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309.49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能力。
下面浅析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帮助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活动,如解决开放性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归纳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可以使用一些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增加学习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看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如使用教具、进行实验和观察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一、深入了解学生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
在教学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帮助。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普遍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很无聊。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方式、幽默的语言、精彩的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调整教学方法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精准有效。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做笔记和习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等方法。
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示范演示、引导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且理论性强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质量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相关的策略和实践,并进一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并提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二、策略与实践研究1. 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引导和实践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课题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合理的课堂布置合理的课堂布置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地进行学习。
合理的课堂布置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有效性。
3. 注重实践与应用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实践与应用,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数学建模、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5. 科学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工具和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客观和公正。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困惑和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催化剂,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举例引入、提出有趣的问题、组织有竞争性的游戏等方式,使数学变得有趣和生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通过使用计算器、教学软件等辅助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其次,合理设置问题。
合理设置问题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适度增加问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用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此外,在问题设置上应多样化,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和实践性。
例如,可以引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互动参与。
一个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一起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思路提供指导和提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互相之间的互助和交流,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知识的共同建构。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合理设置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互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有效途径和方法,并且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一、前言数学是一门精深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常常被人们视为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
尤其是在初中数学阶段,学生们常常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掌握。
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门学科,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介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该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并提供具体的事例,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深度理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地自我探究与自我学习。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主导者,而是变成一个资源共享者和学习引导者。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3.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练习习题、课外探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自主学习。
4.积极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共同发展。
三、初中数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优势: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有动力地学习:因为是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使他们之间形成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1-11-10T17:07:34.6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高成树
[导读]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的教育改革,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师素养、学习兴趣、课堂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五个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兴趣;管理
作者简介:高成树,上海师范大学数学学科教育硕士,现任教于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一中学。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教师利用一切资源对知识进行诠释,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和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
由于每个教育个体的不同,所以有效教学没有统一标准。
当前,在中考、高考考试制度下,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乐此不疲的采取多上课、多做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做确实有效果,而且是立竿见影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弊端多多。
首先,对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学生很容易疲劳,产生厌倦、逆反心理。
再次,长期的题海战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生靠这种“死”学,初中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或更高层次学习就跟不上了,见过或做过的题学生会做,而改变一下就不会做了。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教会他们方法,只让他们“做死题,死做题”,“授之以鱼”而未做到“授之以渔”。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反思,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一定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一切教学资源只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辅助。
教师通过教学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多角度、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促进和引导学生去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探索更多更好的知识。
所以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就要有高度,思维水平要高,思维品质要好,能够深入浅出。
在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素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注重点滴细节的渗透和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
考试不考的但对学生学习和开阔视野有帮助的要教;一节课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通过我们的探究学习,学生得到了更多书中没有的道理,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学生题目不会做,但通过一道题产生了新的想法和思考,这也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要单纯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习成败。
通过教学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所收获,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内因,内因决定外因,内因一旦起作用,会爆发出强大的动力。
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了,他就会很想学,而且学得很轻松、很快乐。
所以,笔者一直在尝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1)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会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讲座的形式跟同学们介绍:生活中的求最省钱、最大利润问题,统计与概率问题都与数学有关;学数学有助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心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结合实例来说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
(2)在课堂上,为了给课堂增加一些快乐的气氛,讲到4+(-3)时,笔者会说中间有两个符号在一起要用括号隔开,否则会“打架”;在讲到全等符号“≌”时,它是一个S睡在席梦思床上,而且是仰面睡着;在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时,笔者会开玩笑的对一位学生李强说:当你有个重大发现和发明时,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叫李强定理,学生会感觉很幽默。
这就是利用语言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松学生的大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笔者也会在数学课堂上介绍一些前沿科学,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定喜欢他的课,自然就会学好这门课。
教师的威信、魅力和才华会让学生佩服,从而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笔者在平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是“言必行,行必果”。
要求作业什么时候完成,到时候笔者会一个都不放过,没做的不吃饭你也得做完。
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很关心、爱护学生,课下笔者会跟学生开玩笑,关心他们,与他们快乐相处,和他们称兄道弟,走入他们的心灵。
例如,八年级三班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而且基础差、习惯差,学习困难多,很多学生想放弃。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除了严格要求他们,还经常的鼓励他们,与他们谈心,给他们补缺补差,和他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共同克服困难。
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开始喜欢笔者,学习数学热情高涨,作业能认真完成,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全班数学均分提高二十分,优秀率、及格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严格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有效教学关键在课堂,课堂效率低,课下用几倍或几十倍的努力都难以弥补。
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高效的课堂做准备。
1.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四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缺一不可。
教师讲到哪,你的眼睛就看到哪,耳朵就听到哪,手就记到哪,大脑就思考到哪。
做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不会走神,听课效率自然而然就高。
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做到,需要教师提醒、培养,让他们逐渐养成“四到”习惯。
在养成这一好习惯后,教师布置的作业就会容易做,学起来更有信心,后来再做适量的练习巩固复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也很轻松。
当然还要有严格的课堂管理作保障,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及时调控、管理课堂。
2.自身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和教学水平,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在教学中,为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方法,笔者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精简、归纳、概括。
讲解题目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一些提升题,注重对问题的分析,要追根溯源。
这个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了,如何想到的,受到什么启发的。
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PPT、Excel、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对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亲手操作、参与探究过程,增强数学的乐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用图像法解二元一
次方程组时,我们用手做出两条直线后很难准确确定交点坐标,因为误差较大。
但是利用计算机来做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学生也容易相信: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新课改理念下,有效教学是我们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捷径。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是灵魂,教师素质是关键,课堂管理是保障。
进行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不断的去思考、去研究、去追求!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马扎诺等著.贺红,曾白云译.有效的课堂管理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4]钱云祥. 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续)[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9(14).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一中学邮政编码:230012。