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期末
- 格式:doc
- 大小:147.18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宁波市 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物理试卷考生注意: 1.没有特别说明,重力加速度取g=10m/s2;2.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共30 分)1.最早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友善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想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A .笛卡尔B.牛顿C.伽利略D.亚里士多德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研究刘翔110m 栏比赛的跨栏技术时,其身体可看作质点B.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迹时,月球可看作质点C.研究火车经过地道所需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D.研究“嫦娥一号”在轨道上的翱翔姿态时,“嫦娥一号”可看作质点3.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B.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上的C.用绳悬挂物体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是沿绳缩短的方向D.用水平直杆固定路灯时,直杆对路灯的弹力方向必然在直杆所在直线上4.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汽车仪表盘上速度计指针地址的变化。
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地址,经过 6s 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地址。
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 .3m/s2B. 5m/s2C. 10m/s2D. 20m/s25.如图为a、 b 两物体做匀变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v / m s·-115a105A . a、 b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t=4s 时, a、 b 两物体速度相同C.最初 4s 内, a、 b 两物体的位移相同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 b 物体的加速度大6.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YD .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7.一个小球从水平桌面上方某点自由落下,与桌面多次碰撞后静止在桌面上。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一汽车通过拱形桥顶点时的速度为10m/s,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3/4,如果要使汽车在桥顶对桥面没有压力,车速至少为A.15m/sB.20m/sC.25m/sD.30m/s2.如图所示.用力F推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P、Q、R.使其做匀加速运动,若P和Q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6N,Q和R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4N,Q的质量是2kg,那么R的质量为A.2kgB.3kgC.4kgD.5kg3.如图所示,物体由静止开始从传送带顶端下滑到底端。
若传送带静止,所用的时间为t;若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传送带开始顺时针转动,所用时间为t′。
则t和t′的关系一定是A.t′>t B.t′=t C.t′<t D.不能确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圆周运动是种匀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D.因为物体做圆周运动,所以才产生向心力5.河水的流速为4m/s ,船要从河的南岸A 点沿与河岸成30°角的直线航行到北岸时,则船相对水的速度的最小值为 A .5m/sB .4m/sC .3m/sD .2m/s6.如图所示,ab 、cd 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圆周半径为R ,b 点为圆周的最低点,c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
现有两个小滑环A 、B 分别从a 、c 处由静止释放,滑环A 经时间t 1从a 点到达b 点,滑环B 经时间t 2从c 点到达d 点;另有一小球C 从b 点以初速度v 0=4gR 沿bc 连线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间为t 3,不计一切阻力与摩擦,且A 、B 、C 都可视为质点,则t 1、t 2、t 3的大小关系为A .t 1=t 2=t 3B .t 1=t 2>t 3C .t 2>t 1>t 3D .A 、B 、C 三物体的质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挂另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且M <m 。
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高一物理试题(B)本试卷分第Ⅰ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然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种类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够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 个小题, 1~8 题只有一个选项是吻合题目要求的;9~ 12 题有多个选项吻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是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之一B.选择不相同的参照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是相同的D.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时,速度不断减小,惯性不断减小2.好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能够说明物体拥有惯性B.亚里士多德对牛顿第必然律的建立做出了必然的贡献D.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从山东龙口港到辽宁大连港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运输路线。
若是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
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两船的行程相同,位移不相同B .“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辰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一句中,“两天”和“下午三点”都指的是时间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不能够够把船视为质点4.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者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量必然越大B.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必然越大C.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必然越大D.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必然越大5.以下列图, P 和 Q 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西华三高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描述机械运动必须先选定参考系,并且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定量地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必须先选定坐标系;在同一问题中,坐标系相对于参考系是静止的B.“质点”是物理学中为了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它可以使问题简化C.“第6秒”指的是时间,“第8秒末”指的是时刻D.“位移”用于直线运动,“路程”用于曲线运动2.某人骑自行车,开始用100s的时间行驶了400m,接着又用了100s的时间行驶了600m,关于他骑自行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他的平均速率是4m/s B.他的平均速率是5m/sC .他的平均速率是6m/sD .他在后600m 的路程中的平均速率是6m/s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B .初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C .加速度大、运动时间长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D .平均速度大、运动时间长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作匀速直线运动;B .开始阶段乙跑在甲的前面,20s 后乙落在甲的后面C .20s 末乙追上甲,且甲、乙速率相等D .40s 末乙追上甲5.如图2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
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A .2B .3C .4D .5 6.大小不同的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小球上,以下各组中可使小球平衡的是()A .2N ,3N ,6NB .1N ,4N ,6NC .35N ,15N ,25ND .5N ,15N ,25N7.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B .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C .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图 1 图2D .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8.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物体A 、B ,质量分别为1m 、2m 。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阿左旗高级中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物理出卷人:魏军一、单选题(3分×10=30分)1.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D )A.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大,惯性也就大的缘故。
2.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国际单位中基本单位的是( C )A.N·kg·s B.N·m·s C.kg·s·m D. kg·s·cm3.一个溜冰运动员在比赛中以半径为R做圆周运动,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则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分别是( D )A.0、2R B. 2R、2πR C.0、6πR D. 2R、6πR4.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5.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测得体重为480 N,则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B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下降 C.减速下降 D.匀速下降6.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1所示,则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A.第1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B.第2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C.第2s末物体回到了起点D.第1s末、第3s末、第5s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7.如图物体受到一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拉力F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为( A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C.向上偏左 D.向上偏右8.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最初3s内的位移为45m,则它在第4s内的位移为( A ) A.35m B.63m C.15m D.80m9.一个物体受到6N的力作用而运动,现要用两个力来代替这个6N的力,下列给定的各组值中不能实现这一目的是( C )A.3N 和3N B.10N和4N C.1N和10N D.6N和6N10.在弹性限度内某弹簧下端悬挂500N重物时,总长为22cm,悬挂750N重物时,总长为23cm,该弹簧劲度系数为( A )A.2.5×104N/m B.7.5×104N/m C.5×104N/m D.1.25×105N/m二、多选题(5分×4=20分)11.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1.The following velocity–time graph was derived from a test drive of a prototypesports car. The car started from rest and initially travelled north.a What distance did the car travel between 12 s and 28 s?b Calculat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car after 28 s.c What was the average speed of the car during the 28 s interval?d Calculat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car between 4 s and 12 s.2. A batsman hits a cricket ball (from ground level) at a speed of 30.0 m s–1 and at an angle of 36.9° to the horizontal as shown. Air resistance can be ignored.a What is the maximum height that the ball reaches?b Which of the arrows (Q–T) in Figure 4 best represents the resultant force on the ball at point X?c An advertising board is now placed on the boundary of the cricket ground at a distance 72.0 m from the batsman as shown in Figure 5. Assuming the ball is hit exactly the same way as in the previous question, at what height above the ground will the ball strike the advertising board?You must show your working.2.During a tennis match, a tennis ball of mass 100 g is served. Assume that theinitial speed of the ball is zero. The racquet exerts a force on the ball as shown in the diagram below.a Calculate the net impulse delivered to the ball.b Calculate the speed with which this ball was served.4. A toy plane is launched by using a stretched rubber band to fire the plane vertically into the air. the rubber band is stretched by 25 cm and has a spring constant of 120 N m–1. the mass of the plane is 160 g. assume that the rubber band follows hooke’s law and ignore its mass when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a how much potential energy is stored in the rubber band at this extension?b calculate the speed with which the model plane is launched.5.A student arranges a toy car track with a vertical loop of radius 0.200 m, as shown.a car of mass 150 g is released from a height of 1.00 m at point X. the car rolls down the track and travels around the loop. assuming g is 9.80 m s–2, and ignoring friction, calculate:a the speed of the car as it reaches the bottom of the loop, point Yb the normal reaction force from the track at point Yc the speed of the car as it reaches the top of the loop at point Zd the apparent weight of the car at point Ze the release height from which the car will just maintain contact with the track as it travels past point Z.6、During a game of totem tennis, the ball of mass 150 g is swinging freely in a horizontal circular path. the cord is 1.50 m long and is at an angle of 60.0°to the vertical shown in the diagram.a Determine the net force that is acting on the ball at this time.b calculate the size of the tensile force in the cord.c how fast is the ball travelling at this time?7. Ganymede is the largest of Jupiter’s moons. It is about the same size as the planet Mercury. Ganymede has a mass of 1.66 × 1023 kg, an orbital radius of 1.07 × 109 m and an orbital period of 6.18 × 105 s.a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 mass of Jupiter.b Calculate the orbital speed of Ganymede.c Calculate the gravitational force that Ganymede exerts on Jupiter.8.a wayward satellite of mass 1500 kg has developed a highly elliptical orbit around the earth. At its closest approach (perigee), it is just 500 km above the earth’s surface. Its furthest point (apogee) is 3000 km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the earth has a mass of 6.0×1024 kg and a radius of 6.4×106 m.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strength of the earth is shown in the graph.a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satellite as it moves from the closest to the furthest point from the earth.b the satellite was moving with a speed of 15 kms–1 at its closest point to earth. How fast was it travelling at its furthest point?9. Meredith and Hilary are studying collisions by sliding blocks together on a frictionless table. Meredith slides a block of mass 2 kg with a speed of 3 m s–1 that collides with a block of mass 1 kg, which was at rest. After the collision the 1 kg block has a speed of 4 m s–1. The situations before and after are shown in Figure below.a Show that, after the impact, the velocity of the 2 kg block is 1 m s–1.b Indicate whether this is an example of an elastic or inelastic collision. Include calculations to justify your answer.Multiple choice – Materials and their use in structuresIn this section, take the acceleration due to gravity, g, as 10 m s–2.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relates to Questions 10–15.Engineers are testing sampl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teel to determine the best type to use in construction of a bridge.The samples they are testing have a cross-section area of 2.0 × 10–5 m2. They are all 0.10 m long.The samples are under tension. They first test a sample of material P. The force-extension graph for this test is shown below. The sample breaks at X.In Questions 1–4, a tension force of 8.0×103 N is applied to the sample.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gives the stress?A. 8.0 ×103 N m–2B. 4.0 ×107 N m–2C. 4.0 ×108 N m–2D. 4.0 ×109 N m–2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gives the strain when the force is 8.0×103 N?A. 5.0 ×10–7B. 5.0 ×10–4C. 5.0 ×10–3D. 5.012.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gives Young’s modulus for material P?A. 3.0 ×10–7 N m–2B. 8.0 ×1010 N m–2C. 1.3 ×1011 N m–2D. 8.0 ×1011 N m–21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gives the energy stored in the sample when the force8.0×103 N is acting on it?A. 2.0 ×10–7 JB. 2.0 JC. 4.0 JD. 8.0 ×106 J1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to the measure of toughness of material P?A. 2.7 ×10–5 J m-3B. 10 J m-3C. 16.5 J m-3D. 6.6 ×106 J m-315.The engineers test another sample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material Q. The force-extension graph for material Q is shown below.The engineers decide against using material Q, preferring P. Using only the data abo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ost likely reason for this decision?A.P is stronger than Q.B.Q is more brittle than P.pared with P, Q would stretch too much at a given load.D.Young’s modulus is greater for P than Q, indicating more strength.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relates to Questions 16 and 17.A cable supporting a large mass is wound around a drum as shown in figure. The drum consists of a solid metal cylinder. The drum is held stationary.16.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type of stress on the drum?A. shearB. elasticC. tensionD. Plastic17.The cable has an unstretched length of 2.0m. When the mass is attached, the strain in the cable is 0.010. Assuming no slippage of the cable or movement of the cylind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indicates by how much the cable stretches?A. 0.020 cmB. 2.0 cmC. 10 cmD. 20 cm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relates to Questions 18 and 20.Engineers are testing steel cables for use in a lift. The first cable they test is sample X. The sample has a length of 10.0 m exactly, when unstretched.The stress-strain graph for the material from which the cable is made is shown in Figure .F represents the breaking point.18. The sample of cable breaks at point F, when the force on it is 1.8 ×105 N.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estimate of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able sample?A. 1.25 ×10–4 m2B. 2.0 ×10–4 m2C. 4.0 ×10–4 m2D. 5.0 ×10–4 m219.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estimate of the length of the cable sample when it breaks?A. 9.060 mB. 10.004 mC. 10.040 mD. 10.400 m20.The engineers now test another cable sample, Y,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Thestress-strain graph for both X and Y are shown in Figure . In successive tests, the cable Y is stretched to point P and then Q. Cable X is stretched to point R and then S.From which of these points (P, Q, R, S) is it likely that the cables will not return to their original lengths; that is, bepermanently distorted?A. noneB. S onlyC. Q, R, SD. All21. A concrete slab is to be used as a viewing platform.The structure and its intended use is shown in Figure.Which of the options below best shows how steel should be used to reinforce the concrete slab?。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答案(新课标)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2.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B. 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C. 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D. 惯性与物体的加速度有关 3.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力 B.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小于任一个力 C.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D.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 4.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 牛顿第一定律是理论推导出的定律 C. 牛顿第一定律是伽利略惯性定律的推广 D.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 下列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C. 物体的速度为零 D.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7. 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 B.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随高度变化 C.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高度均匀变化 8.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增大 B.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C.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 D.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平方增大 9. 下列关于竖直上抛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 B. 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随高度变化 C. 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 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随高度均匀变化 10. 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速度始终不变 B. 平抛运动的竖直方向加速度始终不变 C. 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 D. 平抛运动的竖直方向位移随时间的平方增大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5N,另一个力为15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最小为______N,最大为______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0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15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伽利略、爱因斯坦C.伽利略、牛顿 D.亚里士多德、牛顿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研究自行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可以将自行车后轮看作质点B.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时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C.质量和速度都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3.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4.如图所示,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5.已知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分别为10N和30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A.15N B.20N C.35N D.40N6. 某同学站在上升的电梯内,已知该同学体重为600 N,在电梯减速直至停止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A.该同学体重大于600 N B.该同学体重小于600 N C.该同学对电梯地板压力大于600 N D.该同学对电梯地板压力小于600 N7.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D.摩擦力一定是阻力8.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A.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B. 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D. 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9. 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均匀球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上,绳受的拉力为T,墙对球的弹力为N,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则()A. T、N均不变B. T减小、N增大C. T、N均增大D. T、N均减小10.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竖直向下,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11.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s末的速度是 6m/s,第 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初速度是 4m/sB.物体的加速度是 2m/s2C.任何 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m/sD.第 1s内的平均速度是 6m/s12. 如图所示,悬挂在小车顶棚上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小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向右加速运动 B.向右减速运动C.向左加速运动 D.向左减速运动13.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变速运动B.2s前乙比甲速度大,2s后甲比乙速度大C.在4s时刻,甲追上乙D.前2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着物体m,m与M之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关于m和M的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m给M向左的摩擦力 B.M给m向左的摩擦力C. 地面对M的摩擦力向右 D.地面对M无摩擦力作用15.如图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21分。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A 类题《满分 60 分,时间 40 分钟, g 均取 10m/s 2》、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 2 2 2A.0.1 m/s2B.1 m/s2C.3m/s2D.10m/s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D. 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 2s 后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A.10mB.20mC.30mD.40m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其合力最小值为()A.1NB.3NC.13N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7.力 F1 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2m/s2,力 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4m/s2。
当 F1 和 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2 2 2 2 A . 2m/s2 B .4m/s2C. 6m/s2D . 8m/s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 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挡板的压力为()A. mgco sθB.mgtanθC. mg/cosθD. mg9.如图所示,质量为 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 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A. 匀速上升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 v0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均速度v 和加速度 a 是(),a恒定C.v v0 v,a随t减小 D.无法确定v2 D.减速下降 v,在时间 t 内,物体的平A. v v0 v2 a随t减小 B.v v0 v26.6. 、计算题 (共 40 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10kg 的物体,在 F=60N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得: ② (1分)
(2)由图象知,10s —20s 内体重计对人体的支持力F ′N -=500N ,F 合=F ′N --mg=0 ③
所以这段时间内升降机做匀速运动。
④ (3分) 20、解:(1)F µ=µF N = µmg =0.4×10×10N=40N (3分)
(2)由牛顿第二定律 2
/2104060s m m F F a =-=-=μ(3分) (3)第3s 内位移 m
at at x 54221
922121212223=⨯⨯-⨯⨯=-=(3分) 21、A :解:选小红和雪橇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1)在轴上由物体平衡条件得:
① (2分)
解得: (2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雪橇对地面压力大小为: (1分)
(2)在轴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2分)
又由:
③ (2分)
解②③得: (1分)
B:解:①设小球受的风力为F ,小球的质量为m ,因小球做匀速运动,
则F=μmg ,F=0.5mg,所以μ=0.5. (3分) ②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Fsin θ=mgcos θ ① (2分) Fcos θ+mgsin θ-f=ma ② (2分) 又f=μN ③ (2分)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a=0.75g 由s=at 2/2,并代入数值,得
t=(8s/3g)1/2 (1分)。
(2)(10分)①图线如答图所示(正确作出Ma 1-图线的得2分,其中正确建立坐标系的得1分,图线正确的得1分,作M a -图线的不得分);Ma 1∝(或:a 与M 成反比)(2分) ②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2分);没有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M 。
(2分) ③控制变量(2分)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41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2分)解:(1)由221gt h = (2分)得物体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ss g h t 4108022=⨯== (2分) (2)在第1s 内的位移 mm gt h 511021212211=⨯⨯== (2分)最后1s 内的位移由7:1:41=h h 得m m h h 3557714=⨯== (2分)(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s t 22=时的位移大小h '和速度大小υ'分别为:mm gt h 202102121222=⨯⨯==' (2分)s m s m gt /20/210=⨯=='υ (2分)12.(13分)(1)物体在力F 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受力如图水平方向有:F cos37°-f = ma (2分) 竖直方向有:F sin37°+N -mg =0 (2分)f = μN(1分)带入数据解得a = 0.3m/s 2(1分)(2)撤去外力F 后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υ = at 1 (2分) 0 = υ-a ′t 2 (2分)a ′=μg(2分)代入数据解得t 2 = 0.75s(1分)13.(16分)解:(1) 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为∆x =22r h + (2分)弹性细绳对滑块A 的拉力为22r h k x k F T +=∆= (2分)(2)设A 静止时离O’的距离为r ,此位置处A 将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有mg F F T N =+αcos (2分)fT F F =αsin (2分)而αcos khF T =(1分)Nf F F μ=max (1分)kr=f≤f max =μ (mg -kh) (2分)。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飞机体积很大,有时也能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自转的时候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2.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A.N m s B.kg m s C.N kg s D.N kg m3.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A.5s B.7s C.9s D.3s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B.加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C.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D.匀减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5.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6.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17N 3N B.17N 0 C.9N 0 D.5N 3N7. 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有力的作用C.物体间的作用力可以是相互的,也可以是独立的D.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速度改变8.在加速度为a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人受地球的吸引作用产生的力为m(g-a)B.此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C.此人受到的重力为mgD.此人的视重为m(g + a)9 .如图2所示,一轻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对小球施加一个F=3mg的水平拉力,使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并保持静止,则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A.30°B.37°C.45°D.60°10. 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将 ( )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11. 一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水平运动,1 s 末撤去恒力F ,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恒力F 和物体所受阻力f 的大小是( )A .F =8 NB .F =9 NC .f =3 ND .f =2 N12.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秤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市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没有特别说明,重力加速度取g=10m/s2;2.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共30分)1.最早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A.笛卡尔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刘翔110m栏比赛的跨栏技术时,其身体可看作质点B.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迹时,月球可看作质点C.研究火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D.研究“嫦娥一号”在轨道上的飞行姿态时,“嫦娥一号”可看作质点3.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B.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上的C.用绳悬挂物体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是沿绳收缩的方向D.用水平直杆固定路灯时,直杆对路灯的弹力方向一定在直杆所在直线上4.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汽车仪表盘上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
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6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
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3m/s2 B.5m/s2C.10m/s2 D.20m/s25.如图为a、b两物体做匀变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t =4s 时,a 、b 两物体速度相同C .最初4s 内,a 、b 两物体的位移相同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6.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B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 .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D .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7.一个小球从水平桌面上方某点自由落下,与桌面多次碰撞后静止在桌面上。
5.1991年5月11日的《北京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则动人的事迹:5月9日下午,一位4岁小男孩从高层塔楼的16层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高度是3m,g取10m/s2,这位青年从他所在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 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A.3.0sB. 1.3 SC. 0.4sD. 1.7S6.20xx年10月15日9时30分我国利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并于次日6时23分成功落地回收,宇航员杨利伟安全返回.神州五号回收舱在接近地面前的一段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的下列图线中,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 )7.用手握住测力计(不计重力)的两端,两手都用10N的力向两端拉测力计,这时测力计的读数和所受的合力分别是( )A.10N、0N B.10N、20NC.20N、0N D.20N、20N8.如图所示,一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加速度一直变小,速度一直变小B.加速度一直变大,速度一直变小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大后变小9.如图所示,有一辆汽车满载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西瓜A受到其他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是()A. m22ag- B. maC. m22ag+ D. m(g+a)10.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把一重为G的物体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11.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C. 有摩檫力一定有弹力D. 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12.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B.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一定大C.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可能很小D.速度增加,加速度一定在增加13.火箭在下列哪种状态下会发生超重现象?()A.匀速上升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14.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A.等效替代B.实验归纳C.理想实验D.控制变量15.某同学用水平力推静放在水平上的桌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该同学对桌子的推力()A、大于桌子对该同学的推力B、小于桌子对该同学的推力C、小于桌子和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等于桌子对该同学的推力二.探究实验填空题目(本题共5空,每空4分,共20分)。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XXX教育是一家致力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机构。
他们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即逻辑头脑、创造头脑和情感头脑。
逻辑头脑是指人们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头脑是指人们创造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能力,情感头脑是指人们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这三个头脑缺一不可,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包含选择题和计算题。
选择题中,要求学生根据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的定义选择正确答案,判断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计算紧急刹车后汽车的位移等。
计算题则要求学生根据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例如计算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等。
在物理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基本概念和公式,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研究,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XXX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认为,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他们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在研究物理学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要有三个头脑,你知道吗?这句话没有明确的上下文,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才能理解其含义。
12.据报载,我国自行设计生产运行速度可达150m/s的磁悬浮飞机。
假设该飞机的总质量为5t,沿水平直轨道以1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至最大速度,忽略一切阻力的影响,求:1)飞机所需的动力F;2)飞机起动至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t。
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所需的动力为F=5t×1m/s²=5×10³N(5分)。
2)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at,t=v/a=150m/s ÷1m/s²=150s(5分)。
11.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现用10N的水平拉力拉物体,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2.0s物体的速度增大到4.0m/s,求:1)物体在此2.0s内通过的位移;2)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
8.如图所示是物体的运动图像,能表示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9.有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0 N和40 N.如果它们之间的夹角是90°,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A. 50 N B.0 C.80 N D.110 N10.如图所示,一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力F作用于木箱,使木箱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A.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FsinθB.力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FcosθC.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FsinθD.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cosθ11.一石块从楼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2s末的速度大小是A. 5m/s B. 10m/s C. 20m/s D. 30m/s12.12.质量为50kg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A.530N B.500N C.450N D. 470N13.游泳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垂直河岸横渡,当水速突然增大时,对运动员横渡经历的路程、时间发生的影响是A.路程增加,时间不变 B.路程增加,时间缩短C.路程增加,时间增加 D.路程、时间均与水速无关14. 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中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
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则力F作用后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15.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
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0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15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伽利略、爱因斯坦C.伽利略、牛顿 D.亚里士多德、牛顿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研究自行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可以将自行车后轮看作质点B.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时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C.质量和速度都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3.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4.如图所示,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5.已知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分别为10N和30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A.15N B.20N C.35N D.40N6. 某同学站在上升的电梯内,已知该同学体重为600 N,在电梯减速直至停止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A.该同学体重大于600 N B.该同学体重小于600 N C.该同学对电梯地板压力大于600 N D.该同学对电梯地板压力小于600 N7.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D.摩擦力一定是阻力8.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A.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B. 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D. 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9. 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均匀球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上,绳受的拉力为T,墙对球的弹力为N,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则()A. T、N均不变B. T减小、N增大C. T、N均增大D. T、N均减小10.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竖直向下,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11.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s末的速度是 6m/s,第 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初速度是 4m/sB.物体的加速度是 2m/s2C.任何 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m/sD.第 1s内的平均速度是 6m/s12. 如图所示,悬挂在小车顶棚上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小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向右加速运动 B.向右减速运动C.向左加速运动 D.向左减速运动13.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变速运动B.2s前乙比甲速度大,2s后甲比乙速度大C.在4s时刻,甲追上乙D.前2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着物体m,m与M之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关于m和M的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m给M向左的摩擦力 B.M给m向左的摩擦力C. 地面对M的摩擦力向右 D.地面对M无摩擦力作用15.如图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21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期末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
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ΔxΔt,当Δ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②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③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④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 B解析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用从t时刻开始的时间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表示的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①正确;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科学方法运用了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方法,②错误;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③正确;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将变速运动分割成一段段的匀速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采用了微元法,④正确,故B正确。
2.某同学身高1.8 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高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A.2 m/s B.4 m/s C.6 m/s D.8 m/s答案 B解析竖直上升阶段,由v2-v20=2ax得:0-v20=-2gh,注意运动员是站着起跳,横着过杆,所以竖直方向的位移应该是重心上升的高度,不是1.8 m,而是0.9 m左右,故代入数据解得:v0≈18 m/s≈4 m/s,B正确。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1-18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9-
21中至少有二个答案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的得0分)
14.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 .米、牛顿、千克
B .千克、焦耳、秒
C .米、千克、秒
D .米/秒2、千克、牛顿
1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A.1N
B.3N
C.13N
D.0
16.一物体m 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1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 受到的力是:
A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17.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 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v /3
B.v /2
C.2v /3
D.3v /2
18.如图2所示,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1m 和2m ,互相接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B 的作用力等于
A.F m m m 211+
B. F m m m 212+
C.F
D. F m m 21
19.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越大
B.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力也可能为零
C.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合力也可能很大
D.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
20.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21.在地面上固定一块竖直的挡板A ,另一块挡板B 与水平面成θ角,如图3所示。
在两块挡板之间放一个质量为m 的光滑球体。
缓慢抬起B 板的右端使θ逐渐增大,球体对挡板A 和B 的压力1F 、2F 的变化情况是
A.1F 逐渐减小
B.1F 逐渐增大
C. 2F 保持不变
D. 2F 逐渐增大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22.(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 点的位置,读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 ′的图示;
F.比较力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
(2)如图6是甲、乙两位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 表示两
个分力F 1、F 2的合力,用F ′表示F 1和F 2的等效力,则可判断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尊重事实的.
2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
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实验前应先平衡摩擦力,方法:不挂托盘,使小车拖着纸带,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
器处于工作状态,逐渐调节木板的倾角,使打下的纸带点间距相等,则说明小车做 ,即平衡了摩擦力。
(2)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3)某同学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根据所得数据,在如图8所示坐标系中作出a-
F 图象.图线存在截距,其原因是 :若去掉此误差,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
是 .
(4)如图9所示为某同学在做实验时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
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其中x 1=7.05 cm 、x 2=7.68 cm 、x 3=8.33 cm 、x 4=8.95 cm 、 x 5=9.61 cm 、x 6=10.26 cm,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加速度的大小是 m/s 2
(提示: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及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
24.(12分) 如图所示,轻弹簧AB 原长为35 cm ,A 端固定于一个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重50 N 的物体上,手执B 端,使弹簧与斜面平行.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弹簧长变为40 cm ;当匀速上滑时,弹簧长变为50 cm.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物体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5.(14分)某天,小锐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
1 2.0m/s v =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215.0m/s v =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他们距车站50.0m s =.为了乘上该公交车,
当公交车从身旁经过时他立即匀加速向前跑去,加速度
2
1 2.0m/s a =,达到最大速度 6.0m/s m v =后匀速前进.假设公交车匀速行驶到距车站
025.0m s =处开始匀减速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求: (1)公交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2a 的大小;
(2)分析公交车至少需在车站停留多长时间小锐才能赶上?(不计车长)
26.(14分)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以的初速度沿倾角的斜面匀加速滑下,经过s t 5=的时间时物体的
速度s m v 12=,(取g =10 m /s 2,sin37°=0.6,cos37°=0.8)
求: (1)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2)物体受到的阻力;
(3)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市第二教育集团20xx —20xx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24. 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物体受力情况如图①,由平衡条件得 F 1+F f =G sin30°
F N =
G cos30°,F f =μF N
而F 1=k ×(0.4-0.35)=0.05k
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时,
物体受力情况如图②
由平衡条件得F 2=G sin30°+F ′f
而F ′f =μF N ,F 2=k ×(0.5-0.35)=0.15k ,
以上各式联立求得
k =250 N/m ,μ=36
.
25. 22 4.5m/s a = 4s t ∆=
(1)对车:由
2ax v v 202t =-得2202v 0)s (s 2a -=--
解得22 4.5m/s a = (2)车到站时间5s 4.5-1501525t 1=-+=
小锐匀加速所用时间2s 226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