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控制措施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是指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
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财预字[]号)文件明确:“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比例……”这些管理规定的出台,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工作,严肃接待纪律,控制经费支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开支数额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支现象和管理漏洞。
一、当前业务招待费开支存在的问题:、业务招待费超支。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大大超过单位当年公务费的的比例,占公务费的比例都在以上,少数单位甚至超过。
特别是最近几年,接待费用总体成比例上升。
、以业务招待费名义违规列支其他费用。
一些单位为了规避相关部门对本单位财务部门的检查,将一些不属于招待费列支范围但又不方便在其他会计科目中报销的费用,以招待费名义列支。
如有的单位将为职工发放的福利或搞活动发放的纪念品等费用列入“招待费”科目支出;甚至有的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休闲观光、娱乐等各种高消费活动的费用。
少数单位为争取项目资金开支了一些费用或年底用于单位送礼、赠送红包等支出,由于不好进帐,利用假发票抵数,开支业务招待费。
、发票附件不齐全,开支事由不明确、帐务处理不合规。
一些大笔的业务招待费仅以一张和几张大额发票报销,无附件、无清单,没有说明招待事由、无经手人签字、多次消费一次结帐的情况比较普遍。
有些实行集中支付的单位为了应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查,一次性伪造招待费审批单的现象也不乏见。
、以其他名义或转移列支业务招待费。
一些单位为了掩盖招待费超支较多的事实,将业务招待费以其他形式予以报销。
关于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建议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可以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业务发展,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滥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企业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合理使用。
首先,建立明确的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
制度应包括招待费的使用范围、金额限制、报销程序等。
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招待费的使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避免出现随意大肆使用招待费的情况。
其次,提高业务招待费的透明度。
企业应按照规定将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公示,让员工和外界了解企业招待费的使用情况。
透明度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避免招待费被滥用。
第三,加强招待费使用的审批管理。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招待费审批流程,严格审批每一笔招待费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审批过程中需要考虑业务发展的需要和招待费的合理范围,确保招待费的使用与企业的利益相符。
第四,提高业务招待的效果和质量。
在控制招待费用的同时,不应忽视了招待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企业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安排招待活动,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体验,以确保招待活动的效果和价值。
第五,注重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
企业应设立招待费用的预算,并根据预算合理安排招待活动。
对于较大的招待费用,可以采取议价和比价的方式来控制费用。
同时,要求员工合理使用招待费用,节约开支,并鼓励员工提出节约费用的建议。
第六,规范招待费用的监督和检查。
企业应定期对招待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可以采用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的方式,对招待费用的使用进行抽样验证和审计检查,确保费用的使用符合规定,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的情况。
最后,加强员工培训和宣传。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了解业务招待费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审慎意识。
同时,通过内部宣传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招待费使用合理性的认知和理解,让员工积极参与到招待费的控制和管理中。
总之,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是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
浅谈业务招待费的管理与控制李昌玲业务招待费是每一个企业都会涉及的费用项目,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如何加强控制和规范业务招待费的核算是企业财务人员应不断探索的工作。
由于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又没有系统的解释或引导,导致财务人员在处理业务招待费时,呈现“五花八门”的现象。
鉴于此,我们结合业务招待费的定义,从税收和会计不同角度分析加强业务招待费核算的重要性与控制方法。
业务招待费的定义。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而支付的应酬费用。
在税务执法过程中,税务机关通常将业务招待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餐饮、住宿(非本单位职工)、香烟、食品、茶叶、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产生的费用等其他支出。
但上述支出并非一概而论,如餐费不一定都是业务招待费。
例如,员工外出工作吃饭,员工加班工作餐,公司年末的员工大会餐等,这些与接待客户根本没有关系的花费,就可以记入企业的销售费、福利费等科目核算,但要按要求附足证明。
业务招待费是一项可控费用,存在很大的黑洞,在税法上对其税前列支比例也有明确的管控比例,作为以盈得为目的的企业,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业务销售人员及管理层级都应该有成本管控意识,要做到既不牺牲企业经营特色,又能降低成本费用。
对于招待费我们要管控的就是无效益的、铺张浪费的、虚假的那一部分,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办法。
1、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占业务招待费之比与业务招待费与营业收入之比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设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为x,营业收入为y,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q,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额为s,则当q≤0.5%y时,q=60%x,s=40%x,即x/y≤0.5/60=0.8333%时,s/x=40% (1)式(1)表明业务招待费与营业收入之比在0.8333%以内时,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额占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的40%。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控制措施作者:吴丽君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01期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用控制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笔者以下就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业务招待费标准陈旧、部分人员私欲驱动中饱私囊现象严重、公费招待攀比之风严重以及内部控制薄弱监督管理存在漏洞等导致业务招待费超支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整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业务招待费用额度标准、实施合理的业务招待费支付办法、严格财经纪律实行责任追究以及认真执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等机电有效的业务招待费用控制措施。
业务招待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执行公务或者是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
然而近年来,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检查过程中却屡屡出现业务招待费超支、业务招待费占据公务费开支比例较大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用的这种开支数额超出合理范围的情况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对政府廉政形象及干群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用进行控制,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用超支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业务招待费标准陈旧。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标准执行的仍然是财政部于1998年所颁布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中的相关标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条件都与数十年前有了较大的差别,因此,该标准已无法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客观情况。
这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超支的一个重要因素[1]。
部分人员私欲驱动中饱私囊现象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部分人员一旦手握权力,法律意识淡薄,在私欲的驱动下,很容易利用职权之便进行中饱私囊。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人员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往往会虚开招待费发票或套取现金;或者是以业务招待的名义为亲朋好友聚会买单,将公共利益为自己所用,严重的危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集体利益。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控制措施浅析
作者:张丽华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03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务活动的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也明显增加。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占当年公务费支出的比重达10%以上,少数单位甚至超过30%。
而财政部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预算中“公务费”的2%。
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必须严格控制。
本文就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分析讨论。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business entertainment cost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increased obviously. In most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business entertainment cost accounts for more than 10% of the business cost, a few units even more than 30% compared with regulated 2%.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control strictly on the business entertainment cos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financial system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控制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finance; system;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17-01
1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接待管理办法,单位指定一个专门部门对业务招待费进行扎口管理,凡来人需接待的均报扎口管理部门统一审批,统一安排,这样可以减少陪同人员;管理办法中应注明招待对象、招待的范围、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招待标准、结算方式等。
其次单位可以自行批发一些酒水、香烟,由单位保管员保管,在招待时,由扎口管理部门向保管员领用,自带酒水、饮料和香烟,这样就能利用批发和零售的差价,大大减少招待过程中酒水费、香烟费的开支。
在招待结算时,千元以下的招待费采用现金结帐,大额的招待费除指定人员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在任何饭店签单。
在报销招待费时,要附接待申请单、审批单,否则,不予报销。
对超标准、超范围、超规格、先招待后审批等不规范现象,单位领导要坚决予以杜绝。
单位要加强内部接待管理办法的宣传,让单位的每一位职工都有增收节支的意识。
虽然办理接待的手续有些繁琐,但对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支出会有一定的效果。
2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职务分离控制是指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
对于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工负责,可以防止差错,堵塞漏洞,保护财产安全。
常见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有: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财产保管与财产清查;等等。
这些职务应分由不同的人员来负责完成。
即管钱的不管帐;管支票的不能管印鉴;管报销的不能管稽核;办理采购、验收、付款人员要相互分离;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人员要相互分离等等。
3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也要求处理明确各级管
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行为负责,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
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使所执行的每项经济业务都经恰当授权,或一般授权,或特别授权。
一般授权规定批准经济业务的标准条件,特别授权只涉及特定的经济业务处理的具体条件及有关人员。
特别
是对货币资金支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大额的货币资金支出应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批,以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审批人员应当严格遵循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员批准意见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4会计业务记录控制
(1)会计凭证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控制;会计凭证记帐前的审核控制;会计凭证复核控制;会计凭证传递程序控制及保管控制等。
通过对会计凭证有效控制使经济业务记录在会计循环的第一环节能真实、可靠地反映。
(2)会计帐簿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会计帐簿体系的建立要适应单位的规模和特点,满足单位管理的需要;会计帐簿的内容和格式应详简得当,既要保证记录系统的完整、准确,又要注重会计工作的效率;会计帐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全面、连续、及时地记录和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此外,还要建立会计帐簿使用、保管等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经济业务记录在会计循环的第二环节真实、准确、可靠、完整。
(3)会计报表控制的主要
内容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国家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以核实后的帐簿记录为依据,并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为报送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相关人员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负的责任和法律约束等等。
5财政部健全财务制度控制
5.1 招待费实行定额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归己。
财政部门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制订合理的管理办法,规定招待对象、招待范围、招待标准,招待的费用按一定标准发放给被招待对象,由被招待对象在费用表上签字,包干的招待经费不得由其他任何人员代签代领。
招待单位可推荐
价廉物美的饭店,由招待对象自行决定、自行解决吃饭问题,费用包干使用,结余归己。
这样,减少
了陪同人员,减少了酒水支出,招待单位可以节省大笔开支,被招待对象可以轻松自在的用餐,不必为应酬而烦恼。
双方得利,何乐而不为!
5.2 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把控制比例改为相对固定的比例。
财政部现行规定控制比例较为笼统,是个大框架,对单位性质、规模、地区等因素考虑欠充分。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引起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要控制费用就难以把握。
5.3 财务支出核算由直接列支改为按规定先提取后列支。
目前,会计人员只能是发生多少招待费,就列支多少,直接在“经费支出”(行政单位)、“事业支出”(事业单位)——日常公用支出——业务招待费科目中核算,平时很难控制。
如果财政部规定,按规定比例先提取后列支,会计人员就可以对提取数、已经使用数和结存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单位内部及时掌握费用的动态情况,有利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
6地方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审计控制
6.1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要对招待费控制关口前移,把监督环节由事后检查为主向事前审核、事中控制转变。
同级财政部门在下达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指标时,既要保证公务费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又要合理确定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年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指标。
6.2 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逐年增长的业务招待费要高度重视,每年对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费支出进行专项审计,对执行情况及时通报,从而有效地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费支出,减少浪费,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