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7.50 KB
- 文档页数:8
《乡下人家》教案(优秀4篇)《乡下人家》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装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堂作业本》,尝试着给文中的风景取个名。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子。
(第一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正确识记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
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指名读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1)词语:分4组读(2)指导生字书写难写的字“巢、瞧”(3)读了课文之后,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文用了哪一句话来概括呢?请用波浪线划出来(课件出示)齐读这句话,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4)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轮组读三、取风景名1、读了课文。
你欣赏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请打开《课堂作业本》p43,仿照样子,为这些风景取个名吧!怎么取名好呢?我们来看看例子:“瓜藤满架”,它是一种什么句式呢?是的,是——什么怎么样,其实我们还可以说成——哪里有什么,那么这一小节还可以取名为?(屋前搭瓜架)2、四人小组交流、反馈,完成作业本。
2乡下人家课题乡下人家 课型讲读课文 雷普 2课时学标教目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 等词语。
2. 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 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 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学标教目1. 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 自读感悟,品味乡村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出示课件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 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 象?试着说一说。
2. 看完图片,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乡下人家”。
请 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预设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以课文插图导入, 创设出安静、悠闲、和谐的美,学生初步感受 乡村的美,激发学习兴 趣。
下人家。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去美,定居旧金山。
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2.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咱们都是农村乡下的孩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香味;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4.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聚焦文眼1.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哪些画面?2.抽读第二自然段后半段,指导学生概括描写的场景:雨后春笋(板书)(强调学生记笔记)3.按照以上方法采用多种方式逐段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乡下人家的优美情景),思考:你看到什么画面,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给画面取名指导读课文,概括。
相机板书: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晩餐月夜睡梦4.读小诗:把几幅画面描写的景物编成一首小诗(课件),读小诗,想画面。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群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秋虫伴人入眠,最美乡下人家。
5.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出示:乡下人家特点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7)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识字、识诗、认识生活中的人和事物。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内容。
3.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内容。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诗歌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情趣。
2.能够表达自己对老家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并背诵诗歌内容。
2.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的深层含义。
2.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课件。
2.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和练习册。
3.诗歌相关图片或道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乡下人家的诗歌《乡下人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二、学习新诗1.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2.教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理解深层含义。
三、诗歌朗诵请几位同学来台上朗诵这首诗歌,大家认真聆听,并予以评价和提建议。
四、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自己家乡的美好和特点,传递对家乡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背诵《乡下人家》这首诗歌。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对乡下人家这个诗歌的理解有了提升,也更能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多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描绘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日常生活。
课文通过对动物、植物、环境等元素的描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受,体会乡村生活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乡村生活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此外,学生对生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感受、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描述的乡村生活;学会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珍惜美好生活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难点:理解课文描述的乡村生活,通过想象和感受,体会乡村生活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乡村生活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乡村风景图片、音乐、视频等。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3.生词卡片:用于巩固生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展示乡村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和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词,适时给予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导语】《乡下⼈家》描写了充满温馨和诗意的⽥园⽣活,通过具体的⼏幅乡村风景画⾯,淳朴宁静的乡村⽣活跃然纸上。
⽂章语⾔清新,富有⽣活情趣,容易使学⽣产⽣情感上的共鸣。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5个⽣字,学会14个⽣字,正确读写带有⽣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活,对⼤⾃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能随⽂章的描绘在头脑中浮现出⼀幅幅⽣动的画⾯,从⽽感受到乡村⽣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展现的乡村⽣活的画⾯,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活的城市的孩⼦。
【教学过程】 ⼀、情境导⼊,揭⽰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活在喧嚣的都市,每天在⾼楼⼤厦之间,在车⽔马龙的⼈流中忙碌地学习,⽣活。
今天,⽼师就带同学们⼀起远离喧嚣,到“乡下⼈家”⾛⼀⾛,看⼀看,去体验另⼀番⽣活情趣。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乡下⼈家会有着怎样的风光呢?谁有过这样的⽣活体验吗? 那么⽂中⼜是怎样描绘的呢?就让我们到⽂中去畅游⼀番吧! ⼆、⾃由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由地读课⽂,注意读准字⾳,读通句⼦,画出⽣字新词,开始吧! 2、从同学们朗朗地读书声中,我知道了咱们班的同学真是群精英强兵啊。
看来这⼏个⽣词是难不倒⼤家了,谁⾃告奋勇来认⼀认! 3、字正腔圆,真不错! 4、全班同学⼀起来认⼀认。
5、通过刚才初读课⽂,你们对乡下⼈家留下了什么样的第⼀印象呢?请⽤⼀个词来说⼀说。
6、是啊!在作者的笔下的乡村⽣活的确很美很美,⽽且你读的次数越多,你的感受便会越加深刻。
三、再读课⽂,重点品读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画⼀般的乡下⼈家,默读课⽂,你最喜欢乡下⼈家的哪⼀处风景呢?请⽤最简炼的语⾔给这幅画⾯取个名字。
四、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好!现在和⼩组同学互相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处乡村风景读⼀读,并在⼩组中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正音认字,读懂数简单故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村人家生活的感情,关爱家乡,珍惜田园生活。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准确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学生能通过课文学会正音认字。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运用训读,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学生能有一定的表演能力,通过情感表达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回想上次课学的内容,复习《乡下人家》故事的情节。
2. 学习新课
1.听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分段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3.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角色扮演,表演出课文情节。
3. 拓展课外阅读
老师指导学生回家后阅读相关农村生活类故事书籍,加深对农村人家的理解。
4. 总结
请学生复述本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重点知识梳理。
五、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并流畅朗读。
2.完成《乡下人家》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词语:拔地起高楼
•画面:农民伯伯和妻子在农田中耕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乡下人家》这篇故事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较生僻生词的意思。
2.进行思维拓展和启发,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故事。
四、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相关课件或教辅材料。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导入本课时主题,通过学生提问和回答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乡下人家》的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第三步: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第四步:阅读理解1.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2.讲解答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步:课文拓展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乡下人家生活场景。
2.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想象自己生活在乡下人家会有怎样的惊喜和困惑。
第六步: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背诵本节课的生词。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表现和观察教学效果。
2.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和准备。
以上是本课《乡下人家》的教案安排,希會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1. 课程背景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课,主要讲述了一对兄妹在乡下外婆家的生活。
通过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乡下的生活环境和人物性格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恩之心
3.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展示乡村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乡下生活
的向往。
3.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4.配合图片或视频讲解乡下生活的种种特点。
5.写作练习:请学生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想象中理想的乡下生活。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乡下人家》为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乡下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乡下生活的想象力较强,他们对大自然和家庭的感情也比较深厚。
但在课文理解和词汇运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将增加课前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预习,提前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另外,我还将加强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对乡下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改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乡下人家的世界里感受到更多的乡土气息和家庭温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熟练朗读课文《乡下人家》。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大意。
3.掌握生字词:昂首,挣扎,坚毅,盛开,铺天盖地,禁不住。
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生字词,造句表达自己的理解。
2.能够口头描述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想象。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课文,激发学生对农民勤劳朴实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乡下人家》。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乡下人家的情景。
2.能够用生字词造句表达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的课文卡片。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播放乡下人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的了解和想象。
2. 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4.教师逐段点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跟读生字词,理解并记忆生字词的用法。
4. 运用生字词1.学生尝试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造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分享自己的句子。
5. 情感教育1.讨论乡下人家中的一些画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农民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的辛劳值得我们的尊重吗?”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文《乡下人家》的课后练习。
2.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乡下人家的想象。
六、板书设计•朗读《乡下人家》•生字词:昂首,挣扎,坚毅,盛开,铺天盖地,禁不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乡下人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农民的辛劳和勤劳,培养了学生对农村的尊重和热爱。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生字词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乡下人家》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生字词“草房、隔代亲属、打扫”等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运用正确的声调朗读课文。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体会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情节。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三、教学难点
1.能正确运用声调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草房、隔代亲属、打扫”等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乡下人家》。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可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和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将学习的课文《乡下人家》。
2. 学习新课(25分钟)
1.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反复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意。
3. 拓展(10分钟)
1.结合词语搭配或造句等练习,巩固新词汇的学习。
2.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巩固与作业(10分钟)
1.反复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2.布置作业:默写生字词及造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4)一、教学内容1.课文:《乡下人家》2.教学目标:–了解小说《乡下人家》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理解小说中的感情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感认同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3.学会通过语文表达感情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2.教学挂图3.学生课本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乡下人家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乡村的生活。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乡下人家》,让学生跟读,感受故事情节。
2.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语法结构,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讨论1.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乡村生活中的美好之处和挑战之处。
第四步:情感体验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表达对乡下人家的感情和情感体验。
2.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是文字、插图或其他形式。
五、教学反馈1.教师组织学生就乡下人家这个主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自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六、课后作业1.仿写课文中的场景,描述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2.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感情和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乡村生活,并培养对乡下人家的尊重与情感认同。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乡下人家》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能流畅朗读。
3.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生词词汇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词词汇。
2.通过课文表达对农村生活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的课文内容。
2.PPT或黑板准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农村生活的主题,让学生对农村有初步了解。
二、学习课文1.首先,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生词词汇的含义和读音。
2.逐段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
3.教师解释课文中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三、语言点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例如一些习惯用语、成语等。
2.学生跟读并理解这些语言点在课文中的运用。
四、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农村生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五、课堂练习1.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个别发言,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多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生词词汇。
2.写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小故事,并在下节课分享。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对于课文《乡下人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
希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况。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的意思。
2.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细致描写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况。
2.运用生词表达自己对乡下生活的观感。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课文:《乡下人家》。
3.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用图片或引语勾勒出乡下人家的生活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讲解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3.学生跟读、认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细致解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况。
3. 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乡下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展示自己的见解。
2.练习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介绍乡下人家的文章,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总结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夸奖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展望下节课内容。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3.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乡下人家生活。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乡下生活缺乏直观的认识,下节课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或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况。
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乡下人家》这篇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乡下人家》。
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描述。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乡下生活的兴趣和理解。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课文《乡下人家》描述了乡下人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乡下生活的美丽和和谐。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如“田园”、“乡村”、“牛羊”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乡下人家》。
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乡下生活的美丽和和谐。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的情景。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增强对情景的理解。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和相关的自然景色。
使用卡片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乡下景色的美丽,引起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乡下生活的了解和印象。
5.2 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5.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可以使用卡片或黑板展示。
让学生通过组词或造句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5.4 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
5.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乡下生活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进行形成性评价。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
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艺术价值永恒”的不渝信念冲破墨守成规的樊篱,消除拘泥于形格结构上的限制大胆创新,成功地集百家之长熔行、草、楷于一炉,以数十载的功力自创洒脱独特、富艺术生命力的“醉云体”。
所作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气呵成一个或多个各一尺以上的大字,创出突破传统、气贯纵横的“一笔榜”;他又从篆书和象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出神入化写出“龙、虎、凤、马、鹰、福”等字,活灵活现的新形象,赋予它们思想、情感与生命力,命名“书法画”(号称“醉云三创”);从而独领风骚,把中华书法艺术推进空前未有的新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
(1988)年他所创的经典作《龙吐珠图轴》于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伯得富拍卖,以超出底价的4倍--美金一万元高价落槌,为该公司创下书法艺术作品拍卖历史新高。
此“龙”矫劲腾飞、巨珠外喷,享有“一字万金旷世奇品”之美誉。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乡下人家》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理解其中的乡村生活场景,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通过课文学习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乡下人家》中的情节和主要内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看法和情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如“落魄”、“伫立”等,同时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家乡”的话题引入课文《乡下人家》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家乡的风景和乡村生活。
2. 学习课文1.课文朗读: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2.教师解读: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学生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捕捉关键信息。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乡村生活场景,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情感表达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4. 语言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些比较难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乡下人家》的跟读练习。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美丽乡村风景。
3.默写本节课学习过的生词和词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的一些情景和故事,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2 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
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读中悟写。
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
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
(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
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
(出示课件)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
,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
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③书写指导。
a.“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
(课件出示“蹲”的形近字)课件出示:久蹲.容易累尊.老敬前辈遵.守交通法樽.酒不沾嘴b.“觅”: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爫”。
构字方法写字示例:“觅”,会意,由“爪”和“见”组成,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
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视频出示“蹲”和“觅”的书写笔顺)(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6)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①师引导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时令、照例”。
(提示:用换词的方法理解)②认识“纺织娘”。
(课件出示纺织娘图片及文字介绍)4.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现在请将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四人一组练习轮读课文。
(2)指名轮读。
师指名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师相机指导,读后生参与评价。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读熟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示例:展现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设计意图】从读课题开始,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乡村美景,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自读感悟,理清条理1.理清课文条理。
(1)师引导: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请再自由地读读课文,试着给每个场景起个名字,并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场景名。
(3)全班交流讨论,生读有关句段,概括场景内容。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归纳总结。
(出示课件)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群觅食鸭子戏水门前晚餐月明人家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感兴趣的场景。
3.师小结:读着课文,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浮现在眼前,这一幅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示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幅幅图画,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给每个场景起名字,既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全文,找中心句1.复习导入,轮读课文。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幅幅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2)师指名选一幅画面,读相关的段落。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2)师指名读。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生齐读。
(4)师引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5)预设:独特迷人。
(板书:独特迷人)(6)师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欣赏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设计意图】品读描【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回顾课文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才能在学习交流时畅所欲言。
板块二品读课文,悟景中情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儿能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可以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师指名发言,相机指导,重点引导生体会以下几个场景的美好。
(1)瓜藤攀檐。
(出示课件)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思考:这里的“装饰”指的是什么?②预设:装扮。
③师引导比较:“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怎样的感觉?农家小院的这种“装饰”又给人怎样的感觉?④课件出示有关“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的图片、“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图片与“农家小院搭瓜架”的图片。
师指名比较说不同。
示例:高楼门前的“装饰”严肃单调,农家小院的“装饰”自然清新。
⑤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与“瓜藤攀檐”相关的句段。
(2)雨后春笋。
(出示课件)①女生齐读。
②师引导:你怎样理解“探”字?③示例:“探”字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展示出雨后春笋的勃勃生机,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竹笋的喜爱。
④师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3)鸡群觅食。
(出示课件)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理解: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
从这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你体会到怎样的美感?②示例: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门前晚餐。
(出示课件)①师范读,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说一说这里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②示例:临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餐,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③师引导积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此处采用了“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以“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乡村风景的美丽”展开交流,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空间和感悟空间,使学生形成多元感受,在交流中掌握作者抓住与乡下人家关系密切的普通事物,仔细观察,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板块三合作探究,明确主旨1.明确课文主旨。
(1)师引导: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的美。
(出示课件)(2)师指名朗读。
(3)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示例:“独特”指特有,独一无二;“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师引导:再读读全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
(2)生自由读全文。
(3)师小结: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深夜的顺序交叉描写,抓住了普通的农家生活场面,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园,装扮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3.配乐朗读课文。
师: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和着优美的音乐再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吧!【设计意图】配乐赏读,引导学生和着优美的音乐,将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想象,感受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为课后的练笔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
文章中没有难理解的词句,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想象画面,体味情感,自由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进行朗读。
课堂上我多次创设情境,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再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为学生朗读和入情入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抓重点词语品读。
课文“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中的关键词“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先找出文中“独特、迷人”的画面,再找出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拟人、比较等写作手法,掌握了课文的描写方法。
3.多层次地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朗读能力。
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类文链接两节课下来,学生对乡下人家向往不已。
读着课文,学生们仿佛已行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嗅到了泥土的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叫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