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题及答案题锦
- 格式:docx
- 大小:58.12 KB
- 文档页数: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一)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C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二)1ABCD2A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BCD格写照。
3AB、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C、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D、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4、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前两句本应先写问道之事,再写杨花之句,诗人却采用了倒转的技巧,强化了首句,创造了诗境,创造了先声夺人的笔势。
B、、诗的第三局突然转笔,撇开对友人的同情,借助想象直写作者的内心世界,可谓大手笔。
C、最后一句诗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让它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
D、这首诗将叙事抒情巧妙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也是本诗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
5、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有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王昌龄为送别好友李白而作,表达了王昌龄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B、首句写景,诗人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叫烘托无限喜悦之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C、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D、后两句叙事,借用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听到友人左迁,经受心灵震撼以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一)1、D2、B1、。
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原诗】XXX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XXX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XXX。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XXX,唐代诗人,字太白,号XXX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XXX齐名,世称“XXX”,还有“XXX”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背景】XXX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XXX初年,XXX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XXX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XXX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XXX从XXX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XXX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主题思想】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被贬谪的惊讶、悲忿、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细加分析,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XXX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背景】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主题思想】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被贬谪的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细加分析,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习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分析:D 解析: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分析:D。
“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寄……与……”搭配,并不是“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而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习题:【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原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1、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修辞及表达情感角度:拟人。
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这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都表达了对朋友遭遇贬谪的同情、关怀和惆怅、伤感之情。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有异,其相同之外是都在开头通过写景营造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气氛。
不同之处可以从两首诗的第三句上看出区别:李白诗直抒胸臆,元稹诗通过画面描写,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
(3)王昌龄是有名的“七绝圣手”,尤擅长写军旅边塞生活。
请写出我们初中学过的其《出塞》诗的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对比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七绝。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
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有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分)(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参考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参考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
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班级:姓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习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分析:D 解析: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分析:D。
“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寄……与……”搭配,并不是“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而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练习题(含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重点赏析:本诗一、二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写景中暗寓节令;次句叙事,写王昌龄跋涉之苦。
三、四句则转为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让明月有了人性,成了诗人的知音,能将“愁心”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寄给远方的朋友。
结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实例赏析: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题及答案题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一)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二)
1、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诗人李白的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的抒发悲痛、寄以同情的一首七言绝句。
B、首句写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渲染了暗淡、凄楚的气氛。
C、次句叙事,句中的龙标与题目中的龙标意同,都指朋友王昌龄。
D、后两句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托月相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2、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作者取景于飘忽无定的杨花和啼血的杜鹃,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景中寓情。
B、次句叙其事,问道表示惊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含蓄的表达了对王昌龄处境的同情。
C、后两句抒情,我让那天上的朋友,带走我对你的同情安慰。
D、全诗构思精巧,形象鲜明可爱,一片热爱真情寄寓其中,这是诗人正值、坦率、待人热诚的性格写照。
3、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C、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D、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4、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前两句本应先写问道之事,再写杨花之句,诗人却采用了倒转的技巧,强化了首句,创造了诗境,创造了先声夺人的笔势。
B、、诗的第三局突然转笔,撇开对友人的同情,借助想象直写作者的内心世界,可谓大手笔。
C、最后一句诗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让它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
D、这首诗将叙事抒情巧妙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也是本诗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
5、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有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王昌龄为送别好友李白而作,表达了王昌龄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B、首句写景,诗人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叫烘托无限喜悦之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C、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D、后两句叙事,借用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听到友人左迁,经受心灵震撼以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一)
1、D
2、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二)
1、C 2\B 3\B 4\B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