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与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39 KB
- 文档页数:13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与答案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 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
域是教育;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 A )。
A. 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 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 采用视听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满分:5 分
2. 静态视觉图像中,(B)结构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A. 横线结构
B.垂直结构
C.斜线结构
D.曲线结构
满分:5 分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D)
A. 校园环境
B.教室环境
C.人际关系
D.教师
满分:5 分
4.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的和(B )的技术。 A. 精神形态
B.智能形态
C.神化形态
D.物质形态
满分:5 分
5. 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D)
A. 视听教学的发展
B.程序教学发展
C.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D.学科教学的发展
满分:5 分
6. 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D)
A. 小步子原则
B.自定步调原则
C.及时强化原则
D.引起注意原则
满分:5 分
7.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D)
A. 随机通达教学
B.抛锚式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程序式教学
满分:5 分
8.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B )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
A. 服务人员
B.管理人员
C.执行人员
D.监督人员
满分:5 分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C)
A. 合作学习
B.意义学习
C.数字化学习
D.自主学习
满分:5 分
10.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C)五个方面
A. 监督
B.总结
C.评价
D.判断
满分:5 分
11. 支架式学习是指(B)
A.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道具进行学习
B. 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直至最后撤去支
架
C.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
D. 从多种角度理解概念并将概念应用于具体实例中进行学习
满分:5 分
12. 研究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的理论是(C)
A. 控制论
B.系统理论
C.教育传播学
D.教育心理学满分:5 分
13. 下面哪项不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C)
A.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B.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C. 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满分:5 分
14. 斯金纳被称为(C)
A. 信息加工理论之父
B. 建构理论之父
C. 程序教学之父
D. 认知学习之父
满分:5 分
15. 教育技术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30~50年代从(C)的视听教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
A. 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
满分:5 分
16. (D)是画面构图的基础
A. 分辨力
B.色彩
C.线条
D.视觉心理
满分:5 分
17. 下面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D)
A. 学习过程不需要建构
B. 学习过程仅包括对新知识的建构
C. 学习过程仅包括对旧知识的重组
D.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满分:5 分
18. 下面哪位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加涅
D.斯皮罗
满分:5 分
19. 创造视觉图像时,一般采用(B )象征崇高、深远
A. 黑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满分:5 分
20. 信息加工理论产生于(C)
A. 19世纪50年代
B. 19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20年代
满分:5 分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 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B)、通道和
环境
A. 材料
B.媒体
C.工具
D.资源
满分:5 分
2. 下述关于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对实现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媒体不是唯一的,一般是灵活的,可以相互替换的
B. 能找到一种可以适合于任何教学目标的“超级媒体”
C. 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的效果影响不大
D. 教学媒体的理论和实践是教育技术的唯一研究领域
满分:5 分
3. 5W属于下列哪种传播模式?(A)
A.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B.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C.贝罗传播模式
D.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满分:5 分
4. 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D)
A. 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
B. 授课->理解->巩固->运用->检查
C. 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
D. 问题->探索->报告->答辩->评价
满分:5 分
5. 最经常被运用在学科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是(C)
A.个别指导
B.教学测验
C.教学模拟
D.问题解决
满分:5 分
6. 下面哪个扩展名是声音媒体的扩展名?(B)
A. TXT
B. WAV
C. JPG
D. SWF
满分:5 分 7. 经验之塔理论是由(B)提出的
A.加涅
B.戴尔
C.布鲁纳
D.贝罗
满分:5 分
8.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中,鸡尾酒会效应是指(B)
A.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的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
B. 在纷乱的现场,人们照样能听出其中某个人的声音来
C. 人耳在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
满分:5 分
D. 当内容相同的两个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ms~50ms后,才会感觉到有延迟音出现
9. 用计算机来实现连接课件中文字页面的结构叫做(A)
A.超文本
B.超媒体
C.视频点播
D.流媒体
满分:5 分
10. 下列媒体中,哪项不属于现代教育传播媒体?(A)
A.印刷材料
B.投影
C.电视机
D.摄像机
满分:5 分
11. JPEG格式是一种(B)
A.无损压缩
B.有损压缩
C.变形压缩 D.原始文件
满分:5 分
12. 合作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C)
A.师生问答,启发教学
B.教师中心,系统授课
C.互教互学,合作教育
D.问题中心,论文答辩
满分:5 分
13. 经验之塔的最高层次是(A)
A.言语符号
B.视觉符号
C.录音广播
D.设计的经验
满分:5 分
14. 操作与练习模式的主要功能是(A)
A. 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阶段的功能
B. 向学生传递新的指示或功能
C.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 评价教学
满分:5 分
15. 课件开发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师个性的部分是(B)
A.环境分析
B.教学设计
C.脚本设计
D.软件编写
满分:5 分
16. 下面关于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的影响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D)
A.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B. 情境化教学
C. 重视社会性互动
D. 强调低错误率原则
满分:5 分
17. 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第一个阶段是(B)
A.教学设计
B.环境分析
C.脚本设计
D.软件编写
满分:5 分
18. DOC是(C)文件的扩展名
A.纯文本文件
B.图形交换格式
C. WORD 文件
D. flash 文件
满分:5 分
19. 声音素材的常用文件类型包括(A )、MIDI文件、MPEG
Layer 3文件和CD Audio文件
满分:5 分
A. 波形声音文件
B. 柱形声音文件
C. 噪声、立体声
满分:5 分
20. 下面哪项不属于课件设计的主要任务?(D)
A. 详细分析教学内容
B. 划分教学单元
C.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D. 编写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过程方案
满分:5 分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