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城市总体规划new
- 格式:pdf
- 大小:16.12 MB
- 文档页数:75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一、编制目的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嘉兴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形成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清洁生产产业,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打造一批绿色转型升级示范标杆企业,提高制造业绿色工厂占比。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低碳循环、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环保技术工艺、成套装备、材料药剂的研发与产业化。
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
广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合同环境服务。
着力优化能源结构。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共享的能源体系。
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严格控制新增燃煤项目建设,推进分散燃煤锅(窑)炉和其他工业燃煤设施淘汰改造。
强化天然气储备与保障,有序推进镇村用气,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力度。
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建设和新能源汽车奖补政策,力争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显著提高充换电服务便利性。
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大行业高能耗企业退出力度。
稳步推进园区集中供热、特定区域集中供冷、超低能耗建筑、高效节能家电等应用。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立健全履约评价和土地退出等机制,确保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稳步下降。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强化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水平,推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建设。
加快废弃物综合利用,强化城乡垃圾分类处理,提升固体废物的处置能力,实施闭环管理,建设“无废城市”。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嘉政办发[2009]126号【发布部门】嘉兴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9.29【实施日期】2009.09.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嘉政办发〔2009〕126号)南湖区、秀洲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以下简称《规划控制指标》)已经六届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下达给你们,请认真按照省政府《关于下达全省各市、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浙政土审〔2009〕12号)要求,抓紧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争取年内初步完成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严格依据下达的控制指标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控制指标》包括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含标准农田)、耕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万元二三产值增加值用地量,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含标准农田)、耕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约束性指标(是指为保护资源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万元二三产值增加值用地量为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预测规划期内应该实现的指标)。
两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万元二三产值增加值用地量不得超过《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不低于《规划控制指标》。
二、按照中心城区和外围区域的划定界线,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做好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嘉兴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定中心城区规划的需要,在指标分解中,明确了中心城区控制范围,控制范围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按不拆分行政村计算,约为227平方公里)。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2号嘉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嘉兴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好“红色根脉”,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嘉兴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0.7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0.7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25.05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1.9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03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功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先行示范。
深度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联动湖州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夯实“浙北粮仓”农业生产基础。
守护水乡特色生态空间,保护市域南部沿湾生态带和北部湿地生态带。
嘉兴市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对接国家全球化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以打造“一带一路”枢纽重要节点城市为导向,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增强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建设国际化城市,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嘉兴联动创新区。
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对标国际通行贸易规则,复制推广全国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推进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领域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
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覆盖口岸执法和贸易管理,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持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
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放宽跨境融资管理、扩大企业借用外债空间,提高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试点的受惠面。
争取嘉兴联动创新区管理权限的提档升级。
提升嘉兴港外贸中转航线集装箱运输能力。
对接联动浙、沪自贸试验区。
加强与上海自贸区、浙江自贸区等对接,深化平台、项目、人才、资本等合作,更好承接自贸区辐射带动作用。
探索实施嘉兴联动创新区、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建设联动,放大区域开放叠加效应。
支持嘉兴综合保税区与上海外高桥综合保税区等合作,推动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加工制造等发展。
围绕发展油气全产业链,支持嘉兴综合保税区与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开展合作,建设智慧型石化产业基地。
支持嘉兴石油化工品交易市场与舟山国际油品交易中心联动发展,探索和突破交易品种、交易模式等限制。
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先进智造、高端装备等前沿技术产业领域,以及后台支撑、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分拨配送等关联服务业,强化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产业链分工协作,协同建设开放型产业体系。
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
推进外贸市场结构优化,着力巩固传统外贸市场,支持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功能定位与总体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规划第四章市域空间利用规划第五章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第六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统筹嘉兴市域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嘉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复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定位1、本规划是统领嘉兴市域发展的具有法定地位的纲领性文件。
2、本规划在充分尊重嘉兴市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基础上,以嘉兴市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对原有规划进行整合协调,构建区域性总体规划的新范式。
3、本规划以实现市域一体化发展为宗旨,统筹嘉兴市域的各种发展要素,建设网络型特大城市。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年)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浙江省建设厅县(市)域总体规划导则(试行)》(三稿)8、《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9、《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带发展规划》10、《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1、《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12、《嘉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13、《浙江省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4、《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嘉委[2004]1号文)15、《嘉兴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第四条规划理念与原则1、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浙江省嘉兴市市区地名总体规划(2005-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二OO六年十月嘉兴市市区地名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名管理,弘扬和保护地名文化,提高地名命名(更名)的法制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使地名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嘉兴市市区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管理的法定指导性文件。
凡在嘉兴市区范围内,编制地名分区规划,确定道路、住宅区、桥梁、广场、专业市(商)场、高(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纪念地、风景名胜区、古迹和各类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等相关活动及事项时,都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期市区地名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目标近期(2005年-2010年):1、对中心城区地名、门(楼)牌号进行全面整顿;完成新一轮门牌号体系的编制和标准地名标志的设置。
2、对非标准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
3、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市区地名的协同管理工作机制。
4、对以地名派生的住宅区、市场、企事业单位、店铺等名称进行全面的清理,纠正不规范的派生名称。
5、所有地名的产生,全部纳入依法申报、审批的轨道,地名工作全面进入按规划要求的有序管理之中。
6、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和完善地名档案、信息系统,转化地名管理成果,为社会提供更好服务。
7、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和地名管理的需要,适时与城市分区规划配套进行地名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使市区地名总体规划的各项原则、要求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中期(2011年-2015年):1、全面落实“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各项任务,提高地名管理服务的法制化和标准化水平。
2、建立镇(乡)地名管理机构和确定相应的专(兼)职地名管理员。
3、以加强地名社会服务功能为目的,加密街路巷地名标志,完善城镇和农村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公布文件第一章总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田园水乡的生态优势和城乡统筹特色,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重视嘉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强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彰显嘉兴在长三角地区人文、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实现嘉兴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南湖区、秀洲区,面积为4223.4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南湖区、秀洲区两区全部所辖行政区域,面积为986.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南湖区的建设街道、南湖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东栅街道、长水街道、城南街道(部分)、七星街道、余新镇(部分)、大桥镇(部分)。
秀洲区的嘉北街道、塘汇街道、新城街道、高照街道、王店镇(部分)、王江泾镇(部分),面积为257.29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一全市城市发展目标与各类规划指标。
以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为总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分工体系,加快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和江南水乡典范城市。
2、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创新创业主体,全面构建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以产业的制高点来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与沪杭同城战略:抓住上海大都市区及杭州都市区建设等机遇,以基础设施对接互联、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素自由流通、基本公共服务互通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为导向,主动融入沪杭,争取规划共编、机制共建、改革共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切实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嘉兴港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十一月嘉兴港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目录1 规划背景简介 (1)2 规划方案概述及分析 (1)2.1原规划概述 (2)2.2后续规划实施要点 (3)2.3规划协调性分析 (4)3 现状主要环保问题和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4)3.1规划实施情况 (4)3.2资源能源消耗与排污情况 (5)3.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5)3.4现状主要环保问题 (7)3.5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7)4 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及资源环境承载力 (8)4.1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8)4.2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8)5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9)5.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9)5.2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10)6 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0)7 规划环评结论清单 (11)清单1 嘉兴港区生态空间清单 (12)清单2 现有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13)清单3 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 (14)清单4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清单 (14)清单5 环境准入条件清单 (15)清单6 环境标准清单 (17)8 跟踪评价建议 (18)9 总结论 (18)1 规划背景简介嘉兴港区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其前身为乍浦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
2001年7月,嘉兴市设立嘉兴港区管委会,统一领导嘉兴港务局、乍浦经济开发区和乍浦镇。
2002年组织编制了《嘉兴港区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2月得到嘉兴市人民政府的批复(规划面积为54 km2)。
2011年,嘉兴港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于2011年8月得到嘉兴市人民政府的批复(嘉政发[2011]56号),并开展了规划环评,取得了浙江省环保厅的审查意见(浙环函[2012]127号)。
根据《嘉兴港区总体规划(2011-2030)》及浙环函[2012]127号,修编后的嘉兴港区规划面积为55.8 km2,规划范围包括嘉兴综合保税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发展产业以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为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9.29•【文号】国办函〔2017〕113号•【施行日期】2017.09.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11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做好嘉兴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嘉兴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986.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保持乡村风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嘉兴与周边城市协调联动,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共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54.27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嘉兴发展前景工作计划范文一、嘉兴市发展现状嘉兴市位于长三角地区,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是中国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嘉兴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嘉兴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有效的工作计划来加以解决。
二、嘉兴市发展前景嘉兴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城市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嘉兴市将继续抓好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
三、嘉兴市发展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推进嘉兴市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发展工作计划。
具体安排如下:1. 加强区域合作。
嘉兴市将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2. 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3.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城市交通、水利、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4. 推动人才引进。
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建设优质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平台,打造人才强市。
5. 加强环保治理。
严格环保政策法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6.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城市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打造宜居城市。
以上工作计划将有助于加快推进嘉兴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总结嘉兴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嘉兴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必须加强规划管理,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引进和环保治理工作。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思考摘要: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嘉兴市于2012年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
本文论述了嘉兴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改的核心内容和总规修改编制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并对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管理提出探索性观点。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Jiaxing started the revising of master planning in 201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jor innovations of the new round master planning. Otherwise, the paper gives the exploratory research about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嘉兴;网络型;田园Keywords: master planning; revising; Jiaxing; Network Polymers; garden1、嘉兴市城市概况1.1区域位置——沪杭之间,潜力空间嘉兴市地处我国城市和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地带,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北连苏州,南与宁波隔钱塘江相望,市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全市共辖两区五县市。
中心城市面积968平方公里,包括南湖区、秀洲区以及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属范围。
嘉兴是联系我国东部沿海各大城市的南北大通道的必经之地,是承接上海向内地、南部地区经济辐射的咽喉地带。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北翼已形成沪宁线连绵发展的态势,南翼杭甬线连绵的态势正在形成,地处沪杭之间的嘉兴,占据着最具潜力的发展空间。
图1-1 嘉兴市的区域位置1.2历史文化——兼容并蓄,多元交融嘉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江南文化之源——马家浜文化的基础上,既汲取了吴文化的温柔敦厚、勤劳精巧,又吸收了越文化的求真务实、坚韧不拔,之后儒家等外来文化也成为嘉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的红色文化又为嘉兴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