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6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选修4
- 格式:doc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新课导入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克伦威尔生于亨廷顿,曾就读于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
在1642—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
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
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资产阶级传奇人物?学完本节课,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教法案例本节课主要包括四个框目的内容,讲授时要分清主次。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克伦威的客观评价,而评价的依据是克伦威尔在内政与外交方面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关于第一目“‘铁骑军’与‘新模范军’的统帅”的讲授,建议教师将其作为“了解”的内容进行处理。
本目讲授的是克伦威尔在内战中崛起的基本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克伦威尔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较高的政治素养。
第二目“建立‘护国主’政治”,教师应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讲授时建议把握以下三点:(1)护国主政体建立的背景: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新生的英吉利共和国受到了威胁。
(2)护国主政体的性质是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
因此,它和封建专制有本质的区别。
(3)补充护国主政体建立的意义:它是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政体,有力地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目“争夺海上霸权”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部分内容在必修模块已经有所涉及,虽然并不深入,但可以和本部分内容形成互补。
本目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两个认识:(1)克伦威尔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为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克伦威尔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第四目“克伦威尔功过评说”,是本节课学习的落脚点。
此处授课建议教师首先给学生说明一些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要从历史人物本身的功过是非出发,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好恶来评判;其次还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即历史人物有功也有过,不能一概而论;再次,评价历史人物一般要坚持生产力的标准、历史潮流的标准、人民利益的标准等几个重要的标准。
第三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一节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一、选择题1.1628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此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新贵族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权的矛盾D.英国同苏格兰的矛盾【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专制王权的矛盾是主要的社会矛盾。
【答案】 C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克伦威尔与其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地在( )A.议会B.三级会议C.教会D.大陆会议【解析】早在13世纪,英国就有了议会,议会长期享有征税权的传统。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后,国王相信君权神授,经常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17世纪初,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矛盾的焦点是税收问题。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同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答案】 A3.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把各种权力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但他采取的许多措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他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①说法明显不对。
【答案】 D4.有关护国主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D.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解析】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克伦威尔护国主政体的性质。
从能力要求来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内外措施看,维护了英国的海外利益,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资产阶段和新贵族的利益。
第1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课标要求】1.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查理一世、颁布《航海条例》和就任护国主。
2.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
【课前活动】请同学们先预习课文,找出英国的宗教派别和政治派别都有哪些?①宗教派别英国国教长老派清教独立派②政治派别平等派独立派【讲授新课】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革命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④思想基础:文艺复兴⑤群众基础:清教徒运动⑥导火线:苏格兰起义2、革命经过(1)爆发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2)进程:①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②两次内战时期(1642—1648)③共和国时期(1649—1660)(革命高峰)护国主时期(克伦威尔1653-1658)(理查1658—1660)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⑤光荣革命 (1688) (革命结束)——体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封建旧贵族的妥协二、克伦威尔活动1、“新贵族”时代①出生和求学时期:1599年出生于信奉清教的新贵族家庭1616年(17岁)进入剑桥大学和伦敦法学院学习。
②继承父业并成长为新贵族议员:1617年继承父业;1628年首次当选议员,开始政治活动。
③参与反对专制王权活动:1640年再次当选议员,参与起草《大抗议书》2、从马斯顿到纳西比(治军)——议会军统帅①双方:王党(封建贵族)——议会军(主力:自耕农.、市平民,领导:资产阶阶、新贵族)②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③过程:□1642年组建“东部联盟”,并取得温斯比战役胜利□1644年指挥马斯顿荒原战役,所部获“铁骑军”称号(首次大捷)□1645年组建“新模范军”,后实际统帅这支军队□1645年指挥纳西比战役,取得议会军对王军的决定性胜利。
1646年,攻克王军大本营,第一次内战结束。
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课标要求] 1.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2.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3.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目标导航] 1.了解克伦威尔从乡绅到议员的变化和反对专制王权的活动。
2.概括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同王军斗争的经过及结果,分析议会军取胜的原因。
3.了解克伦威尔统治英国的措施,评价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
一、从乡绅到议员1.克伦威尔的生平出生于一个中等贵族家庭,不到30岁就当选为议员。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背景①经济因素:17世纪,英国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快速发展。
②阶级因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产生,他们要求参政。
③矛盾尖锐:议会与王权尖锐对立。
(2)爆发①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②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思维点拨]1.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出现,既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又体现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阶级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集中的议会与王权的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则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治军之道1.组建军队(1)建立:自己出钱组织一支骑兵军,士兵从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中选出。
(2)治军①根据勇敢和忠诚来提拔军官。
②为严肃军纪,对部队约法三章。
2.赢得战争(1)1644年,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大败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其军队赢得了“铁骑军”称号。
(2)1645年,克伦威尔组建“新模范军”,并在纳西比战役中全歼王军主力,于1646年结束了第一次内战。
(3)1648年春,王党挑起了第二次内战。
不久,克伦威尔平定叛乱,又一次结束内战。
3.建立共和国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归纳总结]克伦威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见识,参与和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许多重大军事和政治活动。
第一节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新课导入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克伦威尔生于亨廷顿,曾就读于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
在1642—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
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
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资产阶级传奇人物?学完本节课,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教法案例本节课主要包括四个框目的内容,讲授时要分清主次。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克伦威的客观评价,而评价的依据是克伦威尔在内政与外交方面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关于第一目“‘铁骑军’与‘新模范军’的统帅”的讲授,建议教师将其作为“了解”的内容进行处理。
本目讲授的是克伦威尔在内战中崛起的基本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克伦威尔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较高的政治素养。
第二目“建立‘护国主’政治”,教师应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讲授时建议把握以下三点:(1)护国主政体建立的背景: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新生的英吉利共和国受到了威胁。
(2)护国主政体的性质是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
因此,它和封建专制有本质的区别。
(3)补充护国主政体建立的意义:它是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政体,有力地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目“争夺海上霸权”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部分内容在必修模块已经有所涉及,虽然并不深入,但可以和本部分内容形成互补。
本目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两个认识:(1)克伦威尔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为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克伦威尔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第四目“克伦威尔功过评说”,是本节课学习的落脚点。
此处授课建议教师首先给学生说明一些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要从历史人物本身的功过是非出发,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好恶来评判;其次还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即历史人物有功也有过,不能一概而论;再次,评价历史人物一般要坚持生产力的标准、历史潮流的标准、人民利益的标准等几个重要的标准。
英国革命的阶级基础——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马克思指出:“这个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阶级……与1789年的法国封建地主不同,它对于资产阶级的生存条件不但不加反对,反而完全抱容忍的态度。
这个阶级的地产事实上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性的财产。
这些土地所有者一方面供给工业资产阶级以手工工场所必需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农业的发展与工商业状况相适应。
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
第三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一节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
一、选择题
1.1628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此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新贵族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权的矛盾
D.英国同苏格兰的矛盾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专制王权的矛盾是主要的社会矛盾。
【答案】 C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克伦威尔与其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地在( )
A.议会B.三级会议
C.教会D.大陆会议
【解析】早在13世纪,英国就有了议会,议会长期享有征税权的传统。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后,国王相信君权神授,经常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17世纪初,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矛盾的焦点是税收问题。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同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答案】 A
3.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把各种权力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但他采取的许多措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他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①说法明显不对。
【答案】 D
4.有关护国主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解析】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克伦威尔护国主政体的性质。
从能力要求来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内外措施看,维护了英国的海外利益,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资产阶段和新贵族的利益。
但是多次解散议会,建立起了军事独裁政权。
【答案】 D
5.右图中的场景描绘了1653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一幕,某人带领军队闯入议会,手中挥舞宝剑,怒气冲冲地对敢于“犯上”的议员们吼道:“恶棍们,滚开!”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
C.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
【解析】1653年,由于部分激进的议员提出改革的要求,激怒了克伦威尔,他带领军队驱散议会,建立了“护国主政治”。
【答案】 A
6.1651年,霍布斯结束11年的流亡生活回到了英国,很快便出版了《利维坦》一书,这是他第一次在英国公开发表著作。
其境遇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政治主张适应了( ) A.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要求
B.英荷争夺殖民霸权的要求
C.克伦威尔维护统治的要求
D.工业资产阶级参政的要求
【解析】《利维坦》意在用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符合资产阶级巩固政权,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需要,故选C项。
【答案】 C
7.英国于1649年颁布《航海条例》,其主要针对的国家是( )
A.法国B.西班牙
C.葡萄牙D.荷兰
【解析】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为了同荷兰争夺海上优势。
A、B、C选项中的三国与此关系不大。
【答案】 D
8.下列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准确的是( )
A.自始至终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出身于新贵族,只代表新贵族利益
C.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是反动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D.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克伦威尔没能自始至终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他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克伦威尔虽然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但其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
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可说是千差万别。
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
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无情的背弃。
——[英]查尔斯·弗思著《克伦威尔传》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克伦威尔是一个“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2)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克伦威尔。
【解析】第(1)问归纳克伦威尔的贡献,从资产阶级革命中和共和国时期两个阶段分析,前一阶段领导革命成功,后一阶段建立共和国,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第(2)问材料二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出发,给予克伦威尔截然相
反的评价。
正确评价克伦威尔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其贡献,也要看到其不足。
【答案】(1)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克伦威尔功过参半,一方面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实行军事独裁。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
材料二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
材料三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一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如何评价克伦威尔的?
(2)利用史实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三评价克伦威尔的共同点。
(3)上述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三人的评价存在分歧反映了什么问题?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看出,共和主义者赖德洛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由材料二“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看出,纳萨尔尼·克鲁奇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由材料三“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看出,丘吉尔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也是持否定态度。
第(2)问依据第(1)问可看出共同点,都认为克伦威尔是独裁者,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态度: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全面评价。
“问题”从阶级属性和利益角度思考。
【答案】(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2)驱散议会,建立护国主政治,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3)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