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经验分享:色温和白平衡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6
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白平衡是什么?白平衡与色温有什么关系?由于被摄对象的色彩会因照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因此在不同色彩光线下拍摄的图像会形成不同的颜色,这就是“色温”导致的差异。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则是相机纠正光线颜色偏差的功能。
下面具体看看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吧!白平衡和色温说到“白平衡”免不了要说到“色温”。
所谓“色温”,以较通俗语言解释,就是光线的颜色,色温的计量单位为开尔文(简称K)。
色彩和开尔文的关系,起源于黑体金属的辐射光(对金属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
黑色金属体受热后开始发光为暗红色,继续加热变成黄色,再加热变为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
如万里无云的澄清蓝天色温约为25000K-27000K,阴天和多云天空光为6500K-7000K,晴天日光平均直射光色温约为54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K-6500K,钨丝灯的色温为2500K-3200K,标准烛光的.色温为1800K-1930K。
白平衡调整原理数码相机主要通过调整“红绿蓝”三色强度以修正光线造成的误差。
大多数相机除了“自动白平衡”或预设色温白平衡功能外,还提供自定义白平衡调整。
这种白平衡调节功能和传统彩色摄影时加色温转换滤镜作用相似,目的都是为了准确地还原色彩。
不过数码相机调整色温不需在镜头加滤镜,而是采用电子方式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的混合比例,把光线中偏多的颜色成分修正掉而确保图像呈现为摄影者所希望达到的色彩效果。
因此摄影者除了可以准确还原需要的色彩感觉外,也可针对白平衡调整色彩的原理,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色彩效果。
白平衡模式一般调整白平衡通过选择相机内相应的白平衡模式完成,相对来说相机预先设定的白平衡模式调整时方便快捷。
一般数码相机都有多种白平衡模式应对不同光源下色彩正常还原的需要。
常见白平衡模式为:自动、日光、多云、阴天、钨丝灯(白炽灯)、闪光灯、荧光灯等。
有些数码相机用图标表示相应光线的类型,在设定白平衡模式时通过选择有代表性光源类型的图标即可。
最近有位朋友问什么叫“白平衡”,他还听说用DC拍东西时需要校正白平衡,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色温是不一样的。
他想知道白平衡和色温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白炽灯下拍出的图像色彩会明显偏红。
之所以在人眼中灯光和日光下的色彩都正常,就是因为大脑会对其进行修正。
大多数专业玩家都希望,用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尽可能一样。
不过,由于CCD等传感器本身没有这种功能,因此就必须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一番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
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色温定义:当某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光谱分布与不反光、不透光完全吸收光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辐射出的光谱分布相同时,我们就把绝对黑体的温度称之为这一光源的色温。
色温(ColorTemperature)是高档显示器一个性能指标。
我们知道,光源发光时会产生一组光谱,用一个纯黑体产生出同样的光谱时所需要达到的某一温度,这个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
现在的15英寸以上数控显示器肯定带有色温调节功能,通过该功能(一般有9300K、6500K、5000K三个选择)可以使显示器的色彩能够满足高标准工作要求。
高档产品中有些还支持色温线性调整功能。
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摄影家经常提到“色温”的概念。
色温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
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
色温和白平衡是什么?白平衡和色温其实对很多摄影爱好者还是有很大的困惑和疑问的,现在就给大家讲讲白平衡和色温的关系。
简单的来说白平衡所指的是纠正色温的偏差值的。
来保证拍摄物体的色彩尽可能接近真实色彩!色温,就可以理解为颜色的温度。
具体指色彩偏暖或者偏冷,也就是大家说的暖光和冷光。
色温有数值,单位是开尔文(k)通常使用k来表示。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
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
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如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就会减少这样的误差。
色温。
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
光源的颜色成分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
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
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
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
色温和白平衡的关系一、什么是色温?色温的书面定义“指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光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
换句话说就是“光源发光时会产生一组光谱、如果一个纯黑的物体要发出同样的光谱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行,而这个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
再说直白点就是“色温就是指光线的颜色”,大家记的时候可以这样记,但是绝对不能这样去理解色温。
关于色温大家还要记住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源发出的颜色就越偏冷色调;色温越低,光源发出的颜色就越偏暖色调。
二、什么是白平衡?大家将一张白纸放在黄色灯光下,白纸会被渲染成黄色;大家将白纸放在蓝色灯光下,白纸会被渲染成蓝色。
即使被外界不同光线渲染成了其它颜色,但我们还是知道这张纸就是白色,只是在不同灯光下被渲染了而已。
但是相机不行,它可分辨不出来这是物体本来的色彩还是被渲染的色彩,当前是什么颜色它就给你拍出什么颜色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相机一个设定,那就是“白平衡”。
白平衡的作用就是将不同色温值下的物体还原其真正的色彩。
三、怎么用好白平衡?我在拍摄一个偏暖色调的场景时,不想要画面偏暖色调,想要还原画面中物体本身的色彩怎么办?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有以下几种操作:①“K”选项大家进入相机的白平衡菜单,哪里就会有一个“k”选项,选择这个“k”选项大家就可以手动调整色温值了。
举个列子:你拍摄的环境色温值为4000k,此时环境中的物体是偏暖色的,想要还原物体本身的色彩。
那么你就选择“k”选项,然后把色温值调为4000k,就可以还原物体本身的色彩了。
说直白点就是你在“k”模式下,把色温值调整到当前环境的色温值,就能还原环境中物体本身的色彩了。
可能有人会问了,我那知道当前环境的色温值是多少?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你可以考虑下面的操作。
②场景模式相机内置了很多场景模式,比如:日光、阴天、钨丝灯、荧光灯等等,根据你拍摄的环境选择一个模式来拍摄就行。
因为是内置的模式,所以很简单粗暴,不那么精细,效果自然也不是很好。
白平衡和色温有什么关系?我们先了解色温和白平衡的概念。
了解了他们的概念,我们就快知道白平衡和色温有什么关系了。
1、色温:色温简单说就是光线的颜色,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
例如在打铁的过程中,铁在炉温中温度升高逐渐由黑色变成红色,这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
色温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它很常见。
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从而看起来为黄色调,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
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比如红色的火焰、蓝色的火焰、白色的火焰;人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肉眼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
例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反而觉得这种光线下某种物体的颜色很正常,如果照明条件突然改成日光灯,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
而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从这点看来,摄像机是很诚实的),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这也是为什么摄像机在性能测试时需要处于标准光源灯箱的实验室环境下了,因为不同的色温和其他的光线会干扰摄像机最终成像的效果。
2、白平衡:白平衡就是在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得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于人眼的视觉观看习惯。
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
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色温与白平衡的口诀色温与白平衡的调节技巧导语:去年笔者跟随一批摄影老师前去,在实际拍摄中发现一个情况,偏灰白色的炊烟拍出来的画面怎么都少点意境。
直到一位老师跟我说:“你可以尝试用用白平衡或调节色温”,而后效果的确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经历之前,笔者都是完全依赖自动白平衡进行拍摄,忽略其中的一些神奇效果,因此,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说的就是这白平衡与色温。
光是影响摄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光即有色,无光便无色。
比如在日出之时与夕阳下西下这一时间段的光源下,在钨丝灯光的室内或是在阳光明媚的白天等,拍出来的照片颜色效果都是反差极大的。
这说明一个现象,光和颜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有时为了还原真实的光线环境,我们必须用到白平衡,而白平衡设置是否合适,则影响了照片的色彩还原质量。
可能有些人会说,何必这么麻烦,用PS后期一调不就哦了,话没错,可对于我等小白们,并非每个人都会后期啊。
所以这里想纠正一个观念,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还是踏踏实实先学好摄影相关的基本知识及技巧,别完全依靠后期,如果前期能做好的事为什么不做好呢?因此要想跑得快,先学好走路吧。
白平衡、色温概念要弄清1、什么是白平衡白平衡就是以18%中级灰的“白色”为标准,让相机在不同光线环境中拍出来的照片色彩尽可能还原标准“白色”。
再简单点的说就是矫正照片偏色的过程。
相机测光以及测白平衡的标准2、什么是色温色温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人们眼睛所感受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简单说就是光线的颜色。
大家常会在色温数值中看到K2000、K3200、K4000等不同的数值。
那么,我们知道了K是色温的单位,这些数值该怎么理解和记下呢?大家了解下面几个要点就好。
不同环境下的色温值(图片来源网络)A、和人物有关:K(开尔文温度)由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创立,此后便以其名为单位了。
B、打铁现象说色温原理:“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白平衡和色温调整在摄影和摄像中,白平衡和色温调整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们对于获得准确的色彩再现和视觉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白平衡和色温调整的概念、应用和常见的调整方法。
一、白平衡的概念与应用白平衡是指在摄影或摄像过程中,校正图像中白色(RGB三原色均值相等)在不同色温光源下的色彩偏差,以达到真实、准确的色彩效果。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如自然光、白炽灯、日光灯等。
如果不进行白平衡调整,图像中的白色可能呈现出偏黄或偏蓝的颜色。
在实际应用中,白平衡的目标是保持图像中的中性颜色(白色、灰色)不受光源色温的影响。
这样可以确保整个图像中其他颜色的还原更加准确,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白平衡的调整方法在摄影或摄像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白平衡的调整:1. 自动白平衡(AWB)自动白平衡是相机或摄像机内置的一种功能,它根据光线条件自动进行白平衡调整。
相机会根据场景中的主要颜色信息来决定白平衡的设置。
自动白平衡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下,但在特殊光线条件下,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 预设白平衡(Preset White Balance)预设白平衡是指利用相机或摄像机提供的预设选项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例如日光、阴天、白炽灯等。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光源情况选择相应的预设选项,从而达到更准确的白平衡效果。
3. 手动白平衡(Manual White Balance)手动白平衡是指通过参考物体或参考图像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用户需要将相机对准一个白色或灰色的物体,通过按下相机的白平衡设置按钮,让相机读取该物体的光源信息,并进行白平衡的校正。
手动白平衡可以得到最准确的效果,适用于光线条件复杂或相机自动白平衡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
三、色温调整的概念与应用色温是指光源的颜色偏暖或偏冷的程度,单位为开尔文(Kelvin)。
色温调整是指通过改变图像的整体色彩温度,从而调整图像的视觉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色温调整广泛应用于摄影、电影制作和电视广播等领域。
摄影中的色温与白平衡掌握正确的色彩还原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捕捉瞬间的画面,记录下美丽的瞬间,并通过色彩的还原来传递出摄影师的情感和意图。
而摄影中的色温与白平衡是控制色彩还原的重要因素。
准确地掌握色温与白平衡,可以使照片中的色彩更真实、更丰富,为观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一、色温的定义与原理色温是指光源的颜色属性,用开尔文(K)为单位来表示。
通常情况下,光源的色温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种。
冷色调的光源色温较高,呈现出蓝色或苍白色;暖色调的光源色温较低,呈现出黄色或红色。
在摄影中,不同的光源会对色彩的还原产生影响,因此,摄影师需要根据环境中光源的色温来调整相机的白平衡,以达到准确还原色彩的目的。
二、白平衡的定义与调整方法白平衡是指通过调整相机的参数,使得照片中白色或灰色区域呈现出中性的色彩,即不偏向冷色调或暖色调。
在日常摄影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
现代数码相机普遍配备了自动白平衡功能,在摄影者使用自动白平衡功能时,相机会根据环境中的光源自动调整白平衡参数,以达到中性色彩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下,但在特殊条件下会有一定的误差。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预设白平衡选项或手动调整白平衡。
现代数码相机提供了一些预设白平衡选项,例如日光、阴天、荧光灯等,摄影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
如果环境中的光源特别复杂或者相机自动白平衡的效果不理想,摄影者还可以选择手动调整白平衡参数,通过取样白色或灰色参考物来进行调整。
三、正确掌握色温与白平衡的重要性准确掌握色温与白平衡对于色彩还原至关重要。
错误的色温与白平衡设置会导致照片中的色彩偏差,使得画面失真、色彩不真实。
以日落时分为例,当太阳处于较低位置时,阳光经过大气层的散射作用会呈现出暖色调,如果此时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日光”,照片中的色彩就会变得过冷,与实际的景色不符。
因此,在拍摄不同环境下的照片时,我们应该根据光源的色温来选择相应的白平衡设置,以准确还原照片中的色彩。
色温和白平衡偏移的口诀调节摄影作品的色温和白平衡是提升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帮助摄影师在拍摄和后期处理中正确调整色温和白平衡,使照片色彩更加生动逼真。
1.注意光线环境。
察觉环境的主要光源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以及光源的色温。
不同的光源色温差异明显,如白天阳光下的色温高,晚上灯光下的色温低。
根据光源的不同,调整相机白平衡等参数。
2.观察场景色彩。
注意场景中的主要颜色和色彩平衡。
如果色彩较冷,可稍微增加色温;如果色彩较暖,可稍微降低色温。
尽量使场景中的颜色保持自然,避免因色温不正确而导致偏色。
3.注意肤色表现。
在人物摄影中,正确的色温和白平衡调节可以准确还原人物的肤色。
人的肤色在不同光源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如室内暖黄光下的肤色偏暖,室外冷白光下的肤色偏冷。
根据光源的色温特点,合理调整白平衡,使人物肤色更加真实自然。
4.试验和比较。
在实际拍摄中,可以尝试不同的白平衡设定。
拍摄同一场景时,使用不同的白平衡设定进行对比,观察照片色彩的变化。
通过试验和比较,来确定最适合当前场景的白平衡设定,使照片色彩更加准确。
5.利用后期软件调整。
除了在拍摄时调整白平衡外,后期处理软件也是调整色温和白平衡的好帮手。
通过色温、色调等工具,可以对照片进行微调,使色彩更加逼真鲜艳。
调整色温和白平衡是摄影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对于提升照片的色彩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注意光线环境、观察场景色彩、注意肤色表现、试验和比较以及利用后期软件调整等方法,可以让照片展现出令人满意的色彩效果。
加强对色温和白平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摄影技术水平,创作出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作品。
白平衡与色温调整白平衡以获得准确的色彩白平衡与色温调整:获得准确的色彩在摄影和影像处理中,白平衡和色温调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准确且自然的色彩表现,使照片或影像更加真实和美观。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平衡和色温调整的概念、原理及其在摄影和影像处理中的应用。
一、白平衡的概念和原理白平衡指的是相机或摄像机校正图像中的白色区域,使其在图像中呈现出真实的白色。
因为光源的颜色温度不同,会对图像的色彩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白色在不同光源下呈现出不同的偏色。
而白平衡的作用就是消除这种偏色,还原图像真实的色彩。
白平衡的原理是基于光的颜色温度,颜色温度用于描述光源的颜色。
一般来说,颜色温度越高,光线越偏蓝(冷色调);颜色温度越低,光线越偏黄(暖色调)。
在摄影中,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日光灯、闪光灯等,它们的颜色温度也不尽相同。
二、白平衡的调整方法1. 自动白平衡(AWB)自动白平衡是相机或摄像机内置的一种功能,它可以根据拍摄环境的光照情况自动调整白平衡。
相机通过分析场景中的颜色信息,判断出光源的颜色温度,并进行相应的校正。
AWB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准确的白平衡,但在特殊光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调整不准确的情况。
2. 预设白平衡(Preset WB)预设白平衡是在相机或摄像机上提供的一些预设选项,根据不同光源的颜色温度设置不同的预设模式。
常见的预设模式包括日光、阴天、白炽灯、闪光灯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预设模式,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白平衡调整。
3. 手动白平衡(Manual WB)手动白平衡是通过参考一个已知白色物体的色温,手动设置相机的白平衡值。
通常会使用一个白色纸片或专门的白平衡卡作为参考物,通过将相机对准参考物并固定参数,来确保获得准确的白平衡。
三、色温调整的概念和应用色温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图像中的色温来改变图像的色彩效果。
它可以用于创造不同的氛围和表达方式。
常见的色温调整方式有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
摄影理论关于色温、白平衡的那些事儿,都在这里1什么是色温色温又称“光源色温”,它是说明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的,色温可以用绝对温度K(开尔文)来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色温不是物体色的标志,也不是亮度标志,它只说明热辐射光源光谱成分的变化。
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也称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光谱成分一致或接近,就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光源色温呢?对于书本、桌子、杯子等这些物品而言,它们是没有色温的,在生活中,只要物体本身不发光,就没有色温属性。
但是当光源经过这些物体的反射光会改变环境的色温,例如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红色物体反射的红色光都会影响环境的色温。
常见光源的色温(单位:K)自然光日出、日落时的阳光2000日出1小时3500日出2小时4700上午9点之后至下午4点前5000-5800 正午阳光5000-5800 日光5500晴天的阴影处6000左右均匀的云遮日6400-6900 阴天6500以上人造光火柴的光焰1700蜡烛光1850标准英国烛光193040W-60W白炽灯2600100W-200W白炽灯2800500W钨丝灯2960卤钨灯(溴钨灯、碘钨灯)3150-3200 金属卤化物灯5600-6000 闪光灯5500日光色荧光灯5500-6000三基色荧光灯32002光源色温对画面色调的影响光源色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低色温、中色温、高色温。
低色温:色温在3300K以下,光色偏红给以温暖的感觉;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觉;当采用低色温光源照射时,能使红色更鲜艳。
中色温:色温在3000--6000K为中间,人在此色调下无特别明显的视觉心理效,有爽快的感觉;所以称为'中性'色温。
当採用中色温光源照射时,使蓝色具有清凉感。
高色温:色温超过6000K,光色偏蓝,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当采用高色温光源照时,使物体有冷的感觉。
3光源色温和相机白平衡的关系光源色温完全不等于相机白平衡,二者正好是相反的。
色温和白平衡偏移的口诀在摄影领域中,色温和白平衡是常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们对于摄影作品的色彩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便易记的口诀,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色温和白平衡的概念。
口诀如下:红暖橙黄,白平衡光。
绿草蓝水,校准现场。
这个口诀描绘了色温和白平衡在摄影中的基本原理和调整方法。
下面将详细解释每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红暖橙黄:首先,我们从红色、橙色和黄色这些暖色调开始。
这些颜色通常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暖色调”。
在摄影中,如果场景偏向这些暖色调,我们需要调整白平衡,以使照片中的颜色更加真实。
白平衡光:白平衡是指相机对不同光源下颜色的记录和重现。
各种光源的色温不同,我们需要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以使照片中的白色看起来真实,其他颜色也能更准确地还原。
绿草蓝水: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绿色和蓝色这些冷色调。
这些颜色在摄影中常常出现在自然风景照片中,例如绿草和蓝水。
对于这些颜色,我们也需要对白平衡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色彩的准确再现。
校准现场:最后一个部分是“校准现场”。
这里指的是现场实际拍摄时,通过取景器或液晶屏幕观察场景的颜色,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白平衡。
这样可以确保照片中的色彩最为真实和准确。
同时,颜色扑鼻而来,在调整白平衡时我们需要依赖摄影器材的帮助。
现代相机通常具有自动白平衡功能,能够根据光线情况自动调整白平衡。
此外,还可以使用预设的白平衡模式,如日光、阴天、白炽灯等,来获得不同的白平衡效果。
在特定场景下,我们也可以通过手动设置白平衡值来精确调整色彩。
例如,使用白色卡片进行白平衡测量,然后将结果设置为相机的白平衡值,可以在特别复杂的光线环境中取得准确的色彩效果。
总结起来,色温和白平衡是摄影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记住这个口诀,我们能够更易理解和应用它们的概念。
尽管现代相机已经具备了自动白平衡功能,但我们仍然需要了解色温和白平衡的基本原理,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手动调整。
白平衡跟色温的关系白平衡和色温,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两个高深莫测的天文术语,对吧?但是实际上,它们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就拿拍照来说吧,不管你是手机党还是相机大咖,光线总会影响到你的照片质量,而白平衡和色温,恰恰就是你调教光线、确保照片色彩还原真实的秘密武器。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两个“兄弟”之间到底有啥关系,怎么用它们把照片拍得像大片一样——又美又真实。
白平衡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白平衡就是你拍照时让照片里的白色物体看起来不失真、不偏色的一种调节手段。
比如你在黄昏时拍照,整个环境都是金黄色的,这时候,照片里的白色物体也会带上金黄的色调,如果不调节白平衡,照片就会显得怪怪的。
你想啊,要是白墙都变成黄色,那真是让人看了眼花撩乱,怎么拍怎么觉得有点奇怪。
所以,白平衡的作用,就是通过调整让照片里的白色物体看起来更加“真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色彩还原”。
那么色温呢?色温其实就是光源的“温度”。
说到温度,你是不是脑袋里马上就浮现出热和冷的感觉?没错,色温也是有热冷之分的。
简单地讲,色温高的光源偏蓝,看起来冷冷的;色温低的光源偏黄或者偏红,看起来温暖。
所以,当你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拍照时,光源的色温就会影响到你的照片的色彩。
如果你拍摄的是冬天的日出,太阳的光线很冷,就应该调高色温,来让照片显得温暖一些;反之,如果你在烛光下拍照,色温就偏黄,你可能需要调低色温,让照片色调更加自然些。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这就是白平衡和色温的关系。
它们俩密切相关,又互相影响。
你调节白平衡,实际上就是在调节色温,让照片里的色彩更符合你眼中的真实感。
就像你拍一个白色的T恤,如果白平衡没有调好,T恤可能变成了偏黄或偏蓝的颜色,这显然是不对的。
通过调整白平衡,光源的色温被“矫正”,让白色显得更接近真实的白色,其他的颜色也跟着调和。
但你想啊,拍照这事儿就像做饭一样,光有配料是不够的,还得掌握火候。
比如你选择了一个低色温的场景,拍出来的照片是不是就肯定很暖?不一定。
摄影百科:白平衡和色温是一回事儿么?昨天和大家详细了聊了聊色温,有了色温的知识储备之后,再接着听我跟大家絮叨白平衡就更容易听明白一些。
平日里,我还观察到,很多已经玩儿了很长时间摄影的影友对白平衡这一概念也依然是一知半解的状态,希望今天能把你们都给度化了...还没有了解色温的同学请先去补习→_→【摄影百科:什么是色温?】什么是白平衡?什么是白平衡,能够把不同光源色温下的白色还原为准确的白色就是白平衡。
至于为什么要还原,昨天我们在什么是色温一文中已经说了,在这儿再次复述一遍:在不同光源的环境里,色温是不一样的。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去调节色温的话拍摄出来的颜色其实并不是物体本身的颜色。
比如说一张白纸,在柴火的照映下,白纸的颜色会偏红;如果在天然气灶火的照映下,白纸又会变得偏蓝。
但无论是偏红还是偏蓝,它都不是这张纸本身的白色,这就叫偏色。
如果想要校正到本来的白色,就得通过白平衡来调节。
昨天我们讲的色温就是调节白平衡的一个方法,但是,注意...如果你仅仅是调节色温K值,在一些特殊环境里依然是不能够特别准确的还原白平衡的,为什么呢?再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假设你身处上图中这间四壁刷满绿漆的屋子里,你的任务是要把白色的床单精准的还原为白色。
这个时候,怎么调色温K值?蒙圈了吧?不知道怎么调色温了吧?发现怎么调都不是白色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掌握了色温,还缺另外一项构成白平衡的元素没有了解。
昨天讲到的色温,只是组成白平衡的一部分元素,构成白平衡的元素有两项,一项是调节黄和蓝的色温,另一项是决定红和绿的色调。
已经熟练掌握后期的影友对这一概念应该不会陌生所以,白平衡其实由两项元素构成——色温和色调。
通过这两项元素的调节,可以精准的还原不同环境光源、不同色温之下的白色,这就是白平衡的作用。
很多人都一直认为,白平衡就只是调节色温而已,忽略了色调的概念,如果你也一直这样认为,那么希望看完这条百科之后,你不要继续露怯了...白平衡模式的使用理解什么是白平衡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白平衡的几种调节模式。
色温和白平衡偏移的口诀-回复色温和白平衡偏移的口诀是摄影中常用的调整相机设置的方法。
色温指的是光线的颜色,而白平衡偏移则是指调整照片中的白色色调。
正确使用色温和白平衡偏移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照片的色彩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色温。
色温指的是光线的颜色,在摄影中通常以开尔文(Kelvin)为单位来表示。
较低的开尔文数值表示“暖光”,色温较高;而较高的数值表示“冷光”,色温较低。
光源的色温会影响照片的颜色效果,因此在摄影中需要对色温进行调整。
现在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白平衡偏移。
白平衡偏移是指在摄影中调整照片中白色的色调,使其更加准确地呈现。
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白色的色调会有所偏移,使用白平衡偏移可以纠正这种偏移,使白色看起来更加真实。
接下来,我们来讲解如何使用色温和白平衡偏移的口诀来调整相机设置。
首先,要打开相机的白平衡功能,通常可以在菜单选项中找到。
不同相机的设置方式可能会有所差异,可以参考相机的使用手册找到相应的选项。
1. 判断光源的色温。
在拍摄的环境中,仔细观察光源的颜色。
例如,白炽灯的光线偏黄,而蓝天下的阳光则较为白净。
根据光源的色温来决定下一步的调整。
2. 使用预设选项。
许多相机都内置了一些预设选项,例如“日光”、“白炽灯”、“荧光灯”等。
根据光源的颜色选择相应的预设选项,相机会自动调整色温和白平衡偏移来适应光线条件。
3. 手动调整白平衡偏移。
如果预设选项不能满足需求,可以手动调整白平衡偏移。
在相机菜单中找到白平衡设置,通常有一个色温和一个色调的选项。
根据光线颜色的特点,进行微调,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4. 使用白色参考物。
在照片中加入一个白色参考物,例如白色纸张或白卡片。
拍摄这个参考物,并使用相机的测光功能来调整白平衡。
相机会根据参考物的颜色,自动调整白平衡偏移,使照片中的白色看起来更加准确。
5. 拍摄RAW格式。
如果你的相机支持RAW格式,建议拍摄时选择这种格式。
RAW格式可以保存更多的图像信息,在后期处理时可以更精细地调整色温和白平衡偏移。
眼睛看到的色温与相机中的白平衡两者的关系你真的搞懂了吗?下来看张图片:大家可以看出,左边图片偏蓝,右边图片偏黄,这是因为相机拍摄时,所设置的不同白平衡参数导致的。
从图片上也能了解到,白平衡会影响照片的颜色。
那么白平衡是怎样影响照片颜色的,我们再看一张图片:图中的内容,就是色温。
色温是一种温度衡量的方法,以K值(开尔文)来体现。
开尔文勋爵是个苏格兰的物理学家,他觉得,某黑色物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些光所包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
就好比一个铁块,被不断的加热,它先会变成红色,然后变成黄色,最后变成白色。
零下273.15摄氏度被称为绝对零度,这就是0开尔文;然后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色温值也就上升1K,那么100摄氏度的色温,就是373.15K。
色温与我们所感知的温度不同,常规情况下,我们会把红色归类为暖色调,是因为红色给我们温度高、温暖的感觉。
但是从色温上来说,恰恰相反,红色的色温却是最低的。
同理,蓝色给我们以温度低、冷峻的感觉,我们把蓝色归类为冷色调。
但是从色温上来看,蓝色却是最高的色温。
当我们以自然光进行拍摄时,不同时间段的光线,其色温也是不同的,所以导致了我们拍摄出来的照片色彩也不一样。
用两张图片来加以说明:在傍晚的日落时分拍照,这个时间段里光线的色温比较低,所以拍出来的是暖色调的低色温照片。
在正午时分的大晴天拍照,这个时间段里的光线色温比较高,所以拍出来是冷色调的高色温照片。
到了这里,我们就该总结出来:色温越低,颜色越红。
色温越高,颜色越蓝。
将不同光线下的色温进行了解,对于我们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非常有帮助,能够预先判断出在某种光线下,会拍摄出什么色调的照片,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考虑要强化这种颜色,还是要弱化这种颜色。
从本段开始,以下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说完了自然光线中的色温,再来说说如何用相机来控制光线的色温。
这就必须要请出今天的主角儿'白平衡'。
一、什么叫色温(光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颜色的——比较熟悉的,也是常挂在嘴边的——七色光。
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
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
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
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就称它为低色温。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就称它为高色温。
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
1、色温的来历
色温是开尔文从零下273摄氏度对黑体进行加温测量而来的。
黑体在加温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度,那么黑体的辐射值就升高一个值,这个值就是1K。
当黑体的温度不断上升直到发出可见的辐射光线时,光线也出现了颜色,并且光线的颜色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也在变化,这变化的光线颜色就是不同的色温值。
所以色温是由温度测量出来的,但只表示光线的颜色,不表示光线的温度。
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色时,色温值是在2500K¡ª¡ª32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橙黄色时。
色温值是在3200K¡ª¡ª4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黄色时,色温值是在4500K¡ª¡ª54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也称为正常色温,色温值是在5400K¡ª¡ª5600K左右,其中色温值是在5500K时光线发出颜色与正午的阳光颜色相
同,被称为标准色温值。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色时,色温值是在5600K¡ª¡ª6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色时,色温值是在6500K¡ª¡ª7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紫色时,那么色温值是在7500K以上了。
2、色温的变化情况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象涂了一层浅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
当太阳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阴天的色温高。
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二、色温(光色)与白平衡的关系
白平衡在数码拍摄中非常重要。
白平衡用WB来表示。
它关系到色彩的正常还原与色调的运用,可以说白平衡就是色温的管理器。
如果拍出
的照片偏色,那么一定是白平衡的设置出了问题。
白平衡的设置有许多固定的模式。
在运用时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的色温,选择与其相对应的色温模式就会使被摄物象获得比较准确的色彩还原。
白平衡相当于传统摄影在镜头上加滤镜校正色温,从而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在白平衡模式中,每一个固定的白平衡模式都有一个固定的色温值,并且高色温光线所对应的白平衡模式一定是低色温值,低色温光线所对应的白平衡模式一定是高色温值。
当数码相机选用的白平衡模式的色温值与拍摄光线的色温值经过平衡后,如果经过平衡后的色温值与标准色温值相近时,那么影像的色彩还原就正常;如果经过平衡后的色温值仍然低于标准色温值,那么影像的色彩颜色或是偏红或是偏黄或是偏橙;如果经过平衡后的色温值仍然高于标准色温值,那么影像的色彩颜色或是偏青或是偏蓝。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需要的画面色调效果去调整相应的白平衡模式,这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是比较难以把握的,需要有常年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的一门技巧。
在我们的数码相机中一般有以下几种白平衡模式:
1、自动模式:自动白平衡模式的范围大体在是在3000K¡ª8000K之间;
2、钨丝灯模式:钨丝灯光线的色温是3000K左右,那么钨丝灯模式的色温是8000K。
3、荧光灯模式:荧光灯光线的色温是4200K左右,那么荧光灯模式
的色温是6800K。
4、日光模式(标准模式):日光的色温是5500K左右,那么日光模式的色温是5500K。
5、闪光灯模式:闪光灯光线的色温是5600左右,那么闪光模式的色温是5400K。
6、阴天模式:阴天光线的色温是6000K左右,那么阴天模式的色温是5000K。
7、阴影模式:阴影光线的色温是7500K左右,那么阴影模式的色温是3500K。
8、K值调整模式:可以从2500K¡ª10000K进行数字调整。
数字越高得到的色温效果越低,画面色调越暧。
反之数字越低得到的色温效果越高,画面色调越冷。
K值的调整是对应光线的色温值来调整的:光线色温多少就调整K值多少,才能得到色彩正常还原的图片(因为所有的色温模式值都能从K值中调整出,所以我们一般都应该选择此种模式来进行调整色温)。
9、自定义模式:就是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的色温,自行拟定一个能使色彩得到正常还原的色温模式。
当环境的光线色温比较复杂时,想要使影像的色彩得到正常还原,最好使用自定义模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让画面故意偏某种色调,那么在一般
情况下色温模式的运用尽量按整体色调趋向来运用。
就是说如果背景及光线偏暖调,那么相机宜采用暖调效果的模式(如阴天模式)拍摄;如果背景及光线偏冷调,那么相机可以使用冷色调效果的模式(如钨丝灯模式)拍摄。
另外,如果相机采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拍摄黑白影像,那么画面影所获得的反差也不同。
它类似于传统黑白摄影中在镜头上加不同色温的滤镜,从而增强或是减弱了某种色彩的影调。
对于照相机自动白平衡模式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一般是不使用的,因为凭他们的实际经验采用手动白平衡所得到的效果通常要好于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模式。
提示:
1、数码照相机上的自定义白平衡适用于经验和操作技巧非常熟练的发烧友和专业摄影师所采用;
2、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照相机上的自动白平衡已经可以应对绝大多数拍摄环境;
3、手动白平衡一旦设定合适,照片的色彩将非常之锐利,并可免去了后期的PS处理调整。
自动白平衡在后期PS对色彩调整几乎涉及到绝大多数的照片是在所难免的。
而经过后期PS色彩调整的照片,往往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当其中一种色彩调整到位了,而另一种色彩却偏色了,您必须不断地去寻求色彩的平衡点,想找到所有色彩的平衡点有时几乎
比登天还难,这就是为什么摄影发烧友和专业摄影师喜欢手动白平衡的一条重要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