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临床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PICC的含义以及用途:PICC的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指的是经过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够让导管尖端处于上腔静脉的一种静脉输液方法,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高。
PICC常用于中长期的化学方法治疗、胃肠外的营养输注或者输入特殊的药物。
PICC带管出院后的自我管理优势:①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导管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讲解、演示,并指导患者做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使患者的自理需求得以满足,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②应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对患者做健康教育:通过看、演示、讲、练的方法进行教育,在观察护理人员维护导管,请护理人员介绍家庭的护理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下需要给患者示范操作;经过护理人员的指导,对患者做导管维护操作联系。
在患者的家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给患者复制每个操作流程或者相关知识的软件,并且安装在自家的电脑上,进行反复学习;③实施系统性的、全程性的健康教育:在留置PICC导管的各个环节,患者对于知识的需求均各有侧重。
通过适当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的认知程度以及认知依从性明显提升,可使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升,从而使导管的使用时间明显延长。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患者、患者家属,护理人员需要动员患者家属关心患者,对患者的导管护理进行共同关注。
并要求已经置管的患者现身说法,在出院之前,应该将出院后的导管维护方法告知患者,保证穿刺区域的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并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以及洗浴工作。
指导患者学习穿刺区域的臂围、皮肤状况、透明贴膜的完好情况;指导患者在置管出院之后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要求患者不要过度活动肢体,同时注意在睡眠时,不要压迫患者的置管肢体,若患者存在不适反应,则要求患者及时到院内复诊。
若患者的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则需要对患者增加健康教育次数以及教育形式,保证宣教内容通俗易懂;④合理应用PICC护理手册:应用PICC护理手册,可以使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护理安全问题有所解决,使导管的安全性以及治疗完整性得到保证。
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PCIC(综合护理学院)是临床护理界的一个专业领域。
在这个领
域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护理理论与技术正在被护士们用于
改善病人的质量护理,提高护理效果。
其中护士教育在PCIC领域发挥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突出了用护理各种理论与护理技术来提高护
理质量的重要性。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简称PICC,也称为外周插入中心导管置入术,是护理界的一种新技术,根据oncology nursing society的护理护理指南,它是一种有效的对病人
进行长期护理的方法。
PICC主要用于管理化疗、营养滴注及抗生素治疗,是一种长期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使护士有更多
的时间专心照顾病人,且能够节省住院时间、预防感染、减少医疗费
用以及改善护理质量。
此外,PICC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的护理,如对高危新生婴儿的护理、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护理以及对其他慢性传染病的长期护理。
一般来说,护士执行此种技术时,必须进行详细的病人评估,并确定
正确的护理介入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负责任的护理。
PICC在临床护理上的应用,无疑是改善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方法。
它能够有效减少病人在住院时间可以提供安全稳定、有
效的护理,并降低护理费用。
通过此种新兴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改
善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护士的技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有效地改善
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力维谭学会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5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临床满意率等方面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PICC护理;并发症;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53-02
PICC置管是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穿刺技术,该种技术可以降低患者静脉滴注时的反复穿刺率,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1]。
但PICC置管若护理不当,则可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给予PICC置管患者优质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以临床护理途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该种护理模式条理清晰、合理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具体情况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PICC置管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25例,男患13例、女患12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51.2±2.4)岁。
对照组患者25例,男患15例、女患10例,年龄为33~76岁,平均年龄为(50.3±2.0)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建立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临床经验总结。
我院对往期临床资料及医护人员经验进行总结可知,PICC置管患者易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脱出四类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此次护理中,需着重对该四类并发症进行相关的预防与护理。
(2)预防措施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我院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法及患者的自身原因进行观察了解,并总结出下述的预防方案。
首先对于穿刺部位易出血的患者而言,该种症状的表现主要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医护人员对穿刺血管的选择有关[2]。
当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或医护人
员选择的穿刺血管较细时,均易出现穿刺点出血症状,因此,对患者穿刺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并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可有效降低穿刺点出血情况。
其次,穿刺后出现导管堵塞也是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该种并发症的发生与滴注的药物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
针对这一并发症,临床上需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导管冲洗,尤其在进行药物滴注后,可进行及时的导管冲洗,以免药物产生结晶或沉淀,而导致血管堵塞。
此外,PICC置管易出现的并发症还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脱落等。
对于感染情况,首先需对患者穿刺前操作器械清洁程度、患者穿刺处的皮肤洁净度进行保障,需于穿刺前进行强力的消毒处理,同时,穿刺时因选择资历较深的医师进行,避免在穿刺时增加导管与血管壁发生摩擦的几率,进而降低感染几率。
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则需及时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炎症加重。
对于导管脱落情况,该种情况的发生一般与患者自身有关,如患者活动度较大、强烈咳嗽等均可引起导管脱出,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在对患者进行置管时需对其导管的稳定程度进行保障,后期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临床活动,尤其减少置管部位的活动力度,并由医护人员每日定时为患者的导管固定情况进行观察了解,以保证导管不会松动脱落。
(3)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我院按上述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及时了解,以了解该护理模式的价值性。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以t检验进行比较,视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的减轻趋势,但相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2.2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此外,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解,并由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分别为95%、8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PICC置管是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类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滴注时的反复穿刺率,以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
但PICC 置管技术在带来较高临床价值的同时,其也可引发部分并发症,因此,若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则可使得PICC置管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3]。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建立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此次临床护理途径主要从患者并发症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而制定出相关的预防护理方式,进而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总而言之,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且该种护理模式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高莉,许云.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病人维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20-21.
[2] 何巧英.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62-663.
[3] 徐胜军,曹玉萍,段爱旭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12):11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