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2017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反馈控制原理与思想,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1.时域模型:典型物理系统的时域建模;线性系统基本特性;线性定常微分方程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运动模态分析;2.复数域模型: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性质;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动态结构图:结构图的绘制与化简;信号流图的绘制;梅森增益公式及其综合应用;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三)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时域分析的一般方法:基本信号及系统的一般响应以及其物理意义;控制系统的主要时域性能指标;2.一阶系统分析:一阶系统在典型信号作用下的响应特征;3.二阶系统分析: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特征,欠阻尼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的其它响应特征;了解二阶系统响应特性的改善方法;4.高阶系统分析:高阶系统时域响应的分量结构及意义;闭环极点与主导极点;高阶系统的二阶近似;5.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劳斯稳定性判据及其应用;6.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控制系统误差的概念与稳态误差的定义,典型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计算;误差的数学模型与稳态误差分析;扰动信号误差分析和稳态误差的补偿;(四)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与根轨迹方程;2.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法则;3.参数根轨迹的定义与基本绘制方法;4.附件加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分析方法,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性能;(五)频率响应法1.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与求取方法;2.最小相位系统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分析;3.频率特性函数的图形: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Bode图的绘制与特性(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Bode图,以及Bode图写出系统就、开环传递函数);4.Nyquist稳定判据:Nyquist图的粗略绘制与特性;Nyquist 稳定判据及其应用;5.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利用开环Bode图研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它特性;利用开环幅相曲线进行稳定性判定;6.稳定裕度: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定义与计算;7.闭环系统频域性能指标:频带宽度定义;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转换;(六)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1.系统校正的概念与结构;2.常用校正装置:无源超前校正网络、无源滞后校正网络、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特性与参数计算;PID控制器的特性;3.频率法校正设计方法与基本思想4.串联超前校正与串联滞后校正的目的、思想与计算方法;5.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目的和基本思想;6.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与特点;7.复合校正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七)非线性系统分析1.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非线性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方法2.典型的本质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运动的影响;3.相平面分析的基本概念;4.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描述函数分析;负倒描述函数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131003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课程总学时:64 讲课:56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自动控制原理是高等工业学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还通过实验学时,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原理、设计方法和系统稳定性的一般规律2.具有设计闭环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3.了解典型控制系统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控制系统的一般知识,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稳定的工作原理、简化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频域分析、系统校正、非线性分析等。
3.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实验技能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提醒学生使用matlab软件,要求学生使用VB编写程序来完成某些计算和绘制。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应用适当数学工具和基本原理,用不同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公式的表述与使用范围等),并且能在基本分析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五大题(部分大题中含有若干个小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其中大多数是大题目。
客观性的题目占的分量较少。
6、题目类型(1)填空题(每题3分,约15分)(2)选择题(每题3分,约15分)(3)简答题(每题10分,约10分)(4)分析计算题(约40分)(5)作图题(每题10分,约20分)7、答题要求(1)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无需再作说明。
(2)分析计算题:分析思路清晰,公式表述清楚;解题时思路清楚,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化。
这类题一般按演算步骤记分,如果计算结果不对,但演算步骤对了,仍可得一定分数。
(3)作图题:要求作图步骤清楚,若图未做完,可按作图步骤得一定分数。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涉及系统建模和控制设计的学科,学习本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掌握系统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
一、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控制系统的特性参数与性能指标4.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优缺点二、系统数学模型1.力学系统的数学建模2.电气系统的数学建模3.热力系统的数学建模4.液压系统的数学建模三、信号与系统1.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系统的时间域和频域分析方法3.信号的线性时不变系统表示与处理4.采样与保持四、系统时域分析1.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2.系统的零极点分析和阶跃响应3.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4.系统的动态特性与频域指标五、系统频域分析1.线性系统频域描述的基本概念2.系统的频率响应与波特图3.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分析六、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1.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PID控制器的性能指标与调整方法3.根轨迹法与极坐标法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稳定性分析方法七、校正和校准2.定义和识别开环和闭环误差3.适应性校正和自适应控制方法八、多变量系统与现代控制理论1.多变量系统的性态和控制方法2.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概述3.线性二次调整与最优控制4.自适应控制与模糊控制九、主动振动控制1.振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主动振动控制的建模和控制方法3.智能材料在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以上是《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的主要内容,整体上包括了基本概念、系统数学模型、信号与系统、系统时域分析、系统频域分析、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校正和校准、多变量系统与现代控制理论、主动振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能对你的考研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830自动控制原理
830自动控制原理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通过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使其保持所需的状态或实现所需的动作。
830自动控制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可以描述控制对象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而进行控制设计和分析。
2. 控制器设计:根据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和控制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控制器,实现对控制对象的稳定控制。
3. 控制器的实现:将设计好的控制器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与被控制对象进行连接和通信。
4. 控制策略的选择: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比例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5. 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和调试:通过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调试,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830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对于各种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约30分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约30分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约25分根轨迹分析和设计系统的方法约20分频率响应约30分校正网络的设计约15分(三)题型比例计算题约占40%分析题约占60%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一、控制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是由各部件互联而形成的一个系统结构,并能够提供所期望的响应。
开环控制系统是利用调节装置直接控制过程;闭环控制系统是将系统的输出测量反馈并将该反馈信号与期望的输出进行比较的系统。
二、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化、Laplace变换数学模型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
由于所考察的系统在性质上是动态的,所以描述方程通常是微分方程。
如果能够线性化这些方程,那么就可以使用Laplace变换简化求解方法。
(二)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所有初始条件假定为零时的输出变量Laplace 变换与输入变量Laplace变换之比。
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描述了所考虑系统的动态关系。
(三)方块图模型和信号流图模型方框图描述了系统变量之间的关系。
方框图由单向功能块组成,它表示变量间的传递函数。
信号流图是由节点和连接它们的若干有向支路组成的,它是一组线性关系的图解表示法。
可以采用MASON增益公式对获得系统的传递函数。
(四)状态变量、状态微分方程和状态流图模型系统状态是指表示系统的一组变量,若已知这组变量、输入信号和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方程,就可以完全确定系统未来的状态和输出响应。
状态微分方程将系统状态的变化率与系统状态和输入信号联系起来,线性系统的输出则通过输出方程把状态变量和输入信号联系起来。
状态流图可以采用相变量型状态流图和输入前馈形式型状态流图模型。
(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系统响应矩阵指数Φ(t) 称为为状态转移矩阵。
通过求得控制系统状态变量的时间响应可以检验系统的性能。
求解状态向量微分方程可得到系统的瞬态响应。
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部分科目考试大纲(初试业务课考试覆盖范围,仅供参考)1001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初试业务课考试覆盖范围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业务课名称及代码业务课覆盖范围▲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854仪器技术综合仪器技术综合包括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技术、工程光学、测控电路四门课程,考试时选择其中两门课程进行考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误差基本概念、性质及处理;误差的合成与分配;测量不确定度概念、评定及合成;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回归分析;动态测试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传感技术:传感器定义、组成、分类及要求,传感器的静特性,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包括: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光电式、热电式传感器),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传感器基本转换电路。
工程光学: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平面与平面系统,光阑与光束限制、像差基础、典型光学系统、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基础;测控电路:测控电路的组成与设计要求,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解调电路,运算电路,转换电路,细分辨向电路,输出控制驱动电路。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20★光电信息工程▲0804Z2★生物医学仪器856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类、分解和基本运算,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分析,系统模型描述和分类;起始点的跳变,双零法与经典法,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及卷积性质;傅里叶变换、抽样信号和抽样定理;拉氏变换,全通网络与最小相移函数;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描述、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分析、卷积和;Z变换、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DTFT;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IIR数字滤波器,FIR数字滤波器。
2085203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854仪器技术综合仪器技术综合包括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技术、工程光学、测控电路四门课程,考试时选择其中两门课程进行考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误差基本概念、性质及处理;误差的合成与分配;测量不确定度概念、评定及合成;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回归分析;动态测试数据处理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