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6.04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自从初中毕业后,我就没有再进行过钓鱼的活动。
然而,一天,我的朋友约我一起去钓鱼。
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放松一下,于是答应了他的邀请。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河边,准备开始钓鱼。
但是,我却发现自己的钓鱼技巧似乎有些生疏了。
我把饵料投入水中,等待着鱼儿上钩。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却一直没有成功地钓到一条鱼。
我开始感到有些泄气,觉得自己真的变得笨拙了。
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的朋友走过来鼓励我说:“不要灰心,每个钓鱼爱好者都有挫折的时候。
关键是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受到朋友的鼓励,我决定再试一次。
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姿势和技巧,投入了新的饵料。
这一次,我竟然开始感觉到了有鱼儿靠近了。
我再次充满了斗志,默默祈祷着能够成功钓到一条鱼。
终于,在经过一番拉扯之后,一条小鱼上了钩。
虽然这只是一条小鱼,但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满足。
我明白了,钓鱼不仅仅是为了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从那以后,我重新燃起对钓鱼的热情。
每次钓鱼,无论是否能够有所收获,都成为了我放松身心的方式。
我明白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的深刻含义。
问题:(1)为什么主人公一开始感到有些泄气?(2)主人公是如何重新充满斗志的?(3)主人公通过这次经历明白了什么?2. 阅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A:你喜欢钓鱼吗?B:是的,我很喜欢钓鱼。
每当有时间,我都会去河边钓鱼放松一下。
A:钓鱼真的能让你放松吗?我听说钓鱼需要很长时间,还经常一无所获。
B:的确,钓鱼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
但是,当你能够钓到一条鱼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无法言表的。
A:那你有什么钓鱼的技巧吗?我以前去钓鱼都不成功。
B:你可以尝试改变饵料的种类和投放位置。
有时候,鱼儿喜欢吃特定的饵料,你需要根据钓鱼地点和鱼种来选择合适的饵料。
A:听起来好像很复杂,我不知道从何入手。
B:别担心,你可以向有经验的钓鱼者请教或者看看相关的钓鱼技巧视频,这会对你有帮助的。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2019·新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舍:②患:③蹴:④已: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得之则生B.蹴尔而与之C.呼尔而与之D.行道之人弗受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文:4.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扬了的人;批评了的人。
看法:。
(2019·青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为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复习文言文《鱼我所欲也》,为大家聚集《鱼我所欲也》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如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1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详细指(用原文的话答复)(1分)14.第②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2分)【参考答案】11.D(评分:2分)1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承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谢自己却承受了。
(评分:2分)1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评分:1分)14.义生万钟那么辨礼义而受之(评分:2分,前两个空1分,错1 处那么不得分,最后一空1分)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答复9-11题。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2020年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1-4题(6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1分)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生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2分)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鱼,我所欲也》中考典型例题一、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丧.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乡.为身死而不受(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5.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
(不超过20字)6、《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1.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B. 蹴尔而与之蹴:轻轻地C. 妻妾之奉奉:侍奉 D. 是亦不可以己乎己:停止,放弃【小题2】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故患有所不辟也B. 二者不可得兼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小题3】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孟子(前372-前289)[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B[解析]【小题1】B.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蹴尔而与之”中的“蹴”:用脚踢。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能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能拿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则凡可以辟患者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④是贵义于其身也贵:••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9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②?“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值:恰逢。
②止:停留。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货恶其弃于地也B. 所恶有甚于死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 败义以求生齐师败绩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刀劈狼首17. 下列对【甲】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 “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中考选择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人皆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B.舍身而.取义环而攻之而.不胜C.故.不为苟得也/既克,公问其故.D.贤者.能勿丧耳/陈胜者.,阳城人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死亦我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2分)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愠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7.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8.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 ( )( )(4分,每个2分)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9.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吾妻之.美我者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
《鱼,我所欲也》历年中考题目(期末考试极有可能出现)
(2011年广安市)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甲】鱼,我所欲。
;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2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今谓人曰()(3)何故()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
32.【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答案29.患:祸患,灾难是:这、这样谓:对……说故:缘故、原因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1.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七)甲鱼,我所欲也。
;贤者能勿丧耳
乙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答案七)15.(4分)(1)茍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箪食。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十)(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
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答案:(十)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18.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十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答案:(十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
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