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长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教研室

2004年8月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与其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而植物组织的水势是表示植物水分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目前,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主要有几种方法:小液流法、折射仪法、压力室法、露点法、热电偶法。前两种方法虽然简便,但精确性差。压力室法较适于测定枝条或叶柄导管的水势。露点法、热电偶法较适宜测定柔软叶片的水势,且精确度高,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测定叶片的水势,是较好的水势测定方法。植物的水势可作为制定灌溉的生理指标。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水势代表水的能量水平,水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水进入植物体内并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中的快慢或难易由水势差来决定,水势越高,植物组织的吸水能力越差,而供给水能力越强。当植物组织与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接触后,如果植物组织水势大于(或小于)外液的水势,则组织失水(或吸水),使外液浓度变低(或变高),密度变小(或变大)。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外液的水势时,植物组织既不失水也不吸水,外液浓度不变。当取浸泡过植物组织的溶液的小滴(亦称小液流,为便于观察应先染色),分别放入原来浓度相同而未浸泡植物组织的溶液中部时,小液流就会因密度不同而发生上升或下沉或不动的情况。小液流在其中不动的溶液的水势(该溶液为等渗浓度),即等于植物组织的水势。

三、实验材料、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植物叶片;马铃薯块茎等。

2. 仪器设备:试管;小瓶;小塞子;打孔器(直径0.5㎝);尖头镊子;移液管(1ml、5ml、

10ml);注射针钩头滴管;刀片。

3. 试剂:1mol·L-1蔗糖液;甲烯蓝粉。

四、实验步骤

1. 系列糖浓度配制

1.1 取干燥洁净试管6支,贴上标签,编号,用1mol·L-1蔗糖母液配成0.05、0.1、0.15、0.2、0.25、

0.30 mol·L-1浓度的糖液,各管总量为10ml,并塞上塞子(防止浓度改变),作为甲组。

1.2 另取干燥洁净的小瓶6个,标明0.05、0.10、0.15、0.20、0.25、0.30mol·L-1浓度,分别从甲组取相应浓度糖液1ml盛于小瓶中,随即塞上塞子,作为乙组。

2. 取样及测定

2.1选取生长一致的叶片,用直径为0.5cm的打孔器钻取圆片,在玻璃皿内混匀,然后用镊子把圆片放进乙组小瓶中,每瓶放15~20片,(若采用植物块茎如马铃薯,先用打孔器钻取圆条,然后切成约1mm厚圆片,每瓶放5片),立即塞紧塞子,放置40min左右,其间轻轻摇动几次,以加速平衡。2.2到预定时间后,各小瓶加入几粒甲烯蓝粉染色,摇匀,取6支干燥洁净的注射针钩头滴管,分别从乙组中取出溶液,插入甲组原相应浓度蔗糖溶液的中部,轻轻挤出钩头滴管内的溶液,使成小液滴,并小心地抽出钩头滴管(注意勿搅动溶液),注意观察那些管的小液滴往上移动,那些管的小液滴往下

移动,那一管的小液滴静止不动。如果某一管中的小液滴悬浮不动,则说明该管溶液与小液流的密度相等,也即植物组织与该浓度糖液间未发生水分净交换,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糖液的水势,根据公式算出该糖液水势也即得出植物组织水势。若前一浓度溶液小液流下沉,而后一浓度溶液中上浮,则组织的水势值介于两糖液水势之间,可取平均值计算。

2.3 结果记录

按下表记录实验结果

系列浓度糖液的配置和实验结果记录表

需配糖液浓度(mol·L-1)1 mol·L-1糖液

(ml)

蒸馏水

(ml)

小液流移动方向

(上、下或不动)

0.05 0.5 9.5

0.10 1.0 9.0

0.15 1.5 8.5

0.20 2.0 8.0

0.25 2.5 7.5

0.30 3.0 7.0

五、植物组织水势值计算

将测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出植物组织的水势:

公式中:ψW=ψл=-iCRT(MPa)

ψW—植物组织水势,单位:Mpa(兆帕)

ψл—溶液的渗透势(即溶液的水势)

C —等渗浓度(mol·L-1)

R —气体常数(0.0083 L·MPa·mol-1·K-1)

T —热力学温度(273 + t℃)

i —解离系数(蔗糖 =1;CaCl2 =2.60)

六、注意事项

1.配制糖液浓度要准确,并充分摇匀。

2.取样时选材要一致。

3.打孔时要避开大叶脉。

4.加甲烯蓝要适量,过多会影响溶液浓度,过少则很难识别小液流移动方向。

实验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光合作用及氮素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在科学施肥、育种及植物病理研究上常有测定的需要。

一、实验目的

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与其他显色物质一样,在溶液中如液层厚度不变则其吸光度与它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已知叶绿素a 、b在652 nm波长处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因此,在此波长下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 、b的总量。

三、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 材料:菠菜叶;芥菜叶或其他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漏斗;25ml容量瓶;剪刀;滤纸;玻棒等。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四、实验步骤

1. 叶绿素的提取

称取植物鲜叶0.20g(可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减用量),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碳酸钙粉和石英砂及3~5ml95﹪乙醇研成匀浆,再加约10ml 95﹪乙醇稀释研磨后,用滤纸过滤入25ml容量瓶中,然后用95﹪乙醇滴洗研磨及滤纸至无绿色为止,最后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叶绿素提取液。

2. 测定

取光径为1cm的比色杯,倒入叶绿素提取液距杯口1cm处,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在652 nm 波长下读取吸光度(A)值。

五、计算

将测得的吸光度A652 值代入公式(1), 即可求得提取液中叶绿素浓度。所得结果再代入公式(2),即可得出样品中叶绿素含量(mg ·g-1Fw)。

A652

C ( mg .ml-1 ) = ———— (1)

34.5

公式中:C —叶绿素(a 和b )的总浓度( mg ·ml-1 )

A652 —表示在652nm 波长下测得叶绿素提取液的吸光度

34.5为叶绿素a和b混合溶液在652nm波长的比吸收系数(比色杯光径为1cm, 样品浓度为

1g·L-1时的吸光度)。

C(mg·ml-1)×提取液总量(ml)

叶绿素含量(mg .g-1Fw)= ———————————————— (2)

样品鲜重(g)

实验三植物呼吸速率的测定(小篮子法)

呼吸速率是植物生命活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常有测定必要。目前测定植物呼吸速率有小筐子法、气流法、测压法、氧电极法、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IRGA)等方法。前两种方法是测定植物呼吸过程CO2的释放,虽然精确性差,但方法简便,其中气流法适用于测定大量样品(如植物的块茎、块根、瓜果类)的呼吸速率。测压法、氧电极法是测定植物呼吸过程对O2的吸收,样品用量少,且精确度高。利用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测定植物呼吸速率比较快速、准确,是科研上常采用的方法。本实验目的在于掌握测定植物呼吸速率的原理及方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小筐子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进行呼吸放出CO2,测定一定的植物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放出CO2的数量,即能算出植物

材料的呼吸速率。呼吸放出的CO2可用氢氧化钡溶液吸收,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钡。同时做一个空白实验,同样用标准草酸滴定。根据空白滴定值减去呼吸滴定值草酸用量之差值,便可计算出植物的呼吸速率。其反应式如下:

Ba( OH )2 + CO2→BaCO3 ↓+ H2O

Ba( OH )2 + H2C2O4→BaC2O4 ↓+ 2H2O

三、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材料:发芽水稻种及其他植物。

2.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呼吸测定装置

(如图);天平;酸式和碱式滴定管;尖头镊子。

3.试剂及配制

约1/44 mol·L-1Ba(OH)2溶液配制:

称取氢氧化钡(Ba(OH)2·8H2O)结晶7.25g,溶

于蒸馏水中,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1/44 mol·L-1标准H2C2O4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草酸(H2C2O4·2H2O)结晶2.8651g溶

于蒸馏水中,溶解后定溶定至1000ml。每ml

相当于1mgCO2。

1﹪酚酞指示剂配制:称取酚酞1g 先用少量75﹪酒精溶解,再用酒精定容至100ml。

四、实验步骤

1.呼吸测定装置说明

取一个500ml广口瓶(称呼吸瓶),加一个三孔橡皮塞。一孔插一盛碱石灰的干燥管,使呼吸过程中能进入无CO2的空气,一个孔插温度计,另一孔直径约1cm,供滴定用,平时用一小橡皮塞塞紧。瓶塞下面挂一铁丝筐,以便装植物材料。整个装置称“呼吸测定装置”,如图所示。

2.空白实验测定

取干净呼吸瓶,准确加入约1/44mol·L-1Ba(OH)2溶液20ml,立即塞紧橡皮塞(不带小筐及植物材料)。充分摇动呼吸瓶约10min,待瓶内CO2全部被吸收后,拔出小橡皮塞,加入3滴酚酞作指示剂,把滴定管插入孔中,用1/44mol·L-1标准草酸溶液进行空白滴定,直至红色刚刚消失为滴定终点,记录草酸溶液用量(ml)。

3.呼吸实验测定

倒出废液,用水将瓶洗净后,加入上述相同浓度的Ba(OH)2溶液20ml。同时称取植物材料(发芽水稻种子)5g,小心装入铁丝筐中,挂于橡皮塞下,放入瓶中塞紧橡皮塞。记录开始时间,测定20—30 min后(其间轻轻摇动数次,使溶液表面的BaCO3薄膜被破坏,而利于CO2的充分吸收),轻轻快速打开塞盖,把装有植物材料的小筐迅速取下,加入酚酞3滴作指示剂,立即重新塞紧橡皮塞。把滴定管插入孔中,用1/44mol·L-1标准草酸滴定至红色溶液刚刚消失为滴定终点,记录草酸用量(ml)。

五、呼吸速率计算

( A -B )×1mgCO2·ml-1草酸﹡×60 呼吸速率(mgCO2·g-1Fw·h-1)= ————————————————-———

植物组织鲜重(g)×测定时间(min)

公式中: A —空白滴定用去的草酸量(ml)

B —呼吸滴定用去的草酸量(ml)

﹡-1ml 1/44 mol·L-1的草酸相当于1mgCO2.

六、结果记录

实验数据及结果记录表

植物名称样品重

(g)

测定时间

(min)

空白滴定草

酸用量(ml)

呼吸滴定草

酸用量(ml)

空白与呼吸草酸

用量差值(ml)

呼吸速率

(mgCO2·g-1Fw·h-

1)

实验四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

一、实验原理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是标准氧化电位为80mV的氧化还原色素,溶于水中成为无色溶液,但还原后即生成红色而不溶于水的三苯甲腙,生成的三苯甲腙比较稳定,不会被空气中的氧自动氧化,所以TTC被广泛地用作酶试验的氢受体,植物根系中脱氢酶所引起的TTC还原,可因加入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得到增强,而被丙二酸、碘乙酸所抑制。所以TTC还原量能表示脱氢酶活性并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

二、实验材料、设备仪器及试剂

(一)材料:水培或砂培小麦、玉米等植物根系。

(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分析天平(感量0.1mg);3. 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1g);4. 温箱;5. 研钵;6. 三角瓶50ml;7. 漏斗;8. 量筒100ml;9. 吸量管10ml;10. 刻度试管10ml;11. 试管架;12. 容量瓶10ml;13. 药勺;14. 石英砂适量;15. 烧杯10ml、1000ml。

(三)试剂:1. 乙酸乙酯(分析纯)。2. 次硫酸钠(Na2S2O4),分析纯,粉末。3.1%TTC溶液准确称取TTC1.0g,溶于少量水中。定容到100ml。用时稀释至各需要的浓度。4. 磷酸缓冲液(1/15mol/L,pH7)。5. 1mol/L硫酸用量筒取比重1.84的浓硫酸55ml,边搅拌边加入盛有5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6. 0.4mol/L琥珀酸称取琥珀酸4.72g,溶于水中,定容至100ml即成。

三、实验步骤

(1)TTC标准曲线的制作取0.4%TTC溶液0.2ml放入10ml量瓶中,加少许Na2S2O4粉摇匀后立即产生红色的甲月替。再用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摇匀。然后分别取此液0.25ml、0.50ml、1.00ml、1.50ml、2.0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即得到含甲月替25μg、50μg、100μg、150μg、200μg的标准比色系列,以空白作参比,在48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2)称取根尖样品0.5g,放入10ml烧杯中,加入0.4%TTC溶液和磷酸缓冲液的等量混合液10ml,把根充分浸没在溶液内,在37℃下暗保温1~3h,此后加入1mol/L硫酸2ml,以停止反应。(与此同时做一空白实验,先加硫酸,再加根样品,其他操作同上)。(3)把根取出,吸干水分后与乙酸乙酯3~4ml和少量石英砂一起在研钵内磨碎,以提出甲月替。红色提取液移入试管,并用少量乙酸乙酯把残渣洗涤二、三次,皆移入试管,最后加乙酸乙酯使总量为10ml,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85nm下比色,以空白试验作参比测出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四氮唑还原量。

四、结果计算

四氮唑还原强度(mg/g(根鲜重)/h)=四氮唑还原量(mg)/[根重(g)×时间(h)]

实验五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细胞质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分界面,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但植物常受到外界不良因子的影响,而不同植物种类其抗逆性则不同。用电导仪率法测定植物质膜透性的变化,可作为植物抗逆性的生理指标之一。本实验主要测定低温对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并掌握用电导仪法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由一层质膜包围着,这种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的独特功能。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的一切物质交换都必须通过质膜进行。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往往首先作用于这层由类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生物膜。如极端的温度、干旱、盐渍,重金属离子(如Cd2+等)和大气污染物(如SO2、HF、O3)等都会使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表现往往为细胞膜透性增大,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外液电导率增大。该变化可用电导仪测定出来。细胞膜透性变得愈大,表示受害愈重,抗性愈弱,反之则抗性愈强。

三、实验材料、仪器设备

1. 材料: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电导仪;电子天平;冰箱;真空泵;真空干燥器;恒温培养箱;电炉;50ml

烧杯;50ml量筒;小镊子;纱布;表皿;滤纸条;镜头纸;剪刀;玻棒;胶头滴管;瓷盘。

四、实验步骤

1. 清洗用具

所用玻璃用具均需先用洗衣粉清洗,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洗3次,干燥后备用。

2. 实验材料的准备及处理

选取叶龄相似的植物叶片,剪下后用湿布包住。实验时用自来水将供试叶片冲洗,除去表面沾污物,再用蒸馏水冲洗1~2次,用干净纱布轻轻吸干叶片表面水分,然后剪成约1cm2的小叶片(或用直径为1的打孔器钻取小园片),注意除掉大叶脉。将剪下的小叶片混合均匀,快速称取鲜样三份,每份1g,分别放入编号为A、B、C的三个烧杯中。作如下处理:

A杯放入冰箱0℃以下作低温处理,处理15~30min后取出(供试叶片也可以在实验前低温处理好待用,处理温度及时间依不同植物叶片耐寒性而定),加入蒸馏水50ml。

B杯常温处理,加入蒸馏水50ml。

将A、B二杯放入真空干燥器,用真空泵抽气20—30min(以抽出细胞间隙中的空气),然后缓缓放入空气,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A、B杯。

C杯加入蒸馏水50ml,称重,盖上表皿,置于电炉上煮沸10~15min(煮沸时间依不同植物叶片而定),冷却后再称重并加蒸馏水至原重量,继续浸泡叶片。

将A、B、C三杯放置室温下浸提1 h左右(经常摇动,以有利电解质外渗)。然后将叶片从杯中夹出进行下一步测定。

3. 电导率测定

用电导仪分别测定A、B、C三杯的电导率,同时测定蒸馏水(空白)的电导率(注意:每测定完

一个样液后,用蒸馏水漂洗电极,再用滤纸将电极擦干,然后进行下一个样液的测定),所测得的结果记入下表:

电导率测定记录表

处理电导率(μS · cm-1) 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蒸馏水(空白)

A(低温)

B(常温)

五、结果计算

按下公式计算低温及常温处理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

处理电导率-空白电导率

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100%

煮沸电导率-空白电导率

实验六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丙二醛(MDA)是由于植物官衰老或在逆境条件下受伤害,其组织或器官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它的含量与植物衰老及逆境伤害有密切关系。测定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通常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与组织中的丙二醛产生显色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三甲川最大的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在532nm 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此外在532nm波长处尚有非特异的背景吸收的影响也要加以排除。低浓度的铁离子能显著增加硫代巴比妥酸与蔗糖或丙二醛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吸光度值,所以在蔗糖、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中需要有一定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100-300μg·g-1Dw,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nmol·L-1。在532nm、600nm和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即可计算出丙二醛含量。

三、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1ml、5ml)、试管架;移液管架;洗耳球;剪刀。

3. 试剂:10%三氯乙酸;0.6%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石英砂。

四、实验步骤

1. 丙二醛的提取

称取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的植物叶片1g,加入少量石英砂和10%三氯乙酸2ml,研磨至匀浆,再加8ml10%三氯乙酸进一步研磨,匀浆以4000r/min离心10min,其上清液为丙二醛提取液。

2. 显色反应及测定

取4支干净试管,编号,3支为样品管(三个重复),各加入提取液2ml,对照管加蒸馏水2ml,然后各管再加入2ml 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摇匀,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分别在532、600和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

五、丙二醛含量计算:

由于蔗糖-TBA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毫摩尔吸收系数为85.4×10-3,MDA-TBA 反应产物在532nm的毫摩尔吸收系数分别是7.4×10-3和155×10-3。532nm非特异性吸光值可以600nm 波长处的吸光值代表。

按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原理,建立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即可求出MDA及可溶性糖浓度。

方程组:

A450=(85.4×10-3)·C糖

(A532-A600)=(155×10-3)·C MDA+(7.4×10-3)·C糖

解得:

A450

C糖= ——————= 11.71A450(mmol·L-1)

85.4×10-3

C MDA= 6.45(A532-A600)-0.56A450-(μmol·L-1)

公式中:A450—在450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A532—在532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A600—在600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1.55×105为摩尔比吸收系数

C糖、C MDA分别是反应混合液中可溶性糖、MDA的浓度。

1.按下式计算提取液中MDA浓度

反应液体积(ml)

C MDA ×—————————

1000

提取液中MDA浓度(μmol·ml-1)= ———————————————

测定时提取液用量(ml)

2.按下式计算样品中MDA含量

提取液中MDA浓度(μmol·ml-1)×提取液总量(ml)MDA含量(μmol·g-1 Fw)= ————————————————————————

植物组织

实验七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在520nm波长下比色,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或用回归方程计算)脯氨酸的含量。

二、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待测植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叶片。

(二)仪器设备:1. 722型分光光度计;2. 研钵;3. 100ml小烧杯;4. 容量瓶;5. 大试管;

6. 普通试管;

7. 移液管;

8. 注射器;

9. 水浴锅;10. 漏斗;11. 漏斗架;12. 滤纸;13 剪刀。(三)试剂1. 酸性茚三酮溶液:将1.25g茚三酮溶于30ml冰醋酸和20ml6mol/L磷酸中,搅拌加热(70℃)溶解,贮于冰箱中;2. 3%磺基水杨酸:3g磺基水杨酸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3. 冰醋酸;

4. 甲苯。

三、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25mg脯氨酸,倒入小烧杯内,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倒入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此标准液中每ml含脯氨酸100μg。

(2)系列脯氨酸浓度的配制取6个50ml容量瓶,分别盛入脯氨酸原液0.5,1.0,1.5,2.0,2.5及3.0ml,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各瓶的脯氨酸浓度分别为1,2,3,4,5及6μg/ml。

(3)取6支试管,分别吸取2ml系列标准浓度的脯氨酸溶液及2ml冰醋酸和2ml酸性茚三酮溶液,每管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

(4)冷却后各试管准确加入4ml甲苯,振荡30S,静置片刻,使色素全部转至甲苯溶液。

(5)用注射器轻轻吸取各管上层脯氨酸甲苯溶液至比色杯中,以甲苯溶液为空白对照,于520nm波长处进行比色。

(6)标准曲线的绘制:先求出吸光度值(Y)依脯氨酸浓度(X)而变的回归方程式,再按回归方程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2ml测定液中脯氨酸的含量(μg/2ml)。

2. 样品的测定

(1)脯氨酸的提取:准确称取不同处理的待测植物叶片各0.5g,分别置大管中,然后向各管分别加入5ml3%的磺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摇动),冷却后过滤于干净的试管中,滤液即为脯氨酸的提取液。

(2)吸取2ml提取液于另一干净的带玻塞试管中,加入2ml冰醋酸及2ml酸性茚三酮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溶液即呈红色。

(3)冷却后加入4ml甲苯,摇荡30S,静置片刻,取上层液至10ml离心管中,在3000rpm下离心5min。(4)用吸管轻轻吸取上层脯氨酸红色甲苯溶液于比色杯中,以甲苯为空白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上520nm 波长处比色,求得吸光度值。

四、结果计算

据回归方程计算出(或从标准曲线上查出)2ml测定液中脯氨酸的含量(Xμg/2ml),然后计算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脯氨酸含量(μg/g)=[X×5/2]/样重(g)。

实验八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是参与各种代谢的酶类,测其含量是了解植物体总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研究每一种酶的作用时,常以比活(酶活力单位/mg蛋白)表示酶活力大小及酶制剂纯度。因此,测定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是研究酶活的一个重要项目。常用测定方法有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结合法。本实验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一、考马斯亮蓝法

一、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态下呈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的疏水区结合后变为青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465nm,后者在595nm。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0~100μg/ml),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该反应非常灵敏,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所以是一种比较好的蛋白质定量法。

二、仪器与用具

仪器:分光光度计,10ml量筒1支;研体;10ml容量瓶1支;1ml刻度吸管3支;10ml具塞刻度试管14支。

试剂:(1)牛血清白蛋白配成1000μg/ml和100μg/ml;

(2)考马斯亮蓝G-250:称取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0%乙醇中,加入85%(W/V)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在常温下可放置一个

月;

(3)90%乙醇;(4)磷酸(85%,W/V)。

三、实验方法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0~100μg/ml标准曲线的制作取6支试管,按表28-1数据配制0~100μg/ml血清白蛋白液各1ml。准确吸取所配各管溶液0.1ml,分别放入10ml具塞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盖塞,反转混合数次,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绘制标准曲线。

表1 配制0~100μg/ml血清白蛋白液

管号 1 2 3 4 5 6

100μg/ml牛血清蛋白量(ml)

蒸馏水量(ml)

蛋白质含量(mg)

1.0

0.2

0.8

0.02

0.4

0.6

0.04

0.6

0.4

0.06

0.8

0.2

0.08

1.0

0.10

(2)0~1000μg/ml标准曲线的制作另取6支试管,按表28-2数据配制0~1000μg/m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各1ml。与步骤(1)操作相同,绘出0~1000μg/ml的标准曲线。

表2 配制0~1000μg/ml血清蛋白血液

管号7 8 9 10 11 12

1000μg/ml牛血清白蛋白(ml)

蒸馏水量(ml)

蛋白质含量(mg)

1.0

0.2

0.8

0.2

0.4

0.6

0.4

0.6

0.4

0.6

0.8

0.2

0.8

1.0

1.0

2.样品提取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吸取样品提取液0.1ml(样品提取见各酶活测定),放入具塞刻度试管中(设两个重复管),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充分混合,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含量。

四、结果计算

样品蛋白质含量(mg/g鲜重)= W a V

C

式中C-查标准曲线所得每管蛋白质含量(mg);

V-提取液总体积(ml);

a-测定所取提取液体积(ml);

W-取样量(g)。

二、LOWRY法

一、实验原理

Lowry法是双缩脲法和福林酚法的结合与发展,其原理是:蛋白质溶液用碱性铜溶液处理,形成铜-蛋白质的络合盐,再加入酚试剂后,除使肽链中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显色外,还使双缩脲法中肽键、碱性铜的显色效果更强烈。因此,Lowry法的显色效果比单独使用酚试剂强烈3~15倍,为双缩脲法100倍。由于肽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小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

Lowry法的试剂由两部分组成,试剂甲相当于双缩脲试剂(碱性铜溶液),可与蛋白质中的肽键起显色反应;试剂乙为磷钨酸和磷钼酸混合液,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易被酚类化合物还原生成钼蓝和钨蓝混合物而呈蓝色反应,因此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胱氨酸等可显色,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二、仪器与用具

仪器:试管若干;刻度吸管0.5ml,1ml,10ml;定量加样器;圆底烧瓶;冷凝管一套(带橡胶管);

微量滴定管;小烧杯;微量进样器50μl;分光光度计。

试剂:Na2WO4·2H2O;Na2MoO4·2H2O;85% H3PO4;浓HCl;Li2SO4·H2O;溴水;酚酞指示剂;Na2CO3;NaOH;CuSO4·5H2O;酒石酸钾钠;牛血清白蛋白:用水配成250mg/ml。

三、实验方法

1.酚试剂的制备

(1)取Na2WO4·2H2O 100g,Na2MoO4·2H2O 25g 及蒸馏水700ml于1500ml的圆底烧瓶中,之后加入85% H3PO4 50ml,浓HCl 100ml。安上回流冷却装置(使用磨口接头。用软木塞或橡皮塞时,必须用锡泊包起来),使其慢慢沸腾10h。冷却后加入Li2SO4·H2O 150g,水50ml,浓HCl 100ml安上回

流冷却装置,开口加热煮沸15min,以逐出过量的溴。冷却后稀释至100ml,并过滤入棕色瓶中,密闭于冰箱中保存。

使用时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由蓝变灰。滴定后算出酸浓度,用时适量稀释,使最后浓度为1mol/L H+,此为Folin-酚试剂乙液。

(2)首先配制①4% Na2CO3溶液;②0.2mol/L NaOH溶液;③1% CuSO4溶液;④2%酒后石酸钾钠溶液;使用前①与②等体积混合配成Na2CO3-NaOH溶液;将③与④等体积混合配成硫酸铜一酒石酸钾钠溶液。然后将这两个溶液按50︰1混合;配成Folin-酚试剂甲液。此试剂只能用一天。

2.标准曲线的绘制

(1)取7只试管编号,分别加0ml,0.1ml,0.2ml,0.4ml,O.6ml,0.8ml,1.0ml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水补到1ml,便成为每管含蛋白为0mg,25mg,50mg,100mg,150mg,200mg,250mg标准系列(必要时可做重复)。

(2)加5ml试剂甲,混匀,于30℃放置10min。

(3)喷射加入0.5ml试剂乙,立即振荡混匀,在30℃下保温30min。

(4)准确到30分后,以不加标准蛋白的管为空白,在50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度值。

(5)以蛋白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

(1)取50μl样液加入试管中,(样液提取一般按0.1g鲜样/ml比例,提取方法见各酶活测定)加蒸馏水补至1ml,然后重复步骤2的(2),(3),(4),以空白为参比,测吸光度值。

(2)根据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求得蛋白质含量。

四、结果计算

蛋白质含量(mg/g鲜重)=W a V

C

式中C-查标准曲线得样品测定管中蛋白质含量(mg);

V-提取液总量(ml);

a-测定时取样液量(ml);

W-取样量(g)。

【注意事项】

1.Folin试剂乙只在酸性条件稳定,故当其加到碱性的铜-蛋白质溶液中时,必须立即混匀,以便在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破坏前,还原反应即能发生。

2.为了保证反应进行完全,反应在25~30℃水浴中进行,反应30min后准时比色。

3.还原物质干扰本实验。

【方法评述】

上述两种方法均是灵敏度为微克级的高灵敏度定量测定蛋白质方法,前者稳定,后者简便;二者均优于现有的其它方法。二者的缺点是:Lowry法受植物体内存在的酚类物质干扰;考马斯亮蓝法在蛋白质含量很高时线性关系稍偏低,且不同蛋白质与色素结合状况有差异。

实验九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alase)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可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过氧化氢。即可求出消耗的H2O2的量。

二、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麦叶片

(二)仪器设备:1. 研钵;2. 三角瓶;3. 酸式滴定管;4. 恒温水浴;5. 容量瓶。

(三)试剂:1. 10%H2SO4;2. 0.2 mol/L pH7.8磷酸缓冲液;3. 0.1mol/L 高锰酸钾标准液称:取KMnO4(AR)3.1605g,用新煮沸冷却蒸馏水配制成1000ml,再用0.1mol/L 草酸溶液标定;4. 0.1mol/L H2O2市售30%H2O2大约等于17.6mol/L,取30%H2O2溶液5.68ml,稀释至1000ml,用标准0.1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标定;5. 0.1mol/L 草酸:称取优级纯H2C2O4.2H2O 12.607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三、实验步骤

(一)酶液提取:取小麦叶片2.5g加入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少量,研磨成匀浆,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该缓冲液冲洗研钵,并将冲洗液转至容量瓶中,用同一缓冲液定容,4000rpm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二)取50ml三角瓶4个(两个测定,另两个为对照),测定瓶加入酶液2.5ml,对照加煮死酶液2.5ml,再加入2.5ml 0.1mol/L H2O2,同时计时,于3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立即加入10%H2SO42.5ml。用0.1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粉红色(在30min内不消失)为终点。

四、实验结果

酶活性用每g鲜重样品1min内分解H2O2的mg数表示:

过氧化氢酶活性(H2O2mg/g/min)=(A-B)×VT/(W×VS×1.7×t)

式中:A对照KMnO4滴定ml数;B酶反应后KMnO4滴定ml数;VT提取酶液总量(ml);VS反应时所用酶液量(ml);W样品鲜重(g);t反应时间(min);

1.71ml 0.1mol/L KMnO4相当于1.7mgH2O2

实验十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一般老化组织中活性较高,幼嫩组织中活性较弱。这是因为过氧化物酶能使组织中所含的某些碳水化合物转化成木质素,增加木质化程度,而且发现早衰减产的水稻根系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加,所以过氧化物酶可作为组织老化的一种生理指标。此外,过氧化物同工酶在遗传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在受到重视。

通过本实验学习并掌握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类的反应,产物为醌类化合物,此化合物进一步缩合或与其他分子缩合,产生颜色较深的化合物。本实验以邻甲氧基苯酚(即愈创木酚)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在此酶存在下,H2O2可将邻甲氧基苯酚氧化成红棕色的4-邻甲氧基苯酚,红棕色的物质可用分光光度计在470nm 处测定其消光值,即可求出该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材料

水稻根系,马铃薯块茎等。

2.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移液管

(3)离心机(4 000r/min)

(4)秒表

(5)研钵

(6)天平

3.药品

(1)0.1mol/L Tris-HCl缓冲液(pH8.5)

取12.114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加水稀释,用HCl调pH8.5后定容1 000mL。

(2)0.2 mol/L磷酸缓冲液(pH6.0)

贮备液A:0.2 mol/L NaH2PO4溶液(27.8g NaH2PO4·H2O配成1 000mL)。

贮备液B:0.2 mol/L Na2HPO4溶液(53.65g Na2HPO4·7H2O或71.7g Na2HPO4·12H2O配成1 000mL)。

分别取贮备液A 87.7mL与贮备液B 12.3mL充分混匀并稀释至200mL。

(3)反应混合液

取0.2 mol/L磷酸缓冲液(pH6.0)50mL,过氧化氢0.028mL,愈创木酚0.019mL混合。

四、操作步骤

1.酶液提取:取不同水稻根系(根系表面水分吸干)1g,剪碎置于研钵中,加5mL 0.1 mol/L Tris-HCl 缓冲液(pH8.5),研磨成匀浆,以4 000r/min离心5min,倾出上清液,必要时残渣再用5mL缓冲液提

取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保存在冰箱(或冷处)备用。

2.取光径1cm比色杯2个,向其中之一加入上述酶液1mL(如酶活性过高可稀释之),再加入反应混合液3mL,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而向另一比色杯中加入0.2 mol/L磷酸缓冲液(pH6.0),作为零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在470nm波长下测定反应5min时的光密度值。

五、结果计算

以每分钟光密度变化(以每分钟OD470nm变化0.01为1个活力单位)表示酶活性大小,即

过氧化物酶活力= △OD470nm /min·mg(FW)

六、附注

酶的提取纯化需在低温下进行。

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通过绪论学习,了解什么是植物生理学以及它主要研究的内容、了解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主要特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和发展趋势;为认识和学好植物生理学打下基础。 二、本章知识要点 三、单元自测题 1.与其他生物相比较,绿色植物代谢活动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答: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但是,植物本身的代谢活动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的“自养性”,绿色植物不需要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来源,而能以太阳光能作动力,用来自空气中的C02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 因此作为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大有可为的。 2.请简述植物生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答:在科学的植物生理学诞生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已积累并记载下了丰富的有关植物生命活动方面的知识,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在民间应用。 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30年代钱崇澍、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等先后留学回国,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开设了植物生理学课程、建立植物生理实验室,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多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现改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现在已发展到5000余人,植物生理学的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开展了工作,有些工作在国际植物生理学领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在中国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稻及拟南芥的突变群体构建,基因表达谱和DNA芯片,转录因子,细胞分化和形态建成。②分子生理与生物化学研究:光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次生代谢,植物激素作用机理,光信号传导和生物钟,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③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研究:植物-昆虫相互作用,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共生固氮,植物和昆虫抗逆及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现代农业,空间生物学。④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优质高抗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生物反应器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植物生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国植物生理学界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爱祖国、爱科学的优良传统,将分子、生化、生物物理、遗传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在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研究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以期在掌握植物生理过程的分子机理,促进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

最新考研农学联考植物生理学真题参考答案

2011年考研农学联考植物生理学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l~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G-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它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是 A. 作为细胞质膜上的受体感受胞外信号 B. 经胞受体激活后完成信号的跨膜转换 C. 作为第二信号 D. 作为蛋白激酶磷酸化靶蛋白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植物细胞信号转导—GTP结合调节蛋白作用 2. 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 A. 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一定有CO2释放 B. 总是有能量和CO2释放 C. 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形成ATP D. 产生酒精或乳酸,但无能量释放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植物呼吸代谢及能量转换—无氧呼吸特点

3. 以下关于植物细胞离子通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离子通道是由跨膜蛋白质构成的 B. 离子通道是由外在蛋白质构成的 C. 离子通道的运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D. 离子通道的运输只能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植物细胞跨膜离子运输—离子通道的特点 4. C3植物中,RuBp羧化酶催化的CO2固定反应发生的部位是 A. 叶肉细胞基质 B. 叶肉细胞叶绿体 C. 维管束鞘细胞机制 D.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光合作用—RuBP羧化酶催化部位 5. 细胞壁果胶质水解的产物主要是 A. 半乳糖醛酸 B. 葡萄糖 C. 核糖 D. 果糖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细胞壁—细胞壁的果胶质水解产物 6. 叶片衰老过程中最先解体的细胞器是 A. 高尔基体 B. 内质网 C. 叶绿体 D. 线粒体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植物器官的衰老—衰老最先解体的细胞器 7. 某种长日植物生长在8h光期和16h暗期下,以下处理能促进其开花的是 A. 暗期中间用红光间断 B. 光期中间用黑暗间断 C. 暗期中间用逆红光间断 D. 按其中间用红光-远红光间断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光周期现象—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的机制 8. 在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时,随环境温度升高,植物光和作用的光补偿点 A. 下降 B. 升高 C. 不变 D. 变化无规律 【参考答案】B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一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元素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A.N B.P. C.Ca D.K 2.能诱导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植物激素是 A.ABA B.IAA C.ETH D.CTK 3.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 A.快一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慢一快4.植物细胞中质子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H+,这一过程称为 A.初级主动运输 B.次级主动运输 C.同向共运输 D.反向共运输5.植物叶片中进行亚硝酸还原的主要部位是 A.线粒体 B.细胞基质 C.液泡 D.叶绿体 6.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 A.P680 B.P700 C.A0 D.Pheo 7.植物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C.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D.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8.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680~700nm B.600~680 nm C.500~600 nm D.400~500nm 9.1mol NADH + H+经交替氧化途径将电子传给氧气时,可形成A.4molATP B.3molATP C.2.molATP D.1molATP 10.若某一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C02摩尔数和吸收O2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则该组织在此阶段的呼吸底物主要是 A.脂肪B.淀粉C.有机酸D.葡萄糖

11.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A.750 B.75 C.7.5 D.0.75 12.下列蛋白质中,属于植物细胞壁结构蛋白的是 A.钙调蛋白B.伸展蛋白C.G蛋白D.扩张蛋白 13.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过程中,随着暗期的延长 A.P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B.Pf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C.Pf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D.P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14.根据花形态建成基因调控的“ABC模型”,控制花器官中雄蕊形成的是A.A组基因B.A组和B组基因 C.B组和C组基因D.C组基因15.未完成后熟的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ABA和GA含量的变化为 A.ABA升高,GA降低 B.ABA降低,GA升高 C.ABA和GA均降低 D.ABA和GA均升高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变化? 17.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8.简述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将A、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密闭的光照生长箱中,定期抽取生长箱中的气体样品,分析其中的C02含量。以C02含量对光照时间作图,得到下列曲线图。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2)推测两种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3)请用另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

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 现在普遍认为植物生理学起源于16世纪荷兰人J.B van Helmont所做的实验来研究植物营养本质。随后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8-19世纪,光合作用的概念具有雏形,其发现彻底动摇了植物营养的腐殖质理论。植物生理学开始孕育。 二: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在植物矿物质研究,渗透现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发育生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列的成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植物生理学讲义》和《植物生理学》的出版。植物生理学正式从植物学和农业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单独的科学。 三:二十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生理学也取得了很多成就电子显微技术,X 衍射技术,超离心技术,色层分析技术,膜片钳技术等成为研究的有力工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揭示和遗传密码子的发现,催生了分子生物学。在分子生物学的帮助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开始向微观方面发展。 植物生理学现在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普遍认为来自分子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都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的方式来解释。但是分子生物学只能解释一部分的问题,却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物生理学内容的扩展以及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如计算机科学在植物生理学中营养和数学模拟研究某些生理问题,逆境生理方面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等。这种交叉渗透大大扩展了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围。 二:机理研究的深入和调控探讨的兴起。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植物生理学已经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去研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许多重要功能蛋白如RUBP羧化酶、光敏色素蛋白及钙调素等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在不断的深入。 三:现代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到两极分化与趋同的时代。在微观和宏观上不断深入并且相互融合。植物生理学也将符合这一趋势,不断重视从分子到到群体的不同层次的研究。 四:植物生理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也从农业林业扩大到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医药,轻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并且在食品行业会有更大的应用。 随着植物生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肯定是越来越广的。 参考文献 1:魏小红,龙瑞军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影响甘肃科技纵横 2:王晶赵文东甄纪东植物生理学作用于发展农机化研究 3:余小平植物生理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陕西师范大学积继续教育学报(西安)

2016植物生理学复习题(问答)

二、问答题 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逆境会对生物膜造成哪些破坏?植物如何来响应逆境?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有哪些功能? 温度为什么会影响根系吸水? 试述将鲜的蒜头浸入蔗糖与食醋配制的浓溶液中制成糖醋蒜的原理。 试用苹果酸代谢学说解释气孔开闭的机制。 一组织细胞的Ψs为-0.8MPa,Ψp为0.1MPa,在27℃时,将该组织放入0.3mol·L-1的蔗糖溶液中,该组织的重量增加还是减小?(R=0.0083 L·MPa·mol-1·k-1) 若室温为27℃,将洋葱鳞叶表皮放在0.4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放在0.3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的趋势;放在0.4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试计算细胞的水势?(R=0.0083 L·MPa·mol-1·k-1) 有A、B两细胞,A细胞的Ψπ=-106Pa,Ψp=4×105Pa,B细胞的Ψπ=-6×105Pa,Ψp =3×105Pa。请问:(1) A、B两细胞接触时,水流方向如何?(2) 在28℃时,将A细胞放入0.12 mol·L -1蔗糖溶液中,B细胞放入0.2 mol·L-1蔗糖溶液中。假设平衡时两个细胞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平衡后A、B两细胞的Ψw、Ψπ和Ψp各为多少?如果这时它们相互接触,其水流方向如何? 3个相邻细胞A、B、C的Ψs、Ψp如下图,三细胞的水势各为多少?用箭头表示出三细胞之间的水分流动方向。 A Ψs=-1Mpa Ψp=0.4Mpa B Ψs=-0.9Mpa Ψp=0.6Mpa C Ψs=-0.8Mpa Ψp=0.4Mpa 为什么不能大量施用单一肥料? 选择10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说明其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根外施肥主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各有哪些? 试分析植物失绿的可能原因。 为什么在叶菜类植物的栽培中常多施用氮肥,而栽培马铃薯和甘薯则较多地施用钾肥? 为什么水稻秧苗在栽插后有一个叶色先落黄后返青的过程?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有哪些特点? 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 什么是光呼吸?为什么说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总是伴随发生的? C3途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C4植物与C3植物在碳代谢途径上有何

2017年中科院植物生理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学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生理学是在个体、组织与器官、细胞与亚细胞以及分子层次上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要求考生掌握包括水分生理、矿质营养与同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次生物质代谢、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植物的组织培养及保鲜技术、植物的运动、光周期现象与光形态建成、生殖成熟和衰老,以及抗逆性等内容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具备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国际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与进展,具备利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决植物生理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知识范围: (一)植物的水分生理 1、植物体内水的存在状态 2、水对植物生命活动作用 3、水势的概念及水分的移动 4、掌握细胞吸水的方式及水分跨膜运移的途径 5、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 6、水分运输的途径及动力 7、蒸腾作用的概念、途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8、掌握气孔运动的机理 9、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二)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1、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2、矿质营养的生理功能 3、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氮硫磷的同化 4、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5、植物的无土栽培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光合作用各大步骤的能量转变情况、进行部位及条件 3、碳同化 4、C3途径、C4途径、CAM途径 5、光呼吸 6、掌握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7、掌握光合磷酸化的类型及其机理 8、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 9、光合作用生态生理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概念 2、淀粉的降解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长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教研室 2004年8月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与其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而植物组织的水势是表示植物水分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目前,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主要有几种方法:小液流法、折射仪法、压力室法、露点法、热电偶法。前两种方法虽然简便,但精确性差。压力室法较适于测定枝条或叶柄导管的水势。露点法、热电偶法较适宜测定柔软叶片的水势,且精确度高,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测定叶片的水势,是较好的水势测定方法。植物的水势可作为制定灌溉的生理指标。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水势代表水的能量水平,水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水进入植物体内并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中的快慢或难易由水势差来决定,水势越高,植物组织的吸水能力越差,而供给水能力越强。当植物组织与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接触后,如果植物组织水势大于(或小于)外液的水势,则组织失水(或吸水),使外液浓度变低(或变高),密度变小(或变大)。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外液的水势时,植物组织既不失水也不吸水,外液浓度不变。当取浸泡过植物组织的溶液的小滴(亦称小液流,为便于观察应先染色),分别放入原来浓度相同而未浸泡植物组织的溶液中部时,小液流就会因密度不同而发生上升或下沉或不动的情况。小液流在其中不动的溶液的水势(该溶液为等渗浓度),即等于植物组织的水势。 三、实验材料、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植物叶片;马铃薯块茎等。 2. 仪器设备:试管;小瓶;小塞子;打孔器(直径0.5㎝);尖头镊子;移液管(1ml、5ml、 10ml);注射针钩头滴管;刀片。 3. 试剂:1mol·L-1蔗糖液;甲烯蓝粉。 四、实验步骤 1. 系列糖浓度配制 1.1 取干燥洁净试管6支,贴上标签,编号,用1mol·L-1蔗糖母液配成0.05、0.1、0.15、0.2、0.25、 0.30 mol·L-1浓度的糖液,各管总量为10ml,并塞上塞子(防止浓度改变),作为甲组。 1.2 另取干燥洁净的小瓶6个,标明0.05、0.10、0.15、0.20、0.25、0.30mol·L-1浓度,分别从甲组取相应浓度糖液1ml盛于小瓶中,随即塞上塞子,作为乙组。 2. 取样及测定 2.1选取生长一致的叶片,用直径为0.5cm的打孔器钻取圆片,在玻璃皿内混匀,然后用镊子把圆片放进乙组小瓶中,每瓶放15~20片,(若采用植物块茎如马铃薯,先用打孔器钻取圆条,然后切成约1mm厚圆片,每瓶放5片),立即塞紧塞子,放置40min左右,其间轻轻摇动几次,以加速平衡。2.2到预定时间后,各小瓶加入几粒甲烯蓝粉染色,摇匀,取6支干燥洁净的注射针钩头滴管,分别从乙组中取出溶液,插入甲组原相应浓度蔗糖溶液的中部,轻轻挤出钩头滴管内的溶液,使成小液滴,并小心地抽出钩头滴管(注意勿搅动溶液),注意观察那些管的小液滴往上移动,那些管的小液滴往下

植物生理学教学计划

09园艺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农业、林业、园艺及资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服务。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从不同层次上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微观上要认识植物体内进行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过程;宏观上要认识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规律,并以此来解释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所教班级的情况分析: 09级旅游管理(2)班级总人数51人,本班级共开设专业三个,包括旅游管理、烹饪、园林艺术。园艺专业的学生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较差,但学习兴趣有望可以大大提高。 教法设想和措施: 1、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 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 学 植物生理学是运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方法揭示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是现代合理农业的理论基础。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重要植物生理指标的基本测定方法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部分: (1)细胞结构与功能,它是各种生理活动与代谢过程的组织基础; (2)功能与代谢生理,主要包括光合、呼吸、水分、矿质、运输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各种功 能、机理与环境条件的影响; (3)生长发育,它是各种功能与代谢活动的综合反应,包括生长、分化、发育与成熟、休 眠、衰老(包括器官脱落)及其调控; (4)逆境生理,包括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抗逆性等。 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植物生理学的整体。 绪论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对象、内容、产生和发展及对农业做出的贡献、发展趋势。植物生理学与 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第1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了解植物细胞(生物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基本概念 1. 粘性(viscosity) 2. 弹性(elasticity)。 3. 液晶态(liquid crystalline state) 4. 伸展蛋白(extensin)。 5. 胞间连丝(plasmodesma) 6.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主要了解植物对水分吸收、运输及蒸腾的基本原理,维持植物水分平衡的重要性。 (一)基本内容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及其动力 4.植物水分平衡 (二)重点 1.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2.水分吸收和散失的动力及调控(气孔运动的机理) 3.植物水分平衡 (三)基本概念 1.水势(water potential)2.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3.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4.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与水分平衡(water balance)5.自由水(free water)与束缚水(bound water) 6.共质体(symplast)与质外体(apoplast) 7.主动吸水(active absorption of water)与被动吸水(passive absorption of water) 8.水孔蛋白(aquaporin)9.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10.蒸腾效率(transpiratton ratio)与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2018版-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Plant Biotechnology 课程代码: 学分:2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 适用专业:园艺 适用对象:本科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花卉学 考核方式:考查、闭卷平时成绩30% ,期终考试70% 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实验室 开课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简介(任务与目的)(300字左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1 (一)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和一般技术 2、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3、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技术 4、园林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室设置及基本操作;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二)植物细胞工程 1、原生质体培养 2、原生质体融合 3、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植株分化 掌握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1主要描述课程体系结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学生应掌握的程度等。

(三)植物基因工程 1、植物基因的克隆 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植物基因转移技术 4、转基因植物的检测 5、转基因植物的遗传 6、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五、课内实验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植物生物技术》张献龙、唐克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植物生物技术》许智宏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7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谭文澄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1991.

植物生理学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2015年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海芋植物的佛焰花序比一般植物的呼吸放出的热量比一般植物高,是因 为存在抗氧呼吸的缘故。 2、与植物耐旱性有重要相关性的氨基酸是,它能增强细胞 的。 3、植物叶绿体的丙酮提取液透射光下呈,反射光下 呈。 4、根据种子的吸水量,可将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吸水阶段、停止吸水阶段,重 新吸水阶段。 5、GA和ABA生物合成的前体是甲瓦龙酸,在短光照下形成ABA。 6、膜脂的组成与膜脂的抗冷性有关,不饱和程度,固化温度 高,不利发生膜变相,植物的抗冷性越小。 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体部分叫外植 体。 8、保卫细胞质的膜上存在着 H+ATP 酶,在光照下,将H+分泌到保卫细胞外, 使保卫细胞 HP升高,驱动 H+ 进入保卫细胞,导致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9、跨膜信号传导主要是通过和完成。 10、土壤缺氮时,根冠比高,水分过多时,根冠比低。 11、具有远红光和红光逆转效应的是,它的生色团与叶绿体 的 结构相似。 12、成熟的水果变甜,是因为淀粉转化成糖,未成熟的水果有涩味是因为 含有单宁。 13、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的部分叫外 植体。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 略!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次级共运转(次级主动运输):以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跨膜离子运转,使质 膜两边的渗透能增加,该渗透能是离子或者中性分子跨膜转运的动力。 2、细胞信号传导: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 子反应。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4、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 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5、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之后,能提高对另一逆境的抵抗能力,对不 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 不再继续增加是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的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 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 8、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之。

植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原初反应 2.磷光现象 3.荧光现象 4.红降现象 5.量子效率 6.量子需要量 7.爱默生效应 8.PQ穿梭 9.光合色素 10.光合作用 11.光合单位 12.作用中心色素 13.聚光色素 14.希尔反应 15.光合磷酸化 16.同化力 17.共振传递18.光抑制 19.光合“午睡”现象 20.光呼吸 21.光补偿点 22.CO2补偿点 23.光饱和点24.光能利用率 25.复种指数 26.光合速率 27.叶面积系数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ATP 2.BSC 3.CAM 4.CF1—CFo 5.Chl 6.CoI(NAD+) 7.CoⅡ(NADP+) 8.DM 9.EPR 10.Fd 11.Fe—S 12.FNR 13.Mal 14.NAR 15.OAA 16.PC 17.PEP 18.PEPCase 19.PGA 20.PGAld 21.P680 22.Pn 23.PQ 24.Pheo 25.PSI II 26.PCA 27.PSP 28.Q 29.RuBP 30.RubisC(RuBPC) 31.RubisCO(RuBPCO) 32.RuBPO 33.X 34. LHC 三、填空题 1.光合作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被还原,被氧化。 2.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色,在透射光下观察呈色。 3.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主要有、、和。 4.P70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初电子受体是。P68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初电子受体是。 5.双光增益效应说明。 6.根据需光与否,笼统地把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和。 7.暗反应是在中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 8.光反应是在进行的。 9.在光合电子传递中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10.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11.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亦称为。 12.早春寒潮过后,水稻秧苗变白,是与有关。 13.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于。 14.离子在光合放氧中起活化作用。 15.水的光解是由于1937年发现的。 16.被称为同化能力的物质是和。 17.类胡萝素除了收集光能外,还有的功能。 18.光子的能量与波长成。 19.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另一个在。 20.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在。 21.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 22.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 23.与叶绿素b相比较,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偏向方向,在蓝紫部分的吸收带偏向 方向。 24.光合磷酸化有三个类型:、和。 25.卡尔文循环中的CO2的受体是。 26.卡尔文循环的最初产物是。 27.卡尔文循环中,催化羧化反应的酶是。

植物生理学

绪论 ?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问答题: 1、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2、植物生理学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从中得到那些启示? 3、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4、植物生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体系,若所得的结果不是您原来所设想的,您将如何对待?(00中科院水生所) 5、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请具体谈一谈生命活动应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03河北农大) 6、简述植物代谢生理的研究特点与进展,试举例加以说明。(02北林大) 第一章水分代谢 ?名词解释 自由水和束缚水伤流和吐水根压和蒸腾拉力质外体途径和细胞途径蒸腾比率与蒸腾系数渗透作用水通道蛋白水分临界期内聚力学说等渗溶液蒸腾系数 ?问答题: 1、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2、光是怎样引起植物的气孔开放的? 3、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4、什么是水孔蛋白?简述其调控及其生理意义。 5、如把某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植物细胞的水势、渗透势和压力势是如何变化的? 6、简述影响植物根系吸水的外界因素。 7、为什么在植物移栽时要剪掉一部分叶,根部还要带土? 8、为什么质壁分离法测得的是植物细胞的渗透势而小液流法测得的是组织的水势?这两种方法哪种更能反映植物本身客观水分状况? 9、甲、乙两细胞,甲放在0.4mol.L-1的蔗糖溶液中,充分平衡后,测得其渗透势为-0.8RT;乙放在0.3 4mol.L-1的NaCl溶液中,充分平衡后,测得其渗透势为-0.7RT,假定i蔗糖=1,i NaCl=1.8,问甲乙两细胞水的压力势大?取出两细胞后紧密接触,水分如何流动?如破坏细胞膜,水分又如何流动? 10、将正常供水盆栽苗木的部分根系暴露在空气中,苗木地上部分水分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如切除这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的根系,则苗木的生长又得到恢复,如何解释?(南林大) 11、简述蒸腾作用的利与弊。(北林大) 12、根系对水分及盐分的吸收是相互依赖的还是相互独立的?简述其理由。(中科院植物所) 13、在科学家探索新的星球时,总是首先确认该星球是否存在水分,为什么?(南大)14、请分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矿质元素吸收过程三者间的相互协调制约关系。(北农大)15、试述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并分析根系吸水对吸收矿物质营养的影响。(北农大)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 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 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标准曲线。 4、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5、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 pH 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9、同工酶: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10、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 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普遍存在动植物体内的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酶。 21、硝酸还原还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22、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如硝酸还原酶可为 NO3-所诱导生成。 二、填空: 1、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标准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 2、常用的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 、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吸收法。 4、用滴定法测 Vc 含量时,若样品本身带有颜色,则需先将样品用草酸处理。 5、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与还原糖显色生成棕红色的 3-氨基-5-硝基水杨酸和终止酶活性。 6、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α-淀粉酶不耐_酸_,β-淀粉酶不耐_热_。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六年制本硕连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了解生物技术企业运作管理规律,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环境保护和相关的企业及政府部门独立从事新产品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主要方向 1. 医药生物技术 2. 农业生物技术 3. 微生物生物技术 4. 海洋生物技术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校规校纪,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状况,有较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所学专业,有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制备与分析及生化制药、微生物检测和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比较流利地进行听、说、读、写),英语通过4-6级考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1—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基于本专业的特点,必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三、毕业认定与学位授予、本科学位修业年限 实行阶段淘汰制,三年级课程结束后,根据德、智、体三方面的综合评估,不适应六年制继续培养者转入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学习。根据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153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本科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 公共必修课36 23.5% 本科阶段 公共选修课16 10.5% 本科阶段 专业必修课71 46.4% 本科阶段 专业选修课30 19.6% 本科阶段,限选课至少15学分 毕业总学分 153(44) 100% (实践教学学 分) 课内总学时2648 第一学期在不同专业所学的相关学分可以转入。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生物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营销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 —2—

《植物生理学》试题A

《植物生理学》试题A卷(2015-2016-2) 开卷()闭卷(√)适用专业、年级:农学(本硕)、种子、园艺(本硕)、园艺、园艺(教育)、茶学、资环(本硕)、资环、生态、草学,2014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 本试卷共6大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写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选择题答案表 判断题答案表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试卷前选择题答案表中。(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下列现象能反应植物生长季节周期性的是: A.气孔开闭B.小叶运动 C.树木年轮D.种子萌发 2.在植物开花调控中,暗期光间断采用的最有效的光是: A.红光B.蓝紫光C.远红光D.绿光 3.以下物质中,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A.钙离子B.cAMP C.DAP D.ATP 4.植物衰老过程中其活性降低的酶是:

A.LOX B.蛋白酶C.SOD D.核酸酶 5.催化淀粉降解为糖使甘薯块根、果实、蔬菜变甜的酶是: A.α-淀粉酶B.β-淀粉酶 C.α和β淀粉酶D.淀粉磷酸化酶 6.对农作物喷施B9等生长延缓剂可以: A.增加根冠比B.降低根冠比 C.不改变根冠比D.与根冠比无关 7.银杏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 A.有抑制物质的存在B.种皮限制 C.胚未发育完全D.种子未完成后熟 8.温度升高时,种子贮藏要求的安全含水量应该: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先升高后降低9.植物组织从缺氧条件转入有氧条件下,呼吸速率减慢,A TP形成速率:A.加快B.减慢C.不变D.变化无常10.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初次固定CO2的最初受体是: A.3-PGA B.RuBP C.PEP D.OAA 11.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对光感受的器官是: A.根B.茎C.叶D.根、茎、叶12.花生、棉花等含油较多种子,萌发时较其他种子需要更多的: A.水分B.矿质元素C.氧气D.激素 13.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发生在: A.叶绿体被膜上B.类囊体膜上 C.叶绿体间质中D.类囊体腔中 14.已形成液泡的成熟细胞,其衬质势通常忽略不计,原因是: A.衬质势不存在B.衬质势等于压力势 C.衬质势绝对值很大D.衬质势绝对值很小 15.植物吸收矿质与吸水之间的关系是: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植物生理学各年考试试题(真题)

名词解释 渗透作用 .渗透势 . 蒸腾作用 .气孔蒸腾 . 水分临界期 再度利用元素 . 矿质营养 . 同向运输器 . 反向运输器 . 生物固氮 .硝酸还原作用 平衡溶液单盐毒害 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原初反应光合反应中心光饱和现象光合速率光呼吸暗呼吸Rubisco: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PQ穿梭:PQ为质体醌,是光合莲中含量最多的电子递体,既可传递电子也可传递质子,具有亲脂性,能在类囊体膜内移动.它在传递电子时,也将质子从叶绿体间质输入类囊体内腔,PQ在类囊体上的这种氧化还原反复变化称PQ穿梭。 氧化磷酸化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末端氧化酶系统末端氧化酶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 植物信号受体信号受体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ACC 三重反应植物生长物质 4. 生长素极性运输自由生长素束缚生长素光形态建成 植物细胞全能性脱分化生长大周期生长的温周期性生长最适温度协调最适温度春化作用光周期诱导光周期现象临界暗期短日植物长日植物临界日长临界夜长临界暗期呼吸骤(跃)变跃变型果实非跃变型果实 寒害冻害抗性锻炼交叉适应抗性锻炼 1. 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影响气孔开闭的因子主要有_光照温度 CO2_和激素ABA等。 2. 诊断作物缺乏某种矿质元素的方法有:化学分析__诊断法和病症诊断法。 3. 植物缺氮的生理病症首先出现在老叶叶上,植物缺钙严重时生长点坏死。 6. 常用于研究有机物运输的方法有:同位素示踪法、蚜虫吻刺法和环割法。可证明有机物运输是由韧皮部担任。运输的有机物形式主要为蔗糖。 9. 促进植物茎伸长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GA) 10. 已知植物体内至少存在三种光受体,一是_光敏色素,感受红光和远红光区域的光;二是隐花色素;三是UVB受体。 13..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主要包括避逆性和耐逆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植物对不良环境在时间或空间上躲避开;后者是指植物能够忍受逆境的作用。 ()1.调节植物叶片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湿度 C.氧气 D.二氧化碳 ()2、离子通道运输理论认为,离子顺着()梯度跨膜运输。 A.水势 B.化学势 C.电势 D.电化学势 ()3.光合产物主要是糖类,其中以蔗糖和淀粉最为普遍。一般认为()合成。 A.蔗糖和淀粉都在叶绿体中 B. 蔗糖在叶绿体中和淀粉在胞质溶胶中 C. 蔗糖和淀粉都在胞质溶胶中 D. 蔗糖在胞质溶胶中和淀粉在叶绿体中 ()4.植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系统,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是()。 A.在胞质溶胶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 B. 在线粒体膜上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 C. 在线粒体膜上的交替氧化酶 D. 在胞质溶胶中的酚氧化酶 ()5. 外界刺激或胞外化学物质被细胞表面受体接受后,主要是通过膜上G蛋白偶联激活膜上的酶或离子通道,产生(),完成跨膜信号转换。 A.细胞信使 B. 胞外信使 C.胞内信使 D. 级联信使 ()6.当土壤水分充足、氮素供应多时,植株的根冠比()。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大起大落 ()7. 植物的形态建成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是最重要的外界因子。 A.光照 B. 水分 C. 温度 D. 植物激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