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下册咏鹅教案湘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13.80 KB
- 文档页数:2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咏鹅》教案一. 教材分析《咏鹅》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简洁的旋律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鹅的高傲和优美的姿态。
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咏鹅》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咏鹅》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2.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能够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体会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练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或个人练习,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动画等。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或课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咏鹅》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让学生观察动画中的鹅,并提问:“你们看到的鹅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咏鹅》,并展示歌曲的歌词。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
首先,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然后,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指导。
最后,全班一起演唱,提高演唱效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咏鹅》教课方案姓名:侯芳单位:龙头中心小学联系电话: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咏鹅》教课方案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侯芳一、课题:《咏鹅》二、课型:音乐综合课三、教课年级:小学二年级四、课标剖析:新课程的改革对音乐学科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喜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讲堂教课中,让每一个学生处在一个同等、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关于低段学生,教师要踊跃主动的指引学生参加教课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基础,激情、激趣,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领会和理解,进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五、教材剖析:(一)教课内容剖析本课选自湘版教材二年级第十课内容《咏鹅》,是一节诵诗、唱歌的综合课。
歌曲是编者在意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的,他巧妙的将倡导学科综合的新理念融于教材之中。
课中的《咏鹅》是小学低年级常用的古诗教材,其天真开朗、平常易懂,而且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
在教课中设置了“综合显现表演”的环节,经过赏识主题音乐把律动歌曲演唱和自我创编实践融入到了音乐审美体验中,依据二年级学生开朗、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年纪特点,将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和音乐活动的参加放在首位,运用连锁问题的方式,领悟情境、感觉画面、转入旋律、启迪想象。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境界的理解。
(二)教课目的1.学唱歌曲《咏鹅》,体会古诗词的神韵,感觉鹅洋洋自得的形象。
2.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创作表演《咏鹅》。
(三)教课要点和难点1.领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洋洋自得,并指引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2.频频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四)教材课型、课时《咏鹅》一课是一节音乐综合课,它包含读诗、唱歌、律动几部分内容。
它们之间互有关系,切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这一课我整体的教课思路是以“鹅” 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课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演的过程中感觉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欢乐感觉。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5课第1课时《咏鹅》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的第5课,第1课时,内容为学唱诗歌《咏鹅》。
《咏鹅》是清代著名诗人郑燮所作,反映了青少年对自然万物的亲近之情,是一首美丽优美的诗歌。
通过学唱《咏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其音乐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咏鹅》的内容和意义;2.学唱《咏鹅》;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自然的认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诗歌欣赏1.向学生介绍《咏鹅》这首诗,让学生阅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
2.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鹅是什么样子的。
3.通过欣赏诗歌,引导学生了解鹅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唱歌学习1.向学生介绍唱歌的学习方法,包括注意音准、发音和节奏等方面。
2.分步骤教授《咏鹅》的曲调和唱法,让学生动口唱一段。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渐掌握整首歌曲的唱法和节奏。
4.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加强交流和配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诗歌《咏鹅》的内容和意义;2.学唱《咏鹅》。
难点1.集合唱效果的提高;2.鼓励学生多唱多练,提高音乐素养和自然意识。
教学评估与作业教学评估通过交流、翻唱、唱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观察和评估。
作业完成课堂所学的乐曲《咏鹅》的熟练唱唱跟。
推荐学生通过音乐应用软件,在课后继续进行唱歌练习。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诗歌《咏鹅》的美丽意境,进一步培养其音乐素养和自然意识。
通过集合唱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湘艺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咏鹅》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咏鹅》是湘艺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鹅的高雅和自由,歌曲旋律优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喜欢通过歌唱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符号和节奏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咏鹅》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妙。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符号和节奏,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符号和节奏的理解。
2.歌曲《咏鹅》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音响设备和音乐教材。
3.准备与歌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鹅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授歌曲《咏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跟唱,熟悉歌曲旋律。
3.操练(10分钟)分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授与《咏鹅》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乐符号、节奏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咏鹅》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咏鹅》,并尝试用乐器演奏歌曲。
8.板书(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歌曲《咏鹅》的关键词,如“鹅”、“高雅”、“自由”等,方便学生记忆。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5课第1课时《咏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整篇诗歌,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能构思适合诗歌旋律的简单节奏,学会在旋律中把握节拍;
3.鼓励学生谱写有创意的小调,通过演唱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正确朗读整篇诗歌;
2.学生能结合旋律和节奏演唱小调;
3.学生能表演自己设计的节奏。
三、教学过程
1. 温习《咏鹅》
1.老师唱出诗歌的前两句,学生跟唱;
2.请学生一起齐声朗读整篇诗歌;
3.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谁快速唱出诗歌,谁就获胜。
2. 诗歌韵律感受
1.老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舞动身体,并注意音乐的
节奏感;
2.老师指导学生重复诗歌的前两句,并让他们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3.师生一起探讨、体验如何结合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一个简单的小调。
3. 创作小调
1.老师给学生一段旋律,让学生模仿旋律,掌握音乐节奏;
2.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创作一个小调;
3.每一组表演自己的小调,老师和同学给予评价。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家重新编写一个小调,并把旋律与对话联系起来,一周后在班级上
进行演唱展示。
五、板书设计
•咏鹅
•旋律
•节奏
•小调
六、教学反思
这实在是一次很棒的课程,学生们首先通过重复唱诗歌,掌握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然后通过模仿音乐的节奏来构思一个小调,最后表演自己的创意。
这样的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音乐阅读能力,而且让他们更加喜欢音乐这门学科。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课《咏鹅》教案一. 教材分析《咏鹅》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简洁明了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描绘了鹅的高雅和美丽。
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旋律和歌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鹅的形象和特点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咏鹅》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的理解和演唱。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掌握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歌曲谱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与鹅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鹅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鹅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咏鹅》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引导学生跟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曲中的生僻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在教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鹅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保护动物。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咏鹅》,并和家长一起讨论歌曲的意义。
8.板书(课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板书,以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目标:1 、模仿鹅的形态。
2 、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舞蹈动作教学难点:模仿鹅的形态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热身《加油,加油》师: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谜语(身穿白袍戴红帽,脖长走路摇啊摇。
扁嘴有翅水陆行,红掌爱把清波扰。
(打一动物)1、播放鹅的图片。
(每播放一张引导学生用肢体模仿鹅的形态)师:有一首古诗描写了鹅的各种形态,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
师:今天我们就要发挥我们自己的想象力,编一支有关于鹅的舞蹈,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
音乐中古诗出现了几遍?2 、播放舞蹈音乐。
1、师:湖边有一群白色的天鹅,你能模仿出鹅的样子吗?生:模仿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
2、师:这时湖边的白天鹅啊,弯曲着长长的脖子,起劲地向着天空唱歌。
谁能模仿出白天鹅引吭高歌的样子。
生:模仿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
3、师:白绒绒的羽毛飘浮在碧绿的湖水上,想象一下白天鹅在湖面上煽动着翅膀游来游去,有谁能模仿的出来。
生:模仿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
4、师:红红的脚掌划着清清的水波,激起一圈圈美丽的波纹。
谁能模仿这只白天鹅在水中嬉戏的样子。
生:模仿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
(根据歌词,为每个乐句配上动作,学生自己创编。
(选取最合适的动作,全体学习)5、师:现在一起把我们编的动作合着音乐做一次。
1、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湖里面是一只还是一群白天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变现出不同鹅的形态。
(播放图片)师:我们可以进行分组完成鹅的不同形态,但是每组的动作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2 、师:第二段音乐分组表演每一组表演一个乐句。
四、场景变化师:我们的白天鹅最喜欢到哪里游玩啊?师:最喜欢到池塘和湖边游玩,接下来每一组第一位同学带领本组同学围成池塘的形状圆形。
(做鹅的造型,脚下根据歌曲的节奏走队形。
)音乐第三段走队形。
3 、创编池塘中鹅嬉戏的样子。
师:观看鹅在池塘上的图片,学生模仿。
师:如果你是那只美丽的白天鹅你会在池塘中怎样玩耍,用你的肢体动作表达出来。
演唱-咏鹅-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咏鹅的诗歌内容2.能够通过齐唱曲调表达出咏鹅的情感和意境3.能够感受到曲调和词语的交融,体会诗歌与音乐结合的美妙之处。
4.体验集体歌唱的乐趣,加强班级团结合作性。
二、教学内容1.咏鹅的诗歌内容古时候,一个贫穷的农家,养了一群鹅,其中一只小鹅最为活泼,常常嬉戏玩耍。
于是,作者骑着骆驼来到这个村庄,看到这只小鹅,就创作了这首著名的儿童诗歌——咏鹅。
咏鹅的诗歌内容生动形象,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感受,更是传递了一种感悟:天生我材必有用。
2.曲调咏鹅的旋律简单明快,重点在于唱法和配合。
在唱法方面,需要注意音调起承转合的处理,要流畅自然,使整个曲调轻盈愉悦;在配合方面,班级的合唱环节需要注重协调,保持整齐划一。
三、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通过教师的口语表达和一些图版鹅的形象,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教唱咏鹅曲调。
加强唱调和节奏的练习,认真领会音乐曲调中的旋律,简单易学,让学生更加熟悉歌曲,做到突出重点,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
3.反复演唱训练。
集体演唱,让学生逐渐体会唱法和配合的重要性,加强班级团结意识。
4.表演演唱。
要求学生在表演时尽情展现自己,将唱诵中的情感体验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了来。
同时要注意唱法,做到恰到好处的音量和节奏、手部和动作的协调互动。
四、教学方法1.唱做结合法。
通过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唱歌,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2.情感教学法。
利用诗歌中描述鹅小鹅群嬉戏的情态,培养学生深厚的感受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其通过演唱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总结本课程强调了教材和生活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同时,这门课程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班级凝聚力。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课《咏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咏鹅》这首歌曲来自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教材,它是一首富有童趣和创意的歌曲。
歌曲以简洁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小鹅的可爱形象,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逐渐提高。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游戏、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咏鹅》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曲的童趣和创意。
3.通过学习《咏鹅》,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较为困难,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重点:歌曲《咏鹅》的旋律和歌词的记忆,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表演法:鼓励学生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轮换演唱和合作表演。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咏鹅》的旋律、歌词、图片等元素的课件。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音乐教学所需的音响设备。
3.道具:准备一些小鹅的道具,用于表演和增强氛围。
4.音乐教材: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咏鹅》的歌曲,引导学生听歌,让他们猜一猜歌曲描绘了什么动物。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咏鹅》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
对于一些音高和节奏较难的部分,教师可以进行单独示范,帮助学生掌握。
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五课咏鹅》教案一. 教材分析《咏鹅》是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五课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简洁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鹅的高雅和美丽。
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咏鹅》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准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咏鹅》的旋律和歌词的记忆。
2.音乐节奏感和音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练习法:通过反复演唱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咏鹅》的歌词和旋律。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录音。
3.钢琴:用于伴奏和音准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咏鹅》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播放歌曲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反复演唱,加强记忆。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改变歌曲的节奏、歌词等。
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咏鹅》的重点知识和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咏鹅》,并尝试进行音乐创作。
附教案湘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十课《咏鹅》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演唱歌曲,体会古诗的韵味,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鹅的悠闲自在。
2、运用各种创作方式表现歌曲,通过表演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古筝曲、歌曲《咏鹅》《鹅大哥》)春天图鹅的头饰打击乐器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画,引出主题①师:孩子们,咱们的课开始了!首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这是一幅春天的画面,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嫩绿的柳枝在跳着舞呢,太阳暖洋洋地照耀在水面上,瞧!!!谁游来拉??(教师运用投影的影子做出鹅的手型,学生带着好奇看着,并适当进行尝试表现)②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模仿一下呢?(请学生来展现自己)③师:看到这样生动的图画,我想到了一首古诗!二、层层深入,古诗朗诵①师朗诵古诗(配乐)②师生一起随乐朗诵师总结:这首古诗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作的,有的小朋友在三四岁的时候就会背诵了,那么谁能说说这首古诗里写了什么?(生回答)师:作者寥寥几句就把鹅那幽雅可爱的体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今天呀,咱们不仅学背古诗,还要唱这首歌呢!三、聆听范唱,感受歌曲①师:这首歌曲中,表现了鹅的什么样子?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吗?②师:下面咱们就一起跟着音乐来模仿大白鹅的样子,你认为是可爱的就做个可爱的鹅,你为是调皮的就做调皮的鹅,你认为是温柔的呢就表现温柔的鹅!好吗?(伴随音乐,拿起早已准备的头饰一起初次尝试表演)四、学唱歌曲,表现歌曲①掌握歌曲中所出现的反复跳跃记号与休止符的用法②听唱法学习歌曲,分句教唱(教师利用已在黑板上展出的图画,用形象的鹅的卡片作游泳状,让学生能够理解每个乐句中最后结束音的不同与唱法)③引导学生将每一句连起来唱唱,熟悉前奏④在错处及时进行纠正,教师多运用范唱法进行教唱问:你觉得这首歌曲适合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唱呢?分别运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演唱,让学生领悟到鹅那种幽闲自在的样子!师:你们那美妙的歌声仿佛带来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咏鹅图》呢,为什么这首古诗流传几百年还经久不衰呢?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接下来,就请孩子们小组讨论一下,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咏鹅》!⑤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巡回指导,提示孩子在讨论的时候不要影响到别人。
《咏鹅》(讲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湘版教材二年级第五课内容《咏鹅》,歌曲是编者在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的,他巧妙的将提倡学科综合的新理念融于教材之中。
课中的《咏鹅》是小学低年级常用的古诗教材,其天真活泼、通俗易懂,并且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
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咏鹅》,体味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鹅悠闲自在的形象。
2、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创作表演《咏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2、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乐器(如双响筒、碰铃、木鱼、三角铁等)、自制的小花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谜语(谜底——鹅)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今天在我们的音乐课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将和我们一起渡过这欢乐的四十分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生答)那你们要认真地听、仔细地看,猜猜它是谁?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教师可边做动作边出示谜语)2、谈谈你对鹅的了解以及生活习性。
(课件播放鹅的图片)(生答)师:那你从哪里看出是白鹅?(生回答)它最喜欢干什么?(引导生回答:游泳,唱歌等)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几张鹅的图片,看看这些鹅都在干什么?(边欣赏边让生模仿鹅的样子)师:同学们模仿的鹅惟妙惟肖,看的出我们同学平时善于观察善于留心周围的事物,有位小朋友像你们一样,因为留心观察,看见几只白鹅在水里自在的嬉戏,于是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你们知道这首诗吗?(生答:咏鹅)板书课题《咏鹅》二、按节奏朗诵《咏鹅》1、学生先齐诵《咏鹅》,师再诵读最后让生再齐诵读。
(再次欣赏范读)师:对,就是骆宾王的《咏鹅》,同学们能不能把这首诗朗诵给老师听呀。
(生全班朗诵)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诗,我也想用最美的声音朗诵给你们听。
(师边朗诵边做动作)师:老师和你们朗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生说:有感情的朗读)师: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来朗读。
5(演唱)咏鹅1、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轻柔、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咏鹅》;能用恰当的身体动作,表现鹅的姿态,大胆的随乐参与表现,能选择一件打击乐器用固定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并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运用。
2、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然、轻柔、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咏鹅》。
难点:能选择一件打击乐器用固定的节奏为《咏鹅》伴奏。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2、导入新课: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打一动物)”引出歌名“咏鹅”活动2【讲授】歌词朗诵学习节奏1、学生集体朗诵《咏鹅》,抽生朗诵。
2、教师朗诵师:大家读得真好听!我也想参加大家的队伍,好不好?不过呢,你们已经读得那么好听了,我就给大家表演另一种不同的朗诵吧!挂图展示歌曲节奏,老师按节奏朗诵。
① 2/4 X X ┃ X 0 ┃ X X X X ┃ X - ┃鹅鹅鹅 , 曲项向天歌。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② 2/4 X X ┃ X X X ┃ X X ┃ X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活动3【讲授】整体学唱演唱表现1、聆听歌曲,整体感受。
2、出示歌曲中易混淆的旋律,比较视唱区分不同。
2/4 6 1 2 3 ┃ 2 -┃ 2/4 6 1 2 3 ┃ 2 -┃红掌拨清波红掌拨清波2/4 2 1 6 1 ┃ 2 -┃ 2/4 2 1 6 1 ┃ 2 - ┃红掌拨清波红掌拨清波3、跟琴学唱4、跟琴唱,跟伴奏音乐常唱。
5、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响板、碰铃等)6、用恰当的身体动作表现鹅的姿态。
活动4【讲授】音乐知识认识反复跳跃记号1、复习学过的反复记号。
2、学习反复跳跃记号。
活动5【讲授】小结师:同学们,古诗不仅读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这么的悦耳动听。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咏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咏鹅》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简洁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鹅的形态和神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诗歌,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咏鹅》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韵律和美感。
2.理解歌曲中的诗歌内容,体会音乐与诗歌的融合。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歌唱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熟练演唱。
2.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音乐与诗歌的融合。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对诗歌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歌曲。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创作法: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歌曲,发挥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咏鹅》的音频、诗歌文本、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咏鹅》的音频,引导学生听唱,感受歌曲的韵律和美感。
同时,展示与鹅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诗歌文本呈现在屏幕上,并对诗歌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歌曲。
同时,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纠正发音和姿势,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接龙、合唱等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湘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课《咏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课《咏鹅》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并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3. 能认真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在参与欣赏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1.了解反复跳跃记号2.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咏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节奏乐器(如双响筒、串铃、响板、碰钟、三角铁、蛙鸣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常规训练师:1 2 3 4 5 -同学们好生:5ⅰ 5 5ⅰ 5 5 4 3 2 1 -老师好老师好老师你好师:××××××××× -请把你的小嘴笑起来生:× - × - 1 3 5 -a a a a a师:××××××××× -再把你的小嘴竖起来生:× - × - 5 3 1 -ao ao ao ao ao二、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邀请到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他说,你只要猜对下面的谜语就知道他的名字了。
(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走起路来摆架子,唱着歌儿伸脖子)你们猜它是谁?生(鹅)师:憨态可掬额的大白鹅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我国古时候有一位叫骆宾王诗人,特别喜欢大白鹅鹅,还为鹅写了一首诗呢, 有谁知道这首诗?生()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跟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鹅》吧!三、按节奏读古诗师:这里有两组不同节奏的古诗,现在,请各小组开始研究第一组节奏的读法。
咏鹅教学目标:1.能学会唱歌曲《咏鹅》,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的情境,并对非音乐音源进行大胆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教学重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水桶、绿色纸条塑料袋剪刀鹅的头饰……教学过程:一、导入:简笔画1.老师:“看看老师画了什么?2.你们也来画一画。
二、你能不能背一首关于鹅的古诗。
1.指名背。
2.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的一首诗。
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好吗?3.齐背。
4.按节奏泳古诗。
2|4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三、唱一唱:花儿唱:2|41 1 | 1 0 | 123 5 | 5— ||鹅鹅鹅(伸脖)曲项向天歌树苗儿唱:2|45 5 | 5 3 5 |6 6 5 | 5—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1.听是谁的声音高一些?2.听是谁在唱?3.学唱。
四、新歌:1.示范唱。
2.学习花儿唱的两遍。
注意不同的结束句。
3.学习树儿唱的两遍。
注意不同的结束句。
4.花儿女生唱。
树儿男生唱。
5.老师:“鹅大哥们听到了。
也加入到其中。
他是怎样唱的呢?E E E 。
E。
6.鹅大哥声音出现在什么地方?你们他。
(在小花和小树中间)7.老师唱鹅大哥,花儿女生唱。
树儿男生唱。
8、同学通唱歌曲。
五、展开、讨论1.老师:“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几百年而经久不衰呢?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现在老师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创作,来表现这首诗的情境呢?我们来组成几个组。
分别是歌舞组、音响组、图画组。
2.学生创作。
放歌曲录音,学生自己讨论。
老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
3.歌舞组:同学扮演天鹅。
绿色纸剪成柳条,红色纸张成花瓣。
4.音响组:流水声鸟声风声、雨声鹅声……5.图画组。
音乐《咏鹅》说课稿一、说教材1、我说的本节课是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演唱《咏鹅》,《咏鹅》这首歌曲是黄国峰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名诗篇创作的歌曲,全曲为四二拍,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律的四句式结构。
它描写了儿童眼中鹅的可爱形象,诗歌充满童趣,教材选择天真、活泼童趣,歌曲生动的体现出“鹅的生动形象”——悠闲自在。
这首歌曲从学生兴趣学习的基础出发,利用孩子们喜爱动物的天性,培养和挖掘他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感。
通过听、唱动物音乐丰富学生们情感世界。
2、说教学目标①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咏鹅”体会“鹅”的悠闲自在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古诗新唱的韵味。
②认知目标——学过学唱歌曲,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视唱旋律节奏练习,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积累经验。
③能力目标——通过为歌曲学唱、创编律动动作,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演唱及主动参与表演。
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认读乐谱。
二、说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
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唱游法:通过游戏更加能活跃课堂的气象,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
2、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唱、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
3、演示法:展示图片、课件、示范性范唱,使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
4、律动教学法:通过听觉、视觉和身体知觉去感受音乐。
5、柯达伊手势教学法:通过手势形象作用来提示学生发音,还可以通过手势变换及高低不同,帮助学生直观区别不同音高,形成正确的音准概念。
三、说学法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及教材的内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听唱、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音乐念白部分的节奏及明确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能在掌握后,通过律动表现出来。
2、能够通过演唱及律动,让学生感受动“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咏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咏鹅》,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并对非音乐音源进行大胆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教学重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水桶、绿色纸条塑料袋剪刀鹅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笔画
1.老师:“看看老师画了什么?
2.你们也来画一画。
二、你能不能背一首关于鹅的古诗。
1.指名背。
2.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的一首诗。
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好吗?
3.齐背。
4.按节奏泳古诗。
2|4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三、唱一唱:
花儿唱:2|4
1 1 | 1 0 | 1
2
3 5 | 5— ||
鹅鹅鹅(伸脖)曲项向天歌
树苗儿唱:2|4
5 5 | 5 3 5 |
6 6 5 | 5—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