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点说明(DOC)
- 格式:doc
- 大小:322.50 KB
- 文档页数:11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质量控制点,简称为控制点,又称管理点。
它对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进行控制,体现了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的原则,只有抓住了生产线上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算抓住了质量的要害,然后通过“抓重点带一般”,保证整条生产线的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
因此,正确地确定质量控制点,是搞好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
确定质量控制点要遵循下述原则,即凡属下述情况的,均应列为控制点:①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响的质量特性;②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过程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质量特性;③由于过程质量不稳定,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存在较多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
根据上述原则,凡属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中的关键质量特性(即A 级)一般均应设定控制点,而对于重要质量特性(即 B 级),则视需要情况,可将其中的一部分列为控制点。
对于一般质量特性(即 C 级),除非经常出现不合格品,一般不必列为控制点。
有些质量特性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没有直接影响,但在工艺上对它有特殊要求,例如工艺孔、工艺面的关键部位的半精加工等,对这些质量特性如不严格管理,就会影响后道过程的质量,故也应列为控制点。
设置控制点,一般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资料和质量信息资料,并按照控制点设置原则加以设置。
控制点的设置,一般由技术部门负责,也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由技术部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并在汇总质量检验部门、车间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予确定。
确定控制点的负责部门应在本组织过程质量控制的制度中明确规定。
确定控制点后,应编制过程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必要时还可绘制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有的组织还编制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表、零部件质量检验项目汇总表。
编制后经有关部门和车间会签,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文件下达有关部门。
在实践中,常常由于对控制点缺乏正确理解,而产生种种错误。
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一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点土方开挖工程1.【控制点】(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2)基底超挖。
(3)基底未保护。
(4)施工顺序不合理。
(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6)未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
(7)基坑高边坡未保护。
(8)深基坑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预防措施】(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场地平整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可靠措施加以保护,定期复测和检查;土方不应堆在边坡边缘。
(2)基底超挖根据结构基础图绘制基坑开挖基底标高图,经审核无误方可使用,需要和设计管理部确认地面构造做法,避免总包单位施工时由于超挖导致的回填。
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临近基底时,派专业测量人员控制开挖标高。
(3)基底未保护基坑开挖后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应预留 30cm 土层不挖,待基础施工时再开挖。
(4)施工顺序不合理。
开挖时应严格按审核通过的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底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考虑结构尺寸外,应根据施工实际要求增加工作面宽度,同时放坡坡度需要根据边坡土层(岩层)的不同来确定坡率。
(6)未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尤其是地下水丰富或者水头较高的地区,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
开挖深度浅时,亦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7)基坑高边坡未保护结合边坡土层(岩层)、施工周期及施工季节(是否雨季)确定高边坡的保护方案。
常用基坑坡面保护方法有:1.薄膜覆盖或砂浆覆盖法。
2.挂网或挂网抹面法3. 喷射混凝土或混凝土护面法4. 土袋或砌石压坡法(8)深基坑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情况和地勘设计提供的资料,编制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该方案需要报监理和甲方审批。
甲方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重点把控成本、进度和安全。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质量控制点,简称为控制点,又称管理点。
它对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进行控制,体现了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的原则,只有抓住了生产线上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算抓住了质量的要害,然后通过“抓重点带一般”,保证整条生产线的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
因此,正确地确定质量控制点,是搞好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
确定质量控制点要遵循下述原则,即凡属下述情况的,均应列为控制点:①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响的质量特性;②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过程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质量特性;③由于过程质量不稳定,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存在较多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
根据上述原则,凡属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中的关键质量特性(即 A 级)一般均应设定控制点,而对于重要质量特性(即B 级),则视需要情况,可将其中的一部分列为控制点。
对于一般质量特性(即 C 级),除非经常出现不合格品,一般不必列为控制点。
有些质量特性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没有直接影响,但在工艺上对它有特殊要求,例如工艺孔、工艺面的关键部位的半精加工等,对这些质量特性如不严格管理,就会影响后道过程的质量,故也应列为控制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设置控制点,一般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资料和质量信息资料,并按照控制点设置原则加以设置。
控制点的设置,一般由技术部门负责,也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由技术部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并在汇总质量检验部门、车间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予确定。
确定控制点的负责部门应在本组织过程质量控制的制度中明确规定。
确定控制点后,应编制过程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必要时还可绘制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有的组织还编制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表、零部件质量检验项目汇总表。
编制后经有关部门和车间会签,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文件下达有关部门。
在实践中,常常由于对控制点缺乏正确理解,而产生种种错误。
质量控制点名词解释
质量控制点(Quality Control Point,简称QCP)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或环节。
它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而设立的特定检查点。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点是实施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设置质量控制点,可以在关键步骤上进行检测和监控,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从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性。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需要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质量控制点应当设置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检验等环节。
通过在这些关键环节上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避免不良品的产生,保证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合格性。
质量控制点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定质量标准:在每个质量控制点上,需要明确规定产品或服务应满足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2. 进行检测和监控:在质量控制点上,进行相应的检测和监控活动,例如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等。
3. 记录和分析数据:对质量控制点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实施纠正措施:如果在质量控制点上出现了质量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
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
通过合理设置和执行质量控制点,企业可以有效控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质量控制点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用于持续改进和优化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说明。
质量控制点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定标准而设置的特定检查点。
通过在流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可以有效地监控和管理质量,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本文档将逐个章节详细介绍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步骤。
2·质量控制点的定义质量控制点是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设置的关键检查点,用于验证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点可以包括物理检验、测试、记录和评估等活动,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3·质量控制点的步骤3·1 明确质量目标和标准在设置质量控制点之前,需要明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质量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性能、功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标准可以采用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自定义标准等。
3·2 分析生产过程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关键环节和关键步骤。
关键环节和关键步骤是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节点,需要进行特别关注和控制。
3·3 制定质量控制点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应涵盖关键环节和关键步骤,在这些位置设置具体的检查点或测试点,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要求。
3·4 制定质量控制点的标准和方法对于每个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质量控制标准是用来评估产品或服务是否合格的定量或定性指标。
质量控制方法是用来实施质量控制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3·5 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机制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机制,用于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点的实施情况和结果。
记录可以包括检验记录、测试结果、问题反馈等。
报告可以提供质量控制点的整体情况和趋势,帮助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3·6 不断改进和优化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目标和标准,及时调整质量控制点的位置和标准,以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控制点(Quality Control Point,QCP)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质量控制点的概念,并探讨其设置原则。
一、质量控制点的概念质量控制点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过程中,为有效控制和管理质量而设立的检测、监控或采样的位置。
通过在关键节点上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一个有效的质量控制点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明确的目标:质量控制点应该明确规定了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产品的规格要求,也可以是服务的质量指标,如准确性、响应时间等。
2. 准确的测量:质量控制点需要使用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获取可靠的数据。
只有通过准确的测量,才能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3. 及时的干预:当质量控制点检测到异常时,应该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干预和纠正措施。
及时的干预可以避免质量问题进一步扩大,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
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点的有效性,必须根据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特点以及生产或提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设置。
以下是设置质量控制点的原则:1. 确定关键节点:关键节点是指在整个生产或提供过程中对产品或服务质量影响较大的环节。
通过分析和评估,确定关键节点的位置,可以集中资源进行质量控制,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
2. 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根据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特点,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监控和采样等。
不同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质量控制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制定明确的标准: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必须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是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用于评价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4.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质量控制点需要与其他环节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
通过及时了解其他环节的情况,可以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施工质量控制点
1说明
1.1质量控制点含义
质量控制点是指对本工程质量的性能、安全、寿命、可靠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部位或对下道工序有严重影响的关键工序,这些点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就有了保证。
1.2质量控制点的确定
将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应检查的项目和化工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应检查的项目,作为检查本工程质量的质量控制点;参照上述规定,同时结合以往工程的经验,提出质量控制点及等级划分表,经业主、监理、施工分单位共同商讨后,发布实施。
1.3质量控制点定级
根据各控制点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将质量控制点分为A、B、C三级,其中:
1.3.1A级为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必须由业主、监理、施工分单位三方质检人员共同检查确认;
1.3.2B级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由监理、施工单位二方检查人员检查确认;
1.3.3C级为一般质量控制点,由施工单位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1.3.4在A、B、C三级中需提交检查记录者,在其后加R,如:AR、BR、CR级。
1.4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等级划分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4.1等级划分表应经业主和监理确认后方可执行;
1.4.2等级划分表中的质量控制点,可根据工程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增减;
1.4.3等级划分表中各质量控制点的检查等级,可根据业主和监理具体要求作适当调整。
1.4.4经各方确认的质量控制点将作为实际施工质量检查依据。
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等级划分表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等级划分表
仪表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等级划分表
涂漆、绝热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等级划分表
水暖、通风、空调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等级划分表。
关键质量控制点一、引言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预期标准的关键过程。
在生产和服务领域,质量控制点(Quality Control Points,简称QCP)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检测和监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确定和管理关键质量控制点。
二、定义关键质量控制点是指在生产或者服务过程中,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控和控制的特定环节。
这些特定环节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问题。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确定需要依据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客户需求以及相关法规标准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重要性1. 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一致性:通过在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和控制,可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在不同批次或者不同操作人员之间具有一致的质量水平,提高了产品或者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监控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了质量成本和客户投诉。
3. 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监控和控制,可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
4. 优化生产过程:通过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分析和改进,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四、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方法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确定产品或者服务的关键特性:首先需要明确产品或者服务的关键特性,即对产品或者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特性。
这些特性可以是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成份、外观要求等,也可以是服务的响应时间、准确性、可靠性等。
2. 分析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对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和影响。
可以使用流程图、事务分析等工具,匡助理清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 评估关键质量控制点的重要性: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分析,评估每一个环节对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完整版)(精)质量控制点是指在生产或服务环节中,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稳定,针对某一或某些关键环节设置具有决定意义的检查控制措施,并对整个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进行过程控制的点。
本文主要介绍质量控制点的概念、设置原则以及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点的概念质量控制点是在生产或服务环节中建立的、用于控制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了所有设计、采购、生产、装配、测试、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
质量控制点是指整个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某一或某些关键环节设置具有决定意义的检查控制措施,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过程控制的点。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点不仅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确定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和缺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在服务过程中,质量控制点则是指确定服务质量的关键控制节点,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需要对服务过程进行精细化设计,并通过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点来管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下面介绍几个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合理分布质量控制点应该合理设置,不能存在缺失或者重复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点应该设置在关键生产环节的起点、拐点和终点,对生产过程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环节进行全面控制。
在服务环节中,应该针对服务过程的关键环节、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进行考虑,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化监控在质量控制点设置时应该考虑到信息化监控的需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质量控制点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判断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从而引导决策和改善措施的制定。
配置适当设备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监控设备和工具,以便有效实施质量控制。
适当的设备和工具可以帮助操作者轻松识别质量问题、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或异常情况,保证质量控制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质量控制点,简称为控制点,又称管理点.它对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进行控制,体现了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的原则,只有抓住了生产线上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算抓住了质量的要害,然后通过“抓重点带一般”,保证整条生产线的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因此,正确地确定质量控制点,是搞好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
确定质量控制点要遵循下述原则,即凡属下述情况的,均应列为控制点:①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响的质量特性;②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过程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质量特性;③由于过程质量不稳定,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存在较多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根据上述原则,凡属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中的关键质量特性(即A 级)一般均应设定控制点,而对于重要质量特性(即 B 级),则视需要情况,可将其中的一部分列为控制点。
对于一般质量特性(即 C 级),除非经常出现不合格品,一般不必列为控制点.有些质量特性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没有直接影响,但在工艺上对它有特殊要求,例如工艺孔、工艺面的关键部位的半精加工等,对这些质量特性如不严格管理,就会影响后道过程的质量,故也应列为控制点。
设置控制点,一般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资料和质量信息资料,并按照控制点设置原则加以设置。
控制点的设置,一般由技术部门负责,也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由技术部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并在汇总质量检验部门、车间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予确定。
确定控制点的负责部门应在本组织过程质量控制的制度中明确规定。
确定控制点后,应编制过程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必要时还可绘制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有的组织还编制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表、零部件质量检验项目汇总表.编制后经有关部门和车间会签,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文件下达有关部门.在实践中,常常由于对控制点缺乏正确理解,而产生种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