:平衡木
◎主题增进领导力。
◎任务
全体队员站在由水泥墩支起的块厚木板上并保持平衡。
◎准备
培训师站在木板上给队员布置任务。
可以给学员们做示范,只要重心有一点点偏移就使木板变成跷跷板,从而使木板的一端触地。
10分钟的讨论之后,全队必须在地面上标有“v”字的标识区域登上木板;然后再从同样的地方下来——在此期间木板的任何一端不可以接触地面、给团队2次机会。
第一次可以作为练习。
第二次可以在木板的两端各放一个鸡蛋,以激励团队达到零失误。
◎规则
◆10分钟的讨论时间到了之后,或者当团队越过起点线之后,就不允许再说话。
◆学员们只能在水泥墩前方地面上标有一个倒置的“v”字的区域内上下木板。
◆全体学员必须在木板上保持5秒钟的平衡之后才能下木板。
◆全体学员离开木板后,任务才算完成。
◆木板接触地面越少,完成的任务质量就越高。
◎时间10分钟讨论,15分钟操作。
◎器材2块10英尺x2英寸x8英寸的用胶带捆在一起的木板。
一个水泥墩。
胶带。
◎安全
◆该游戏最好选择在户外平坦的草地上进行。
一块10英尺长的木板,并能承受住12~13个正常成年人的体重。
◆监控好整个团队。
对上了年纪的、身体不够协调的队员,应至少安排2
个人保护。
◆提醒学员们,假如他们马上要失去平衡时,应该果断地走下木板。
学员们的腿相互绊住,或者不顾一切地坚持将会使其他学员摔倒。
◆跳离木板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可能会使木板旋转并且使其他学员摔倒。
◎知识迁移
与其他游戏相比,这项活动更需要领导力的体现。
当团队学员踏上木板的时候,他们无法看清楚自己应该向木板的哪一边移动才能使木板保持平衡。
需要有一个学员用手和胳膊作信号来指挥。
通过提问下述问题来说明这一点:为了完成任务,团队是如何分工组织的?
学员们之间有没有按照身高和体重配对?
◎附加问题
领导力是否有所体现?
队长做了那些有助于成功完成任务的事情?
团队是否过早地欢庆了胜利?
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团队的最后一名学员登上木板的时候,全体学员就鼓掌欢呼并跳离木板——他们忘记了任务的另一部分,即,离开木板时也不可以让木板的任务一端触地。
假如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团队讨论一个理念:有始有终。
团队是怎样看待“不压碎任务一个鸡蛋”这个目标的? 对目标的关注程度对完成任务有何影响?
在平时的工作中,“鸡蛋”象征着什么?
◎个人笔记
本书不止一次地提到,一个团队平时的工作情况会在课程中得到表现。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倾向于微观操纵往往会受到普遍地抱怨。
在某次活动中,一位由团队推荐的队长指挥他的团队上下木板,直到第一对学员走下木板,一切进展顺利,鸡蛋没有被打破,胜利在望。
这位队长注意到有些人需要更多地帮助才能下来。
于是,他移动过去,以便帮助每一个下去的人。
站在队长身后的一个队员看到因为没有人来指挥剩下的队员走下木板,已经使木板的两端像硗硗板一样开始晃动起来。
他试图提醒队长,但因为不允许说话,而队长又背对着他,所以他很快就放弃了努力。
在最后2个队员准备下来的时候,鸡蛋破了! 在回顾时,大家意识到,只要管理能提供一个宏观的指导,团队就可能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
过于微观化的管理,即使有最好的愿望,但假如没有宏观指导,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无论是指挥人员还是团队学员,都意识到他们需要改进信息沟通和反馈的方法。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