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剪报:亚马逊还在亏,微软未来在云上
- 格式:pdf
- 大小:296.64 KB
- 文档页数:5
亚马逊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当今的全球商业舞台上,亚马逊无疑是一颗璀璨的巨星。
从一家小小的在线书店起步,它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多个领域、业务遍布全球的商业巨头。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亚马逊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亚马逊的发展现状可以用“辉煌”和“多元”来形容。
在电商领域,它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凭借其丰富的商品种类、高效的物流配送和优质的客户服务,亚马逊成为了消费者购物的首选平台之一。
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电子产品还是时尚服饰,消费者都能在亚马逊上找到心仪的商品。
其 Prime 会员服务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忠实用户。
会员不仅能够享受到快速的免费送货服务,还能获得视频、音乐、电子书等多种增值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粘性和满意度。
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表现出色。
AWS 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云计算服务,包括服务器托管、存储、数据库管理等,满足了各类企业的数字化需求。
众多知名企业和初创公司都依赖 AWS 来构建和运营他们的业务,这使得亚马逊在云计算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
此外,亚马逊在智能硬件方面也有所建树。
亚马逊的智能音箱 Echo 及其语音助手 Alexa 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通过语音指令,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购物、查询信息、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等操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亚马逊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它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
其他电商平台不断崛起,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个性化的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一些地区,亚马逊还面临着监管压力和公众对其劳动政策的质疑。
在未来的发展中,亚马逊有望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首先,电商业务仍将是其核心支柱。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持续增长,亚马逊将不断拓展其商品种类和服务范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亚马逊有望加大投资和布局,以满足当地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在线购物需求。
其次,云计算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拆解商业案例商业案例1: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公司,其供应链管理是其商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亚马逊通过建立强大的供应链网络,实现了快速交付和高效运营。
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供应商管理:亚马逊与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货物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可控。
亚马逊通过评估供应商的能力和可靠性,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合作,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 订货和库存管理:亚马逊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并及时订购商品。
同时,亚马逊通过优化库存管理,确保商品的及时补货和货源充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3. 仓储和物流:亚马逊在全球建立了大量的仓库和物流中心,实现了快速的商品配送。
亚马逊通过优化仓储和物流流程,提高了商品的周转速度和配送效率,缩短了交付时间,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4. 信息技术支持:亚马逊通过自主研发和采购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亚马逊的供应链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库存情况、物流运输,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提高了供应链的可见性和灵活性。
5. 客户服务:亚马逊将客户放在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
亚马逊通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客户的问题和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黏性。
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通过建立强大的供应链网络,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企业可以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和竞争优势。
商业案例2: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苹果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成功的商业模式主要基于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的结合。
苹果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设计创新:苹果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通过简洁、精致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亚马逊电商撤离中国:市场失败还是战略调整近日,亚马逊宣布将关闭其在中国的电商业务。
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之一,亚马逊的撤离举措让人不禁思考:是市场失败还是战略调整?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亚马逊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在寻求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立足。
在激烈的竞争中,亚马逊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功。
中国市场上的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公司,都在本土市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一直不及这些本土竞争对手,因此其撤离决定也不难理解。
亚马逊撤离中国市场并不意味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失败。
相反,这更像是一种战略调整。
亚马逊在退出中国电商市场后仍将继续经营亚马逊AWS(亚马逊云服务)和跨境电商业务。
亚马逊CEO Jeff Bezos也在声明中表示,公司将专注于服务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客户,包括跨境贸易、云计算以及物流等业务。
现代商业竞争无处不在,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
一家企业要在这样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成功,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和业务模式。
而亚马逊的撤离行动正是其在中国市场上调整战略的一部分。
亚马逊撤离中国市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
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政策一直较为严格,这给了本土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
而且,中国电商市场的监管环境也愈发严格,亚马逊可能觉得自己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更多的份额和发展空间。
事实上,在中国电商市场中,许多外资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近期,Uber和eBay 等企业都纷纷退出了中国市场。
这一情况也让外资企业开始反思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撇开亚马逊的撤离计划,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商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阿里巴巴和京东等本土电商巨头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其他类似公司则很难分得一杯羹。
中国消费市场需求庞大,但同时市场的饱和度也在逐步加剧。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外资企业要在这里立足并非易事。
亚马逊会被“肢解”吗?《红周刊》作者赵康杰走到哪儿都会成就一方的亚马逊,或许因为太过引人瞩目,而今遭遇“对手”和官方的双重阻击。
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点名亚马逊缴税太少,接着沃尔玛公司一位高管也跳出来指责亚马逊用不公平的手段损害了传统零售业,请求美国国会考虑“肢解”亚马逊。
“敌意”中有对亚马逊“亏损”扩张以至税收不高的不满,也有对亚马逊不断颠覆传统零售业的恐惧。
实际上,市场也有声音希望亚马逊分拆出云计算业务(AWS)。
接受《红周刊》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亚马逊未来能否主动或被动地“分拆”云计算业务现在尚无法定论,如果未来亚马逊要将云计算剥离,将致使其失去一个重要的“造血”工具。
“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更应该关注亚马逊将如何梳理、解决与新公司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
”触动实体零售“根基”特朗普向亚马逊“发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后者缴税过低。
据统计,亚马逊占有了全美电子商务市场一半的份额,但纽约大学最新刊发的一篇文章却显示,过去9年,其竞争对手沃尔玛在税收和股东分红之前的盈利为2290亿美元,亚马逊的盈利只有140亿美元,同期相比,沃尔玛的企业所得税为640亿美元,而亚马逊仅缴纳了14亿美元的企业所得税。
另有研究表明,2007年至2015年,标普500上市公司的平均税负是其利润的27%,其中,亚马逊的税负为13%,仅为平均税负的一半。
但在外界看来,相比税收,“亚马逊效应”才是真正让政府所担心的。
所谓“亚马逊效应”即部分传统行业因为亚马逊的进驻而被颠覆,传统零售业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美国的零售业中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约有620万员工的工作面临亚马逊日益激烈的冲击。
GAFO(一般商品、服饰、家具与其他产品)的销售已经停滞不前,销售额在过去一年下滑18亿美元,相反,在线销售在去年第四季度却增长了137亿美元,亚马逊占据了其中的大多数份额。
与此同时,许多历史悠久的美国传统零售公司正在关闭其实体门店。
做跨境电商亏死了2022年跨境电商卖家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除了上年亚马逊大封号因素,卖家们自身上有更多的主因,才导致亏损崩溃的困境。
跨境电商容易亏损及倒闭的四大因素:1、扩张过度及借货在2020年前,跨境电商企业,经历亚马逊平台的黄金阶段,已经失去理性及理智,盲目借贷、融注、扩张,被上市想法冲昏了头脑而不断扩张。
向银行贷款或找投资人投入跨境电商运营,用大量资金去备货及招聘,甚至有一些跨境电商卖家,在高峰期雇有三四千职员,背负了一个重担子。
2、恶劣销售规划及团队管理李老师当过很多大卖家的顾问及服务商,最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他的金句“用几年经验的年轻店长,去当经理或总监,如将百万千万货物投资倒入大海,去赌胜算会更大”。
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老板是不懂规划、操作、及培训,只靠几年经验的年轻店长去操盘,其实上下也不懂跨境电商的规划。
精奇选品、产品定价、品牌定位、人员编制、平台沟通、风险计算等,大部分的人是不懂其中的精髓。
3、欠缺风险管理由此盲目扩张业务,没有经历过跨境电商崩溃和欠缺人生经验的年轻跨境电商卖家,完全没有风险意识,做过亿销售额的年轻卖家,不懂怎么做风险管理,有PlanA、PlanB、PlanC,以应对突发事件,如大封号及疫情事件。
一些大卖家只做一平台、一个帐号、但过千品类及拥有几十职员,这个风险太高。
一个风险评估及分重方案,想将企业风险减少至最少,需要一个真正老练的跨境电商总监。
4、选品无创意及备货过多另一更致命因素,是盲目选品及备货过多。
一些领导层或者是管理人员,没有做细致调研,或是只为工厂帮忙清货的。
没有计算清楚其毛利率及其风险,李老师指出“毛利率没有30到40%,这个生意及项目没有意思,那些老板只为流水做融资,冲昏头脑失去了跨境电商本来真义,可以用自己骗自己来形容。
”一些深圳大卖家备大量货物在海外,就是为了融资上市目的,但当这些产品都进入了一个滞销的死路,企业立即面临换不起债的情况,承担破产、赔偿、及倒产的风险。
Amazon跨境电商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背景介绍 (2)2. 报告目的和研究范围 (3)二、Amazon跨境电商概述 (4)1. Amazon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 (5)2. Amazon跨境电商的主要业务模式 (7)3. Amazon跨境电商的市场特点 (8)三、案例选择与分析对象 (9)1. 案例分析的目的和原则 (11)2. 案例分析对象的选择标准 (11)3. 案例分析对象的简介 (12)四、案例分析 (13)1. 跨境电商平台模式分析 (15)2. 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分析 (17)(1)物流网络构建 (18)(2)物流效率优化 (19)(3)物流成本控制 (20)3. 跨境电商营销模式分析 (22)(1)营销策略制定 (23)(2)市场推广手段 (25)(3)客户关系管理 (26)五、案例分析 (27)1. 面临的挑战 (29)(1)市场竞争激烈 (30)(2)法规政策风险 (31)(3)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32)2. 对策与建议 (33)(1)优化产品供应链 (34)(2)加强品牌建设 (36)(3)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37)六、案例分析总结与启示 (37)一、内容概括本文旨在深入分析Amazon跨境电商的运营策略,对其跨境电商市场背景进行深入解读。
针对其历史背景与发展概况展开宏观与微观的讨论,并进一步对其运营方式的特点进行详细解析,诸如运营模式分析、物流配送方式等方面将进行详细探讨。
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而为广大电商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案例分析将以具体数据、真实事件为依托,着重阐述Amazon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策略和成功之道。
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的新动力。
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凭借其完善的生态系统、先进的物流体系以及丰富的商品资源,为全球卖家和消费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跨境购物体验。
亚马逊公司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亚马逊公司以其快速而稳定的发展势头成为了全球电子商务的独角兽。
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亚马逊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举措,不断推动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变革。
本文将分析亚马逊公司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亚马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除了传统的零售业务外,亚马逊还积极进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流等领域。
尤其是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AWS)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云服务提供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多元化的战略使得亚马逊能够在不同领域中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
其次,亚马逊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亚马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领域加大了投入,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和虚拟助手Alexa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领军产品。
此外,亚马逊还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体验,进一步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亚马逊公司还以其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仓储能力为基础,构建了高效的配送体系。
亚马逊Prime会员计划的推出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会员消费,同时也提高了用户忠诚度。
通过Prime会员计划,用户可以享受免费快速配送、独家优惠和流媒体服务等多重权益,从而促使用户更频繁地在亚马逊购物。
而亚马逊Fresh服务的推出则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食品零售业务,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
亚马逊还尝试使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车辆等技术,实现无人化配送的目标。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亚马逊的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亚马逊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仍将保持其行业领导地位。
首先,亚马逊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商业运营中。
亚马逊将利用这些技术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供应链效率,并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
亚马逊电商撤离中国:市场失败还是战略调整1. 引言1.1 亚马逊电商即将退出中国市场亚马逊电商即将退出中国市场,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猜测。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亚马逊在中国市场遭遇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导致其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亚马逊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引发了许多人的质疑和解读。
亚马逊电商的退出是否真的是市场的失败,还是一种战略调整,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状况,探讨其退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亚马逊电商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教训。
2. 正文2.1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挑战1.强有力的本土竞争对手: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本土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和京东在本土具有牢固的市场份额和用户群体,对亚马逊构成了强大竞争压力。
这些本土电商平台拥有深厚的用户基础和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能力,给亚马逊带来了巨大挑战。
2.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商品定价、营销策略以及产品选择等方面未能充分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
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品牌认知、售后服务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需求,亚马逊未能完全符合这些需求,导致其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3.监管政策和法律环境:中国政府对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监管日益严格,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复杂。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法律法规的限制和监管挑战,这给其业务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障碍。
4.物流和配送效率: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物流和配送效率不高,无法与本土电商企业相媲美。
中国消费者对于快速配送和高效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加,亚马逊未能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2.2 亚马逊电商退出中国的原因1.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电商市场竞争激烈,本土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占据主导地位,亚马逊在中国市场难以与本土企业竞争。
微软的前景微软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成立于1975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市。
多年来,微软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和服务的领先提供商,拥有许多知名产品,如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和Azure云计算平台等。
微软的前景非常广阔,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首先,微软在计算机软件和服务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其具备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Windows操作系统是微软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几乎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Office办公软件也一直是行业标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
此外,微软的Azure云计算平台在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强大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深厚的用户基础,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其次,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使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具备巨大的潜力。
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行业的热门话题,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微软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等方式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布局。
例如,微软的语音识别技术Cortana和人脸识别技术Face API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微软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商机。
再次,微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都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来支持其业务需求。
微软的Azure云计算平台为这些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
此外,微软还通过与其他科技公司的合作,例如与Adobe、SAP等公司的合作,进一步丰富了其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内容,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的解决方案。
最后,微软在智能设备和物联网领域的发展也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商机。
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这为微软提供了进一步扩展业务的机会。
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居设备等各类智能设备中,公司还推出了物联网平台Azure IoT Hub,通过连接和管理各类智能设备,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商业剪报:亚马逊还在亏,微软未来在云上Amazon 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一直买买买,然后亏了Amazon 刚刚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 20% ,但几项投资拉高了它的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多亏损 0.27 亿美元。
Amazon 的运营支出从 171.2 亿美元增加到 211.2 亿美元。
在过去的第三季度中,亚马逊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视频游戏流媒体网站Twitch,推出了以小企业和移动支付为目标对象的 Amazon Local Register 服务,并将其同日送货服务拓展至包括纽约在内的六个城市。
在电子书的定价问题上,亚马逊还卷入了与出版巨头 Hachette 的纷争。
贝索斯在 Kindle Fire 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配送中心网络、无人机、原创内容等产品和服务上投入了巨额的资金,Fire Phone 发布之后市场反应不佳,亚马逊为此损失了1.7 亿美元。
亚马逊第三季度业绩和第四季度业绩展望均不及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超过 11%。
微软财报超分析师预期,未来的机会在云上微软今天发布了 2015 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季度收入 231.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但是净利润仅为 45.40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 13%,584.44 亿美元的营业利润也跌了 8%。
但是,随着 PC 的销售回升以及云端服务的增长,微软本季度的营收与利润都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此前的预期,使其股价上涨近 3%。
其中,Surface 本季营收为 9.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7%;Xbox 主机销售量达到 240万,增长 102%;包括 Azure 在内的云服务毛利率则暴增了 194%。
昨天,微软与 IBM 在云计算领域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微软 Azure 云服务将能够使用IBM 中间件,IBM Cloud 云服务也能够使用 Windows Server 和 SQL Server。
这将为微软和 IBM 双方的客户、合作伙伴、开发者提供更多云选择。
未来两年,库克要在大中华区增加 25 家苹果零售店10 月 23 日,库克在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透露,苹果计划在两年内,在大中华区新增更多苹果零售店,目标是从现今的 15 家 增加至 40 家。
苹果在中国的第一家官方零售店是北京三里屯店,开幕于 2008 年。
如今,苹果在大中华区拥有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无锡、深圳和香港的 15 家门店,每天服务约75 万消费用户。
在过去的第三财季中,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占苹果全球销量的 14%。
库克表示,中国苹果零售店是全球最忙的苹果门店。
耐克与苹果合作开发可穿戴新产品耐克 CEO 马克·帕克(Mark Parker)周三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耐克将与苹果在可穿戴技术领域紧密合作。
帕克说:“我十分看好耐克与苹果的合作关系,并期待未来的合作。
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可以做一些两家公司单独无法完成的任务。
我们合作计划的一部分就是拓展可穿戴市场的数字前沿,发展 Nike+ 用户群。
”耐克公司计划主导健身跟踪服务,而不是硬件设备销售。
耐克公司一直与苹果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以 Nike+ 支持 iPod 和iPhone,而现在准备支持即将推出的 Apple Watch 智能手表。
就在去年,苹果甚至聘请了耐克公司的前任设计总监,进行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工作。
受益于中美两大市场,通用汽车创 34 年来最好季度销售成绩据彭博社报道,得益于中美两大汽车市场的强劲需求,通用汽车公司第三季度全球销量增长 2%,净利润达 14 亿美元。
第三季度,通用在全球的汽车与卡车总销量为 2,449,595 辆,去年同期数字 2,396,864辆,此为通用汽车自 1980 年以来第三季度的最好销售成绩。
通用汽车表示,第三季度美国市场销售量增长 8%,助力北美地区销售量增长 9.5%,至 884435 辆。
中国市场同期销售量增长 14%,至 849848 辆。
中美两大市场的积极走势抵消了其在南美市场、欧洲市场和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的跌幅,分别为 20%、17% 和 6%。
联合利华三季度中国营收下滑 20%,五年来最差彭博社消息,受欧洲市场持续不振、中国等新兴市场放缓的冲击,联合利华( Unilever )周四公布的季度营收增幅创下近五年来新低。
其第三季基础营收成长 2.1%,当季销售量则仅成长 0.3%。
联合利华有超过五成营收来自新兴市场,而新兴市场第三季营收增长 5.6%,很大程度是因为调高产品价格,期出货量仅成长 0.9%。
中国市场下滑程度尤其严重,由于零售商降低库存水准,导致联合利华当地营收大降 20%。
诺基亚三季度业绩超预期没有了手机业务的诺基亚 10 月 23 日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诺基亚第三季度营收 33.24 亿欧元(约合 42.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净利润 7.47 亿欧元(约合 9.50 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 9100 万欧元。
按业务划分,诺基亚网络业务营收为 29.40 亿欧元,同比增长 13%;HERE 地图业务营收为 2.36 亿欧元,同比增长 12%;专利技术营收为 1.52 亿欧元,同比增长 9%。
得益于北美和中国市场的网络部署业务,诺基亚该季度的业绩超过了市场预期,同时上调了其核心的网络业务的利润率预期。
诺基亚目前是仅次于爱立信和华为的全球第三大网络设备公司。
它预计,其网络业务的全年运营利润率将略高于 11%,先前的预期则是 5% 至 10%。
万达拟投 500 亿元建广州文化旅游城继在青岛等多个城市建设万达旅游文化城后,万达集团周四宣布,将投入超过 500 亿元人民币在广州建设一个超大型旅游项目——广州万达旅游城,这使得万达在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将超过 3,000 亿元,成为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据广州万达城官方微博披露,广州万达城建成后可同时容纳 5.5 万名游客,预计年接待游客 2,000 万人次,直接创造 3.5 万个就业岗位,文化旅游年收入 50 亿元。
万达集团自 2009 年开始战略转型,大举进军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已在武汉、哈尔滨、南昌、青岛、合肥、无锡等建设八座万达旅游城。
集团近年来在文化旅游业投资800 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 2,750 亿元。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此前曾表示,万达未来要做大文化旅游产业,计划 2020 年万达非房地产收入要超过一半,届时万达将不再是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而是文化旅游为主的企业。
奥兰多环球影城营收上涨,未来更有信心扩张奥兰多环球影城的母公司美国康卡斯特集团发布了第三季度的主题公园的营收报告。
这家主题公园与去年相比上涨了 18.7%,整体的利润提高了 50%,达到 26 亿美元。
其中,今年夏天,“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内对角巷的扩张带来了破纪录的游客数量。
环球影城今后扩张的步伐也在加快,除了刚刚通过申请的,将在 2019 年的北京新建的环球影城之外,如今也在美国建设一个叫做 Sapphire Falls Resort 的酒店,将在2016 年完工。
中国联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 36.1%中国联通昨日发布截至 2014 年前三季度财务报告。
报告显示,2014 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营收 2153.4 亿元,其中服务收入 1868.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3%。
净利润105.6 亿元,同比增长 36.1%。
移动宽带业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 803.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4.3%,所占移动业务服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 57.8% 上升 至 67.5%。
财报称,中国联通移动宽带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移动业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191 亿元,移动用户累计达到 29707 万户,移动业务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为人民币45.5 元。
H&M 发行书籍,纪念设计师合作款推出 10 周年WWD 报道,为纪念 H&M 推出合作款 10 周年,它们发行了纪念版书籍。
对于十年前Karl Lagerfeld 和 H&M 的合作,Karl Lagerfeld 表示:“不昂贵已经不再代表廉价,这就是为什么奢侈品行业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健康的。
” 这本纪念书籍将在 11 月 6 日 Alexander Wang 合作款推出时同期发布,售价为 9.9 欧元或 11.5 美元,将在 250 家店内出售,其中 25% 的收入将付给 UNICEF。
H&M 找出了没有公开的图片并向每个参与的设计师征求贡献,包括 Donatella Versace,Alber Elbaz 和 Roberto Cavalli。
它还会于 10 月 27 日在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内开设回顾展,回顾每年的合作系列。
蓝宝石生产商 GT Advanced与苹果达成和解,将退出蓝宝石玻璃生产蓝宝石玻璃生产商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周四宣布,已与苹果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将退出蓝宝石材料的生产。
GT 表示将关闭位于亚利桑那州和马萨诸塞州的工厂。
根据和解协议,该公司将被解除与苹果的所有排他性义务,并需退还苹果支付的4.39 亿美元预付款,但无需支付利息。
GT 在本月初宣布申请破产,因为公司每天需要耗费 100 万美元,但却无法满足苹果需求的蓝宝石供应量。
接下来,GT 准备在年底前关闭蓝宝石生产业务,并将 2000 个蓝宝石熔炉合熔炉中的蓝宝石晶体一并出售,获得营收的大部分将支付给苹果,用来偿还苹果投资的贷款。
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到底什么时候能用上蓝宝石玻璃屏幕的手机?西尔斯百货拟裁员 5500 人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处于困境中的美国零售巨头西尔斯百货计划裁减 近 5500 名员工并关闭超过 100 家门店,其中很多将在圣诞节之前被裁撤。
大部分将关闭的门店在宾州,密歇根和路易斯安那,但也包括加州,佛罗里达等其他20 个州的部分门店。
从 1998 年到 2010 年间,距离西尔斯 15 分钟开车时间内的沃尔玛、JCPenney 等竞争对手店铺从 1400 家增长到 4300 家。
但西尔斯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在竞争中逐渐落在了下风。
Facebook 推出匿名聊天室应用 RoomsFacebook 传闻已久的匿名应用 Rooms 终于推出了,应用可以让用户创建匿名聊天室,不需要使用 Facebook 账号甚至是邮箱进行注册。
用户创建聊天室后,可以通过分享二维码的方式邀请其他人一起匿名聊天。
这款应用目前只有 iOS 版本,由 Josh Miller 以及其团队进行开发。
这个团队在今年 1月被 Facebook 收购,随机转向了匿名应用的设计和开发。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