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 格式:docx
- 大小:54.61 KB
- 文档页数:32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通用19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1
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细读作品,就会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抒发出来,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
二、朗读示范,有法可依
我们提倡“多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三、正确朗读,技巧指导
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略慢一些,多读几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学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关于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语调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应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内容的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我经常和孩子们做这样的游戏:出示一个句子,请不同的学生来读,看谁猜得准他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你过来”这个句子就有很多种方式读,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有高兴时的语气,伤心时的语气,着急时的语气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样读出来的效果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情等等。
四、多种练习,读有提高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当场评分、奖励。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在课堂教学法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乐读的功效。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2
今天听写第二单元的词语,结果不理想,可能是十一放假刚回来上学,孩子们的心还没有收回来,学习的状态不好。听写全对的没几个,但是,杨玉林表现却出乎我的意料,居然得了100分,可能大家对她还有印象,杨玉林是今年的插班生。原来在柳林的一所普通的私立小学读书,在做自我介绍时普通话还不标准,话不多,有些内向。她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并不算优秀。
下午放学前,我在班里狠狠的表扬了他,和以前一样,杨玉林抿嘴腼腆笑,杨玉林的腼腆遗传与他的爸爸。新转来的当天,杨玉林的`的爸爸对我说了很多,他很忙,每天都要上班,很晚下班。我了解了杨玉林在家的学习情况。原来,每个晚上,爸爸妈妈差不多都要10点以后回来,年迈的奶奶做饭,和读五年级的姐姐一起做作业,也就是说,杨玉林的家庭教育就是零。
当我说起家庭教育的不可缺少性的时候,爸爸很无奈,说自己小学毕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读书不好也没有办法啊。从他的话语里,我看出孩子的爸爸很心急,但却一直搁着。我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仅仅关于知识的掌握,而是一个大写的“人”的书写过程中的缺憾,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各个方面,我很少在学校里面看到松大声说话,大声欢笑的。我建议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环境很重要。像松这样的状态,需要找一个负责的人(姐姐自己也是小孩,当然担当不起这个责任)来交流他每天的学习心得,负责人的人不需要学识渊博,可以这样的形式,“今天学了什么,也教教我吧,读给我听听吧……”所以,也可以爸妈轮流负责。
从当时杨玉林爸爸的表情来看,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是一个很负责人的好家长。从今天松的表现来看,果然如此!
但我还是不能放松,家长和孩子很多时候是一起成长的,包括老师也是一起成长。所以,提醒学生,提醒家长,更需提醒自己。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3
课堂上静悄悄地,只有三两只小手孤独地举在那儿,这样的课堂让我疑惑不解:同学们都在听讲,可为什么这课堂会如此冷清?
这一天的第一节课,教学时我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冷寂的课堂氛围继续上演着,还是我在唱“独角戏”,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环视了一下教室,不管那位学生是否举手,我任意地叫了一个回答这个问题。不出所料他回答得很好,看来,他们不是不会。我心中一阵窃喜。课继续上着,我又叫了一个学生答题,可他答错了,虽然答得并不可笑,但却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偷笑。那笑声不大,但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那一刻,那个同学低下了头,涨红了脸,站在那里手足无措。也在那一刻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示意那位同学坐下,停止了上课,笑声没有了,教室里一片安静。
我严肃地问学生:“当你答错问题时,其他同学都笑话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都说:“心里很难过,不好意思,不如不要举手发言。”我点点头说:“反过来,将心比心,当别人听到这种寓着讽刺之意的笑声,心里难道就会好受吗?”学生们不出声,双双眼睛注视着我,在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我又告诉他们,那种自己不回答问题又一味讥笑别人的表现是一种无能之举,这样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番交谈多多少少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定的触动。
当然这种风气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变这一风气也不是一日之功。我觉得我有必要给他们调整状态,让他们重拾往日的信心。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每个学生在每天上完课后,认为自己表现不错的,或者比以前进步了,就给自己加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在班会课上评比。一时间,学生都很努力,很积极。
或许,我认为掌声更是治疗这个症结的良药,而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真诚的掌声。所以,现在的课堂上,我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当有学生回答得特别精彩时,当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时,当学生读书比以前进步时,我让大家给他真诚的.掌声,以示鼓励。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欢笑了,更喜欢可以畅所欲言的语文课了,我冻结的心也慢慢融化了。
课堂,不应该有任何的歧视,不应该有任何的嘲讽,有的是平等与真诚。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说:“请你们勇敢地举手发言,老师一定会真诚地接受你们的见解和想法。”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4
自从我参加工作来,我就一直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这次学校安排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真是感触颇深。因为对教材不熟悉,个别学生基础又差,所以我付出了很多。钻研教材,细致备课,了解学生,耐心辅导,向其他老师学习,我尽了的努力来教好书,上好课。
我深深知道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必须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下面,我就谈谈教学四年级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
面对新的教材,我首先把教材认真地整体诵读,研读《语文新课标》,再细细阅读每一单元的文章,明确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再钻研每篇课文,确定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也能基本做到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好语文,从习惯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这个班的学生有的爱拖欠作业,有的字迹潦草,有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学生书写潦草,不规范,我便寻找其中的原因针对性的指导,要求学生每天练字开展写字比赛,表扬优秀者,耐心说服字迹潦草者,督促其纠正不良书写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上来了。
三、夯实基础知识,引导课后复习
语文,就是学语,习文。识字、写字教学不能放,朗读练习不能少,写作练笔很重要,语文课,花俏什么,扎扎实实,简简单单才是本色语文。于是,我在识字、写字教学时,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形象化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境界,并帮助他们掌握写字技巧,对一些容易写错的或者混淆字词做到防患与未燃,如即、既等。教学生字词,做到讲透,并指导方法。针对班上大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没过关的状况,我反复强调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还带拼音听写,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这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此外,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对课堂笔记作一番整理,在温习与梳理中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较好地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了不让后进生掉队,我花费了很多精力,上课时关注,课后补习,个别辅导,同学帮助……想方设法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四、关爱学生,赏识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同时你上的课他也会喜欢。于是我不但从学习上关心学生,还从生活上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你心中的乖孩子,对一些调皮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来对待他们。对自卑的学生,鼓励与赏识会让他们树立信心,走向成功,对屡犯错误的学生,聪明的惩罚会在鞭策中让他们战胜自己,找到自我。恰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我们要赏识每一个学生,而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不能听之任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改革也不可能一夜就能完成,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实施教育改革中必定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因难。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也不要被一时的困惑所击退,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到美好的未来,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5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的感悟和建构,再也不能“死水一潭”。有时是汹涌澎湃;有时应是波光粼粼;有时是“百舸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