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谈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呼吸”的运用与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15.03 KB
- 文档页数:5
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文化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民族舞蹈的艺术在其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呼吸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通过控制自己的呼吸,可以让舞蹈动作更加优美地表现出来,舞蹈者的神态也会更加自然。
下文就笔者对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呼吸训练的一些方法。
标签:民族舞蹈;呼吸训练;教学重要性一、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的重要性(一)实现视觉再现在民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表演者对情感的表达,而在情感表现过程中,呼吸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表现柔和的感情时,就需要表演者配合以平稳的呼吸;而在表达较为强烈的感情时,就需要配合比较急促的呼吸。
通过肢体动作与呼吸的完美配合,才能把民族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变现出来,这样,观众才能欣赏到富有感情的艺术之美,才能表达出民族舞蹈的魅力,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从而把民族舞蹈的艺术发扬光大。
(二)实现对舞蹈的控制与许多传统的艺术一样,民族舞蹈同样注重以气运身,就是通过呼吸来控制肢体动作的表达状况。
不同的感情需要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而呼吸的运用在舞蹈动作的调整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舞蹈演员通过呼吸来控制动作的力度,从而表达出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
由此可见,呼吸的训练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
二、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方法(一)民族舞蹈之脆性呼吸关于脆性呼吸,主要指的就是呼吸的轻重缓慢过程。
在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的情绪都要配合脆性呼吸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学校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对脆性呼吸的训练,而且在这个呼吸训练的过程中也不能只是注重对理论的学习,还要通过相应的实践课程,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脆性呼吸的核心所在。
比如,蒙古舞中常见的抖肩动作就是脆性呼吸的一个完美应用,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演绎这个动作,让同学进行学习。
大家都知道,在实践中才能掌握真理,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脆性呼吸的内涵所在,从而在舞蹈过程中更好地表达其中蕴含的情感。
中国民族民间舞中气息的重要性与技巧运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5T08:44:26.81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8月23期作者:郭冉[导读] 舞蹈主要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和舞者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出舞者的个人情感,其中舞者气息的把控是整个舞蹈的精髓所在,能够让舞蹈情绪更加汹涌。
郭冉济宁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宁 272100摘要:舞蹈主要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和舞者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出舞者的个人情感,其中舞者气息的把控是整个舞蹈的精髓所在,能够让舞蹈情绪更加汹涌。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各个地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舞蹈形式,每一种舞蹈都具有极为浓厚的文艺特性。
民族舞蹈作为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表现,其气息的把控更是民族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只有精准把控气息,才能认真刻画舞蹈形象,呈现最为优质的舞蹈作品。
因此,本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中气息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又在基础上对技巧运用展开深度探析。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气息;舞蹈;舞蹈气息主要是舞者表演舞蹈时,通过精准掌控气息的吞吐,从而促使整体舞蹈动作能够更加生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也更具有节奏感,更为顺畅,能够将舞蹈精髓、艺术内涵完美的展示出来,更加满足了舞蹈作品形神俱佳的标准要求。
然而,舞蹈气息的掌控并非简单的呼吸调整,而是在满足复杂的舞蹈动作下,予以稳定而又规律性的呼吸,让艺术在呼吸的过程中充分散发出来,对舞蹈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中气息的重要性“练声者练其气先”,古人早在唱歌中就感受到了气息的重要性,因此,气息自古以来备受艺术重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迥异、各不相同,拥有着极为浓郁的地域特色,因此气息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不同艺术表现中也有着很大不同。
(一)气息在舞蹈动作中的重要性舞蹈表演中,气息运用不足,就会导致舞蹈动作流于形式,仅在于表面,基本功不够扎实,舞蹈动作就就成了花拳绣腿,难以表现出舞蹈风韵。
跳跃动作中,舞者个人的呼吸调节,观众能够敏锐的观察到,足够到位的跳跃动作,自身气息的科学辅助,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眼球,舞者后续动作也都是由舞者的气息调节所控制,整体呈现力,也都是气息所主导。
论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呼吸基本概念民间舞蹈科学应用论文摘要:呼吸是生命的象征,呼吸给予人类生命,给予舞蹈活力,是美的记忆。
本文认为,在论及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作用时,应首先搞清楚呼吸的基本概念、舞蹈中呼吸的作用等问题。
一、呼吸的基本概念1.生理呼吸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进行的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都是通过氧化体内营养物质而获得。
为此,人体必须从外界不断摄取O2(氧气),同时不断地将体内所产生的CO2(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来完成由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组成的全部呼吸过程。
[1](P71)2.舞蹈表演艺术中的呼吸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者们是在生理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
舞蹈时进行合理的呼吸,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的基本恒定,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充分发挥舞者们的机体能力,以创造出最美的舞台形象。
在舞台上气喘吁吁,使人看后心里难受,最多只能得到几句怜悯的话。
行话说:“雄伟挺拔之姿,气泄则挺不起。
舒展优美之志,气憋也展不开。
”由此可见,呼吸的合理运用,有时直接影响着舞蹈风格的表现。
“在京剧武打中亮相后园场前常有一个吸气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气。
气满了,紧配着锣鼓的园场或开打,常是一口气进行”。
[2](P45)由此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气息的合理运用方法创造了具有特定武生形象的审美意义。
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当舞蹈动作的韵律与呼吸韵律完全一致,才能揭示舞蹈艺术全部的美。
二、舞蹈中呼吸的作用舞蹈属于特殊的“人体肢体语言”,难以用文字表达,民间舞蹈文化深远,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更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晰。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的肢体语言对民间舞的风格、特点予以体现呢?呼吸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生理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从生理的自然呼吸升级为人体有意识的支配及其运用,使呼吸与舞动达到高度完善的统一。
呼吸给予人的是生命,给予舞蹈的是生命力。
试论舞蹈教学中的呼吸【摘要】呼吸在舞蹈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与舞蹈技巧密切相关,能够影响舞者的表现力和舞蹈节奏控制。
在舞蹈动作中,呼吸的配合能够使动作更加流畅自然。
呼吸也在舞蹈排练过程中发挥作用,帮助舞者调节身体状态和情绪。
通过正确的呼吸训练,舞者的表现水平将会得到提升。
呼吸训练在舞蹈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控制节奏、调节身体状态和情绪,从而提升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呼吸训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可以成为舞者在舞蹈表演中的得力助手,让他们以更加专注和自信的状态展现出最佳的舞蹈水平。
【关键词】舞蹈教学,呼吸,舞蹈技巧,表现力,舞蹈动作,节奏控制,排练,身体状态,情绪控制,呼吸训练,表现水平。
1. 引言1.1 介绍呼吸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舞蹈教学中,呼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呼吸不仅是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更是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真实情感和自然流畅的关键。
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控制身体,使舞蹈动作更加流畅和优美。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强调呼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深呼吸和节奏感来提升表现力和舞蹈技巧。
呼吸在舞蹈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帮助舞者在舞蹈动作中更加灵活自如,还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控制舞蹈节奏,提升表现力。
通过呼吸的调控,舞者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更加深刻的情感和更加自然的舞姿,使观众真正感受到舞者内心的情感和表达。
呼吸在舞蹈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舞者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呼吸的训练和引导,可以帮助舞者提升自己的表现水平,达到更高的舞蹈境界。
1.2 探讨呼吸与舞蹈技巧的关系在舞蹈教学中,呼吸与舞蹈技巧密不可分。
呼吸是舞蹈过程中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舞者的动作质量和表现效果。
呼吸与舞蹈技巧的关系体现在舞者通过控制呼吸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
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掌握动作的节奏和力度,使舞蹈动作更加流畅和准确。
浅谈舞蹈中的呼吸舞蹈是一种极具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通过身体语言进行表达。
在舞蹈过程中,呼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舞者的呼吸不仅影响着舞蹈的表现效果,还关系到舞者自身的身体状态和健康状况。
因此,舞蹈中的呼吸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舞蹈中呼吸的作用、呼吸的技巧以及呼吸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这三方面进行浅谈。
一、舞蹈中呼吸的作用在舞蹈表演中,呼吸是舞者身体与精神高度统一的表现。
舞者通过呼吸的深浅和节奏的变化,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现力。
同时,呼吸还能够提高舞者的耐力和延长舞蹈表演的时间。
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舞者在表演中的呼吸也能够影响观众的体验感受。
例如,在旋转或跳跃动作中,深呼吸能够帮助舞者更好地控制重心和平衡,从而使表演更加流畅自如;而短促的呼吸则能够强化对表演情感的表达,从而更直观地传递给观众。
二、呼吸在舞蹈中的技巧在舞蹈表演中,正确的呼吸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深呼吸可以让舞者吸收更多的氧气,提高身体耐力和延长表演时间。
其次,深呼吸可以放松肌肉和缓解紧张感,从而促进情感的表达。
最后,深呼吸还能够帮助舞者掌握节奏和表演的时机,从而更好地控制整个舞蹈的节奏和效果。
因此,在舞蹈训练中,呼吸技巧也是一个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具体的呼吸技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节奏:呼吸节奏应与舞蹈动作的节奏联系起来。
例如,在快速的旋转动作中,舞者应当采取短促而快速的呼吸方式;而在缓慢的流动式舞蹈中,舞者则应当采取深沉而长久的呼吸方式,以帮助舞者更好地表现柔和的情感。
2. 呼吸方式:用鼻子呼吸还是用嘴巴呼吸,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实际上,呼吸方式应该根据不同的舞蹈类型和动作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快速的动作中,鼻吸嘴出的呼吸方式可以提供更多氧气,从而帮助舞者更好地控制节奏和表情;而在缓慢的舞蹈中,深呼吸则更能够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3. 口腔状态:口腔状态对呼吸也有贡献。
在表演中不同的口腔状态,也会给观众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论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简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身体协调性。
对于民族舞蹈而言,其所包含的特征更为突出,例如动作特别热情、动感十足。
同时,民族舞蹈中的舞蹈人物通常要配合特定的音乐和节奏,需要有很好的相互配合和身体控制。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呼吸。
在民族舞蹈中,呼吸对于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呼吸训练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习者的舞蹈能力。
呼吸训练的重要性保证身体的供氧和血液循环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对于身体的供氧和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通过呼吸训练,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呼吸,以适应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节奏。
呼吸训练可以帮助学习者延长舞蹈的持续时间,同时可以减轻疲劳感。
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在进行民族舞蹈时,正确的呼吸节奏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每个动作的力度和节奏。
通过呼吸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使得每个动作更加自然流畅,令人感觉更加舒适和轻松。
增强心理调节和情绪表达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学习者放松身体,调节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
在民族舞蹈中,呼吸节奏和动作可以表现出舞者的情感和思想,呼吸训练可以使学习者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针对不同身体部位的呼吸训练在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身体部位进行呼吸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指在呼吸过程中,重点将呼气和吸气的力量放在腹部的运动上。
腹式呼吸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控制呼吸,同时也可以放松腹肌和肌肉群,使得动作更加轻松自如。
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是指在呼吸过程中,重点将呼气和吸气的力量放在胸部的运动上。
胸式呼吸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控制呼吸,同时也可以提高胸部的活动量,使得呼吸更加通畅。
深呼吸深呼吸是指通过深长时间的呼吸来增加氧气摄取量,从而增加身体的供氧能力。
深呼吸可以调节学习者的情绪,放松身体,减轻肌肉疲劳感。
民族舞蹈中气息的合理运用研究摘要:呼吸给予人类生命,气息也让舞蹈变得鲜活而富有魅力。
本文以民族舞蹈表演为研究对象,对民族舞蹈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论述在民族舞蹈表演中气息运用的方法,以期实现民族舞蹈中对于气息科学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民族舞蹈;气息;感情色彩;动作协调舞蹈作为人们表达情感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艺术领域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艺术精彩纷呈,民族舞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民族舞蹈表演而言,气息的作用不可忽视,不同的气息可以表现不同的舞蹈魅力,它让舞蹈更富有心理倾向性,使表演更加自由,流畅、巧妙。
一、气息的合理运用在民族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 不单纯是一种娱乐。
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 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 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这充分说明舞蹈是运用人体艺术语言(肢体)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一门艺术。
何谓气息? 一是指呼吸, 呼吸顺畅才有动作的自然协调;二是指内在的气流运行感。
气流内在运行分三种感觉与方式,一是气沉于小腹感;二是气从头顶徐徐顶出感;三是气流遍于全身的运行感。
气的沉与顶常保持它的位置,而气的流动则看动作、情感与劲力的需要变更它运行的轨道和部位。
内在气流运行感能使舞蹈肢体语言具有内在的生命活力与外显动作的优美飘逸、气韵生动。
足以见气息在舞蹈肢体动作运用上的重要性。
唐代的《乐府杂录》中强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说明好的发音和共鸣必须首先有好的气息支持, 才能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
舞蹈中的呼吸3篇浅谈舞蹈中的呼吸1篇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保证教育质量和效率,不仅要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性,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呼吸问题。
从传统的舞蹈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具体协调性和节奏的正确把握,如何呼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没有效果。
本文主要从教育中呼吸的重要性开始,以如何更好地开展舞蹈教育为主要目的开展论述,希望对实现舞蹈教育中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效统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舞蹈教学中呼吸的重要性分析。
呼吸是指通过自己的作用与外部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它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
在舞蹈教育中,合理训练呼吸不仅能给人生命力和活力,还能帮助舞蹈教育中动作的稳定性的实现。
在舞蹈教育中,正确把握呼吸的基本要点,通过气息的合理化来促进身体的协调性,身体的动作最终表现出作品的表现力。
肢体动作的节奏和呼吸有效地融合,对作品的感情开展特定的表现和解释,可以说是舞蹈作品的完整表现。
从这个水平来看,优秀的舞者不仅有扎实的基本工作和对作品的解读能力,还学会用呼吸控制自己的身体,更完美地表现各种舞蹈动作,充分表现舞蹈作品的深刻内涵。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舞蹈表演中的呼吸艺术也是舞蹈家对生活的态度表现,因此在舞蹈教育中合理引导和训练学生呼吸,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舞蹈艺术根底和安康人生态度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二、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有效方法。
通过以前的论述,我们对舞蹈教育中呼吸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水平上,呼吸训练是培养学生平衡能力和平静心情的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实现身体协调和统一目的。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呼吸艺术是安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表现。
呼吸训练的原则很简单,主要教学生合理把握呼吸的速度和起伏,但在一起训练过程中仍然很困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呼吸训练的有效性呢?笔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就舞蹈教育中心训练的有效方法提出了以下建议(1)快速呼吸。
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与运用呼吸本身也是一种运动,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引起胸廓向上下、前后的扩张,以及呼吸肌松驰,胸廓的回缩实现的。
舞蹈中的呼吸与一般生活中的呼吸以及某些节奏平稳的运动项目的呼吸大不相同,它是随着舞蹈的劲律、音乐的长短、有意识、主动地进行的呼吸,呼吸与律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呼吸给予人的是命,而舞蹈中用呼吸控制身体,完美的做出各种舞姿,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则给予舞蹈强有力的生命力。
因此,舞蹈艺术是否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呼吸。
在舞蹈律动中,呼吸有长气、短气、提气、含气、憋气、顿气等方式。
正确的运用呼吸,对于舞蹈艺术有着非常中的作用。
下面,我就从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与运用阐述呼吸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性。
一、呼吸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呼吸在舞蹈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呼吸在舞蹈技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呼吸影响不同舞种的风格特点,呼吸对舞蹈作品的表现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舞蹈中的呼吸既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呼吸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如书法、声乐等方面的呼吸是自由的流畅的,不间断的,呼吸的频率是平均的。
而舞蹈中的呼吸则需要根据所做的动作来对呼吸进行控制,它的频率不是平均的、自由的,而是根据动作的幅度、大小和节奏的变化来加以变化和调节。
正确的舞蹈呼吸可以使动作更具有生命力,增添舞蹈的魅力,产生不同的舞蹈韵律风格。
仔细地分析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规律——吸气时动作多为起、上;呼气时动作多为落、下。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易经”中不难找到答案。
在“易经”中气被分为阴阳两极,吸气为阳,行于后背,呼气为阴,行于前胸,在舞蹈中这正与“易经”中的阴阳相附和。
阳是上、是强、是刚之意,因而舞蹈中的吸气多是向上、提、起;而阴与之相反,是下、是弱、是柔之意,因而舞蹈中呼气多为向下、落、沉。
如花鼓灯讲究“溜得起、刹得住”,“溜”就是要小、要快、要碎,在做这类动作时一般都是呼气;而“刹”就是要停、是聚,在做这类动作时一般都是吸气。
舞蹈教学中呼吸的运用及训练一、舞蹈呼吸的重要性在舞蹈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中,呼吸是内在,肢体语言则是外在。
外在的表现容易被人们模仿和掌握,而内在的东西则比较难掌控和把握,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显而易见,舞蹈艺术的最完美体现,就是将肢体和呼吸完美结合,让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对于教师来说,要把握舞蹈教学的关键在于,不同的舞蹈课程有不同的呼吸方式,在训练方法上要有所区别。
二、呼吸在舞蹈基训教学中的不同运用及训练(一)基训教学中的呼吸运用在舞蹈教学的第一课,因为刚接触这门特殊的身体语言艺术,学生肯定不能意识到呼吸的重要性。
教师要从培养呼吸意识入手,加强舞蹈基训中的呼吸训练。
基训是舞蹈基础性训练教学,肢体的技巧和呼吸的自如运用,都需要从这里获得提高。
在基训中,快吸慢呼,要跳起快速吸气,落地快速呼气,这样动作就会轻快、自如、顺畅;慢吸慢呼,常伴随节奏缓慢的动作出现,如圆场步、碎步等,配合呼吸动作会有连绵不断的感觉;慢吸快呼,会使得脚下有根。
快吸慢呼大多运用在快起慢落的动作中。
如,在蒙古舞蹈中,当上步的时候,进行快吸,用快吸产生的力量带动踏步,这样就能表现出蒙古舞蹈中那种大气的力度和粗犷、彪悍的风格。
上述四种呼吸方法,在舞蹈基训中最为常见,也较易掌握。
若能恰当运用到组合和作品中,就会使舞蹈具有魅力,能完整演绎作品的情感世界。
(二)基训中的呼吸训练方法呼吸训练的重点,就是要让舞者找到发力点,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舞蹈中的呼吸有一个鲜明的要求,就是让腹部肌肉处于良性的紧张状态,保持自然和轻松,但又是收紧的。
在舞蹈基训呼吸训练中,为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将其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
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刚接受舞蹈训练,所以要从抓好呼吸意识入手,使其从“无意识呼吸”向“有意识呼吸”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呼吸的运用,保持呼气状态,上身拉长,下巴往脚背的方向走,同时也要让学生想象吸气的感觉,去闻花朵的香味,用心体会花的芬芳;呼气时,可从节奏、速度和力度方面,进行弹性和控制力的练习。
I Yi Jiao Lun Tan*艺教论坛论高职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李青窈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是为了让舞者能够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呈现自我,给观众带来更完美、更精彩绝伦、美轮美奂的舞蹈表演,而且舞蹈和音乐的相互融合能够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进行呼吸训练能够让舞者的表演呈现更加完美精彩的高质量表演,而且能够保持舞者的身体平衡,合理的利用呼吸的技巧和气息转换让身体更加协调和柔软。
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呼吸训练在高职民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来分析如何通过呼吸的节奏去呈现一场高质量的舞蹈表演,让其能够和舞蹈完美地融合,并且探讨了现阶段高职民族舞蹈教学中如何运用呼吸训练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职民族舞蹈呼吸训练重要性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135-03传统的舞蹈教学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在舞蹈时的动作、节奏韵律感、身体灵活度的掌握,但是随着舞蹈艺术越来越蓬勃发展,高职学校逐渐意识到呼吸训练对于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渐渐的将呼吸训练作为民族舞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此来促进他们更灵活的掌握呼吸的技巧,更好地把握民族舞蹈中的精髓所在,和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呼吸是舞蹈中的情感诠释,能够将舞蹈的灵魂更深入地挖掘、表现出来,呼吸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的不同风格和不同韵律的美感,去深入的掌握和挖掘舞蹈的本质所在。
所以,将呼吸训练融入到民族舞蹈教学中,使情感体验和外在肢体动作相互结合,能够触发舞蹈中的生命之美。
—、呼吸的含义呼吸是舞蹈中的生命命脉,它不仅连接了舞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眼神、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赋予了舞蹈全新的生命力,而且其完美呈现出了舞蹈的思想与情感,呼吸训练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所谓呼吸就是生命个体与客观外部世界之间气体的一种交换过程,舞蹈中的呼吸不同于人基本生命活动中的呼吸,它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是舞蹈者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创造和再现活动,它是以舞蹈动作为基础,传递出舞者对于舞蹈的理解与表达,是完美诠释舞者情感世界的一种艺术活动,而且呼吸是不能脱离舞蹈而单独存在的,必须以舞者对于舞蹈的主观理解加以适当的调整、配合、起伏变化来呈现出舞蹈的内涵与节奏韵律,是起源于生命呼吸,但又高于生命呼吸的一种艺术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艺术性。
学科教育论文
谈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呼吸”的运用与
培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渊源古老,文化本质深厚,是最具代表人民真实情感的舞种。
舞蹈时,除了通过抑扬顿挫的肢体外在表达,呼吸长短的运用与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
运用呼吸使之融合到每一个肢体的动律、体态、节奏及感觉中去,将呼吸的运动规律与肢体动作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将这一和谐的、完美的肢体美贯穿到舞蹈中体现其特有的民族舞蹈性格。
一、呼吸在民间舞中的特点
民间舞中的呼吸,吸气是为“起范儿”做准备,提气可提高人体的重心,屏气能帮助人体收紧和戛然停止,呼气则是为了放松身体,为下一次吸气做准备。
同时呼吸的快慢、强弱、均衡等变化,也可以表现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情感表达。
用短促有力的呼吸,表现舞蹈的动作紧凑、步法矫健、热情奔放等风格特点;用长线条的呼吸将气息输送到肢体的每一个细胞,使动作有柔、韧;延伸、
扩张,得以体现动作舒缓、悠扬的舞蹈,表现出情爱、思念、回忆、缠绵等心理动态。
呼吸作用于舞蹈当中,它所展现的是我们内心对舞蹈的感受,表现了舞者内心思绪的内涵,两者相互作用。
使观者和舞者达成共鸣,让观者感受到舞者的律动,就像在感受自己的呼吸一样。
二、不同民间舞中呼吸的运用
中国民间舞蹈,因地域气候、人文的不同,各民族的思想习性各具差异,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也孕育了不同舞蹈呼吸的特点。
(一)汉族舞蹈中呼吸蕴含的风俗情感
汉族民间舞蹈中,动作的起范儿要用吸气,动作结束复原宜用呼气,吸气时细如雨丝,呼气时不知不觉。
这不仅是一种自然反映,而且有助于舞蹈者心理上和动作上的美感。
如东北秧歌中,呼吸使踢步交替花配合的放与收,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表现东北秧歌“哏、俏、浪”的特点。
胶州秧歌快速吸气、停顿、慢吐气,体现胶州秧歌拧、碾、抻、韧。
再如花鼓灯讲究“溜得起、刹得住”。
(二)蒙古族气息折射出的豪放坦荡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与民族发展,形成独具特质的舞蹈风格。
无论是体态、步伐、手臂的训练,都必须需要呼吸来衔接前后动作,表达感情。
如柔臂,气息呼出由肩部发力从大臂、肘、小臂、手掌到指尖,肌肉走向贯穿以气息的连接。
气息在跟随动作流动而起伏,动作又与呼吸形态存在着内在关联,显示力度和韵味,体现动作的轻重缓急、豪迈矫健、稳重端庄的特征。
(三)朝鲜族呼吸的柔韧稳静
朝鲜族舞蹈中,万变的肢体动作都贯穿着呼吸的运用,呼吸是体现其身体韵律的重要表现。
吸进的气直接沉入腹部,由丹田发气,气息从丹田经过脊椎传至眉宇、头顶,把全身疏通贯满,并延伸到空间外。
以内之动带动外之动,或长吸或短呼,或轻呼或重吸,或重呼或轻吸,诸如此类的呼吸,是表现朝鲜族长短舞蹈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常见的“古格里”,古格里长短舞的呼吸以长呼吸为主要形式,根据拍子结构饱满的吸尽、吐纳,有分量的吸呼气与韧性的屈伸相配合,流动时表现轻松自如的美感,静下时形成余音不绝的韵味,表现其独有的典雅深沉之意。
三、“呼吸”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培养
在舞蹈教学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气息进行规范、系统、有计划的训练,使气息贯穿于肢体各部,用内在的呼吸,感受身体的内空间与外空间的关系。
明确呼吸对舞者的肌肉能力、关节活动、节奏间歇的指挥和抑制作用。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熟悉舞蹈呼吸的形式、特点,更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准确地运用。
只有将呼吸与动作完美结合,做到形神兼备才能表现出舞蹈语汇的质感和情感,才能使肢体动作更丰满、更具有张力,舞蹈也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与呼吸的关系,去培养呼吸在舞蹈中的应用,二者都具有节奏性。
一个民族的音乐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人文性格及风俗习惯。
教师通过对不同民族音乐的形式、发展及节奏型的讲解,让学生对民族的节奏产生敏感性,通过大量的对音乐的理解,去感知它的节奏并将这种节奏与舞蹈中的呼吸,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形成不同民族舞蹈所特有的呼吸节奏。
培养正确的呼吸方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去传授,深化呼吸意识,在长期训练身体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去探索深究呼吸的律动,找到呼吸的支点。
使学生在舞蹈中把呼吸从无意识升华为有意识,有意识的呼吸才能升华舞蹈的魅力。
呼吸与动作紧密结合,与音乐紧密结合,可
以改变动作的质感和情感,使我们的民间舞蹈表现的更具感染力、拥有说服力、赋予命力。
四、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呼吸在舞蹈中如何正确运用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不容忽视。
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入正确的呼吸训练和培养,使得更好的呼吸运用完成动作的整体性,更加有利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
我们不否认纯肢体运动的力量美,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凡是人的运动的肢体,也绝都离不开呼吸的运用。
民族民间舞因为有了各民族所特有的呼吸方法,其民族舞蹈的风格神韵和律动节奏才更具张力。
因此,“呼吸”在民族民间舞中的运用与培养,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摸索与探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体现出“呼吸”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