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野蜂飞舞教学设计4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野蜂飞舞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昆虫的音乐》,详细内容为“野蜂飞舞”部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野蜂的生活习性和音乐特点,掌握野蜂飞舞的音乐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野蜂的生活习性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音乐表现手法描绘野蜂飞舞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野蜂飞舞的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野蜂的生活习性和音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野蜂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野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野蜂的生活习性。
(2)讲解野蜂飞舞的音乐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邀请学生模仿野蜂飞舞,体验音乐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15分钟)(1)播放野蜂飞舞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
(2)分析音乐片段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5.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尝试用音乐表现手法描绘野蜂飞舞。
(2)邀请部分学生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生物的音乐魅力。
六、板书设计1. 野蜂的生活习性2. 野蜂飞舞的音乐特点3. 音乐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野蜂飞舞”为主题,创作一首简短的音乐作品。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运用野蜂飞舞的音乐特点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野蜂飞舞的音乐特点掌握程度,以及实践环节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昆虫的音乐特点,进行创作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参与度与体验感。
2. 例题讲解中对野蜂飞舞音乐特点的分析。
3. 作业设计中音乐作品的创作要求。
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生动有趣的野蜂飞舞场景,如利用PPT展示野蜂在花丛中忙碌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野蜂的生活氛围。
初一野蜂飞舞教案教案标题:初一野蜂飞舞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诗歌《野蜂飞舞》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野蜂飞舞》的意义和主题。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野蜂飞舞》的复印件。
2.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的课前阅读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主题和氛围。
2. 引发学生对蜜蜂和自然景物的思考和讨论。
二、理解诗歌(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野蜂飞舞》。
2. 教师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鉴赏(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和表演,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2. 学生就诗歌的意境、节奏和韵律进行感受和评价。
四、创作与表达(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 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个人创作。
3. 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诗歌创作和表达,形成个人的诗歌作品集。
2.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景点,进行实地写生和观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创作灵感。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野蜂飞舞》,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野蜂飞舞1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紧张活泼的情绪特点2、能够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3、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活动2重点难点感受音乐紧张活泼的情绪特点能够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3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这首乐曲里面藏着一种小昆虫。
小朋友们等一下听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
1、是什么小昆虫在飞?(小野蜂)2、是只有一只在飞呢还是有一群在飞?(一大群在飞)二、听第一遍乐曲,引出相关背景知识。
1、《野蜂飞舞》是由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是作为一个故事的插曲。
今天老师就来讲这个故事,小朋友在听的过程里猜一下这首乐曲时作为故事里哪一段的插曲。
2、讲述《萨旦王的故事》,帮助小朋友理清《野蜂飞舞》是讲述王子变成野蜂,从海岛出发,经历千辛万苦来到皇宫,狠狠蛰厨娘这一情节的背景音乐。
三、带着问题听第二遍音乐1、你听了这首乐曲的感受是什么,用你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一下。
2、仔细倾听,你觉得野蜂王子在飞行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飞越大海,飞越峭壁,飞越黑漆漆的森林等)【注:如果学生比较懵懂,可以再听音乐】四、用简单的动作来表达乐曲的情绪先用语言描述,学生用动作表现,根据部分音乐来表现王子经历艰险再播放视频,让学生幻想自己是小野蜂,教师描述,来感受五、用视频来表现亲临现场感受音乐的震撼我们理解了音乐,并用动作啊,跟着视频啊,来表达音乐里的情绪,现在,我们亲临现场,看看钢琴家是怎样演奏这段音乐的。
活动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野蜂飞舞》这首乐曲,听了一个《萨旦王的故事》,并且看了视频,做了动作,感受表达这段音乐。
那同学们回到家呢可以再去找找相类似的音乐。
认识-人音版《音乐与舞蹈》(选修·18学时·供一学期使用)教案课程简介《音乐与舞蹈》是一个为期一学期的选修课程,主要内容涵盖音乐与舞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训练和表演技巧。
本教案是人音版的《音乐与舞蹈》,共18学时,适用于一学期的教学使用。
课程目标1.了解音乐和舞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音乐鉴赏和舞蹈表演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音乐和舞蹈创作能力;4.综合运用音乐和舞蹈技巧,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教学大纲第一课音乐基础知识(2学时)内容: 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音阶和音符的基本知识; 3. 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的表现。
达成目标: 1. 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和概念; 2. 能够理解并演唱简单的歌曲。
第二课舞蹈的基本功训练(2学时)内容: 1. 身体姿势和动作的基本要求; 2. 手、腿和身体的协调性; 3. 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训练。
达成目标: 1. 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舞蹈动作; 2. 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第三课音乐鉴赏(2学时)内容: 1. 音乐的流派和类型; 2. 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3. 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形式。
达成目标: 1. 学习不同音乐风格和类型; 2. 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
第四课舞蹈表演技巧(2学时)内容: 1. 舞台表演的基本要求; 2. 舞蹈技巧和姿势的训练; 3. 舞蹈表演的服装和化妆。
达成目标: 1. 熟悉舞蹈表演的基本要求; 2. 提升舞蹈技巧和接受舞台表演的训练。
第五课音乐创作初步(2学时)内容: 1. 创作的基本要求; 2. 音乐创作的基本步骤; 3. 音乐创作的思路和灵感来源。
达成目标:1. 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要求;2. 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六课舞蹈创作初步(2学时)内容: 1. 舞蹈创作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2. 舞蹈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取材。
达成目标: 1. 掌握舞蹈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理解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取材。
初中音乐湘文艺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欣赏:野蜂飞舞》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更多的西洋乐器,能熟悉和感知乐曲《野蜂飞舞》和《幽默曲》的主题音乐片段,并能对比其不同特色与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讨论、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洋管弦乐器,能较好地理解和对比乐曲的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并了解其演奏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各种乐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
在欣赏西洋管弦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作品当中去,感受和体验各种管弦乐器的音色体验不同器乐作品带来的乐趣,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为初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音乐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音乐基础差异大, 活泼好动,个性鲜明,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活跃但表达能力不强,缺乏对乐曲的赏析和深层挖掘。
教师要注重引导,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体验,更加直接的认识音乐作品及演奏乐器。
3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弦乐器和管乐器的音色。
欣赏两首乐曲及演奏乐器。
理解和对比乐曲的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对比其不同特色与风格。
难点:专注聆听管弦乐作品,引导并启发学生采用“自主、创作、探究”的形式来感受与鉴赏音乐之美。
4教学过程
4.1七彩管弦
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出示课件1)
(二)、导入新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蜂、蜜、舞”等生字词。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蜜蜂采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飞行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蜜蜂为什么会飞舞吗?从而引出课题《野蜂飞舞》。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
(3)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3. 分组合作,深入探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朗读感悟,背诵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注意节奏和语调。
(3)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纠正背诵错误。
5.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有关昆虫的科普书籍,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野蜂飞舞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野蜂飞舞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野蜂飞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和表达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野蜂飞舞》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
3. 学习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演奏技巧。
4. 进行音乐表演和合作演奏。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野蜂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野蜂飞舞》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探究:1. 听音乐:播放《野蜂飞舞》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节奏探究:引导学生用拍子或身体动作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其中的韵律和变化。
3. 旋律探究:让学生尝试模仿音乐中的旋律,用声音或乐器演奏出来。
实践: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分别演奏音乐中的不同部分。
2. 合奏练习: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音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合奏成果。
总结: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总结音乐表演中的合作经验和收获。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听音乐、演奏乐器和合作表演的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学生的个人反馈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段类似的音乐,并进行演奏和表演。
2. 探索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比较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1. 《野蜂飞舞》音乐录音或视频。
2. 乐器,如小提琴、钢琴、鼓等。
3. 图片或视频展示野蜂形象的素材。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2.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就感。
《野蜂飞舞》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小青蛙》《野蜂飞舞》,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
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复习歌曲。
二、听《野蜂飞舞》
1、播放《野蜂飞舞》,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是描写什么的?
2、引入《野蜂飞舞》,你听出来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再次欣赏,用动作表现野蜂飞舞的样子。
三、思考与活动
1、听乐曲。
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听后交流:如果给你一支笔,你会画什么样的线条呀?
3、再听:边听边用身体语言表现小蜜蜂飞行的样子。
四、编创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小结: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小动物,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呀?是啊,让我们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野蜂飞舞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欣赏两首乐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洋管弦乐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各种乐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不太能分清各种西洋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只对少数乐器音色比较熟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听辨弦乐器和铜管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欣赏两首乐曲及演奏乐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活动2【讲授】(二)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
(1)学生伴随音乐进入课堂,教师播放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主题片段,营造课堂气氛。
(2)思考:刚才听到的乐曲熟悉吗?有谁能说出曲名,并且谈谈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3)学生谈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引出课题《西洋管弦乐器的分类》
活动3【活动】新课教学
2、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1)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按顺序播放各种音乐,学生聆听,并抢答音乐片段的演奏乐器名称)
(2)欣赏各组乐器的图片,认识其形状、结构。
(展示管弦乐器图片及其音响效果)
(3)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木管乐器组:(吹奏:连音吹奏、断音吹奏、单吐、双吐等)
短笛——是长笛音域补充,在乐队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称。
长笛——具有明亮、活泼的音色,适合表现流畅的旋律。
单簧管——一般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
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温柔的情绪
大管——音色低沉、诙谐、厚重,是木管乐器组里的低音乐器。
弓弦乐器组:(运弓、揉弦、滑奏等)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
大提琴——音色低沉、浑厚
中提琴——音色柔美醇厚
低音提琴——音色低沉、浑厚
铜管乐器组:(吹奏:通过控制嘴唇间的空隙、呼气量及震动的力度来改变其发出的音调、音量及音色
小号——音色嘹亮、辉煌,适合表现号召性的旋律
圆号——也叫法国号。
音色圆润迷人,是木管乐器和铜管乐音色的连接
长号——也叫伸缩管、拉管,常演奏号角般的旋律
大号——音色低沉、宽广
打击乐器组:(敲击:一般用两根鼓槌交替击奏,或同时敲击两鼓来演奏,基本奏法有单奏和滚奏两种。
铃鼓则采用敲击、捶、大拇指擦等方法演奏。
定音鼓——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弱奏时具有神秘的效果,强奏时咆哮如雷
大鼓——重敲富有激情,轻敲具有阴郁、寂寞的色彩
钹——音色清越而明亮
锣——音色富有戏剧性
3、作品介绍:
欣赏1:小号独奏《野蜂飞舞》
(1)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老师先不说曲名,轻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看音乐带给了你们什么情绪,你联想到了哪些画面。
(播放音乐)
(2)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情绪,联想画面。
(3)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补充性引导,并说出乐曲名称
(4)学生讨论,通过对乐器音色的听辨,《野蜂飞舞》的音乐中出现了哪些演奏乐器。
(5)曲作家介绍: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
主要作品有歌剧《雪娘》《金鸡》《萨特阔》,管弦乐曲《舍赫拉查德》《安塔尔》《西班牙随想曲》等
(6)歌曲分析
节拍:2/4拍,乐曲为C大调
(7)复听乐曲,学生带着情绪联想情景
听赏2:小提琴独奏《幽默曲》
(1)老师对作品背景及其作者德沃夏克做简单介绍
(2)播放音乐,学生联想音乐描绘的场景。
(3)学生分组,谈谈作品的音乐情绪。
(4)复听乐曲,再次感受乐曲的音乐情感。
活动4【练习】(三)探究课题
1、从音乐要素出发,对比管弦乐《野蜂飞舞》和《幽默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2、以小号独奏曲《野蜂飞舞》和小提琴独奏曲《幽默曲》为背景音乐,为其创编音乐情景剧并能感受到管弦乐器演奏带来的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
活动5【导入】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