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讲解-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9.90 MB
- 文档页数:119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常见机械加工工艺和相应的加工方法。
3.学会使用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
二、教学内容1.机械加工概述–机械加工的定义与分类–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机床与刀具–常见的机床种类和结构–常用刀具的种类和使用3.机械加工工艺–锻造工艺–铸造工艺–切削工艺–其他机械加工工艺介绍4.切削工艺与刀具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的计算与选择–切削液的使用与选择–刀具的选择与刀具寿命的延长5.机械加工实验–实践操作机床的安全注意事项–机械加工操作技巧的培养–通过实验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方法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机械加工的概念、原理和工艺等内容。
2.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机械加工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讨论交流。
四、教学流程1.第一节课:机械加工概述–介绍机械加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第二节课:机床与刀具–介绍常见的机床种类和结构,如车床、铣床、钻床等–介绍常用刀具的种类和使用,如车刀、铣刀、钻头等3.第三节课:机械加工工艺–介绍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介绍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介绍切削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介绍其他机械加工工艺,如焊接、钳工等4.第四节课:切削工艺与刀具选择–讲解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的计算与选择方法–讲解切削液的使用与选择方法–讲解刀具的选择与刀具寿命的延长方法5.第五节课:机械加工实验–介绍实践操作机床的安全注意事项–演示机械加工操作技巧–学生分组进行机械加工实验,并进行实验报告撰写五、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机械加工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2.学生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理论讲解和讨论交流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讲解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机械加工工艺的重要性 (3)2. 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 (4)3. 本课程讲解的主要内容 (6)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7)1. 机械加工基本概念 (8)2. 加工工艺的类型与特点 (9)3. 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 (10)三、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11)1. 工序安排原则 (12)2. 工艺流程图绘制 (14)3. 加工流程的优化方法 (14)四、机械加工设备 (15)1. 切削设备介绍 (17)2. 设备选型和布局 (18)3.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19)五、机械加工刀具与夹具 (20)1. 刀具的种类与选择 (21)2. 刀具的材质与性能 (22)3. 夹具的种类与使用 (23)六、机械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24)1. 切削参数的选择 (26)2. 加工表面质量优化 (27)3. 工艺参数对加工效率的影响 (28)七、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0)1. 加工精度控制 (31)2.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32)3. 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33)八、机械加工安全与环保 (34)1.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5)2. 安全操作规程 (35)3. 环保与节能措施的实施 (36)九、实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37)1. 实例一 (39)2. 实例二 (40)一、内容概要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与重要性:首先,将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即利用机械工具或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以制造出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工件的过程。
阐述机械加工工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
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与特点:详细解释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方式,如按加工方法、加工精度、加工表面等分类,并分析各类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加工工艺之间的差异和选择依据。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制定:介绍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确定加工顺序、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规划工艺路线等。
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8第二章锻压单元计划目的要求 1、掌握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了解锻造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冲压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4、能够准确的判断锻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 1、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冲压的分类。
3、锻造中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自由锻与模锻的区别、冲压的不同工序。
课时安排 概述(1个课时)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1个课时)自由锻(2个课时)模锻(1个课时)冲压(1个课时)复习(1个课时)讲解习题册(1个课时)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9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授课内容 教材对应位置 审批:压力加工 章 节二 1授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二周 授课方式 讲授法教学目标认 知 目 标 掌握锻压的定义分类。
掌握锻造、冲压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锻造、冲压的特点。
了解其他的压力加工的方法。
情 感 目 标 开拓思维,全面灵活的考虑、处理问题专业能力目标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 压力加工的工序突破方法 通过观看锻压的加工视频、例举常见的锻压零件的实例加强理解。
自主探究 学生自行讨论在实际中所见到的锻压。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导入新课 把原材料制成毛坯是零件加工的前提,通常是由热加工工序来完成。
确定零件的结构时,必须与毛坯制造的工艺特点相适应,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焊件和型材。
本章着重介绍应用普遍的锻压。
讲授新课 第二章 锻压§2-1 压力加工锻压: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一、锻造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讲授新课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今天主要是针对检查工作特点,以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应用较多的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进行培训。
一、产品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产品零件设计图样下发前,首要先要进行产品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所谓零件结构工艺性审查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如果公司设备(含外协供应商)能力不能进行加工,或者加工不经济,应向设计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当然前提条件是满足使用(质量)要求。
产品设计质量并不是精度越高越好,应该是“适用”就好,现在公司部分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设计的产品工艺性考虑不足,总是将设计精度无限提高,如在哈车电机设计时,前曲路环与轴承内盖部分配合尺寸是0.8mm间隙配合,但产品零件图样的尺寸公差却为六级精度(0.03),大大增加了加工成本和检查成本。
检查员是按设计图样\工艺(检验)文件\标准进行检查,是“符合性”检查。
如不符合就必须提出。
当然在新产品试制期间,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允许现场更改产品图样或工艺文件,但检查人员需要记录并督促技术人员正式更改技术文件。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产品设计一旦确定,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是进行工艺规程设计。
1、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2、工艺路线:产品和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先后顺序。
3、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主要作用:是组织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有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就可以制订生产产品的进度计划和相应的调度计划,使生产均衡、顺利进行。
结合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规程特点,联诚集团项目管理部编制的工艺流程,是用于指导集团公司内部生产所编制的工艺文件,更接近于工艺路线方案设计,但经各分公司细化的工艺(检验)流程,又兼有工艺过程卡的特点。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机械零件的精度1.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和相关标准。
理解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种类。
掌握极限尺寸、偏差、公差的简单计算和配合性质的判断。
1.1基本术语: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上偏差、下偏差、(尺寸)公差、标准公差及等级(20个公差等级,IT01精度最高;IT18最低)、公差带位置(基本偏差,了解孔、轴各28个基本偏差代号)。
1.2配合制:(1)基孔制、基轴制;配合制选用;会区分孔、轴基本偏差代号。
(2)了解配合制的选用方法。
(3)配合类型:间隙、过渡、过盈配合(4)会根据给定的孔、轴配合制或尺寸公差带,判断配合类型。
1.3公差与配合的标注(1)零件尺寸标注(2)配合尺寸标注2.了解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理解形位公差及公差带。
2.1几何公差概念:1)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2)位置公差:位置度、同心度、同轴度。
作用:控制形状、位置、方向误差。
3)方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4)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
2.2几何公差带:1)几何公差带2)几何公差形状3)识读3.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常用通用量具(如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等)及专用量具(如螺纹规、平面样板等),并能对零件进行准确测量。
3.1常用量具:(1)种类: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
(2)识读:刻度,示值大小判断。
(3)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校对零点,测量力控制。
3.2专用量具:(1)种类:螺纹规、平面角度样板。
(2)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3.3量具的保养(1)使用前擦拭干净(2)精密量具不能量毛坯或运动着的工伯(3)用力适度,不测高温工件(4)摆放,不能当工具使用(5)干量具清理(6)量具使用后,擦洗干净涂清洁防锈油并放入专用的量具盒内。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1.理解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内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3. 机械制造工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等。
3. 分析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工艺规程、工艺卡片、工艺数据库等。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利用仿真软件,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仿真软件。
4. 实际生产案例资料。
第六讲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机械产品制造时,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变为产品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称为生产过程。
它包括: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如产品的开发设计、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各种生产资料及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运输和保管;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各种加工、热处理及表面处理;部件和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及涂装和包装等。
应该指出,上述的“原材料”和“产品”的概念是相对的,一个工厂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工厂的“原材料”,而另一个工厂的“产品”又可能是其他工厂的“原材料”。
因为在现代制造业中,通常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如汽车制造,汽车上的轮胎、仪表、电器元件、标准件及其他许多零部件都是由其他专业厂生产的,汽车制造厂只生产一些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件,并最后组装成完整的产品一汽车。
产品按专业化组织生产,使工厂的生产过程变得较为简单,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是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性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及装配等,它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过程,其他过程称为辅助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其成为产品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根据它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常常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才能使毛坯变成零件。
我们在分析研究这一过程时,为了便于描述,需要对工艺过程的组成单元给于科学的定义。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们匝序排列的工序组成,而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1.工序-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3.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艺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和分类2.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3.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艺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2.概念和分类(20分钟)向学生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包括材料加工、焊接、装配等内容,并对其分类进行讲解,如常规和非常规工艺、分别按图纸和样件进行工艺过程等。
3.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0分钟)向学生阐述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如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等方面。
4.基本流程和常用工艺方法(30分钟)分别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艺方法。
流程包括设计、加工准备、加工操作和产品检验等;常用工艺方法包括铣削、车削、钳工和焊接等。
5.练习与巩固(20分钟)提供一些机械制造工艺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选择适当的工艺方法,并举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演讲法和讲解法:向学生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分类、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2.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1.讲义和笔记;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七、教学反思: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0总体要求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维护及保养,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含义及标注方法;金属切削和刀具的一般知识、常用夹具知识;能正确选用常用金属材料,了解一般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与热处理工序。
一、机械零件的精度1.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和相关标准。
理解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种类。
掌握极限尺寸、偏差、公差的简单计算和配合性质的判断。
1.1基本术语: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上偏差、下偏差、(尺寸)公差、标准公差及等级(20个公差等级,IT01精度最高;IT18最低)、公差带位置(基本偏差,了解孔、轴各28个基本偏差代号)。
1.2配合制:(1)基孔制、基轴制;配合制选用;会区分孔、轴基本偏差代号。
(2)了解配合制的选用方法。
(3)配合类型:间隙、过渡、过盈配合(4)会根据给定的孔、轴配合制或尺寸公差带,判断配合类型。
1.3公差与配合的标注(1)零件尺寸标注(2)配合尺寸标注2.了解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理解形位公差及公差带。
2.1几何公差概念:1)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2)位置公差:位置度、同心度、同轴度。
作用:控制形状、位置、方向误差。
3)方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4)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
2.2几何公差带:1)几何公差带2)几何公差形状3)识读3.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常用通用量具(如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等)及专用量具(如螺纹规、平面样板等),并能对零件进行准确测量。
3.1常用量具:(1)种类: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
(2)识读:刻度,示值大小判断。
(3)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校对零点,测量力控制。
3.2专用量具:(1)种类:螺纹规、平面角度样板。
(2)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3.3量具的保养(1)使用前擦拭干净(2)精密量具不能量毛坯或运动着的工伯(3)用力适度,不测高温工件(4)摆放,不能当工具使用(5)干量具清理(6)量具使用后,擦洗干净涂清洁防锈油并放入专用的量具盒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