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常用药物
- 格式:ppt
- 大小:409.00 KB
- 文档页数:14
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标题: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引言概述:在血透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或药物过敏等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是每位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
一、抗过敏药物1.1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等,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1.2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可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引起的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1.3 肾上腺素:如肾上腺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引起的心跳过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二、抗凝药物2.1 肝素:如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等,可用于治疗血透过程中出现的凝血功能异常。
2.2 抗凝酶: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可用于预防血透过程中出现的血栓形成。
2.3 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可用于治疗血透过程中出现的血小板功能异常。
三、降压药物3.1 钙通道阻滞剂:如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可用于治疗血透过程中出现的高血压。
3.2 ACEI类药物: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可用于治疗血透过程中出现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3.3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用于治疗血透患者出现的水肿和高血压。
四、抗感染药物4.1 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可用于治疗血透患者感染引起的发热、感染部位红肿等症状。
4.2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用于治疗血透患者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念珠菌感染等症状。
4.3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奥司他韦等,可用于治疗血透患者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发热等症状。
五、止痛药物5.1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用于治疗血透患者出现的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5.2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可用于治疗血透患者严重疼痛。
5.3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可用于治疗血透患者皮肤局部疼痛。
结语:了解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和救治效果至关重要。
左卡对血液透析的作用
左卡(又称为左旋卡尼汀或L-卡尼汀)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中。
左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血液透析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左卡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透析过程中,血液被引出体外进行过滤和清洁,然后重新回输到人体内,而这个过程会导致血液循环的变化。
左卡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脏收缩力以及减少心脏后负荷的方式,可以增加心输出量,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透析效果。
其次,左卡可以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心脏负荷。
在透析过程中,由于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水分无法正常排除,使得心脏承受较大的负荷。
左卡作为一种正性肌力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降低透析过程中的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左卡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改善细胞代谢和氧气利用。
在透析过程中,血液中代谢产物会累积并引起酸碱平衡的紊乱,导致细胞功能下降。
左卡作为一种脂溶性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善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从而提高细胞的代谢能力。
最后,左卡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的自由基和炎性因子,导致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加剧,损害细胞和组织的功能。
左卡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可以中和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综上所述,左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荷、调节酸碱平衡以及抗氧化和抗炎等多种作用,可以提高透析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引言概述:血透科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往往用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在血透过程中,可能会浮现一些不良反应和急救情况。
因此,了解和掌握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的相关内容。
一、抗过敏药物1.1 抗组胺药物: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奥曲肽等。
它们可以阻断组胺的作用,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1.2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过敏反应。
1.3 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
肾上腺素类药物能够收缩血管,减轻血管扩张引起的过敏反应。
二、抗凝药物2.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以阻挠血液凝结,保持血液在血透过程中的流动性。
2.2 低份子肝素:低份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常见的低份子肝素包括依诺肝素、达肝素等。
2.3 抗凝酶:抗凝酶是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的药物,常用的抗凝酶有阿加曲班、利伐沙班等。
三、抗感染药物3.1 青霉素类抗生素:如苯唑西林、阿莫西林等。
青霉素类抗生素广谱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血透过程中的感染。
3.2 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和一些革兰阳性菌均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3.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许多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
四、其他急救用药4.1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
4.2 补液药物: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补液药物可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保持电解质平衡。
4.3 镇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镇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是保障血透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抗过敏药物、抗凝药物、抗感染药物以及其他急救用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透析患者用药指导1、用药指导:血透患者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在用药时,必须根据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肾功能的具体情况及透析对清除药物的能力来调节药物剂量,应注意遵从医嘱,积极配合。
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高血压。
当血红蛋白升高到110~120克/L时,周围血管阻力升高。
随着贫血的纠正,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引起血压更高的另一个因素。
因此,应督促患者严格按医嘱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补充铁剂:血清铁<100μ克/L是补铁的标准,特别是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更有必要。
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还应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瘦肉、豆类、木耳等。
若口服补铁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加胃肠道对铁的吸收。
慎用肾脏毒性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以保护残余肾功能。
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促红素的临床使用:1、使用时机: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隔2周或者以上连续两次血红蛋白检测值均低于11g/dl,并除外铁缺乏等其他贫血原因,应开始实施促红素治疗。
2、使用途径: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同样有效,但皮下直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并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
1)对非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首先选择皮下给药。
2)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静脉给药可减少疼痛,增加患者依从性;而皮下给药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节省费用。
3)对于促红素诱导治疗期的患者,建议皮下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使用剂量(1)初始剂量:皮下给药剂量:100~120IU/(kg·w),每周2~3次。
静脉给药剂120~150IU/(kg·w),每周3次。
初始剂量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导致贫血的原因,对于Hb<79/dl的患者,适当增加初始剂量。
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可适当减少初始剂量。
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标题: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引言概述:血透科是一个重要的医疗科室,往往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在急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一、常用镇痛药物1.1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1.2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可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疼痛。
1.3 酮酸类药物:如羟考酮,适合于治疗急性疼痛。
二、常用抗生素2.1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2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适合于治疗呼吸道感染。
2.3 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
三、常用心血管药物3.1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莫洛尔,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
3.2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适合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
3.3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用于治疗水肿、高血压。
四、常用抗凝药物4.1 肝素:如低份子肝素、普通肝素,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4.2 华法林:用于治疗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
4.3 拜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会萃作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五、其他常用药物5.1 肾上腺素: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心跳过缓等急救情况。
5.2 葡萄糖:用于治疗低血糖、脑缺氧等情况。
5.3 氨基酸溶液:用于补充营养、纠正代谢紊乱。
结论:在血透科常规急救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确保急救效果。
低分子量肝素钙〔博璞清〕【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与其化学名称为:由猪肠粘膜获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肝素〉片段,钙盐。
【药理、毒理】低分子量肝素钙〔以下简称本品〕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钠根本相似。
普通肝素可别离抗血栓活性和抗血凝活性,血浆中凝血酶〔即因子Ⅱa〕活性与血凝关系密切,因子Xa活性与血栓形成关系较密切。
由于本品抗因子Xa活性与抗因子Ⅱa活性之比值为2.5-5.0,而普通肝素为1.0左右,因此,本品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本品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中和和对血小板功能亦无明显影响。
本品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可用于治疗已形成的深部静脉血栓。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只需每天皮下注射一次,一般不需实验室监测。
【药代动力学】本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由测定血浆抗因子Xa活性来确定,皮下注射后3小时达到血浆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用药后24小时仍可监测到,消除半衰期约3.5小时〔而静脉注射为2.2小时〕。
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98%,而肝素只有30%。
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本品后导致血浆抗因子Xa活性剂量依赖地增加,多数情况下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故能按体重给药。
静脉注射的最高血浆抗因子Xa活性大约是皮下注射的3倍。
本品在肝脏代谢,主要由肾脏消除。
本品不能透过胎盘。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形成。
【用法与用量】本品给药途径为腹壁皮下注射〔以下注射剂量以“AXaIu抗因子Xa 活性国际单位IU〞表示〕。
〔1〕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形成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血透技术条件选用最正确剂量。
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血管通道动脉端注入本品单一剂量。
对没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可根据其体重使用以下起始剂量:体重小于50kg,50-69kg,大于或等于70kg者分别给予0.3ml,0.4ml,0.6ml。
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迅速、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以挽救生命和减轻病情的发展。
在血透科,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急救用药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的一些标准格式的文本。
1. 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血浆制剂,含有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等成分。
它可以用于急性血液透析反应的治疗,如过敏反应、低血压等。
丙种球蛋白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急救药物,可用于治疗血透科患者发生的严重低血压。
肾上腺素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使用肾上腺素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 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
在血透科常规急救中,氢化可的松可以用于治疗血透反应引起的过敏反应。
氢化可的松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 阿托品: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可用于治疗血透科患者发生的严重低血压。
阿托品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使用阿托品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 盐酸酚妥拉明:盐酸酚妥拉明是一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血透科患者发生的严重低血压。
盐酸酚妥拉明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使用盐酸酚妥拉明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上是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的一些标准格式的文本,这些药物在急救过程中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血透室急救药品血透室急救药品的标准格式文本:急救药品是指在血透室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应对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药品。
以下是血透室急救药品的详细介绍:1. 心脏急救药品:- 阿托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情的急救,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血流。
- 硝酸甘油:用于缓解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等症状,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脏负荷。
-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程度和急性心肌梗死。
2. 呼吸急救药品:- 氨茶碱:用于急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情的急救,能够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 丙氨酰半胱氨酸: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水肿等病情的急救,能够保护肺组织,减轻炎症反应。
3. 血液急救药品:- 氯化钙:用于低钙血症、心律失常等病情的急救,能够维持心肌收缩力和正常传导功能。
- 血浆:用于大面积出血、休克等病情的急救,能够补充失血量,维持血容量。
4. 抗过敏急救药品:- 苯海拉明:用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等病情的急救,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缓解症状。
- 甲氨蝶呤:用于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病情的急救,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稳定血压。
5. 糖尿病急救药品:- 葡萄糖:用于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病情的急救,能够迅速提供能量,恢复血糖水平。
- 胰岛素:用于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病情的急救,能够降低血糖水平,调节代谢功能。
以上是血透室急救药品的一些常用药物,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血透室还可以配备其他急救药品。
在使用急救药品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相关规定操作,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血透室也应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的有效期,并妥善存储,确保在急救情况下能够及时使用。
血透室急救药品血透室急救药品是指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用于应对可能发生的急救情况的药品。
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常见方法,但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浮现各种急救情况,如过敏反应、低血压、心脏骤停等。
因此,血透室必须配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急救药品,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治患者。
以下是血透室常见的急救药品及其用途:1. 肾上腺素:用于治疗低血压、心脏骤停等急性循环衰竭情况。
肾上腺素能够迅速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增加血压和血流灌注。
2. 氨茶碱:用于治疗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难点。
氨茶碱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通畅度,改善呼吸功能。
3. 甲基泼尼松龙:用于治疗过敏反应。
甲基泼尼松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能够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皮疹、荨麻疹、呼吸难点等。
4.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用于治疗严重低血压。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能够收缩血管,提高血压,从而改善循环衰竭症状。
5. 氯化钙:用于治疗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肌肉抽搐、心律失常等症状。
氯化钙可以补充体内的钙离子,纠正低钙血症。
6. 硝酸甘油:用于治疗心绞痛。
心绞痛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
硝酸甘油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7. 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治疗低血容量引起的低血压。
低血容量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低血压和休克。
氯化钠注射液可以迅速补充体内的液体,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
8.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治疗发热。
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浮现发热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退热镇痛药,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以上是血透室常见的急救药品及其用途,血透室在配备这些药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数量的配置。
同时,血透室的医务人员应熟悉这些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能够在急救情况下迅速、准确地赋予患者所需的急救药物,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