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复习思考题共21页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2
肥料学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2.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屮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3.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腐殖质(有机物)。
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
4.最小养分律学说:田间作物产量(或生长量)受土壤屮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增加该养分的供应,作物产量随之提高。
反之亦然。
5.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养分离子浓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选择性吸收。
它属于生物化学过程,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关系密切故也被称为代谢吸收或选择性吸收。
6.被动吸收:是-•种顺养分离子浓度的、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的非代谢性吸收,它是通过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来完成的,故也称为非代谢吸收。
7.养分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够抑制植物対另一离子的吸收。
也就是增加一种离子的供给量会降低另一种离子在植株屮浓度。
8.养分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够促进植物对另一离子的吸收。
9.质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使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水分一起运动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10.扩散:介质中的养分离子或分子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运动。
11.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的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了它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而且其功能不能被其他任何元素所代替。
12.非必需营养元素:植物体内除必需营养元素以外的英他所有元素13.有益营养元素:能够刺激植物生长,或减轻英它元素的毒害、或能在某些专一性较低的功能上简单替代其它矿质元素、或仅为某些植物的种或科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14.大量营养元素:通常将占干物重0.1%以上的元素15.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作物在该时期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对生长促进作用最大,增产效率最高。
作业及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土壤圈–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填空1.自然界土壤由、、三相物质组成。
2.土壤的本质属性是。
3.四大肥力因子是。
4.土壤是由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包括____和____。
5.土地日是每年的。
6.我国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7.土壤生产力的大小由()和()共同决定。
三、问答题1.土壤与土壤圈、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肥力四因素是什么?★2. 简述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3.简述城市绿地土壤的特征。
★4.怎样提高土壤的生产力?5.土壤的基本特性?6.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您是如何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第一章土壤矿物质(Soil mineral )土粒一、名词解释:土宜;风化作用;成土母质;粘土矿物;粒级;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剖面;二、填空1.土壤矿物质来自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和____。
2.矿物按成因分为()和()。
3.根据成因将岩石分为()、()和()三大类。
4.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和()三大类5.近代气候下形成的母质按其搬运方式和堆积特点,可分为母质和母质。
6.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和()。
7.土壤次生矿物种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8.一般将土粒分为、、和四个基本粒级.9.土壤砂粒的矿物成分以为主,因而养分含量。
10.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和三种质地类别。
11.土壤物理性粘粒和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mm。
12.卡氏制根据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九个质地类型。
13.土壤矿质土粒的元素组成以、、、为骨干成分。
14.一般将土粒分为、、和四个基本粒级.15.土壤砂粒的矿物成分以为主,因而养分含量。
16.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和三种质地类别。
17.卡氏制根据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九个质地类型。
三、单项选择1.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水蚀2.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是(): A、辉石 B、方解石 C、白云母 D、石英3.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土壤肥料学》第一章土壤矿物质课后思考题解析1、试比较不同类型风化作用的特点。
物理风华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过程。
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
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有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引起化学风化的因素有水、CO2和O2等大气因素。
经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后,进一步分解岩石,彻底改变原来的岩石内部矿物的组成和性质,并产生一批新的次生黏土矿物。
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和矿物在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特点是植物营养元素在母质表层集中,同时积累了有机质,发展了肥力。
2、试述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母质是指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架。
岩石经风化作用后形成母质,继续在有机物作用下形成土壤。
3、试比较不同土壤质地分类和特点。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种粒级的含量将土壤分四类12个质地名称。
卡钦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黏粒的含量以及不同土壤类型将土壤划分为三类9级。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经过进一步演变,将土壤类型分为三类12级。
4、试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砂质土捍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透水排水快,因而土壤持水量小、抗旱能力差;主要矿物为石英,养分贫乏,因缺少黏土矿物,保肥能力弱,养分易流失。
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因水分损失快而耐旱能力差;含矿质养分较丰富,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肥效来得慢,平稳而持久。
壤质土由于所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因而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发小苗等优点,又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的优点。
《土壤肥料学》绪论课后思考题解析1、如何理解土壤肥料在农林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是所占有的位置和所应有的作用?土壤肥料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制定农林业技术措施的依据;土壤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土壤是陆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
2、什么是土壤和肥料?土壤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存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肥料是指可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土壤的本质特征:“陆地表层”说明土壤的位置,“疏松”指其物理状态,区别于坚硬整块的岩石。
土壤之所以“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主要由于土壤具有肥力。
任何一种土壤都有一定的肥力,只是高低不同,所以,土壤的概念与土壤肥力的概念是分不开的,肥力是土壤的本质。
3、怎样区别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土壤养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是评价土壤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是土壤本身的属性。
4、李比希、法鲁和道库恰耶夫对土壤肥料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李比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作物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土壤中的矿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矿物质,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归还和供给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土壤肥力。
推动了化肥的广泛使用和土壤科学的发展;法鲁提出了“土壤矿质淋溶学说”,认为土壤是岩石矿物的风化碎屑,土壤中可溶性物质在风化作用下会不断淋溶丧失,土壤肥力不可避免地要逐渐下降。
推动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库恰耶夫从土壤发生学观点来研究,认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其主要观点在土壤学的发展史上有积极的影响。
5、土壤肥料在未来面临哪些主要任务?有7大任务。
进行土壤普查的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测土配方与合理施肥;重点搞好中低产田的利用和改良;防止土壤侵蚀和保持生态平衡;增辟肥源和调整氮磷钾比例;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滥占耕地;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壤肥料学》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课后思考题解析1、什么是矿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矿质土壤简称矿质土,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其特性主要由矿物质所决定的土壤.通常含有不到20%的有机质,具有30厘米厚的有机质表土层.有机质土壤是指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2、不同土壤中的有机质的来源途径有哪些?对于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地面植物残落物、根系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其次来源于生活在土内的动物和微生物。
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入土壤的各种有机肥料,植物遗留的根茬、还田的秸秆以及翻压的绿肥等有机物质。
3、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腐殖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不仅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可以重新合成更为复杂而且比较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物,即腐殖质。
4、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阶段的条件、过程、结果如何?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水解过程、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
水解过程是,蛋白质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简单的氨基酸类含氮化合物。
氨化过程是经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的过程,条件是在好气、厌氧条件下均可进行,只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作用不同。
硝化过程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氨化作用产生的氨气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反硝化过程是硝态氮在土壤通气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受反硝化细菌作用还原成气态氮(N2,N2O)的过程.5、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为动植物残体分解阶段和新高分子有机物合成阶段。
6、土壤腐殖质酸的组分和性质如何?腐殖酸的主要组成是胡敏酸和富里酸,通常占腐殖酸总量的60%左右。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库以及典型问答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2、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3、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4、普钙的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遇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更低的铁、铝磷酸盐。
5、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大气中的氧和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使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和过程。
分为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等。
6、腐殖化系数:有机物料中单位质量的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
7、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8、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并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9、土壤粘土矿物:在风华过程或成土过程中重新形成的层状铝硅磷酸盐矿物和氧化物。
10、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11、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分解变为简单无机化合物并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的.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除产生各种可供作物吸收的养分外,也为进一步合成腐殖质提高原料。
碳水化合物可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含氮化合物经水解和氧化,可产生氨并溶解于土壤溶液形成铵盐;氨或铵盐可经硝化作用成硝酸盐,铵盐和硝酸盐均可直接被作物吸收。
含磷有机物经水解生成磷酸,在土壤中形成磷酸盐,被作物吸收利用。
12、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包括土壤空隙的体积)的干重,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13、养分的被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14、氨化作用: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
15、微量营养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一般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
16、扩散:由于根系不断向根际吸收养分,因而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从而形成养分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土壤肥料复习思考题(按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肥料;4、土壤生产力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可分为和。
2、施肥能,提高,改善,增加。
3、绿色植物的生活要素有、、、和。
二、思考题1、土壤和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何作用?3、土壤肥力的几种观点是什么?4.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5. 土壤肥力与肥料的关系?6.土壤科学与期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一、名词解释1、土壤母质;2、岩石风化;3、同晶替代4、原生矿物;5、次生矿物;6、土壤粒级;7、土壤质地;8、有机质的矿质化;9、有机质的腐殖化;10、C/N、11、化学风化、12、风化作用、13、物理风化14、矿化率15、腐殖化系数二、填空题1、土壤腐殖质由、和三大部分组成2、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有机体,在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3、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
4、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包括、、、。
5、自然成土五大因素指、、、、。
6、土壤质地分为、、三大类别。
7、常见的粘土矿物有、、,北方土壤富含。
8、土壤颗粒分为石砾、、和4个不同级别。
9、高岭石是型的黏土矿物,蒙脱石是型的黏土矿物。
三、思考题1、为土壤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有哪几种?2、主要次生黏土矿物有几种?有什么区别?3、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4、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5、母质在土壤形成中有何作用?6、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8、简述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9、不同质地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是什么?10、各级土粒的理化特性有什么不同?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何差异?11、土壤质地改良措施有哪些?1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作用?1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14、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四、计算题某地区耕地土壤中有机质的矿化率为3%,耕层土攘有机质含量为2%,每亩耕作土壤重35万公斤,新施入耕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为5%,求每年每亩施入土壤中有机物多少,才能维持土壤中原有有机质含量?(拓展)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1、土壤密度;2、土壤容重;3、土壤孔隙度;4、土壤结构体;5、土壤结构性;6、土壤黏结性;7、土壤黏着性;8、土壤可塑性;9、土壤耕性;10、少耕与免耕二、填空题1、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和,影响土壤的。
2、土壤孔隙包括、、。
理想孔隙性指标指土壤孔隙度为,毛管孔隙/ 非毛管孔隙为,且其在土体中分布为。
3、当土壤通气良好时,Eh值为。
4、衡量土壤耕性好坏的标准有、、。
三、思考题1、容重的作用?2、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有何重要意义?3、团粒结构的优缺点及创造良好土壤结构的主要生产措施。
4、深耕和深松有什么区别?5、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有哪些?6、适宜土壤空隙状况标准?四、计算题某土壤密度为2、65g/cm3,容重为1、45 g/cm3,若现在土壤自然含水量为25%,问此时土壤的空气含量是否适合于一般作物的生长需要?为什么?假设土壤耕层厚度为16cm,则1hm2土壤耕层的贮水量是多少?第三章土壤的化学性质一、名词解释1、土壤胶体;2、永久电荷;3、土壤碱化度;4、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6、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7、阳离子交换能力8、土壤盐基饱和度(BS)9、可变电荷;10、土壤缓冲性;11、阳离子交换作用12、陪补离子效应二、填空题1、根据胶体微粒核的组成物质的不同将土壤胶体分为、、三大类2、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有;;;;等吸收方式。
3、土壤胶体指粒径为的土壤颗粒,具有、、特性。
4.土壤胶体一般分为、和三种类型。
5、土壤可变电荷主要来源于,受影响。
三、思考题1、土壤胶体的主要特性及其与肥力的关系?2、土壤胶体带电的原因?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CEC)大小的因素有哪些?5、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北方土壤盐基饱和度高于南方土壤?4、土壤活性酸与潜在酸的关系?5、土壤酸碱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
6、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性?四.计算题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20mmol/L,水解性酸量为6mmol/L,试计算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膜状水;3、毛管水;4、重力水;5、毛管上升水;6、毛管悬着水;7、吸湿系数;8、凋萎系数;9、田间持水量;10、土水势;11、土壤水吸力;12、土壤热容量;13、土壤导热率;14、土壤导温率;15、土壤通气性;二、填空题1、土水势由、、、组成,一般为值,土壤水的运动方向总是由土水势移动。
2、墒指土壤的。
3、土壤中液态水包括、、、,其中是最有效水,是多余水。
3、旱地植物的有效水范围是从到。
4.土壤热容量越大,土壤升温所需要的热量,土温升降,温差,俗称“冷性土”,如粘土。
而热容量小,土温升降,温差,又称“热性土”,如砂土。
5.土壤空气通气良好,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矿化,有效养分。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指与之间的相关曲线。
三、思考题1、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有哪些?最常用的表达方式?2、土壤毛管水和饱和水的运动特点是什么?3、如何保蓄和调节土壤水分?4、什么是土壤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它有何作用?5、何为土水势?它包括哪几个分势?土水势和土壤水吸力有何异同点?7、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有何不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土壤空气组成有何特点?如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9. 土温高低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提高土壤温度?四、计算题有一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6%,当时测定该土壤含水量为16%,土壤容重为1.5g/cm3,如要灌溉667m2的面积,使0.5m深的土层中的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问需灌水多少(m3)?(拓展)第五章我国土壤资源状况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原则;2、土壤分类的统一性原则;3、土壤纬度地带性;4、土壤经度的地带性;5、土壤分布的区域性;6、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7、设施土壤。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制采用的是六级分类制,以和为基本分类单元。
2、我国的区域性土壤主要有、和。
3、黄壤的生产特性可以概括为、、。
4、黑土地改良中应抓住、、三个基本环节。
5、分布在我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和。
三、思考题1、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土壤分布有什么联系?2、怎样培肥管理设施土壤?3、怎样配制盆栽营养土?4、结合当地土壤类型特点,提出合理利用改良土壤的措施?5、什么是土壤退化?有哪几种主要类型?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一、名词解释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2、大量;3、微量;4、肥料三要素;5、颉颃作用;6、协同作用;7、主动吸收;8、被动吸收;9、质流;10、截获;11、扩散;12、植物营养临界期;13、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4、基肥;15、种肥;16、追肥二、填空题1、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种,来自于土壤的有种,其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2.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主要是离子态,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分和两类。
3、分散在土壤中的养分到达根系的方式有、、三种。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5、植物整个营养期中的两个关键施肥时期是和。
6、根外营养又称为,是一种的施肥方式。
7、土壤养分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条途径由周围土体向根表土壤移动,一般认为,养分的长距离运输以________为主,而短距离运输则以________为主。
8、根外追肥时,若为作物提供的养分是以阳离子为主,则应调节溶液的反应为_______。
三、思考题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2、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3、如何理解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4、简述土壤养分是如何到达根表的?5、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各有甚么特点?7、影响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试述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9、根外营养有什么特点?适宜根外营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注意哪些事项?10、植物吸收养分有哪两个关键时期,对施肥有甚么指导意义?11、如何防治植物营养缺乏症?12、试述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一、名词解释1、生理酸性肥料;2、生理碱性肥料;3、肥料利用率;4、复混(合)肥料;5、包膜肥料;6、缓释氮肥7、微肥;8、枸溶性磷肥;9、磷肥后效二、填空题1、某化肥袋上标识为N—P2O5—K2O(0—18—12)表示此化肥为元肥。
2、土壤施肥的基本方式有、、。
3、植物吸收氮的形态为、;吸收磷的形态为、;吸收钾的形态为。
4、土壤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和。
5、根据磷肥的溶解特性,一般将其分为、、三种。
6、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必须有存在。
7、硫酸铵施入土壤后,作物吸收铵根离子的数量大于硫酸根离子,因此它是一种_________肥料,长期单一施用时应配合施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
8、钾肥深施是为了防止表层土壤干湿交替引起的____________固定。
9、堆肥的腐熟过程实质是粗有机质在好气性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立统一的过程。
10、过磷酸钙的有效成分是,施入土壤后最主要的反应是。
11、草木灰中钾的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其次是,故草木灰呈碱性12、在弱酸性土壤中,所施磷肥易被__________所固定。
三、思考题1、植物氮、磷、钾营养失调症有哪些?2、比较硫酸铵和氯化铵在施用上的不同之处。
3、尿素为什么适合作根外追肥?为提高根外追肥效果应注意哪些问题?4、氮肥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有哪些?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可采用哪些措施?5、铵态氮肥有哪些种类?共性是什么?如何合理施用?6、硝态氮肥有什么特点?使用时注意什么?7、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8、试述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主要成分和施用要点。
9、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10、常用钾肥有几种?在我国钾肥资源有限条件下,应如何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11、石灰、石膏作为土壤改良剂或肥料应如何施用?13、微肥的一般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常用的种类有哪些:14、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诊断植物缺乏微量营养元素?15、磷酸铵有什么特点?如何合理使用?16、复混肥料的含义和有效成分含量如何表示?17、复混肥料特点是什么?复混肥料发展动向是什么?18、复混肥料有哪些类型?如何经济施用复混肥料?19、肥料混合的原则是什么?如何配制掺合肥料?四、计算题欲配制1000kg的8-10-4的混合肥料,现选用硫酸铵(含N20%)、过磷酸钙(含P2O520%)、氯化钾(含K2O60%)进行配制时,每种肥料各需多少用量?第八章有机肥料一、名词解释1、厩肥;2、堆肥;3、沤肥;4、绿肥;5、生物肥料;6、饼肥;7、垃圾肥;8、有机肥;9、沼气肥二、填空题1、有机肥根据特性与积制方法,一般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