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作物病虫害图鉴及防治

常见作物病虫害图鉴及防治

常见作物病虫害图鉴及防治

一、虫害

1、鳞翅目害虫

2、蛴螬

3、地老虎

4、蝼蛄

5、松毛虫

6、毒蛾

7、粉蝶

8、卷蛾

9、叶蜂

10、螨类

11、蚧类

12、线虫

13、粉虱

14、蓟马

15、天牛

二、病害类

1、白粉病

2、锈病

3、立枯病

4、黑斑病

5、灰霉病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概述: 在我们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无疑是农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同时,若程度较小的病虫害未经良好处理,极有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病虫灾害。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重大病虫灾害的预防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病虫灾害处理领域,可有效进行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无疑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其中,相关部门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此制定该方案。 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进行园区数据查看。其中,系统可通过提前的设定,将检测的参数进行远程传输。用户可通过对设备自动传输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后续计划的制定。 那么什么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呢?托普云农农作物重

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它的构建也并非只是一件简单的仪器,而是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帮助农业工作者智能管理农田。 我们都知道,像气候变化等现象都会对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有影响,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秋冬季气温较常年略高、降水偏少,则有利于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越冬。反之,冬季要是较往年的平均气温偏低时,不利于大部分病虫害越冬,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而通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配套的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对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就可以预测病害虫的发生趋势,对作物病虫害防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多大的作用,它的出现和应用可以让农业少受或免受病虫害的侵袭,有利于农业高产和优产。 托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由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可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并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f3772867.html,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作者:毛蕊张锦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8期 摘要现如今,阻碍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目标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作物的病虫害,怎样才可以正确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防控制,是我国植保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西安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作物;?预防控制;病虫害 我国当前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属于植保工作以及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工作,同时,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也是保证农业增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一项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尤其是西安市在最近的几年里,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采用科学的植保方法,并且积极开展各项病虫害的监测,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为全市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农作物预防控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1对预防控制过于重视,忽略了对病虫害的监测 由于对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属于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出具准确的监测预报,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合理部署将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各级的植保部门在近几年担任的都是行政职能,同时,专业的检测技术管理人员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资金投入不到位,所以一些区县就出现了“断层”的情况。不仅如此,一些地方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强,对于病虫害的测报工作还不是很熟练,对于当地所发生的病虫害也不够了解,所以,这些技术人员所发布出来的监测预报有时候并不准确。此外,政府所投入到植保工作的资金,更多的被用到统防统治等项目当中,对于病虫害监测资金的投入并不及时,这也使得植保部门病虫害监测职能显得十分弱化。 1.2种植的模式、结构过于单一,病虫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西安市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基本上都是“小麦—玉米”两茬轮作,这样的种植模式、结构显得过于单一,而且很容易出现病虫,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西安市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一直重茬种植,导致一些传统的根结线虫和白粉病等病虫害也转变为主要的病虫害,并且出现范围加大、种类增加、程度加重以及周期延长等特点。不仅如此,由于受到了天气的变化、栽培技术的改进、品种间抗病虫性的差异等的影响,新型的病虫害正在不断的涌现,旧的病虫害也在不断加剧,这些都会使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工作难度增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方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 . .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作物病害快速診斷及田間病害分佈診斷技術--- 兼談植物健康管理與植物醫師制度 孫岩章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醫學研究中心首屆主任、植物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植微系教授、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理事長、 花蓮縣無毒農業輔導計畫主持人、行政院環保署公害糾紛裁決委員 一、作物疾病之快速與正確的診斷 由於台灣位處亞熱帶,四季如春的氣候讓農作物的病蟲草害進展非常快速,一般農民都知道:如果慢了一週或十天才發現疫病蟲害,或慢了一週或十天才防治,那些呈對數生長的病菌、蚜蟲、紅蜘蛛、夜蛾等,早已將作物吃得面目全非。所以「快速且正確的診斷」、「快速且有效的處方與防治」其實是影響該批作物「成與敗」最大的關鍵所在。這診斷與防治的時機問題其實是農政單位及一般大眾最不易了解而輕忽的問題。換言之,農民及農企業常需和時間賽跑,一旦發現拓展迅速的病或蟲,就得趕快尋求診斷、尋求處方、立即施藥處理。如果慢半拍,對不起,老天就不給你這口飯吃了。 但誰會「快速且正確的診斷」、「快速且有效的處方與防治」?答案是:不是農民自己!也非農藥店販售農藥的老闆! 因為正確的診斷是極為專業的學問,很像人類生病和寵物生病一樣,植物的「疫病蟲害」有千種以上,若無受過六年訓練的專業植物醫師,恐無法做到「快速且正確的診斷」。而現行在台灣農藥店販售農藥的老闆最多只受過兩週的訓練,當然無法做到「快速且正確的診斷」。 由於農作物常見者約200種,如每一種之「疫病蟲害」以10種計,則一位植物一師就要學會2000種疫病蟲害的診斷。這和一位人醫或獸醫所需要學會的知識量體來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要做到快速且正確的診斷有時連念植物病理學或昆蟲學的大學教授們,也都覺得很困難,更何況是沒學過植物病理或昆蟲學的農民或農企業負責人。也因此,有很多農民或農企業負責人都採取「不管有無病蟲,一律每週或每十天洗藥一次」之策略。但這就像人們還沒感冒就定期吃藥一樣是荒謬、錯誤與浪費的,是對作物、對農友、對未來的消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常发现农民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1)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2)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3)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4)农药配制方法不当。(5)喷施农药不正确。(6)施农药时间不当。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适期,造成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较差。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状及分类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 咀嚼式口器害虫蛀食作物后可造成叶片或植株主干缺刻、孔洞、隧道或果实留有许多凹陷纹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植株叶片汁液而出现叶片发黄、发白以及植株生长停滞、微缩等症状。 (二)作物害虫的分类:按为害习性可分为 1、地下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如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地老虎等到。 2、蛀茎害虫:泛指具有钻入寄主植物茎杆内取食为害习性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如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秆蝇、等到。 3、食叶害虫:指以咀嚼式口器蚕食作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如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4、潜叶害虫:指从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如潜叶蝇、斑潜蝇。

5、允吸类害虫:指以吸收式口器危害农作物。如蚜类、介壳虫、螨类、同翅目、半翅目。 二、作物病害的识别及分类 (一)非浸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是一种由于管理措施不当而给植物造成影响的病害。如缺氮引起的植物叶色浅绿,底部叶片逐渐黄枯;缺钾引起的老叶褐绿,沿叶缘有许多褐色小斑等。 (二)浸染性病害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1、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真菌性病害的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等,若在生病的植株上看见上述特征之一,可先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 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 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 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 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 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 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2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1、 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 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 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 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 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2、 真菌 1. 植物病原真菌 (1) 鞭毛菌亚门 (2) 接合菌亚门 (3) 子囊菌亚门 (4) 担子菌亚门 (5) 半知菌亚门 2. 植物病原病毒 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虫种子植物 3、 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 (2) 湿度 (3) 光照 (4) 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伞状物 线状物 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主要农作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要点

主要农作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要点 主要农作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要点,收集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先介绍水稻病虫害如下: 二、三化螟 水稻吐穗期最利于幼虫蛀入。是关键防治期。氟虫苯甲酰胺、高氯·甲维盐、杀虫双、杀虫单、毒死蜱、三唑磷、氟虫氰、三氟氯氰菊酯等 稻纵卷叶螟 幼虫卷叶呈纵苞状,啃食叶肉,留下白色表皮。危害重时,白叶遍田。阿维菌素+ 毒死蜱、氟虫苯甲酰胺、高氯·甲维盐、三唑磷、氟虫氰、三氟氯氰菊酯、甲维盐等稻飞虱 早稻5月底—六月上旬、六下7上为主害代;晚稻9上中旬、10上旬为害重。压前控后策略,若虫期施药。噻嗪酮、异丙威、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敌敌畏、毒死蜱、氟虫氰、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等 稻瘿蚊 主发生于华南、西南稻区。中、晚稻秧苗期是受害最严重的时期。受害稻株成“标葱”不能抽穗。喹硫磷 稻瘟病 易在分蘖至拔节期盛发,在发病初期防治效果明显硫磺、三环唑、稻瘟灵等 纹枯病 水稻分蘖开始发生,孕穗至抽穗前后发病最烈。井冈霉素、多抗霉素、三唑酮等 叶菜类小菜蛾 蔬菜恶性害虫。3—6月、9—11月为两次高峰,秋季重于春季。低龄防治较好。阿维菌素、甲维盐、氟虫腈、溴虫腈、虫酰肼、丁醚脲、多杀菌素等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 1、甜菜夜蛾:间歇性害虫,可周年发生。昼伏夜出,傍晚施药最好。 2、斜纹夜蛾:3龄前集中为害,是防治关键期。昼伏夜出,傍晚施药最好。氟铃脲、氟啶脲、氟虫苯甲酰胺、高氯·甲维盐、B.T、毒死蜱、甲维盐、溴虫腈、虫酰肼、多杀菌素等 跳甲 成虫吃叶,幼虫伤根。施药采取包围式,叶面喷雾与浇泼相结合。跳甲毒丹、氯氰菊酯、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吡虫啉、马拉硫磷等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韭蛆 一拌无虫、毒死蜱、辛硫磷、克百威、阿维菌素等 软腐病 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每7—10天施药1次,连续2-3次。发现初发病株即用药液及时浇灌病株及周围健株铜制剂(乙酸铜、氢氧化铜等)、叶枯唑、农用链霉素、土霉素等白锈病 发病初期开始施药甲霜灵、三乙膦酸铝 蚜虫 发病初期防治,连续用药2-3次 瓜蓟马、白粉虱:5-9月进入为害高峰吡虫啉、啶虫咪、杀螟丹丁硫克百威、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灭多威等 瓜绢螟、瓜食蝇阿维菌素、菊酯类等 斑潜蝇选择在晴天早上露水干后至午后2时前的成虫活动盛期喷药灭蝇胺、吡虫啉、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兼谈植物健康管理与植物医师制度 孙岩章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医学研究中心首届主任、植物医师 国立台湾大学植微系教授、中华民国环境保护学会理事长、花莲县无毒农业辅导计画主持人、行政院环保署公害纠纷裁决委员 一、作物疾病之快速与正确的诊断 由於台湾位处亚热带,四季如春的气候让农作物的病虫草害进展非常快速,一般农民都知道:如果慢了一周或十天才发现疫病虫害,或慢了一周或十天才防治,那些呈对数生长的病菌、蚜虫、红蜘蛛、夜蛾等,早已将作物吃得面目全非。所以「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其实是影响该批作物「成与败」最大的关键所在。这诊断与防治的时机问题其实是农政单位及一般大众最不易了解而轻忽的问题。换言之,农民及农企业常需和时间赛跑,一旦发现拓展迅速的病或虫,就得赶快寻求诊断、寻求处方、立即施药处理。如果慢半拍,对不起,老天就不给你这口饭吃了。 但谁会「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答案是:不是农民自己!也非农药店贩售农药的老板! 因为正确的诊断是极为专业的学问,很像人类生病和宠物生病一样,植物的「疫病虫害」有千种以上,若无受过六年训练的专业植物医师,恐无法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而现行在台湾农药店贩售农药的老板最多只受过两周的训练,当然无法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 由於农作物常见者约 200种,如每一种之「疫病虫害」以10种计,则一位植物一师就要学会2000种疫病虫害的诊断。这和一位人医或兽医所需要学会的知识量体来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要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有时连念植物病理学或昆虫学的大学教授们,也都觉得很困难,更何况是没学过植物病理或昆虫学的农民或农企业负责人。也因此,有很多农民或农企业负责人都采取「不管有无病虫,一律每周或每十天洗药一次」之策略。但这就像人们还没感冒就定期吃药一样是荒谬、错误与浪费的,是对作物、对农友、对未来的消费者都输得「三输」,相反地,如果能由植物医师配合执行「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整合防治管理」之策略(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

农作物常见病害有哪些

农作物常见病害有哪些 叶绿素形成不均匀,叶片上出现深绿与淡绿相互间杂的现象称为花叶,有的褪绿部分形成环纹状或水纹状,也是病毒病害的一种症状类型,如月季花叶病和郁金香碎色病,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阔数健穗。一般主茎、分蘖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蘖不发病。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散黑穗病菌偶尔也侵害叶片和茎秆,在其上长出条状黑色孢子堆。 2、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

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菌由叶缘水孔等自然孔侵入,在棚室靠气流,灌水等田间作业传播和重复发生需要高湿,降雨、叶面结露,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病斑出现多。黄瓜叶缘吐水有种于病菌活动侵入,黄瓜长势弱,病害发生严重。 3、辣椒枯萎病 发病症状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茎基部皮层出现水浸状腐烂,叶片迅速凋萎并脱落;有时症状只一侧发展,后期全株枯死。根系发病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 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辣椒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ium f.sp vasinfectum)。病原菌在土中越冬,营腐生生活。通过灌溉水传播或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原菌发育适宜温度24-28℃。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 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 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 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 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

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性育种和改进栽培技术的农业防治措施。

最新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 1.牡丹锈病 【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背着生黄褐色抱于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 复浸染。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nm)。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本本寄主为牡丹、松树,草本寄主为芍药、风仙花等。在松树上锈茵4-6月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草本植株上,草本植株受浸染后。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担孢子。担孢子浸染 松树,在其上越冬。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②秋未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③发病期间用15% 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2.牡丹褐斑病壮丹褐斑病是牡丹的常见叶部病害之一,在牡丹栽培 地均有发生。 【症状】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邻近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 paeoniae和C.variicolor)。病菌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7-9月为发病高峰。【防治方法】①秋季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期可喷80%代森锌700借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 3.紫荆枯梢病 【症状】感病的植株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枯黄脱落开始,在一丛苗木中,先有一两枝枯黄,随后全株枯黄死亡。感病植株茎部皮下木质部表面有黄褐色纵条纹,横切则在髓部与皮层间有黄褐色轮状坏死 斑。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病茵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里越冬。来年6-7月,病菌从根侵入,顺根、茎维管束往上蔓延,达到树木顶端,病茵能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使叶片 枯黄脱落。 4.蔷薇白粉病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1、叶片出现斑点或斑块 如果叶片的斑点或斑块起皱变褐,可能是缺水造成的。若斑部软化、呈黑褐色,可能是浇水过冷、水溅到叶片上、化学药品的伤害、日灼病或病虫造成的。若斑点湿润有水疱状或干燥而凹陷,这是病害造成的。有几种害虫能刺吸植物的叶片为害。 2、突然落叶 叶片没有褪色就萎蔫,突然脱落,往往是由于植物受到了突然的袭击,如温度骤然的大幅度升降,白天日照强度的急增,或强冷风的吹袭;土壤的过度干燥, 特别是木本植物更易落叶。 3、顶部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出现褐斑 喜酸性土植物和对钙质敏感的植物在北方浇含钙质多的水(硬水)和用含钙质比较多的培养土容易出现的现象。 4、叶片卷曲脱落 由于温度低,顶部喷水或吹冷风造成的。 5、叶片黄化脱落 偶尔有老叶片脱落是正常的。大量的叶片同时黄化脱落则表明浇水过多,室内温度骤然降低或局部冷空气对流所致。 6、叶片呆板无生气 可能是光线过强或红蜘蛛为害的结果。健壮的叶片积满灰尘,也会缺乏生气, 注意清洗。 7、叶片出现损伤性裂口和孔洞 通常原因是:宠物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刚萌发的叶芽受伤)是昆虫为害。 8、花蕾脱落 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同样可以引起花蕾脱落。花蕾脱落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干燥、缺水、光照少、开花前盆的位置变动或昆虫为害。 9、花很快枯萎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水、空气干燥、光线太弱或温度太高。 10、叶片萎缩 要么是土壤干燥,要么浇水太多或盆底排水孔堵塞,以至使根系腐烂。也可 能是阳光太强(特别是中午)、空气干燥、温度太高,根系长满盆或虫害。 11、新植株落叶 刚换盆,新购买的植物或植物从一房间移到另一环境稍有变化的房间,掉 1-2片叶子是正常的现象。注意换盆时用稍大一些的盆,买植物拿回家时要小心 保护植物渐渐从阴处移到明亮处,尽是减少对植物的刺激。 12、底部叶片干燥脱落 有三种原因:缺乏光照、温度过高或缺水。 13、植物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植物病虫害诊断和防治大全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留着珍藏,慢慢看) 一、望:从远处一眼望去,判定是成片发生还是点片发生 1、成片发 有机肥害:有机粪肥在腐熟发酵过程中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烧根,僵苗不阿发,叶片畸形,严重时蔬菜逐渐萎蔫枯死。 无机肥害: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中水势降低,导致根系中的水分倒流进土壤,也就是根系吸水困难,进而出现肥害,俗称“烧苗”。沤根:由于土壤温度低、湿度大等因素导致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 缺水: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过强的蒸腾作用而导致蔬菜暂时缺水萎蔫,若及时补水,则可恢复正常。 高温障碍:果实上发生日灼,初期受害果实表皮呈灰白色革质状,表面变薄、皱缩,细胞组织坏死、发硬,好像被开水烫过一样;花芽分化差,雌花数量明显少,开花节位提高,有些甚至直接没有雌花;畸形果多,西葫芦、黄瓜等极易出现把长、嘴尖、大头等畸形瓜或者色泽不好等问题,降低或失去商品价值。低温障碍:植株遭受寒害或冷害,造成连片症状。顶芽受冻,生长点遭危害,顶芽冻死,生长停止;叶片受冻,边缘上卷,失绿,甚至发黄或发白,严重时干枯,叶柄和茎杆部位在冻害初期常常出现紫红色,严重时变黑枯死;果实受冻,通常会出现着色不均匀、畸形果和心腐果,茄果类蔬菜还会出现僵果;根系受冻,生长停止,并逐渐变黄甚至死亡,阻碍了养分和水分的正常吸收,造成营养缺乏。 温室气害:由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气体)或碱性气体(氨气等气体)造成的萎蔫、变色、坏死等症状,通常是由于不恰当施肥造成。温室、大棚内有害气体的检测一般以检测棚室露滴作出判断。露滴酸碱度的检测通常在早晨换气前取样进行,检测方法可用精密pH试纸,根据露滴pH的检测结果,判断气体的种类及伤害程度。如pH值为4.6以下,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严重超标。 药害:一般药害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药害是在喷药后几小时至3-4 天出现,如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幼嫩组织上出现斑点,如褐斑、黄斑、网斑等,在生长中较常见。慢性药害是在喷药后,经过较长时间才出现明显症状,

病害诊断综述

农作物病虫害诊断综述 国外对作物病害诊断研究开始于20世界80年代。1985年,安冈善文等对有毒气体污染的作物叶片的红外图像进行了研究,其中红外图像显示了作物叶片被污染的区域,同时提出通过颜色来诊断作物的病害这是图像应用于农业的开端。1999年,Yuataka Sasaki等研究了黄瓜白粉病的自动诊断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分光反射与光学滤波对作物病害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建立识别模型,成功的对作物的病害做出了诊断。2003年,Yuataka SASAKI利用作物病斑的形状特征诊断出了作物的病害类型。釆用遗传算法优化多个不同的参数,找到了更符合病害诊断的参数。2004年,Mohammed El-Helly等通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自动检测叶片病斑来判断病害类型,可较好的识别黄瓜炭疽病、霜霉病和病虫害的叶片。Mohammad Sammany (2006,2007)等研究出了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的方法来识别作物病害。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病害作物图像进行病害识别诊断的研究。Yuataka Sasaki等(1999)对黄瓜的炭疽病进行了诊断研究,针对不同光学滤波和分光反射对病害识别的影响特点,采用遗传算法对炭疽病进行识别,并于2003年利用遗传算法对黄瓜病斑图像的多个形状特征参量进行了优选,最终找到了能够准确识别不同黄瓜病害的有效形状特征参量。Mohammed El-Helly等(2004)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平台,综合考虑黄瓜叶部病害的特征,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设计了黄瓜叶部病害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较好的识别黄瓜叶片病害。Dr.Jeffrey和T.Drake等(2004)在美国农业部研制昆虫识别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大量标本的快速识别分类,其图像分割算法能够在大量昆虫标本中提取单一昆虫标本,并能对大多数昆虫标本进行分割且得到较好的分割效果。Mohammad Sammany等(2006)利用遗传算法优选出神经网络有关结构和参数,并将其应用到作物病害识别诊断研究,获得良好识别效果。之后为减少输入特征向量个数,提高运算效率,加入了粗糙集技术,借此缩短了病害诊断时间。Huang等(2007)运用图像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以蝴蝶兰病虫害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自适应指数变换法将病虫害区域分割出来,然后提取病虫害区域的颜色和纹理特征,最后构建出神经网络模型对蝴蝶兰病虫害进行分类识别,正确识别率可达97.2%。Burks(2000,2002)和Pydipati等(2005,2006)将图像从RGB 颜色空间转换到HSI颜色空间,利用共生矩阵提取颜色和纹理特征参数,并以此

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一、认清形势,加强领导。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一旦发生,损失很大,甚至颗粒无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毁于一旦。目前由于气候给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生、繁育、生长的条件。根据预测预报和实地调查来看,发生的时间早、种类多、范围广。在苗床地常年没有出现的病虫今年也发生了,给农业生产提出严峻的挑战。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实现农民增收,抓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镇上成立城北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技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技站职工为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加强对全镇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测报调查、技术指导、协调和督查。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确保本地无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措施到位,责任明确。 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和防治预案,加强对村(居)及相关部门的督查、检查、考核和协调,对出现重大病虫害的地方,立即组织专业队指导,加强统一防治。镇农技站负责全镇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调查、防治技术指导,向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病虫害情况,印发技术资料。村

(居)负责本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加强宣传,督促农民加强防范,及时报告病虫害发展情况;如有重大病虫害发生,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消灭病虫。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居)要切实做到每三天一查、一报。农技站工作人员要分片包干,进村入户抓好田间调查,做好预测预报;镇上领导按平时工作分工驻片包村,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包社,使工作层层有人抓、一级对一级负责,推动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为确保我镇农作物无重大病虫害发生,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镇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查考核,督查分片领导是否到村,驻村干部、农技人员是否到户、田边地角开展工作;督查村干部开会、宣传开展工作。凡是因不在岗、由于工作不力出现了重大病虫害造成损失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年终工作考核确定不合格,取消评先进的资格;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

远程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本文论述了集成农作物种植理论和实用技术、远程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的构建和实现。在比较国内外农业专家系统构思的基础上,论证了本系统实施的方案,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的网络化,扩大了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应用的空间范围。文中主要以病害诊断为例着重介绍了规则库的建立、推理机的设计。论文前半部分首先对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研究的背景、课题的研究内容、农业专家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专家系统概况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阐述,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接着对本课题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知识表示和推理机的设计进行了阐述。论文后半部分是对于专家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界面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用其设计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的框架模型。 关键词: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病虫害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and achieve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grated crop planting, practical technology and the expert system of remote cro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diagnosis. Contrast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expert system conception, it demonstrates the syst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that realizing the network of the expert system of remote cro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diagnosis and enlarging the spatial dimension.It introdu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le-base and the design of the inference engine which takes disease screening as example.The preceding half part of thesis stresses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 of expert system of remote cro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diagnosis, also states of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broad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expert system. Then introduce the main part that is the design of the inference engine.The last part of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expert system, base design and Interface and Function in order to apply to the model. Key words:Agricultural expert system,inference engine,diseases and pests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二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二、真菌 1.植物病原真菌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2.植物病原病毒 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植物病原线虫 5.寄生虫种子植物 三、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2)湿度(3)光照(4)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线状物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4.有害物质(1)土壤盐(2)碱害(3)药害(4)大气污染 九、浸染性病害 1.真菌类病害 (1)锈病(2)黑粉病(3)白粉病(4)菌核病(5)霜霉病(6)黑莓和灰霉病 (7)炭疽病(8)立枯病 2.细菌类病菌 (1)软腐病(2)斑点病(3)枯萎病 3.病霉类病害 (1)花叶病毒(2)矮化病毒(3)畸形 4.线虫类病害 (1)粒线虫属 (2) 茎线虫属(3)异皮线虫属(4)根结线虫属(5)滑刃属5.寄生虫植物 (1)菟丝子(2)列当(3)桑寄生属和槲生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