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9.74 KB
- 文档页数:4
输液室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摘要: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机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
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者面临着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安全的重要课题。
门诊输液室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服务意识等各不相同,患者具有流动性大、逗留时间较短、年龄差距大、病情复杂多变、用药种类繁多等特点,加之管理容易疏漏等因素,护理安全隐患非常突出,笔者结合在输液室工作的体会,特对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输液室安全隐患护理对策infusion room security hidden danger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ding fangabstract:nurses the security is refers to in the nursing service process,not causes patient s organism organization,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because of the nursing fault or the error to receive the harm,even has disabled or death.along with public healthy state-of-art enhancement,does the legal system consciousness enhancement,how nurse the worker to face is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the reduced mistake accident has,theenhancement nursing quality,the promotion nursing service security important topic.because the outpatient service infusion room the medical personnel works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e technical level,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is various,the patient has the fluidity in a big way,the residence time is short,the age disparity in a big way,the condition complex changeable,the medication type many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adds factors and so on management easy oversight,the nursing security hidden danger to be extremely prominent,the author unifies in the infusion room work experience,especially carries on row of zha bing to the infusion room nursing security hidden danger to propose the countermeasure.keywords:infusion room security hidden danger nursing countermeasure【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03-01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机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1]。
输液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及防范措施本文总结了门诊液室潜在的护理风险安全隐患,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药品使用不当:护士工作量大:护士工作责任心不足:护患纠纷:护士业务水平差,对应急流程不熟悉等,并针对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标签:输液室;护理风险;防范输液室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代表着医院的形象,由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患者集中,工作量大、随机性强、护患之间彼此来不及熟悉等、在输液工作中护理安全隐患多,保证护理安全和杜绝差错事故以及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环节是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护理管理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
所以对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水平,从而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现对我院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防范,力求患者在门诊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1、护理风险因素分析1、1 药品使用不当:药品种类多,药名复杂,药名相似部分医生字迹潦草,药名书写不规范,对某些新药的规格、剂量及其适应证了解不够,加上患者个体差异和对药物反应不同,这些都是较大的安全隐患[2]。
1、2 护士工作量大: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患者集中,工作量大、随机性强、护患之间彼此来不及熟悉等、在输液高峰季节或高峰时段,输液治疗相对集中,易出现患者多、排队长、等候久等现象,护士工作量大、精神疲劳,容易出现失误,对护生管理不严,不能做到放手不放眼。
1、3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足:护士工作责任心不足,理论与技术操作不过关,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严格,门诊护理工作以忙碌、繁琐、患者流动性强、医从性差为特点,包括液体配制、人员核对、静脉输液、换液、巡视、与患者沟通、告知注意事项等。
这些也是工作中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如液体配制未按照正常程序、消毒不严格,未做到一人一消一止血带。
对患者病情不了解,皮膚病,传染病患者未隔离、输液前未核对患者、拔针或更换液体不及时、患者过多巡视不够或注意事项讲解不清楚、未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等,甚至个别护士长时间打电话、碰头聊天等,严重影响护理工作,形成安全隐患。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护理安全是指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1] 。
门诊输液是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查找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它可以有效的减少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 风险因素1.1 患者多,护理人员少,输液无规律,有时护士要超负荷工作,导致过度疲劳,往往容易忙中出错。
疾病涉及各科室,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多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
1.2患者就诊从挂号开始,经过候诊、就诊、收费、检验、取药等环节,最后身心疲惫,易把不满发泄在输液室护士身上,引起护患纠纷。
1.3大量新药面世,同一种药物有不同几种剂量剂型,许多药物有多个名称,商品名、化学名,有时仅有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
1.4医生未能认真把关一张就诊卡,全家使用的现象较为多见,处方上的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不符,病历和就诊药物剂量不统一。
此外,药房核对出现发药错误的压力也集中在护理人员身上。
1.5部分新药没有配伍禁忌查对表,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配伍禁忌,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1. 6 部分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中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安全意识差,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格。
1.7 患者因素1.7.1由于输液室治疗时间比较集中,患者密度大,加之环境嘈杂,部分听力困难的老人及患者重名重姓或同音不同字现象较为普遍,容易听错姓名。
1.7.2由于患者不了解自己所得的疾病知识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患者对输液过快、过慢的认识不足,或因赶时间而自行调节滴速,或因某些杂物,不执行医嘱而擅自推迟或提前治疗时间。
1.7.3 一些就医者在诊疗护理中提出某些无理要求,若得不到满足,就迁怒于护理人员。
少数患者不讲就医道德,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稍不如意就指责发难,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
1.8 病种繁多,治疗环境相对集中,隔离不严,易出现交叉感染。
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门急诊输液室作为医院重要的治疗场所之一,承担着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重要任务。
但是在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加以应对,将会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对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输液相关感染风险门急诊输液室每天都有大量患者进行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穿刺感染、管路感染等风险。
特别是在大型医院门急诊输液室,患者流动量大,设备、场地限制也可能会增加护理感染的风险。
2.输液漏液风险由于输液管路、输液器等设备的使用和护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输液漏液,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和护士造成伤害。
3.输液观察不及时门急诊输液室患者的治疗时间短,护士可能分散精力处理其他事务,导致输液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被忽视,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4.医疗器械管理不当门急诊输液室存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不当的现象,例如使用过期的医疗器械、无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增加了患者受到感染的风险。
5.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够门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流动性大,可能存在新人员技能不够娴熟导致的操作不当,增加了患者受到伤害的风险。
二、门急诊输液室应对措施1.加强感染控制加强输液室的消毒和感染控制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操作,保证输液器、输液管路等器械无菌,减少感染风险。
2.强化护理观察加强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监测工作,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证患者安全。
3.规范操作流程门急诊输液室应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保证操作流程的规范和护理技能的娴熟。
4.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定期对输液器、输液管路等进行检查和更换,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报废制度,保证使用的医疗器械符合卫生标准。
5.提高护理质量门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加强对新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与控制措施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院感隐患,提出控制措施。
方法:根据门诊输液室的特点,对输液室护士及保洁员进行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的教育,使之树立牢固的感控理念,制订严格的管理方案,加强环境管理、手卫生、医疗废物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大大减少了院感发生的几率。
结果: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
结论:提高护士的感控理念,认真落实管理措施,有利于防止院感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院感控制门诊输液室负责接待各科门诊输液的病人,病人多,病种杂,存在巨大的院感隐患。
为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将门诊输液室定为院感重点科室,加强监管,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并认真督促检查落实情况,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输液室占地面积约150cm2,分为护士站、治疗室、输液大厅、抢救室,输液大厅约100cm2 ,每天接待输液病人约100人次。
1.2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并认真落实管理措施,加强监管,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
现报告如下。
2.存在的院感隐患:2.1护士院感控制意识差。
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量大,自我防护意识差,洗手依从性低,容易由护理人员的手造成护患之间的医源性感染[1]。
门诊病人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没有系统的检查资料。
由于各种社会原因,病人常常隐瞒传染病史,护士无法全面知晓病人的状况。
选择门诊输液治疗方案的病人病情一般较轻,外表看不出来疾病隐患,所以护士常常容易忽视防控。
2.2.输液病人、陪护家属多而杂,人口流量大,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输液病人中,几乎每人一个家属陪伴,尤其是儿童患者,甚至有几个家属,大大增加了人员的流量。
基层医院面对的主要是农村病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病人或家属在大厅进餐、咳嗽、吐痰,有的患儿在大厅大小便,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2.3.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因其治疗手段直接见效快,而成为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但在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制订有针对性的回避护理风险的策略,对防范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极为必要的。
1. 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1)由于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造成用药张冠李戴或用药剂量错误,轻者引发医疗纠纷,重者危及生命,违反法律,后果不堪设想。
(2)配药时,违反配伍禁忌原则,造成药物间不良化学反应,使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合理治疗,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3)未按医嘱或对药物药性不熟悉,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后不及时巡视,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未及时发现并做好相应的处理,而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4)加药后或输液前,未认真检查液体质量而未能及时发现液体里的微粒,如安剖的胶塞,药物未溶颗粒或其它杂质,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或恐慌等心里反应。
(5)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穿刺前未对血管进行认真评估或进行穿刺时思想不集中,造成穿刺失败,失败后未及时向患者做好道歉沟通,而引发不满情绪。
、防范措施2(1)增强风险法律意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
如在门诊静脉输液室,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熟人关系,在没有医嘱执行单的基础下进行静脉输液等。
因此,总结和收集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意识,在早上交班会上经常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从而加强法律和责任意识,预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2)确保静脉输液物品和药品的安全○把好一次输液器使用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性物品质量关,使用一次性物品时必须检查是否密封和有效期,消除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
○用药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2求和副作用,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有疑问时及时请示医师或及时纠正,同时注意药品的保存要求,一律不使用在院外自购的药品。
门诊集中输液室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药品管理不善:包括药品的存储、摆放、取用等环节,可能导致药品混淆、过期、污染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2.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可能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护理质量。
3. 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4. 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巡视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输液反应、药物过敏等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5. 患者隐私保护不充分: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患者隐私泄露的风险,影响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针对以上安全隐患,可以采取以下护理对策:
1. 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的存储、摆放、取用等规定,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
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态度,提升护理质量。
3.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输液室的环境卫生和物品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巡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液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 保护患者隐私:在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不适。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药品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加强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巡视以及保护患者隐私等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门诊集中输液室的安全隐患,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
门诊输液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复杂多变。
个别门诊病历字迹潦草,新药种类繁多,消毒不严交叉感染等都会给门诊输液带来隐患,应加强防范。
1 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因素1.1医生方面门诊病历书写简单,甚至潦草。
药名的拉丁文书写欠清晰,导致药房发错药,护士配错药。
1.2护士方面门诊患者病情复杂,环境拥挤,易造成交叉感染。
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1],容易因药名混乱而引起差错。
同时药种繁多是引起过敏反应的根源[2]。
护士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也使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增多[3]。
护士工作量大,情绪容易急躁,有时只注意护理技术的操作,忽略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4]。
1.3患者方面输液高峰时,有些患者等候时间稍长,易产生烦躁不满情绪,引发与护士间的冲突;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擅自离开观察区,或擅自调节药物滴速,易引起不良反应[5];患者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高,做不到“一针见血”也会引发纠纷。
2 防范措施2.1认真做好查对制度(1)实行首接负责制。
当护士接到病人送给的注射单、药物时,根据注射单、门诊病历核对药物,查对多种药物配伍禁忌,查对病人疾病诊断。
(2)实行输液、配药、接瓶签名负责制。
护士为每一位病人输液时,必须挂输液卡。
每组药物现用现配,每配一组,每接一瓶查对无误后须在输液卡相应液体组签名[6]。
2.2规范皮试药物批号,皮试结果的记录:如做青霉素皮试者,护士必须把青霉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记录在病人门诊病历本上。
若该病人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根据门诊病历本查对此次使用的青霉素批号与上次记录的是否相同[7],间隔时间是否在2d内[8],使患者再次就诊时有据可查,方便患者。
2.3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士配药前后洗手。
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因其治疗手段直接见效快,而成为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但在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制订有针对性的回避护理风险的策略,对防范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极为必要的。
1. 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1)由于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造成用药张冠李戴或用药剂量错误,轻者引发医疗纠纷,重者危及生命,违反法律,后果不堪设想。
(2)配药时,违反配伍禁忌原则,造成药物间不良化学反
应,使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合理治疗,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3)未按医嘱或对药物药性不熟悉,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后不及时巡视,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未及时发现并做好相应的处理,而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4)加药后或输液前,未认真检查液体质量而未能及时发现液体里的微粒,如安剖的胶塞,药物未溶颗粒或其它杂质,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或恐慌等心里反应。
(5)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穿刺前未对血管进行认真评估或进行穿刺时思想不集中,造成穿刺失败,失败后未及时向患者做好道歉沟通,而引发不满情绪。
2、防范措施
(1)增强风险法律意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
如在门诊静脉输液室,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熟人关系,在没有医嘱执行单的基础下进行静脉输液等。
因此,总结和收集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意识,在早上交班会上经常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从而加强法律和责任意识,预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2)确保静脉输液物品和药品的安全
①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管理制度,把好一次性物品质量关,使用一次性物品时必须检查是否密封和有效期,消除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
②用药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求和副作用,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有疑问时及时请示医师或及时纠正,同时注意药品的保存要求,一律不使用在院外自购的药品。
从药源方面确保安全。
③做好接药工作.接药时,应认真核对好注射证,认真填好静脉输液记录卡,内容有患者的姓名、性别、药名、剂量、用法等,对各种药物应检查药名、有效期等,同时把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向家属或患者解释清楚,并引导好患者入座。
④确保正确执行医嘱.日常工作中护士多习惯按医嘱被动而盲目地工作,要调动主动工作心理,因此,要求护士接到静脉输液医嘱后,要对其正确性进行判断,核对医嘱过程中遇有疑问及时与主治医师做好沟通。
⑤进行静脉输液前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由于输液室病人较多,
声音有些喧哗,病人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同姓名的情况,在
护士叫唤患者姓名时,病人有时听不清楚也回答,因此,当护士到病人面前准备进行输液时一定要再次核对好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及用药情况,尤其对一些老年人、语言不通者更要认真核对。
⑥行静脉穿刺时要求护士认真做好评估工作,如血管、病人的病情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主动配合,力争一针见血。
⑦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宣教工作,大部分的病人对于药物治
疗的目的、用法、作用、副作用不了解,因此,要求护士必须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患者及家属其所用药物的数量、作用、目的、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不同病人不同用药调节滴速的意义等,避免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随意调节滴速,造成一些特殊用药(硝酸甘油、胰岛素等输液过快,引起病情迅速变化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并嘱患者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在沟通的过程中,护士说话要讲完整,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⑧勤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输液完后护士要积极巡视病人,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块,输液滴数是否准确,如外渗要
积极处理,积极询问病人是否舒适。
对使用特殊用药的患者如硝酸甘油等,护士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等。
对血管有刺激强的药物,要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液体滴完后要及时更换液体和拔针。
⑨要认真填写输液记录卡,输液记录卡是病人用药过程的真实记录,护士要及时完整填写,如滴速、时间、执行人签名。
⑩静脉输液前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依据药物试验程序
进行,由护士执行药物试敏医嘱,及试时要告知皮试的的意义和询问过敏史,并交待试验中的注意事项,试验阴性后方可使用,
并做好记录
迫做好护理记录及保存工作。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的
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护理记载,它除有评估病人,调查研究,教学资源意义外,也具有法律依据,可见,护理记录及时、完整、真实准确是维护护患权益的有力依据。
因此,对在输液过程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做好护理记录,详细记录好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用药情况及输液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处理后效果如何等。
输液完后输液卡和注射证护士要收好保存半年。
®严格交接班。
交接班时,要对正在进行输液的患者进行认真交接,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人和特殊用药要做详细的交接,如医嘱的要求,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的情况等。
3总结:
护理风险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如果发生医疗事故或争议时,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把输液用物进行封存。
切切实实做好举证有据、有效、有利的防范工作。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