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阵列排布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9
磁铁的四种放置方法磁铁是一种可以吸引铁物质的物体,它的放置方法可以影响到它的磁性和吸引力。
本文将介绍磁铁的四种放置方法,分别是竖直放置、水平放置、倾斜放置和反向放置。
一、竖直放置竖直放置是指将磁铁直立放置,即磁铁的南极朝下,北极朝上。
这种放置方法可以使磁铁的磁力线从南极向北极垂直延伸,形成一个垂直的磁场。
在竖直放置的情况下,磁铁的磁力主要集中在南北极附近,吸引力较强。
这种放置方法常用于吸附物体,如吸铁石等。
二、水平放置水平放置是指将磁铁放置在水平面上,即磁铁的南北极与水平面垂直。
这种放置方法可以使磁力线从南极向北极呈水平分布,形成一个水平的磁场。
在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磁铁的磁力主要集中在南北极附近,吸引力较强。
这种放置方法常用于吸附物体,如吸铁石等。
三、倾斜放置倾斜放置是指将磁铁倾斜放置在一个角度上,即磁铁的南北极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这种放置方法可以使磁力线呈倾斜分布,形成一个倾斜的磁场。
在倾斜放置的情况下,磁铁的磁力不仅集中在南北极附近,还沿着倾斜方向延伸,吸引力较强。
这种放置方法常用于吸附物体,如吸铁石等。
四、反向放置反向放置是指将磁铁的南北极颠倒放置,即磁铁的南极朝上,北极朝下。
这种放置方法可以使磁力线从北极向南极垂直延伸,形成一个与竖直放置相反的磁场。
在反向放置的情况下,磁铁的磁力主要集中在南北极附近,吸引力较强。
这种放置方法常用于吸附物体,如吸铁石等。
磁铁的放置方法包括竖直放置、水平放置、倾斜放置和反向放置。
不同放置方法会影响磁力线的分布和磁场的形状,从而影响到磁铁的磁性和吸引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放置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
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磁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方形磁体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因此关于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针对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做一个探讨。
方形磁体是指一个方形截面的磁体,其特征是磁体中心和磁力线的平面分布。
本文主要讨论其空间磁场分布,以便于更好地了解方形磁体的结构特征。
考虑一个方形磁体,其空间磁场分布如下:磁场分布图2-1所示,由空间磁场分布可以看出,其磁场分布在空间上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磁场一般沿着磁体中心分布,以及磁力线分布沿着磁体表面分布。
首先,磁体中心分布的磁场大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一个类似于椭圆形的曲线,可以推断,离磁体中心越近,磁场越大。
其次,磁力线分布沿磁体表面的磁场分布大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やてというノットゆ。
磁场分布图2-2所示,从磁场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磁力线分布沿磁体表面要比磁体中心分布的磁场要大,也就是说,离磁体表面越近,磁场越大。
此外,从磁场分布图2-2可以看出,磁力线分布沿磁体表面是有规律分布的,其中最强磁场不在正对磁体中心处,而是位于正对磁体边缘处,也就是说,磁体表面上离最强磁体越近,该处磁场越大;反之,离最强的磁场空间越远,该处磁场越小。
上述为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简单概述,可以看出,在磁体中心和表面上,磁场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因此在研究方形磁体的结构特征时,可以从空间磁场分布部分来考虑。
以上就是有关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的探讨,通过分析不同空间磁场分布特征,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方形磁体的结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利用方形磁体的性质,实现更多应用。
综上所述,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是认识方形磁体结构特点的前提,为此,重要的是要把握在磁体中心和表面处不同空间磁场分布特征。
最后,期待未来在深入研究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的基础上,能有更多应用研究,实现充分利用方形磁体特征来满足许多应用需要。
磁场中的磁感线分布规律磁场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基本性质,它可以通过磁感线来描述。
磁感线是一种用来表示磁场强度和方向的虚拟线条。
在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
磁感线呈现出从北极到南极的连续闭合曲线的形态。
在磁体的表面上,磁感线的方向垂直于表面。
而在磁体内部,磁感线则具有从南极到北极的趋势。
这种闭合曲线的特点可以用来表示磁场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在磁体的两极之间,磁感线是从南极到北极方向延伸的。
这是因为磁场具有由南到北的极性特点。
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将一根磁针放置在磁场中来观察得到。
当磁针靠近磁体的南极时,它会被吸引,并指向北方。
而当磁针靠近磁体的北极时,它则会被排斥,并指向南方。
这种由南到北的指向性规律也可以用来描述磁感线的走向。
在磁体的周围空间中,磁感线具有弯曲的趋势。
这是因为磁场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强度。
在磁体表面附近,磁感线的弯曲程度较小,其形状更接近于直线。
而在离磁体较远的地方,磁感线的弯曲程度会增加,形成较大的弧度。
这种弯曲的趋势是由于磁场的磁力逐渐减弱所致。
磁感线在不同磁体之间也存在交互作用。
当两个磁体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磁感线会相互影响,产生一种交叉的走向。
这种现象被称为磁场的干涉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将与单个磁体时有所不同,并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态。
这种交叉的走向和干涉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电磁感应和磁共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除了在磁体和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外,磁感线也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一个围绕导线的磁场,磁感线则呈环绕状。
而在通过交流电时,由于电流方向的改变,磁感线也会随之变化。
这种与电流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磁感线的分布规律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总结起来,磁感线的分布规律是描述磁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磁感线呈现出从南到北的方向、从磁体内部到外部的趋势,具有弯曲和交叉的特点。
这些磁感线的特点与磁体、空间和外界环境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永磁体的磁场分布永磁体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磁场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电机、传感器和磁存储等。
了解永磁体的磁场分布对于优化其性能和应用至关重要。
永磁体的磁场分布是指在其周围空间中,磁场强度在不同位置的分布情况。
一般情况下,永磁体的磁场分布可以描述为从其北极到南极的磁场强度逐渐减小的过程。
磁场越靠近北极和南极,强度越大。
在永磁体的中心轴线上,磁场强度最大,称为饱和磁感应强度。
而离开中心轴线越远,磁场强度逐渐减小。
永磁体的磁场分布受到其内部磁化结构的影响。
永磁体通常由许多微小的磁矩组成,这些磁矩在内部排列成一定的结构。
不同的永磁体材料具有不同的磁化结构,从而导致不同的磁场分布。
例如,铁氧体磁体具有多个小的磁畴,而钕铁硼磁体具有大的磁畴。
这些磁畴的排列方式和大小都会对磁场分布产生影响。
除了磁化结构,永磁体的形状和尺寸也会对磁场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细长的永磁体棒状样品,其磁场分布会集中在两个端部,而在中心部分磁场较弱。
而一个厚度较大的永磁体片状样品,其磁场分布会更加均匀。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通过改变永磁体的形状、尺寸和磁化结构来调控其磁场分布。
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和磁场分布,可以使永磁体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发挥最佳性能。
例如,在电机中,通过优化磁场分布可以提高转矩和效率;在传感器中,通过调整磁场分布可以提高灵敏度和精确度。
总之,永磁体的磁场分布是其性能和应用的关键因素。
了解磁场分布的规律,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控,可以使永磁体在各个领域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相信永磁体技术将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单块磁铁的磁力线分布2.附近有铁磁性物体时单块磁铁的磁力线分布3.两块磁铁不同极性面对的磁力线分布4.两块磁铁相同极性面对的磁力线分布5.两块磁铁不同极性并列时磁力线分布6.两块磁铁相同极性并列时磁力线分布7.附加铁壳的两块磁铁不同极性面对的磁力线分布 8.附加铁壳的吸附磁铁的磁力线分布电生磁是奥斯特发现的。
原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磁生电是法拉第发现的。
原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上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电和磁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始终交织在一起。
简单地说,就是电生磁、磁生电。
电生磁如果一条直的金属导线通过电流,那么在导线周围的空间将产生圆形磁场。
导线中流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
磁场成圆形,围绕导线周围。
磁场的方向可以根据“右手定则”(见图1)来确定:将右手拇指伸出,其余四指并拢弯向掌心。
这时,拇指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而其余四指的方向是磁场的方向。
实际上,这种直导线产生的磁场类似于在导线周围放置了一圈NS极首尾相接的小磁铁的效果。
如果将一条长长的金属导线在一个空心筒上沿一个方向缠绕起来,形成的物体我们称为螺线管。
如果使这个螺线管通电,那么会怎样?通电以后,螺线管的每一匝都会产生磁场,磁场的方向如图2中的圆形箭头所示。
那么,在相邻的两匝之间的位置,由于磁场方向相反,总的磁场相抵消;而在螺线管内部和外部,每一匝线圈产生的磁场互相叠加起来,最终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磁场形状。
也可以看出,在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形状和一块磁铁产生的磁场形状是相同的。
而螺线管内部的磁场刚好与外部的磁场组成闭合的磁力线。
在图2中,螺线管表示成了上下两排圆,好象是把螺线管从中间切开来。
上面的一排中有叉,表示电流从荧光屏里面流出;下面的一排中有一个黑点,表示电流从外面向荧光屏内部流进。
电生磁的一个应用实例是实验室常用的电磁铁。
为了进行某些科学实验,经常用到较强的恒定磁场,但只有普通的螺线管是不够的。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27507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C N 102527507 A*CN102527507A*(21)申请号 201210047963.8(22)申请日 2012.02.28B03C 1/02(2006.01)(71)申请人无锡泰全环保机械有限公司地址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邓巷村无锡泰全环保机械有限公司(72)发明人石玉龙 武建安 顾锦钧 董捷张梦姣(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代理人冯铁惠(54)发明名称磁选机的磁铁排布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磁选机的磁铁排布结构,包括磁选机的框架及磁铁,所述框架底部横向设置有若干组磁条,每组磁条包括若干块均匀布置的磁铁,且相邻磁条的磁铁交叉排布,磁铁的上方设置有导磁板。
所述磁选机的磁铁采用交叉结构排布,且其上覆盖的是导磁板,不仅磁场强度大,而且节省材料,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经济实用。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1/1页1.一种磁选机的磁铁排布结构,包括磁选机的框架及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底部横向设置有若干组磁条,每组磁条包括若干块均匀布置的磁铁,且相邻磁条的磁铁交叉排布,磁铁的上方设置有导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选机的磁铁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通过磁铁固定板固定于框架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选机的磁铁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通过固定板固定于框架上。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27507 A磁选机的磁铁排布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选机,尤其涉及一种磁选机的磁铁排布结构。
背景技术[0002] 磁选机是使用于再利用粉状粒体中的除去铁粉等,磁选机广泛用于资源回收,木材业、矿业、窑业、化学、食品等其他工场,适用于粒度3mm以下的磁铁矿、磁黄铁矿、焙烧矿、钛铁矿等物料的湿式磁选,也用于煤、非金属矿、建材等物料的除铁作业,是产业界使用最广泛的、通用性高的机种之一。
海尔贝克阵列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 Array)是一种磁体结构,是工程上的近似理想结构,目标是用最少量的磁体产生最强的磁场。
1979 年,美国学者Klaus Halbach做电子加速实验时,发现了这种特殊的永磁铁结构,并逐步完善这种结构,最终形成了所谓的“Halbach”磁铁。
中文名:海尔贝克阵列外文名:Halbach Array属于:一种磁体结构目标:用最少量的磁体产生最强的磁场目录1Halbach Array2Halbach 磁环▪功率密度大▪定转子不再需要斜槽▪转子可采用非铁心材料▪永久磁铁利用率高\▪可使用集中式绕组Halbach ArrayHalbach磁体结构是工程上理想结构的近似,目标是用最少量的磁体产生最强的磁场。
利用特殊的磁体单元的排列,增强单位方向上的场强。
对于工程上有极为重要意义。
当然具体运用极为复杂,在此不做涉及Halbach 磁环在1973 年,美国学者Mallianson 在对永久磁铁结构进行拼装实验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永磁铁结构,并把它称为〝Magnetic Curiosity〞。
他当时并没有察觉到这种结构的应用价值。
1979 年,美国学者Klaus Halbach再利用各种永磁铁结构产生的磁场做电子加速实验时,发现了这种特殊的永磁铁结构,并逐步完善这种结构,最终形成了所谓的“Halbach”磁铁。
Halbach磁环是将磁铁径向式与平行式排列结合在一起,如果忽略端部效应,并把周围的导磁材料的导磁率看作无穷大,那么上述永磁体结构最终形成单边磁场(one-sided field),这就是Halbach一个显着的特点。
这一特点表示Halbach磁铁在线性电机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对于传统电机,Halbach电机有下列几种优越性[8-11]:功率密度大相对于传统永磁电机架构,由于Halbach磁环分解后的平行磁场与径向磁场的相互迭加使得另一侧的磁场强度大幅度提升,这样可有效地减小电机的体积,提升电机的功率密度。
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
1 空间磁场分布
空间磁场分布是描述磁体在空间上磁场强度和方向分布规律的物
理概念,也就是形成磁体的磁场强度分布图。
它表明空中某一点处某
物体的磁场,是由这物体内存在的磁矩,和还未察觉到的其他客体所
决定的。
一般来说,物体内存在的磁矩越大,空间中其磁场分布也越大。
2 正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
正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特殊,根据磁体面积和磁轴位置的不同,正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亦有异。
(1) 当正方形磁体面积相等时,只要磁轴位置不变,正方形磁体
的空间磁场分布是恒定的。
比如,当磁轴位置设置在正方形磁体的中
心时,正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呈现出与圆柱形磁体相似的磁场结构,且正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强度远大于圆柱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强度。
(2) 当正方形磁体的面积不等时,磁轴位置一旦改变,正方形磁
体的空间磁场分布随之改变,其空间磁场分布也受到磁轴位置的影响。
比如,当磁轴位置设置在正方形磁体面积较小的边上时,正方形磁体
的空间磁场分布将变得更加显著,其分布也变得更为集中,表现出更
明显的单极性。
3 磁体选择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以及实验原理,在使用正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时,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磁轴位置,以获得合适的磁场强度分布。
一般情况下,当磁轴位置设置在正方形磁体面积较小的边上时,正方形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将变得更加显著,其分布也变得更为集中,表现出更明显的单极性,使得设备的空间磁场强度更为准确。
)
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
场
)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
.钢棒的一端靠近铁屑并不吸引,用磁极由钢棒左端向右端摩擦几下之后,用钢棒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撤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
定.根据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即可确定该点磁场方向)小结
体,由于另一磁铁具有吸铁性,因此两者相互吸引不能证明双方都一定具有磁性
小磁针
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磁铁
2.根据图所示,有人说,图中地点在磁感线上,能确定小磁针的北极(或南极)在
被磁化,并使磁针静。
磁体中的磁化过程与磁场分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磁力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磁力学领域中,磁体是一种关键的元件,它能产生稳定的磁场,对于实现许多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磁体中的磁化过程与磁场分布,带您进入磁力的奇妙世界。
磁体的磁化过程是指在磁体中加入外部磁场时,磁体内部的微观磁矩发生重新排列的过程。
磁体可以分为软磁体和硬磁体两类。
软磁体是指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磁化过程较容易发生,并且在去除外部磁场后能够快速回复到未磁化状态的材料。
而硬磁体则是指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磁化过程较难发生,且即使去除外部磁场,磁化程度仍然能够保持的材料。
针对软磁体,其内部的微观磁矩会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
通常,软磁体的磁矩会沿着外部磁场的方向排列,使得磁体呈现出较强的磁化程度。
磁矩的短时热激活和动态消磁是软磁体的特点。
通过控制外部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调节软磁体的磁化程度,实现对磁场的精确操控。
相对于软磁体,硬磁体的磁化过程相对困难。
硬磁体的磁矩会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较小程度的改变,并不足以完全磁化。
硬磁体的微观磁矩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略微旋转,并在达到饱和磁化时停止。
硬磁体的磁化程度相对较高,具备较长的磁记忆时间。
这使得硬磁体在实际应用中广泛用于制造永磁体和磁记录介质等。
在磁体的磁场分布方面,磁体中的磁场呈现出空间分布的特点。
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磁体内部存在差异,这与磁体的结构和磁材料的特性有关。
通常,磁体中的磁场呈现出集中分布和均匀分布两种形式。
集中分布的磁场是指磁体中磁场强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磁体的特定区域。
这种磁场分布形式常见于具有磁导体的结构,如电机和变压器等。
通过合理设计磁体的结构和调整磁材料的特性,可以实现磁场的集中。
均匀分布的磁场是指磁体中磁场强度相对均匀分布的情况。
这种磁场分布形式常见于磁铁和磁隔离器等设备中。
磁体的内部结构和磁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磁场的均匀度。
4个n极4个s极环形磁铁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环形磁铁的结构
2.环形磁铁的磁场特性
3.环形磁铁的应用
正文
一、环形磁铁的结构
环形磁铁,顾名思义,呈环状,由四个 N 极和四个 S 极组成。
它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四个磁铁组成,每个磁铁的磁极分别为 N 极和 S 极,这四个磁铁分别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
二、环形磁铁的磁场特性
环形磁铁的磁场特性主要体现在其磁场的分布和变化上。
由于环形磁铁由四个磁极组成,因此其磁场分布相对均匀,磁场强度变化较小。
同时,由于其磁极排列的方式,使得环形磁铁的磁场呈现出环状的分布,这种分布方式使得磁场在环形磁铁内部是连续的,而在环形磁铁外部则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三、环形磁铁的应用
环形磁铁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主要的应用是在磁悬浮列车上。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高效的交通工具,其运行原理是利用磁力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减少运行时的摩擦力,提高运行效率。
而环形磁铁则是磁悬浮列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磁场特性能够有效地支撑列车,保证其稳定运行。
第1页共1页。
磁石磁感强强度分布磁石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磁性。
它可以吸引铁和钢等磁性物质,这种现象被称为磁性吸引。
磁石的磁性是由其内部的微小磁区域(磁畴)的排列所决定的。
这些微小磁区域的排列形成了磁石的磁化强度分布。
磁石的磁感强弱可以通过磁感线的密集程度来表示。
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它们从磁北极延伸到磁南极。
在磁石的磁场中,磁感线会自北极流向南极,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磁感线的密集程度反映了磁场的强度,密集的磁感线表示磁场较强,而稀疏的磁感线则表示磁场较弱。
在磁石的两极附近,磁感线会集中,形成一个磁场的高强度区域。
这个区域被称为磁力线圈,它是磁石磁场分布的重要特征之一。
磁力线圈的范围取决于磁石的大小和形状,一般来说,磁力线圈越小,磁场的强度就越大。
除了磁力线圈,磁石的磁场还具有磁场强度的衰减现象。
在离磁石越远的地方,磁场的强度越弱,磁感线也越稀疏。
这是因为磁感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扩散,导致磁场的强度减弱。
因此,磁石的磁场强度分布是呈放射状的,越远离磁石中心,磁场的强度就越小。
磁石的磁感强弱对于其吸引力也有重要影响。
磁感强的磁石可以吸引更多的磁性物质,而磁感弱的磁石只能吸引较少的磁性物质。
这是因为磁性物质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力与磁场强度成正比。
因此,磁石的磁感强度分布直接决定了其吸引力的大小。
磁石的磁感强度分布是呈放射状的,磁力线圈的范围决定了磁场的强度,而离磁石越远,磁场的强度越弱。
磁感强的磁石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而磁感弱的磁石只能吸引较少的磁性物质。
通过了解磁石的磁感强度分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磁石的特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
磁棒的磁场分布
磁棒的磁场分布是指磁棒周围的磁场强度或磁场线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磁棒的磁场分布可以根据磁棒的形状和磁场性质进行描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磁场分布:
1. 同轴磁场分布:当磁棒为长直形状时,沿磁棒的轴线方向磁场强度相对均匀,呈一条直线磁场,磁场方向与磁棒的轴线平行。
2. 均匀磁场分布:当磁棒为圆柱形状时,磁场强度在磁棒周围的某个区域内相对均匀,且磁场方向垂直于磁棒的轴线。
3. 径向磁场分布:当磁棒为圆环形状时,磁场强度在磁棒周围的某个区域内呈径向分布,即离磁棒越远磁场强度越小。
需要注意的是,磁场分布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其他磁体或导体的存在会改变磁场的分布情况。
此外,涉及到磁棒磁场分布的具体计算和描述需要利用磁场理论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和大小与该点位置有关,当地球表面接近赤道时,由于地理南北极是相反的,所以磁体在该点附近的磁场分布是南强北弱.因此我们说在北半球,一般情况下磁针指示北方;而在南半球则相反.根据磁场中磁力线是闭合曲线这一特点可知:磁针N 极受到磁场力作用,使得磁针N 极指向地理南端;同理, S 极受到磁场力作用,使得磁针S 极指向地理北端.所以,我们把磁体的N 极叫做地理北极, S 极叫做地理南极.故答案为:北强南弱;地理北极;地理南极;地理北极;地理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