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栏目架构表(全)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资委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参事室国管局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侨办港澳办法制办国研室 * 台办 * 新闻办。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学院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会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信访局粮食局烟草局外专局海洋局测绘局邮政局文物局中医药局外汇局煤矿安监局* 档案局* 保密局(* 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主席团Presidium常委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办公厅General Office秘书处Secretariat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Credentials Committee提案审查委员会Motions Examination Committee民族委员会Ethnic Affairs Committee法律委员会Law Committee财务经济委员会Finance and Economy Committee外事委员会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委员会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and Public Health Committee 内务司法委员会Committee for Internal and Judicial Affairs华侨委员会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mmittee法制工作委员会Commission of Legislative Affairs特定问题委员会Committee of Inquiry into Special Questions宪法修改委员会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 ina中央军事委员会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最高人民法院Supreme People’s Court最高人民检察院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国务院State Council国务院部委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国防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ce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Stat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科学技术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State Commiss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ce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公安部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国家安全部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监察部Ministry of Supervision民政部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司法部Ministry of Justice财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人事部Ministry of Personnel劳动和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国土资源部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建设部Ministry of Construction铁路部Ministry of Railways交通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信息产业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水利部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农业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商业部Ministry of Commerce文化部Ministry of Culture卫生部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State Commission for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审计署National Audit Office国务院办事机构Offices under the State Council国务院侨务办公室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Hong Kong and Macao Affai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Taiwan Affai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国务院法制办公室Legislative Affai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国务院研究室Research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国务院新闻办公室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国务院直属机构Departments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海关总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国家税务总局State Bureau of Taxation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中国民用航空总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CAAC)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国家体育总局State Physical Cultural Administration国家统计局State Statistics Bureau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新闻出版署Stat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版权局State Copyright Bureau国家林业局State Forestry Bureau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eneral Administration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Drug Administration (SDA)国家知识产权局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SIPO)国家旅游局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国家宗教事务局State Bureau of Religious Affairs国务院参事室Counselo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Government Offices Administrat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有空看下/tabid/66/Default.aspx会有你需求的东西解决方案>> 统一政府门户系统项目背景作为政府对外发布信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窗口,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据统计,90% 以上的政府部门都建成了门户网站,普遍实现了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等功能。
大量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应用,为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总的来说,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政务公开不够充分、网上信息不够丰富、更新频率低、应用水平比较低、网上办事功能有限、网站交互性相对较差,服务功能较弱,尤其是跨部门的协同办工能力还相对很低等。
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简单的信息发布、内容检索等基本功能已无法满足需要,便民服务、网上审批、一站式办公等应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具备强大交互功能和协同作业能力的政府门户网站正在成为电子政务时代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并将成为政府高效行政,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平台保证。
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现况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用以在网络上展示形象、发布信息、受理事务、提供服务的总入口网站。
政府门户网站应有唯一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目前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可以概括为:第一,定位问题:面向政府客户的服务理念尚未成为政府网站建设的指导思想,网站成为简单的政府宣传媒体。
第二,深度问题:城市政网对政府服务的集成度不够,在线服务职能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难以实现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
第三,广度问题:政府门户网站对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有待提高;缺乏“国家级”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对怎样宏观治理和协调控制各城市和地区门户网站建设缺乏研究。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是电子政府与其服务对象间最为高效的交流平台。
门户网站的“深度问题”和“广度问题”实际上反映了电子政务建设中深层次的熟悉问题。
假如不好好研究和解决的话,不仅将成为政府网站建设的瓶颈,也将困扰国家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
目录第一章研究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组织结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媒体组织结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研究对象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研究对象组织结构现状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央视历史改革回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前改革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探索时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走向栏目化时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初步改革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全面改革阶段(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央视组织结构改革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央视组织结构改革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府网站建设及运营指引背景:为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引领各级政府网站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府网上服务能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政府网站工作实际,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所称政府网站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派出机构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开办的,具备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的网站。
各地区、各部门可参照本指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政府网站管理办法,规范网站域名,严格开办流程,加强监管考核,推进资源集约,实现政府网站有序健康发展。
一、运营职责(一)上传信息及时更新1.各栏目信息须做到按要求常换常新2.网站内容要符合实际,图片要贴切主题、大方得体。
(二)上传信息质量要求1、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上传信息应注明信息来源,严格审核程序,对于来源不明、内容不准的信息不予上传;2、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应将最新信息及时更新,避免过时信息上网;3、确保信息的适用性。
应着重发布与工作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具有自身工作特色的信息资源。
4、确保信息的一致性。
应强化协调配合,避免说法不一,谨防政出多门,确保信息发布的统一一致。
(三)计算机管理专用计算机所有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应做好值班记录和主要设备运行情况的记录。
外来系统维护人员进入机房,应由工作人员陪同并对工作内容做详细记录。
(四)服务器和网站定期检测网络中心应配合网络开发商及时对网站管理服务器漏洞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及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进行升级,以防黑客非法入侵。
(五)电脑安全防范网站负责人、技术开发人员和信息采编人员所用电脑必须加强病毒、黑客安全防范措施,必须有相应的安全软件实施保护,确保电脑运行的安全、可靠。
(六)定期备份网站工作人员应当对重要文件、数据、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作定期备份,以便应急恢复。
二、网站开发与整合(一)网站开设。
评判中国政府网一,评判中国政府网的标准围绕服务型政府网站目标评估网站的服务能力,是国际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引导方向。
作为现代政府联系社会公众和企业的重要桥梁和载体,政府网站应将着眼点从政府职能转变到社会公众和企业用户,重点保障用户在民生领域的基本需求,加强证件办理、企业开办、资质认定等领域的服务策划和提供,以为公众服务为中心,以"实用、好用、够用"为原则。
以服务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和能力为重要指标,是国际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普遍共识。
作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评估和引导者,国际上各类绩效评估体系均把服务广大社会公众,依托网站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服务作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的核心定位和绩效水平的重要体现。
要做到:一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是注重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基本服务。
三是注重对不同层次电子化办事服务的引导。
四是注重对各类行政服务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提供。
具体表现在:一、围绕公民和企业常用的基本服务组织网站内容,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政府网站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面向社会公众的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社保、住房、家庭、纳税等领域,以及面向企业的企业开办、资质认定、纳税缴费、人力资源、进出口、知识产权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服务成为政府网站的重点内容。
二、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满意为标准,提供实用化在线服务。
能够充分体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整合政府行政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提供大量信息和服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人性化组织和展现网站内容,方便用户快速、便捷获取服务。
能够从网站服务的实用性出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方便用户使用为着眼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对覆盖全社会的服务对象进行细化分类,按照用户对象、办事流程、服务场景等方式组织服务资源,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实用化服务。
1、按用户对象组织服务资源,覆盖全社会各类人群。
政府网站面对的用户群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网站用户之间由于年龄、文化、职业的不同,关注的网站信息和服务也有所不同,这就对政府网站所提供的服务提出了针对性的需求。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一)总体构架1.总体层级体系“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三个层级组成,各层级之间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资源目录注册、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监督考核、统计分析等,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具体层级关系如图3—1所示:图3-1 “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层级体系图(1)国家级平台国家级平台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主要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汇聚、跨地区跨部门数据交换、跨地区统一认证、共性基础服务支撑。
汇集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形成统一事项目录库、证照目录库,实现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息、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业务信息库共享利用,发挥政务服务访问的“公共入口”,地方部门数据交换的“公共通道”,身份认证、证照互认、安全保障等“公用支撑”作用。
充分利用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做好与国家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的衔接与整合。
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办理系统),实现部门相关政务服务的办理,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和办理结果汇聚。
(2)省级平台省级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建设(原则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提供省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
建立省(区、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统一信息资源目录,通过与国家级平台和地市级平台的数据交换,实现自然人、法人基础信息共享、用户认证信息交互、证照信息共享、办件信息交换、统计分析和监督考核。
(3)地市级平台地市级平台充分利用各地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原则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提供地市级、县级、乡级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有条件的地区可将代办点延伸至村级。
依托地市(州)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的数据交换,提供地市级范围内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实现地市级平台与本级部门纵向系统的衔接与整合。
中央八大新闻网站网页设计的对比分析(一)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朱长宝【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向新闻传播业的渗透,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一处独特的风景线。
网络新闻的传播,翻开了新闻传播发展史上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既共存互补又相互竞争的崭新一页。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对于新闻网站的研究大都只停留在比较宽泛的层面,对于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特点的研究还尚不多见。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就中央八大新闻网站网页设计的特点和互相之间的不同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对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胆的展望,以期能够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为我国新闻网站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八大新闻网站域名版面设计色彩设计引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政府投入巨资,重点建设了八大新闻网站,这也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强力建设的重要工程。
即: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线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央视国际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青网。
当前,我国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已形成“8+3”新闻网站的局面,即八大中央级新闻网站和三大门户网站。
三大门户网站包括:新浪、搜狐和网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受众需求特点,掌握和利用好网络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用网页设计和编辑的相关理论作指导,建设和维护好这些政府新闻网站事关重大,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
所以,完善和改进这些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使之更加及时、有效、丰富多元地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需求,推动社会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势在必行的重要课题。
一、中央八大新闻网站域名和Logo之对比分析网站的域名在实际使用中,就是网址的概念,是我们键入网站的入口。
域名设计是网页设计的第一步,因为,域名不仅仅是一个网站的入口,它本身就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构成了网页最显著区域内(通常是首页的左上角)的一部分,从而成为网页设计的先导。
在这一重要页面元素确实的情况下,如果进行页面设计方面的构思,常常会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