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5 道大题,共 4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二、判断正误(每题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入下表: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

2.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3.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 配合力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间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

合力。

5.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体。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

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家畜的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相同的来源;(2)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3)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4)具有一定的结构: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或类群构成;(5)有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2.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1)经济意义: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3)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3.培育配套系选育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步骤:(1)育种素材的收集与评估;(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3)开展杂交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最佳”组合;(4)配套杂交制度,将种畜禽推向市场。关键步骤为(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

4.何谓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杂交育种也叫育成杂交,是指利用多品种间杂交能使彼此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创造新品种的杂交方法。一般包括1)杂交创新、2)自繁定型、3)扩群提高三个阶段、4)推广应用。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根据下列系谱,计算:

(1)个体X的近交系数

(2)S和D两个体间的亲缘系数。

S 2 6 13

X 1 7 8 9

D 3 4

(1)计算步骤

写出S到D间的所有通径(2分):S←1→D;S←2←7→3→D,S←2←6←8→3→D,S←2←6←13←9→4→1→D

写出近交系数计算公式(1分)并分析共同祖先的近交情况(1分): ,其中F A 是共同祖先的近交系数,本题中各条通径中共同祖先分别是1、7、8、9,根

据系谱可知共同祖先都不是近交个体,因此公式可以简化成:∑++??

?

??=1

2121n n x

F

正确代入数据计算并得出正确结果(1分): 因此,x 的近交系数是:

175781.0256

45

212121211

341

231

221

11==

??

? ??+??

? ??+??

? ??+?

?

?

??=++++++++X F (2)计算步骤

写出S 到D 间的所有通径(1分,写明与前面通径相同也可): 通径与第(1)小题相同;

分析S 和D 两个个体的近交情况,并计算近交系数(2分,或根据近交情况给出近交系数也可):

S 是近交个体,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其通经链是:2←6←13←9→4→1,可计算得到近交系数为。 写出旁系亲属间亲缘系数计算公式(1分):

A 和

B 是旁系亲属关系,亲缘系数计算公式为:

代入公式,计算出结果正确(1分):

因此,S 和D 间的亲缘系数为:()

()3488.0104065450164

112

12121217

542==++?

??

??+??? ??+??? ??+??? ??=AB

R

2.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一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增加可利用的遗传变异 (2)提高选择强度

(3)增加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 (4)缩短世代间隔 (5)遗传率;

(6)性状间的相关性; (7)选择方案中目的性状数目;

(8)近交; (9)环境。

提高选择效果的措施(分,任意答对5点即可): (1)保持群体内有可利用的遗传变异 a 、选育基础群保持一定的规模;

b 、基础群内具有足够的遗传变异:基础群的组建应保持尽可能多的血统和较远的亲缘关系;

c 、在育种群内经常估计遗传参数,尤其是加性遗传方差;

d 、采用育种方法扩大群体的遗传变异:导入杂交:从外群体导入外血可引入有利基因和扩大群体的遗传变异度。 (2)提高选择强度

a 、建立足够大规模的育种群:强调地区间的联合育种

b 、尽量扩大性能测定的规模:目的:降低留种率

c 、实施特殊的育种措施,改善留种率:

d 、降低留种数量,增加后备个体数;

e 、缩短胎间距;

f 、分品系培育:强调父系亲本的选择;

g 、使用人工受精、胚移、胚胎分割等新技术以降低公畜需要量。 (3)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

a 、提高遗传率估计的准确性;

b 、校正环境效应对遗传率估计的影响;

c 、扩大可利用的数据量:强调系谱记录和性能测定记录

d 、改进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如BLUP 法。 (4)缩短世代间隔:

a 、尽可能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

b 、在保证选择的准确性的前提下,选用世代间隔较短的选种方法;

c 、实施早期选种措施:早期辅助选择、间接选择(遗传相关) (5)控制选择性状的数量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5 道大题,共 4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二、判断正误(每题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入下表: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 2.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3.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 配合力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间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 合力。 5.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体。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 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家畜的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相同的来源;(2)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3)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4)具有一定的结构: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或类群构成;(5)有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2.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1)经济意义: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3)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3.培育配套系选育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步骤:(1)育种素材的收集与评估;(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3)开展杂交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最佳”组合;(4)配套杂交制度,将种畜禽推向市场。关键步骤为(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 4.何谓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杂交育种也叫育成杂交,是指利用多品种间杂交能使彼此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创造新品种的杂交方法。一般包括1)杂交创新、2)自繁定型、3)扩群提高三个阶段、4)推广应用。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根据下列系谱,计算: (1)个体X的近交系数 (2)S和D两个体间的亲缘系数。 S 2 6 13 X 1 7 8 9 D 3 4 (1)计算步骤 写出S到D间的所有通径(2分):S←1→D;S←2←7→3→D,S←2←6←8→3→D,S←2←6←13←9→4→1→D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就是(A)?A、施拉姆B、勒温C、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1、传播得信息交流过程就是(A)?A、互动得B、主动得C、被动得D、能动得?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得抽样形式一般都就是(B) A、非随机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雪球抽样?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 A、群体传播B、大众传播C、组织传播D、人际传播 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得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B)?A。大众传播学得概念B。传播得5W模式C。政治传播得概念D.内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得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得就是(B)?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得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就是信息观察者?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得过程与行为称为(A)?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 7、(B)得主要方式就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A 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 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9、符号最基本得特点在于它得(B)?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得理论就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得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得可信效果论 1、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得关系(D)? A、支配得关系 B、疏离得关系 C、圈层得关系 D、友善得关系 2、以下哪一种不就是我们必须遵循得传播原则(B)??A、可信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适时性原则D、适量性原则

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得特点(D)??A、集体性B、复杂性C、自主性 D、好奇性?4、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得责任(B)??A、契约性责任B、使命性责任C、国际性责任D、法规性责任?5、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A、还未来临B、已成事实C、会导致战争爆发D、让黑客受益 6、语言就是社会约定俗成得并且就是比较高级与复杂得(C)。?A、艺术B、信息C、符号D、媒介 7、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瞧到您,可以增强(A)。 A、熟知性 B、接近性 C、可信性 D、权威性 8、-(A)-就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得手段自由采访新闻得权力。?A、采访权B、报道权C、批评权D、安全保护权?9、最重要得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内部,守门得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与—(C)-两个阶段。?A、新闻剪辑B、新闻美化C、新闻加工D、新闻删选?10、如果在传播学得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就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得话,真正受到伤害得将就是—(A)—.?A、传播学B、社会C、某个传播学者D、广大人民查瞧全部条评论〉>我也说一句 1、“守门行为”与“守门人”概念就是由下列哪位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得?(B) A、施拉姆 B、勒温C、拉斯韦尔D、霍夫兰?2、《论出版自由》得作者就是(A)?A、弥尔顿B、卢梭 C、约翰·穆勒D、伏尔泰 3、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得第三个环节就是(D)?A、谁B、对谁C、说什么D、通过什么渠道?4、不接受自变量作用得实验对象在控制实验中构成(D) ?A、“控制组” B、“实验组” C、“观测组”D、“对照组"?5、西方学者提出得报刊四种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1.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压力铸造方法制造,而离心铸造方法便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4.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可分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两大类。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刃口(冲子)尺寸。(落料件的光面尺寸与凹模的尺寸相等的,故应该以凹模尺寸为基准,冲孔工件的光面的孔径与凸模尺寸相等,故应该以凸模尺寸为基准。)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长的直线焊缝和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等离子弧焊。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 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2.下面铸件有几种分型面?分别在图上标出。大批量生产时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分模两箱造型,分型面只有一个,生产效率高; 型芯呈水平状态,便于安放且稳定。 3.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 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 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4.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 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

(完整版)保险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1.什么是风险?风险由哪些要素组成? 答: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保险理论中的风险,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害。 2.风险的分类因素有哪几种? 答:按性质来分类,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按风险对象来分类,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 按风险产生的原因来分类,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3.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有何区别? 答:⑴概念不同。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害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害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⑵后果不同。纯粹风险所导致的后果有两种:损害和无损害;投机风险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损害、无损害和收益。⑶是否具有规律性。纯粹风险的变化较为规则,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测算;投机风险的变化是不规则的,无规可循。PS:纯粹风险为可保风险,投机风险为不可保风险。 4.什么是风险管理?如何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答:风险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得管理目标和策略,在全面系统及动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选择和组合,制定并监督实施风险管理总体方案的决策体系、方法与过程的总称。 从管理的角度: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保险原理与实务》吴小平 从决策的角度: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管理的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保险术语》 PS:见书P9-P10

5.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风险管理的目标。 ⑴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成本收益原则):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 值最大化。 ⑵风险管理的损害前目标:通过加强损失控制、事先安排损失融资方式及 组织内部积极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等风险管理手段,有效地减少风险损害 发生的频率及损害程度,减轻经济主体对潜在损害的烦恼和忧虑,从而 优化资源配置。 ⑶风险管理的损害后目标:通过实施有效的损害融资安排及其他的风险管理 方法。保证企业和组织在遭遇不确定风险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补偿,从而维持生存,或是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实现企业的稳定收益。 基本原则:全面周详原则;量力而行原则;成本收益比较原则。 6.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答:⑴确立风险管理目标⑵识别各种可能减少企业价值的重大风险⑶衡量潜在损害可能发生的频率和程度⑷开发并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其目的是增加股东的企业价值⑸制定并实施所选定的风险管理方案⑹持续地对经济组织得风险管理方案和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情况和适用性进行监督、评估与反馈。 PS:掌握风险、风险管理的概念,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的区别;理解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管理的目标;了解风险的特点、分类方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保险概述 1.保险有哪些学说? 答:一、损失说:⑴损失赔偿说 ⑵损失分担说 ⑶危险转嫁说 二、二元说:⑴否认人身保险说 ⑵择一说 三、非损失说:⑴技术说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简言: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以家畜为对象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详言:研究改良家畜品质、控制性状发育和个体繁殖机会,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新品种等理论与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品种资源的学科。 驯养:将野生动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喂养的过程。 驯化:野生动物在驯养条件下,对新的环境已经能逐代适应的过程。 家畜:已被驯化的动物总称。 物种(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性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学上的基本分类单位。 品种: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稳定,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群体。 品系:品系是品种的结构单位,是指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和稳定的遗传性并具一定规模的种用畜群,品系内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质量性状:受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对环境不敏感的,性状表型为间断的可描述的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的表现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这类性状的表现变异是连续分布,即可以量的大小表示任一个体的性状值。 育种值: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总和。 系谱:是指由共同祖先繁殖所得的后代。

选择:一个群体通过外界因素作用,将遗传物质重新安排,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目的。 选配:有目的、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家畜交配,获得理想的后代(遗传类型),即是一种有目的干预下的非随机交配。 同质选配: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良公母畜交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近交:在育种学上,将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的个体间的交配叫近交 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杂交。 引入(导入)杂交:改正地方品种的某种缺陷,或改良地方品种的某个生产性能,同时还要有意保留地方品种的其他优良特性。 级进杂交:通过杂交改变被改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并使杂种母畜一代又一代地与改良品种回交,以使遗传性随着代数的增加,一级一级地向改良品种靠近,最后使之发生根本性变化。 杂种优势:通过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在生产力、生活力、繁殖力上都表现出高于双亲纯繁群体的现象。 随机交配:是指群体内的个体无选择地进行交配。 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近交系数:一个个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基因为同源相同基因的概率,即表示一个个体 内由于双亲的共同祖先而造成相同等位G的概率。 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3)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压力铸造方法制造,而离心铸造方法便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4.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可分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两大类。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刃口尺寸。 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长的直线焊缝和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等离子弧焊。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简答题(共15分) 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3分) 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2.下面铸件有几种分型面?分别在图上标出。大批量生产时应选哪一种?为什么?(3分) 分模两箱造型,分型面只有一个,生产效率高;型芯呈水平状态,便于安放且稳定。 3.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2分) 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4.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2分) 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 落料的凸凹模间间隙小,拉深凸凹模间间隙大,普通拉深时,Z=(1.1~1.2)S 5.防止焊接变形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3分) 焊前措施:合理布置焊缝,合理的焊接次序,反变形法,刚性夹持法。 焊后措施:机械矫正法,火焰加热矫正法 6.试比较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的焊接过程特点有何不同?(2分) 电阻对焊:先加压,后通电;闪光对焊:先通电,后加压。五、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0.5分,共5分) 1.加工塑性材料时,不会产生积屑瘤。(× ) 2.顺铣法适合于铸件或锻件表面的粗加工。(× ) 3.拉削加工适用于单件小批零件的生产。(× ) 4.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应采用专用机床进行加工。(× ) 5.插齿的生产率低于滚齿而高于铣齿。(√ ) 6.作为定位基准的点或线,总是以具体的表面来体现的。(√ ) 7.轴类零件如果采用顶尖定位装夹,热处理后需要研磨中心孔。(√ ) 8.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零件的数量。(√ ) 9.镗孔主要用于加工箱体类零件上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系。(√ )

保险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保险学原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61题) 1.由于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以至发生断路进而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导致该起人员伤亡的风险事故是()。 A.电线老化B.火灾 C.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D.电线断路 答案:B(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2.王某是某寿险公司重大疾病险的被保险人,在一次单位体检 中几乎从不参加体检的王某也在体检队伍中,体检中发现其患有肝癌而且已到晚期,保险人在核赔中发现王某平时的生活方式非常糟糕:无节制的抽烟、酗酒,几乎每天在外暴饮暴食,起居极为不合理,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结果。就造成王某健康状况如此严重结果的风险因素类型而言,属于()。 A.道德风险因素B.物质风险因素 C.心理风险因素D.投机风险因素 答案:C(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 无形因素。) 3.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保险,其目的是()。 A.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B.在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C.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D.通过提供基金对无法控制的风险作财务安排 答案:D(见P20: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处理方式,投保人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把不能回避和排除的风险转嫁给保 险公司,是对风险做的一种财务安排。) 4.通常,如果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幅度低,损失在短期可以预 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适宜采用的风险管 理方法是()。 A.自留风险B.转移风险 C.避免风险D.分散风险 答案:A(见P20:第一章风险与保险——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 损失短期可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时采用。) 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是可保风险的前 提条件之一,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 A.分散性B.集中性C.同质性D.规律性 答案:A(见P21:第一章风险与保险——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 险,可保风险应该满足几个条件,风险必须是分散的,也就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 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6.在团体寿险中,受益人的指定权仅仅归()所有。 A.投标人B.保险人C.代理人D.被保险人 答案:D(保险公司用一份保险合同为团体众多成员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保险 业务是团体保险,投保人是符合业务规定的法人团体,被保险人是雇员(职员), 实务中团体保险受益人只能由被保险人指定。) 7.某向某举债300 万,承诺半年后归还100 万,结果某很守信。半年后传来的消息说某身体每况愈下,某担心一旦 某有不测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故以某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 司购买了 5 年期寿险。仅就保险利益的审核而言,保险公司正确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是(A) A.施拉姆 B.勒温 C.拉扎斯菲尔德 D.拉斯韦尔 1、传播的信息交流过程是(A) A、互动的 B、主动的 C、被动的 D、能动的 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都是(B) A、非随机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雪球抽样 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 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组织传播 D、人际传播 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B)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 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的过程和行为称为(A) 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 7.(B)的主要方式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 A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 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 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 9、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 A普遍性B.抽象性 C.有效性D.指说性 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效果论

1.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D)? A. 支配的关系 B.疏离的关系 C.圈层的关系 D.友善的关系 2. 以下哪一种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B)? A. 可信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 适时性原则 D.适量性原则 3.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特点(D)? A. 集体性 B.复杂性 C.自主性 D.好奇性 4.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责任(B)? A. 契约性责任 B.使命性责任 C.国际性责任 D.法规性责任 5. 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 A. 还未来临 B.已成事实 C.会导致战争爆发 D.让黑客受益 6.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并且是比较高级和复杂的(C)。 A. 艺术 B.信息 C.符号 D.媒介 7. 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看到你,可以增强(A)。 A. 熟知性 B.接近性 C.可信性 D.权威性 8. —(A)—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的手段自由采访新闻的权力。 A. 采访权 B. 报道权 C. 批评权 D. 安全保护权 9. 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部,守门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C)—两个阶段。 A. 新闻剪辑 B. 新闻美化 C. 新闻加工 D. 新闻删选 10. 如果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的话,真正受到伤害的将是—(A)—。 A. 传播学 B. 社会 C. 某个传播学者 D. 广大人民查看全部条评论>>我也说一句

金属工艺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__使用性能_______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类叫______工艺性能_____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2、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有_布氏硬度、洛氏硬度与维氏硬度。 3、自然界的固态物质,根据原子在内部的排列特征可分为晶体与_非晶体_两大类。 4、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包括__晶核的形成__与__晶核的长大_两个过程 5、金属的晶格类型主要有_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__三大类。 6、晶体的缺陷主要有_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7、铁碳合金室温时的基本组织有______铁素体_____、____渗碳体______、_____奥氏体____、珠光体与莱氏体。 8、铁碳合金状态图中,最大含碳量为_ 6、69%。 9、纯铁的熔点就是_____1538℃______。 10、钢的热处理工艺曲线包括______加热_______、____保温_________与冷却三个阶段。 11、常用的退火方法有____完全退火_____、球化退火与____去应力退火_______。 12、工件淬火及___________高温回火_______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 13、常用的变形铝合金有__防锈铝硬铝超硬铝锻铝__ 。 14、灰铸铁中的石墨以___片状石墨___ 形式存在 15、工业纯铜分四类,分别代号___T1____ 、____T2_____、___T3___、______T4__ 表示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有: 、、、等。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就是金属力学性能的就是( D)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 2、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就是( ) A、强度 B、硬度 C、热膨胀性 D、耐腐蚀性 3、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 ) A、越好 B、越差 C、无影响 D、难以确定 4、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 ) A、组元 B、合金系 C、相 D、组织 5、金属材料的组织不同,其性能( ) A、相同 B、不同 C、难以确定 D、与组织无关系 6、共晶转变的产物就是( ) A、奥氏体 B、渗碳体 C、珠光体 D、莱氏体 7、珠光体就是( ) A、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B、铁素体与奥氏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C、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D、铁素体与莱氏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8、下列就是表面热处理的就是( ) A、淬火 B、表面淬火 C、渗碳 D、渗氮 9、下列就是整体热处理的就是( ) A、正火 B、表面淬火 C、渗氮 D、碳氮共渗 10、正火就是将钢材或钢材加热保温后冷却,其冷却就是在( ) A、油液中 B、盐水中 C、空气中 D、水中 11、最常用的淬火剂就是( ) A、水 B、油 C、空气 D、氨气 12、45钢就是( )

《保险学原理》模拟试卷(三).doc

《保险学原理》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风险会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发展、法律制度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说明风险具有( ) A.不确定性 B.普遍性 C. 客观性 D. 发展性 2、下列哪项形式不是风险管理中所指的损失() A.丧失所有权 B.预期利益 C.支出费用和承担责任 D.精神打击 3、保险与储蓄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为了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保障未来的生产、生活 B.都有互助因素 C.都是无代价的 D.都存在风险转移 4、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属于正常范围的人身保险叫(): A、完美体保险 B、标准体保险 C、次标准体保险

D、弱体保险 5、第一家海上保险公司于出现在()。 A. 1424年佛罗伦萨 B. 1424年在比萨 C. 1424年在伦敦 D. 1424年在热那亚 6、以下关于人身保险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人身保险不可以超额投保 B、人身保险计算保险费的基础是保额损失率 C、人身保险大多是给付性保险 D、根据补偿原则,人身保险的保险人有代位追偿的权利 7、为适应人们的多种需求,国际市场和我国大多数保险业务都采取()。 A.强制保险 B.自愿保险 C.商业保险 D.社会保险 8、当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和保险人不是同一人时,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 A. 当事人 B.关系人 C.辅助人 D.客体 9、保险合同的客体是()。 A. 被保险人 B.投保人 C.保险金额 D.保险利益 10、保险单和批单比较,保险单的效力()批单 A. 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能比较 11、下列合同中,属于定值保险合同的是()。

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 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 -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 -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 ⑤具有足够的数量 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1、品种形成的原因: 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 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 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 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 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

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w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 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 w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w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 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 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增量)与原有体量(始重)的比值。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生长系数(R):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 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 生长加倍次数(n):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分化生长率:所研究的部分和器官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与整体相对生长的比例。 当a=1时,表示局部与整体的生长速度相等。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大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晚熟部位。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小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早熟部位。 四、生长发育的规律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1、阶段性 2、不平衡性: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 (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 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 (参见13.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正确答案:(参见13.5恐怖诉求) 答: 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 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 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舆论》中谈到了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

金属工艺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一、简答题 1.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怎样判别它的变形性质? 2.下列符号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σb、σs、σ0.2、σ-1、δ、αk、 HRC、HBS、HBW 3.什么是同素异构转变?试画出纯铁的冷却曲线,分析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室温和1100℃时的纯铁晶格有什么不同? 4.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速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5.常用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各有什么特点?α-Fe、γ-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6.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7.将20kg纯铜与30kg纯镍熔化后缓慢冷却到如图所示温度T1,求此时: (1)两相的成分;(2)两相的重量比; (3)各相的相对重量(4)各相的重量。 8.某合金如下图所示: 标出(1)-(3)区域中存在的相; (2)标出(4)、(5)区域中的组织;

(3)相图中包括哪几种转变?写出它们的反应式。 9. 今有两个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Ni90%,一个含Ni50%,铸后自然冷却,问凝固后哪个铸件的偏析较为严重?如何消除偏析? 10. 按下面所设条件,示意地绘出合金的相图,并填出各区域的相组分和组织组分,以及画出合金的力学性能与该相图的关系曲线。 设C、D两组元在液态时能互相溶解,D组元熔点是C组元的4/5 ,在固态时能形成共晶,共晶温度是C组元熔点的2/5,共晶成分为ωD=30%;C组元在D组元中有限固溶,形成α固溶体。溶解度在共晶温度时为ωC=25%,室温时ωC=10%,D组元在C组元中不能溶解;C组元的硬度比D组元高。计算ωD=40%合金刚完成共晶转变时,组织组成物及其百分含量。 11.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的相组成和组织组成。并计算室温下组织的相对量。 12. 试比较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托氏体和回火托氏体,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之间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性能上的主要区别。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2020年7月全国自考保险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保险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投机风险的后果是() A.损失或者获利B.损失、无损失或者获利 C.无损失D.损失 2.保险业产生的自然基础是() A.风险B.剩余产品的存在 C.社会分工D.商品经济的一定发达程度 3.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 A.保险人和投保人B.保险人和被保险人 C.投保人和被保险人D.被保险人和受益人 4.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订立保险合同的一种证明文件是() A.保险单B.暂保单 C.投保单D.临时保单 5.某种财产保险标的的货币表现称为() A.保险价值B.保险金额 C.保险金D.保险费 6.投保人将保险价值为100万元的财产向保险公司投保财产保险综合险,保险金额80万元。若一次保险事故造成实际损失为80万元,则按照比例责任赔偿方式,保险公司应承担的赔款是() A.64万元B.80万元 C.100万元D.40万元 7.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 A.法律事实B.保险财产 C.民事损害赔偿责任D.被保险人本身的意外伤害 8.海上保险的萌芽是() A.船、货抵押贷款B.共同海损 C.单独海损D.推定全损 1

9.人寿保险大多采用() A.自然保费B.附加保费 C.纯保费D.均衡保费 10.以下不属于 ...团体财产保险中不保财产的是() A.土地B.矿藏 C.厂房D.森林 11.张某投保一年期家财险10万元,保险期限内某日不幸发生火灾使保险财产全部被焚毁,保险人赔偿10万元后该保单终止,该保单终止的原因属于() A.因期限届满而终止B.协议终止 C.因义务履行而终止D.特殊终止 12.海上运输货物保险特殊附加险承保的风险主要是() A.淡水雨淋B.拒收 C.战争与罢工D.交货不到 13.国内运输货物保险的保险期限通常以运程为根据,确定保险责任起止的是() A.仓至仓条款B.不可抗辨条款 C.自动恢复条款D.宽限期条款 14.保险公司计算费率和责任准备金时采用的生命表是() A.经验生命表B.国民生命表 C.特定人群生命表D.特定职业生命表 l5.某定期死亡保险的被保险人死亡时,保险人发现其实际年龄为45岁,而其投保时申报的年龄为48岁,则保险人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给付额B.减少给付额 C.退还多收保费D.收取少交保费 16.近因原则是判明风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因果关系,以确定保险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近因是()A.时间上与损失最近的原因B.空间上与损失最近的原因 C.造成损失的最先发生的原因D.造成损失的最直接有效的原因 17.比例再保险的自留额和分出额的确定基础为() A.保险事故B.危险单位 C.保险金额D.保险年度 18.按照国家的法律或法令,原保险人必须将其承保业务的一部分向国家再保险公司或者由政府指定的再保险公司安排分保的再保险是() A.火险再保险B.责任再保险 C.国内再保险D.法定再保险 2

家畜育种学复习题与答案

新疆农业大学 姓名:王国兴 班级:动科126 专业:动物科学

学号:220140020

家畜育种学试题 (2014年12月5日) 一、名词解释: 1、家畜:驯化了的哺乳动物(侠义),已驯化的动物(广义)。 2、品种:具有有益经济性状,并能满足人类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 条件有适应能力的,并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条件的改变而能够改变生产力的方向,同时将性状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家畜群体。 3、生长发育:家畜以受精卵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 不同形态,不同机能的组织器官构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整个过程。 4、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体重和体尺,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 发育的累积结果。 5、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内家畜生长发育 的绝对速度。 6、经济成熟:指家畜经济利用状况为最佳的时期。 7、性成熟:指家畜的生殖机能开始正常活动,能够繁殖后代的时期。 8、生产力(生产性能):指家畜能产出合乎标准的,有一定数量的畜产品的 同时,对各种饲料和设备的利用能力。 9、性能测定:指确定重要经济性状,并对其表型值施行度量的过程。 10、群体遗传结构:指该群体各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1、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量占同一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12、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座上特定的基因型在该基因座全部基因型上所占的比率。 13、系谱:指某一种畜的父母亲及各祖先的编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等重要历史性资料所记载的文件。 14、自然选择:自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5、人工选择:指人类从家畜群体中,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乎标准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的方法。 16、表型选择:指根据家畜实际表现的好坏来进行选择的方法。 17、基因型选择:根据所得性状基因型的具体表现进行选择的方法。 18、育种值:影响数量性状累加基因的加性效应。 19、综合选择指数:把多个性状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而制定的一种指数。 20、选配:即控制种畜的交配,也就是对畜群的交配制度进行人工干预,有目的地从畜群中选出优良种畜,有计划地进行配对交配,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基因基础,最终达到培育或利用优良种畜的目的。 21、近交衰退:由于近交与亲代相比,在后代群体中出现生产力、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适应力等下降的现象。 22、引入杂交(导入杂交):指在保留原有品种基本特性的前提下,用引入品种来改良某些缺点的一种杂交方法。 23、促进杂交(改良杂交):指通过优良的培育品种公畜和生产力低的地方品种的母畜进行连续杂交来完全改变原先品种的方法。 24、品系:指在一个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的,并将这些优点能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种畜群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