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汇集】2012高考物理系列二(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力物体的平衡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 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2((R+h) ]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 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 N/m. •4. 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上忌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 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 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 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i -F 2 | < F WF i +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 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匚…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点F.…x=0.,着F.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12高考理综知识点2012年高考理综知识点回顾2012年高考理综科目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
这三个科目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考查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解、实验和应用能力。
以下将回顾2012年高考理综科目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知识点回顾1. 光学: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中涉及到光学方面的知识点相对较多。
光的折射、反射、光的传播速度、光的色散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特别是光的折射和反射,考生需要掌握光的入射角、折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2. 力学:力学作为物理的基础学科,一直是高考物理的重点。
2012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依旧涉及到了质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摩擦力、弹簧力等内容。
在复习期间,要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正确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最为关键的知识点就是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势差和电阻的串并联。
考生需要掌握欧姆定律、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以及电阻的选择等知识。
二、化学知识点回顾1.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常见题型。
考生需要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化学计量的应用,能够正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2. 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石,考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的基本性质。
此外,化学键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性质,都需要在复习中加以重点强调。
3. 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常见反应类型。
考生需要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常见实例,并且能够计算酸碱中和反应的摩尔比例。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常见实例,能够应用电子转移的概念和方法进行反应的分析和计算。
三、生物知识点回顾1. 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细胞学,考生需要熟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以及细胞的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器官的功能。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大纲版)试题物理部分解析14.BD 【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 错;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B 正确;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选项C 错,选项D 正确。
15.B 【解析】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比较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即发生了7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14,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4次β衰变,B 项正确。
16.AC 【解析】光的干涉现象中,条件间距公式λdl x =∆,即干涉条纹间距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成反比。
红光波长大于黄光波长,选项A 正确;蓝光波长小于黄光波长,选项B 错;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选项C 正确;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选项D 错。
17.A 【解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qB p qB mv R ==,。
已知两粒子动量相等,若21q q =,则它们的圆周运动半径一定相等,选项A 正确;若21m m =,不能确定两粒子电量关系,不能确定半径是否相等,选项B 错;由周期公式qB m T π2=,仅由电量或质量关系,无法确定两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否相等,选项C 、D 错。
18.C 【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两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均竖直向下,合磁感应强度一定不为零,选项A 错;由安培定则,两导线在a 、b 两处产生磁场方向均竖直向下,由于对称性,电流M 在a 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电流N 在b 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同时电流M 在b 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电流N 在a 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所以a 、b 两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B 错;根据安培定则,两导线在c 、d 处产生磁场垂直c 、d 两点与导线连线方向向下,且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相等,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c 、d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选项C 正确。
§X1.3 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电容器及电容的概念,常握平行板是容器的电容问题分析方法,认识常用电容的结构。
2、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问题的处理方法,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及应用。
【自主学习】一、电容器与电容1、电容器、电容(1)电容器:两个彼此又互相的导体都可构成电容器。
(2)电容:①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②定义:电容器所带(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两极板间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
③定义式:Q Q CU U ==2、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1)充电过程特点(如图1.3—1)①充电电流:电流方向为方向,电流由大到小;②电容器所带电荷量;③电容器两板间电压;④电容中电场强度;当电容器充电结束后,电容器所在电路中电流,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与充电电压;⑤充电后,电容器从电源中获取的能量称为(2)放电过程特点(如图1.3—2):①放电电流,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板流出,电流由大变小;开始时电流最大②电容器电荷量;③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④电容器中电场强度;⑤电容器的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注意:放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容器极板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当放电结束时,电路中无电流。
3、平等板电容器(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式(即电容与两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板间距离成为反比,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2)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可以认为是匀强电场,且E=4、测量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的仪器—静电计电容器充电后,两板间有电势差U ,但U 的大小 用电压表 去测量(因为两板上的正、负电荷会立即中和掉),但可以用静电计测量两板间的电势差,如图1.3—3所示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静电计由 的两部分构成,静电计与电容器的两部分分别接在一起,则电容器上的电势差就等于静电计上所指示的 ,U 的大小就从静电计上的刻度读出。
注意:静电计本身也是一个电容器,但静电计容纳电荷的本领很弱,即电容C 很小,当带电的电容器与静电计连接时,可认为电容器上的电荷量保持不变。
掌握高考十大题源,给力高考研究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通过对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题源主要有十个。
研究高考命题的十大题源,给力高考,赢得高考。
题源二.源于新课标教材中问题与练习【题源解读】教材上的问题与练习,是学生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也是衡量学习效果的。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上的问题与练习,可抑制教辅泛滥,减轻学生负担。
例6. (2011新课标理综卷第20题)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
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b点的切线)【解析】:根据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质点所受电场力一定做负功,所受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夹角大于90°,所以图示可能正确的是D。
【答案】:D【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必修2第23页问题与练习第5题改编的。
原题是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判断四个图中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方向哪个是正确的。
这启示我们,真正弄懂教材上的基础练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赢得高考。
例7.(2007宁夏理综卷第17题)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100sin(25t)V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00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 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是50 W【答案】BD【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选修3-2第36页问题与练习第4题改编的。
原题是给出正弦式电流波形图,根据图象求周期、频率、电流的峰值、电流的有效值。
这启示我们,对教材练习适当改编延伸,可能就是明年的高考题。
例8.(2011海南物理第8题)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试卷类型:A本试卷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总评:此卷按照全国新课标卷模式命制,覆盖新课标高考大纲要求的内容,重点考查主干知识,难度适宜,具有一定的信度和区分度。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a4. 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0-16 Na-23 S-32 Cl-35.5 Cu-64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O分.14.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种常用的方法.下面选项中采用比值法且定义式正确的是A.加速度a=F/m B磁感应强度B=F/ILC.电场强度E=kQ/r2D.电容C=U/Q14.答案:15.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5,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为sin100πt(V),氖泡在两端电压达到100V时开始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开关接通后,氖泡的发光频率为50HzB. 开关接通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00VC. 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 开关断开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不变15.答案:16. 我国将于今年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经发射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进行对接试验,若“天宫一号”在离地面约340km高的圆轨道上正常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天宫一号”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 对接前,“神舟九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必须在同一轨道上点火加速C. 对接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一定相等D. 对接时,"神舟九号”的发动机全部关闭,则“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加速度相等16.答案:17.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顾客开始受到的摩擦力与速度方向相同B. 顾客开始受到的摩擦力与速度方向相反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D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17.答案:18 .如右图(1)所示,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有一电子以某一初速度且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AB由A点运动到点B,所经位置的电势随距A点的距离变化的规律如右图(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B两点的电场强度E A<E BB.电子在A、B两点的速度v A>v BC. A、B两点的电势φA<φBD.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E PA<E PB18.答案:19.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60km/h;现在我国往返于北京和上海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480km/h,则此动车组可能A. 由3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B. 由3节动车加9节拖车编成的C. 由6节动车加2节拖车编成的D. 由3节动车加4节拖车编成的19.答案:20. 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1s钟,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B. 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前进了1OmC. 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Om/s2D. 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20.答案:21. 已知处于北半球的某学校实验室内的地磁场可以视作匀强磁场,且该磁场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在该校物理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了一个正方形闭合导线线框abcd,线框ab边沿东西方向,ad边沿南北方向,线框各边电阻相等,俯视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使线框向北平动,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B. 若以ab边为轴将线圈匀速向上翻转,则开始一小段时间内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C. 若以ad边为轴将线圈匀速向上翻转,则开始一小段时间内a点的电势比d 点的电势高D. 若以bc边为轴将线圈匀速向上翻转,则开始一小段时间内线圏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21.答案: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理综考试重要考点及公式、定理说明物理重点部分:电场部分、磁场部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实验,平抛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折射率,机械波与机械振动物理大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电磁场综合题,光学知识(折射率相关)(选做),机械波的相关计算(选做)/热学知识(选做),光电效应(选做),动量守恒(选做)实验题:实验室测电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重力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电磁继电器基本原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八: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选修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化学重点模块: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无机及有机推断,基本化学实验,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重要金属、非金属性质及相关离子检验,盐类的水解化学重点部分:常见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检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及其应用,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生活(选做),有机化学基础(选做)生物重点知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免疫反应,细胞分裂与分化,常见的激素及其作用与验证,内环境与稳态(血浆、组织液、淋巴),遗传定律及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兴奋在神经元和突触上的传导,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综合-选做),实验题:(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掌握高考十大题源,给力高考研究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通过对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题源主要有十个。
研究高考命题的十大题源,给力高考,赢得高考。
题源一.源于新课标教材内容【题源解读】教材是高中教学的蓝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命题依纲扣本,可最大限度的发挥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导向功能。
例1. (2011江苏物理)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规律的是【解析】:【点评与启示】此题来源于选修3-5第17章28页图17.1-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理解教材上一些重要实验图,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2.(2008广东物理第4题)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2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盒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B.离子由加速器的边缘进入加速器C.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D.离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解析】:【点评与启示】此题来源于选修3-1第3章101页回旋加速器的原理。
回旋加速器作为新教材重点介绍,在科技上用途广泛的重要装置,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例3.(2011安徽理综卷)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
如图3(a)所示,曲线上的A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A点和曲线上紧邻A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A点的曲率圆,其半径ρ叫做A 点的曲率半径。
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α角的方向以速度υ0抛出,如图3(b)所示。
则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A. B. C. D.【解析】:【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新课标必修2第21页内容改变的。
一般曲线运动,轨迹各个位置的弯曲程度不同,在研究时可以把曲线分割成许多很短的小段(微元法),质点在每一小段的的运动视为圆周运动,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处理。
掌握高考十大题源,给力高考
研究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通过对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题源主要有十个。
研究高考命题的十大题源,给力高考,赢得高考。
题源二.源于新课标教材中问题与练习
【题源解读】教材上的问题与练习,是学生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也是衡量学习效果的。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上的问题与练习,可抑制教辅泛滥,减轻学生负担。
例6. (2011新课标理综卷第20题)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
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b点的切线)
【解析】:
【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必修2第23页问题与练习第5题改编的。
原题是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判断四个图中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方向哪个是正确的。
这启示我们,真正弄懂教材上的基础练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赢得高考。
例7.(2007宁夏理综卷第17题)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100sin(25t)V
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00
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 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是50 W
【解析】:
【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选修3-2第36页问题与练习第4题改编的。
原题是给出正弦式电流波形图,根据图象求周期、频率、电流的峰值、电流的有效值。
这启示我们,对教材练习适当改编延伸,可能就是明年的高考题。
例8.(2011海南物理第8题)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解析】:
【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必修1第36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改变的。
原题是给出速度图象,要求判断一些时刻的速度大小,一些时刻速度方向,一些时刻加速度大小,一些时刻加速度方向。
改编为高考题,题型变为选择题,为了增大知识覆盖面,体现综合性,加入了选项D。
这启示我们,真正弄懂教材上的基础练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赢得高考。
例9. (2009广东物理第18题)如图4(a)所示,一个电阻值为R,匝数为n 的圆形金属线与阻值为2R的电阻R1连结成闭合回路。
线圈的半径为r1 . 在线圈中半径为r2的圆形区域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
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4(b)所示。
图线与横、纵轴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 导线的电阻不计。
求0至t1时间内:
(1)通过电阻R1上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通过电阻R1上的电量q及电阻R1上产生的热量。
【解析】
【点评与启示】此题是由选修3-2第4章21页问题与练习第2题改编而来。
原题磁场充满线圈内,给出的是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Ф-t图象。
这启示我们,高考备考时改变题设条件或改变问题,做变式训练,可事半功倍。
例10. (2010全国理综1第24题)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
(2)求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解析】
【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必修1第36页问题与练习第4题改编的。
原题是用文字叙述两个时间段内的加速度,要求画出速度图象。
加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可以根据加速度图象确定各时刻的速度,可以画出速度图象。
【备考建议】:教材上的“问题与练习”是教材编写专家精选的练习。
为了跳出题海,对教材上的“问题与练习”一定要熟练,真正会做,且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立足新教材,用足新教材,理解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根据物理情景将实际问
题物理模型化,能够熟练运用物理规律,灵活应用重点知识,了解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物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赢得高考,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