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期末

  • 格式:doc
  • 大小:147.18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1-18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9-

21中至少有二个答案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的得0分)

14.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 .米、牛顿、千克

B .千克、焦耳、秒

C .米、千克、秒

D .米/秒2、千克、牛顿

1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A.1N

B.3N

C.13N

D.0

16.一物体m 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1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 受到的力是:

A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17.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 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v /3

B.v /2

C.2v /3

D.3v /2

18.如图2所示,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1m 和2m ,互相接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B 的作用力等于

A.F m m m 211+

B. F m m m 212+

C.F

D. F m m 21

19.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越大

B.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力也可能为零

C.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合力也可能很大

D.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

20.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21.在地面上固定一块竖直的挡板A ,另一块挡板B 与水平面成θ角,如图3所示。在两块挡板之间放一个质量为m 的光滑球体。缓慢抬起B 板的右端使θ逐渐增大,球体对挡板A 和B 的压力1F 、2F 的变化情况是

A.1F 逐渐减小

B.1F 逐渐增大

C. 2F 保持不变

D. 2F 逐渐增大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22.(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 点的位置,读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 ′的图示;

F.比较力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

(2)如图6是甲、乙两位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 表示两

个分力F 1、F 2的合力,用F ′表示F 1和F 2的等效力,则可判断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尊重事实的.

2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

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实验前应先平衡摩擦力,方法:不挂托盘,使小车拖着纸带,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

器处于工作状态,逐渐调节木板的倾角,使打下的纸带点间距相等,则说明小车做 ,即平衡了摩擦力。

(2)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3)某同学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根据所得数据,在如图8所示坐标系中作出a-

F 图象.图线存在截距,其原因是 :若去掉此误差,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

是 .

(4)如图9所示为某同学在做实验时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

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其中x 1=7.05 cm 、x 2=7.68 cm 、x 3=8.33 cm 、x 4=8.95 cm 、 x 5=9.61 cm 、x 6=10.26 cm,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加速度的大小是 m/s 2

(提示: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及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4.(12分) 如图所示,轻弹簧AB 原长为35 cm ,A 端固定于一个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重50 N 的物体上,手执B 端,使弹簧与斜面平行.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弹簧长变为40 cm ;当匀速上滑时,弹簧长变为50 cm.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物体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5.(14分)某天,小锐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

1 2.0m/s v =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215.0m/s v =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他们距车站50.0m s =.为了乘上该公交车,

当公交车从身旁经过时他立即匀加速向前跑去,加速度

2

1 2.0m/s a =,达到最大速度 6.0m/s m v =后匀速前进.假设公交车匀速行驶到距车站

025.0m s =处开始匀减速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求: (1)公交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2a 的大小;

(2)分析公交车至少需在车站停留多长时间小锐才能赶上?(不计车长)

26.(14分)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以的初速度沿倾角的斜面匀加速滑下,经过s t 5=的时间时物体的

速度s m v 12=,(取g =10 m /s 2,sin37°=0.6,cos37°=0.8)

求: (1)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2)物体受到的阻力;

(3)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