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品种保护机制促进种业可持续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245.38 KB
- 文档页数:2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7.31•【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畜牧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六号)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条例》,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条例(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工作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第四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推进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牧业,扩大农牧业优质资源数量,增加绿色农畜产品产量,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构建现代化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五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立足本地区农牧业资源优势,优化布局和生产结构。
第六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导向的工作机制。
2023年第10期种业论坛6基金项目: 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2022年院设智库研究课题新《种子法》植物新品种权利保护的实施难点及应对周樨平1,2 程静琪2(1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南京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210095)摘要:2021年新修订的《种子法》扩大了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和环节并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对于激励和推动育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制度的落地实施还存在一些难点,有待于相关制度措施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在品种权人对收获材料行使权利的问题上,应建立权利人“没有合理机会对繁殖材料行使权利”的举证责任倒置机制,并对收获材料供应链上的经营者明确审查义务。
在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实施上,应制定具体的判断标准及举证责任转移规则,并为派生品种的商业化利用引入有条件的强制许可制度。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权;收获材料;实质性派生品种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and Responses to the Protection ofRights of New Plant Varieties in the New Seed LawZHOU Xiping 1,2,CHENG Jingqi 2(1Jin Shanbao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 Rural Develop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2College of Humanities & Social Develop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种子法》第三次修正案,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EDV )制度,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对于激励和推动育种原始创新,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是指对于新培育出的农业植物品种,通过法律手段进行保护,防止他人未经授权就进行植物繁殖和销售,从而保护培育者的创新成果和经济利益。
保护新品种能够激励品种改良者进行更多的创新研究,从而推动农作物生产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保护种业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品种改良的投资回报率。
我国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主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植物新品种权制度是指对于新培育出的植物品种,通过申请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获得独占性的种植和销售权。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则是指通过加强执法和打击侵权行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促进我国农作物品种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种业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民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1 -。
我国种业改革发展中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温 雯 陈 红 杨 扬 堵苑苑 孙 鑫 邓 伟 崔野韩(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22)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发展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之一。
植物新品种是种业知识产权的核心,保护植物新品种对鼓励育种创新、促进种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19世纪的欧洲,人们就开始意识到系统的植物育种工作对社会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并开始探索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1930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植物专利法》。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完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使美国、荷兰、法国等种业强国牢牢占据农业竞争优势,其植物新品种权数量在全球遥遥领先,种子出口量占据世界种子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起步较晚,与种业改革发展的进程相辅相成。
1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各行各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主旋律,农业主管部门制定了“四化一供”方针,种子商品化程度和良种覆盖率显著提高,种子产业逐渐形成。
但“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的模式凭借的是政府的超高组织能力,农民选择余地较少,市场化程度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无从谈起。
我国1985年实施的《专利法》把动植物品种排除在外,植物育种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尚处于空白。
此时,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 )已成立近20年,美国颁布《植物专利法》已经近半个世纪。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启科技体制改革,减拨研究机构事业费,推动成果转化反哺科研,农业科研单位面临到市场中“找饭吃”的困境。
同时需要广开经费来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农业科研,特别是育种创新。
若对知识产权不给予保护,其生存和发展将面临严重挑战。
保护植物新品种,不仅是影响到科研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农业持续发展的大事。
另一方面,我国为争取早日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满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的要求——“应通过专利或某种有效的专门制度或两者结合对植物新品种提供保护”。
促进种业振兴方面的建议一、背景介绍种业是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种子生产技术不断更新换代,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品种更新速度加快,对种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促进种业振兴方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二、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种业企业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和投入。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三、科技创新1.加强科技研发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2.推广现代种植技术现代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推广现代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水平。
四、品种选育与推广1.加强品种选育研究品种选育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品种选育投入,并加强品种评价和推广工作。
2.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是保障优质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五、市场营销1.拓展销售渠道拓展销售渠道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参加各类展会等方式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
2.提升营销能力提升营销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营销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人才培养1.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种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并建立健全薪酬、福利等激励机制。
种业保障措施及建议在农业种业保障方面,为了确保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和产量稳定,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1. 提供高质量的种子: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
政府可以建立种子质量监测和认证制度,确保种子的品质和纯度符合标准。
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优质种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引进新品种和技术: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提高种业的保障起着关键作用。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进新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3. 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
建立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病虫害的爆发。
加强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意识。
4.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绿色种植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种田模式。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抵抗力。
5. 加强农业保险的推广和应用:农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农民减轻天灾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政府可以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保险。
6. 完善农业产权保护制度:农业产权保护是种业保障的重要环节之一。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业产权登记和保护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激励他们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来发展种业。
7. 加强农业扶贫政策支持:种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种业,提供种子、农资和技术支持,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完善农业种业保障体系,需政府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提供优质种子、引进新品种和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加强农业保险和农业产权保护等措施,全面提升农作物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7.17•【字号】乐政办发〔2019〕19号•【施行日期】2019.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乐政办发〔2019〕19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优质、高效、持续的现代生态型农业,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含林业、渔业,下同)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根据《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8〕64号)和《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浙农科发〔2018〕14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按照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面上实施与点上创建、工作推进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推动我市乡村全面振兴。
力争到2020年,全市形成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一)资源使用节约化。
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广泛应用生态种养模式、节肥节药节水节地节能技术,化肥与农药使用量各减少10%以上,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
(二)生产全程清洁化。
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广泛应用清洁化生产技术。
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85%、55%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95%以上、集约化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处理率达95%以上,废弃农资包装物和农膜回收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