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并肺感染1例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一例晚期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护理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肢体僵硬,抖动3年半,加重伴吞咽困难1月入院,患者3年前在家安静状态下出现四肢僵硬,伴有肢体抖动,日常动作迟缓,曾到各家医院就诊,诊断“多系统萎缩”,一直予抗震颤麻痹及抗氧化等治疗,上述症状一直稳定。
1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不能独立行走,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言语困难,来我院门诊,拟“多系统萎缩”收住入院。
入院查体:T36.7℃,P68次/分,R18次/分,卧位血压100/70mmHg,立位血压70/54mmHg,意识清楚,口齿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四肢肌力正常,诊断为多系统萎缩。
给予半流质饮食,控制震颤,改善肌张力,提升血压,抗氧化,改善脑代谢治疗。
住院期间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及头晕明显,反复发生晕厥,伴有尿频、尿急、尿失禁,还有睡眠障碍。
2 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行走困难,吞咽困难,反复出现晕厥,尿失禁,再加上年龄轻,心理上容易出现悲观厌世、焦虑、抑郁情绪。
医护人员应加强精神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3]。
该患者意识清楚,但言语困难,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护士应该尊重患者,与患者接触时态度应温和,耐心,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
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表示出对她们的同情,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调动患者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向家属说明支持和鼓励对患者所起的积极作用。
2.2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的护理该患者入院时卧位与立位血压相差30/16mmHg,住院期间反复出现头晕,晕厥,护士应加强安全宣教,落实安全措施,陪人24小时监护。
卧位与立位血压相差30/10mmHg是患者体位改变,尤其是从卧位突然站立时,易因大脑供血量减少发生晕厥[4]。
卧位时应采取头和躯干比下肢高15°~20°姿势,目的是促进肾素释放和刺激自主神经[5]。
多系统萎缩一例报告1.病例报告患者女,72岁。
因头晕伴行走不稳3年,加重半年,于2015年7月27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活动时头晕发作,呈旋转性,拿东西及坐沙发时不能辨别距离,伴恶心,未呕吐,伴耳鸣,心慌,多次跌倒在地,导致骨折,近半年症状加重,伴言语不清,能听懂他人言语,伴饮水呛咳,伴尿频,尿失禁,无视物重影,无四肢无力及抽搐,无意识障碍。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
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家族有遗传病及类似疾病史。
查体:卧位血压200/110mmHg,立位血压190/100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言语欠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运动正常,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左上肢肌力4级,余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膝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感觉无异常,指鼻及跟膝胫试验稳准,躯体共济失调,闭目难立征睁眼闭眼均不稳。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大便常规未见异常。
尿常规白细胞计数:10511.9uL、红细胞计数:320.2uL、细菌:4134.1uL。
考虑患者尿路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
泌尿系超声:膀胱尿潴留。
颅脑MRI及MRA:1.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双侧额顶叶多发小缺血灶,小脑萎缩。
2.脑动脉硬化MRA表现:右侧颈内动脉C4、5段、左侧颈内动脉C3-5段、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及右侧大脑后动脉狭窄(图1.)。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考虑患者多系统萎缩(MSA-C型)。
给予艾地苯醌改善脑代谢,谷红注射液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患者头晕及行走不稳症状较前好转,出院。
2.讨论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年起病,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其可累及自主神经、锥体系、椎体外系及小脑。
1946年由Gradham和Oppenheimer首次命名[1]。
1例多系统萎缩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作者:胡曼凌慧芬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介绍1例多系统萎缩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应重点做好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注意预防控制感染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肺部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00-02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共济失调和锥体系统功能损害等。
具体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大小便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护理难度较大。
我科2012年收治1例此类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82岁,2012年11月29日以“帕金森综合征,肺部感染”收入院。
查体:体温36.3℃,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2∕84mmHg,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认知功能减低,构音障碍,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右侧肌张力增高,Romberg征查体不配合。
既往有神经系统基础病,间断咳嗽咳痰,伴有气喘发热等症,经胸部X线射片,血常规检查,肺部体征,诊断为多系统萎缩,肺部感染,给予支持对症,美平抗感染,安塞玛解痉平喘,奥德金改善脑循环,申捷营养神经等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病情有所好转,于2013年1月30日出院。
2 护理2.1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因多系统萎缩病理改变会导致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患者发病以后出现间断性的不规则发热,体温波动在37.2—38.9℃。
我们每天对患者定时监测体温变化3∕日,如体温37.5-38.0℃,给予头部冷敷,多饮水,体温38.0-38.5℃,给予化学小冰袋头部冰敷,体温38.5℃以上给予头部冰枕,温水擦浴及大动脉冰敷,遵医嘱适当给予小剂量退热栓纳肛,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1 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6-29T14:00:58.0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作者:于俊轶郑爱军荣静[导读] 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在住院期间无压疮、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赢得了患者家属的信任。
于俊轶郑爱军荣静(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 264400)【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23-01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帕金森样症候、小脑性共济失调、伴运动障碍的锥体束征和自主神经系统损害等[1]。
该病可称之为“慢性癌症”,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据统计在出现运动症状后80% 的患者5 年时间内瘫痪,只有20% 的患者存活期可以超过12 年,平均生存时间为6 年。
MSA 病程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事件,包括频繁跌倒、认知功能减退、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行走需辅助、依赖轮椅、留置尿管、需要住院等[2]。
因而对于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对1 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开展整体护理措施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病例简介患者,男,62 岁,因左侧肢体震颤、行走不稳4 年余入院。
间断于我科住院。
目前查体:意识清,言语不能,表情淡漠、呆板,咽反射消失,双侧掌颏反射阳性,双上肢肌力Ⅳ + 级,双下肢肌力IV 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对称稍活跃,双下肢病理征阳性。
共济运动完成欠稳准。
头颅MRI 检查示小脑及脑桥萎缩。
诊断为多系统萎缩。
整体护理措施1. 呼吸道管理国外文献报道,猝死及感染是MSA 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3]。
在感染因素中,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有研究指出多系统萎缩患者可能存在肺功能障碍,尤其是呼吸力学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可能与此相关,这也提示临床及护理上应重视MSA 患者的呼吸功能[4]。
内科医案:多系统萎缩一例治疗实录许某某,女,60岁,住安徽省马鞍山市,患多系统萎缩,经朋友介绍于2017年2月24日求治。
其丈夫微信视频向我粗略介绍病情如下:患病三年多,于2016年在上海华山、长征、瑞金三家医院,经西医专家均确诊为多系统萎缩。
在三年前发病初期,患者曾经有不由自主的大笑不止。
逐渐发生小便失禁,行走步态不稳,反复跌倒,讲话含糊不清,睡觉时喉鸣严重。
血压在躺卧体位和坐立体位相差较大,躺卧体位近正常,坐立体位时仅30~60。
大便每日1至2次难解。
小便亦不通畅难解,夜间2至3次,白天多时可到十几次。
全身怕热多汗不怕冷。
饭量早、中可,晚饭吃很少,喜欢吃凉。
在2008年时曾患有抑郁症,主要是胆小,话多,有倾诉倾向。
难以入睡,靠安眠药。
曾经做过六次电击。
在患抑郁症以前曾患过甲亢。
患者饮水偏多。
平时痰不多,但在感冒时有。
2月25日9:00 初诊。
见患者体态中等,多笑容,伴诊的朋友是该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现场检查其四肢僵硬,行走需人扶持,两腿难以抬离地面,挪步困难,讲话只能说二三个字,而且含糊不清。
家人补述,动则汗出较多,坐立时血压为30~60,脑主动脉神经萎缩,无法手术。
现在晚上需要服安眠药,早晨又要服用兴奋神经的西药。
因为大便困难,每天吃两个香蕉已经两年。
且小便也非常难解。
西医专家要求住院,控制病情,但患者及家属多方打听知道住院也没有好办法,所以在家休养。
诊其右脉:三部弦而急。
寸口弦像略缓不急,再按则大而缓滑。
关尺二部再按则弦又兼滑。
三部脉势薄而不厚,但重按不虚。
整个脉成上大下小楔形之状。
再诊左脉:寸口散大,关尺弦,尺中弦而细,亦呈上大下小楔形之状。
诊脉之际问起小便情况,回答小便不利难以解出,夜晚为甚。
夜晚汗多,且盗汗。
为疏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如下:生黄芪45g 桂枝9g 生白芍9g 五味子9g 鸡血藤15g 全当归15g生地黄30g 生龙骨15g(先煎)生牡蛎18g(先煎)黄芩12g丹皮15g 白薇9g 枳实9g 麻仁12g 怀牛膝12g 生姜4片大枣4个一剂嘱其立即去药店买药,回来就煎,分上午下午两次温服。
多系统萎缩的护理方法
多系统萎缩患者具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像体位性低血压、尿急尿频、尿潴留、便秘、排汗异常,男性患者出现阳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为减轻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MSA患者在配合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避免餐后低血压反应。
2. 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但如卧位血压较高应慎重。
3. 不要饮酒。
4. 排尿异常可增加泌尿系感染机会,对于尿急尿频的患者应注意局部清洁;尿潴留患者必要时导尿。
5.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增加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摄入。
6. 周围环境温度不宜过高。
7. 可穿弹力袜,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增加回心血量。
8. 应避免突然从卧位或坐位起立,在站起之前先作踢腿动作,日常活动中应避免动作过快过猛。
9. 睡眠期间增高头位.
有益多系统萎缩患者的饮食:
一、大杯牛奶,多食鱼类与海产,适量肉类与豆制品。
不吃油炸、油酥、辛辣、腌渍、罐头汤、奶油、番茄浆、香肠、腊肉、热狗、蛋糕、洋芋片。
咖啡、烟、酒、茶也要少用。
饮食不要太讲究,最好是天然食物形态。
不要过度加工,食物添加剂越少越好。
各种蔬菜水果轮换着吃,以吸收不同的营养成分,每天1个鸡蛋。
二、饮食要低盐、低糖、低脂肪。
营养要均衡,不要暴饮暴食。
三、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多系统萎缩并肺感染1例的护理
标签:多系统萎缩并肺感染;护理;治疗
2008年11月9日本科室收治多系统萎缩并肺感染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9岁,因“站立时头昏、跌倒、血压低、无汗2年,言语欠流利2年,发热3 d”入院。
患者于2004年2月8日因反复尿路感染、排尿困难而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效果差。
之后,出现大便秘结,活动耐力下降。
2005年10月21日早餐后晕厥,随即送医院就诊,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
之后,患者逐渐感觉疲劳、懒动、步态不稳,站立时头昏,走路时身体前倾、小碎步,言语欠流利,侧卧位与站立收缩压之差>30 mmHg,2008年1月10日确诊为多系统萎缩。
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T 38.3℃,P 86/min,卧位血压150/80 mmHg,站立血压120/70 mmHg,双肺满布湿啰音,诊断为多系统萎缩并肺感染。
给予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进行加重,行走困难、站立不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
该患者意识清楚,但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护士要尊重患者,与患者接触时应注意态度温和、耐心,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细致,减少对患者的心理压力。
此外, 还应善于安抚、开导家属,向其说明家属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所起的积极作用,使之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患者共度难关。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差,痰液不易咳出,应鼓励患者适量多饮水,并保持病房湿度在55%~60%,定时翻身、拍背;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1支,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稀释痰液。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电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
2.3 直立性低血压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卧位血压与站立血压差为30/10 mmHg,体位的改变,尤其是从卧位突然站立时,容易使大脑供血量突然减少发生晕厥。
因此,要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尽可能缓慢,先在床上活动肢体后再慢慢坐起,然后慢慢站立,身旁应有亲属
陪伴;或者穿弹力袜也可防治直立性低血压。
卧位时应采取头和躯干比下肢高15°~20°姿势,目的是促进肾素释放和刺激自主神经[1]。
2.4 正确留取痰液标本
該类患者因身体抵抗力低、卧床、进食呛咳、咳嗽反射差、排便排尿障碍等原因,极易反复地发生肺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临床应及时正确地留取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指导医生使用有效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留取标本方法:能自己咳痰的患者,清晨漱口后,深吸一口气,用力将气管深处的痰液咳出,吐入培养皿中。
2.5 体温过高的护理
每4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医嘱应用降温药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出汗多时及时擦干,并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褥,每日用棉球蘸0.9%氯化钠溶液做口腔护理2次,以清除口腔异味,并预防口腔并发症,促进食欲。
病房每日通风2次,每次30 min,通风时避免空气对流。
2.6 用药的护理
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因为该患者为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护静脉血管,由小到大,合理使用。
根据医嘱及药物的半衰期,按时、正确应用药物,以保持有效药物浓度,发挥最大药效。
注意根据患者心脏情况及药物性质控制滴速,避免增加心脏负荷。
观察患者用药后症状有无改善,并注意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
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体温正常,双肺啰音消失。
卧位血压140/80 mmHg,站立血压130/75 mmHg,头昏症状减轻,可下床室内活动。
[参考文献]
[1]戚晓昆,朱克.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