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困境:基于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视角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7
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泮泽优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研究院,郑州市,450000摘要: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原本为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 农业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 种类越来越多样。
大量农业废弃物累积, 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污染并威胁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 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将其加工转化对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成为了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多样新型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应用进展情况, 对其资源化利用介绍了4种技术:集储装备技术、综合堆肥技术、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以及干法厌氧发酵技术, 并进行分析究竟采用何种利用方式, 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适宜的综合选择, 使技术上向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高效化、综合化发展, 产品上向廉价化、商品化、高质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靠拢。
物尽其用、变废为宝、高效利用废弃物达到消除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集储装备;综合堆肥; 干法厌氧发酵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世界各国普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特别是随着自然资源日趋短缺和废弃物数量剧增,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针对农业废弃物的特性,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应用先进工程技术,提升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及工业原料化水平,使技术向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高效化、综合化发展,产品向廉价化、商品化、高质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靠拢,以达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消除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废弃物的目标。
本文主要从集储装备技术、综合堆肥技术、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以及干法厌氧发酵技术等方面介绍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1 集储装备技术国外大宗粮食作物秸秆收集己形成了与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相衔接、与农业技术发展相适宜、与农业产业经营相结合、与农业装备相配套的产业技术体系,适用于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规模化饲养、工业化发电以及液化、气化等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
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利用作者:赵佳颖周晚来戚智勇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22期摘要:指出了农业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加但综合利用率较低是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利用数据计算了我国农业废弃物的营养物质含量和近年农业废弃物秸秆排放量,充分说明我国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在减少化肥、缓解土地约束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实现农业经济循环4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比好氧发酵和炭化技术两种基质化途径,得出了我国目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应用中原料来源参差不齐、重复利用率低、产品缺乏创新和缺乏与新技术手段融合等的5方面问题,为此,提出了未来农业废弃物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基质;发酵;炭化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2-0232-041 引言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农业废弃物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估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高达70×108t[1],合理利用这些农业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原料”,对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业废弃物的内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称为农业废弃物[2]。
根据其来源,农业废弃物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类和农村城镇生活类废弃物[3];根据其性质,农业废弃物可分为植物性纤维废弃物和动物性纤维废弃物;而根据其形态,农业废弃物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废弃物[4]。
随着现代农业等的发展,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源头从农村地区扩展到了城市,其内涵也逐步扩展到了包括种植废弃物、养殖废弃物、园林废弃物、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等在内的各种有机废弃物。
作物秸秆是最具基质化利用潜力的农业废弃物。
作物秸秆种类繁多,除了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大麦、豆类、薯类、棉花等也产生了大量的秸秆,这些秸秆比较分散,很难准确统计及产生量,因此,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6年)公布的我国农作物产量年度数据和《农业技术经济手册(修订版)》公布的秸秆系数,计算了我国2016年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总量,以为评估我国的秸秆资源总量提供参考[5]。
甘肃省天水市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探析作者:毕嵘嵘王馨仪李润琦聂玉芝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08期摘要天水市农业废弃物数量大、面积广、回收利用率较低,农村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虽然近年来天水市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
天水市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增强农村居民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意识、增强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和激励机制、加大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力度和降低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设施设备成本。
关键词天水市农业废弃物回收基金项目:2018年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天水市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调查研究”研究成果,主持人毕嵘嵘,项目编号:Srtp2017022。
作者简介:毕嵘嵘、王馨仪、李润琦、聂玉芝,甘肃农业大学园林工程学院。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3.204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既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和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和北方最佳果蔬生产基地之一。
天水市农业废弃物数量大、面积广、回收利用率较低,农村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天水市加大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天水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废弃物的内涵和种类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各类废弃物的总称。
农业废弃物既是农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流失的物质和能量,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可利用资源。
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农业生产废弃物。
如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尾菜等废弃物。
二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
如农业加工残余物等。
农业废弃物方面的政协提案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提案方向:
1.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投入,推广废弃物回收、堆肥、生产有机肥料等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 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议政府在各地区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废弃物,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同时,可以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农民和企业更好地处理废弃物。
3.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同时,可以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动力。
4. 强化科技研究和创新:建议政府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科技研究和创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废弃物处理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同时,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5. 推广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建议政府推广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鼓励农民采取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可以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政协提案方向,具体的提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吴少博;邢力元;王进朝;贾梦珂;刘春晖;周琼琼;王龙【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24(40)8【摘要】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不仅将废弃的生物质“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对1990—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该领域发文数量的年变化趋势、关键词等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发现,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外近10年,从2002年开始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和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年发文量的增长趋势也显著高于国内,国内外发文量的差距也在逐年扩大。
国内外对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不完全相同,国内偏向于将废弃物用于生产有机肥,以实现绿色低碳农业的循环利用;国外侧重于将废弃物进行生物质材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以弥补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未来国内应该努力拓宽农业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将农业废弃物原材料进行分类处置,用于基质化、饲料化、肥料化、材料化和能源化,同时将废气、废热、废渣进行回收利用,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减量化、多元化的多级利用。
研究结果为国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总页数】9页(P148-156)【作者】吴少博;邢力元;王进朝;贾梦珂;刘春晖;周琼琼;王龙【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弃物与化学品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5【相关文献】1.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瞄准五类废弃物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解读3.瞄准五类废弃物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解读4.瞄准五类废弃物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解读5.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已经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我国男性和女性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但是性别平等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其中突出表现在女性的就业矛盾与就业机会的丧失、农村女性社会活动决定权的缺失、农村女性主观因素的束缚等。
两性不平等严重阻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只有通过技术培训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扶贫政策制定要重视并保障农村女性权利、通过宣传提高贫困地区女性的自主脱贫意识才能推进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障农村社会精准扶贫性别平等并且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女性生活水平。
关键词:社会性别;精准扶贫;女性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238(2020)02-0057-05DOI :10.3969/J.ISSN.2095-7238.2020.02.010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农村女性精准扶贫研究尤文梦1,尹雷2(1.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23;2.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日照276800)收稿日期:2020-01-10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精准扶贫研究”(J16YA15)、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社会互相论’的农村反贫困运行机制研究”(19DSHJ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尤文梦(1996-),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尹雷(1984-),男,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减贫发展、城市社区治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扶贫的研究没有引入性别视角,大多数研究的视角是性别中性的,精准扶贫关注的是穷人和富人或者不同阶层的人的收入与消费问题,是一种对贫困研究的“普遍性”和“宏观性”关注,忽视了在农村场域,女性较之男性更具脆弱性、更易陷入贫困的特点。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在为人们提供丰富农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浪费宝贵的资源。
因此,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农业废弃物的来源广泛,种类繁多。
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
以农作物秸秆为例,过去很多地区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还浪费了其中蕴含的生物质能。
畜禽粪便如果随意排放,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但其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具有很高的肥料价值。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皮、果渣等,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再利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利用废弃物,可以降低废弃物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能够节约资源。
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能源、肥料、饲料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再者,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目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能源化利用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沼气、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等能源形式。
例如,沼气池的建设可以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可用于照明、炊事等,沼渣沼液还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
生物质发电则是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燃烧发电,既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为社会提供了清洁能源。
肥料化利用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
经过堆肥、沤肥等处理,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转化为有机肥料。
这种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肥料化技术,如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生物菌肥等。
饲料化利用对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研究作者:董献彬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年第03期摘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实施种养结合示范工程,保证种植业和废弃物资重复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再度开发和利用满足乡村振兴目的,应该受到人们重视。
所以本文针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研究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时代发展需求,从农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新型技术快速推广、规范化助推资源集约化发展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程度,推动农业发展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乡村振兴;重复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就是农业生产以及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差额,也是资源利用期间出现的物质和能量流失的份额。
废弃物就是农业生产和加工期間出现的副产品,产出数量庞大,具备可再生、周期短、可降解等基本特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资源。
由于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农作物产量迅速提升,家禽增加,农村建设工作相继开展,废弃物总产量持续上升。
尤其是最近几年,农村城市发展速度加快,生活质量和水平迅速提升,此时可以将废弃物重新利用,降低遗弃率。
一、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介绍我国虽然针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出台了多部法律和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给予充足政策和财力支持,但是执行并不到位。
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首要目标,要在国家积极配合和引导下,得到地方政府的配合,做好示范工作,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工作。
重点研究高新技术,增强废弃物原料化和能源化水平,保证此项工作进展更加顺利、规范和标准,提升和拓展产业链的同时,凸显经济效益。
地区需要强化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探索工作,做好生产工作,构建绿色环保健康的农业发展模式。
确保农业发展展现出多姿态、特色化发展模式,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升,必然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露天焚烧秸秆现象不断下降,农业污染得到大力控制,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12期)2014(4)J o u r n a l o fH u a z h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收稿日期:2014-02-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创新体系研究 (71333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减碳潜力与生态环境效应 (413715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气候框架公约下农业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及减排政策研究 (71273105);农业部948专项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绩效分析与路线图研究 (2012-Z 24);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食用菌产业专项(C A R S -024)㊂作者简介:何 可(1989-),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㊁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㊂E -m a i l :h e k e w o r k @g m a i l .c o m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困境基于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视角的实证分析何 可,张俊飚,丰军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摘 要 促进 两型 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中的扩散是实现生态产业链与生态价值链的互动与融合的重要途径,但很少有文献探讨这一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的扩散困境㊂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层解构㊂研究发现,当前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需求偏低,比例仅为35.7%,说明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远没有政策设计预想的顺畅㊂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按边际效应大小排序依次是科技特派员缺位㊁专业化水平不高㊁区位禀赋异质性㊁正规教育水平不高和信息资源可得性不强㊂提出根据女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变化和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技术推广模式㊁大力培育职业女性农民㊁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政策建议㊂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扩散困境;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F 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56(2014)04-0010-07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其核心就是要促进以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核心的 两型 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中的扩散,实现生态产业链与生态价值链的互动与融合[1]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 要强化废弃物减量化㊁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 ,并将 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作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㊂‘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 十二五 专项规划“同样将加强废物基质化科技创新作为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㊁绿色产业㊁低碳技术的要求㊂作为劳动力性别替代和家庭社会分工的结果,我国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已经逐渐由 男耕女织 转变为 男工女耕 ,农业生产女性化现象较为严重㊂据统计,除内蒙古㊁吉林㊁黑龙江㊁浙江㊁广西㊁海南㊁新疆等少数省份外,全国26个省(市)的女性农业劳动力数量均超过了男性[2],由此引致了农村劳动力弱质化的问题㊂与此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女性农民担任户主的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农业生产决策主体逐渐由男性向女性倾斜[3],农业科技创新需求主体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科技推广模式亟待改革[4]㊂可见,在此背景下,探讨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扩散的障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㊂目前,包括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内的两型 农业科技创新的扩散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部门的广泛关注[5-7]㊂不过遗憾的是,针对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 这一特殊群体的创新需求问题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㊂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程度如何?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障碍因素有哪些?农业女性化日益普遍的形势下,打破农业科技创新扩散障碍的着力点在哪里?基于经验证据解答上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㊂第4期何可等: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困境 基于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视角的实证分析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构建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分析方法,探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㊂一㊁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说1.概念界定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通常包括新的管理方法㊁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8]㊂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是指采取控温㊁控光㊁补水㊁保湿㊁通风等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产出的科技创新[9-10]㊂本文将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界定为自我创业型女性农民㊂这类女性农民均从事废弃物基质化生产㊂从备料㊁配料㊁灭菌㊁栽培管理㊁运输加工到产品销售都主要依靠女性农民家庭自有劳动力以及不同家庭之间的 换工 或 请工 来完成㊂2.研究假说L u c a s在其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中强调了政府教育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㊂他指出,教育具有 外溢作用 ,能够促进技术环境的改善[11]㊂H o s s a i n㊁P s a c h a r o p o u l o s等学者的研究也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教育的私人回报率也会提升[12-13]㊂具体而言,一是正规教育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的个人能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理解㊁掌握㊁应用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更有信心;二是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提升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的认知水平,如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生态效益的认识㊁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等,进而有利于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需求的增加;三是教育的外溢作用有助于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改善㊂因此,提出如下假说:假说1:较低的正规教育水平是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重要障碍因素㊂Y o u n g在其著名论文‘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中指出,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进步得以实现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14]㊂通过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方式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扩散效率是农业资本集约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㊂如果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专业从事基质化生产,既可免除培训活动的学习费用,又因专业从事基质化生产熟能生巧,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有助于扩展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扩散效率的可能性边界㊂本文用基质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作为专业化水平的代理变量㊂据此,提出如下假说:假说2:较低的专业化水平是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重要障碍因素㊂S c h u m p e t e r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 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要将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 引入生产体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 创造性破坏 [15]㊂创新采用先行者的示范效应能够引起普遍性的模仿行为,形成一种独立于政府强制推广体系之外的自然传播机制㊂信息则是这种自然传播机制的重要载体[16]㊂据此,提出如下假说:假说3:信息资源可得性不强是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重要障碍因素㊂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主体,科技特派员是将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竞争优势的中介桥梁,在农村科技扩散和实际应用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能够帮助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克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有效降低采用新技术的风险,进而能够提高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需求意愿[17]㊂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特派员发挥了非正规教育的作用㊂类似于A r r o w和U z a w a的 干中学 的理论假设[18-19],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在已有的人力资本水平上参与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生产活动,不仅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学习,摸索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以进行人力资本建设,而且科技特派员也会对其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有益于产出的提高㊂据此,提出如下假说:假说4:科技特派员缺位是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重要障碍因素㊂二㊁模型构建㊁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1.模型构建在回归分析中,如果被解释变量是间断变量,在投入回归模型前要转化为虚拟变量㊂如果被解释变量是二分名义变量,则可使用离散选择模型(d i s-11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12期)c r e t e c h o i c em ode l s )㊂P r o b i t 模型通常用于分析基于主体效用最大化原则的选择行为,且与L o g i t 模型相比,能够处理随机口味的变化㊁允许任何的替代形式[20]㊂本文研究运用B i n a r y Pr o b i t 模型对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进行研究,符合模型的应用原理㊂假设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要与否的选择行为是相互独立的,建立如下模型:Y *=βX +ε(1)Y =1i f Y *>00i f Y*ɤ{(2)其中,X 为随机向量,ε服从标准正态分布;Y =1表示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产业管理创新有需求,Y =0则表示没有需求㊂则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可以表示为:p =pr o b (Y =1|X =x )=p r o b (Y *i >0|x )=p r o b {(εi >-x i β)|x }=Φ(x i β)(3)式(3)中,Φ为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β为模型中的参数,x 为影响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潜在影响因素㊂2.数据来源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大量闲置和利用不充分的农业废弃物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加剧了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21]㊂在这样的形势下,以食用菌产业为代表的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产业迎合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22]㊂在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的支持下,课题组于2009-2011年针对废弃物基质化农户展开了实地调研㊂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湖北㊁浙江㊁福建㊁陕西㊁河南㊁河北㊁辽宁等农业废弃物基质化水平较高的省份㊂调查对象为基质化农户㊂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㊂本文采用了该调查项目的三期混合截面数据,将分析样本限定于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进一步经过问卷有效性检验,最终用于回归分析的样本数量为322个㊂3.变量说明本文要研究的因变量是 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需求㊂在问卷设计中,将其转化为这样一个问题,即 您是否愿意学习㊁采用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例如,控温㊁控光㊁补水㊁保湿㊁通风等管理技术)? 该问题的前提假设是:女性农民在面临决策时,会选择一个令自身效用得到最大满足的方案㊂从调查结果来看,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需求偏低,比例仅为35.7%㊂除经济因素外,这可能还与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的特点有关㊂一方面, 男主外,女主内 的性别角色定位思想在中国农村根深蒂固㊂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可能因为繁重的家务㊁抚养小孩或赡养老人等负担而放弃学习新的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与女性农民环境保护认知普遍偏低㊁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普遍不高有关[23]㊂作为引领现代特色㊁新兴农业发展的朝阳产业,以食用菌为代表的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产业的发展切合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符合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建设构想㊂然而,女性农民对其认同程度偏低,这说明,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远没有政策设计预想中那么顺畅㊂在农业女性化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找出并清除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障碍,是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㊂自变量方面,除正规教育㊁专业化水平㊁信息资源可得性㊁是否有科技特派员外,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还可能受其个人和家庭特征㊁技术感知特征,以及某些社会经济变量的影响,因此本文还构造了相应的控制变量㊂其中,个人和家庭特征包括年龄(反映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的生理及心理差异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影响)㊁社会政治地位(反映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的政治资本差异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作用)㊁非农专业技能(反映拥有泥瓦㊁兽医㊁文艺表演等非农专业技能对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冲击)㊁劳动力数量(反映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推广应用受到劳动力约束的程度);技术感知特征包括新技术风险判断(反映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风险的知觉态度对其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作用)㊁新技术关注频率(反映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关心程度);社会经济变量则选择了地理环境(是当地区位禀赋的重要表征,反映了区位禀赋对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影响)㊂自变量的具体含义和描述性统计见表1㊂21第4期何 可等: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困境基于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视角的实证分析表1 自变量的含义和描述性统计模型变量赋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年龄实际周岁42.277.4872670正规教育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或中专=3;大专及以上=41.970.66014社会政治地位是否担任干部?否=0;是=10.080.26801非农专业技能是否具有非农专业技能?否=0;是=10.170.38001劳动力数量基质化生产实际投入家庭劳动力人数2.520.93816专业化水平20%以下=1;21%~40%=2;41%~60%=3;61%~80%=4;81%以上=53.671.24015新技术风险判断较小=1;一般=2;较高=31.550.66913新技术关注频率不关注=1;关注较少=2;一般=3;关注较多=42.950.93314信息资源可得性获取信息难度,较小=1;一般=2;较高=31.730.71913是否有科技特派员否=0;是=10.660.47301地理环境平原=1;丘陵=2;山地=31.950.76113三、回归分析 经过多重共线性检验之后,对样本数据进行B i -n a r y Pr o b i t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㊂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文还对样本数据进行了L o g i s t i c 回归和O L S 回归,从回归结果来看,无论是显著性还是影响方向,3个模型差异不大,可认为回归结果较为稳健㊂表2 实证回归结果变量P r o b i t (M L E )系数标准差边际效应L o g i s t i c (M L E )系数标准差L P M (O L S )系数标准差年龄0.0030.0110.0010.0060.0180.0010.004正规教育0.256**0.1270.0940.430**0.2160.081**0.041社会政治地位-0.2420.315-0.084-0.4510.537-0.0940.101非农专业技能0.0240.2070.0090.0510.3440.0090.070家庭劳动力数量0.0700.0830.0260.1280.1380.0270.028专业化水平0.298***0.0680.1090.499***0.1170.097***0.021新技术风险判断-0.0830.117-0.030-0.1330.194-0.0300.039新技术关注频率0.0590.0880.0220.1030.1490.0230.029信息资源可得性-0.250**0.111-0.091-0.423**0.188-0.083**0.036是否有科技特派员0.397**0.1680.1400.678**0.2850.135**0.054地理环境0.268***0.1030.0980.435**0.1730.085**0.033注:***㊁**㊁*分别表示解释变量在1%㊁5%㊁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M L E 表示最大似然法,O L S 表示最小二乘法㊂由表2不难发现,正规教育㊁专业化水平㊁信息资源可得性㊁是否具有科技特派员㊁地理环境等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些变量是影响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关键因素;年龄㊁社会政治地位㊁非农专业技能㊁家庭劳动力数量㊁新技术风险判断㊁新技术关注频率等变量则对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不具有显著影响㊂从显著变量的边际效应大小来看,阻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困境大小依次是科技特派员缺位㊁专业化水平不高㊁区位禀赋异质性㊁正规教育水平不高和信息资源可得性不强㊂具体而言,正规教育是显著影响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关键因素,系数符号为正,边际效应为9.4%,表明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需求意愿越强烈,假说1得到了验证㊂调查结果也显示,当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由 小学及以下 提高到 高中或中专 时,对管理创新有需求的农民所占比例由23.9%上升到43.4%,上升幅度为19.5个百分点,证明了教育在31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12期)农业创新扩散中的作用㊂然而,从表1来看,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1.97,学历多为小学或初中,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较弱,这无疑阻碍了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㊂以基质化产业收入所占比表征的专业化水平是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另一大障碍因素㊂基质化产业收入所占比变量在1%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意义,系数符号为正,边际效应为10.9%㊂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基质化产业收入比重的提升,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需求也会增强,假说2得到了验证㊂调查结果显示,当基质化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由 0%~ 20% 提高到 81%以上 时,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有需求的比例由15.4%递增到56.3%,提高幅度高达40.9个百分点㊂与基质化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低的家庭相比,基质化产业收入比重较高的家庭所面临的风险更大, 退出成本 更高,为了保证基质化产品的高质量和高产量,这些家庭对通风保湿㊁光线调控㊁温度调控等先进管理创新往往具有更高的需求㊂然而,从表1来看,基质化产业收入比重平均值为3.67,可见,专业化水平偏低是阻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另一关键因素㊂信息资源可得性对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具有显著影响㊂该变量在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为负㊂可见,信息资源的获取难度越大,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的边际效应越小,为9.1%,假说3得到了验证㊂当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认为信息资源获取难度由 较大 降至 较小 时,其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有需求的比例由23.5%增至44.6%,提高了21.1个百分点㊂因此,信息资源可得性能够显著影响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㊂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15.8%的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认为信息资源的获取难度较小㊂可见,信息资源获取难度大是阻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重要原因㊂是否有科技特派员对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具有显著影响㊂该变量在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符号为正,边际效应为14%,假说4得到了验证㊂与没有科技特派员相比,拥有科技特派员的农村中,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需求比例由24.1%提高至41.6%,提升幅度为17.5个百分点㊂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34%的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从未接受过科技特派员的帮助,科技特派员缺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进程㊂以地理环境表征的区位禀赋对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需求具有显著影响㊂该变量在1%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影响方向为正,边际效应为9.8%㊂调查表明,地理环境分别为 平原 丘陵 和 山地 的地区,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有需求的比例依次为24.5%㊁38.5%和44.7%㊂不难发现,地处山区的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有更为强烈的需求意愿㊂由于区位禀赋较差㊁信息相对闭塞,地处山区的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基本管理技术的掌握程度往往不如平原地区的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故而山区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需求更高㊂区位禀赋异质性大大增加了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成本㊂四、结论与建议‘国家 十二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 建立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环境技术体系 作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㊂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完善废物资源化产业创新链,推进废物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㊂然而,在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女性劳动力留守农村的背景下,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以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为核心的 两型 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中扩散的外部环境,实现生态产业链与生态价值链的互动与融合,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㊂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 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 这一特殊群体对 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 这一特殊创新的需求㊂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层解构㊂研究发现,自我雇佣型女41第4期何可等: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困境 基于自我雇佣型女性农民视角的实证分析性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需求偏低,比例仅为35.7%㊂这说明,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扩散远没有政策设计预想中那么顺畅㊂从实证角度进行解析,发现影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女性农民中扩散的障碍因素按边际效应大小排序依次是科技特派员缺位㊁专业化水平不高㊁区位禀赋异质性㊁正规教育水平不高和信息资源可得性不强㊂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以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为核心的 两型 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产生效益外溢,私人供给曲线与社会供给曲线难以达成一致㊂因此,在农业女性化日益凸显的形势下,政府部门要根据女性在农业生产中地位的变化和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技术推广模式㊂第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职业女性农民,强化其专业化程度,增进她们对 两型 农业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理解㊂尤其是对于地处山区的女性农民,由于区位禀赋较差㊁信息相对闭塞,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掌握程度往往不如平原地区的女性农民㊂因此要针对山区的自然条件㊁经济条件,提高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的适应性㊂第三,强化政策支持,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有助于打破当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管理创新在女性农民中的扩散困境㊂作为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主体,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服务中具有示范带动的作用㊂为此,要稳定科技特派员队伍,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的积极性㊂第四,研究成果发现,农业信息化和农民专业化在农业科技创新扩散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㊂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缩小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方与需求方的 信息鸿沟 ㊂另一方面,有必要推动农业专业大户㊁家庭农场㊁农民专业合作社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㊁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以促进农民专业化㊁组织化水平的提升,进而有助于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扩散效率㊂参考文献[1]张俊飚.生态产业链与生态价值链整合中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卷[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3]韩国明,张佩.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J].理论月刊,2012(11):167-172. [4]郝友宾,李强,杨梅.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社会性别敏感分析及应对策略 基于N G O组织在陕西眉县槐西村的调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588-591.[5]褚彩虹,冯淑怡,张蔚文.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 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3):68-77.[6]赵连阁,蔡书凯.农户I P M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2(3):50-56.[7]周建华,杨海余,贺正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农户采纳限定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2):37-43. [8]百度百科.管理创新[E B/O L].h t t p://b a i k e.b a i d u.c o m/s u b-v i e w/1296628/11089916.h t m l[9]张俊飚.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0]刘长莉,魏利,黄剑.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0.[11]L U C A S R.O nt h e m e c h a n i c s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J].J o u r n a l o fM o n e t a r y E c o n o m i c s,1988,22(1):3-42.[12]H O S S A I N S I.M a k i n g e d u c a t i o n i nC h i n a e q u i t a b l e a n d e f f i c i e n t[C].W o r l dB a n kP o l i c y R e s e a r c h W o r k i n g P a p e r,N o.1814,1997.[13]P S A C HA R O P O U L O S G,P A T R I N O S A.R e t u r n s t o i n v e s t-m e n t t o e d u c a t i o n:Af u r t h e ru p d a t e[J].E d u c a t i o nE c o n o m-i c s,2004,12(2):111-134.[14]Y O U N G A.I n c r e a s i n g r e t u r na n de c o n o m i c p r o g r e s s[J].E c o-n o m i c J o u r n a l,1928(38):527-542.[15]S C HUM P E T E R J A.T h et h e o r y 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34. [16]李谷成,冯中朝,占绍文.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J].统计研究,2008(1):35-42.[17]何可,张俊飚,蒋磊.生物质资源减碳化利用需求及影响机理实证研究 基于S E M模型分析方法和T AM理论分析框架[J].资源科学,2013,35(8):1635-1642.[18]A R R OW KJ.T h ee c o n o m i c 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 l e a r n i n g b y d o i n g[J].T h eR e v i e wo fE c o n o m i cS t u d i e s,1962,29(3):155-173.[19]U Z AWA H.O p t i m u mt e c h n i c a l c h a n g e i n a n a g g r e g a t i v em o d e lo f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 1965(6):18-31.[20]聂冲,贾生华.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演进评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1):151-159. [21]何可,张俊飚.基于农户WT A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补偿标准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3(5):46-54.[22]李鹏,杨志海,张俊飚,等.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绩效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 以农户基质化为例[J].经济地理,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