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晚清苏州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请看文物社《苏州博物馆藏晚清名人日记稿本丛刊》
- 格式:doc
- 大小:13.24 KB
- 文档页数:2
苏州博物馆文物介绍及名称
苏州博物馆是江苏地区最大、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是苏州市重要的文化场所之一。
博物馆设立于1986年,由苏州市领导出资兴建,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4号。
馆内共分为5个展厅,展出文物共计4万余件。
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物,其中以明、清时期的文物最为丰富,展示了江南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苏州博物馆部分文物的介绍及名称:
1. 明代青花瓷盘:此盘为明代官窑青花瓷器,通体绘有如意云纹和莲瓣纹,气韵优美。
是苏州博物馆收藏的重要青花瓷器之一。
2. 明代木雕观音像:此像高1.2米,为南京明代最有代表性的木雕之一,观音端庄娟秀,神态庄严,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 清代绣品《百鸟朝凤图》:此绣品为清代苏绣名家袁云龙所创作,绣工精湛,色调鲜艳,寓意吉祥,是苏州博物馆保存完好的绣品之一。
4. 元代陶塑《马踏飞燕》:此塑像为元代时期的罕见之作,在陶匠的巧手下,一匹奔马张扬英姿,脚踩飞燕,呈现出一种野性和力量感。
5. 清代雅石雕《石霁云泥图》:此雕刻作品为清代著名石雕师刘振峰所创,依据宋代画家夏圭所作的《石霁云泥图》改编而成,造型精致,艺术价值极高。
苏州博物馆不仅是苏州市的文化标志,也是展示江南文化精髓的重要场所,它为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赏文物、学习历史和品味艺术的平台。
关于苏州人文历史的书籍苏州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若要了解苏州的人文历史,书籍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关于苏州人文历史的优秀书籍。
1. 《古城苏州》作者:王家福出版时间:1994年《古城苏州》是一本全面介绍苏州历史文化的著作。
书中详细梳理了苏州的历史沿革、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苏州园林、丝绸业发展等苏州特色文化的介绍。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全方位了解苏州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风貌。
2. 《吴中文化》作者:江苏文化研究院编著出版时间:2003年《吴中文化》是一本对苏州及周边地区的吴中文化进行研究的专著。
书中涵盖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细致描绘了吴中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同时,该书还介绍了吴中地区的传统产业、民俗风情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吴中文化图景。
3. 《苏州山水甲天下》作者:周有光出版时间:2010年《苏州山水甲天下》以苏州的山水名胜为主题,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展现了苏州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书中涵盖了苏州的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古村落等内容,通过对苏州景观的细致描绘,读者可以领略到苏州独特的山水文化之美。
4. 《苏州园林》作者:王绍洪出版时间:2008年《苏州园林》是一本深入介绍苏州传统园林的著作。
书中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苏州园林的起源、分类、设计理念以及具体的园林景点。
同时,该书还对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解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
5. 《秀丽苏州》作者:吴如辉出版时间:2014年《秀丽苏州》以苏州的美食、建筑、艺术等为主题,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苏州的独特魅力。
书中不仅有苏州美食的介绍和制作方法,还有苏州传统建筑的精彩图片和详细解说,以及苏州工艺品和艺术表演等内容。
这本书可以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的苏州体验,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
通过阅读上述这些优秀的关于苏州人文历史的书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江苏传世名著”苏州推荐书目序号书名著者及籍贯产生年代内容简介原刊版本今出版单位今出版年份类别备注1 孙子兵法孙武(齐)春秋现存十三篇,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兵学圣典”。
中华书局2006年军事2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玑(苏州)三国吴本书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因此有人称它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动植物的专著”,对后来本草学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明代内府刻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及《四库全书》本。
清同治刻本粤东书局文学3 玉篇顾野王(苏州)南朝陈收字二万二千余,全书分为五百四十二部,每个字下先以反切释音,然后解释字义,有些还引有书证或直接引用典籍的诂训来释义,并把一些字的古体、异体附于释义之后。
比《说文解字》多收七千五百余字,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中华书局1987年语言文字4 比丘尼传释宝唱(苏州)南朝梁本书辑录了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65人,是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
中华书局2006年哲学宗教5 舆地志顾野王(苏州)南朝陈本书原为30卷,既详考山川古迹之典故,又注明其文献出处,不仅在方志史上建树卓著,并且有重要的文献辑佚价值。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开地志完整体系先河的杰作,影响深远。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历史地理6 经典释文陆德明(苏州)唐首次明确按著述早晚次序,论述十二部经典诞生的演变史,并考察了每部经典注释的传授史,总结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经学研究成果,还对这些经典的源流作了简明的叙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语言文字7 书谱孙过庭(吴郡)唐《书谱》为二卷,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艺术8 吴郡志范成大(苏州)宋本书为汇辑唐陆广微《吴地记》、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等旧籍,广采史志,补充新事所撰成,是宋代方志体例定型化的代表作。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苏州是古代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因此,苏州的历史档案资料非常丰富,详细地记录了苏州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历程亦极其艰辛,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沿革及其特色。
1. 清朝时期清朝是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起点期。
在清朝初年,苏州就开始着手对古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并陆续出版了《苏州府志》、《江苏通志》和《苏州县志》等多种地方志书籍。
清朝后期,在苏州又相继出版了《苏州通志》和《吴郡志》两部地方志。
这些志书是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基础,它们通过整理、编纂、印刷等一系列工作,为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奠定了基础。
2. 民国时期中国的近代史始于民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开始走向现代化。
在1928年,苏州成立了县档案馆,并于1939年升格为市档案馆,这标志着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民国时期,苏州市档案馆主要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相继出版了《苏州市志》和《苏州县志》等地方志书籍,为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3.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1951年,苏州市档案馆成立了档案复原组,开始对苏州历史档案进行复原工作。
1960年,苏州又成立了市政府史志办公室,开始编纂苏州市史志。
在此之后,苏州市档案馆相继开展了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并出版了《苏州文化史》和《苏州历史档案》等多部著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苏州的历史档案资料。
1. 题材广泛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苏州的历史档案资料非常丰富。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资料,极具代表性和可研究性。
2. 足迹遍布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的足迹遍布各个角落。
苏州历史档案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既有国家机构收藏的重要档案,又有已散失的珍贵档案,如《吴缙之文集》、《吴之荷卷》等。
苏州市档案馆还积极开展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搜集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上)作者:孙迎庆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03期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藏书楼前后计数百家。
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典籍,使得学子士人得益匪浅。
同时,众多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
时人云:“吴中文风,素称极盛,俊士荟萃于兹,鸿儒硕彦,代不乏人。
以故吴中旧家,每多经史子集四部书之储藏,虽寒俭之家,亦往往有数拾百册。
至于富裕之家,更是连椟充栋,琳琅满目。
故大江以南,藏书之富,首推苏州。
”这种崇尚典籍、重视文化的理念深植于苏州人的观念之中,成为吴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楼就这样渐渐淡出了历史,淡出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即使留存下来的,命运也大多岌岌可危,书去楼空。
但我们可以从苏州博物馆所保存的众多古籍善本中,解读出苏州昔日私家藏书的辉煌,私家藏书楼的生命因融入了现代博物馆而永续延绵、生机无限。
过云楼旧藏《正德兴宁志》稿本稿本为经折装,函套上贴有题签,墨笔楷署:“明祝允明兴宁县志稿本”。
开本高35,5厘米,宽20厘米。
全书分为4卷,卷一为郡县建置因革、分野、疆域至到、城隍、乡都、山川;卷二为官署、学校、庙禅、宫室、坊陌、津梁、步寨、寺观和古迹;卷三为户口、风俗、人材、科第等;卷四为职官、文辞等(见图1-图3)。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1183号。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苏州)人。
其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狂草颇受世人赞誉。
此稿本先前为明代王世懋收藏,盖有“琅砑王敬美氏收藏图书”朱竖长印。
后该稿本又进入苏州顾氏过云楼,有“顾麟士”白方印,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中有记载,顾氏称其“序次谨严,考核翔悉”。
据《中国地方志综录》载,温州市图书馆藏有正德刻本,缺卷二至卷四;中山大学藏咸丰重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有重抄崇祯过录稿本。
苏州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的宝库苏州历史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博物馆,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历史文化馆藏之一。
该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园区内的人民路,占地面积约为16000平方米,建筑造型优美,整体氛围庄重肃穆。
作为一个宝库,苏州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众多有关苏州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苏州作为中国古代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的独特历史面貌。
苏州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馆内最古老的文物之一是一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石制品,其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此外,馆内还收藏了丰富的商代、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器物和陶器,展示了苏州地区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苏州历史博物馆最著名的馆藏之一是关于苏州园林的展览。
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文化的瑰宝。
博物馆中展示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建筑风格以及历史发展。
其中包括对苏州园林的整体规划和构建方法的介绍,以及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元素,如假山、花台、小桥流水等。
通过这些展品,游客们可以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此外,苏州历史博物馆还拥有丰富的书画艺术收藏。
其中包括明清时期的名家名作,展示了苏州地区著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还展示了传统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精髓和独特魅力。
苏州历史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一些书画展览和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苏州历史博物馆在展示苏州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苏州传统工艺。
博物馆中设有一个工艺品展厅,展示了苏州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这些工艺品包括苏绣、苏石、苏木雕等各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
游客们可以通过观看工匠们的技艺展示和参与互动体验,了解苏州传统工艺的精湛绝艳,感受到古老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魅力。
苏州历史博物馆还开设了许多教育和研究项目,以促进苏州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馆内设有研究中心,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苏州历史和文化的平台。
苏州博物馆的观后感500字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今天我有幸参观了苏州博物馆。
博物馆布置典雅、灯光明亮,琳琅满目的文物展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深邃和文化的博大。
首先,博物馆最吸引我的是文物的展示,从古代的陶器,雕像到现代美术品,每个展品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让人爱不释手。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里的旧时家具类展品。
我们可以在展览室中看到清朝时期的红木家具和日式家具,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博物馆的展品堪称一件一件珍宝,如清代仿古景泰蓝瓷器,十分精致,色彩鲜艳瑰丽,让人一时忘却时间。
此外,博物馆的载体是宝贵的文物和历史瑰宝,表示哈萨克斯坦伊犁发掘的古文明,每个文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辉煌。
除此之外,特别推荐的是博物馆馆藏红木家具,细致入微的雕花,精湛的雕工让人叹为观止。
家具雕刻的图案造型有的是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有的是文人雅士写意的花鸟鱼虫。
那种刀路美感,展现了“完美,细腻,精巧,华贵”的艺术情境,让人前所未有地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共鸣。
最特别的是,家具之间极好的组合效果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文物背后所寄托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的沉淀,使身在当下的我倍感珍贵,同时,我也被博物馆里展现的那种浓浓的文化氛围所感染。
因为从文物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传统美学、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
细细品味博物馆的展品,我发现每一件文物都叹为观止。
在观看画面平淡的锦鲤造型藏青色漆漆盘托清代五彩纹龙形赏瓷的时候,我会被这个龙的造型惊叹不已,魅力十足;在欣赏青花瑞兽纹瓷盘时,我会感受到青花水墨的柔美和中式艺术的独特性;在观看珠宝展区里的手镯、耳环等首饰的时候,我不禁为当时的文化背景和那时候艺术工匠的精湛技艺所惊叹。
在博物馆参观完毕后,我觉得我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
这样的体验让我更加珍视历史和身为中国人的身份。
参观结束后,我想对所有用心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的人们表示赞扬,感谢他们为我们的文化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下)作者:孙迎庆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04期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藏书楼前后计数百家。
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典籍,使得学子士人得益非浅。
同时,众多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楼渐渐淡出了历史,淡出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即使留存下来的,命运也大多岌岌可危,书去楼空。
但我们可以从苏州博物馆所保存的众多古籍善本中解读出苏州昔日私家藏书的辉煌,私家藏书楼的生命因融入了现代博物馆而永续延绵、生机无限。
上一期已经刊登了苏州博物馆藏的部分精品藏品。
顾沅稿本,246卷,文献4070篇。
分装八函,每函十册。
为蓝丝栏稿纸,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三四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双对蓝鱼尾,书口下有“然松书屋”四字。
书中钤“艺海小筑珍藏”“湘舟审定”“国华之印”“浩臣所藏”“赐砚传家”“翼东珍藏”“王同愈”等印章。
首册书名页有江阴闻诗亲笔墨书《吴郡文编》,落款“闻诗题”。
卷前有朱珔、石韫玉、梁章钜、董国华四家亲笔墨序。
末册卷后有翰林王同愈墨跋(见图9-图11)。
全国珍贵古籍名录06479号。
顾沅(1799-1851年),清代学者、藏书家。
字澧兰,号湘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
虽出生世代簪缨之家,但不求仕进,以收藏书画古籍而闻名于世。
《吴县志》载:“顾沅图书之富,甲于东南。
”学者杨仲羲在评价顾氏艺海楼藏书时,称其“不及四库者600余种,而四库未及者2000余种”。
咸丰庚申之役,顾沅已谢世,其嗣孙顾康如尚年幼,出逃途中《吴郡文编》于乱中流失,不知去向,家人为之念念不忘。
然而事有凑巧,民国七年(1918年),有人在上海见到此书,喜告顾沅之曾孙顾浩成,遂以五百金购归,藏于顾家世居辟疆园艺海小筑。
顾浩成逝世后其子顾翼东(1903-1996年)秉承父志,悉心护持高祖遗著。
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
今天呀,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写一篇日记。
我就想起昨天跟爸爸妈妈去苏州博物馆玩儿的事儿,特别想跟大家说说。
哎呀,博物馆里可真大,特别是有一块展区叫“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名字好长好长,差点儿没记住!妈妈说,这里收藏了好多名人写的日记。
我盯着玻璃柜子里的一本小本儿看,哎呀,上面写的字歪歪扭扭的,跟我平时写的一样!爸爸还笑我说:“人家小时候比你认真呢!”哼,我才不服气!然后我偷偷问妈妈:“这些日记为什么这么厉害呀?”妈妈摸摸我的头,说:“这些名人记录的事儿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历史的一部分。
”
我点点头,觉得我也能写好日记啦!以后我长大了,说不定我的日记也会被放在博物馆里呢,想想都觉得美滋滋的!哎呀,时间不早了,我得赶紧把作业写完,妈妈说明天还有新地方要去玩儿呢!
—— 1 —1 —。
苏州博物馆文化行形成旅游攻略苏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和博物馆而闻名。
苏州博物馆作为其中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苏州博物馆的历史背景、馆内藏品和游览攻略等方面,为您呈现一个完整的苏州博物馆文化行旅游攻略。
一、历史背景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级博物馆之一。
它位于苏州市区的人民路,占地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
博物馆建筑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建筑风格,典型的苏州式瓦片屋顶和流水回廊,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二、馆内藏品苏州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藏品,展示了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其中包括绘画、陶瓷、瓷器、玉器、书画、文房四宝等各类艺术品。
这些珍贵的文物反映了苏州的传统工艺技术水平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了解苏州文化的重要窗口。
1. 绘画苏州博物馆收藏了众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州画派的代表作品,如吴门四家画派的作品、明代文人画作品等。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苏州地区丰富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和传统文化内涵。
2. 陶瓷和瓷器苏州博物馆的陶瓷和瓷器收藏丰富多样,展示了苏州地区不同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和艺术风格。
其中包括唐代的镇窑瓷器、宋代的青瓷、元代的青花瓷器、明代的宜兴紫砂茶具等。
这些陶瓷和瓷器反映了苏州地区在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地位。
3. 玉器苏州博物馆还拥有丰富的玉器收藏,其中包括各种玉雕工艺品和玉器奇石。
这些玉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4. 书画和文房四宝苏州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丰富多样,收藏了众多名家名作。
同时,该博物馆还展示了各种传统文房四宝,如墨、纸、笔、砚等。
这些文房四宝反映了苏州地区悠久的书画传统和文化内涵。
三、游览攻略苏州博物馆作为中国其中一座重要的博物馆,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下是一些游览攻略供参考。
1. 参观时间苏州博物馆每天上午8点正式开馆,下午4点30分闭馆。
想了解晚清苏州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请看文物社《苏州博物馆藏晚清名人日记稿本丛刊》
“清代苏州四大巨姓‘彭宋潘韩’中,号称‘贵潘’的潘氏家族,是明末清初从歙南大阜迁来吴下的徽州移民,世称大阜潘氏。
……潘氏科举功名之盛,在苏州这样一个士族林立、魁元如簇的人文之区也属凤毛麟角,令人啧啧称奇。
同治初年,三十一世孙潘曾莹(世恩子)的门生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曾题‘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匾额,高悬于苏州西百花巷潘宅。
潘氏后人、著名版本学家潘承弼的藏书章中,亦有一方二十六字的界边白文印,曰‘祖孙会状兄弟鼎甲五子登科父子伯侄翰林进士尚书宰相之家’,可谓盖世无双,昭示出苏州贵潘家族的显赫历史,巍科巨宦,罕有其匹。
”——摘自本书《序言》苏州博物馆位于山水清嘉、人文秀逸的苏州城内,自1960年建馆至今,一直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搜集与典藏,
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其收藏有10万余册的中文古籍,虽不云多,然可曰精善,尤其是佛教经卷、地方文献、碑帖拓片、名人手稿等,均为极富特色的馆藏佳品。
其中,67
种古籍先后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7种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这些无疑是集历史性、学术性、艺术
性于一身的馆藏古籍精品。
在这些古籍文献当中,众多名人的稿本日记,是苏州博物馆藏清代古籍文献的一大特色,其
中既有权重一时的名臣日记,也有苏州名门望族的随笔,内容上大都记载了日常生活、仕宦、学术、交游等方面的内容,可谓第一手的珍贵史料。
文物出版社于2016年5月推出了《苏州博物馆藏晚清名人日记稿本丛刊》,以影印的形式整理出版苏州博物馆藏晚清苏州名人的日记稿本。
已出版的第一辑,围绕苏州望族——“贵潘”家族,从苏州博物馆藏潘氏家族人众多稿本日记中精选出11人、13种日记稿本,集结成书。
以飨读者。
这13种日记稿本,时间上自清道光朝至民国,将近百年,作者之间均有亲属关系,所记之事或可相互印证。
对于研究这些名人生平,以至晚清“贵潘”家族、晚清苏州历史文化、晚清人文生活,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宝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