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萧山中学地理选考复习资料4人类与环境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86 KB
- 文档页数:3
大气环境专题读我国郑州、成都、南昌和广州四大城市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表,回答下列问题。
............1. 表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是A. 成都、广州、郑州、南昌B. 广州、南昌、郑州、成都C. 成都、南昌、郑州、广州D. 广州、成都、郑州、南昌2. 导致②城市夏季降水量比重最小的主要原因是A. 离海洋最远,受夏季风影响最小B. 受地形阻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C. 纬度高,受台风影响小D. 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由于暖平流运动是暖气流推动,而暖气流一般运动速度较慢而多连续性降水,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
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
完成下面两题。
3. 该月为(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4. 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A. 沿岸寒流降温B. 地势高气压低C. 南北气流辐合D. 阳坡受热增温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温室内、外的气温A. 阴天时大致相同B. 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C. 晴天时相差不大D. 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6. 温室内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 阴天B. 多云C. 晴天D. 无法确定7.7.“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A. ①大B. ②大C. ③小D. ④小读“某城市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8. 该城市最可能是A. 辽宁沈阳B. 海南三亚C. 浙江杭州D. 陕西西安9. 该城市6月份降水量最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 锋面B. 对流雨C. 台风D. 反气旋据观测,北京夏季绿化状况好的地区气温比没有绿化的地区低3℃~5℃。
完成下列问题。
10. 夏季绿化状况好的地区气温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植被A. 吸收太阳辐射较多B. 使得地面辐射变弱C. 使得保温作用较弱D. 吸收大气逆辐射弱11. 城市大量绿化后,城市河流最可能会A. 径流总量明显下降B. 水位季节变化变大C. 流量趋向更加稳定D. 抗旱涝的能力减小读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
人类与环境专题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乙、丙分别位于A. 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B. 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C. 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D. 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2. 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①降水少②风力弱③工业粉尘排放多④燃煤取暖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1. C 2. D【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汽车尾气、工业粉尘排放是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读图,甲地冬、春、秋污染物质都高,应位于城市主干道旁。
乙地始终污染物质最低,应是环境质量最好的风景区。
丙地位于住宅区。
C对。
【2题详解】冬季PM1O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主要是冬季降水少,①对。
冬季风力强,②错。
工业生产粉尘排放不会增加,可能因假日减少,③错。
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烟尘多,④对。
D对。
考点: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不同区域污染物浓度差异及原因。
2016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造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
完成下列各题3. 河道水质App的推出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A. 考虑后代人的需要B. 提倡公众参与C. 追求舒适优美环境D. 转变发展模式4. 通过实时监控可以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污企业,并对该企业作出相应处理。
寻找排污企业的过程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 GIS和VRB. GPS和RSC. RS和GISD. GPS和VR【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河道水质APP推出主要是为了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因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提倡公众参与的理念。
考点一 自然灾害概述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1)概念:自然灾害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类型: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喷发、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自然灾害的特点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1)地震分布: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地地区,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等国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
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全球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都有泥石流发生。
(3)热带气旋分布: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4)干旱分布: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4.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1.世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变异都会成为自然灾害,只有当它超过一定限度,对人类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以下特点:3.自然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4.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与防御。
(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考向一自然灾害特点1.读图推断A国山区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关系。
答案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
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
或地震—泥石流、滑坡。
地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山地降水丰富。
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
[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ad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c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全球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bc 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d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5.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a 6。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bc 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8.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a9。
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b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海平面的影响。
全球变暖会使冰川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提高植物的生产率.考点五|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23.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世界主要气象灾害比较23春旱华北3~6月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未到,降水少干旱少雨引水灌溉夏涝华北7~8月夏季风到的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洪涝灾害低洼处排水,疏浚河道寒潮青藏高原、滇南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强冷空气活动降温、大风、雨雪、冻害及时预报、作物覆盖、烟熏等沙尘暴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土地沙化、大风沙尘飞扬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章末限时集训(第四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下图为我国某地村落的平面分布示意图,图中曲线为1月份平均等温线。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第一章地球与地理基础知识1.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1.1地球的形状1.2地球的结构1.3地球的运动2.年、月、日及其造成的地理现象2.1年的产生和影响2.2月的产生和影响2.3日的产生和影响3.地球的磁场和地理现象3.1磁场的产生和影响3.2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第二章人口与城市1.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1.1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1.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2.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2.1城市化的定义和特点2.2城市化的影响因素2.3城市发展的模式和类型3.城市化问题与解决措施3.1人口过多和贫民窟问题3.2城市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3.3城市交通拥堵和住房不足问题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意义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1.2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目标2.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与策略2.1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原因2.2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影响2.3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解决策略3.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1区域开发对环境的影响3.2环境保护对区域开发的影响3.3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策略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土地资源与利用1.1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1.2土地利用与规划1.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2.水资源与利用2.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2.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2.3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3.能源资源与利用3.1能源资源的类型和分布3.2能源资源的利用与发展3.3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4.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4.1环境污染与污染源4.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4.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1.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2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2.遥感技术与地理研究2.1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分类2.2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3.地图制作与地理研究3.1地图制作的目的和步骤3.2地图在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4.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4.1地理调查的目的和步骤4.2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应用4.3地理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以上是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的提纲资料,通过对这些基本知识的复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备战地理考试。
[浙江考试标准]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成因(1)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成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生产、生活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2.环境问题的分类(1)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如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3)生态破坏问题,如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如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考点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质量下降。
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
土壤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化学农药等)、重金属(汞、铅、镉等)、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
考点三|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
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导致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缺乏保护意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3.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忽视环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专题
(温州中学模拟考·2017年3月)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分别位于 A .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 B .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
C .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D .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2.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 ②风力弱 ③工业粉尘排放多 ④燃煤取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十校联盟模拟考·2017年3月)2016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 ,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造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
完成3、4题
3.河道水质App 的推出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A .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B .提倡公众参与
C .追求舒适优美环境
D .转变发展模式
4.通过实时监控可以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污企业,并对该企业作出相应处理。
寻找排污企业的过程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 .GIS 和VR
B .GPS 和RS
C .RS 和GIS
D .GPS 和VR
5.(温州模拟考·2017年2月,3)捕鱼要量“身高”,主要是为了 A .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B .增加当前海鲜数量
C .减轻海洋环境污染
D .提高当前渔民收入
6.(嘉兴质检·2017年3月,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
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发展和公平的观念
B .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C .环境和权利的观念
D .发展和权利的观念
(杭一模·2017年1月)人工生态浮岛是漂浮于水面上、供生物繁
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
降解水中的COD 、氮和磷。
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物,其上
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如下图)。
据此回答7-8
题。
7.下列能体现人工生态浮岛生态环境作用的是
①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②根系吸附悬浮物质,改善水质
③对周边区域降温作用明显④生产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8.从改善水资源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水域最有必要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第13、14题图 第5题图
来,量“身高”啦,太小不给上市哦。
第7、8题图
A.太湖B.青海湖C.咸海
D.贝加尔湖
(浙江四地联考·高三下学期)下图为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流
程图,完成第9题。
9.与原流程生产过程相比,清洁生产流程
A.生产过程简单B.没有废水排放
C.减少原料投入D.资源有效利用
10.(暨阳联考·2017年3月)右图为“地
球发高烧了”的球境问题漫画,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A.大气污染严重
B.火山喷发频繁
C.三氧化碳等酸性气体的过量排放
D.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11(吴越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5)为解决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开展覆土复垦B.实行伏季休渔C.加强保护林地D.节约生产用水
(2017年高考·江苏卷,19-20)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图10为运用3S 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
读图回答12-13题。
(双选)12.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B.乙C.丙D.丁
(双选)13.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2017年高考·江苏卷,23-24)图12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
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23-24题。
(双选)23.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D.威海市
(双选)24.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答案:1-5 CDBCA 6-10 BCADD 11-15 C 12.AC 13.BD 14.CD 15.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