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港口—腹地经济一体化研究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114.92 KB
- 文档页数:4
2021.6(中)第17期 总第560期63企业战略MODERN ENTERPRISECULTURE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于海平 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机械分公司摘 要 要想不断带动我国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需要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引导,并推出优惠政策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进行支持,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产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相关产业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证腹地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为港口物流带来更加丰富的业务活动。
关键词 港口物流 腹地经济 协同发展 实施措施中图分类号:F55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1)17-063-02一、港口物流概述(一)港口基本概念港口是指位于江、河、湖、海、水库沿岸,并且借助相应的设备设施构建出了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港口通过将水运与陆运进行联合有效地推动了工农业产品以及外贸产品进出口的集散区域,也是为船舶停泊提供区域,推动船舶装卸货物,保证旅客上下船舶以及相应船舶人员进行补给的重要场所。
港口的建设能够更加良好地推动相应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有效带动当前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
(二)港口物流特点港口物流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不断增多的影响之下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物流体系,是整个物流过程当中的重要内容。
这种港口物流是利用港口城市自身的地区优势以及外部环境的依托将区域的产业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并且不断融入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推动港口周边物流行业的良好发展。
随着港口物流的业务在不断增多,推动着港口物流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各个港口物流行业之间不断对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使得当前港口物流内部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企业的合作化越来越明显,也有效带动了港口物流行业的扩大发展[1]。
(三)港口物流的功能在港口在不断经营发展过程当中,从来都是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港口的建设与发展,使得相应贸易之间的运输时间以及整体运输航线在不断缩短,推动了各个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多,有效地带动了相应经济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
港口集装箱运输与腹地经济的发展作者: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唐中赋来源:中国港口集装箱网“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海洋经济将成为21世纪人类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港口和腹地的依存关系将更为密切。
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航运的主战场,世界集装箱运输增长的引擎。
2003年,中国大陆集装箱吞吐量跃升全球第一位,占全球总量的18.7%。
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180万标准箱,增幅27%,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地区,相继出现了以集装箱运输为纽带的三大港口群。
上海港、深圳港保持排名世界第三、第四位;青岛、宁波、天津、厦门、大连等港口在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排名中呈跳跃式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港口发展,特别是集装箱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上,探讨港口集装箱运输与腹地经济的发展问题。
请港航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们批评指正。
一、港口运输与腹地经济的理论思考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由港口吞吐。
港口的基本功能是为腹地经济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世界范围内港口与腹地城市的发展演变始终遵循着一个普遍规律:“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港口与所在城市、腹地经济存在相互依存、互联互动的关系。
这个规律一方面揭示了港城关系的变迁过程,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港城关系相互作用的机理。
1. 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港口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腹地的繁荣促进依赖腹地的港口的繁荣。
反过来,港口的发展也将促进依托港口的腹地的发展,港口最初只是作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一种区位条件。
有什么样制造业,有什么样服务业,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基础和服务特征的港口。
港口的发展,既需要腹地提供源源不断的货物,也需要港口所在城市提供的相应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服务等相关的支持。
现在,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港口使各种资源向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使更多相关的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形成集群现象,极大地带动腹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物流站点都要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参加操作。
另外,为了减少风险,建议采取预售的形式,以了解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防止出现产能过剩,在执行的时候,将订单交给物流公司,待农产品成熟了,再将订单送到农民手中,以此将农村电子商务与共享物流融合在一起。
3.3电子商务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创新。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电子商务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创新。
在农村电子商务中,仓储是最基础的环节,所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仓储管理体系,对于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与共享物流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整个电子商务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功能包含了商品的出库、财务、保管等,财务方面包括进出仓库的货物装卸、日常仓储的费用等;而仓库的日常管理,就是清点库存。
同时,为了保证以上过程的顺畅,必须将现代科技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相结合,对每个商品进行统一的编码。
定期对信息平台更新和优化,为消费者、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条件,以此提升商品信息、物流信息的透明化,使消费者可以随时了解到配送信息,并与商品配送人员及时沟通,满足用户需求,以此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与共享物流的协同发展。
4.结束语此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个人经验,对共享物流与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及创新进行了探究,此次研究丰富了该方面的研究理论,为共享物流与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C(作者单位: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引用出处[1]马震.农村电子商务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来自我国村镇层面的证据[J ].商业经济研究,2022,(22):94-98.[2]王辉,王金杰,周云波.电子商务是否改变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的构成———基于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42(08):54-69.[3]刘振滨,刘蕾.社会网络视角下河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机制与对策建议———基于河北省清河县的实例分析[J ].南方农机,2022,53(22):29-32.[4]汤飞飞,段辉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融媒体建设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研究———以衡阳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3):238-240+244.[5]卫龙宝,许王芳,方露.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首份数字农业报告解读[J ].大数据时代,2022,(10):6-15.[6]孔陇,赵福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以河南汝阳县为例[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22,36(05):28-34.[7]孙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评《农村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J ].商业经济研究,2022,(20):2.[8]谢阳越.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需求协调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260-262.[9]许明玉,庄道元,张浩.“数商兴农”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以安徽霍山县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4):58-60.[10]谭词,杨军,孙嘉泽.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准自然实验[J ].世界农业,2022,(08):77-89.1.引言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需要进行良好的资源调配,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更是如此,而在国际经济交流中,由于海运运输量较大且运费便宜的巨大优势,使得港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水路贸易更是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必然选择。
论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港口作为全球贸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其发展与腹地经济紧密相连。
腹地经济是港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腹地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原材料和产品,这些货物需要通过港口进行进出口贸易。
因此,腹地经济的繁荣为港口提供了稳定的货源供应。
例如,我国的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由于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具有丰富的货源供应,成为全球重要的港口之一。
腹地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物流网络的建设,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
这些物流网络的建设为港口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集疏运通道,缩短了货物从腹地到港口的运输时间,提高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
腹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港口提供了多元化的货源,同时也促进了港口的转型升级。
例如,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港口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仓储、装卸等服务,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腹地经济的发展往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政策包括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这些政策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港口的发展。
腹地经济对港口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港口的发展,需要加强腹地经济的建设,包括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天津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使其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对外贸易窗口。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二是贸易结构得到优化,但仍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仍有提升空间;四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浅析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影响——以宁波港为例摘要:全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开展频繁,国际航运业也随之兴起。
港口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港口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港口城市资源密集,非港口城市资源匮乏;腹地经济也影响着港口发展方向。
宁波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对作为海洋经济大省的浙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以宁波港为例,港口和腹地经济的复杂互动体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宁波港的发展建设具有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港口腹地宁波港1港口港口是指位于江边、河岸、湖滨、海湾或水库沿岸,具有一定实际面积的水域与陆域,提供一定的设备和条件,供船舶航行、停泊、修理、补给淡水和燃物料,提供货物包装、装卸、堆存、转运、加工以及旅客上下和办理其他业务活动的场所或基地。
海运港口字的是位于海岸(河口、海湾),以装卸货物以及货物增值为主要目的的谁、陆区域,是构成海运空间系统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上有4600多个货运港口,受说出地理环境的影响个,在世界航运中的地位各不相同。
港口一般都处在交通要冲,腹地广阔,有河道(包括运河)、铁路、公路和管道等现代化运输网与之相连,因此,港口是铁路、公路、内河和海运的转运枢纽及集散中心,港口所在城市和靠近港口的地区经济都比较发达[1]。
2 港口腹地港口腹地也称港口经济腹地、港口吸引范围,指的是港口集散旅客、货物所及的范围[1]。
港口腹地的发展状况和大小受经济、自然、文化等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受港口的影响。
港口腹地与港口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港口的腹地为港口提供客源。
我们用下图1来表示港口和腹地的关系:对于港口A 的附近区域,它的作用是垄断性的,可以确定为A 的腹地,超过A 的腹地区域可能存在其他与之竞争的港口,该区域的客户可能选择A 港口也可能选择B 港口[2]。
图一港口腹地确定3 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关系在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集群效益的影响下,港口与港口腹地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港口对其经济腹地的贡献度分析--以深圳港为例深圳港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海运港口之一,对于其经济腹地的贡献度是不可忽略的。
本文将尝试通过分析深圳港的发展历程、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及海陆空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来评估深圳港对经济腹地的贡献度。
一、深圳港的发展历程深圳港兴建于1980年代初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开发和发展的一座现代化海港。
在当时,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码头,主要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工业和纺织业。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圳港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港之一,并在2019年首次成为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三的港口。
二、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圳港的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集团不断投入巨额资金,在港区内建设航道、码头、堤防、工厂、运输设施等相关设施,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提高港口的出口质量和效率。
航道是港口枢纽的一项关键基础设施,深圳港引入了增压泵、沉积泥船等设备,保持航道畅通;同时,深圳港的码头设施配备了非常齐全的自动化作业系统,以及透明、智能、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了码头的作业效率。
对于堤防、工厂和运输设施等设施的建设,深圳港是一步步逐渐完成的。
它的出口货物量已经暴增,仓储容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深圳港不断地向该区域内不同的城市、乡村扩展,扩大货物的运输层面和区域的遍及面。
同时,深圳港的仓储设施、加工设施、架桥设施等相关设施也都落实到位,完全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求。
三、产业布局深圳港的产业布局也是其发展的有力保障。
该港口以出口贸易为主要领域,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深圳作为城市经济中心的地位不断提升,深圳港也逐渐加深了其涉足多个领域的布局。
目前,深圳港已实现了从港口经营到产业布局的战略转变,建立了以农业、食品、饮料、数码产品、智能制造等为主的新兴产业链。
同时,深圳港也在港口周边设立了各类产业园区,赋能于产业创业企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四、海陆空一体化发展航空、铁路和公路等交通方式发展的空前迅猛提高了深圳港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极大地提高了深圳港的货物流通。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作者:邹家斌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5期一、港口对腹地经济产生的影响(一)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良好作用1.港口对经济有全方位的影响。
临河的港口城市,除了可以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货运物流也能推动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举个例子,南京、上海、昆山、江阴、合肥、南昌等地方,大力发展河港经济,其货物运输能力也非常强。
如今,这些城市已经成为重要的港口运输纽带。
也因此,港口的发展对城市经济有全方位的影响,除了能影响城市的交通,也能够开放城市,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带动其他城市发展,推进我国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2.港口带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
一个城市如果拥有河港,那么就会带动其他产业和领域的发展。
第一,港口会促进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比如交通道路的修建,机场和港口的设施建设等。
也因此,腹地经济发展可以促使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建设和维护。
第二,港口还可以促使其他相关行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因为港口的发展需要运输、物流、保险、工业、仓储、货运等领域的支持,所以也会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3.港口可以促使腹地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在经济学当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港口的腹地经济在发展的时候,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区域,都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我国很多临河地区都在发展港口行业,从而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举个例子,我国最大的河内港口南京港,从1980年到2015年期间,万吨级码头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47个,货物吞吐量由过去的280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2亿吨,每年的增长率超过了12%。
此外,河港依靠产业聚集,促进了商贸业、交通业、运输业、信息业、物流业的大力发展,给该城市带来了经济的增长。
4.港口使得腹地产业层次得到了提高。
一个产业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容易行成不平衡的现象。
而这种不平衡来自于各个方面,其可以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港口的发展,促使腹地产业的层次得到了提高。
过去的产业是由传统农业朝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再转化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最后演变为知识技术密集产业,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财经论坛Һ㊀港口与其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天津港为例沈佳延摘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讲ꎬ港口与城市之间是彼此促进㊁相互补充的关系ꎮ一方面来说ꎬ港口的发展需要借助于城市的不断进阶ꎻ另一方面来说ꎬ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依赖港口的贸易ꎮ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ꎬ经济活动的扩张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港口的发展拥有了充足的动力ꎬ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物质支持和利好的政策ꎮ可以说港口和城市之间的发展是互动性的ꎬ这就决定了港口和城市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保持协调的步调ꎬ彼此依存㊁相互促进ꎬ共同致力于更广阔的天地ꎮ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当中ꎬ天津港是一个重要的存在ꎬ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针对天津港和其腹地经济的协同性发展展开了讨论ꎮ关键词:天津港ꎻ经济发展ꎻ腹地ꎻ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F127+F55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76-0097-03㊀㊀进入21世纪之后ꎬ全球经济正在面临着大融合的趋势ꎬ这也使得国际贸易中跨国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ꎮ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ꎬ港口作为海洋和陆地货物运输的枢纽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越来越突出ꎮ对于港口城市来说ꎬ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给其经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量ꎬ有力地推动了其区域经济的进阶ꎮ与此同时ꎬ借助于港口城市和港口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ꎬ港口在运输方面也表现出更大的吞吐规模ꎮ当前我国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当中ꎬ正在大力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ꎬ港口在这一发展战略当中所担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ꎮ借助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优化我国自身的港口经济规划ꎬ比如说鹿特丹㊁新加坡㊁釜山等都是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港口ꎬ从他们的发展历程当中不难总结出来:想要不断地突破和扩张ꎬ港口必须要和其腹地产业进行协同性发展ꎬ并形成友好型的发展格局ꎮ只有拥有较好的经济产业ꎬ才能够为港口的吞吐规模带来较好的促进效果ꎬ进而提升港口运输的竞争力ꎮ基于这些经验便可以总结出ꎬ区域经济的协调化发展能够在市场竞争当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ꎮ从一些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港口发展历程当中可以看出ꎬ在区域发展的进程当中港口经济所担当的是牵引作用ꎮ只有港口得到了较好的发展ꎬ腹地产业才能够拥有更多发展的机遇ꎮ反过来讲ꎬ腹地产业的不断优化和重组又为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支撑ꎮ一㊁天津港介绍早在中国古代的隋朝时期ꎬ就有了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ꎬ比如说当时的河北诸郡其实就可以代表当前的京津冀联合轮廓ꎮ发展到元明清时期的时候ꎬ天津作为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承接了与海外交流和传输货物的重要作用ꎮ彼时天津港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ꎬ且其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ꎬ不仅是北京和天津两座一线城市的海上门户ꎬ而且还占据着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港口的重要位置ꎮ从地理位置上来说ꎬ京津冀港口的分布在我国的渤海西岸地区ꎬ这一地区的特点就是港口比较密集ꎮ京津冀港口共分为4个港口ꎬ即天津港㊁秦皇岛港㊁唐山港㊁黄骅港ꎮ在针对我国沿海港口的吞吐量所做的一项调研当中ꎬ天津港名列第三名ꎬ唐海港紧随其后排名第四ꎬ秦皇岛港居于第九位ꎮ如果从集装箱吞吐量上来进行排名的话ꎬ天津港则名列第五ꎮ在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活动过程当中ꎬ天津港担当着重要的口岸作用ꎮ在货物运输方面ꎬ天津港主要从事金属矿石㊁煤炭以及天然气等业务的运输ꎬ多元化的业务经营使得它成为诸多对外贸易活动主体的选择ꎮ在2013年的一项调查数据当中显示ꎬ当年去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过了5亿吨ꎬ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ꎮ到2015年的时候ꎬ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5.4亿吨ꎬ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ꎮ在这样大的货物吞吐量的支持下ꎬ天津自2015年4月正式成立了自贸区ꎮ就当前的情况来看ꎬ在京津冀港口群的腹地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ꎬ其货源存在着较大的重合现象ꎮ纵向对比ꎬ天津港在区位条件上有着天然的优势ꎬ担当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作用ꎮ就业务覆盖范围来说ꎬ天津港和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多个地区都在进行着贸易往来ꎬ其外贸出口量在中国国内港口群当中名列前茅ꎮ从中国的唐朝以来天津港就担当着北京对外贸易的重要职责ꎬ北京地区超过九成的货物都从天津港进出ꎬ河北地区超过一半的货物也是有这港口向外输送ꎮ二㊁天津港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一)天津港的发展对其腹地经济的影响在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ꎬ港口之所以能够对其产生较为突出的促进影响ꎬ主要是由于港口能够直接创造国民生79产总值ꎬ而且在税收方面也会为国家财政作出贡献ꎮ同时港口经济贸易的发展会带动大批的人才就业ꎬ并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ꎮ针对港口所做的投资ꎬ能够为物流产业带来更多的突破ꎬ并且进一步的拓展金融行业的业务范围ꎮ对港口来说ꎬ针对矿石㊁煤炭等货物的不断开发ꎬ为城市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带来了极大提升ꎮ在一项经济学的分析当中显示ꎬ每对天津港投资1亿元就可以产生1亿元的附加值ꎬ同时带动近1万人的就业ꎮ未来天津港会在港口建设上进一步地加大投资ꎬ这一举措将为天津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带来超过1亿元的创收ꎬ同时为上万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ꎮ在天津港的腹地辐射范围中ꎬ除了天津这一主要占地之外ꎬ还有北京㊁河北㊁山西等区域ꎬ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对天津港的发展产生着影响ꎮ当前ꎬ天津港主要以煤炭㊁冶金㊁建材等行业作为其基础产业ꎬ同时在机械纺织㊁食品以及电子产品等轻工业上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ꎮ除了以上地区之外ꎬ天津港间接辐射的腹地是非常辽阔的ꎬ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来看能够将其物流网延伸至内蒙古㊁甘肃㊁宁夏等省份ꎮ在天津港的西部地区ꎬ比如说陕西新疆等都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ꎮ这为天津港的货物输出提供了天然条件ꎬ这些地区超过七成以上的货物运输量都需要从天津港口出发ꎮ表1㊀2000~2009年天津港吞吐量和天津市城市经济指标年份吞吐量(万吨)生产总值亿元税收收入(亿元)就业总人数万人200095661701.88149.38410.52001113691919.09174.89403.12002129062150.76259.19489.292003161822578.03310.42510.92004206193110.97395.34530.22005240693697.62568.325382006257604359.15710.12562.922007309465050.40887.36613.93200835593.26354.381128.96647.32200938111.37500.801208.68677.13㊀㊀从上表当中不难发现ꎬ港口给城市经济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ꎮ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ꎬ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在不断增长的过程当中ꎬ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ꎬ也给城市的财政带来了税收收入ꎮ在图表当中能够看出ꎬ天津市所反映出来的各项城市经济指标ꎬ比如说税收㊁就业以及生产总值等等ꎮ(二)天津港对滨海新区的贡献正是因为悠久的发展历史ꎬ使得天津成了我国老工业的生产基地ꎬ这为其临港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优势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ꎬ天津地区的重工业开始逐渐地向东迁移ꎬ并且针对自身的产业布局进行了优化和调整ꎬ这些举措为滨海新区的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ꎮ对于滨海新区来说ꎬ它不仅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ꎬ而且还吸引了诸多跨国公司的进驻ꎬ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群㊁化工产业群㊁重工业产业群以及制造业产业群ꎮ正是由于国内乃至国际上诸多知名企业的进驻ꎬ使得滨海新区在高新技术的发展方面拥有着天然的优势ꎬ并且在内部资源的整合方面能够进一步地优化结构㊁节约成本ꎬ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优沃的条件ꎮ当前ꎬ滨海地区已经有上千家一线品牌在这里建设了生产基地或者是分公司ꎬ这样的集群式产业发展不仅让滨海地区成了世界瞩目的经济新城ꎬ而且也吸引了更多跨国资本的投入ꎮ在这样的天然优势下ꎬ滨海地区为环渤海以及北方的产业传递带来了新的希望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互补格局ꎮ在港口经济不断突破和创新的同时ꎬ滨海地区在保持自身原有优势的基础之上ꎬ仍然需要在区位㊁设施㊁人才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ꎮ正是因为滨海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ꎬ所以能够成为承接国际资本转移重任的经济新区ꎮ未来更多的国际资本会不断地进入ꎬ为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推动力ꎮ近十年以来ꎬ港口的不断发展和进阶ꎬ使得其相关产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ꎮ在许多专家的预言当中ꎬ天津港口的发展将会为其他相关产业带来更多的利好消息ꎬ这不仅体现在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ꎬ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选择ꎮ港口对于城市有着最直接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税收贡献ꎬ而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对于港口的吞吐量进一步增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ꎮ由此可见ꎬ天津港和天津市在发展方面是协调同步的ꎮ三㊁天津及其腹地经济对天津港的影响(一)天津自贸区对港口发展的有利影响2015年天津正式成立了自贸区ꎬ在相关的制度方面有着示范性的创新ꎬ对于京津冀地区体内制度的完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ꎮ在自贸区内ꎬ其核心任务就是在制度上进行不断地创新ꎬ这是我国中央领导人非常重视的地方ꎬ并且对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进行了特别的强调ꎮ天津港是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ꎬ港口建设上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变革ꎬ这过程也可以为河北港口提供诸多借鉴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当中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ꎮ(二)新丝绸之路下天津港的经济发展所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ꎬ首先要强调的是经济带的概念ꎮ经济带的概念应当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ꎬ属于经济地理学的范畴ꎮ那么如何来定义经济带呢?它其实应当是基于某一个交通运输干线ꎬ这个交通运输干线向两边辐射ꎬ并以其作为主体的发展轴ꎬ以大城市作为发展核心带动周围弱小城市的经济发展ꎮ在经济带战略的规划之下ꎬ未来的经济格局将会变成点状密集的㊁线状延伸的经济一体化区域形态ꎮ在理解了经济带之后ꎬ我们再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ꎬ它所体现出来的应当是以中国传统的古丝绸之路为主轴ꎬ进一步的向东带动亚太经济圈的发展ꎬ向西辐射欧洲经济圈的进步ꎮ在中国境内连接了西北五省以及西南四省ꎬ是当前世界上最长且具有最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ꎬ主要体现了我国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有效应对ꎮ面对全球金融大融合的发展态势ꎬ为了89财经论坛Һ㊀给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长久的发展动力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ꎮ在这一战略构想当中ꎬ将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定位为重点的发展区域ꎬ其中天津港ꎬ无论是在战略资源方面ꎬ还是在地理位置方面ꎬ都有着明显的优势ꎬ它是 一带一路 倡议规划当中海洋和陆地衔接的黄金交汇点ꎮ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ꎬ天津港在集装箱海铁联运的运输量方面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增长ꎬ不管是从规模来说还是从总量上来讲都处于国内港口的前列水平ꎮ在2009年天津港的海铁联运量约为13.7万ꎬ到2010年的时候ꎬ这一数据已经发展为20.2万ꎬ同比的增长47%以上ꎮ到2011年这一数据进一步的扩张到30万ꎬ在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当中占比为2.5%ꎮ虽然整体占比并不十分突出ꎬ但是全国海铁联运基本上保持在1%左右ꎬ相比而言天津港的海铁联运量已经是国内前茅ꎮ表2 天津港海铁联运量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集装箱吞吐量870.351008.621158.761230.311301.02海铁联运量13.7020.2029.80 17.00海铁联运所占比例0.020.020.03 0.01㊀㊀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天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ꎮ(三)滨海新区对天津港经济发展的影响从选址的角度来说ꎬ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区域ꎬ其组成部分包括了天津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ꎬ同时还囊括了塘沽㊁汉沽以及大港三个行政区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ꎬ滨海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ꎬ大量的国外资金不断地涌入这一区域ꎬ许多国际上的知名企业也开始进驻ꎬ这些都促使了这一地区成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ꎮ近十年以来ꎬ滨海新区在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ꎬ从以往的闭塞到如今的与国际主动进行经济接轨ꎬ吸引了大批量的国外投资资金进驻ꎮ滨海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发展状态ꎬ其地区生产总值也在稳步的增长ꎬ十年之内不仅是在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ꎬ而且获得了相对应的经济增长ꎮ在滨海新区内ꎬ各式各样的产业群已经形成ꎬ为其后续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ꎬ未来滨海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的重点拓展区域ꎬ为其他港口城市做出表率ꎮ不管是滨海新区还是天津港都是天津市的重要支柱ꎬ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ꎬ二者都对天津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ꎮ在近些年的产业优化当中ꎬ天津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升级ꎬ已经逐步形成了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ꎮ在天津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ꎬ滨海新区所发挥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ꎬ在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增长率19.6%的高值ꎬ在全市的总生产总值当中占据了43%以上ꎮ可以说ꎬ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经济的重要增长支撑点ꎬ并且逐步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ꎮ2010年ꎬ滨海新区的整体工业总值突破了7000亿的大关ꎬ其中外贸出口总值达到了350亿美元ꎮ根据港城互动原理可知ꎬ如果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失衡ꎬ对于天津港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ꎮ四㊁结论在京津冀的诸多港口当中ꎬ天津港是起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ꎬ它的发展对于其相关经济腹地有着较好的促进效果ꎬ同时经济腹地的发展也能够给天津港的发展带来诸多支持ꎮ综上所述可知ꎬ港口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相互关联㊁相互作用的ꎬ城市的繁荣又需要依赖港口的发展ꎮ一方面ꎬ城市在经济活动方面的不断扩张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升级以及在生产力方面的提升ꎬ都会给港口的发展带来优势ꎬ为港口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ꎮ另一方面ꎬ港口的发展不仅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ꎬ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ꎬ为城市的整体发展带去了利好效果ꎮ在港口和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ꎬ两者之间互为因果ꎬ只有更多的彼此促进ꎬ才能够实现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ꎮ从港口和城市的关系上来讲ꎬ必须要确保协调性和一体化ꎬ充分发挥其依存性和支持性作用ꎬ不断激发各自的经济发展潜力ꎮ参考文献:[1]古龙高ꎬ古璇.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发展方略[J].大陆视野ꎬ2014(5):30-34.[2]赵毅.物流一体化下的天津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ꎬ2011.[3]徐鹏.加快发展天津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港口ꎬ2007(12):19-21.[4]周励.解读 丝绸之路经济带 [J].西部大开发ꎬ2014. [5]郑木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现状及发巧路径研巧[J].北方经贸ꎬ2015.作者简介:沈佳延ꎬ女ꎬ宁夏银川人ꎬ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ꎬ研究方向:后勤保障与管理ꎮ99。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研究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港口与腹地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双方的互动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探讨了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互动发展,分析了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促进双方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研究表明,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双方可以通过互补性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不匹配等,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双方互动发展。
关键词:港口经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合作共赢一、引言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双方通过互动发展可以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港口经济和腹地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港口经济和腹地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分析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促进双方合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港口和内陆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两者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的相互影响日益突出。
港口不仅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且还为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引领。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腹地经济的发展给港口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它们之间的互动性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的协调性,以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2.1港口经济的概述港口经济是一种基于港口区位优势的区域性经济结构,它不仅涵盖临港区,而且还延伸至其他港口城市和经济腹地,构建出一种多元化的、互动性强的经济格局。
它既能够满足港口的需求,又能够促进临港区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
2.2港口经济发展条件第一,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港口发展的基础,它们不仅包括地质、水文状况、水域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还会影响港口开发的价值和规模,从而对港口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港口经济的发展水平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源、工业基础和外贸条件方面。
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 理学类1 港口—腹地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根据1. 1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劳动地域分工是人类经济活动按地域空间进展的一种分工形式,其直接原因是区域之间的资禀赋、开展根底、经济构造、消费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与比拟优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最正确的整体效益和个体(地区)效益。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开展到今天,其根本观点可归纳为地域分工开展论、地域分工竞争论、地域分工协调论、地域分工合作论、地域分工效益论和地域分工层次论6个方面[1]。
其中地域分工开展论主要强调地域分工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比拟优势,确定(或调整)区域产业构造和区域开展方向,有效地防止地区产业构造的趋同问题;地域分工竞争论主要认为区际之间必然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对有限资及市场展开竞争,从而促进区域资优化配置和整体效益的进步,但前提条件是要有统一的区域市场与保证公平竞争的政策、制度等“规那么”;地域分工协调论强调由合理分工实现资配置在区域之间的优化重组,使区际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区域人口、资、环境与经济社会开展之间保持高度和谐统一和自组织状态,利于形成高级有序的区域产业构造和空间构造;地域分工合作论认为分工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利于分工的更好施行和区际专业化的开展,在分工根底上的合作使区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由此获得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合成效益”,同时也有利于进步协作(或一体化)区域在上一级区域中劳动地域分工的地位和作用;地域分工效益论强调以发挥区域优势为前提的地域分工与合作,这种分工合作有利于进步效率和整体效益;地域分工层次论强调建立有序的地域分工层次体系,高层次上的地域分工对低层次上的地域分工有指导和制约作用,使地域分工实现纵向上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港口—腹地”地域单元组合体是由多个子区域(子系统)组成的经济地域系统,主要包括港口(或港口群)、港口城市(或港口城市群)、腹地中的各地区等子区域,各个子区域分别有着不同的资禀赋条件、开展根底、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比拟优势,子区域在区域整体开展中分别有着最合适于自己的角色(功能)分工、开展方向和开展重点,然而每一个子区域都是“港口—腹地”这一区域整体中的有机组成局部,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横向(子区域之间)和纵向(不同区域层次之间)分工与合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效益大于各局部之和、最优整体效益与最大个体(子区域)效益的高度统一等目的。
研究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摘要: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港口与腹地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港口与腹地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港口与腹地的相互关系,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实现两个方面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结果显示,我国的港口与腹地经济有着紧密的关联与相互作用,二者能够在互补发展中取得双赢,但是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关的政策与对策,才能使港口与腹地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关键词:港口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引言港口与腹地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可以相互促进,达到双赢。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口岸与腹地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强,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地区间的协调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章通过对港口与腹地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港口与腹地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地的协同发展,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互动关系也越来越明显。
它既是一个城市自身发展的强有力的后盾,又是一个带动周围区域工业发展的强有力的龙头。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内陆地区的发展为各口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目前各口岸间的互动关系还不够完善。
在发展中,应注重发展与发展的协调,力求达到“共赢”的目的。
一、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一)港口经济概况港口经济是以口岸的地理位置为基础,以临港为中心,向其他口岸及周边地区扩展,形成的一种多元化、互动性强的区域经济模式。
这不仅可以解决临港自身的需要,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二)我国发展港口经济的状况1.区位与自然环境是港口建设的基本条件,既有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水域面积等诸多要素,又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港口建设的价值与范围,进而决定着其建设的成败。
2.经济和社会的基本状况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子,不容忽略。
口岸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尤其是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对外贸易环境等。
滨州港口与腹地经济关联度的实证研究滨州港口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黄河入海口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山东省的大型港口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与腹地地区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
本文将对滨州港口与腹地经济关联度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滨州港口的基本情况滨州港口是山东省境内重要的港口之一,地处北纬37°07′,东经118°03′。
港口区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综合性港口,具备大型船舶、大吨位货物和散货的全天候装卸能力。
港口通达能力较强,是黄河河口的重要出海通道。
二、腹地经济情况滨州港口的腹地地区包括滨州市及周边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煤炭、铝土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同时还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农业发达,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产量较大。
三、实证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滨州港口近几年的货运量、船舶进出港情况、港口吞吐量等相关数据,同时收集滨州市及周边地区的GDP、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量等数据。
2. 关联系数分析:通过建立滨州港口与腹地地区的关联系数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程度。
3. 相关性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滨州港口的吞吐量、货物进出口量与腹地地区的GDP、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四、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收集的数据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滨州港口与腹地经济关联度高。
滨州港口作为腹地地区的出海口,其货物进出口量与腹地地区的GDP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滨州港口与腹地地区的经济联系紧密,对腹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 滨州港口的吞吐量与腹地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
大宗商品的进出口往往需要通过港口进行运输,而滨州港口的吞吐量与腹地地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特别是对于资源类产品、大宗商品的出口,滨州港口是腹地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3. 滨州港口的发展对腹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滨州港口的不断扩大和升级,为腹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28卷第10期2006年10月
经济地域系统论
系统论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既把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又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系统论的最优化原理要求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整体功能达到最优,同时包括系统结构形态最优、运动过程最优和性质最优。
港口作为所依托的腹地的物流子系统,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口—腹地之间系统协作的优化。
系统论为“港口—腹地”系统整体有序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相关原理和要求对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陈才论述经济地域的产业结构,并分析经济地域运动现象,董锁成分析经济要素的地域运动规律。
[1
]
劳动地域分工论
劳动地域分工是人类经济活动按地域空间进行的一种分工形式,其直接原因是区域之间在自然资源、发展基础、经济结构、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和个体效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劳动地域分工合作的高级形式,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从指导思想上为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4
]
第28卷第10期2006年10月
港口腹地界定
港口腹地总与其所在的经济圈相对应,但一个港
口的腹地范围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
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腹地的界定直接关系到港口经
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
一些学者对
港口腹地范围的确定进行研究。
国内传统的港口腹地界定方法多从港口内陆空间
通达性和经济性理论入手来确定港口市场的空间边
缘,即港口腹地的范围,把港口腹地分为直接腹地和间
接腹地两类。
[5]传统的港口腹地划分方法不断被完善,
相继出现模型法、圈层结构法和点轴法、模糊数学法、
网络理论和图论法等。
许多学者运用此类方法进行相
关的实证研究。
刘力等采用重力模型对图们江地区各港口的经济
腹地进行研究,对港口的腹地进行重新分析;[6]王杰等
引入经济地理学的新理论成果——圈层结构法和点轴
法,提出圈层结构划分法和点轴结构划分法两种新的
港口腹地划分方法,并应用这两种新方法对大连国际
航运中心港口腹地范围的界定与划分进行实例分析;[7]
许云飞采用物流与图论结合计算沿海港口经济腹地的
方法,计算山东省各港口的经济腹地并对各港口的吞
吐量进行预测。
[8
]
港口—腹地互动
港口依托港口腹地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来
促进整个腹地经济的发展。
作为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港口正在成为强化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
进区域整合、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港口对
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可以从港口与所在城市之间的
互动关系和港口与腹地的不同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些学者以鹿特丹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为
例,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港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度。
陈再齐等以广州港为例,借助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定
量分析方法,从广州港对广州城市经济的影响和广州城
市经济对广州港发展的反馈两个方面,对广州港与广州
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3]朱荫贵
从船舶、铁路等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的角度揭示港口—腹
地的互动关系。
徐永健等以广州港这一亿吨大港为例,
分析现代广州港运输功能的动态变化,揭示港口自身的
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腹地的交互作用机制。
[14
]
国内文献评论
(1)国内学者大多以国外的港口—腹地一体化理论为蓝本,但国外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大多以发达国家为背景,对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国内相关研究的创新之处不多。
(2)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对港口和腹地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且大多从交通运输网络的时空变化来推导港口空间发展模式,着眼于内陆运输网络的发展导致港口及内陆中心空间过程的演变,其研究较重视内陆运输条件而忽视海洋贸易、海运技术对区域港口空间布局模式的影响。
(3)定量研究在港口与腹地发展的相关研究中不多见,尤其在港口群体对区域内共同腹地的吸引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方面,多采用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研究,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4)国内针对港口功能变化的系统研究不多,对港口运输功能以外的服务功能较少涉及。
(5)国内学者对港口腹地范围的界定所选取的指标较为简单,多数是将多项指标进行简单综合,较少考虑运距、运时、运费和价差腹地等因素,评价分析结果常停留于对历史的分析描述。
(6)国内学者对港口—腹地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行政区划障碍、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障碍等)研究,发展中国家港口工业区的研究和可
持续发展的相关案例分析较为少见。
5]宋炳良.论上海港口全部经济贡献的评估[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4).
[6]刘力,丁四宝.图们江地区港口腹地变化趋势研究[J].经济地
理,1999(2).
[7]王杰,杨赞,陆春峰.港口腹地划分的两种新方法探讨——
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为例[J].中国航海,2005(3).
[8]许云飞.山东省港口经济腹地计算方法的研究[J].山东交通
学院学报,2003(1).
[9]徐质斌,朱毓政.关于港口经济和港城一体化的理论分析[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5).
[10]王海平,刘秉镰.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02.
[11]石月珍,辛动军.连云港港城一体化发展浅析[J].港口经济.
2004(2).
[12]王世豪.湛港—腹地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及发展战略[J].地域
研究与开发,2000,19(4).[13]陈再齐,曹小曙,阎小培.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济
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3).
[14]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现代港口多功能发展研究——以
广州为例[J].经济地理,2001,21(2).
[15]施欣.港口合作的博奕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35
(6).
[16]董洁霜,范炳全,刘魏巍.现代物流发展与港口区位合作博
弈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1).
[17]刘魏巍,董洁霜,夏晓梅.港口腹地分析的定量模式及实证
研究——以温州港为例[J].水运工程,2005(11).
[18]董洁霜,范炳全.区位商法在港口腹地分析中的运用[J].上
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23(3).
[19]方然.港口群腹地集装箱运输系统网络优化配流模型[J].水
运管理,2003,25(7).
[20]施欣.港口与腹地疏运系统的随机优化决策分析[J].系统工
程理论方法应用,1996,5(1).
(上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