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回乡见闻回乡见闻(一)“五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家乡??枣阳市吴店镇。
听爸爸妈妈说,吴店本只是枣阳市南部的一个小乡镇,贫穷而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梦中的小山村已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我第一次回到家乡,对家乡充满了新奇与疑惑,爸妈口中的家乡到底是什么样呢?我张大惊奇的双眼,认真地寻找着,仔细地倾听着┉┉找到了!找到了!一走进吴店,我就发现爸爸妈妈口中那昔日垃圾成堆、野草丛生的乱土岗,已经变成了宽广的休闲广场,五彩斑斓的地砖、设施齐全的健身器材、摇曳的杨柳、面带微笑的人们,构成了一副静谧、美好的图画。
广场中心巨龙腾飞的大型建筑,标志着吴店正一步步走向繁荣。
听到了!听到了!我听到了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听到了培训班里敲击键盘的声音,家乡的人们用摸惯了锄头的双手,认真而笨拙地写着、画着;用那沙哑而不标准的普通话跟着老师读着、说着。
他们用全部的身心描绘着他们的理想、述说着他们的希望。
找到了!找到了1过去泥泞不堪的小路不见了,破旧的茅草屋也没影了,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路边一栋栋高楼和私人别墅拔地而起,屋内,彩电、冰箱、音响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
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守着自己贫瘠的土地勤扒苦做,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难日子。
而如今,他们靠着科学种植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过上了幸福生活。
他们的许多产品,如香菇、茶叶等,还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许多企业也慕名购买。
听到了!听到了!听奶奶说,吴店的白水寺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
家乡父老们抓住这有利条件,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召开同乡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参观。
这不仅扩大了吴店的知名度,而且还带动了经济的前面发展。
吴店一跃成为枣阳市最富裕的乡镇。
我找呀找,越找越兴奋,越找我对家乡的爱越深;听呀听,越听越激动,越听我对家乡的变化越吃惊。
通过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仿佛看到了祖国奋力拼搏的昨天,蒸蒸日上的今天和辉煌灿烂的明天。
干部群众回乡见闻干部回乡见闻一、回乡之感回到故乡,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这里的山水、人情、风俗,都是那么的熟悉,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到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心灵的归宿。
二、乡村建设回到故乡,我看到了许多变化。
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道路宽敞平整,房屋整洁美观,农田井然有序。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
他们用心去打造美丽乡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三、农业发展故乡的农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农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种植和养殖,而是更加注重科技和品质。
农民们学习新技术,采用新方法,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故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四、文化传承故乡的文化传承也是我回乡之旅中最为感动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乡土文化等等,都在这里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这些文化的传承,让我感到故乡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五、人情淳朴回到故乡,我感受到了人情的淳朴。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待人真诚。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归乡子弟的关爱和祝福。
这种淳朴的人情,让我感到故乡的温暖和亲切。
六、总结回到故乡,我看到了许多变化,也感受到了许多感动。
这里的山水、人情、文化,都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
我深深地感受到,故乡是我心灵的归宿,也是我永远的家园。
回乡见闻总结海西奉献回乡见闻总结海西奉献在这次回乡的旅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海西人民的奉献精神。
海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风淳朴、勤劳善良。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人们一直都在默默地奉献。
首先是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奉献。
我回到家乡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家乡的交通大大方便了。
火车站、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日趋完善。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海西人民为了方便人民、促进地方经济而付出的辛勤劳动的结果。
此外,我还看到了许多执勤的交警、协管员在直接指挥交通,让路人能够安全地通过。
其次是在农业方面的奉献。
家乡是一个农业大县,而农业生产正是海西人民贡献最大的地方。
在田间地头,我看到了那些清晨就出门晨兴作战的农民,忙碌的身影正在展现着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辛勤耕作,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进发。
再次是在公益方面的奉献。
在对海西许多地方的考察中,我发现了许多公益事业的项目。
一些志愿者组织积极投身于环保、扶贫、助残等公益事业,他们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因此,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海西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推广。
在这个奉献精神被广泛推广的地方,我们能够感受到大家的真情和热情。
在行走于海西的大街小巷、村庄深处时,随处可见那座座充满风情的民居、古老的吊脚楼和木雕建筑。
甚至,在旅途过程中,我们还能够遇见那些到处奔波的房屋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他们将自己的梦想和才华注入到了海西的建设中。
在我的眼中,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地方。
在这个最迷人的地方,人们用一份坚定、无私、勤劳的奉献精神,让海西获得了健康的发展和茁壮成长。
我衷心地希望,这种奉献精神能够在海西贯彻到底,在海西的每一个角落被发扬光大。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在这个时候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我也不例外,带着满满的思念和期待,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当我踏入家乡的那一刻,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家乡的街道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那种亲切和温暖却是无可替代的。
道路两旁的店铺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和春联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走进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修建的文化广场。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如今却变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广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着太阳,拉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来到亲戚家,大家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喝着茶水,谈论着这一年的收获和见闻。
表叔兴奋地跟我说,今年他家的果园收成不错,通过网络销售,水果远销到了全国各地。
他还计划着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的品种。
看着表叔充满信心的样子,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在村里转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家庭都盖起了新楼房,有的还买了小汽车。
以前,大家都想着去城里打工赚钱,现在不少人选择回乡创业,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
村里的农家乐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城里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这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家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然而,在感受家乡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村里的环境卫生还有待提高,一些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
虽然有垃圾桶,但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
另外,村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春节期间,村里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
这些传统的文化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但是,参与的年轻人却不多,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丰盛的美食。
回乡见闻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回乡见闻(一)清明节我随爸爸妈妈回大娘家,大娘家在农村,我印象中的大娘家是一个破落的小瓦房,没有铺地砖,也没有刷油漆。
可是,当我们来到一座小别墅前时,妈妈告诉我这就是大娘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白色的墙砖,朱红的大门和红绿相间的地板,好气派的别墅啊!走进大门,我看见大娘正在数钱,就上前问:“大娘,这是哪来的钱啊?”大娘笑咪咪的回答:“粮食补贴呀!你不知道,以前种地要把粮食无偿交给国家,皇粮国税谁也不能少。
现在呀!国家出台了新政策,不但不把粮食交给国家,国家反倒给种粮人发补贴呢!”我听了后不禁和大娘一样感慨万千。
心想:现在农村变化真大啊。
随后,大娘带我上楼参观她家的新楼房,走进大哥房间,大娘对我讲:“你看,现在咱家电视、电脑都有了,要是以前,谁家有一台电视这村里村外的人都搬小板凳去看。
因为看电视还有笑话呢!有一次电视里正唱戏中间插播广告,广告里的人一身时装,邻居老奶奶说:‘这演员换衣服换的怪快的’,逗的旁边人笑的前仰后合。
”大娘说完爽朗的笑了。
我也忍不住随大娘哈哈大笑。
这次回乡使我感受颇丰,祖国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啊!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回乡见闻(二)上周六回老家,在老家听说了一个事情:小时候光着屁股在一起长大的一个同学A出事了,因为犯偷窃罪被公安局抓走了。
听到这里,我呆住了,A出事了?犯了偷窃罪?我简直不敢相信。
他可是和我一起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啊,我还是比较了解他的,他不是那种做坏事的人啊。
可是,事实毕竟是事实,这也勿容我质疑!除了慨叹,更多的是惋惜和疑问。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不是他结交了一批坏人呢?在吃饭的时候,我妈给我讲了A被抓的事情经过,这倒不是我所关心的。
我妈给我讲了A小时候的两个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
由此,我明白了A犯偷窃罪的真正原因:是他妈妈一步步把他送进了监狱!第一件事:我们小时候农村家里还是很穷,经常没有吃的。
春节回乡见闻的作文春节回乡见闻的作文(精选10篇)春节回乡见闻的作文1可以说,回老家,是一件令我向往的事情。
我甚至只想待在老家,不想回广州了。
老家门前的院子,宽大无比,我经常和哥哥一起在那儿开篝火晚会,偶尔还会烤些芋头吃。
家门前有一个池塘,水清澈见底,我拿着小渔网时不时的会去网些鱼、虾和螃蟹。
家的后院有一个桔子林,奶奶和爸爸每天都要去摘三十多个桔子回来吃,吃不完就做桔子汤喝。
院子旁,有一条小道,通向一个水库。
我十分喜欢水库,二伯常常带领我和哥哥去那里捡蛤蜊。
捡蛤蜊对我来说可是件大事,我经常缠着二伯带我去。
每次去捡蛤蜊,我都会带一根长长的木棍。
我挽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水库深处走去,只要看见一个类似贝壳的东西,我就会用木棍将它挑过来,给二伯看看是不是活的,只要是活的,它就变成了我的小宠物了。
我喜欢老家,喜欢和哥哥开篝火晚会、喜欢捞鱼、虾和螃蟹、喜欢吃桔子、喜欢喝桔子汤、喜欢蛤蜊总而言之,我喜欢故乡,喜欢那里的一切。
春节回乡见闻的作文2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今天农历二十八,天上下着毛毛细雨,爸爸妈妈准备带我回老家过年。
在高速公路上大塞车,车子一部接着一部,就像接龙一样。
我心想,回到家又要半夜,我和姐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我们醒来时已经到达。
我下车抬头一看,这里的天空竟然看得见月亮,南北的天气相差好多!初一早上,我和姐姐很早就起床了,吃完饭后,我们打扮得漂漂亮亮。
爸爸说要带大家去拜拜,在路上,奶奶说今年的大庙有重建过,农民还捉到了一只大鳖,听说有十几公斤重,真想赶快看到那只大鳖。
到了庙之后,我和姐姐跑上楼梯,马上看见一大堆人围在地板上看那只鳖,我也赶快冲过去,那只鳖果然好大!就在我看得目不转睛的时候,妈妈说要带我们去拜“文昌帝君”,保佑我和姐姐可以把书读好,我则是希望自己今年可以不要调皮捣蛋。
拜完后,我们去吃平安面,吃完爸爸就载我们回家了。
因为爸爸初三就要上班,所以我们初二吃完午饭就回家了,也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春节假期。
《回乡见闻[范文]》——谈海西建设之家乡变化我的家乡坐落于泉州市比较偏僻的一个小村庄里,地处安溪东部,与南安,咏春县交界,这里有秀丽的山,有着丛林花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虽然地形险要,畸曲不平,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四面环山,是一个偏远幽静的山村。
众所周知安溪是以茶为发展特色的,茶产业以主导着安溪的经济发展。
同时还是腾铁工艺之乡,安溪素有“安溪乌龙茶之乡”“安溪腾铁工艺之乡”的美称。
安溪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
安溪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是“中国乌龙茶之乡”。
县政府已经花巨资建设了安溪的经济命脉—中国茶都。
自从安溪茶都的建立,安溪的经济更上了一台阶,使得安溪的茶产业发展分更加的快速,同时更打响了安溪铁观音的响亮名声,让安溪的茶叶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安溪从一个偏远无人知晓的小县城逐步变成如今的百强县,这是所有安溪人民值得骄傲的荣誉,但是我们不局限于此,安溪的人民敢拼敢干的精神让我们不安于现状。
由于安溪人民的勤劳憨厚、吃苦耐劳,加上安息的自然条件禀赋优势。
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以红壤、黄壤土为主,最适宜茶树生长。
茶农们培育出多种多样的品种来,除铁观音、本山、黄旦、毛蟹四大当家品种之外,还培育货引进有大叶乌龙、金萱、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品种资源丰富、品质特征优异。
安溪产茶的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精湛的采制工艺,造就了安溪乌龙茶的品质特色。
随着制茶技艺的传承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制茶设备的不断更新、夏暑茶空调制茶技术的完善,安溪的茶叶不仅要求有多样的品种,还要有良好的品质要求,至xx年一开,安溪政府建立了生态茶园,安溪铁观音的品质有了保障,在茶园四周种植乔木可以固氮,而且这些树夏天长得茂盛,可以为茶树遮阳;到了冬天,树叶凋落,可以为茶园增添有机肥料。
春节回乡见闻教育方面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亲情交流的时刻。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乡与家人共度这个特别的时刻。
这一次回乡,除了感受到浓厚的亲情和喜庆氛围外,我也在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见闻和体会。
我注意到家乡的教育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回乡后,我看到了新建的学校楼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让我感到欣慰。
同时,我也听到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期望,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让他们有更好的未来。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在乡村地区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
我观察到乡村学校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以前,乡村学校的教学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
但是,现在的乡村学校开始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实践。
我参观了一节语文课,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还看到了一些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交流合作。
乡村学校组织学生去城市学校参观学习,城市学校的老师也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指导。
这种交流合作不仅让乡村学生接触到了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也让城市学生更加了解农村的生活和教育现状。
这种互通有无的教育模式,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回乡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和付出。
父母们不仅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希望孩子不仅仅是学业优秀,更重要的是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回乡见闻让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乡村教育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春节回乡是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刻。
我也不例外,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经过一路的奔波,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家乡。
刚进村口,就看到了新修建的宽敞水泥路,这和我记忆中那条狭窄坑洼的土路截然不同。
道路两旁还安装了路灯,夜晚不再是一片漆黑。
村口新建的小广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老人们则坐在一起晒着太阳、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村子,发现很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楼房,外观漂亮,装修精美。
以前那些破旧的土坯房已经难觅踪影。
路过邻居家时,看到他家门口停着一辆崭新的小汽车,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听邻居说,现在村里很多人都买了车,出行方便多了。
回到家中,父母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温馨无比。
父母跟我讲述着村里这一年来的变化,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谁家又通过搞养殖发家致富了。
我也跟他们分享着我在外面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
我发现亲戚们的生活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的大多是家长里短,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
而现在,话题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创业、如何投资,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让生活变得更好。
在村里的集市上,更是热闹非凡。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卖春联、福字的摊位前挤满了人,大家都在挑选着自己喜欢的款式,为新年增添一份喜庆。
还有卖特色小吃的,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我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这浓浓的年味。
然而,在感受家乡变化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虽然村里的经济条件好了,但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
垃圾随处可见,河流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澈。
还有就是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导致一些农田荒芜。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村里已经开始重视这些问题。
村委会组织了专门的清洁队伍,定期清理垃圾,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
这次春节回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
回乡见闻作文3篇回乡见闻作文1从小就听外公、外婆说家乡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天蜂飞蝶舞,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水果满枝;秋天田野金黄,稻浪滚滚;冬天阳光柔和,小溪潺潺。
而且,那里的人们勤劳节俭、淳朴善良。
因此,我总希望能到家多去看一看。
终于,今年春节我跟外公、外婆一起回乡过年。
到了那,我迫不及待地奔下车,想看看美丽的家多。
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小楼,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路上车来人往,好不热闹。
路边是一个个装潢美丽的商店,货架上商品琳琅满顾客盈门,十分繁荣,和城市的商业街相差无几。
穿过一条长长的小巷,我们来到了太公家。
太公仍然住在老房子里,房子虽旧,但院子里的花草却令它增色不少。
吃过午饭,外公带我去他小时候的乐土一一小溪边玩。
一路上,外公告诉我小溪的水十分清澈,一眼就可以看见溪底的鹅卵石。
人们都在小溪里打水洗衣,他小时候和小伙伴经常在溪边钓虾,夏天还在那里游泳戏水。
溪堤种着荔枝树,枝繁叶茂。
夏天人们常在树下乘凉,品尝甜甜的荔枝。
然而,到了溪边,我看到的却是一潭黑水,水面上漂着五颜六色的包装袋,岸边的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一阵阵腐臭味,来来往往的人都捂鼻而过。
堤上的荔枝树稀稀拉拉,枝叶枯黄,实在看不到美丽清幽的景色。
外公呆在那,嘴里喃喃地说:“怎么会变成这样?怎么会变成这样?”回到家,外公和太公谈起这件事,太公说:“这几年,镇上办了许多私人鞋厂,小溪被当成排污沟;上游又建着鸭场,鸭屎鸭尿也流进小溪;小溪附近的居民把垃圾都仍在岸边,久而久之溪水就变脏变臭了。
”“那为什么不治理呢?”我问。
太公无奈地笑笑,说:“现在人们的眼睛只盯着钱,谁还去管这事呀。
”“哎。
”我和外公不禁一块儿叹起气来。
这次回多令我深思:家多的经济发展了,人们也有钱了,生活富裕了,但坏境却没有保护好,田园流水被污染了,到底是得,还是失呢?现在关键是怎样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建设一个繁荣富强、山清水秀的家乡。
回乡见闻
经过了紧张的期末考试之后,接着我迎来了我在大学的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
我和我的团队来到鄞州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和当地的小朋友过了一个有趣而又快乐的暑期夏令营。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是我们都非常开心,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将是我铭记于心的一段美好回忆!
那么,随着暑期实践的结束,我即将迎来令人期待的漫长暑假!这也是我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誉有“杨梅之乡”的余姚。
余姚地处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北濒杭州湾、南屏四明山、西连绍兴市,东接宁波港,面积1527平方公里,人口85万。
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由于我家离校路程并不远,所以每逢节假日回家还是蛮方便的。
坐上回家的大巴车,看着窗外逐渐远去的景物,心里还是蛮期待的。
虽然上了大学,校在宁波而家在余姚,回家亦是很方便,但一直住校很少回家,不知老家变了没。
所以想着离家越来越近,心中那种愉悦急切的心情越发强烈。
谈到我的家乡余姚,就不得不提那里的文化和美食了。
余姚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著名的河姆渡遗址就是我们余姚的财富,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让我们余姚的历史更添上一层深意。
余姚的风景优美,气候优越。
这样的土地孕育出许多历史名人。
除了四大先贤,高风亮节之士严子陵、心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王阳明、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诸舜水。
明末清初著名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黄宗羲。
还有三国时著名经学家虞翻。
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孙应时。
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谢迁。
还有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
余姚的历史名人不胜枚举,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城市,养育了如此多的文化名人。
作为余姚人我亦是感到自豪。
说到余姚的美食,那就不得不提杨梅了。
余姚杨梅甲天下。
北宋苏东坡在吃了吴越杨梅后说:“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可对者西凉葡萄,我以为未若吴越
杨梅”,认为吴越的杨梅可以与闽广荔枝和西凉葡萄平分秋色,这是对吴越杨梅很高的赞誉。
唐代的有一位诗人平可正则直接就杨梅味和色赞道:“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
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余姚杨梅,颗大、色艳、汁多、味重,自古名噪海内外,其种植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而且据境内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七千年前就有野杨梅存在。
由此赢得“余姚杨梅冠天下”的美丽盛誉。
余姚是我国杨梅的发源地之一。
现有杨梅栽培面积近10万亩,常年产量2万余吨,以荸荠种、粉红种和西山白杨梅三大名牌著称。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余姚就获得“中国杨梅之乡”的称号,是唯一被列入实施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杨梅产地。
每年6月中旬之后,正是杨梅采摘的季节,而每年的6月26日为传统的余姚杨梅节。
那时,来自省内外的许多游客都来到这里的杨梅山上采摘杨梅。
这不回到家后就和朋友一起去了趟杨梅山。
虽然已过了采摘的最佳期间,但是来到杨梅山上亲自采摘杨梅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看着树上一颗颗又黑又大的杨梅,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忍不住咽口水啊!余姚杨梅节已举办多年,但跳出“杨梅山上摘”模式,给杨梅嫁接上最时尚的“乡村游”、“农家乐”等旅游、文化新内涵却是最近两年的事。
余姚先后推出了“千人、万人摘杨梅”、“杨梅之乡欢乐游”等主题旅游活动,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满山红果,一下子做热了余姚“农家乐”风土人情游。
这几年余姚的发展很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看着余姚种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余姚人我亦是感到无比自豪。
愿余姚变得越来越好,鸿运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