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三定义工艺路线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358.04 KB
- 文档页数:10
一、工艺路线的创建:
方法1:
路径: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标准工艺路线→CA01—创建
详细步骤:
步骤1:选择CA01,进入屏幕1——初始屏幕
输入物料号,必填项
屏幕1
输入后回车进入步骤2
步骤2:填写表头细节,在屏幕2当中按提示操作,选择“用途”、“状态”、“计划工作中心”等,在导航栏上选择“工序”按进入步骤3
步骤3:工序分配选择各工序的工作中心以及控制码等。
选择各工序的工作中心
屏幕3
完成后在导航栏选择“组件分配“进入步骤四步骤四:组件分配:
屏幕4
在物料构成总览当中选中要分配的项目,然后选择“重新分配”,出现屏幕5 ,输入工序以及顺序,回车修改成功。
更改前的工序
选择工序及顺序
屏幕5
方法2:在导航栏输入事物代码CA01
步骤:无
事物代码:CA01
二、工艺路线的更改
方法一:
路径: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标准工艺路线→CA02—更改
步骤:
1,选择CA02,双击进入屏幕6
输入物料号
屏幕6
输入后回车进入屏幕7
2,更改或添加工序,组件重新分配
组件重新分配
选择要更改的项目
在此增加子件
屏幕7
方法2:在导航栏输入事物代码CA02
步骤:无
事物代码:CA02。
工艺路线的制订工艺路线的制订是指在进行产品制造过程中,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的特点确定一条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的具体操作顺序和步骤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工艺路线制订的一般步骤和考虑因素:1. 熟悉产品设计要求:首先要仔细阅读和理解产品的设计要求,包括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要求和外观要求等。
这将有助于确定完成产品所需的制造工艺步骤和操作流程。
2. 分析原材料和零部件:对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分析,包括确定其物理、化学性质,检查供应和质量可靠性,以确保选择适合产品制造的材料和零部件。
3. 确定加工工艺步骤: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材料特点,确定一系列加工工艺步骤,包括切割、焊接、锻造、铣削、喷涂等。
需要考虑工艺步骤的顺序,以确保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4. 安排设备和人力资源:根据工艺步骤和生产数量,确定所需的设备和工人。
需考虑设备的可行性、产能和效率,以确保生产能够按时完成。
5. 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确定在各个工艺步骤中所需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检测方法。
这包括原材料的检验、加工过程的检验和成品的最终检验等。
要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制定计划和时间表:根据工艺步骤、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和时间表。
要考虑到各个工艺步骤的节奏和工作量,以充分利用资源和满足交货时间要求。
7. 风险评估和改进:对制定的工艺路线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以确保产品制造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工艺路线的制订是一个综合考虑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因素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工艺流程的优化。
工艺路线的制订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与工艺路线制订相关的几个重要方面。
1. 材料选择和供应链管理: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制定工艺路线时,需要仔细评估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可用性,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可靠性、成本和环境因素等。
工艺路线选择的合成步骤工艺路线选择的合成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目标产品:首先需要明确所需合成的目标产品是什么,包括其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等。
2. 查阅文献和数据库: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专利和化学数据库等资料,了解已有的合成方法和工艺路线,以及相关的合成条件和催化剂等信息。
3. 筛选候选路线:根据已有的信息和实际需求,筛选出若干个可能的合成路线作为候选方案,考虑反应步骤和中间体的稳定性、可用性、成本等因素。
4. 评估合成路线:对候选路线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其合成效率、收率、产率、副产品生成情况、催化剂选择和反应条件等因素,从中选出最有潜力的合成路线。
5. 设计实验:根据所选的合成路线,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包括反应条件的优化、产物纯化和分离等步骤。
6. 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室中进行所设计的实验,验证所选合成路线的可行性和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7. 优化工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工艺的优化,包括反应条件、催化剂的优化和改进等,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品质量。
8. 工业化考虑:考虑将实验室合成路线转化为工业化生产路线的可行性,包括规模化合成的可行性、成本估算、原料供应和环境影响等。
9. 安全评估:评估合成路线的安全性,包括反应过程中产物的毒性和危险性等,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10. 调整和改进:根据整个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和评估信息,对合成路线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工艺的可行性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工艺路线选择的合成步骤包括确定目标产品、查阅文献和数据库、筛选候选路线、评估合成路线、设计实验、实验验证、优化工艺、工业化考虑、安全评估和调整和改进等。
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和顺序可能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工艺流程中的工艺路线选择与优化在工艺流程中,工艺路线的选择与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合理的工艺路线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工艺路线选择与优化的几个关键因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工艺路线选择的关键因素在选择工艺路线时,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1.原料选择:不同的原料适用于不同的工艺路线。
需要考虑原料的性质、供应稳定性、价格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原料。
2.工艺设备:不同的工艺路线需要不同的设备支持,需要考虑设备的价格、稳定性、维护难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设备。
3.生产能力:工艺路线的选择需要考虑生产能力,确保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4.人力资源:工艺路线的选择还需要考虑人力资源,包括员工技能、培训成本等因素。
二、工艺路线选择的解决方案在选择工艺路线时,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路线。
2.制定技术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技术标准,对不同的工艺路线进行评估,选择最符合技术标准的路线。
3.寻求专业意见:可以咨询专业的工艺师或工艺顾问,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选择最佳的工艺路线。
三、工艺路线优化的关键因素工艺路线的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关键因素包括:1.生产周期:优化工艺路线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2.能源消耗:优化工艺路线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
3.废料处理:优化工艺路线可以减少废料产生,降低环境污染。
四、工艺路线优化的解决方案在进行工艺路线优化时,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1.引入新技术:了解最新的工艺技术,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改进设备:改进现有设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
3.提高员工技能:通过培训和提高员工技能,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减少待机时间和废品率。
总结工艺流程中的工艺路线选择与优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并进行优化,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艺路线的拟定引言工艺路线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或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工艺步骤和操作方法。
工艺路线的拟定对于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工艺路线的拟定过程,并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工艺路线拟定的目标工艺路线的拟定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最大程度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和客户要求。
3.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导,使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4.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数据分析的可行性。
工艺路线拟定的步骤1. 定义任务或产品要求在拟定工艺路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所需完成的任务或产品的具体要求。
这包括产品的规格、功能需求以及质量标准等。
只有明确了任务或产品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工艺路线。
2. 识别关键工艺步骤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任务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步骤。
这些步骤通常是需要高度精确和独特处理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性能。
在识别关键工艺步骤时,可以借助过往经验或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
3. 制定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是将任务或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视化的一种方法。
通过制定工艺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个工艺步骤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
在制定工艺流程图时,可以使用流程图软件或手绘的方式来进行。
4. 确定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每个工艺步骤都需要具体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来实施。
工艺参数包括温度、时间、压力等因素,而操作方法则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所需工具设备等。
在确定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要求、设备能力和操作员技能等因素。
5. 评估和优化工艺路线一旦完成初步的工艺路线拟定,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
评估的目的是确保工艺路线能够满足产品要求,并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如果发现问题或改进的空间,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6. 编写工艺路线文件最后,根据拟定的工艺路线,我们需要编写详细的工艺路线文件。
该文件应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1、中药新药研发的主要流程包括哪几项?选题——药学研究——药理研究——申请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申请生产文号——新药生产。
2、我国现行的新药定义是什么?旧定义是什么?为何要如此修订?意义何在?新定义: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旧定义:我国未生产的药品。
修订理由:老定义是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药品管理的经济制度的进步相联系的,但随着时代发展有必要提高我国新药研制水平,使我国新药研究能与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一致。
意义:a是使我国新药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了国内未曾生产但已从国外进口的这一部分药品,使新药研发的空间大大缩小,特别是仿制药的空间越来越小,新药开发的门槛增高迫使研发机构不断提高创制能力。
b打破了新药只能是国内生产的限制,体现了全球经济化的理念,推动制药业的发展,以适应市场需要和增强竞争力。
c与世界药品管理的通行做法和原则接轨,协调药品专利保护和对新药行政保护的关系,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国外新药审评带给中国药品审评的启示和思考?国外状况:1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制度2欧盟集中审评与分散审评相结合的双轨制审评3荷兰听证会4日本GCP与透明行政5新西兰审评与救济启示与思考:专家审评;信息公开;听证程序;救济机制4、我国药典共处了几版?现行版是哪一年的?中国药典分成哪几部?各部组成内容如何?基本结构如何?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共9版,现行的为2010版第一部2165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第二部2271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第三部137收载生物制品、预防药、治疗药、体内诊疗。
基本结构:(一)凡例1名称与编排2检验方法与限度3标准品与对照品4精确度(二)正文名称(英文与汉语拼音),结构式,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贮藏、制剂(三)附录组成:制剂通则、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滴定液的配制于标定等(四)索引一部中文、汉语拼音、拉丁名、拉丁学名二部中文索引、英文索引三部中文索引、英文索引5、中药、天然药物的注册分类分成了几类?具体包括哪些?哪几类属于新药?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等物质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工艺流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简称CAD/CAM)是一种现代化的工艺流程,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的集成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CAD/CAM的工艺流程。
步骤一:产品设计1.1 确定需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产品设计的需求,包括产品的功能、外观、规格要求等。
这是整个CAD/CAM流程的基础。
1.2 产生设计方案:根据需求,设计师通过CAD软件进行产品的初步设计,生成初始的3D模型。
在这一步骤中,设计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和优化。
1.3 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确认后,设计师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包括产品的尺寸、材料选择、结构等。
继续使用CAD软件,生成更加精确的3D模型。
步骤二:工艺规划2.1 制定工艺路线:在产品设计确定后,需要制定产品的工艺路线。
这包括材料的选择、生产设备的配置、生产工艺的安排等。
CAD/CAM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工艺人员制定合适的路线。
2.2 工艺参数设置:根据工艺路线,工艺人员需要确定各种工艺参数,包括生产速度、加工精度、设备配件等。
CAD/CAM可以提供相关数据和模拟结果,帮助工艺人员优化参数。
步骤三:制造准备3.1 制造资源准备:在产品设计和工艺规划确认后,需要准备制造所需的资源,包括原材料、设备、工具等。
CAD/CAM可以帮助制造人员进行资源的准备和调配。
3.2 制定制造计划:根据产品需求和工艺规划,制造人员制定制造计划,明确生产流程、质量控制措施等。
CAD/CAM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制造人员进行计划制定。
3.3 设备设置:根据产品的要求,制造人员进行设备的设置,包括加工设备的调试、工具的安装等。
CAD/CAM可以提供预先模拟的结果,指导设备的设置。
步骤四:加工生产4.1 生成工艺数据:根据CAD模型和工艺规划,通过CAD/CAM软件生成加工所需的工艺数据,包括加工程序和刀具路径等。
工艺路线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工艺路线标准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来进行生产的一种指导文件。
它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成品包装等方面的详细步骤和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工艺路线标准是企业生产制造的重要依据,能够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企业竞争力。
下面将从工艺路线标准的概念、制作要点和应用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制作要点1.明确产品要求:在制作工艺路线标准之前,需要对产品的特性、质量要求、生产量、生产周期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确保工艺路线标准能够满足产品的生产要求。
2.制定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绘制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包括原料准备、生产加工、装配组装、质量检验、包装运输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有明确的操作要求。
3.编写操作规范:制定每个工序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参数设置、操作步骤、操作要点、质量标准等内容,确保生产人员按照标准操作。
4.设定质量标准: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5.制定安全措施:考虑到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生产。
三、应用意义1.提高生产效率:工艺路线标准明确了生产工序和操作规范,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混乱和误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2.确保产品质量:工艺路线标准规范了生产过程,包括了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方法,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3.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避免了生产浪费和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4.加强生产管理:工艺路线标准可以作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依据,帮助企业实施有效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生产过程。
5.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制定科学的工艺路线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工艺路线标准是生产制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件,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生产管理和提高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艺路线的选择
在制造业和工程领域,选择正确的工艺路线是非常重要的。
工艺路线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所需经过的工序和步骤。
在选择工艺路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工艺路线来保证其质量。
例如,精密零件需要更加精细的加工和检测步骤。
2. 生产效率: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
例如,使用高效的机器和工具可以提高加工速度。
3. 设备和技术:选择工艺路线时需要考虑可用的设备和技术。
如果没有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可能需要进行投资和培训。
4. 可持续性和环保要求: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消费者对环境影响有更高的要求。
选择环保和可持续的工艺路线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选择正确的工艺路线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 1 -。
化工工艺过程开发及工艺路线选择摘要:化工工艺开发和工艺路线是化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连续生产。
本文首先介绍了工艺开发所涉及的程序,然后讨论了化工工艺开发和工艺路线选择。
关键词:化工工艺;过程开发;工艺路线选择引言由于选择原材料的选项、工艺开发的方向和产品的类型非常多样,且有丰富的多样性要素,因此在确定最终工艺开发的方向和路线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各种要素。
在建造一套完整的生产设备时,只要确定其功能方向,就必须在下一个工作流程中仔细考虑如何实现与投资成本和相关方案设计密切相关的工艺开发路线。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设备的整体效益和效果能够得到优化。
一、工艺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程序一般来说,这项工作的生产过程需要由几个过程组成,如预处理、生成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处理。
预处理一般由机械操作、传热等过程组成。
在特定的反应期间,温度和压力值需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内。
后续处理包括传质、相分离等过程。
通过选择不同的化学加工方法,可以获得相同的化学产品。
这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可以挖掘不同的方案。
在这些计划中,有隐含的社会经济损益,反映了社会效益中的成就,直观地展示了环境保护的水平。
通过此过程,新技术可以在工作期间顺利集成到项目中。
化工技术发展研究的最终结果是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是整个项目开发设计的主要参考。
在具体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没有完全固定的步骤形式。
二、化工工艺过程开发及工艺路线选择在化工生产中,同一产品有时可以用不同的原料加工。
例如,乙醇可以通过发酵或乙烯水制备;甲烷(天然气)氯化或甲醇和HCl氯化可获得氯甲烷。
同一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可以得到不同的产品。
即使使用相同的原材料和相同的工艺,也可以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获得不同的产品。
由于原料路线、工艺路线和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在选择工艺路线和确定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在准备投资建设生产工厂时,一旦确定了工厂的生产能力,就必须确定与工厂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密切相关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设计条件,以优化工厂的整体经济效益。
工艺方案策划摘要:工艺方案策划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的计划。
本文将介绍工艺方案策划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艺方案策划。
一、引言工艺方案策划对于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工艺方案策划,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艺方案策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工艺方案策划的基本概念1. 工艺方案策划的定义工艺方案策划是在产品生产的初期,根据产品的特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各工序的顺序和操作步骤,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
2. 工艺方案策划的意义工艺方案策划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工艺方案策划的步骤1. 产品特性分析在制定工艺方案策划前,需要对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等特性。
通过对产品特性的分析,可以确定适用的加工工艺及工艺流程。
2. 工艺路线确定在产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产品的加工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包括各个工序的顺序、工艺参数及设备要求等内容。
3.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确定的工艺路线,对每个工序进行详细的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流程设计包括原材料准备、加工、检验等环节的流程安排和操作要求。
4. 设备配置和调整根据工艺流程设计,进行设备配置和调整。
确保生产线的设备与工艺流程相匹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5. 工艺试验与优化根据工艺方案策划,进行工艺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优化。
通过不断的试验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的工艺方案。
6. 文档编制和培训在确定最终的工艺方案后,需要编制相关的操作指导和工艺文档,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工艺方案的顺利实施。
四、工艺方案策划的注意事项1. 充分了解产品特性,确保工艺方案与产品需求相匹配。
步骤三:定义工艺路线选择关键词:工艺路线|工序|工作中心|成本中心|作业类型(Routing|Operation|Work center|cost center|Activity Type)控制码|公式码|标准值码(Control Key|Formula Key|Standard value Key)成本估算工艺路线选择的配置包括图8的5个部分,首先看看定义自动工艺路线的选择,如图9。
注意图9的选择ID 01,它包括1-4四个优先级,其中SP 1的Task List Type N表示普通的工艺路线(Tcode:CA01建立),SAP提供了多种工艺路线,比如还有重复生产使用的Rate routing(Tcode:CA21建立),Type R等,同样,如图9-[2],工艺路线的用途也被设置为多种:1:Production,2:Engineer,3:Universal等同时建立工艺路线时还被赋予了一个状态:1:Create建立;2:Release for order表示可以使用该工艺路线建立工单;3:Realse for costing表示可以用做成本估算; 4 :Release (General)通用。
状态通常用做审批,产品工程师建立好工艺路线后,经理审批后就可使用,一般正式的工艺路线的状态都被设置为4:Release (General),既然用于生产又能用于成本估算。
图9表示成本估算时工艺路线的首选ID为01的;工艺路线类型为N的,用于生产的,状态是被批准为通用的普通工艺路线。
产品成本估算(不仅仅包括标准成本估算,系统还提供其它成本估算形式用于不同目的)无非是料(BOM)工(涉及工艺路线,工序,工作中心,作业类型和成本中心)费(间接费用可通过成本核算单核算,实际上间接费用核算也可通过工艺路线,作业类型等来实现)层层汇总而来, 尽管作业成本法(ABC成本法)和资源性成本方法(RBC方法)认为产品的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目前多数ERP项目依旧喜欢采用标准成本核算体系,人工和各项间接费用等成本被隐藏在工艺路线中实现。
图10清晰表示了这个过程,一个产品一般最少对应一个工艺路线,工艺路线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工序,每个工序在一个工作中心执行,一个工作中心唯一对应一个成本中心,一个工作中心最多可执行6个作业类型,每个作业类型则代表人工,机器折旧或其它间接费用,也就是说成本估算的直接材料展BOM卷算而来,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则通过产品对应工艺路线计算而来,因为产品下有半成品,半成品也有其工序,实际上工费也是层层上卷的。
工艺路线中工费的计算公式如何?这涉及两个关键词:控制码和公式码。
1.什么是控制码?工艺路线中的每道工序都对应一个控制码,这个控制码通常是从执行该工序的工作中心主数据(Tcode:CR01)默认带出来,图11强调了PP01|PP02|QM01三个系统默认的”三个代表”控制码,说到”三个代表”大家就会重视, PP01用于自产工序,PP02用于外协工序,QM01则控制工序必须包含质检特征,系统已经考虑了工序的各种分类包括网络工序,实际上只要copy就可使用。
图12是控制码PP01|PP02|QM01的明细内容,控制PP01的“Scheduling”*(排产相关),“Det. Cap. Reqmnts”(产能需求相关)和”Cost”(成本核算相关)标志被选择, 控制码PP02因用于外协工序, 选择了“Scheduling”而“Det. Cap. Reqmnts”没被选择表示外协工序和排产相关但是不消耗本企业产能,特别注意的是图12-[2][4], 控制码PP02的”External processing”选择了”+”,正是此标志决定使用该控制码的工序为委外工序,如果产品的工单包括委外工序将在工单建立同时立即自动产生委外申请单->在转为委外采购单。
控制码QM01的“Insp. Char. Required”标志则被选上表示该工序需要质检(关于质量管理QM 模块请参考相关章节)。
控制码,即控制工序的关键码,系统为了做到高度灵活和可配置性,并没有将这些控制参数直接设置在工序中。
2.什么是公式码? (Tcode:OPCY/OP54)接下来介绍公式码,如图13,依旧以系统默认的”三个代表”公式码为例, 公式码SAP001|SAP002|SAP003分别代表机器运转需设置时间(Setup Time),机器工时(Machine time)和人工工时(Labor time)。
公式码SAP001|SAP002|SAP003包含的计算公式内容,图14显示公式码SAP002内容。
公式码SAP001公式:SAP_01公式码SAP002公式:SAP_02 * SAP_09 / SAP_08 / SAP_11公式码SAP003公式:SAP_03 * SAP_09 / SAP_08 / SAP_11涉及公式参数为SAP_01| SAP_02| SAP_03| SAP_08| SAP_09| SAP_11。
3.什么是公式参数?(Tcode:OPCX/OP7B/OP51)如图15,突出上面3个公式码使用的6个公式参数,公式参数详细内容见图16。
公式参数SAP_01| SAP_02| SAP_03的设置相同,只是参数文本不同,见图16-[1][2],“Origin”标志设为2表示为standard origin,表示其为标准值码公式(Tcode:OP19建立标准值码),公式参数SAP_08| SAP_09| SAP_11的Origin为空(通用工序值->General Operation value),则它用来辅助计算,图16-[3]- >图16-[8]可看到这3个公式参数的标准值都是1,分别对应字段BMSCH(基本数量),MGVRG(工序数量)和SPLIM(分割数量)。
*注意关键词:标准值码和标准值码公式回顾图14的公式码SAP002公式:SAP_02 * SAP_09 / SAP_08 / SAP_11,了解了吗?如果你已经了解了,恭喜您,您就是ERP神仙,到此为止,可能多数读者还是不了解成本计算时人工和间接费用究竟是通过何种公式计算出来的, 简单介绍一下,在SAP_02为标准值码公式,多个标准值码公式可组合成一个标准值码(Tcode:OP19), SAP_01| SAP_02| SAP_03将用来分别对应机器设置|机器工时|人工工时间,但是系统还考虑到一个性能效率(功效)问题,比如机器运转的性能效率可能只有95%,这个工效实际上也影响到产能计划和成本计算, 在工作中心主数据(Tcode:CR01)中可以定义标准值码公式的功效,如果不维护则SAP_02默认值为100%,SAP002公式(对应机器工时):SAP_02 (= 100%) * SAP_09 / SAP_08 / SAP_11,即工序数量/ 基本数量(默认为1) / 分批数(默认也是1),则产品估算时机器成本为机器折旧工序数量* 对应的机器作业类型计划价格。
更多BOM,Routing和Work center配置请参考IMG Path:Production->Basic Data,可以为工作中心定义一个标准值码(Tcode:OP19),标准值码最多可包括图15-图16中定义的6个标准值码公式,如图17,系统默认的标准值码SAP1包括SAP_01| SAP_02| SAP_03,在此在增加3个标准值码公式SAP_F1|SAP_F3|SAPC00。
4.在工作中心维护标准值码(Tcode:CR01)工作中心可以是一台机器,一条产线,一个班组等,可以定义工作中心类别。
如图18,建立工作中心ZWC01,在”Basic data”页输入标准值码SAP1,系统即带出图17设置的6个标准值公式参数,只是显示的是关键描述而已,图18-[4],表示标准值公式的维护规则, 因为标准值公式通常对应到一个作业类型,实际上就是限定工作中心消耗的作业类型的状态,比如限制某作业类型必须或禁止在该工作中心消耗,一个用户防呆功能,规则分以下5类: 0:may not be entered 禁止输入作业类型,输入则错误1:Should not be entered 不应该输入作业类型,输入则警告2:Should be entered 应该输入作业类型,不输入则警告3:Must be entered 必须输入作业类型,不输入则错误:no checking 不做任何检查在图18-[5]中还可为每个标准值公式维护一个性能效率,表示该工作中心的工作功效,在工作中心主数据的Costing页,维护对应的成本中心和消耗的作业类型,每个工作中心对应一唯一成本中心,多个工作中心可以对应同一成本中心。
*可以在工作中心“Default Values”页设置默认识工序控制码,在“Capacities”页设置CAPP 相关数据。
图19-[1]:工作中心ZWC01对应成本中心8233115004。
图19-[2]:即图18-[2]标准值码SAP01带出的6个标准值码公式描述。
图19-[3]:定义对应的作业类型(Tcode:KL01),假设SETUP/MAC/LAB 3个作业在此工作中心消耗,所以工作中心也称为作业中心。
图19-[4]:注意使用的公式码SAP001|SAP002|SAP003正是图13和图14设置的公式码。
5.为产品设置工艺路线(Tcode:CA01)图20为物料FG01建立工艺路线,只包括一个工序,对应工作中心为ZWC01,自动从工作中心主数据中带出控制码和图19设置的3个作业类型,假设该工序耗费作业量为:SETUP 0.5H| MAC 1H|LAB 2H。
子工序,替代工序,顺序,并行工序,统计工序,参考工序。
在SAP中,很多时候工序只成了一个成本核算工具,为了计算成本而设置工序,没起严格MES/SFCS意义上的工序,比如某电脑主板厂在生产主板时设置了A1-A16共16道顺序工序,还有B1-B5 5个质检点,主板在自动产线上严格按工序顺序下流,质检过程中,A1-A4(A5-A8,A9-A12,A13-A16)如果发生质检发生问题,如果是小修(Fix),到检测点B1(B2,B3,B4)检测后往下流,如果是大修(Repair),A1-A16都在B5维护,维护好后无论是A1-A16都统一从第一道工序A1从头开始往下走。
6.成本估算结果成本估算后,可以看到3个作业类型SETUP/MAC/LAB(类型E,工艺路线->包含工序->工序对应工作中心->工作中心消耗作业类型,作业类型计划价格KP26)。
M表示物料(BOM),FG01由包括两个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