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地表形态的变化》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6分)1.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 石灰岩分布地区B. 花岗岩分布地区C. 玄武岩分布地区D. 片麻岩分布地区(2)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黄土高原2.下图为不同地质作用下的部分地貌类型图,读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冰川侵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堆积3.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1)图中()A. E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B. F处可能形成海岭C. E处岩石年龄较F处年轻D. F处地壳运动一定较E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E为太平洋),则图中甲板块最可能为()A. 美洲板块B. 亚欧板块C. 非洲板块D. 印度洋板块4.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
读完后回答下列各题。
(1)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A. 向斜B. 背斜C. 断层D. 海沟(2)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A. 乙丙丁B. 乙丁丙C. 丙乙丁D. 丙丁乙5.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 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 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 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6.图1为“某地貌景观图”,图2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题.(1)图1所示的地质构造为()A. 背斜B. 向斜C. 断层D. 断块山(2)图1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图2中相一致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7.花岗岩密度大、硬度高,表面耐磨,常用于建筑装修,厨房台面等.形成花岗岩的地质作用是()A. 地震B. 变质作用C. 岩浆活动D. 地壳运动8.读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03 地表形态的塑造年份卷名及题号考查情境命题特点模板01 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模板02 流水地貌形成过程模板03 风沙活动与风力地貌模板0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特点模板05 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模板06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第一步:分析岩石类型(外力作用沉积或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第二步: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使地表崎岖不平)第三步: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等作用,削高填低)(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
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
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
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
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1.(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宏图盆地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晚第四纪期间形成了统一的古大湖水系,随着气候变化,湖水退去,留下沙地和盐结壳。
盆地海拔低于750米处发育多座黏土沙丘,由黏土、砂粒和粉粒组成,单体规模较小。
黏土沙丘中的黏土和含盐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吸水时软化恢复塑性(塑性指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固体物质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
受气候干湿交替影响,黏土沙丘表面冲沟发育,改变了沙丘垂直方向上的粒径分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地形图上的蓝色通常表示()。
A.海洋B.高原C.平原D.盆地2.下列哪一项的形成与水流的作用无关()。
A.黄土高原的沟壑B.入海口三角洲C.土壤沙化3.从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物中, 不能推断出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C.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D.沉积的石、砂会胶结与压合4.如图所示, 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疤痕”, 那么它形成于强烈的()A.火山喷发B.陨石撞击C.地震5.地球表面的形态复杂多样, 不属于风蚀型地貌的是()。
A.风蚀蘑菇B.沙漠C.雅丹地貌二.填空题(共5题, 共32分)1.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
2.地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等。
3.地球内部由表面到地心可以分成()、()、()三部分, 汶川地震发生在()内。
4.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地球()引起的, 它们能使地球表面发生剧烈的变化。
风的作用和()等也能引起地形的变化, 它们属于地球外部的力量。
5.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平原、()、山地、丘陵、()五种地形齐备, 山区面积广大, 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 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2.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
()3.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再不会喷发了。
()4.一处岩石如果没有人为破坏是永远不会改变模样的。
()5.侵蚀会改变土地的地形地貌, 但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四.连线题(共1题, 共20分)1.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主要成因连线。
五.简答题(共5题, 共35分)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2.地球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主要受到什么影响?3.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4.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至少写出四种)5.请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地表形态的变化岱崮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
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
下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1~2小题。
1.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2.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层断裂—裂扩张—岩浆喷发—地壳抬升C.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沉积—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图中褶曲为向斜构造。
断层导致岩体发生相对运动,相对上升的岩层易被侵蚀。
读图,完成3~4小题。
3.图中岩层及断层形成按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A.⑥④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④⑥D.⑥①②③④⑤4.图中()A.D岩体有明显气孔构造B.Z岩体有层理结构C.断层东侧相对上升D.断层以水平运动为主风化坑(岩石顶面上积水风化作用而成)和壶穴坑(河流挟带沙粒侵蚀而成)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貌。
福建省长乐市三溪河地区花岗岩广布且多裂隙发育,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部分河床出露,在河床中发现大量壶穴坑分布。
据此完成5~6小题。
5.图中风化坑可能主要分布在()A.①研究点B.②研究点C.③研究点D.④研究点6.与壶穴坑相比,风化坑()A.平面形态更圆B.宽深比小C.口径边缘圆滑D.底部更平读图,完成7~9小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8.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A.瀑布、河漫滩平原B.冲积扇、三角洲C.三角洲、冲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9.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下图示意长江部分河段水系,上荆江自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对干流的输沙量影响较大。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地表的形态变化》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流水对地表物质有________、搬运和________的作用。
2、山地、________、盆地、________、平原等是常见的地表形态。
3、地球的内部可以划分为________、地幔和________三个圈层。
4、按照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可以把岩石分为________、沉积岩和_________三大类。
5、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6、公元132年,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7、当有的岩浆顺着地壳的薄弱处喷出时,就会形成壮观的________现象。
8、地球内部炽热的熔融状物质称为_________。
9、根据________等信息,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3分,共21分)1、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2、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3、丘陵四周较高,中间较低,整个地形像一个大盆。
()4、钻探是勘探地下矿床、地层构造等最直接的手段。
()5、地球的内部如同一个煮熟的鸡蛋。
()6、沉积岩是由高温的岩浆喷出时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7、地震发生时就地避险,选择电梯迅速离开。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每题4分,共36分)1、一种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作用,沉积在河、湖、海水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再经固结而形成岩石是()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2、关于地球表面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B.地球表面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等自然力作用下快速发生的C.地球外壳的岩石圈是一个整体,不会发生变化的3、产生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的活动B.地球内部温度太高C.地壳的运动4、在地震来临时,身处高楼的人正确的避震方法是()A.乘坐电梯快速逃离高楼B.利用绳索从窗外滑下去C.躲在墙角或坚固物体下5、火山喷发时产生的()是天然肥料。
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变化【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出现,也会有综合题出现考查内容: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流水(风力、海岸)地貌等外力作用与地貌考查频率:近几年,外力作用与地貌考查频率很多,而且有增加趋势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备考时,除了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这些必备知识外,还要特别注意“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这部分内容可知地理实践力将会是本部分考查的重要地理素养内力作用与地貌说出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描述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与人类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活动理实践力【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岩石圈物质循环下图中字母、数字代表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题图中图例甲、乙的岩石类型分别是()A。
变质岩、沉积岩 B.侵入岩、沉积岩C。
沉积岩、变质岩 D.沉积岩、喷出岩答案D2.题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匹配正确的是()A。
E——变质作用 B.F--岩浆活动C.G-—地壳运动D。
H——固结成岩答案A知识2内力作用与地貌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C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2。
平顶海山()A。
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答案D知识3外力作用与地貌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过关测试班级姓名分数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总分100分)1、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大洪灾过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等保护洞庭湖水系的政策。
()2、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了火山岩和地热等益处。
()3、有的流水有力量,有的流水没有力量。
()4、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等携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的。
()5、植物生长对岩石变化没有影响作用。
()6、地震、火山等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
()8、地球的三个圈层中地壳的厚度最大。
()9、地球内部是由同样形状、同样结构的相同物质组成的。
()10、地球内部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11、火山喷发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
()12、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0C。
()13、并不是所有的火山都会喷发。
()14、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 )15、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 )16、在地球上,山永远是山,海永远是海。
( )17、地震、泥石流等会改变地表形态。
()18、地表形态在变化过程中不会对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很大的影响。
( )19、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
()20、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21、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将地震划分弱震、有震感、中强震、强震、大地震、巨大地震等6个级别。
()22、火山一般可分为三类: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
()23、人类自身的活动是影响地表变化的重要力量之一。
()24、地震发生来不及逃出时,可以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
()25、地震发生是有规律的,所以现在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26、火山喷发后会形成温泉,所以在周边地区要大量开发旅游景点。
( )27、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章末检测(A)(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
水循环学说认为()A。
水循环指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变化B。
水污染可以依靠水循环完全解决C。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D。
水循环不能使岩石圈中化学元素迁移2。
关于该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图缺少了两个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该循环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C.A环节是水汽输送,B环节是地表径流D。
人类目前只能影响该循环的个别环节3.属于陆地内循环的地理现象有()A。
长江东流B。
塔里木河夏汛C。
台风登陆 D.海水蒸发解析: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是指陆地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答案:1、C2、A3、B4。
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①长江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③东南季风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A.①②B.①③C.①④D。
②④解析:外流河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则只是参与陆地内循环,而长江属外流河,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故排除④。
水汽输送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内陆可完成水汽输送,而未登陆的飓风则未能把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
答案:B5。
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的渔场是()A.北海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
秘鲁渔场解析: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上升流处.答案:C6。
下面是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够反映南太平洋洋流分布状况的是()解析:南太平洋大洋环流是逆时针流动,由四支洋流构成。
答案:B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且a〉b〉c.据此完成7~8题。
7.若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且弯曲是由洋流经过导致的,那么()A.m、n为寒流B.q、p为寒流C.q、p为赤道洋流D.m、n属西风漂流8。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3.3 地表形态的变化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3题:
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
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上述四种主要的地貌景观的成因,与
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
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4~6题。
4、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5、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6、该景观地貌属于(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7、图中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下列四种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从左到右)相符的是
( c )
①风力侵蚀作用②流水侵蚀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冰川刨蚀作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读下图,回答8~10题。
8、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
9、甲图中峡谷的成因是()
A、断裂下陷
B、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C、冰川侵蚀
D、流水溶蚀
10、乙图中的山峰为()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角峰
读下图,回答11~12小题。
11、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
地貌是()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12、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
B、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
二、综合题
13、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地区,是
因________作用强烈而形成,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风,是由风力的
______和_____作用形成的。
(3)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据岩石的成因分类,D属于_____岩,C属于______岩,其中在C岩体周围附近又有可能形成______岩。
C、E、D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14、读黄河河口地区在不同时段陆地面积增减变化情况图,分析回答问题。
(1)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反映的大约是___________年间黄河
河口陆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年净增加面积最
快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990年1月以后,黄河河口地区陆地面
积的变化是_______(增加或减少),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下图,比较北半球河流源
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
三地,与甲、乙、丙、丁四幅断面
图,回答:(1)写出A、B、C、
D四地与断面图的对应关系:
A.___ B.___ C.___ D. ___
(2)A处谷地的形状呈____形,
由于________作用造成的;河流源
头的补给主要为_______补给。
(3)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_______作用,C地为________作用,D地为________作用。
(4)A谷口处和D处外力作用的相同点是_________作用,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处因流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_____岸相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D A B B B 6—10 D C B B D 11—12 A B
13、(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风携带泥沙对岩石产生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在近地面最为
明显,因而形成蘑菇状(2)东北搬运堆积(3)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
用(4)沉积岩浆变质 E、D、C
14、(1)黄河泥沙淤积(2)1986年~1996年(或10年) 1988年12月~1990年1月
(3)减少沿河地区引水量增多,断流天数增多,导致人海泥沙量减少;水利、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使中上游地区蓄水量增加,水土流失减轻
15、(1)丙丁乙甲(2)U 冰川侵蚀冰雪融化(3)侵蚀搬运沉积(4)沉积 A 为冰川沉积,与气温升高有关,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沉积物大小不一,杂乱无章地分布;D是流水沉积,沉积物与流水速度有关,流速降低后沉积物有秩序地在下游沉积
(5)与左岸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