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一轮复习地域分异规律
- 格式:pptx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22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关于以下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一样,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2.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
有关冰川与雪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D.一个地区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以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下面两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以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假设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 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C.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 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6.假设山顶有永久性冰川,那么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A. T冬<0℃B. T夏>18℃C. T冬<18℃D. T夏<18℃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 660米,有许多顶峰海拔超过6 000米,终年积雪。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7.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A.甲、丙B.乙、丁C.乙、丙D.甲、丁8.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B. 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C. 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枯燥,降水少,雪线高D. 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
课时38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的垂直变化。
3.垂直自然带: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
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作为划分垂直自然带的主导标志。
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思考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答案(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
(2)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
1.垂直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雪线(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
(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林线(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课前小测】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理想模式图,请将自然带所代表的序号填入模式图中。
①热带雨林带②热带草原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寒带针叶林带⑦苔原冰原带⑧热带季雨林带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⑩温带草原带⑪温带荒漠带【单元知识结构】非地带性因素: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实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带,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课堂探究】阿尔泰山区的喀纳斯河自喀纳斯湖流出后向东南方向流动,形成两坡不对称的宽谷,其中泰加林仅分布在右岸山坡,且谷底分布稀疏。
左岸多冰川搬运的大小混杂的颗粒物,称为冰川漂砾。
冰川漂砾处没有现代冰川。
下图示意喀纳斯河研究河段的横剖面。
据此完成下题。
1.泰加林仅分布在喀纳斯河右岸山坡,主要是因为右岸山坡( )A.坡度较大B.水分充足 C.热量适宜 D.基岩广布2. 谷底泰加林分布稀疏,主要受制于( )A.积温B.河流C.坡度D.冻土3. 与冰川漂砾形成时期相比,目前泰加林( )A.分布上移,范围扩大B.分布上移,范围缩小C.分布下移,范围扩大D.分布下移,范围缩小(2023·盐城模拟)丹霞地貌具有顶平、坡陡的特征。
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多耸立的孤岛状山峰,海拔多在300—400 m,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m。
因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孤立山顶植被呈环状分布格局。
右图为某丹霞山峰植被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题。
4.导致植被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热量C.光照 D.岩性5.山顶植被环状分布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分异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登曲是青藏高原东部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总体光照充足,低温干燥。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富铝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其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D.黄壤2.B1题,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分解,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B项正确。
第2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
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气候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
(2021·天津高三二模)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
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的海拔信息,该山脉可能为()A.盘山B.天山C.秦岭D.南岭4.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A.植被类型相似B.人类活动相似C.水热条件相似4.B3题,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海拔1000~3000米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度较高。
海拔2000米以下,南坡大部分植被覆盖度比北坡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处,南坡水热条件好。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B项错误;盘山主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盘山平均海拔400~600米,不符合本山的海拔,A项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度高,且秦岭海拔接近4000米,南岭海拔较低,海拔仅千余米,C项正确,D项错误。
课时规范练3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3·山东泰安二模)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山脉的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 600毫米。
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草地ⅠB.草地ⅡC.草地ⅢD.草地Ⅳ2.图中M处为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蒸发旺盛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3.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A.草地ⅢB.草地ⅣC.人工防风林D.农田区(2023·山东济南二模)针茅为多年生禾草,有发达的须状根系,具有耐牲畜践踏的特点,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
针茅春季萌发稍晚,冬季枯草保存良好,放牧利用时间较长,且再生性强。
下图为天山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在天山的垂直带谱中,针茅主要集中分布在()A.1B.2C.3D.4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针茅年净生产量(净生产量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减去消耗后的有机物质量)的变化是()A.逐渐上升B.逐渐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2023·山东淄博二模)苔藓植物是喀喇昆仑山区地被层植物主要的建群种,垂直分异明显。
为了更好地利用草场资源,该地牧场采取轮牧方式。
下图示意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垂直分布地带及其种数垂直分布规律。
据此完成6~8题。
6.喀喇昆仑山山麓地带苔藓植物种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足B.光照较弱C.人类干扰D.风力强劲7.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种数峰值区()A.以灌丛草甸植被为主,植被覆盖度高B.分布下界受热量因素影响大C.腐殖质层较薄,土壤分层差且贫瘠D.降水较多,坡面水分条件好8.该区域夏季牧场适合选择在()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2023·广东佛山二模)多样性指数是衡量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重要指标,气候和土壤是其主要影响因子。
[最新考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思维导图]1。
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3。
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区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海思维建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安徽文综,232015·天津文综,52015·广东文综,32014·大纲全国文综,4~5该考点往往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或相关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其分布规律.考向一自然带类型的判断(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答案 1.A2。
C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体系架构]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热量、水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雪线、林线;地带性、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异的原因。
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形成①同纬度地区地区沿海地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________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______ 水分湿润→干旱景观______区景观干旱区景观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______分异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的差异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分异基础________变化水分变化分布规律______向延伸、______向更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典型地区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________地区举例特别提醒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地区陆地自然地带典型植被典型土壤低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砖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土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温带荒漠土高纬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苔原带苔原冰沼土冰原带冰雪裸地未发育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