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
- 格式:pdf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细胞融合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技术,通过将两个不同细胞的质膜融合在一起,使它们的细胞质混合,从而产生新的细胞。
本实验旨在探究细胞融合对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首先,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一种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另一种是人类胃腺癌细胞。
这两种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长特性,我们希望通过它们的融合,观察新细胞的特性变化。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聚乙烯醇融合剂将两种细胞进行融合处理,然后将融合后的细胞进行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融合后的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变化,细胞质内出现了新的结构,并且细胞的生长速度也有所增加。
接着,我们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了功能性实验。
结果显示,融合后的细胞在细胞分裂和增殖方面表现出了更活跃的特性,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提高。
这表明,细胞融合可以增强细胞的生长和功能,为细胞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融合后的细胞在形态上呈现出了中间态,既有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特征,又具有人类胃腺癌细胞的特性。
这为我们深入研究细胞融合的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细胞融合可以显著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使其表现出新的特性。
这对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本实验通过对细胞融合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细胞融合对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推动细胞融合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动物细胞融合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使得不同细胞的特性得以合并和表达。
以下将介绍动物细胞融合的几种特有方法。
1. 电融合法电融合法是一种利用电脉冲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融合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需要将待融合的细胞放置在融合腔中,并通过电极对其施加高电压脉冲。
电脉冲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融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融合细胞间的染色体、融合细胞和细胞器等。
2. 化学融合法化学融合法是利用化学物质使细胞融合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聚乙二醇(PEG)和多种离子化合物。
在这种方法中,待融合的细胞被置于含有化学物质的培养液中,化学物质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使细胞融合。
化学融合法可以用于融合不同种类的细胞,也可以用于融合细胞和细胞团块。
3. 病毒介导融合法病毒介导融合法是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将目标细胞和融合细胞融合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病毒携带着融合蛋白或融合基因,将目标细胞和融合细胞融合在一起。
病毒介导融合法可以用于融合特定类型的细胞,也可以用于融合细胞和外源DNA。
4. 胞质融合法胞质融合法是一种将两个细胞的胞质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细胞膜完整的细胞与细胞膜破损的细胞融合,使得两个细胞的胞质混合。
胞质融合法可以用于融合具有不同特性的细胞,以研究胞质因子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5. 光融合法光融合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或激光束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融合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待融合的细胞被置于激光束中,激光的能量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融合。
光融合法可以用于融合细胞和胞器,以及融合不同类型的细胞。
总结起来,动物细胞融合具有多种特有的方法,包括电融合法、化学融合法、病毒介导融合法、胞质融合法和光融合法。
这些方法各自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通过这些融合方法,我们可以获得融合细胞,进一步研究细胞的信号传导、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等重要过程,为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胞融合技术,探讨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了解不同细胞类型融合的差异,以及细胞融合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通过质膜融合形成单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细胞融合技术在生物技术、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采用聚乙二醇(PEG)作为细胞融合的诱导剂,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发生融合。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鸡红细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
(2)试剂:聚乙二醇(PEG)、Hanks液、生理盐水、双蒸水等。
(3)器材:显微镜、离心机、水浴箱、离心管、滴管、载玻片、盖玻片等。
2. 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鸡红细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细胞分别培养于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
(2)细胞融合:将细胞以1×10^6个/mL的浓度接种于培养皿中,待细胞生长至约70%融合时,加入一定浓度的PEG溶液,使细胞发生融合。
(3)观察与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融合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细胞的DNA含量,分析细胞融合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1.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明显,部分细胞出现双核或多核现象。
2. 流式细胞仪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融合细胞的DNA含量与正常细胞相似,说明细胞融合成功。
五、讨论1. 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细胞融合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发生质膜融合,进而实现细胞内容物的相互交换。
本实验采用PEG作为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其作用机理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物质外泄,进而促进细胞融合。
2. 不同细胞类型融合的差异本实验观察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鸡红细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细胞均能发生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的细胞行为和变化
实验材料:鸡血红细胞、50%PEG溶液、0.85%氯化钠溶液、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原理:聚乙二醇(PEG)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
子层的互相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实验步骤:1、取鸡血,离心后去除上清液,以0.85%氯化钠溶液制成5%~10%的悬液
2、加入GKN液4ml,混匀
3、加入14滴PEG液,静置3~5min后混匀,放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有些细胞发生质膜融合
分析与讨论:细胞融合的应用有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构成新菌株、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和培养技术培育新植物、细胞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用于基因定位和绘制人类基因
图谱、用于生产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用于动物育种、用于细胞疗法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设计型实验设计报告班级10级k-7班评分实验项目: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原理:两个以上保持完整的细胞在特殊融合诱导物作用下,相互接触细胞发生膜融合,最终使细胞融合成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称细胞的融合。
细胞的融合不限于同种之间,不同种类生物的细胞都可以发生融合。
因此,细胞融合技术对医学,生物学,科研等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诱导融合方法包括物理法(电激、振动、离心)、化学法(聚乙二醇,即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如:仙台病毒)。
步骤:(一)、50%PEG液的制备,根据实验需要,称取一定量的PEG (MV=4000)放入刻度离心管内,在酒精灯焰上加热,使其溶化,冷却至50℃时,加入等体积病预热的无血清1640液混匀,置之37℃水浴箱中保温待用。
(二)、融合方法:1、取肝素抗凝的弃血清鸡血0.1ml本(验式是进行同种细胞融合)。
2、将悬液移入离心管中,以800r/min离心7~8min,倾去上清液,加入8~10ml Hanks液,再次悬浮细胞,离心洗涤一次,倾去上清液后将离心管倒置与滤纸上,尽量流尽剩余液体(者一步骤很重要,因为残留液体会改变PEG的浓度)。
3、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底壁,使沉淀物松散,然后吸取制备好的50%PEG0.4ml,在37℃水浴中,于90s内逐滴加入离心管中,边加边振摇离心管,使之与细胞混匀,然后加入8~10ml Hanks 液,轻轻吸打混匀,在37℃水浴中静置5min 以稀释PEG。
离心弃去上清液后,加入2~3ml含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在37℃水浴中孵育30min。
注意事项:1、制备的5%PEG一定要保存于37℃水浴中,不然冷却后结晶析出。
2、在理想管中加PEG之前,一定要将离心管倒置于滤纸上,流尽剩余液体,否则残留液会改变PEG的浓度。
预期结果:(一)融合过程观察:分别于温育5min、10min、20min、30min 取细胞悬液一滴制成临时装片,以0.2%次甲基蓝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融合的不同阶段,通常可把融合过程分为5个阶段:1、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聚乙二醇(PEG )法诱导的动物细胞融合实验2012/9/11实验目的:了解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用聚乙二醇(PEG)化学诱导法进行鸡血红细胞的融合实验,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观察鸡血红细胞融合的不同时期。
实验原理:1. 细胞融合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或原生质体在自然或人为诱导的情况下细胞质膜相互融合,细胞质相互混合成为一个整体杂合细胞的现象被称为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可以发生在同种细胞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物种间实现。
2. 细胞人工融合的主要方法及基本原理细胞体外融合的主要方法分为病毒诱导,化学诱导和物理诱导。
1953年,M. Kuroya 在临床中第一次分离到仙台病毒(HVJ )[1]。
1958年,日本学者Okada 发现仙台病毒(HVJ )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2],其基本原理是仙台病毒的衣壳上有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位点,可以诱导不同细胞凝集,最终使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相互融合。
1974年,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发明了细胞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 ,PEG )化学融合法,由于该方法对实验条件要求极低,试剂易得,操作简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细胞融合方法。
化学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是PEG 等化学物质能够诱导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排,相互接触的细胞在细胞膜恢复过程中借助磷脂分子的亲和作用和表面张力实现融合。
比之于仙台病毒诱导法,PEG 诱导法的效率提高了几百倍。
8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细胞电融合法[4, 5],电融合法将细胞融合的产率提高到了50%-80%。
电融合法的建立是基于细胞膜表面带电荷的性质。
当在细胞悬液周围加入特定方向的电场时,细胞表面会发生极化现象,相邻的细胞将吸附在一起。
这时突然提高电场强度,细胞间彼此接触的细胞膜会被击穿,细胞膜修复时受到磷脂分子间的亲和作用和细胞膜表面张力的作用将会发生融合。
图2. 以电融合方法得到的3T3-C2融合细胞 (引自J. Teissie 等,1982 )。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通过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细胞融合对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动物细胞融合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
这种细胞融合可以通过化学物质、电融合或病毒介导等方式实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化学方法进行细胞融合。
实验材料:1.小鼠胚胎纤维化细胞2.小鼠癌细胞3.融合剂(聚乙二醇)4.培养基5.显微镜实验步骤:1.将小鼠胚胎纤维化细胞和小鼠癌细胞分别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用PBS洗涤细胞,加入适量的融合剂(聚乙二醇)。
3.用无菌吸管轻轻吹气使细胞悬浮液均匀混合。
4.将细胞悬浮液转移至培养皿中,并继续培养在37°C的培养箱中。
5.观察细胞的变化,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数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细胞融合,观察到融合细胞表现出不同于原始细胞的形态特征。
例如,融合细胞可能会表现出更大的细胞体积、不规则的形状以及异常的细胞核形态。
此外,融合细胞通常比原始细胞更抵抗外界环境的压力,更能适应培养基中的低营养条件。
讨论与分析:细胞融合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用于探究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可以观察到融合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的改变。
这些变化可能包括细胞体积的增加、细胞形态的改变以及细胞功能的增强等。
细胞融合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特性,还可以为研究癌细胞的形成和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鼠胚胎纤维化细胞和小鼠癌细胞进行融合实验。
由于癌细胞的特殊性质,融合后的细胞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生长能力和侵袭性,这有助于我们研究癌细胞的形成机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细胞融合对于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是非特异性的。
这意味着融合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仅取决于融合的细胞类型,还取决于融合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如融合剂的用量和融合时间等。
因此,在进行细胞融合实验时,需要进行严密的实验设计和控制,以确保观察到的变化是由细胞融合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掌握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的基本操作步骤。
3. 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的行为和变化。
4. 通过实验验证细胞融合技术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在自发或诱导条件下,合并成为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细胞工程等领域。
目前,常见的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融合、电融合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小鼠脾细胞- 小鼠骨髓瘤细胞- 聚乙二醇(PEG)- 灭活仙台病毒- 电融合仪- 液体培养基- 洗涤缓冲液- 倒置显微镜2. 实验仪器:- 倒置显微镜- 低温冰箱- 恒温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电子天平-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分别培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胞收获: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酶消化,收集细胞,用洗涤缓冲液洗涤,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3. 化学融合:- 将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适量PEG,充分混合后静置5分钟。
- 加入洗涤缓冲液,终止反应,洗涤细胞。
4. 电融合:- 将混合后的细胞放入电融合仪的电极槽中,设定电压和时间参数。
- 启动电融合仪,进行电融合实验。
5. 细胞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6. 细胞观察: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的形态和细胞核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化学融合实验中,观察到部分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双核或多核细胞。
2. 在电融合实验中,观察到部分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双核或多核细胞。
3. 融合细胞的细胞核呈现明显的核仁,且核膜清晰。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验证了细胞融合技术的有效性。
【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2.学习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的基本操作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的行为和变化【实验原理】1.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以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也可以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都能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的过程中相接处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击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材料】1.材料鸡血红细胞2.试剂 50%PEG、0.85%氯化钠溶液、GKN缓冲溶液3.器材倒置显微镜、离心机、量筒、注射器、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等【实验步骤】1.取离心管,加入冷藏的鸡血1ml,加入4ml 0.85%氯化钠溶液,摇匀2.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1000-1200r/min的速度离心5分钟左右。
取出离心管,弃掉上清液,再加入4ml氯化钠溶液,重复以上操作。
3.取离心管,弃掉上清液后,按照红细胞沉积的体积,加入1-2mlGKN溶液,摇匀。
4.取以上溶液1ml,加入3mlGKN溶液,再次摇匀5.取以上溶液1ml,加入0.5mlPEG,先静置1-2min,再将溶液摇匀后,静置1-2min。
细胞融合Cell Fusionxx 201100140120 同组者:xx 2013年3月14号【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Learn common methods of cell fusion2、学习用PEG进行细胞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Use PEG to induce cell fusion3、注意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Pay attention to the action and change of cel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ell fusion【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把相同或不同类型的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具有共同细胞质和单一、连续细胞膜的细胞。
Cell fusion is that two or more cells ,of same or different types,be fused by certain technique to produce one cell with a common cytoplasm and a single continuous cell membrane.目前用于细胞融合的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法:1、Virus 病毒2、PEG 聚乙二醇3、Electric shock 电击通过结合化学和电击的方法,可以使细胞融合率高达70%Up to 70% cell fusion efficiencies by combining both chemical and electrical fusion protocols.细胞融合率=已融合的细胞核总数/所有细胞的细胞核总数*100%Cell fusion efficiency is the ratio of the total number of fused nucleus over that of all the cells in the vision,usually shown as percentage.除了诱导剂外,其他因素,如细胞类型和性质、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也会影响细胞融合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 学习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 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二、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在自发或诱导条件下,合并成为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动物细胞融合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基因工程、细胞治疗等领域。
目前,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主要有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等。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鸡红细胞。
2. 试剂:聚乙二醇(PEG)、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胎牛血清(FBS)、台盼蓝染色液等。
3. 仪器:细胞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吸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小鼠成纤维细胞和鸡红细胞分别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胞传代:待细胞生长至约80%融合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传代培养。
3. 细胞融合:(1)化学融合:将小鼠成纤维细胞和鸡红细胞分别消化、离心,重悬于PBS中,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取等量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和鸡红细胞混合,加入1% PEG,室温下孵育5分钟。
将混合细胞用PBS洗涤两次,重悬于含10% FBS的PBS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电融合:将小鼠成纤维细胞和鸡红细胞分别消化、离心,重悬于PBS中,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取等量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和鸡红细胞混合,均匀铺于细胞培养皿中。
使用电融合仪进行电融合,设置参数:电脉冲宽度200μs,脉冲间隔100μs,电场强度20kV/cm。
将电融合后的细胞用PBS洗涤两次,重悬于含10% FBS的PBS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4. 细胞观察:(1)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变化。
(2)台盼蓝染色:将融合细胞用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核的染色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融合: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细胞呈现蓝绿色,细胞核染色质均匀分布。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动物细胞融合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技术,它可以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医
学研究以及生物技术领域。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动物细胞融合方法。
首先,电融合是一种常用的动物细胞融合方法。
它利用高压脉冲或直流电场的
作用,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细胞融合。
电融合方法操作简单,融合效率高,可以用于不同种类细胞的融合,因此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化学融合是另一种常用的动物细胞融合方法。
化学融合利用化学物质
(如聚乙二醇)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融合。
化学融合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细胞融合实验,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病毒介导的融合是一种新兴的动物细胞融合方法。
该方法利用病毒载体
介导细胞融合,可以实现特定细胞的融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病毒介导的融合方法在基因治疗和细胞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还有许多其他动物细胞融合方法,如光融合、磁场融合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融合方法。
总的来说,动物细胞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技术,不同的融合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动物细胞融合方法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为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一、动物细胞融合方法1.基础材料准备:选择需要融合的两种细胞,确保细胞的健康状态和无污染,并按照要求培养细胞。
2.细胞处理:将两种细胞分别用缓冲液洗涤,并用酶消化使细胞表面具有黏附性。
3.细胞融合:将上一步处理好的两种细胞混合,通过减小细胞之间的距离或应用电脉冲、化学物质等方法,促使细胞融合。
4.融合细胞的筛选:将融合细胞培养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移去未融合细胞和死细胞。
5.融合细胞的鉴定和研究:通过细胞倍数分析、核型分析、基因组杂交、核仁蛋白染色、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确定融合细胞的特性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细胞发育:通过融合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研究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转变过程,解析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和机制。
2.遗传变异:通过融合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细胞,产生新的杂合细胞,研究遗传变异的机制和遗传因子对物种适应性的影响。
3.基因功能:通过融合带有特定敲除或过表达基因的细胞,研究基因在细胞发育、代谢、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功能。
二、植物细胞融合方法1.细胞准备:选择需要融合的两种植物,提取它们的细胞,甚至可以是体细胞或花粉,具体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
2.细胞处理:将植物细胞分别用缓冲液洗涤,并用酶消化使细胞表面具有黏附性。
3.细胞融合:将两种植物细胞混合,通过减小细胞之间的距离或应用电脉冲、化学物质等方法,促使细胞融合。
4.融合细胞的培养:将融合细胞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提供养分和适宜的环境,促使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5.融合细胞的筛选:通过对细胞形态、生长速度、染色体数目、遗传标记等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筛选出融合细胞。
植物细胞融合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新植物品种的培育:植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的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植物品种。
2.提高养殖效率:通过融合不同物种的细胞,提高养殖植物的生长速度、产量和抗逆性。
3.修复基因缺陷:通过融合正常细胞和带有特定基因缺陷的细胞,实现基因的修复。
细胞生物学实验 ---动物细胞融合Experiments of Cell Biology ----- cell fusion实验简介:细胞融合(cellfusion)或细胞杂交(cellhybridization):是指真核细胞通过介导和培养,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细胞融合包括质膜的连接与融合,胞质合并,细胞核、细胞器和酶等互成混合体系。
细胞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肿瘤学的研究。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基因互补分析、检测病毒,胞对病毒敏感因素的分析、肿瘤细胞恶性分析等等。
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发展起来的,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人工条件下,只有在某些诱导物(如仙台病毒、聚乙二醇等)的诱导下,使亲本细胞膜发生一定的变化,才能使两个或多个或更多的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过程,首先是在诱导物的作用下出现细胞凝集现象。
然后,在细胞粘连处发生融合,而成为多核细胞。
最后,经有丝分裂,细胞核进行融合,遂形成新的杂种细胞。
除了同种类细胞间可以融合,种间远缘细胞也能融合,细胞与组织不同,不排斥异类、异种细胞,动物细胞如此,植物细胞也是如此。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细胞融合后的多核细胞大多只能存活一段时间(约十几日)就相继死亡,而只有双核的异核体才能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异核体经有丝分裂,染色体合并在一个细胞核内,形成杂种细胞(hybrid cell)。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细胞融合的主要方法有: 1.病毒诱导融合:有许多种类的病毒能介导细胞融合,最常用的是灭活的仙台病毒(HVJ),为RNA病毒。
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有:首先是细胞表面吸附许多病毒粒子,接着细胞发生凝集,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后,病毒粒子从细胞表面消失,而就在这个部位邻接的细胞的细胞膜融合,胞浆相互交流,最后形成融合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a.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b.学习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c.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很多化学试剂,如聚乙二醇(PEG),能诱导细胞融合,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实验材料和用品材料:鸡血红细胞试剂:50%PEG液、0.85%NaCl溶液、GKN液器材: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试管、离心管实验步骤a.取1ml鸡红细胞悬液+4ml的0.85%NaCl溶液,进行以下两次离心处理:1)1000r/min离心2分钟。
(去上清液,再加入至5ml的0.85%的NaCl溶液)2)1000r/min离心2分钟。
b.将上步最后一次的沉降血球(去上清液后,约0.1~0.2ml),加入GKN液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c.取上述10%的细胞悬液1ml,加入3mlGKN液,混合均匀。
d.取c中1ml+0.5ml50%PEG液,c中0.5ml+0.5ml50%PEG液,c中0.5ml+1ml50%PEG液,混匀滴片,在常温下2~3分钟后,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1、两个细胞开始接触2、细胞质开始融合(呈哑铃状)三组对照实验结论:PEG的比例越高,鸡血红细胞的融合率相对越高。
讨论与结论细胞融合应用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描述动物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单独的细胞融合成一个大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在自然界中发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技术实现。
在实验室中,动物细胞融合是一种常见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
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细胞接触、细胞膜融合、细胞核融合和细胞质融合。
第一步,细胞接触。
细胞融合的第一步是使两个细胞接触在一起。
在实验室中,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将两个细胞直接放在一起,或者通过使用电脉冲或化学诱导剂来促进细胞接触。
第二步,细胞膜融合。
在细胞接触之后,细胞膜会开始融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涉及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它们可以相互识别和结合,从而使细胞膜融合在一起。
第三步,细胞核融合。
在细胞膜融合之后,细胞核也开始融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涉及到细胞核周围的膜和蛋白质,它们可以相互识别和结合,从而使细胞核融合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也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核。
第四步,细胞质融合。
最后一个步骤是细胞质融合。
在细胞核融合之后,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会开始融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涉及到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它们可以相互识别和结合,从而使细胞质融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最终会形成一个新的大细胞,其中包含两个或多个原始细胞的所有结构和分子。
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
它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分化、转化和增殖等过程,也可以用来制备人工细胞和克隆细胞等。
此外,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用于研究病毒和癌细胞的传播机制,以及探索细胞间信号传递和代谢网络等。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聚乙二醇(PEG )法诱导的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2012/9/11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用聚乙二醇(PEG)化学诱导法进行鸡血红细胞的融合实验,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观察鸡血红细胞融合的不同时期。
实验原理:
1. 细胞融合的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或原生质体在自然或人为诱导的情况下细胞质膜相互融合,细胞质相互混合成为一个整体杂合细胞的现象被称为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可以发生在同种细胞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物种间实现。
2. 细胞人工融合的主要方法及基本原理
细胞体外融合的主要方法分为病毒诱导,化学诱导和物
理诱导。
1953年,M. Kuroya 在临床中第一次分离到仙台
病毒(HVJ )[1]。
1958年,日本学者Okada 发现仙台病毒
(HVJ )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2],其基本原理是仙台病毒
的衣壳上有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位点,可以诱导不同细
胞凝集,最终使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相互融合。
1974年,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发明了细胞的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glycol ,PEG )化学融合法,由于该方法对
实验条件要求极低,试剂易得,操作简单,成为应用最广泛
的细胞融合方法。
化学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是PEG 等化
学物质能够诱导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
排,相互接触的细胞在细胞膜恢复过程中借助磷脂分子的亲和作用和表面张力实现融合。
比之于仙台病毒诱导法,PEG 诱导法的效率提高了几百倍。
8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细胞电融合法[4, 5]
,电融合法将细胞融合的产率提高到了50%-80%。
电融合法的建立是基于细胞膜表面带电荷的性质。
当在细胞悬液周围加入特定方向的电场时,细胞表面会发生极化现象,相邻的细胞将吸附在一起。
这时突然提高电场强度,细胞间彼此接触的细胞膜会被击穿,细胞膜修复时受到磷脂分子间的亲和作用和细胞膜表面张力的作用将会发生融合。
图2. 以电融合方法得到的3T3-C2融合细胞 (引自J. Teissie 等,1982 )。
图1. 仙台病毒示意图。
a 和b 是病毒套膜,c 为糖蛋白,d 为类染色体。
3. 细胞融合的应用
细胞融合最成功的应用是实现了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Kohler& Milstein,1975)。
图3. 以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示意图。
1975年,G. Kohler和C. Milstein首次成功使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了抗绵羊血红细胞(SRBC)的抗体。
他们首先用灭活的仙台病毒(HVJ)诱导小鼠对羊血红细胞免疫的脾细胞与小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然后以选择培养基(HAT)选择出杂交细胞,进而以SRBC作为免疫原筛选产生特异抗羊血红细胞的杂交细胞,最终获得了既能产生特异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3]。
此外,细胞融合技术在种质资源开发、膜蛋白研究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材料试剂:
新鲜鸡血,GKN 缓冲液,Alsever抗凝液,0.85% NaCL溶液,0.5ml 50%聚乙二醇(PEG,4000Da)溶液仪器:
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玻璃刻度离心管,5ml注射器,胶头吸管,普通玻片
实验步骤:
1.用注射器在公鸡翼下静脉处抽取新鲜鸡血2ml,加入8ml 抗凝剂Alsever溶液,混匀得细胞悬液。
2.取1ml上述悬液加入4ml 0.85% NaCL溶液,以约1000r/ min 离心5min,弃上清后加入5ml 0.85% NaCL
溶液再次以约1000r/ min 离心5min。
弃上清,加入5ml 0.85% NaCL溶液以约1000r/ min 离心7min,弃上清。
3.向细胞沉淀中加入1-2ml GKN缓冲液,得到约10%的鸡血红细胞悬液。
4.向上一步的悬液中加入约3ml GKN缓冲液使细胞悬液中鸡血红细胞的浓度达到1.5×107左右。
5.取上一步悬液0.5-1.0 ml,贴壁加入0.5ml 50%聚乙二醇(PEG),静置约3min,混匀,加入1ml GKN缓
冲液混匀静置约2min后涂片观察。
6. 将肺癌细胞悬液与第4步处理后的鸡血红细胞悬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混匀后进行第5步诱导处理,涂片
观察肺癌细胞与鸡血红细胞的融合情况。
实验结果:
图4. PEG诱导下鸡血红细胞发生细胞融合的过程(a,b,c)和肺癌细胞融合(d)。
a.两个相互接触的鸡血红细胞在PEG诱导下细胞膜开始发生融合。
b.发生部分细胞质融合的两个鸡血红细胞,此时两个细胞核尚未接触。
c.细胞融合接近完成的两个鸡血红细胞,两个细胞的细胞核开始融合。
d.在PEG诱导下开始发生细胞融合的两个肺癌细胞。
从实验照片(图4)中可以看到,实验中鸡血红细胞涂片上可以观察到细胞融合不同时期的血红细胞。
但是发生融合的细胞只占细胞总数的极小比例,寻找融合细胞的过程十分困难,这说明实验中细胞的实际融合率非常低。
由于实验条件所限,照片(图4)未标明比例尺,不同照片之间实际放大比例不一致,图d 中的肺癌细胞实际上比图a、b、c中的鸡血红细胞大很多。
讨论:
实验基本验证了PEG化学诱导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全过程,但是实验中主要的问题是PEG诱导成功率太低。
对比PEG诱导的最适宜条件(PEG浓度40%-60%,诱导温度38-40℃),实际实验操作时的PEG 浓度最高只有约25%,而且融合温度不到30℃(较低的温度会使细胞膜流动性变差),这直接导致细胞融合率降低。
考虑到即使在使用最适宜条件的情况下,PEG诱导细胞融合的融合率也远远达不到30%,所以在本次实验的条件下,融合率极低是可以理解的。
保证实验中细胞的融合率还有一点就是在使用PEG处理的一步,PEG需要与血红细胞充分作用。
实际使用时发现,50%的PEG溶液密度相当大,加入离心管后会自动与红细胞悬液分层。
所以要使红细胞与PEG 充分接触,有必要在加完PEG后充分吹打或震荡,或者在加入PEG的同时震荡细胞悬液。
本次实验的观察条件相当不理想,这使区分融合细胞的工作变得有点艰难。
主要原因是显微镜设备陈旧且光源质量不高,很难使用高倍镜看清相互接触的两个细胞到底是发生了融合还是相互叠加。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细胞融合的观察应使用相差显微镜,以求达到最好的观察效果。
参考文献:
[1].Kuroya M, Ishida N, Shiratorit. Newborn virus pneumonitis (type Sendai). II. The isolation of a new virus. Tohoku
J Exp Med [J]
. 58(1):62, Jun, 1953.
[2]. Y Okada, J Bikens. The introduction of cell fusion with non-activity Xitai virus. Nature, (1): 103-110, 1958.
[3]. G. Kohler, C. Milstein. 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predefined specificity. Nature Vol,
256, Aug, 1975.
[4]. Hollaender A. The method of cell fusion with the electric pulse [M]. New York: Plenum Press, 58-67, 1982.
[5]. J Teissie, VP Knutson, TY Tsong, Electric Pulse-Induced Fusion of 3T3 Cells in Monolayer Culture. Science Vol,
216, Jan,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