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语文教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本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陆维寒,系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六代后人。
从教四十余年,其中致力于初中语文教学约三十五年,具有深厚的语文教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尤其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情”、“神”、“语”、“感”浑然一体的教学风格为历届学生深为敬佩和赞叹;近二十年中的显著语文教学成果也得到社会、学校领导和校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陆维寒老师1984年—1987年进修于绍兴师专中文科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陆维寒老师不仅自己孜孜不倦地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规律,并先后担任绍兴县语文教研大组成员,钱清学区语文教研组长,钱清镇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钱清镇中师培训语文指导教师,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语文骨干教师,推动并加强了全镇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
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来,陆维寒老师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很难作完整的统计,主要有:全国作文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浙江省“希望杯”作文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绍兴县语文学科带头人、语文优质课教师、绍兴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绍兴县优秀班主任等。
所指导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作文竞赛、基础知识竞赛中获全国级、省市级、县级各种奖项约60人次;指导学生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约50篇。
近十年来,陆维寒本人在对语文教学理论作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中,撰写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等论文13篇,发表于省、市级教育期刊或教育专著。
近年来,陆维寒老师虽年近花甲,但仍在教育园地中辛勤耕耘。
他的主要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在泛舟学海的过程中享受快乐人生。
小学语文教师必修:《古朗月行》教案大全。
1、《古朗月行》的基本介绍《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全诗八十余字,采用七绝诗体,描写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景象。
整个诗歌用词精准,形象生动,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适宜年龄段及教学目标适宜年龄段: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并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能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能够发扬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
3、教学内容及环节教学内容:(1)诗歌导入:由教师朗读古朗月行》诗歌,唤起学生对月色的感性认识。
(2)带领学生感受月光:通过“月光下的自我介绍”“月光下的翩翩舞姿”等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中秋之夜的月光。
(3)开展分析探究:通过分组朗读、教师点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朗月行》中的语言韵律、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从而提升其文学素养。
(4)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手抄课文、整理古诗典籍、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强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5)感性理解与创作:通过在诗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创作诗歌、绘制月亮图案等活动,让学生将诗歌学习融入自己的个性化创作之中。
教学环节:(1)启发性热身:由教师朗读一段月光下的故事或诗歌,引导学生感受神奇的月色之美。
(2)交流性活动:学生分组朗读、研讨、演绎等活动。
(3)练习性活动:学生完成默读、朗读训练等活动。
(4)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个性化创作等活动。
(5)展示性评价:通过小组演绎、课堂朗诵等活动,进行学生阅读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考察和评价。
4、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启发性教学法:通过故事、诗歌等文本的活动化引导,让学生主动体验课程内容,从而获得认知和体验上的提升。
(2)讲解性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解析等方式,对文本中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和理解。
(3)交互性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式学习等互动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思考、表达和积极互动的机会。
语文《游子吟》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诗文。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句的情真意切。
3、感受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领悟国学教育的真谛,陶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2、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人间真爱。
教学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母爱,歌颂母爱,领悟国学教育的真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诵读古诗吗?老师这有几幅画,(出示画面不出现诗句:咏鹅、静夜思、)你们猜猜是什么诗?(猜想后学生齐读)看来同学们在古代诗歌方面已有所积累,那么能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吟诵出来与大家分享吗?(指名学生吟诵古诗,共同欣赏。
)好,孩子们吟诵得真棒!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希望同学们继续积累,将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92年,香港举行了“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公众调查,你们猜哪一首会名列榜首?(学生猜:是《游子吟》)对,是《游子吟》,(板书课题:游子吟)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游子吟》。
(多媒体出示课题)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多媒体出示全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几遍,试一试你能读懂些什么?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交流)那个同学自告奋勇的来给大家范读一下?(指明学生读,随机提问:你读懂些什么?帮助学生点拨出关键词:“游子”、“吟”、“意恐”、“寸草心”、“三春晖”的意思)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学习诗歌我们就要学会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进行理解。
来,带着我们各自初步的`体会,一起再来诵读一下。
三、品读诗句,深入悟情同学们,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能吟,能唱,所以仅仅读通顺还不够,还得读出味儿来,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
现在老师来读诗中的前四句,请同学们认真的听一下,体会一下诗中的情感。
一、活动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教师对古诗教学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古诗教学水平,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古诗三首”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传承经典,提升古诗词教学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对古诗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对《登鹳雀楼》、《静夜思》、《江雪》三首古诗进行了集体备课。
教师们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1)三首古诗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情感。
(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如何将古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课堂观摩备课结束后,教研组安排了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登鹳雀楼》、《静夜思》、《江雪》三首古诗。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教学亮点:(1)王老师以《登鹳雀楼》为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2)李老师以《静夜思》为例,通过吟诵、解读诗句、拓展延伸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3)张老师以《江雪》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研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教学目标?(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效果?(3)如何将古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古诗教学水平?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提高了教师对古诗教学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教师们掌握了多种古诗教学方法,提高了古诗教学水平。
3. 激发了教师对古诗教学的热情,为今后开展古诗教学奠定了基础。
4.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大家好呀!今天我们聊聊“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怎么说呢,这可是语文教师面试中的必考知识点,能不能把这个部分搞定,决定着你能不能顺利通过笔试。
说实话,很多人一听到“文学常识”就觉得有点头大,心里嘀咕:“这也太广了吧?每年都变,哪里能记得住呢?”别急,今天咱们就把这些看似庞杂的知识点,通通变得简单易懂,保证你学了就能记住,考试时秒答!说到文学常识,首先大家别把它想得太复杂。
其实啊,它就是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考察,没错,像古诗文的作者,重要的文学流派,文学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和事件,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对中国文学的“通识”程度。
就像你读书的时候,肯定也见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像《静夜思》呀《悯农》呀,记得的应该不少吧?这些诗句的背后,背后都有个“大人物”,而这些大人物,就是我们文学常识考察的重点。
比如说,《静夜思》是谁写的?这问题一定不难,大家肯定都知道是李白。
对,就是那个“诗仙”李白!你看他不只在诗歌方面厉害,简直就是个“诗界的明星”。
他的诗豪放,喜欢直抒胸臆,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再比如《悯农》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就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李绅写诗时,很多作品都和农民生活相关,透着一股朴实和真实。
他那个时候就已经用诗歌来关注农民的疾苦,简直是个“先知”!再往前推,有没有想到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他的《春望》被誉为是“诗史中的千古名作”。
杜甫的诗语言严谨,感情深沉,可以说他就是“诗坛的稳重派”。
对了,还有《红楼梦》!这可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大家肯定不陌生吧?它的作者曹雪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巨匠”。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让它成为了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文学常识可不仅仅是这些个诗句。
你得知道哪些文学流派也很重要。
比如说,古代文学中就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大的流派。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古诗词作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出色文化感情的一个重要纽带。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为教学开展提供前提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教学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生为本的理念,旨在烘托小学生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只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
在此项问题上,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不可为了让学生记住古诗词而开展教学,应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学素养,锻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及时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新时期,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而多媒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代表,是提高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小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认知度较高,对网络、计算机技术等的兴趣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中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能烘托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赠汪伦》时,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对一些关键的元素进行解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古诗词的情境进行动画展示,以增强学生对本首古诗意蕴的把握,借助动画的形式来烘托送友人的情境与氛围,利用“桃花潭水”来表达作者与汪伦间的深厚友情,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从中了解到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3.创设趣味性情境,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相较于白话文而言,古诗词教学难度在不断加大,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将古诗词知识点与情境相互融合,进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从情境之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与情感美,便于从中感受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对于古代诗人智慧的探寻和赞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美在于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抒发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李白孤独的心情,思考为什么李白会在夜晚独自思念故乡。
通过学生自主的讨论和感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二、注重背诵,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具有鲜明节奏和音韵美的文学形式,通过背诵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背诵古诗词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和思考来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内涵。
除了背诵,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诵、默写等形式来巩固古诗词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欣赏意境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寓意深刻的抒情诗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比喻,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对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人生的真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新思路一、引言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文化背景的介绍等,导致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理想。
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情景创设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或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古诗内容相符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情感。
例如,在教《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月亮、床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2.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例如,在教《春晓》这首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诗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3.文化背景介绍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和价值。
例如,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讲解与鹳雀楼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景观,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衡量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评价,还要包括对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朗诵比赛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新思路包括情景创设、互动式教学、文化背景介绍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登高》试讲教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反复朗读,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内容。
2、感悟诗中描绘的长江秋景图和苍凉、雄浑、沉郁、悲壮的意境,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重点、难点)3、体会诗人常年漂泊、孤独愁苦、忧国忧民之情。
(重点)4、背诵诗歌。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登高》,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诗歌,谁能来说说,你所知道哪些描写我们传统节日的诗歌呢?师:左边第三排的男生,请你说一说。
师:嗯,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这是大文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弟弟苏澈的思念、怀念。
师:还有其他回答吗?好,同桌也来说说吧!师:你回答的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
师:这是王维独自漂泊在长安之时所作的,这说出了多少“北漂”的心声。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跟重阳节有关的诗歌,让我们走进杜甫,走进《登高》这首诗,看看这里又传达了什么。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说起诗人杜甫,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他呢?师:最后一排的同学,看你有话想说,就请你吧!师:嗯,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师:人物生平介绍的很详细,看来你的课前预习很是到位啊,老师要给你一个大大的赞!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好,请坐。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个名家范读录音,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注意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同时,思考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师:好,范读结束了。
谁能根据课前预习来为大家介绍下背景啊?师:靠窗的这位女生,你来说说吧!师:同学们觉得她回答的怎么样啊?师:是的,回答的很正确,不仅讲得细致到位,而且还生动形象,请坐!师:没错,诗人当时都已经五十多岁了,诗人穷困潦倒,国家仍然动荡不安。
诗人情不能自已,便写下了这首忧时伤国的名作。
诗人与语文教师
——以此文献给我们优秀的诗人,愿多出佳作诗人一手抄袋,腆着大肚,踱着鸭步,笑容可掬地款款而来。
语文老师弓着背,皱着眉,独坐在桌前,气咻咻地批改着像小山似的学生作业,那一个个红叉叉像一个个浪头向他脆弱的心脏一阵阵地拍打地袭击过来
诗人从腋下变戏法似的拿出两本《天目湖》杂志,邀大家一起拜读他的诗篇。
他那成功的喜悦像涟漪一样一圈又一圈的荡过开又漾过去。
语文老师抬起他那昏暗的眼神,苍老的脸上流露出无穷的羡慕。
他伸手接过一本杂志,在诗人迫切的眼神的催促下,迅速浏览了起来,一股敬佩之情在心头潜滋暗长:想不到,这个乡村中学的山水竟然滋养了这样一位有才气的诗人?想自己耗尽大半辈子从事语文教学,虽修改了无数本学生作文,却从未能尽情抒写自己的人生体验。
几天后,诗人又创作了“咏秋”词两篇,特地来到办公楼让一个又一个老师阅读,唯恐遗漏一个,并很诚恳地让大家为他斟字酌句。
忙于授课的语文老师,为诗人写诗的激情所感动,闲暇之余,很认真学习,却发现自己永远只是个愚不可及的呆板的教书匠,自己从没有尝试过什么古体诗的写作,更不要说古体诗的平仄押韵了。
诗人诗情高涨,很快又写了几首诗,发在教师QQ群里,引起诗歌爱好者的啧啧称赞。
语文老师那时适逢打开了电脑,又一次细读了诗人的五言绝句,不由得为诗人毫不遮掩、勇于展示自己佳作的勇气所折服。
诗人小桥流水人家,怡情于大自然,体于心,发于情,优哉游哉!
语文教室讲台书桌,纠结于学分,困于神,劳于肺,痛哉疼哉!
诗人花前月下,亭台楼阁,对酒当歌,俱怀逸兴。
追求的是诗意、浪漫与激情。
语文老师凄风苦雨,风吹日晒,粗茶淡饭,甘于平淡。
梦想的是自然、现实与恬静。
不过,诗人曾经也是一位老师,听说是化学老师,他之所以发生质的变化,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是他架起一座通向诗歌殿堂的一座桥——一座用才学作桥墩、用热情做护栏、用勇气作桥面的坚固的桥。
作为旁观者,我为诗人呐喊,为这位语文老师羞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