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8
人体要害部位图人体要害部位图1、颈动脉颈两侧布满致命的血管、神经。
颈动脉、迷走神经亦均沿颈两侧分布。
如用手掌外缘猛砍敌颈外侧或后侧,可压迫颈动脉窦,使敌产生严重的心律不齐,并导致心力衰竭.而在短时间内毙命。
2、胸骨胸骨是人体呼吸机能的重要部位,受到重击使胸骨碎裂会造成呼吸困难而窒息,若胸骨插入肺部会使肺泡破裂而致人死亡。
3、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有节律的收缩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当心脏受到严重伤害时,可导致立即死亡。
4、上腹部、胃、肝脏、脾脏人体胸腔剑突以下,肚脐及其周围部位。
右上腹是肝胆,左上腹有胃、脾脏.两侧是肾脏,下腹是肠、膀胱等脏器。
这些器官排列腹腔壁内,并垂直压在骨盆上,离心脏较近,又有肠系膜、神经结。
故受到外力的猛烈打击后,内脏血管会因外力压迫而膨胀,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同时由于腹部壁层腹膜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灵敏,人会疼痛难忍。
如肝、脾、肾破裂而出血,可使对手在短时间内死亡。
5、中腹部、肚脐中腹部是肚脐即神阙穴,被击中后,会冲击肋间的神经,并且震动肠管、膀胱等部位,身体会失灵。
严重时会损伤人体元气。
6、裆部包括耻骨、阴部及髋关节裆部是男子的要害。
该部位即便是受到妇女和儿童攻击也能使任何壮汉屈服,攻击裆部可以轻易使人失去抵抗能力,束手任人摆布,也可轻易致人于死地。
7、膝关节它是人体中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下肢主要关节。
由股骨下端、髌骨和胫骨上端组成。
由于此部位暴露在外,且皮下脂肪较少,因此如遭受重击可使韧带撕裂或髌骨碎裂,从而使其站立不稳或无法移动。
8、足弓脚背神经密布,肌肉极少。
有骰骨和3块楔骨、5块跖骨基底部的关节面组成。
跖趾关节由跖骨远侧与第一节趾骨近端组成。
故受外力砸压就会脱节和错位。
而且连接其的踝关节活动范围亦较小,如用力击打或拧折.可造成韧带撕裂。
人体有些神经分布相当丰富痛觉非常敏感的部位,在受到打击或压迫时,疼痛难忍,甚至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的严重后果。
另外,人体的关节部位繁多,最易遭到打击。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其实死穴就是人体中一些特殊的穴位,因为死穴处于人体位置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作用,有的穴位有大动脉经过,有的穴位下有神经组织有的离内脏较近,这些因素都会使这些穴位在遭受突然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更易出危险,甚至夺人性命。
但养生理疗手法轻柔,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注意:此穴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2、神庭神庭,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发际。
属督脉。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平刺0.3~0.5寸;可灸。
注意:此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3、太阳穴太阳穴是奇穴,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
一般都采坐姿。
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
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
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名中医朱卿提供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人体要害一览在清熟人体脉络穴位的行家看来,人体遍布着要害部位。
这往往令初学者觉得人体浑身是脉而无所适从。
针对这一情况,这里从复杂的人体脉络现象中选列显要的穴位及关节要害,并述及有关要害的防卫及打击方法,以便于读者的研习。
1、头部头是人的指挥机构,它有听觉、嗅觉等器官,而且头部状态直接关系着人的姿态。
大脑、小脑、眼睛、太阳死穴、耳门死穴等受到外力相应的打击,会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因而在与对手搏斗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头部不受伤害,只有在“必胜”把握下,才可以用头撞击对手。
2、眼睛由眼球和附属结构组成,眼球的外层和中层都结缔组织膜。
眼睛有许多敏锐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打击轻则造成眼睛放射病、头刺痛、鼻痛、流泪及鼻涕、视模糊不清,使人无法继续活动,重者可造成眼球裂,终生眼残疾。
3、鼻子鼻子外体出鼻骨和数块软骨做支架,表面有皮肤覆盖。
由于鼻骨软弱,一旦受击容易造成鼻骨折,压迫神经,导致疼痛难忍,扩散性的酸钻痛直上眼、前额部,眼睛流泪、充血,鼻粘膜发生水肿、充血而出现鼻塞,呼吸困难,鼻出血,难以继续搏斗。
4、喉结喉上通喉咽,下连气管,是气体的必经通道和发音器官。
喉由软骨构成支架,喉结是甲状软骨的突出部分。
喉结受到打击不仅引起疼痛,还会造成甲状软骨下陷,堵塞气管,影响喉室的功能,重者有生命危险。
一般该处受到打击便不能继续搏斗,因为呼吸困难,甚至梗塞,人便难以活动。
5、颈椎颈椎关节是头部与躯干的边缘部分,它由7个椎体所组成,能前屈、后仰、左右侧屈、左右转动。
如果颈椎受到外力打击,左右强力扳压,受力扭拧超过活动极限,就会感到疼痛难忍,严重时可使人致残,或使功能遭到破坏,神经及大脑失常,引起一定部位的肌体萎缩僵化。
因为颈神经从这部位通过,颈椎成了大脑神经支配全身的活动通道。
6、肩关节肩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它能外展、内收、前屈、后仰、内旋、外旋以及环转。
如果用力左右拧动,向上扳拉,或用力向其他方向扳拉至极点,都可能造成脱臼或韧带、肌肉撕裂。
人体要害部位
柳林隐士
人体要害与薄弱部位,指受外力击打和压迫易受伤残,或影响活动能力的部位,在散打竞赛中应遵循规则规定,不击打违禁部位,在遇到歹徒时,则可灵活掌握,制服敌手,达到自卫强身的目的。
1、两眼:受轻击则视力模糊,影响辨别能力;受重击能致盲。
2、鼻梁:被击易骨折或错位。
3、腮部:受击易骨折或造成下颚关节脱臼。
4、太阳穴:受轻击则头晕目眩,影响反应能力;受重击不治。
5、耳门:受轻击则头晕眼花,影响辨别能力;受重击能致聋。
6、喉:受击能影响呼吸,导致动作无力;喉结打断无治。
7、头内动脉:受击能发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轻者头晕,重者能致休克。
8、后脑:受轻击则动作、呼吸失调;受重击易休克。
9、心窝:受击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昏迷。
10、两腋:受击易造成肋骨骨折和内脏受伤。
11、两肋:受击易造成肋骨骨折和内脏受伤。
12、胃:吸气时受击,易堵截呼吸,造成休克。
13、腰眼:受轻击酸痛;受重击能致内出血。
14、下阴:受轻击即疼痛,受重击能致休克。
15、尾骨:受轻击则疼痛;受重机能伤及中枢神经,导致瘫痪。
16、髋骨:受重击能使下肢运动受阻。
17、膝侧:受击能使内侧副韧带(由外向内击)或者外侧副韧带(由内向外击)受创,使下肢运动受阻。
18、胫骨:受轻击剧痛;受重击能致骨折。
19、踝:受击能使下肢运动受限。
人体穴位位置及作用之勘阻及广创作1、百会穴(虚可补,实可泻) 可快速缓解头痛,痛晕.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昏迷不醒。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昏迷不醒。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1、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
人体6个部位是致命要害形容宝贵的生命,我们既可以用顽强也可以说脆弱。
为什么生命还脆弱呢?在意外伤害面前,我们的血肉之躯常常“不堪一击”。
那么,哪些部位是致命要害?一旦遇到意外,我们又该如何“保命”?下面就来看如何护好“生命要害”。
1.太阳穴:这是颅骨最薄弱的部分,骨板厚度最薄处仅为1—2毫米,且太阳穴下方有大脑中动脉。
如果遭受暴力打击,易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引发颅内血肿,使人陷入昏迷。
伤后应及时手术,否则可能致命。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殴打伤、跌落伤、砸伤、冲撞伤等。
防护措施:在地震或踩踏事件发生时,首先保护头颈部,用一只手捂住太阳穴,另一只手从后方护住颈椎,两个手肘向前夹紧护住面部,同时弯曲身体为“婴儿状”,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这也是保护头部其他部位的姿势。
2.后脑勺:里面有呼吸心跳中枢脑干,它负责维持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可以说是“生命中枢”。
后脑勺的颅骨相对薄弱,如遭重创,也会引发颅内血肿致命。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殴打伤、跌落伤、砸伤、跌倒伤等。
防护措施:大脑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缺氧4分钟即可造成脑细胞死亡。
因此,外出散步、活动、游玩时,应尽量远离高层建筑群,少在陡峭的山壁下行走或停留,防止被坠落物或滚石砸伤。
防护姿势同上一条。
若不幸头部受伤,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做头部CT,排除颅内血肿。
有的头外伤患者短暂昏迷后会清醒,然后再度陷入昏迷,这有可能是颅内出血的前兆;有的头外伤没有表皮伤,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否则,一旦颅内出血再去医院就来不及了。
3.颈椎:这是人体最脆弱的神经中枢“走廊”,一旦严重损伤即可致命。
据统计,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率死亡率可达15%—20%。
尤其高位颈椎骨折,易造成呼吸心跳骤停。
另外,气管受伤,容易造成窒息;喉结旁边的颈动脉受伤,则易因失血过多致死。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刀伤、跌落伤、运动伤等。
单双杠、滑冰、滑板、跳水、舞蹈等较易伤害颈椎。
穴位1、太阳穴【定位】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机能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2、风池穴【定位】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3、肩井穴【定位】在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肩井穴的主治疾病为: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4、曲池穴【定位】在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②热病。
③高血压。
④癫狂。
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
⑥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疼痛。
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症。
5、内关穴【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6、合谷穴【定位】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人体108个要害穴位(图说各穴之功效)0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後发际正中上七寸。
0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後约一寸凹陷处。
0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0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後方的凹陷处。
0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0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0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0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09、素胶: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後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後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後缘处。
19、哑门:在项後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後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後下方、胸锁乳突肌後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後、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後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後、胸锁乳突肌後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後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人身上36个致命的穴位的具体位置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1.5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1、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中医朱卿提供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人体穴位位置及作用(一)1、百会穴(虚可补,实可泻) 可快速缓解头痛,痛晕.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1.5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1、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作者:————————————————————————————————日期:
人体108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熟悉人体穴位对练武防身,学习点穴、打穴、解穴、擒拿、格斗、防卫自
保是一门必修知识。
头颈部躯干部(1)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
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
寸。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
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
1寸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
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9、素 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
成的凹陷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
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
陷中。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
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
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陷中。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
乳突肌前缘。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
脉搏动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
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
骨之间的凹陷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
喉相平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
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2)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之间
凹陷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
便后两阴之间。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
棘突间正中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
食指处。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93、风市: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
开三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三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
三至四寸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
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
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四肢部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
前缘。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
处。
缘。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
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
肌腱外侧处。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